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衣後背中縫外翹怎樣解決
上衣後背中縫外翹,絕對不是版型問題,而是縫制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要略拉緊點,這樣做下來肯定平。如果不知道拉緊多少,那就把中縫在不邊處剪短1公分,縫紉時下邊處做齊。
如果衣服邊往外翹的嚴重話,浸泡時輕輕拉衣服。25分鍾後,拿出衣服,用毛巾擰干,捲成一個球,然後擰干。在那之後,讓衣服留在毛巾里大約10分鍾,壓平衣服邊即可。
② 麻煩介紹一下和服,越詳細越好,最好有圖,謝謝!!
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民族服裝,因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都屬於「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語中,它又叫做"著物"。和服除了保暖、護體外,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艷麗,式樣美觀,腰部還配有漂亮的寬幅帶子,簡直就是一種藝術品。
和服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3世紀左右,據《魏志·倭人傳》中記載:「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這便是和服的雛形了。大和時代,倭王曾三次派遣使節前往中國,帶回大批漢織,吳織以及擅長紡織、縫紉技術的工匠,而東渡扶桑的中國移民中也大多是文人和手工藝者,他們將中國的服飾風格傳入日本。
奈良時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受到唐王的接見,獲贈大量朝服。這批服飾光彩奪目,在日本大受歡迎,當時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羨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到了14世紀的室町時代,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在其後600多年中再沒有較大的變動。至於腰包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腰包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在1868年,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服,但在明治維新之後,上層社會中的男士開始流行穿西服,也就是俗稱的"洋服"。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由於當時的婦女仍穿和服,故因行動不便而遭遇不幸或身留殘傷。此後,日本婦女才逐漸改穿套裙或其它服裝。不過和服在今天仍是日本人的最愛,無論是在節日慶典、畢業典禮、婚禮、葬禮或是在慶祝兒童的"七五三"等重大場合之上,隨處可見身著傳統和服的人們。
十二單
提起和服,首先要說源流(歷史傳承)。
從神治時代起,日本的服裝文化始終帶著鮮明的「外來」印記。這一點不僅體現在服裝的形式,還體現在衣料的織造技術上。
從應神天皇的時代起,日本與韓國、中國交往密切,為文化的傳輸帶來有利條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裝,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時代,模仿唐朝的服裝和穿戴方式成為時尚,然而,物極必反,隨著時間推移,更具個性和魅力的服裝時代來臨了。這就是平安時代。
平安時代也是日本的「國風時代」,她是在全盤消化唐的文化後,以大學畢業生之姿堂堂登上了歷史舞台。此時的服裝也漸漸擺脫外來的影響,發展出獨有的奢美與精緻的特色。舉個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聽過「唐衣」和「十二單」。唐衣是盛裝(禮服)的一種,以紫、緋為貴,金碧輝煌,美麗異常。十二單實際是一種穿著方式,她並不是十二層單衣,而是在單衣上疊十二層被稱為圭的服裝,圭輕薄透明,多層圭疊起時仍然能隱約看見單衣或表著的顏色,倍添朦朧恍惚的美感。從這里也可略窺日本人的審美觀,既喜歡抽象化的美,又喜歡真實細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於過度腐化,窮奢極欲,公卿統治終於衰退。鐮倉和室町幕府時期,相對精幹、簡易的武家文化出現,這一時代特徵也反映在服裝上。直垂和侍烏帽子是時髦的男裝,普及很廣。女裝變的簡單。織田信長的安土、桃山時期,女子流行穿著小袖,雖然美麗,但比起唐衣之類,還是簡陋。這一時期,帶有鮮明民間性的「能樂」逐漸成型,綺麗豪華的「能」裝束出現。此時,公卿的服裝沒有大的改變,基本是平安時代宮廷服裝的延續,而公卿與武家的最終融合是在明治時期,那是後話。
江戶幕府時期,男裝、女裝雖有變化,比如女裝的小袖形狀變得接近現代,而男裝流行羽織(以黑五紋為正裝,茶、黃次之),帶結開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後一直沒有太大變化。
和服文化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極富日本傳統文化特色,千百年來與日本人的生活息息相連。直到現在,逢年過節或在婚禮、葬禮、畢業典禮及慶祝會等隆重場合上,和服仍是日本人的首選。 http://www.cn.alibaba.com/athena/samplelist/maoxingfu-1-5661249.html
③ 女裝背帶褲怎麼做
你好!我指導你如何做娃娃裙:1、先找到一塊兒令自己滿意的布料;2、查找圖例,找出自己喜歡的款式(自己也可以設計款式,書上或電腦上的僅供參考);3、把洋娃娃的普通衣服翻過來看看它們是怎麼縫的(可以縫得更逼真一些);4、大致在洋娃娃身上比劃一下,裁好布料,就可以開始縫了;5、縫的時候要注意反著縫(就是把布料的正面翻到裡面,縫時應注意多在芭比身上試穿一下,以免不合身或者直接在洋娃娃身上縫);6、縫完衣服注意把它翻過來(不帶彈性的布料最好縫上粘扣,以免換穿時穿不上或撕破布料)。注意事項:衣服應按照洋娃娃的比例,縫的時候針腳要小。答題人:心向善美而行從仁義
④ 如何教縫紉的基本針法
1、回針縫。可做出類似縫紉機車的線,在縫制過程的入針與收針處,進行一小段回針縫,會更加牢固,也可縫出許多細小的表情,如下圖所示。
⑤ 女裝背心如何打版
很簡單的,鋪平放在一張紙板上順著背心的邊畫(前提是順著邊上的縫頭)畫出來了放一點縫頭就好了
⑥ 怎樣學會縫衣服呢怎樣縫能看不出來破的地方呢
縫衣服常用的七種針法如下:
包邊縫:也叫毛邊縫,用於裝飾布片邊緣,還可以用於鎖扣眼。
1)沿著布片邊緣表面出針;
2)將線繞過布片,動作1出針處前方再入針,針目可自己調整;
3)拉緊線段;
4)重復動作2至3;
5)完成線跡。
平針縫:用於2片布的拼接或縫制較薄的布。
1)從記號點外0.7厘米處入針;
2)往前約0.5厘米處出針;
3)往後回一半,入針,往前記號點出針;
4)往前上下運針,針目約0.2至0.3厘米,約2至3針後抽針;
5)動作4反復進行,直到縫完。
回針縫:用於增強平針縫的不牢靠或縫制較厚的布。
1)從記號點外0.7厘米處入針,往前約0.5厘米出針;
2)往後回一半,入針,往前記號處出針;
3)回到前一針尾部入針;
4)往前約0.7厘米處出針;
5)重復動作3至4;
6)線痕如圖,注意與平針縫的區別。
藏針縫:也叫貼布縫,用於將B布縫在A布上或滾邊條的縫合。
1)A布背面入針,B布表面出針;
2)由A布的對稱點入針;
3)在B布往前約0.3厘米出針;
4)重復動作2至3;
5)完成後的線跡。
縮縫:用於製作縮口。
1)由圓形布片表面入針,往前約0.5厘米處出針;
2)再往前0.5厘米處入針;
3)以平針縫前進,針目約0.5至0.7厘米;
4)完成。(拉緊縫線可以收縮開口)
疏縫:用於將表布、鋪棉和裡布暫時固定。
1)將表布、鋪棉與裡布三層依次排列;
2)將疏縫線單線打結,由布片中心點入針;
3)往前約2.5厘米處表面出針;
4)再往前2.5厘米處表面入針、出針;
5)最後一針回針不打結;
6)以中心點向外縫十字狀;
7)再縫45度對角線;
8)縫制時可用湯勺輔助。
這個示例是疏縫的其中一種用途,是針對下面「壓縫」進行准備的。
壓縫:用於增加縫制服裝或布藝作品的立體感及緊固度。
1)表布、鋪棉和裡布用上面方法「疏縫」後,用記號筆畫出將欲壓縫的線條;
2)起針將線頭藏入鋪棉內,沿著記號線以平針縫前進,針目約0.2至0.3厘米;
3)同樣方法縫完所有記號線,拆掉疏縫線即完成。
⑦ 女裝棉衣刀背縫吃量
是兩片縫邊不一樣長,長的縫邊就要吃矢,也就是你說的吃縫量,通常用於領圈,袖窿,吃矢以後弧線才會圓的漂亮,效果就像是泡泡袖,而泡泡袖的量比較多,集中一個地方, 吃縫量看情況而定,吃在弧線位置比較合適,成功的吃矢是表面看不出有起折的現象。。。算滿完整的把。。呵呵
⑧ 服裝後片有背縫怎樣去掉背縫變成一片
您好,如果是縫制好的成品衣服的話,通常沒有辦法去掉的,因為這個是服裝廠家在紙樣裁剪後,縫制出來的,所以這個縫子是無法去掉的。
如果非要不看到這個縫的話,可以採取其他方法,如中縫縫制一條裝飾標,或者其他裝飾類圖案或者面料或者印花,或者刺綉等,遮住這個中縫就可以了
⑨ 熨燙衣服時不小心把背縫熨變長了怎麼還原
請參考以下方法。
1、熨斗熨燙。將衣服用冷水濕潤,再鋪平用熨斗來熨干。
2、濕水冷干。用冷水將衣服濕潤,理平並放至衣服冷干機冷干。
3、加柔順劑洗滌。再放入洗衣機里,稍微加一些衣服柔軟劑,可以讓衣服的柔軟性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