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樂劇《貓》中各個貓詳細賞析
貓眼中的世界與人生
——歌劇《貓》賞析
音樂劇是綜合性的審美舞台消費藝術,它的形成與發展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傳入我國的時間也不長。簡單的說,它是一門綜合戲劇、音樂、舞蹈的大眾表演藝術。音樂劇有綜合性、現代性、多元性、靈活性和商業性操作等的特徵。音樂劇中的音樂創作,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有許多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則。
音樂劇《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自從它首次來中國上演以後,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較為發達的城市颳起一陣音樂劇的旋風,觀眾無不被它那奇特的舞檯布景、幽默生動的表演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我有幸在大學美育這門課中觀看了《貓》,觀後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演員精彩的演出把觀眾帶入了奇妙的傑里科貓族的世界,當然,此劇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些風格各異而又高度統一的音樂才把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讓觀眾在驚喜和興奮的同時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
一、音樂劇《貓》的地位
《貓》是勞埃德·韋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時也是在倫敦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一部音樂劇,該劇於1981年5月11日在倫敦西區的新倫敦劇院首演,2002年5月11日落幕,前後歷時21年。1983年,《貓》榮獲最佳音樂劇獎等七項托尼獎。
《貓》不僅是一部充滿動感魅力和時代氣息的音樂劇,同時,它也飽含著生活哲理和人間情懷。就像有人所說,這是一部「從貓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樂劇。
二、音樂劇《貓》劇情介紹
《貓》的故事很簡單:傑里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聚會,眾貓們會在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隻貓升天,我們知道貓有九條命,升天以後可以再次獲得新生。於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用歌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最後,當年曾經光彩照人今日卻無比邋遢的「魅力貓」以一曲《回憶》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貓,成為可以升入天堂的貓。
「魅力貓」,是全劇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經變成一隻醜陋無比的老貓了。貓兒們不願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整個貓族對她非常敵視。她以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
「領袖貓"是貓族的首領,他的年紀很大,而且飽讀詩書,在整個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愛戴。平時他很少出現在貓族中,日常事務都由年輕的"英雄貓"來處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會上,領袖貓是一定會來的,因為只有他才有資格挑選獲得重生的貓兒。
"搖滾貓"是貓中的搖滾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氣十足的搖滾樂,"搖滾貓"的個子很高,動作矯健而有爆發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貓。他在聚光燈的照耀下狂舞,盡情享受母貓們瘋狂的迷戀。
小貓傑米瑪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當魅力貓唱出了《回憶》以後,首先喚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貓的旋律,使眾貓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
另外還有保姆貓」、「劇院貓」、 「富貴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們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三、音樂《貓》中的舞蹈元素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四、音樂劇《貓》中的音樂元素
《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五、舞台美術
在《貓》劇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人物的化裝,全劇共有36隻貓,為了表現貓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徵,他們的化裝也是形態各異,各具特色。
六、劇情總結
魅力貓載著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獲得了新生。這部音樂劇欣賞完了,《貓》的世界就是濃縮了人類社會。《貓》的故事就是一個現代寓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應有盡有。
B. 嘻哈火了民謠火了,搖滾卻一直不火,地下樂隊有多慘你知道嗎
有這樣的一部紀錄片,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名字叫《後革命時代》,它記錄了中國地下搖滾樂隊的生活狀態,大概是拍攝於2000年左右,那個時候和主流樂隊比起來,他們根本不為人知,幸好還有這部紀錄片,這部紀錄片讓不少人看到了他們的努力和付出。他們聚集在一個叫做樹村的地方,排練室並不大,盡管如此每個月都要交200塊租金,他們雖然拿著微薄的演出費用,但是卻懷揣著偉大的夢想。
我們不難發現,民謠火了、嘻哈火了、或許在未來搖滾也會火,但是也有人表示,搖滾不火也未必是壞事,現在的民謠、嘻哈都已經有些過度消費了,如果音樂人大肆殺雞取卵反而會讓搖滾得不償失。
C. 音樂劇《貓》(cat)為什麼這么紅精彩之處在哪裡
請先看看這些數據
《貓》與數字
●6500萬人以上看過演出
●票房收入超過8.25億英鎊
●得過7項音樂劇托尼獎
●以8國語言錄過11個音樂劇原聲帶
●同時有8個製作公司在世界巡演該劇
●巡迴過世界150個城市
●超過170個歌手錄過《回憶》一曲
●用過40136個保險套(用於保護麥克風,貼在頭套上)
●吃過159000顆阿司匹林
●喝了651磅咖啡
●含了179712顆喉糖
●耗了1248000磅的乾冰
四大音樂劇之一的音樂劇《貓》暢銷是多元因素綜合的結果,精彩之處非常多,請看以下這篇文章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於1981年,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巡迴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倫敦西區新倫敦劇院,每周8場,星期一休息,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貓》在美國演出時間相加總長為16年零2個月,僅這一出戲在全球演出的總收入就超過了20億美元,到2000年6月該劇正式宣布停演時,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場。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娜·佩吉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音樂劇是一門十分年輕的表演藝術,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產生了眾多風格炯異的作品。《貓》屬於更靠近歌舞類的音樂劇。由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偉鉑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S艾略特的長詩《擅長裝扮的老貓精》改編譜曲。《貓》的故事很簡單:傑里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舞會,眾貓們會在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隻貓升天。於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最後,當年曾經光彩照人今日卻無比邋遢的貓格里澤倍拉以一曲《回憶》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貓,成為可以升上天堂的貓。
《貓》中的角色:「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並最後決定哪一隻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迷人貓」,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她是領舞者,在青藍色調的光線下,惟有她的紅色皮毛洋溢著溫暖;「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她的樣子最像人類,長發披肩,身穿黑色晚禮服,腳蹬一雙高跟鞋。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貓》中的舞蹈和音樂相當突出。為了傳情達意,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怎麼好看怎麼編,沒有框框,別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長達十幾分鍾的「傑里克舞會」的舞蹈,場面宏大,激情澎湃,讓人看得如痴如醉。
和舞蹈一樣,「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全劇近三個小時,共由二十首樂曲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場面的舞曲外,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當初,在《貓》首演前夕,導演對整部劇的音樂仍感到不甚滿意,認為還缺乏情感高潮,缺少一個核心唱段。當晚,韋伯回家苦思了一夜,終於寫出了這首此後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曲之一的《回憶》。第二天一早導演回憶說,他(指韋伯)說:」看看這個怎麼樣?」當時,我們正在排演室開會,就在那兒將樂曲演奏了一遍。然後,我對大家說:」記住這個日子,這個時刻,因為你們剛剛聽到了一首絕妙非凡的歌曲。」更與眾不同的是,當時這首歌還只有旋律,沒有歌詞。離公演只剩最後幾天了,導演來到他鄉下的房子里,自己動手寫出了歌詞:」夜深了街上彌漫著寂靜,月兒尋找著夢境,留下孤獨背影……回憶,始終伴隨月光,只有夢中昔日的美景,仍舊光彩照人。眼看東方微明,我要迎接旭日東升,開始嶄新的生活,決不屈從命運。」(薛范譯)從此《回憶》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經典歌曲,並被前後錄制了600餘次多次獲獎。
《貓》的舞台也極精彩。它的設計概念是「從貓兒眼裡看到的世界」。觀眾可以從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個垃圾場,上面堆放著1500多個牙膏皮、碎碟子、壞信用卡、可樂罐、廢棄的汽車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貓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還有一座重達5噸的天橋,供貓兒上下戲耍,演出時橋下有三個工作人員躲在裡面控制煙霧、燈光、變出「魔術貓」。《貓》的服裝全按各個貓兒的形象特徵來設計,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繪出了不同年齡、性別的貓的膚色和皮毛花紋,每個演員都被畫成了一個與其身份相符的貓臉,再配上30多個不同色澤和質感的假發,活靈活現地裝扮出了一隻只性格各異的貓兒。
D. 洛麗塔貓咪裙火出圈,粉色俏皮,灰色端莊,你更愛哪一款
設計獨特的洛麗塔裙子一直以來都比較受歡迎,在眾多獨特的風格中,洛麗塔貓咪裙是最好的,貓咪裙其實是以貓為主題設計的洛麗塔連衣裙,與普通款式不同,這種設計的洛麗塔連衣裙通常更簡潔。穿上裙子後,不僅不會顯得雜亂,還能展現貓咪可愛俏皮的一面,簡潔的設計能給人一種干凈利落的感覺,更容易凸顯貓的主題風格。
膚色白皙的女生,最好用粉色貓咪裙來打造穿搭,粉色可以襯托出皮膚白皙透亮的優點,讓大家看起來更加可愛可愛,如果你覺得你的膚色偏黃到黑色,那麼你可以嘗試用灰色風格貓咪裙來打造一套穿搭。這不僅改善了膚色的缺點,也展示了貓咪裙的美,還可以找一些深色的內搭和襪子搭配,進一步提亮膚色,讓皮膚看起來更白皙。粉色的洛麗塔更容易表現出甜美俏皮的感覺,而灰色的洛麗塔則顯得比較端莊,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型選擇洛麗塔貓咪裙,小個子女生更適合用粉色洛麗塔來打造穿搭,輕松展現洛麗塔的可愛俏皮感。
E. 如何評價音樂劇《貓》
發表於2009-05-0801:13:13引用1樓音樂劇《貓》是百老匯歷史上上演時間最長的作品之一,它的作者是安德魯·洛伊德·韋伯。劇情是講:在每年一度的傑利可貓家族慶典上,領袖貓要選擇一隻貓,送到九重天上獲得新生。每一隻貓盡力施展自己的才華,音樂劇《貓》是百老匯歷史上上演時間最長的作品之一,它的作者是安德魯·洛伊德·韋伯。劇情是講:在每年一度的傑利可貓家族慶典上,領袖貓要選擇一隻貓,送到九重天上獲得新生。每一隻貓盡力施展自己的才華,用歌舞來描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被選中獲得重生。第一次看《貓》,我看得很認真。大概是被西方百老匯式的舞台效果感染,原版的英文發音純俏,演員們那貓般媚惑的聲音底下還隱藏一種小小的爆發。在清冷月光灑下的破舊垃圾場,傑里科貓群們一年一度的舞會華麗麗地揭幕開場。圓鼓的腮幫,蓬亂的毛發,靈動的雙耳與那狡黠的眼珠。慵懶的它們是許多古老傳說里最神秘的角色,靈異詭秘,那一聲幽細的「喵——」總會在午夜驚悚人的大腦。我看著故事,舞台不大,卻燈影班駁,窄小的檯子上十幾只貓歡唱著,叫囂著,它們載歌載舞,都在盡力表現自己的魅力。當眾貓們沉浸在歡聚的幸福之中的時候,格里澤貝拉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貓族時已變成一隻蓬頭垢面、醜陋無比的老貓了。貓兒們不願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整個貓族對她非常敵視,蒼老的身體搖搖欲墜,破爛腐朽的皮毛稀落而卑微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是傑里科毛族曾經的皇後,襤褸憔悴的她想歸隊,卻受到張牙舞爪的待遇。所有貓都唾棄她,月光下,她只能逼到昏暗的角落,孤獨的魅力貓回憶著自己年輕美麗時的幸福時光,你想一個人在她最有魅力、最輝煌的時候,背叛了自己親人,而當她年老色衰,以這樣一副醜陋的外貌再次回到家族中,這兩者之間反差有多大。尤其是在大家沉浸歡聚的興奮中,她的突然出現,打破了當時暖融融的氛圍,貓兒們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她,我們的女主人公內心肯定非常復雜,孤獨、無助與凄涼。領袖貓是貓族的首領,他的年紀很大,而且飽讀詩書,充滿智慧和經驗。在整個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愛戴。平時他很少出現在貓族中,日常事務都由年輕的"英雄貓"來處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會上,領袖貓是一定會來的,因為只有他才有資格挑選獲得重生的貓兒。他同情地向她伸出手,但她沒有看見,暗然地離開了。我的腦海中卻一直記得那隻老貓像一個孤獨的老人。打下一抹慘淡的光影,苟延殘喘地自述那些光輝,那些辛酸的樣子。她的故事真是曲折的。我同情她,不過是太於自負,卻落得如此下場。我又憎惡她,為什麼這樣沒有骨氣。最不幸的是,那雙承滿憂傷,黯然失色的眼睛,再不能閃閃發光,迷人嫵媚。蔑視,嘲諷。鄙棄,嫌惡。她寂寞退下。故事又開始變化,老貓Gus來了,本來在火車上睡覺的Skimbleshank被吵醒了,壞蛋Macavity截走了貓群們偉大的領袖老杜特羅內米,它們憤怒地叫喊,舞台混亂起來,黑暗與尖叫。最後在魔術貓的指揮下一切才恢復了平靜。格里澤貝拉又登場。在輕響起的音樂聲中開始她自己的獨白魅力貓第一次唱出回憶的時候,歌聲表達的是他意猶未盡之感,音樂表達了孤獨、無助、凄涼的情緒。聽得我們鼻頭酸,很想掉下淚來。領袖貓告訴貓兒們,幸福的含義不僅僅是現在,也包括過去那些不能遺忘的事情,月光下,傑里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傑米瑪唱起了《回憶》,貓兒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悲天憫人,寬大為懷。貓兒們的寬容與同情,喚起了她對生活的信心,魅力貓鼓起勇氣再次唱起了《回憶》向大家伸出了渴望之手。她悲哀的回憶著過去,祈求親人們的原涼和理解,同時盼望能夠獲得新的生活;.這一段是全劇的高潮,音樂經過兩次轉調,力度層層推進,極富有震撼力。最後,她以自己的可悲感動了貓群們,感動了觀眾。音樂漸高,換來一個救贖,重生。所有的鄙夷和不屑,全部湮滅進時光的軌道在一曲纏綿細語般的《回憶》中剎那間消失不見。看見老杜特羅內米牽著格里澤貝拉手走上了雲之路他向所有傑里科貓宣布今年上九重天的幸運兒是格里澤貝拉。它們歡呼著,因為所有的貓都原諒了她,衷心為她的重生感到高興。五彩的雲朵緩緩升起,格里澤貝拉消失在我們的眼際。她再次成為焦點和女皇,猶如當年。結束了嗎?老杜特羅內米說:「你要對貓兒脫帽敬禮,說聲『你好嗎,我尊敬的貓』。這一定會討貓兒的歡喜。」貓就象你們人類...最後,謝幕,拉幕。音樂劇《貓》運用各種現代技術手段,舞台上面堆放著1500多個牙膏皮、碎碟子、壞信用卡、汽水罐、廢棄的汽車等各式垃圾;從天而降的大鞋、巨型下水道口、通向天國的長廊,這些大型道具在全電子控制下製造出讓人瞠目結舌的視覺效果。創造出夢幻般的舞檯面貌,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全劇共有36隻貓,其中舞蹈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為了表現貓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徵,他們的化裝也是各式各樣,形態各異,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形象逼真。服裝竟沒雷同的,雖是貓的服飾,與現代人的角色也差不多。最難得的是表情,豐富多彩,舞台上人人都把自己當作貓了,表情各異,但都有貓的慵懶,眼睛不大睜得開,一睜開又精光四射,嚇人一跳。動作也輕捷,配合小心謹慎的一副貓容,真如腳踩肉墊,無聲無息。當然,光有這些分散的介紹還是不行的,那樣一來的話整個劇目就會很散。然而在《貓》的整個表演過程中起點精之筆讓整個劇目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場面的舞曲之外,音樂非常動人,在節奏上也穿插得非常好,時而輕松時而緊張的氣氛也非常能抓住觀眾的視覺神經。音樂共由二十三首樂曲組成,而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當代經典歌曲,成為《貓》劇的招牌和象徵。在整個音樂劇中,Victoria的獨舞時我的注意力才被吸引,一隻純白天真單純,她的純朴本能促使她樂於幫助弱者在寧靜如月光的的伴奏下做著極可愛優美而又難度極高的動作,特別是最後幾下充滿了貓的靈巧與輕盈,這時便喜歡起這只貓來。後來的TheNamingofCats便認真去聽,第一印象便是充滿了神秘,特別是語氣。而從音樂上吸引我的是Munkustrap在GumbieCat中的獨唱部分,能全身心地放鬆,完全投入到劇中;其次是演員的音色讓我感到十分踏實。Tugger的歌是傲氣十足的搖滾樂,動作矯健而有爆發力,傑利克舞會,場面宏大、激情澎湃,搖滾貓帶領貓兒們所跳的現代舞,動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個性,但Tugger的亮相使我看了歌詞便討厭起Tugger來,特別是他的頑劣甚至到了輕浮的地步。下來的雙人舞給極好印象,覺得他們倆好可愛。從Mr.Mistofelees到Misto出場、之後的表演及最後的消失,都讓人驚訝。而Memory曲調優美得甚至有些「驚艷」的感覺,聽到「Touchme」時心裡流出淚來,而下來的伴著神聖的音樂,每個人都在沉思……Munkustrap介紹OldD時和藹的口吻與從容的神態,「狗咬狗」時優雅的表演與盡心的安排,Macavity到來時警戒的瞭望與勇敢的戰斗……他舉手投足間的沉穩與謹慎,鎮靜與厚重,讓人放心,感到理智、沉著、有責任感、正義……Tugger是最無拘無束的,因為他不怕什麼,也不需要怕什麼,完全用自己的意識支配自己的行動,極度的灑脫。他可以在舞台上亂蹦亂跳,搖著頭吐著舌頭,也可以在大家陷入黑暗時瀟灑地向前一指,說:「YonmayaskMr.Mistofelees……」他的嗓音也是那麼無拘無束,像流水般流暢。同樣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發生的變化、調式調性的轉換,力度的對比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這群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們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縱是貓性十足,亦然充滿人性,直抵內心,最為感動的一幕是魅力貓敢於面對自己以往的驕傲不羈、現在的落魄孤獨,坦誠的說出自己在洗盡鉛華的同時,想獲得重生的心聲。最終,也是因為她的坦誠、直白、敢於披露自己的需要,感動了大家,獲得了這個唯一的機會。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於面對自己醜陋的一面,敢於坦誠的說出自己的需要呢,太多的執著信念、太多的顧慮、太多的在乎別人的看法,令我們已經不再勇於說出自己的需要,勇於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遂有所恍悟:以貓喻人,貓人相通啊。其實在貓的競爭過程中,我看到了人類何嘗不是也在為了一個晉升的機會、為了個人利益,在不斷的展現自己,相互競爭,有些人甚至不擇手段去破壞他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就象劇裡面的犯罪貓一樣。相對於人類的爾虞我詐,貓要可愛多了。《貓》的世界就是濃縮了人類社會。這歌劇反應當時社會上,上流人事和平民之間的差距和關系,表明天堂並不是富人才能及其的聖地,心靈的純凈遠遠比物質上的財富要讓人充實。更反映出的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和產生的對生活、對生命、對過去、對現在和對未來新生活的嚮往,從其中感悟生命本體和生活意義的追求與映射,卻恰恰是我們在人的世界中所無限嚮往,但卻又被經常忽略的的表達。《貓》的故事就是一個現代寓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應有盡有。
F. 歌劇《貓》為什麼這么受歡迎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於1981年,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巡迴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倫敦西區新倫敦劇院,每周8場,星期一休息,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貓》在美國演出時間相加總長為16年零2個月,僅這一出戲在全球演出的總收入就超過了20億美元,到2000年6月該劇正式宣布停演時,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場。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佩姬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貓》中的角色:「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並最後決定哪一隻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迷人貓」,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她是領舞者,在青藍色調的光線下,惟有她的紅色皮毛洋溢著溫暖;「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她的樣子最像人類,長發披肩,身穿黑色晚禮服,腳蹬一雙高跟鞋。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貓》中的舞蹈和音樂相當突出。為了傳情達意,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怎麼好看怎麼編,沒有框框,別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長達十幾分鍾的「傑里克舞會」的舞蹈,場面宏大,激情澎湃,讓人看得如痴如醉。
《貓》的舞台也極精彩。它的設計概念是「從貓兒眼裡看到的世界」。觀眾可以從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個垃圾場,上面堆放著1500多個牙膏皮、碎碟子、壞信用卡、可樂罐、廢棄的汽車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貓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還有一座重達5噸的天橋,供貓兒上下戲耍,演出時橋下有三個工作人員躲在裡面控制煙霧、燈光、變出「魔術貓」。 《貓》的服裝全按各個貓兒的形象特徵來設計,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繪出了不同年齡、性別的貓的膚色和皮毛花紋,每個演員都被畫成了一個與其身份相符的貓臉,再配上30多個不同色澤和質感的假發,活靈活現地裝扮出了一隻只性格各異的貓兒。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T‧S‧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 《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譜曲的音樂歌舞劇。自從在1981年倫敦首場演出之後,已經成為迄今以來最著名的歌舞劇之一。其中一曲「記憶」,更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目前,《貓》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劇,也是在美國紐約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區連續公演最長的舞台劇。
雖然《貓》的世界旅行從歐洲、美洲、澳洲甚至日本,可惜的是它一直沒有機會登上中國的舞台。幸好的是在1997年末,韋伯集齊了全世界最精華的演員和劇組人員,製作了《貓》的錄像帶。從此五彩花貓們再不受舞台的限制,即使與百老匯冬日花園劇場遠隔千里萬里,你也一樣可以看到席捲世界的、「現在及永遠」的、《貓》的風采。
《貓》因為在許多不同的舞台上由數以千計的人製作,她的歌舞並沒有很嚴的規定。有時候一首歌會由不同的貓來唱,也有時候,一些劇情完全被刪截。比如在《貓》的錄像帶里,兩只小偷貓的歌是由小偷們自己唱的,但是在舞台上,這首歌通常是由Mistoffelees 唱的。在《貓》的錄像帶里,一個很重要的歌,海盜 Growltiger 的故事也被刪掉了。大多數時候這樣的修改都是小幅度的,而且多半是由於演員的合適或是不合適。
每一個歌曲裡面,包括了英國的,美國百老匯的,和《貓》錄像帶所用的全部歌詞。其中有幾首比較著名的歌副有 WAV 版音樂。筆者有幸聽過這三部《貓》的音樂(其中英國和百老匯的是在1981年和1982年出版的CD),但覺得《貓》錄像帶版的音樂最好,因為她有機會匯集了最優秀的演員。所以MP3 版的歌,都是從《貓》錄像帶里摘出來的。還有一點就是本人未曾看過舞台上的《貓》,所以對劇情的介紹都來源於錄像帶。當然,錄像帶版也的確是故事講解得最好的一個。
關於歌詞 ----
《貓》的歌詞由特拉維·拿恩(Trevor Nunn)改編。它的故事來自T·S·艾略特(T.S. Eliot)在1939年出版的詩集《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Old Pusso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這一部詩集,事實上是艾略特寫給他的教子的。大部份的歌詞是從詩集里原封不動拿出來的。只不過,因為要和譜出的曲子相和,拿恩在詩詞上作了微小的改動,比如「潔里珂之歌」(The Song of the Jellicles)里就多了八行歌詞的重復。此外,「楔子」、「The Marching Song of the Pollicle Dogs」和 Grizabella 的故事,是從艾略特未出版的故事裡找到的。而最有名的一首「記憶」(Memory),是拿恩根據艾略特的另一首「風夜狂想曲」(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改編的。 完整版的中英文歌詞對照,請參考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798211/。
關於樂曲 ----
安德魯·洛伊·韋伯從1977年開始根據他從小最喜歡的書,《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編寫曲譜。因為韋伯原來的打算是寫一些在舞台上演的散曲,而且1980年他在愛德蒙頓音樂節(Edmonton Festival)上公演了他已經寫好的幾個片段。當時艾略特已經去世,艾略特的遺孀 Valerie Eliot 參加了音樂節,並且帶給韋伯許多艾略特沒有發表過的詩和故事。這些故事裡,就包括了後來十分有名的「Grizabella,魅美的貓」(艾略特沒有把這首已經完成的詩包括到詩集里去,因為他覺得「這個故事對孩子來說太悲哀了」)。有了這些信息,尤其是Grizabella的故事,使韋伯覺得終於找到了故事的主題,而更像一部有頭有尾的歌劇了。他找到拿恩作詞兼導演,兩個人合作,把這樣一部顯然不具備賣座條件的童話詩集搬上了舞台。
關於「記憶」 ----
據說,直到首映式的日期都已經很接近的時候,拿恩仍對劇里的歌不滿意。他覺得整部劇的高潮部份不夠強烈,應該有更富有感情,更能讓觀眾投入的樂曲。韋伯起先並不願意,但還是回家重新開始編曲,而且他告訴導演拿恩,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一晚韋伯回家之後,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寫出了一個曲子。第二天早上,韋伯在排練室的鋼琴上給拿恩彈奏了他整晚的傑作。拿恩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我請你們記住現在的日子和時間。因為你們現在聽到的,就是下一個能稱為傳奇的樂曲。」
這個曲子,就是後來在音樂劇史上流傳得最廣的「記憶」。
可是在當時,她還只是一個旋律,根本沒有歌詞。和其他的《貓》歌不同,「記憶」並不是根據已有的詩編寫的,也沒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詩。拿恩找了三位詞作家編寫「記憶」,仍沒有得到滿意的歌詞。那時直到離首映只有幾天了,拿恩回到他在鄉下的別墅,決定由自己來寫「記憶」的歌詞。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新讀過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風夜狂想曲」和「Grizabella,魅美的貓」作線索,不但寫出了動人心旋的 「記憶」,也更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魅美的貓Grizabella成為《貓》的感情出口,她在「記憶」里表白了她在外面世界所受的痛苦,她所永遠失去的快樂和美麗的日子,以及她歸家的渴望。這首讓人難以忘懷的歌出世了。
關於韋伯 ----
安德烈·洛伊·韋伯是英國知名的音樂劇製作家,寫過多件動人的作品。除了《貓》之外,他的成名作品還有《歌劇 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1986)、《艾薇塔》(Evita,1978)、《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1971)、《星光列車》(Starlight Express,1984)等,幾乎每一部都曾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過,並有長駐劇團。比如《歌劇魅影》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市,到今天仍持續演出。(註:韋伯《歌劇魅影》與中國在解放前和解放後都拍過的歌劇電影《夜半歌聲》是源自同一個故事。但她們的樂曲似乎不應該是同一個。)而《艾薇塔》更在1996年被搬上銀幕,並由流行歌壇十年之久的麥當娜(Madona)主演。偉伯也因為接連幾部如此成功的樂劇成為現代音樂劇之首。在1997年,他被英國女王封為男爵(Sir),後又被加封為伯爵(Lord)。
關於安德魯·洛伊·韋伯,中文網頁 「吉方平的窩」 中有詳細介紹。
《音樂劇世界》中也有上面提到的及其他音樂劇的介紹。
關於《貓》的演出 ----
《貓》作為歌舞劇首次演出是在1981年5月11號。地點是倫敦西頭的新倫敦劇院。從此在英國一炮打紅。《貓》憑著再難以打破的票房紀錄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連續公演最久的音樂劇。1982年《貓》開始在全世界的舞台劇聖地,美國紐約的百老匯大街上公演,到2000年夏天停演,早已打破了百老匯連續公演最久而且也次數最多的記錄。而直到現在,《貓》仍在倫敦西區公演。除此之外,《貓》也是美國最長的巡迴演出劇目(目前為止至少已經有四次全美巡迴演出)。
《貓》曾獲得七項托尼獎(Tony,可以說是舞台劇界的奧斯卡)「回憶」則成為現代音樂中的經典。這一首歌曾被錄制過六百次至多,包括著名的歌手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Barry Mantilow。
G. 音樂劇《貓》的體裁和藝術形式
1《貓》
它應是屬於歌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並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
音樂劇《貓》賞析
音樂劇是綜合性的審美舞台消費藝術,本課以《貓》為載體,通過戲劇元素、舞蹈元素、音樂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讓學生走近音樂劇,了解音樂劇。
音樂劇《貓》的地位
《貓》是當今世界音樂劇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新倫敦劇院,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是倫敦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3年獲得最佳音樂劇獎等7項托尼獎.。劇中一曲《回憶》(Memory),已經成為音樂劇音樂經典。2003年音樂劇《貓》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上海大劇院的舞台,引起了強烈的轟動效應。那麼為何音樂劇《貓》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走進百老匯,領略貓的魅力。
二、音樂劇《貓》劇情介紹(戲劇元素)
《貓》的故事很簡單:傑里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聚會,眾貓們會在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隻貓升天,我們知道貓有九條命,升天以後可以再次獲得新生。於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用歌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最後,當年曾經光彩照人今日卻無比邋遢的「魅力貓」以一曲《回憶》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貓,成為可以升入天堂的貓。
「魅力貓」,是全劇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經變成一隻蓬頭垢面、醜陋無比的老貓了。貓兒們不願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整個貓族對她非常敵視。她以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
Old Deuteronomy老杜特洛內米-----領袖貓 "領袖貓"是貓族的首領,他的年紀很大,而且飽讀詩書,充滿智慧和經驗。在整個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愛戴。平時他很少出現在貓族中,日常事務都由年輕的"英雄貓"來處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會上,領袖貓是一定會來的,因為只有他才有資格挑選獲得重生的貓兒。
Victoria維克多利亞---純白貓 純白貓的純白毛色反映了她的天真和單純,她的純朴本能促使她樂於幫助弱者。她羞怯地向欲回歸貓族的"魅力貓"伸手,卻遭到其它貓兒的阻止。
Rum tum tugger若騰塔格-----"搖滾貓" "搖滾貓"是貓中的搖滾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氣十足的搖滾樂,"搖滾貓"的個子很高,動作矯健而有爆發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貓。 他在聚光燈的照耀下狂舞,盡情享受母貓們瘋狂的迷戀。
小貓傑米瑪: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當魅力貓唱出了《回憶》以後,首先喚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貓的旋律,使眾貓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 另外還有保姆貓」、「劇院貓」、 「富貴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們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四、音樂《貓》中的舞蹈元素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為了傳達劇情,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
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體現了白貓純潔的心靈。
介紹保姆貓:褓姆貓是貓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顯得很懶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為她要訓練老鼠織毛衣,還要為蟑螂失業的問題而擔憂,這不她帶著她的一支蟑螂童子軍來了……
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傑利克舞會,場面宏大、激情澎湃,搖滾貓帶領貓兒們所跳的現代舞,動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個性,怪不得母貓們對他如此迷戀。
五、音樂劇《貓》中的音樂元素
與舞蹈一樣《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全劇近三個小時,共由二十三首樂曲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場面的舞曲之外,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並被前後錄制了600餘次,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據說,直到首演的日期都已經很接近的時候,導演諾恩仍對劇里的歌曲不滿意。他覺得整部音樂劇的高潮部份不夠強烈, 努恩對韋伯說:我們在劇中需要的是你的情感大宣洩。韋伯告訴導演諾恩,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一晚韋伯回家之後,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寫出了一個曲子。第二天早上,韋伯在排練室的鋼琴上給諾恩彈奏了他那晚的創作。拿恩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我請你們記住現在的日子和時間。因為你們現在聽到的,就是下一個能稱為傳奇的樂曲。」
當眾貓們沉浸在歡聚的幸福之中的時候,魅力貓來到場上,貓兒們都避開她,月光下,孤獨的魅力貓回憶著自己年輕美麗時的幸福時光,
回憶(1)這首歌曲感覺唱完了嗎?魅力貓第一次唱出回憶的時候,歌聲表達的是他什麼樣的心情?(有意猶未盡之感,音樂表達了孤獨、無助、凄涼的情緒。)
你想一個人在她最有魅力、最輝煌的時候,背叛了自己親人,而當她年老色衰,以這樣一副醜陋的外貌再次回到家族中,這兩者之間反差有多大。尤其是在大家沉浸歡聚的興奮中,她的突然出現,打破了當時暖融融的氛圍,貓兒們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她,我們的女主人公內心肯定非常復雜,孤獨、無助與凄涼。
領袖貓同情地向她伸出手,但她沒有看見,暗然地離開了。
領袖貓告訴貓兒們,幸福的含義不僅僅是現在,也包括過去那些不能遺忘的事情,月光下,傑里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傑米瑪唱起了《回憶》,貓兒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悲天憫人,寬大為懷。
回憶(2)同樣的旋律此時演唱者的身份已發生了變化,請同學們仔細聆聽,並對比兩次「回憶給你的感受有何不同」。(音樂情緒是和睦、溫馨、幸福的。)由其最後全體貓兒們起立的一剎那,表達了貓兒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企盼,盼望幸福的降臨。
(歌曲:《Memory 回憶》)
回憶(3)貓兒們的寬容與同情,喚起了她對生活的信心,魅力貓鼓起勇氣再次唱起了《回憶》向大家伸出了渴望之手。 她悲哀的回憶著過去,祈求親人們的原涼和理解,同時盼望能夠獲得新的生活;
If yo u touch me,you wi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這一段是全劇的高潮,音樂經過兩次轉調,力度層層推進,極富有震撼力。
同樣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發生的變化、調式調性的轉換,力度的對比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六、舞台美術
據介紹,在百老匯的音樂劇中,絕大多數製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資運用聲、光、電等各種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夢幻般的舞檯面貌,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力。
首先在《貓》劇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人物的化裝,全劇共有36隻貓,為了表現貓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徵,他們的化裝也是形態各異,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形象逼真。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貓,下面再出示一組圖片,你會給這些貓取什麼名字呢?
舞台效果,在前面的舞蹈和音樂片斷中已經感覺到了舞台效果在劇情的表達及人物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通往九重天〉這一段,舞台效果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純潔的白貓維多利亞首先對魅力貓表示同情,傑里可貓們終於原諒了她,接納她回到族中。領袖貓選擇魅力貓是今年獲得重生的貓,貓兒們歡送她登上了通往九重天之路!
。
七、劇情總結
魅力貓載著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獲得了新生。這部音樂劇欣賞完了,《貓》的世界就是濃縮了人類社會。那麼,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呢?送魅力貓升天,領袖貓最後一個動作是怎樣的,包含了什麼含義?——愛與寬容的博大胸懷。最後一個運作是舞蹈主題動作與戲劇的完美結合。《貓》的故事就是一個現代寓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應有盡有。
八、總結音樂劇概念、特徵
音樂劇是以戲劇為基石,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重要表現形式,將舞台美術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舞台表演藝術。 在一部音樂劇作品中,戲劇、音樂舞蹈通常不是那麼壁壘分明,而是相輔相承,最多是各部分強調的和程度不同而已,在絕大多數音樂劇中,歌唱舞蹈與對白是交替使用。
在當今的舞台藝術中,恐怕很少有哪種戲劇形式可以像音樂劇這樣具有勃勃生機。 以〈貓〉為代表的現代派音樂劇,與歌劇、舞劇比起來,它在音樂與舞蹈的創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樂的元素,並將觀賞性放在首位。 使戲劇表演更加通俗化、大眾化、現代化。這大概就是音樂劇能在眾多舞台藝術中異軍突起,廣受觀眾歡迎的一個主要原因。音樂劇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成功的舞台表演藝術。在去年的七藝節上,取材於嘉善田歌的原創音樂劇《五姑娘》獲文化部文華大獎,具有濃鬱江南水鄉風情,以後我們有機會也給大家介紹一下。
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戲劇是音樂劇的基礎。
H. 真是搞不懂搖滾的的那位歌手為啥要叫——貓王
「貓王」主要來源於「The Hillbilly Cat」,直譯就是「來自美國南方鄉下的貓,」是熱愛他的歌迷給他取的昵稱。
還有一個原因是他的經典的舞蹈動作「扭動胯部」,像極了一隻貓,索性大家就稱他為「貓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