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旦角是什麼
旦角是指戲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類別。其中京劇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現那些端莊穩重的中青年婦女,以唱功見長,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二進宮》中的李艷妃等。
花旦:多表現那些年輕活潑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見長,如《西廂記》中的紅娘,《拾玉鐲》中的孫玉姣等。
名家介紹
梅巧玲:梅巧玲是梅蘭芳的祖父,他生於1842年,卒於1882年。梅巧玲主工花旦,也兼演青衣。他的扮相非常地富麗堂皇,所以當時有「胖巧玲」之稱。他的拿手戲如《盤絲洞》,《梅玉配》,都是膾炙人口的。
梅巧玲先生也是京劇旦角改革的先驅者,一是他大膽地編演了很多新戲,特別是擅長演旗裝戲,如《雁門關》的蕭太後和《四郎探母》的蕭太後。他的旗裝戲在當時來說打破了青衣和花旦的界限,所以他在身段、神氣、台步、表演等各方面都有很多的革新。
2. 古代女子系在腰間的帶子叫什麼
古代女子系在腰間的帶子叫「衿」。
一般有絲絛製成,是絲編的帶子或繩子。通常搭配道袍、圍裙等衣物。屯堡人至今頭系「絲頭腰帶」,後吊長長絲絛,在袖口、衣襟處鑲嵌美麗的花邊。
(2)旦角系在腰間的裙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復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絛」。
3. 古裝電視劇里垂在裙子腰間一條一條的叫什麼名字
摘要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採用,但在婦女中間卻仍有人穿著。這種服裝與漢代相比,已有較大的差異。比較典型的,是在服裝上飾以「纖髾」。所謂「纖」,是指一種固定在衣服下擺部位的飾物。通常以絲織物製成,其特點是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相疊。所謂「髾」,指的是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由於飄帶拖得比較長,走起路來,如燕飛舞。到南北朝時,這種服飾又有了變化,去掉了曳地的飄帶,而將尖角的「燕尾」加
4. 京劇旦角戲服腰間一個彩圈是什麼意思
是模仿古代禮服「革帶虛束」的規制,至於生凈丑三個行當呢圈則是為了使演員活動方便而寬松化的腰帶
5. 花旦的戲服怎麼穿啊一共有多少配飾
人物服飾
京劇的服裝製作極為講究,採用上等綢緞,用金、銀及各色絲線手工綉制。大致可以分成六大類:
長袍類:也可叫袍服類,包括蟒,帔,褶子,開氅,箭衣,以至斗篷,長背心,旗袍等。
短衣類: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鎧甲類:古代作戰時,戰士穿的鎧甲,在京劇舞台上叫做靠,可分為硬靠、軟靠和改良靠。
盔帽類:盔帽就是戴的帽子,可分為盔、冠、帽、巾,總稱為盔頭。
靴鞋類:只有靴鞋兩種。
輔助服裝類:包括水袖、翎子、靠旗以及穿在裡面的胖襖和系在身上的腰帶等。
蟒袍:在戲中是帝王將相的官服。樣子是圓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緞子,手工綉花,圖案是團龍或虎,下擺綉海水、江涯。皇帝穿正黃色,王爵、太子穿杏黃色,元老穿香色或白色,侯爵穿紅色,此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的。服裝的基色,除身份、地位,和人物的性格,臉色也有關系:如正直的人常穿紅色或綠色。粗魯的人或姦猾的人,則穿黑色:像《霸王別姬》的項羽,《宇宙峰》中的趙高都穿黑蟒。前者表現他的性情粗豪,後者表現他的陰險姦猾。女子穿蟒的,有皇後、公主、將相的夫人等。樣式與男蟒相同,圖案用飛鳳、團鳳。但尺寸稍短,只過膝蓋,上身加「雲肩」,下面系裙。梅蘭芳在《醉酒》中扮楊貴妃第一場里就穿紅蟒,第二場改穿宮衣。宮衣一般也用緞地綉飛鳳,色彩都較復雜,周身綴有五色綉花飄帶,用金銀線及五色絲線綉成。這種服裝特別容易發揮舞蹈的性能。
鎧靠:軍中最庄嚴的戰斗服裝,作戰時用,惟當朝賀、及閱兵、凱旋等典禮時,外邊須穿蟒,即成為武將的大禮服。有功老將穿黃鎧,青年將官穿白鎧或粉紅鎧,粗魯人穿黑鎧。鎧靠的樣式是仿照中國古代鎧甲製成,緞地綉圖案,腹部和兩肩多綉虎頭。女鎧式樣與男鎧相同,惟下身全綴飄帶,圖案花樣亦較為絢麗。
靠旗:將官身背之令旗。古代軍事長官在陣上傳令,即用一面令旗,作為憑證,因此在作戰時都腰插幾面令旗,以備應用。現在劇中將官背上所扎之靠旗,亦有此意,惟每背四面,即已誇張加大成為裝飾品了。靠旗系三尖式,緞地綉花,顏色與鎧靠相同。《挑滑車》的高寵,《雁盪山》的孟海公均扎男靠。《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抗金兵》中的梁紅玉均扎女靠。
官衣:中級官員的禮服,式樣與蟒相同,但用素色緞製成,胸前綴方形補子,從顏色上區別官級的高低,紅最高,藍次之,黑最低。
玉帶:穿蟒或官衣時,腰間圍玉帶,男女都一樣,這是明代以前就流行的服制。製作方法用硬帶鑲玉若干塊,與真的玉帶差不多。
帔:常禮服性質的服裝,男女都用,式樣是大領、對襟帶水袖,緞地綉各種圖案,如團龍、團鶴、團鳳、花鳥等等,也有素帔,老年人穿香色,或藍色,中年人穿紅色、藍色,少年人穿紅色、粉色。女子的帔,大致相同,惟尺寸稍短小,只過膝而已,《奇雙會》的趙寵、桂枝均穿帔。
開氅:武官的常禮服,有時大臣也穿,其顏色的區別與鎧靠大致相同。式樣是大領、大襟帶水袖,緞地綉圖案,《將相和》廉頗,《宇宙峰》趙高均穿開氅。
箭衣:輕便的戰斗服裝,有時皇帝或武將在行軍中也穿。樣式是小領、大襟、紐絆、窄袖帶馬蹄袖,有緞地綉花,也有素色。常外加馬褂,這和古代所謂"胡服騎射"的服裝有淵源關系。
褶子:一般男女的便服,有綉花或素色的區別,大領、大襟帶水袖。《秦香蓮》中的秦香蓮穿素褶,《游園驚夢》的杜麗娘穿花褶,《拾玉鐲》的傅朋穿花褶,《金山寺》的許仙則穿素褶子。
斗篷:在軍中或行路時禦寒用的服裝,小領,繞身一圍,無袖,男子多用大紅素緞,女子則可用各種顏色,上綉圖案,如《別姬》中虞姬,《游園驚夢》的杜麗娘所穿。
八卦衣:是道教中的服裝,和古代文人所穿的鶴氅也相近。黑緞底上面綉太極圖、八卦,周圍鑲寬邊,腰間圍有綉帶,且有兩根綉帶下垂。這種衣服是象徵著穿的人具有法術,又為諸葛亮專用的服裝。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輔佐蜀主劉備的丞相,他是有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分析事理,有遠見,又懂得天文,地理和各種學問,在作戰時善於用心理戰術,因此小說中把他描寫成為有道術的人,戲里也把他打扮成為有道術的人,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八卦衣。以後凡戲里屬軍師(即高級參謀人物)出場,都穿八卦衣。
茶衣和老斗衣:古代勞動人民所穿的衣服,前者是短衣,後者是長衣。樣子是大領、大襟帶水袖。質料用布質或綢質,不綉花,茶衣一般顏色是藍色、褐色、米色,腰裡系腰包。老斗衣是米黃色,別有一種淳樸、簡潔之美。
襖褲:原是清代中葉流行的服裝,這種服裝很適合花旦這門角色的表演,就被採用做戲裝。立領、大襟、紐絆、禿袖(無水袖露手),顏色圖案各種都有區別也不甚嚴格。式樣常常因時代變化,吸收當時社會婦女服裝,予以加工,《拾玉鐲》中孫玉姣穿襖褲。
古裝:是梅蘭芳編演《嫦娥奔月》、《天女散花》、《別姬》、《太真外傳》等新戲時,參考古代繪畫、雕塑中適合上述各劇中人的身份和特點來創制的,當時稱它做古裝,以別於一般通用的戲裝。這種古裝與其他戲裝的區別是,頭上的發髻在頭頂,不在腦後。上衣較短,略如褶子,有時亦加雲肩,有有水袖及無水袖兩種,水袖也比普通戲衣較長。裙子系在上衣的外面,有時加飄帶。這種古裝是為了在舞台上發揮古代歌舞特點設計的。
京劇旦角臉部化妝
京劇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據劇中所扮演的人物特點進行面部和頭部的化妝與裝飾。旦角的化妝分為拍底色、拍腮紅、定妝、塗胭脂、畫眼圈、畫眉毛、畫嘴唇、勒頭、貼片子、梳扎、插戴頭面等程序。
1、拍底色:底色由紅、白色的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淺要根據舞台燈光的強弱、人物的年齡、身份而加以區別。拍底色的順序是先腦門、鼻子、下巴後拍兩頰、兩腮和脖子。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勻。還要注意眉眼、鼻窩、嘴角、眼角等細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膚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塗腮紅:以大紅色化妝油彩為主,略加玫瑰紅色。方法是從眼窩、鼻樑兩側開始,壓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間向兩側,由深漸淺地均勻地拍打,直到與底色融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為最紅,要注意鼻樑、嘴角與底色銜接的部位要自然過渡,不要有明顯的紅白界線。塗腮紅時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據臉型的特點加以變化,起到彌補缺陷、美化臉型的作用。如圓型臉可把腮紅上下拉長;長型臉可把腮紅向橫向拉寬,再通過貼片子的技巧來幫助演員改變臉型的長短胖瘦。
3、定妝: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層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臉上。敷粉應先從腦門、鼻樑和底色部分開始,然後敷腮紅部分,敷好後再用刷子輕輕撣去浮粉。
4、塗胭脂:用大紅、荷花、赫紅等顏色的胭脂塗在腮紅的部位。方法是從眼窩和鼻樑兩側,眉毛以下開始,自上而下、由淺至深。重點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兩頰要逐漸過渡到與底色一樣的深淺。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鮮艷。
5、畫眼圈: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是演員揭示人物心情的關鍵部位。所以畫眼圈要畫出生動的神韻來,才能起到烘托演員的表演的作用。同時,畫眼圈也要根據演員的眼睛大小、臉型胖瘦,進行比例的誇張。畫眼圈用的是眉筆或鍋煙,從下眼皮畫起,加寬上下眼圈的輪廓線。旦角演員基本是以風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給人嫵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線可畫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線可畫得小一些;眼圓者,眼圈可畫得長一些;眼長者,眼圈可畫得圓一些;兩眼近的可以拉開距離;兩眼距離遠的可以畫得近一些。
6、畫眉毛:即用鍋煙和眉黑筆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礎上加以誇張,如青衣、花旦要畫柳葉眉;武旦、刀馬旦要畫劍眉;彩旦要畫八字眉。畫眉毛的長短粗細曲直也要結合演員的臉型、五官的特點,從整體上進行協調和彌補,用鍋煙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體感。
7、畫嘴唇:即用大紅油彩勾畫上下嘴唇的輪廓。其畫法即採取以演員的嘴唇進行相反相成的原理進行勾畫:如嘴大的,可畫小畫薄;嘴小的可畫大畫厚;嘴鼓的,可畫癟;嘴癟的,可畫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畫嘴唇的美化作用.
在化妝時還要注意人物與行當的差別,如:青衣要顯得莊重、典雅,因此底色要淺一些,腮紅的部位要小一些,顏色也要淺一些,柳葉眉、丹風眼,眼圈不要太重、太寬;花旦大多年輕、活潑、天真,因此底色略深,腮紅部位略大一些,要顯示出青春的活力,眉毛要兩頭尖細,中間略、粗而彎,呈弦月型;口型要小,呈圓型,嘴角略往上挑。有的花旦的印堂還要畫一紅點,顯得天真,可愛;武旦和刀馬旦的底色要深一些,腮紅的部位也要大一些,以表示人物妁健壯和勇敢。
京劇旦角頭部化妝
《木蘭辭》中雲:「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早已經吟出了中國古代婦女的審美理想。京劇旦角化妝的粉面、紅唇、娥眉、鳳眼、雲鬢也把這種傳統梳妝方法發展到極點。旦角俗稱貼片子的技巧完善了京劇化妝的第二個步驟。
京劇旦角貼片子可分為三個類型:
1、二柳:是過去貼片子的重要方法。再加上齊眉穗把二柳貼成月亮門型,一般使用范圍是古代仙女一類。兩個大柳貼的前後位置,決定於演員的胖瘦,大柳的長短要根據臉型把不需要的部分蓋住,齊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選中兩眉的中間部位,腦門狹窄的要往上貼,露出腦門;腦門大的要往下貼,以便遮蓋,主要幫演員彌補缺陷。
2、小彎、大柳: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貼法。舊時用紙胎塗生漆製成,十分粗糙,後改為人發。用刨花水梳理後貼在演員臉上,青衣要貼水折,擋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個比較吃功夫。小彎又分七個、五個兩種,現多為七個小彎的一種,它的貼法是中間一個,其它六個分別以拱型貼在兩邊。這七個小彎的作用特別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決定演員的美醜,雖然有臉長可貼短,臉短可貼長的一般規律,更有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特殊效果。它應該是經驗和規律,程式與感覺的天成。一般傳統戲旦角的小彎和大柳的貼法以鴨蛋形為標准,這里更需要結合演員、人物、行當的標准,綜合把握。
3、歪桃:所謂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技術手段外化出來。而戲曲化妝的貼片子也服務於人物的性格特徵。一般歪桃片子適用於潑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貼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歪桃片子由三個小彎和兩個大柳組成,在腦門左邊貼三個,右邊用一個小片子彎成歪桃型,然後播花或戴齊眉穗。還有一種是禁婆,也大都貼歪桃片子,梳搭拉蘇頭。
總之,戲曲的片子是和粉面構成強烈反差,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效果,加上它流雲一樣彎彎的形式,構成了與臉部工整對比美的效果,產生了中國的、民族的、戲曲的內在韻律。
6. 古代女子的服飾
一身藍色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淡藍色的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倭墮髻斜插一根鏤空金簪,綴著點點紫玉,流蘇灑在青絲上。香嬌玉嫩秀靨艷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寐含春水臉如凝脂,白色茉莉煙羅軟紗,逶迤白色拖地煙籠梅花百水裙,身系軟煙羅,還真有點粉膩酥融嬌欲滴的味道。
烏黑如泉的長發在雪白的指間滑動,一絡絡的盤成發髻,玉釵鬆鬆簪起,再插上一枝金步搖,長長的珠飾顫顫垂下,在鬢間搖曳,眉不描而黛,膚無需敷粉便白膩如脂,唇絳一抿,嫣如丹果,珊瑚鏈與紅玉鐲在腕間比劃著,最後緋紅的珠鏈戴上皓腕,白的如雪,紅的如火,懾人目的鮮艷,明黃色的羅裙著身,翠色的絲帶腰間一系,頓顯那裊娜的身段,鏡前徘徊,萬種風情盡生。
一身白色的拖地長裙,寬大的衣擺上綉著粉色的花紋,臂上挽迤著丈許來長的煙羅紫輕綃。芊芊細腰,用一條紫色鑲著翡翠織錦腰帶繫上。烏黑的秀發用一條淡紫色的絲帶系起,幾絲秀發淘氣的垂落雙肩,將彈指可破的肌膚襯得更加湛白。臉上未施粉黛,卻清新動人
雙眸似水,卻帶著談談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十指纖纖,膚如凝脂,雪白中透著粉紅,似乎能擰出水來,一雙朱唇,語笑若嫣然,一舉一動都似在舞蹈,長發直垂腳踝,解下頭發,青絲隨風舞動,發出清香,腰肢纖細,四肢纖長,有仙子般脫俗氣質,著一襲白衣委地,上銹蝴蝶暗紋,一頭青絲用蝴蝶流蘇淺淺倌起,額間一夜明珠雕成的蝴蝶,散出淡淡光芒,峨眉淡掃,面上不施粉黛,卻仍然掩不住絕色容顏,頸間一水晶項鏈,愈發稱得鎖骨清冽,腕上白玉鐲襯出如雪肌膚,腳上一雙鎏金鞋用寶石裝飾著,美目流轉,恍若黑暗中丟失了呼吸的蒼白蝴蝶,神情淡漠,恍若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煙花般飄渺虛無而絢爛
身著淡粉衣裙,長及曳地,細腰以雲帶約束,更顯出不盈一握,發間一支七寶珊瑚簪,映得面若芙蓉。面容艷麗無比,一雙鳳眼媚意天成,卻又凜然生威,一頭青絲梳成華髻,繁麗雍容,那小指大小的明珠,瑩亮如雪,星星點點在發間閃爍,蓮花移步來到殿前,柔柔俯身,甩帕】臣女離殤珞給皇上請安,皇上萬福...
【大朵牡丹翠綠煙紗碧霞羅,逶迤拖地粉色水仙散花綠葉裙,身披金絲薄煙翠綠紗。低垂鬢發斜插鑲嵌珍珠碧玉步搖,花容月貌出水芙蓉。上前,行禮】
【玉手輕挑銀弦,雙手在古琴上撥動著,聲音宛然動聽,有節奏,宛如天籟之音,過了許久,結束了這首曲子的彈奏,緩緩站起】
【細致烏黑的長發,常常披於雙肩之上,略顯柔美,有時鬆散的數著長發,顯出一種別樣的風采,突然由成熟變得可愛,讓人新生喜愛憐惜之情,潔白的皮膚猶如剛剝殼的雞蛋,大大的眼睛一閃一閃彷彿會說話,小小的紅唇與皮膚的白色,更顯分明,一對小酒窩均勻的分布在臉頰兩側,淺淺一笑,酒窩在臉頰若隱若現,可愛如天仙。】
【著了一身深蘭色織錦的長裙,裙裾上綉著潔白的點點梅花,用一條白色織錦腰帶將那不堪一握的纖纖楚腰束住.將烏黑的秀發綰成如意髻,僅插了一梅花白玉簪.雖然簡潔,卻顯得清新優雅對鏡梳洗.臉上薄施粉黛,一身淺藍色挑絲雙窠雲雁的宮裝,頭上斜簪一朵新摘的白梅,除此之外只挽一支碧玉玲瓏簪,綴下細細的銀絲串珠流蘇.邁著蓮步】
【換上一淡粉色的長裙,上配一件素淡的白紗衣,亦是標準的秀女妝,極為淡雅的裝束,風吹過,稍顯單薄,也含有一絲悲涼】
【碧綠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身披翠水薄煙紗,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嬌媚無骨入艷三分。】
【青螺眉黛長,棄了珠花流蘇,三千青絲僅用一支雕工細致的梅簪綰起,淡上鉛華。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淳濃染春煙,有一股巫山雲霧般的靈氣。聽聞殿內宣自己入殿,立刻收斂裙擺蓮步輕移】
7. 請教京劇行家,京劇里的旦角的著裝從內到外依次是什麼,請用專業術語來回答,謝謝
舉數例:
《二進宮》李艷妃�青衣
俊扮,梳大頭、線尾子、茨菇葉點翠頭面、黑綉花帔或黃帔、襯素褶子、素邊白裙子、彩褲、彩鞋。
《女起解》蘇三�青衣
俊扮,梳大頭、線尾子、銀頭面藍綢包頭、紅罪衣罪褲、腰巾、腰包、彩鞋。
《春秋配》姜秋蓮�青衣
俊扮,梳大頭、線尾子、點翠頭面、粉紅帔、內襯綉花褶子、綉邊裙子、湖色彩褲、彩鞋�後換黑褶子銀頭面、藍綢包頭、背插刀、腰系白腰巾子。
《鳳還巢》程雪娥�旦
俊扮,梳大頭、鑽石頭面�加點翠、線尾子�後加紅絨花、挑子、綉花帔、內襯綉花褶子、白素綉花裙。再後換綉花褶子、紅帔、紅蓋頭,淺素彩褲、彩鞋。
8. 旦角的意思
旦是中國戲劇的一種程式化的角色行當,一般扮演女性角色,各個劇種有所不同,但比較一致的大概分為如下幾種:
老旦,扮演年老的女性,重在唱腔,為表示老年女性蒼老的嗓音,唱腔為女中音,化妝淡。
小旦,指年輕女性,可分為正旦、花旦、花衫旦、武旦等
正旦,又稱青衣,年輕文雅的女性,重在唱腔,時常運用假聲。其中也有苦旦,指命運悲慘的女性角色。或閨門旦,指公主、千金小姐一類角色。
花旦,扮演身份比較低下的年輕女子,重在念白和做功,一般扮演丫鬟或小家碧玉的角色。
花衫旦,介於正旦、花旦的旦角類型,性格比正旦活潑,比花旦莊重。
武旦,重武術,一般扮演武藝高強的女性角色。其中也有專門負責表演戲劇中的「女軍官」之類人物,為刀馬旦。
(8)旦角系在腰間的裙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在中國戲劇中,每種角色都有特定的造手和台步。旦角必須行撇步,指掌用單指或雙指(生角用單/雙劍指),雲手、亮相和跑圓台都有規定。由於古代女性盛行「扎腳」(纏足),所以粵劇中有「扎腳戲」(模仿纏足的戲)的部分。
在20世紀初曾有著名的京劇「四大名旦」,均為男旦。當時,男旦普遍要練習蹺功,他們穿上特製的蹺鞋用以模仿小腳女性姿勢。其過程幾乎如同纏足一樣痛苦。
9. 像衣服一樣系在腰上的,是短裙,叫什麼裙子
系帶半身短裙
在淘寶打關鍵詞就會跳出來了
上半身配普通T就好
10. 圍在腰上的裙子叫什麼
一、叫圍裙。
二、圍裙
圍裙就是做飯時,用來擋住一些不幹凈的東西把衣服搞臟的一藏語稱「幫單」。是廣大藏族婦女十分喜歡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婦女的標志。節日喜慶,婦女們腰系圍裙,歡歌起舞,如花團錦簇一般,五彩繽紛,艷麗多姿。圍裙主要產地在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尤以貢噶縣姐德秀區生產的圍裙最為著名。姐德秀區向有「圍裙之鄉」的美稱。
三、圍裙分類
廣告圍裙
廣告圍裙,就是用於商場、超市等場所的一種促銷品,廣告圍裙上面都印刷了所贈方的廣告宣傳廣告圍裙語和企業標致。
廣告圍裙的促銷推薦:
1,用於食品類的促銷
2,用於超市婦女用品
3,用於家居用品的促銷
4,廣告禮品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市面上的圍裙主要分為六類
橡膠圍裙
橡膠圍裙又叫工作圍裙,防化學圍裙,隔熱圍裙,適用於電子,生物醫葯,化學,印染,電鍍等,有單膠,雙膠多種規格,以純天然橡膠、棉布為基材,作為酸鹼作業腹部防護用品。市面上的圍裙主要分為一下六類:
無紡布圍裙
無紡布是一種非織造布,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纖維或長絲通過各種纖網成形方法和固結技術形成的具有柔軟、透氣和平面結構的新型纖維製品。更具經濟性、牢固性、環保性。
RPET桃皮絨圍裙
再生PET面料,是一種新型的環保再生面料 ,其紗線是從廢棄的礦泉水瓶子和可樂瓶中提取製成的,又俗稱為可樂瓶環保布(RPET fabric)。Recycle PET面料利用可樂瓶回收的再生環保纖維原料,將回收的可樂瓶輾成碎片後,經過抽絲加工而成,可循環使用並有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常規製程生產聚酯纖維節省近80%的能源。
純棉圍裙
一般比較柔軟、防敏感、容易清洗、不易起毛球,特別衛生。
綢緞圍裙
一般採用防水綢緞製造,該圍裙適用於廚房作業、打掃衛生、其上所粘污物極易清除,使用方便,對各種油污清洗方便。
帆布圍裙
耐磨耐臟,還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