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為什麼女裝是左衽
擴展閱讀
什麼men睡衣 2025-05-18 04:24:29
老奧拓正時皮帶多少錢 2025-05-18 04:13:24

為什麼女裝是左衽

發布時間: 2022-07-26 05:27:48

① 旗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女性服飾,為什麼旗袍是的衣襟是左襟壓右襟

人類大多數都是右撇子,所以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文化裡面,都不免會出現重右輕左的現象。單從衣襟的處理方法,便可以看得出歷來都是左撇子吃虧的。

中國的傳統漢服服,兩邊衣襟的穿法,自古以來都是左襟疊蓋在右襟之上,而因為衣襟是朝右開,所以便稱為「右衽」。

而左衽由於將右側衣衽掩蓋在衣服內側,反而不會勾住弓弦。 古人穿著右衽服裝的時候,也有解決勾住弓弦問題的方法,就是「袒左」。

② 如何區分左衽和右衽

左側在上,右側在下叫右衽,反之為左衽。

除了對衿、圓領、立領,其餘99.99%都是右衽。我只見過明朝初期士人女子的〔緣襈襖〕,因延續元末風格,所以才是左衽的。

一些歷史時期,漢族受外族影響,也有著左衽的情況。 另外,漢族傳統習俗,死者之服(壽衣)用左衽,以示陰陽有別。雖然有些出土墓葬,死者不穿左衽,但並不能說明漢人傳統習俗中沒有逝者穿左衽的禮制。

考古發現的服裝實物是最直接的材料,但服裝是很難長期保存到今天的,因此研究春秋戰國時期的服裝款式,除出土服裝實物外,還要靠出土的人物雕塑、繪畫等間接資料作為補充。

湖北江陵馬山戰國楚墓出土的服裝實物:

(1)袍類裁法有正裁、斜裁兩種。

正裁法:袍分上衣下裳兩部分,上衣正裁共8片,正身2片寬各32厘米,雙袖各3片,寬42厘米、43厘米、45厘米。以上8片拼合之後,再從下邊縫合。在雙袖與正身相接的腋下,另拼一塊長37厘米、寬24厘米的長方形,便於手臂上下活動。領緣用緯起花的絛帶做成,正裁,至大襟部分向下延伸44厘米.。裳正裁共5片,大、小襟正面兩片各寬45厘米,其他三片各寬41厘米.裾緣下擺緣直裁另拼縫。

斜裁法:上衣部分正身和雙袖均斜裁,共8片,寬度23厘米、26厘米、17厘米,袖緣、領緣也斜裁。下裳正裁共8片,每片寬20厘米至37厘米不等。

③ 為什麼女裝的扣子在左邊,男裝的扣子卻總在右邊

西方是有這個習慣,中世紀男士自己扣扣子,女士由人幫助,所以扣子釘在左邊,看起來像是左衽。...西方習慣,男裝是左壓右,扣子訂在右襟。女裝是右壓左,扣子訂在左襟。17世紀扣子最初問世的時候,只有有錢人的外套上才釘扣子。按當時的風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則由僕人幫著穿。女士襯衣上的扣子釘在左邊,極大的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僕人們。男士襯衫的扣子在右邊,不僅因為大多數男人是自己穿衣服,還因為用右手拔出掛在左腰上的劍,不容易被襯衫兜住。 如今還請人伺候穿衣的女士恐怕所剩無幾,為什麼女裝扣子依然留在左邊呢?規范一經確立,就很難改變。畢竟,女士們早就已經習慣了從左邊扣扣子

④ 為什麼漢服是左衽右領

⑤ 圖中女裝為何為左衽

男左女右嘛

⑥ 為什麼古代胡人皆左衽,而中原人皆右衽

古代胡人皆左衽,主要是為了方便,左衽能夠方便胡人搭弓射箭,較少影響右臂的活動;而中原人皆右衽,這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孔子,這一穿衣方式背後是我國「尊右卑左」的傳統文化

另外中原人選擇右衽還受「尊右卑左」的影響。古代以右為尊,比如右遷是陞官,而左遷是貶官;右衽代表的是生人,左衽代表的是故人。這樣的文化塑造了以右衽為核心的漢代服裝體系,並且一直傳承下來。

⑦ 為什麼我的制服西裝衣襟是「左衽」不是只有夷狄如此 死人才穿嗎晦氣啊

那是古代的習慣,現在右衽是男式,左衽是女式的,就這個差別了

⑧ 為什麼少數民族要穿左衽漢服

漢服 右衽右衽是其服裝始終保留的特點。因此右衽成為漢族的象徵符號。與之相反,我國古代某些少數民族的服裝,前襟向左掩,異於中原一帶的右衽。因此左衽用以指受外族的統治。所以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意思是說要是沒有管仲,我們就得淪為異族的奴隸,穿著左衽的衣服,披散著頭發。 另外,左衽也被用來指死者,在陪葬的壁畫和繪畫先人的畫像中,使用左衽,以示陰陽有別。 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古代中原漢族服裝衣襟向右,以「右衽」謂華夏風習。「左衽」一般指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一些歷史時期,漢族受外族影響,也有著左衽的情況。 另外,漢族傳統習俗,死者之服(壽衣)用左衽,以示陰陽有別。雖然有些出土墓葬,死者不穿左衽,但並不能說明漢人傳統習俗中沒有逝者穿左衽的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