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庫里穿絲襪是什麼梗
這個還得從日韓綜藝說起,因為日韓那邊的電視劇和綜藝節目廣告中經常出現穿九分褲的女性,然後腳踝秀出絲襪來,這個了就是中筒襪的穿法,而到了國內這種不成文的穿法就成為了大眾眼裡的褲里絲。
什麼是褲里絲:
1、褲里絲起源於日韓地區,起初是為了季節變化而准備的。
2、譬如說現在的公司大多要求女性工作裝選擇裙子配絲襪踩高跟鞋。
3、因此很多白領無法適應上午冷下午熱的氣溫變化,所以就會在工作或者需要應酬的時候脫下褲子選擇絲襪著裝,亦或是展現性感一方面才會這樣子穿,久而久之就現成了「褲里絲」的穿法。
② 蒙娜麗莎的下半身是什麼樣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一副世界名畫,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名畫被大家所傳播,其中一個原因是由於它的神秘之處和未解之謎。其中一個未解之謎就是蒙娜麗莎的下半身到底是什麼樣?很多人都對此感到很好奇,直到2017年,在某次畫展中才為大家掀開了神秘的面紗,把這副名畫的下半身公布於眾。
讓大家更加感興趣的是,把蒙娜麗莎的畫倒過來,就是達芬奇的臉了,大家都說不知道這幅畫被畫出來的用意是什麼,一切都顯得太詭異了。不僅僅是這些,這幅畫還發生過其他的靈異事件,曾經有一名油漆工把這幅畫偷回家,打算欣賞的時候,突然發現蒙娜麗莎的背後有一個魔鬼,直接把那個小偷嚇傻了。然後畫又被其他人帶走,這幅畫經過多少轉手,還是回到了它當初呆著的地方。
③ 女孩子穿裙子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是不是很好玩,有沒有想裙子飛起來的想法
裙子就是女生的專屬衣服了。穿裙子第一感覺就是好像下面什麼都沒穿,光溜溜的。當然了,在炎熱的夏季,女生穿裙子的感覺自然是非常好的。感覺下半身特別的涼爽,其次就是感覺空盪盪的。如果是穿了打底褲的話,也就感覺是穿了個超短褲然後外面再穿上裙子的那種感受。穿裙子的時候再有一點點的微風感覺幾天更好了。風太大了不行,還得捂住裙子,避免走光的尷尬。如果裙子材質比較輕盈的話,裙子被風鼓起來,而不是被掀起來,感覺特別棒。既涼快,又能凸現自己的身材,一舉兩得。不過沒有男生在場的話,女生肯定也會效仿瑪麗蓮夢露的經典動作,感覺特別的有意思。有時候在宿舍里幾個姐妹互相掀裙子,純屬是開個小玩笑,我想也不會介意的。
④ 少女穿大紅裙子會讓人覺得怪么
首先的話,要有自己的特點哦,不是穿得大紅大紫男人都喜歡的
其次,要知道自己的身材適合穿什麼樣的衣服,如果是胖MM穿雪紡長裙肯定穿不了的,因為那個一般都很長,無法駕馭
還有哦,最好穿衣要和自己的氣質相符哦,不是品牌的衣服就一定好看哦
建議:棉布裙 連衣裙 顯乖巧 可愛 而且也很舒適 前幾天我看到有款童話世界只要79 叫什麼來著 忘記了 希望能幫到您 祝您好運!
⑤ 這是什麼動漫
搞姬日常(佃煮のりお創作的漫畫)
《搞姬日常(ひめゴト)》是由日本女性漫畫家佃煮のりお創作的搞笑偽娘漫畫,在季刊志《わぁい!》(vol.7-16)、《増刊わぁい!Mahalo》(vol.1-6)、《月刊ComicREX》(2013年12月號-2015年8月號)、《Febri》(vol.23-29)連載。並在《女裝少年アンソロジーコミックひめイチゴ組》《女裝少年アンソロジーコミックひめリンゴ組》登載番外篇漫畫。
劇情簡介編輯
霜科高校二年級學生有川姬在打工時被一些可怕的人追趕,即將面臨貞操的危機。之後被霜科高校學生會所救,向姬聽說情況後,學生會答應幫他還清債務,但有一個條件「要穿著女裝度過高中生活,並成為學生會的狗」。被迫穿上女裝、向著都是姐姐的學生會,新銳漫畫家新作、撲通噼通的學園喜劇生活開始了……
⑥ 韓國人的用餐方式是什麼樣的
韓國的飲食文化
韓國飲食的主要特點: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膩,味覺以涼辣為主。韓國人自古以來把米飯當做主食。菜餚以燉煮和烤制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韓國人喜歡吃面條、牛肉、雞肉和狗肉,不喜歡吃饅頭、羊肉和鴨肉。
韓國人普遍愛吃涼拌菜。涼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開水焯過後,加上佐料拌成的。還有生拌魚肉、魚蝦醬等菜餚。生拌魚肉,是把生肉、生魚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絲的蘿卜、梨等,再澆上加醋的醬或辣醬拌成。
湯也是用餐時必不可少的部分,它通常用蔬菜、山菜、肉類、大醬、咸鹽、味素等各種原料烹調而成。
韓國人愛吃辣椒,家常菜里幾乎全放辣椒。韓國人有一日四餐的飲食習慣,分別安排在早上、中午、傍晚、夜晚。韓國人就餐用勺和筷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飯碗和湯碗,其他所有的菜則擺在飯桌中間供大家享用。韓國人使用飯碗也很有講究,分男用、女用和兒童用。韓國人注意節儉,無論是自己食用還是招待窮人,都盡可能把飯菜吃光用凈。
韓國飲食須知
雖然有不少人經常說自己愛吃韓國菜,但對於韓國菜的認識多止於燒烤食法,最多是對人參雞湯或泡菜略知一二,其餘的飲食文化和禮儀可謂一無所知。
自古以來,韓國極重禮儀,在語言方面,年幼者必須對長輩使用敬語,至於飲食方面,上菜或盛飯時,亦要先遞給長輩,甚至要特設單人桌,由女兒或媳婦恭敬地端到他們面前,等待老人家舉箸後,家中其他成員方可就餐。至於席上倒酒,亦需要按年齡大小順序,由長至幼,當長輩舉杯之後,年幼者才可以飲酒。另外,還有一個傳統習慣,男女七歲不同席,女孩子到了七歲之後就不與任何男子(包括父親和兄弟)在同一房間同席。不過,這種習俗在大城市已漸漸破除,偶爾在鄉間仍然可見。昔日的韓國家庭,是將盛著米飯的器皿放在台中央,而菜則在碗里,並放置於周圍,每個人則有一把長柄圓頭平匙,一雙筷子,一盤涼水,用餐時就用匙把飯直接送到嘴裡,筷子用來夾菜,涼水則是涮匙用的。現代的韓國人用餐習慣已有很大變化,不少是使用食品盤,每人的一份飯菜裝在盤中,也有些更加摩登的家庭已不用食品盤,而是用碗盛飯了。
韓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亦保留了不少傳統文化。韓國人的餐桌是矮腳的小桌,賓主席地盤腿而坐。年青人更會在長輩面前跪坐在自己的腳底上,絕不能將雙腿伸直,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懂禮貌。如果遇上房間太小,可以將餐桌擺在院子里,鋪上席子便可。不過,現代的韓國人越來越崇尚外國潮流,無論餐桌或者飲食禮儀,都離傳統越來越遠了。
吃在韓國
身為美食大國的國民,從韓國歸來,都免不了埋怨那裡的飲食。這類同胞,我遇見過不止一次。臨去韓國前夕還有人 「警告」我:「好好吃一頓吧,這一去就別想有好的吃了。」而我的實踐結果,卻是與此大相徑庭的。雖說呆的時間不長,韓國的飲菜和韓國人的吃法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就從餐具談起吧,韓國人同我們一樣使用筷子,但他們使用的多為金屬筷,餐館里見不到一雙竹木筷子,更不用說一次性的 「方便筷」了。我問過他們,回答是金屬筷爽利、衛生、經久耐用,一次性的簡易筷子太浪費,即消耗資源又污染環境。僅此一點,我就覺得是我們應該仿效的。
韓國人和日本人一樣,習慣於席地而座,盤腿就餐。其傳統飲食比較簡單,主食為米飯,愛吃泡菜,泡菜的出口量據說是世界第一,種類之多我看也能拿冠軍,因為每餐都有它堂而皇之地上桌,精緻盤碟中能擺出不少花樣:白菜、蘿卜、辣椒,還有我們叫不出名的,既開胃也好吃。他們餐桌上的素菜顯然比我們多,因為靠海的緣故,海產素菜也相當多。另外一項 「多」是醬製品。我們的「醬缸文化」在那裡的影響,大概已達到「青出藍而勝於藍」的地步,他們有專門用來摻和著菜拌地飯的一種醬,我試了一下,味道很不錯。以上「三多」,恐怕構成他們飲食中的低糖、低脂肪、符合營養學要求的合理因素。我們注意到韓國人中肥胖者不多,一般中老年人都能保持身材且有健康的氣色,這是不是同良好的飲食習慣有關呢?
韓國人待客同我們一樣熱情、周到,但沒有用滿桌 「大魚大肉」來顯示慷慨大方的。從官方到民間的宴請,從韓式到非韓式的吃法,至少我們沒有享用到我們在國內經常會碰到的「高大全」。他們的葷菜如烤鴨,做得也很正宗,瘦肉層較厚,不肥不膩,滑嫩可口。吃法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不用面餅包鴨肉,而是用菜葉裹,碧綠的生菜上佐以蔥蒜、調料,夾上烤好的鴨塊,色、香、味俱佳。還有一種菜葉,是我們想不到的:芝麻葉。主人特別介紹說,這是目前的時興食品、科研新成果,芝麻葉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物質,還有防癌、抗癌作用。後來,我在商店裡看到有「芝麻葉罐頭」賣,也趕了回時髦。
韓國飲食中最有名的恐怕還是燒烤。 「鐵板燒」不僅用來燒菜,也用來炒麵。最有意思的,是一種「石頭燒烤」:用一堆鵝卵石放在鐵架上電熱升溫,先攤放肉塊,待到一定火候再用長剪將大塊肉絞成小塊,拼柔到滾滾的石頭中去,不一會就響吱吱地冒出香氣,你就可以大快朵頤了。據介紹,鵝卵石是進口的,既然能蓄熱均溫,使肉免於烤焦,又能去油去腥。我們是在仁川一家叫「海風」的餐館里,品嘗到這道古樸又摩登的美味,印象極深。
韓國人飲食主面的節約與科學,還可以從一種專供飲水機配套使用的 「微型紙杯」上得到佐證。那是一種只有中指長、兩指寬的小紙片,經過特別處理,拿上手就變成一個很小的杯子,放到龍頭就能接水。比起那種透明塑料杯和普通紙杯,自有它微小、簡便的優越性,韓國街頭和快餐店裡常能見到。
韓國的食禮
中國人和韓國人都說飲食文化,可見飲食與文化的關系密切。食禮便是表現飲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種常識,你可以不去遵守,便是不要忘了,不然會使當地人感到不愉快。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坐,女人屈膝支立 ——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把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
在你坐好後,看了牆上的菜單或者桌上放的菜譜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當然,有的飯館在桌子上已經准備好了餐具。但是講究一點的店都是親自給客人送上來:筷子穿著紙衣、勺子蒙著臉 ——圓形、有著勺子頭大小的紙袋套在上邊,紙上畫著一桿煙槍和一頂帽子——韓國以前的貴族「兩班」的象班。最初我感到新鮮,曾經將它收藏起來,可是後來發現韓國的幾個大城市的餐館都是用這種圖案,便見怪不怪了。
筷子和勺子,除了婚禮的禮品、怕人謀害自己使用銀製品以外,還有黃銅制的。但是這兩種不常見,平民百姓們使用的一律是不銹鋼制的平尖頭兒的筷子。木製筷子是一次性的,據我觀察,一般韓國人在吃日式面條、紫菜飯卷時才使用。沒看見韓國人用過竹筷、象牙筷 、塑料筷等等。勺子的柄較長,頭部又圓又大,所以剛開始使用時我挺害怕弄疼了我的嘴角。
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所以你一定要記住桌子上的飯碗是不能用手碰的,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然後你會注意到飯碗是不銹鋼制的(在家裡或高級餐廳時,用用陶瓷製的飯碗),圓底帶蓋地 「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的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你可以取下來隨意地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你的左手就一定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 「露一手」。你的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沒有水泡菜時,用其他湯代替也可以)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用勺子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
在上述中也許你會注意到:韓國人是用勺子喝湯、吃飯的。這與中國人、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不同。韓國人同時使用勺子和筷子並不是最近的發明,而是源於古代。在國立公州博物館中,我就看過有百濟時代的鐵制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在朝語中,除了有分別表示勺子和筷子的單詞外,還用兩個字母來同時表示勺子和筷子擺在一起。
勺子在韓國人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盛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他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菜怎麼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兒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 2/3在桌子上,1/3在桌外——這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韓國人沒有使用筷架的習慣。這種做法,有人覺得除非桌子表面擦得很乾凈,否則是不衛生的,因此,便改成了把筷子放在小菜碟上。最後,當你吃完飯後,還是要把勺子和筷子擺成當初的形狀,有始有終。
中國人用筷子吃飯、勺子喝湯;韓國人用勺子吃飯、喝湯,用筷子夾菜;而日本人用筷子既吃飯又喝湯。為什麼日本人的飲食生活中沒有勺子呢?有一位日本老人曾經告訴我說: 「勺子只從中國傳到了朝鮮半島上,因為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隔著海,所以勺子沒有傳到日本。」後來我在《環球旅行·韓國》(1995年版)中看到的卻是這樣的內容:據說過去日本用手吃飯,韓國人覺得他們挺可憐的,就教給日本人使用筷子,但是沒有教給日本人用勺子。韓國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所整個國家就好像一個大家庭,具體表現在共食聚餐上。
中國人在家裡也許不用公筷、公勺,但是在餐廳吃飯時,都用公用餐具往自己的碗、碟里夾菜。日本人除了份飯,亦如此。可是,韓國的情況就不同了。韓國人用自己的餐具直接食用公用的湯和菜。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當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共食表現時,我覺得,人們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
韓國人待客十分重視禮節
韓國是單一的朝鮮民族,通用朝鮮語(亦稱韓國語),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多種宗教,風俗習慣獨特而有趣。
韓國人待客十分重視禮節,男性見面要相互鞠躬,熱情握手,並道 「您好」。異性之間一般不握手,通過鞠躬、點頭、微笑、道安表示問候。分別時,握手說 「再見」,若客人同自己一道離開便對客人說「您好好走」,若客人不離開則對客人說「您好好在這兒」。進門或出席某種場所,要請客人、長輩先行;用餐,請客人、長輩先入席;與客人或長輩遞接東西,要先鞠躬,然後再伸雙手。
同韓國朋友約會,要事先聯系,盡管韓國人對客人不苛求准時,但他們自己是嚴格遵守時間的,因而客人也應守時,以表示對主人的尊敬。到韓國人家裡作客,最好送一束鮮花或者一些小禮物,見面時雙手遞給主人,感謝主人的盛情接待。進入韓國朋友家裡,須事先脫掉鞋子,交談時,說話要細語輕言,不可大聲說笑,女性發笑時用手遮掩住嘴,不要當著眾人的面擤鼻涕,吸煙要向主人打招呼,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不懂禮節。
韓國人接待經貿業務方面的客人,多在飯店或酒吧舉行宴請,而且多以西餐招待。非業務交往,多在家中請客吃飯,用傳統膳食招待。韓國人愛吃辣味,主食副食里常常少不了辣椒和大蒜。主食以大米和麵食為主,最喜愛的傳統麵食是辣椒面和冷麵。韓國人製作冷麵的面條是用蕎麥面做的,湯里放入大量辣椒、牛肉片和蘋果片等,而且要冰鎮,吃起來清涼爽口,但過一會就會周身發熱。副食中的名菜有生魚片、烤牛肉、干燒桂魚、脆皮乳豬、油泡蝦仁、脆皮炸雞、爽口牛九、軟炸子雞、冷拼盤等。韓國人每頓飯要有一碟酸辣菜,尤以酸辣白菜最為爽口。在正式宴會上,第一道菜是用九折板盛有九種不同食物送上來,其中必須有火鍋,隨後再上其他的菜;在家中請客,所有的菜一次性上齊。
吃飯時,主人總要請客人品嘗傳統飲料 ——低度的濁酒和清酒,濁酒亦稱農酒,昔日是農家自釀酒,製作簡單,歷史悠久,將糧食搗碎下酒麴發酵而成,酒色混濁,但酒精度低,清涼宜人,健胃提神,各商店有售。對於不飲酒的客人,主人多用柿餅汁招待。柿餅汁是一種傳統清涼飲料,把柿餅(亦可用梨、桃、桔、石榴等果品)、桂皮粉、松仁、蜂蜜、生薑放在冰中煮沸,待涼後濾去渣皮即可,味道甜辣清涼,家人逢年過節飲用,平時用來招待客人。有的人家還用油煎餅、松餅、油蜜果等傳統食品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此外,韓國擁有許多西餐館和日本餐館,漢堡包、炸雞、熱狗等快餐食品受到人們歡迎,使韓國人以魚、蔬菜和米飯為主的傳統膳食結構趨向方便化、快捷化和多樣化。在韓國沒有收取小費的習慣,客人進餐、購物、住賓館等不必送小費。
韓國的風俗
大韓民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面積 9.9萬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萬。全國人口均為單一朝鮮民族,通用朝鮮語。歷史上受我唐代文化影響很大。國旗為太極旗,白地中央為紅、藍兩色太極圖案,周圍有四組八卦符號。白色代表土地,太極圖和八卦由我國傳人,象徵宇宙永恆運動、均衡和協調,反映我國「易經」代表的東方哲理。受我國佛學、儒學影響很深,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和儒教,首都漢城文廟每年春秋兩季都要舉行祭孔大典。韓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居世界前列,經濟發展水平居亞洲前列,外向型經濟較發達。韓國文化是東西方文化的交融體。
韓國飲食風格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多數人用餐使用筷子。萊料以高蛋白食物為主,輔以蔬菜。喜食湯和飯 (牛肉湯、排骨湯等和在飯中)、火鍋、湯面、冷麵、生魚片、生牛肉、什錦飯等。也喜歡熱辣口味。在宴會上,韓國人習慣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勸酒時不可拒飲;不勝酒力時杯中應留點酒;對於醉酒者,他們多持寬容的態度。受人敬菜時要禮貌地推讓兩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飯後被人邀歌時不可拒唱。
韓國的民族服裝是:男子穿襖、坎肩、褲、長袍,上下一色,且多用白色;女子穿襖、裙、長袍,裙子長而肥大,豐滿流暢。現代男女也常穿西式服裝,講究服飾。進屋脫鞋是他們的傳統習慣。他們也用炕,炕內用熱水管取暖。
韓國人注重禮儀。見面必互致問候,男子見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雙手,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動與女子握手。初次見面,交換名片。韓國人多以軟飲料待客,客人必須接受主人提供的茶點。韓國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談本國政治、經濟、妻室等話題,但喜歡詢問個人情況。他們自尊心極強,不容公開被人批評或異議。在社交場合,男女必須分開。在公開場合,得讓男土先行,各種會議發言者致辭都把 「先生們」放在「女士們」之前。尊敬師長,使用敬語,不得當長者面抽煙、戴眼鏡。上門造訪習慣帶上小禮品,但不送外國煙;接物時必須用雙手,不能把禮品當場打開。在任何場合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韓國節慶較多。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節日活動類似我國春節。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傳統飲食是種果 (栗子、核桃、松子等)、葯膳、五穀飯、陳茶飯等。農歷4月8日為佛誕節及頌揚女性的春香節。農歷5月5日為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食青篙糕,掛菖蒲來過節。農歷8月15為中秋節,農歷9月9日為重陽節。清明掃墓,冬至吃冬至粥(摻高梁面團子的小豆粥)。除上述傳統節日外,韓國人還重視聖誕節、兒童節(5月5日)、恩山別神節(3月28日至4月1日) 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有射箭、摔跤、拔河、鞦韆、跳板、風箏、圍棋、象棋等。
韓國人喜歡單數,忌諱雙數。忌用 「 四 」( 韓語音同 「 死 」) 。忌用一個手指指人。站立交談時不能背手。女子發笑時必須掩嘴。
⑦ 小學四年級下語文暑假作業,第五頁直到花豆煮熟中---------在小夜的身上還會發生什麼事
《直到花豆煮熟》小夜沒有媽媽。
小夜生下來沒有多久,媽媽就回娘家去了。所謂的娘家,就是媽媽出生的地方,那是一個要翻過許多座大山、梅花非常好看的村子。不過,沒有一個人——就連小夜的爸爸,也沒有去過那裡。
「因為那是山姥的村子。」
小夜的奶奶說。
「你媽媽,是山姥的女兒啊。」
奶奶說,因為是山姥的女兒,所以就回到山姥的村子去了,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
所謂的山姥,就是山之精。山之精與人,完全是兩碼事。
可這完全是兩碼事的兩個人,為什麼會結合到了一起呢?小夜想。還有,好不容易結婚了,為什麼又分開了呢?小夜又想。只要這樣一想,胸口就會一陣發冷。
小夜的村子下雨的日子,山姥的村子也會下雨吧?小夜的村子的綉球花盛開的時候,山姥的村子的綉球花也會盛開吧……
一個從早上起就下起了一整天的雨、無事可做的日子,小夜輕輕地對奶奶說:
「我真想去看一次山姥的村子啊!」
奶奶正在用一口大鍋煮花豆。爸爸昨天就去北浦鎮采購食品去了。而且,寶溫泉沒有一個客人。給雨一淋,大山深處的溫泉旅館就更加寂靜了。
奶奶打開鍋蓋,一邊嘩嘩地往煮得軟軟的花豆里倒砂糖,一邊說:
「誰也去不了山姥的村子。你爸爸去不了,小夜去不了,奶奶我也去不了……」
「那爸爸是怎麼見到媽媽的呢?」
「啊,要說那時候的事……」
奶奶把煮豆子的火弄小了一點,盯著小夜。
「你要是想聽你爸爸是怎麼見到你媽媽的經過,奶奶可以講給你聽,不過那可就說來話長了。」
小夜點點頭:
「一直到花豆煮熟,慢慢地說吧。」
說完,小夜就一屁股坐到了廚房的地板上,抱住了雙膝。
從小時候起,小夜就抱著雙膝坐在廚房裡,聽奶奶講故事了。像什麼山裡的狸的故事、熊的故事、天狗的故事,時不時還會說起小夜媽媽的故事……奶奶的的故事,小夜不認為全是真的,一半是真的,一半是故事。
寬敞的廚房裡,飄滿了一股豆子的香味。紫色的大大的豆子,是從小夜家後院的田裡收獲來的。用大鍋煮得甜甜軟軟的,就成了寶溫泉的名產。
好吧好吧,奶奶點點頭,把木鍋蓋輕輕地蓋到了豆子的鍋上,在小夜的邊上坐了下來。然後,講起這樣的一個故事來。
「那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是小夜出生以前的事了。那時山上還沒有通公路,寶溫泉也沒有通巴士,只有奶奶和你年輕的爸爸兩個人,經營著寶溫泉。真的,小小的、小小的旅館里只有兩個人啊。現在好了,村子裡大嬸們常常會來幫忙,又通了公路,開著車就能輕輕鬆鬆地去采購了。可那時候,不管上什麼地方,都要背著東西,吭哧吭哧地走羊腸小道。不過,小夜的爸爸渾身是勁,多重的東西一下就能背起來,健步如飛。嗬,翻過那三森嶺,翻過蕨菜山,一直到北浦去買裙帶菜、買魚,回來時還背著滿滿一袋豆子呢!」
「豆子?後院田裡不是有的是豆子嗎?」
「不不,那時候,還沒有那片田呢。豆子全是你爸爸從北浦的一家賣豆子的大店采購來的,奶奶就像這樣煮給客人吃。北浦的豆子,好吃啊。大豆也好,小豆也好,白色的菜豆也好,煮得軟軟的,可是一道美味啊。有的客人忘不了奶奶煮的豆子的味道,來住了一次又一次呢。
就因為這個緣故,你爸爸從北浦回來時,總是背著一個大大的、大大的背囊。背囊太重了,有時就想歇一下,坐在蕨菜山當中的石頭上,抽支煙,擦把汗,然後再走。可是有一回,你爸爸正坐在那裡抽煙,聽到好像有誰在叫他。三吉、三吉地叫著。」
「三吉、三吉?誰呀?」
小夜激動起來。因為她覺得自己也曾在山裡被誰叫過名字。一被叫到名字,小夜就會「哎——」地答應一聲,又蹦又跳,沖著樹呀、風呀雲呀揮揮手,跑起來。
三吉——小夜的爸爸三吉也是一樣,那時一聽到有誰叫他的名字,就答應了一聲。可想不到,起了風,枯葉嘩嘩掉了一地,三吉一看,枯葉上竟坐著一隻狐狸,正在抽煙。
「原來是狐狸呀!」
三吉笑了。然後,「撲」地吐了一口煙,站了起來。可想不到,那隻狐狸也「撲」地吐了一口煙,站了起來。
嘿,還挺神氣活現呢,三吉想。三吉正要把裝著豆子的背囊背起來,可想不到狐狸說話了:
「能勻給我一點豆子嗎?」
三吉假裝沒聽見,背起了背囊。可他剛一邁步,狐狸就從後頭跟了上來:
「勻給我點豆子吧,勻給我點豆子吧。」
因為太吵了,三吉回過頭來,把臉稍稍一沉:
「狐狸吃什麼豆子呢?」
聽他這么一問,狐狸說:
「明天,是我的婚禮。」
「是嗎?」
三吉停住了腳步,然後,他回過頭來問:
「狐狸的婚禮也煮赤豆飯嗎?」
狐狸點點頭:
「當然煮了,當然煮了,煮一大鍋,給山裡的狐狸吃。」
三吉突然變得快樂起來了。
「多好啊!你要娶媳婦了?」
狐狸神氣活現地問:
「是啊。三吉還沒娶媳婦嗎?」
「嗯,我還早了。」
「那樣的話,讓我給你拜拜天吧,求你娶一個好媳婦!今天你給我們多少粒小豆,山裡的狐狸就為你拜多少次。」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也就不能拒絕了。三吉把背囊從背上卸了下來,從里頭掏出小豆的袋子,給了狐狸。是不是給多了呢?可轉而又一想,算了,權當是送給狐狸的新婚禮物吧,就又慷慨大方起來。狐狸喜出望外,恭恭敬敬地抱著小豆的袋子,消失在了枯樹林里。
自從發生了那樣的事情之後,三吉在蕨菜山一帶,三天兩頭會被叫到名字了。
「三吉,三吉……」
抬頭一看,這回大枯樹上落著一、兩百隻伯勞,亂哄哄地嚷著:
「勻給我們大豆!勻給我們大豆!」
「沒有大豆!」
三吉這樣嚷了一嗓子,就跑了起來。可是想不到,伯勞一起飛了起來,像黑芝麻粒似的散到了天空中,「大豆!大豆」地嚷個不停。
想要三吉背囊里的東西的,還不只是狐狸和伯勞。采購來魚乾的時候,黃鼠狼就一直跟在後頭,煩死人了。還有,就在正月之前,還被要黑豆的鬼怪追趕過。那時候,也被叫了名字,扭頭一看,一個巨大的鬼怪穿著皮衣服,正死死地盯著他。三吉吃驚得快要跳起來了,剛要逃,可想不到那個鬼怪意外地用靜靜的聲音說:
「不要以為我白要啊,一合黑豆,換一合銀杏果吧!」
怎麼辦呢?見三吉拿不定主意,鬼怪迫不及待地說:
「要不,一合黑豆換兩合銀杏果!」
「……」
「要不,一合黑豆換三合銀杏果!」
就這樣,銀杏果漸漸地多了起來。
三吉強忍住笑,一直等銀杏果到了五合,這才大聲地說:
「好——吧,就用一合黑豆換五合銀杏果吧!」
然後,他把背囊卸了下來,用雙手捧出平平的一把、恰好一合左右的黑豆,倒進了鬼怪挎在肩上的皮包里。於是,鬼怪也從那個包里,用巨大的雙手捧出一大把、恰好五合左右的銀杏果,倒進了三吉的背囊里。然後,鬼怪的大眼睛閃爍著光芒,說:
「太好啦,太好啦。這下正月的准備就全——都完成了。」
三吉一邊扎背囊的口,一邊問:
「鬼怪家正月也煮黑豆嗎?」
鬼怪高興地點點頭:
「不久前才娶的媳婦,可會煮黑豆了。」
「嘿,連你也娶了媳婦?」
三吉無話可說了。鬼怪點點頭,回答道:
「娶了,娶了,娶了一個非常會做菜的好媳婦。」
說完,鬼怪就一邊晃晃悠悠地搖晃著那個皮包,一邊走下山白竹的坡道。目送著鬼怪的背影,三吉心裡別提有羨慕了。於是,他想起上回那隻狐狸說的話來。
狐狸說了,為了你能娶到一個好媳婦,山裡的狐狸都會為你拜天的。還說,今天得到多少粒小豆,就拜多少次。三吉聳了聳肩,心想,這不過是沒用的鬼把戲!
不過,狐狸的鬼把戲好像還挺靈。
過了一些日子,當寶溫泉的梅花開了的時候,又有誰在山道上叫三吉了。
「三吉——三吉——」
與往日不同,這回是一個溫柔的女子的聲音。是像春風一般輕柔的呼喚聲。一聽到這個聲音,三吉的心裡好像開了花。
不過,回頭一看,卻一個人也沒有。站在那兒等了一會兒,還是沒有人出來。這樣的事,連著發生了好幾次。
這一天。
「三吉——三吉——」
和著溫柔的聲音,一股帶著梅花香的風吹了過來,輕輕地舔著他的脖子,他回頭一看,只見一個穿著紅色和服的姑娘,飄飄欲仙地站在那裡。眼皮紅紅的、是一個像花蕾初綻的梅花一樣的姑娘。
見三吉吃了一驚,姑娘笑著說:
「請勻給我一點花豆。」
「花豆……」
三吉一邊重復著,一邊把背上的背囊卸了下來,用雙手掬起大粒的花豆,朝姑娘伸去。姑娘看著花豆,說:
「請倒進我的袖兜里。」
三吉把花豆輕輕地倒進了姑娘的袖兜里。可想不到,那姑娘捂住袖兜,竟嘩啦嘩啦地甩了起來,然後又打開了袖兜的口,朝里頭看去:
「啊呀,太美了,太美了。」
她一邊說,一邊湊近三吉的身邊,悄聲說:
「你看,你看我的袖兜里——」
三吉戰戰兢兢地朝袖兜里看去,裡面是一片小小的、小小的花豆田,開滿了淡紫色的花。豆花那薄綢一樣的花瓣,在風中搖晃。
「這、這……」
三吉大吃一驚。姑娘在他耳邊悄聲說:
「一起來種這樣的豆田吧!」
然後,她捂住袖口一甩袖兜,袖兜里又嘩啦嘩啦地響起了豆子的聲音,再一打開,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又變成了紅色的花豆。姑娘孩子似的往起一跳,說了聲「謝謝」,然後就跑了起來。一邊在枯樹林里的路上輕盈地跑,一邊喊:
「我媽媽會高興的啊!會高興的啊!」
姑娘長長的頭發隨風飄揚,跑遠了,看不見了。可那個聲音,卻在這一帶久久地回盪。
「我媽媽會高興的啊!會高興的啊!」
帶著梅花香的風吹過來,姑娘的聲音久久不散,就像春天在這一帶兜圈子、撒下一串串歡笑似的。
三吉就那麼長時間地呆立在那裡,他想:剛才那個姑娘一定是風之精了,怎麼看也不是凡人。
這就是小夜的爸爸和小夜的媽媽見面時的故事。故事還沒有完,小夜的奶奶站了起來,打開鍋蓋,看看花豆煮得怎麼樣了。她夾起一粒嘗了嘗,把砂糖倒了進去,然後又坐到了小夜的面前。小夜大聲地問:
「媽媽的媽媽,吃了爸爸勻的花豆呢!」
「吃了。小夜媽媽的媽媽,是一個山姥。是一個特別喜歡花豆的山姥。一吃花豆就高興,給什麼都行。所以,那一年的春天,給我們送來了好多款冬花莖、土當歸什麼的。」
「是誰給送來的呢?」
「這到現在也還是一個謎。不是狐狸、黃鼠狼,就是鬼怪老爺子吧!天亮的時候,溫泉外面的門嘎當嘎當地響,傳來了一個怪怪的、含糊不清的聲音:
『山姥送的東西!』
奶奶跳了起來,在走廊里跑呀、跑呀,跑下溫泉,打開門一看,你猜怎麼樣?一個大竹筐里裝了滿滿一下子的山貨。不過是一合花豆的謝禮,再怎麼說,這也有點多過頭了啊。
『收人家這么多東西,行嗎?』聽奶奶這么一說,三吉笑了,說:『那再多送去點花豆不就行了嘛!』那到也是,奶奶想,那就給她甜甜地煮上它一大鍋吧。於是,奶奶從倉房裡拿出一口大鍋,煮了滿滿一鍋花豆。一邊煮,奶奶一邊想,和山姥和睦相處可是一件好事,山姥是山的守護神啊!奶奶把讓她自豪的花豆盛到一個大套盒裡,交給了三吉。」
「山姥高興了嗎?」
「當然高興了,當然高興了。因為高興過頭了,作為謝禮,這回把寶貝女兒都給送了過來。」
「啊呀,那不就是媽媽嗎?」
「是啊,就是小夜的媽媽。不過,可把奶奶給嚇了一大跳呀。進山去的三吉,那天黃昏時突然就領回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
「奶奶一眼就看出來,她要成為爸爸的媳婦了嗎?」
「看出來了。一看三吉的臉興奮成那個樣子,一眼就看出來了。可是,奶奶多少有一點擔心。山姥的女兒,能當好人的媳婦嗎……」
奶奶突然鬱郁不樂起來。
那天晚上,當三吉明確說要娶那個姑娘時,奶奶真是犯愁了。雖說姑娘是個美貌,說話體貼,性格又好的姑娘,而且還能幹活,可奶奶還是擔心,姑娘到底是山姥的女兒啊。一想到山姥的女兒早晚有一天會回到山裡去,奶奶一個晚上也沒有睡。
這可怎麼辦呢?這可怎麼辦呢?猶豫來猶豫去,也沒有個答案,當天蒙蒙發亮的時候,溫泉外面的門又嘎當嘎當地響了起來,傳來一個響亮的聲音:
『山姥送的東西!』
奶奶跳了起來,在走廊里跑呀、跑呀,跑下溫泉,然後打開溫泉的門一看,不由得大吃一驚。
門口亂七八糟地堆著一大堆東西,多得讓人都說不出話來了。三個大箱子,一個裝著新被子的袋子,一個套著蔓草圖案罩子的衣櫥。一眼就看出來了,這是嫁妝。
奶奶雙腿一軟,當場就坐了下來,心想,這下可就沒有辦法了。都到了這個份上,就不能再把山姥的女兒送回到山裡去了。現在要是得罪了山姥,那可太可怕了。
一動不動地蹲坐在那裡想了一會兒,奶奶在心裡決定了。然後,一站起來,就大聲地沖著大山喊開了:
「收下你的女兒了——一定會讓她幸福的——」
於是,起風了,春天的山嘩嘩地響了起來,星星點點的樹芽閃閃發光。
「就這樣,一個漂亮的、漂亮的媳婦,來到了這個家裡。媳婦是個勞動者,不管是旅館的活兒,還是家裡的活兒,都幹得非常出色,還在後院開了一片花豆田。媳婦種的豆田,開出了紫色的花,然後就收獲了好多鼓鼓的豆子。一粒粒比北浦的豆子大多了,又光亮,又好吃。一句話,是寶溫泉的寶貝疙瘩一樣的豆子。而且沒多久,媳婦又為寶溫泉添了另外一個寶貝疙瘩。生了一個可愛的、可愛的小寶寶,那就是小夜。」
小夜使勁兒地點了點頭。
「小夜出生的時候,大家不知有多麼高興啦。連山姥都高興得又送來了賀禮。」
小夜又點了點頭。
小夜出生的時候,山姥送來的是用通草編的搖籃和剛剛舂好的年糕。年糕又圓又白,一共有五十個,連住在旅館里的客人都分到了。
「那年糕實在太好吃了,你爸爸三吉一次就吃了七個。奶奶和小夜的媽媽也吃了好多。可是,小夜的媽媽從吃了年糕那天起,突然就不說話了,也不幹活了,整天只是獃獃地眺望著遙遠的大山。
這太奇怪了。是不是想娘家了呢?奶奶想。從山姥家嫁到寶溫泉,都三年了,你媽媽還沒有回過一次娘家呢……這可不行,即使是山姥,偶爾也會想見一見女兒吧!奶奶想到這里,就對你媽媽說:
『去看看山姥吧!』
你媽媽高興地點了點頭,可還是默不作聲地吃著山姥的年糕,吃了三個、吃了四個、吃了五個。然後,到了黃昏的時候,你媽媽的身姿突然就不見了,再也沒有出現過。到了晚上,奶奶和三吉把附近都找遍了,也沒有找到。第二天、第三天也沒有回來。
後來聽人說,那天的黃昏,有人看見一個女人張開雙臂,像風一樣地沖過了吊橋。紅色的袖兜隨風飄舞,那個女人叫了起來:
『變成風,變成風,我要變成山風!』
那個聲音,不知不覺地變成了真正的風,即使身姿看不見了,可那聲音還像笛聲一樣『嗖——嗖——』地回響著……」
小夜的心一陣疼痛。
「後來……媽媽就真的變成了風嗎……」
聽她這么一嘟噥,奶奶點點頭:
「小夜的媽媽確實變成了風。回到了山姥那裡,變成了山風。她還常常會回到這里,來搖一搖通草的搖籃。這么一搖,搖籃里的小夜,就一個人開心地笑了。風啊,大概是在叫著小寶寶的名字吧,『小夜!小夜』……」
小夜使勁兒地點點頭。啊,這樣的事現在也有啊,小夜想。只要一走進山裡,風就會叫我,她總是這樣想。
「後來呢?山姥的禮物呢?再也不送山栗子、竹筍了嗎?」
「啊,這段日子漸漸地沒有了,奶奶也好久沒有山姥的消息了。不過,確實有山姥。山姥就住在大山裡的什麼地方,一直看著我們的寶溫泉。小夜的媽媽變成風,從山姥的家來到這里,永遠地看著小夜。」
小夜點點頭,朝外面看去。霧一樣的雨,還在無休無止地下個不停,遠山籠罩著一片紫色的霧氣之中。
「好啦,花豆煮熟了。」
奶奶直起身。
「煮熟啦、煮熟啦,差一點就煮焦了。」
奶奶把鍋從火上搬了下來,打開鍋蓋,輕輕地夾起裡面的豆子嘗了嘗。然後,給小夜盛了一小盤。
一邊吃著煮熟了的花豆,小夜一邊久久地想著山那邊山姥的家和變成了風的媽媽的事情。
⑧ 男孩子穿上裙子是啥體驗嘞
在家裡穿的話,會引起姐姐或者妹妹的嘲笑,如果走在大街上,那更不得了,路人都會給我投來異樣的目光,總之,就是自己心裡特別不舒服,一種難堪的感覺。
⑨ 宋智孝這裙子真有點短,但穿起來挺顯高的,搭配蕾絲甜美又減齡,你怎麼看
我覺得宋智孝這種穿搭挺好的 ,把大腿顯得又長又直 ,而且整個人看起來又年輕了許多,裙子雖然短了一點 ,但做好防護就可以了 ,她這種穿搭出來效果非常好。
服裝的元素
雖然蕾絲裙在穿著上,有著這樣那樣的優點,但是如果不注重穿搭細節的話,也能夠塑造出翻車的效果,看起來既不精緻,還顯得老土。
其中針對蕾絲裙本身來說,版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來說蕾絲面料都是沒有彈力的,那麼身材微胖的姐妹,如果想要將蕾絲裙穿出氣質感,那麼就要選擇微寬松的版型,穿著不臃腫!但是對於身材比較偏瘦的人來說,就算是修身或者緊身的版型,都沒有違和感,還很顯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