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裙子分類 » 山海經小裙子該用什麼內搭
擴展閱讀
什麼比娜睡衣 2025-05-01 01:41:50
棉睡衣黃了怎麼辦 2025-05-01 01:16:06

山海經小裙子該用什麼內搭

發布時間: 2025-05-01 01:10:01

『壹』 貴州苗族服飾中的龍代表什麼

苗族認為龍代表婦女生殖器,象徵人類生命之門;生育是鳥進入婦女體內的結果。

苗族刺綉的文化內涵

苗綉創作飽含了苗族婦女深隧的思想內涵和朴實的感情色彩,每一件綉片都是苗族婦女發自內心深處的思想和感情的宣洩,「沒有墓仿繪畫的奢侈品,沒有吹棒權勢的獻媚題材,更無矯揉造作、扭捏作態、嘩眾取寵的粉飾之意。」(《苗族刺綉發展源流及其造型藝術特徵》丁榮泉 龍湘平)苗綉作為苗族人民演繹天地萬物、記錄歷史和生活的一種文化載體被苗族世代沿襲下來。其創作的主題、造型及色彩在依附於本民族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和民俗活動等等的基礎上,還吸納他民族優秀文化,形成獨特的苗族刺綉文化。

1、 創作主題

藝術來源於生活。苗族刺綉無論是古時為了實用還是後期作為藝術作品,其創作主題都來源於苗族對自己生存環境、生命意義的認識和感受。苗族沒有文字,就通過「刺綉」這種獨特的形式將本民族的歷史附屬在隨身衣服上,「哪怕遷徙的腳步走的再遠,離開祖居地的時間再久,苗族的子子孫孫都可通過這種神秘而具有獨創性的方式接受有關本民族歷史的信息。」苗綉作為苗族一種文字元號,作為表達情感一種載體,創作的主題是非常深刻而豐富的。

歷史回顧 苗族服飾被世人公認為「穿在身上的史書」,人們從一幅幅綉片讀到苗族歷史。如,駿馬飛渡、江河波濤、苗王印、星宿花、蜘蛛花、虎爪花等等表現出苗族的族源史、戰爭史、遷徙史。

貴州鎮寧苗族把綉有江河的裙子分別稱為「遷徙裙」、「三條母江裙」和「七條江裙「遷徙裙」裙面上有81條橫線,分9組,每一組有9小條。傳說是表示蚩尤有9子,每子又9子,共81子孫,組成81個兄弟氏族,也就是九黎部落。「三條母江裙」上綉染的三大條橫線,表示蚩尤失敗後苗族遷徙過的黃河、長江和嘉陵江。「七條江裙」說的是苗族遷徙過的七條江河。黔東北苗族婦女所穿的「蘭娟衣」上的「江河波濤」,傳說是一個叫「詩蘭娟」的苗族婦女,為記住南遷的歷程,離開黃河時在自己左手袖子縫上一條黃線;渡過長江時在右袖上子上綉上一根藍線;渡過洞庭湖時在胸口上綉一個湖泊形狀的圖案……每翻過一座山、渡過一條江河她都在自己的衣服某個部位縫下一個記號。最後,到了武陵山區定居時,蘭娟按照她所記的符號,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線重新綉制一套精美的女裝送女兒出嫁。這種民俗傳襲至今。黔東南凱里、施秉、黃平、台江等地的苗族婦女在每件花衣的披肩上、裙沿邊都綉有兩道彩色鑲邊橫線,象徵黃河與長江。

「駿馬飛渡」圖案是鳳凰、古丈、松桃苗族衣服花邊上最流行的圖案。花邊是由無數個像馬的花紋組成,橫跨在河水中,表示萬馬飛渡黃河,馳騁中原。馬的兩邊是由無數三角迭成山型相間排列,表示崇山峻嶺。

還有「星宿花」表示蚩尤和黃帝打仗夜間行軍時靠星宿指引方向;「蜘蛛花」表示被圍困時祖先頑強戰斗的精神;「虎爪花」敘述苗族遷徙到深山時打虎的故事。

回顧歷史,緬懷祖先是世代苗族婦女刺綉不可缺少的主題。

自然崇拜 苗族信奉「萬物有靈」,把人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認為人也能創造出客觀存在的自然現象、擁有自然才有的外在力量,這是人類最原始的意識。至今,苗族把對天地以及組成天地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自然崇拜仍然一一體現在婦女刺綉作品上。僅黔東南的服飾動物刺綉圖案,就有龍、雞、鴨、鵝、黃牛、獅子、狗、豬、馬、羊、青蛙等等五十多種。這些動物有的單獨展示,有的與人組合,有的在花草果木之中,還有的是人頭動物身,人作為一種動物與其它動物一樣在苗族綉片作品混融於一體。其形象也不是自然界中的動物原樣,而是經過優化組合、神化了的超自然形象。牡丹、石榴、桃花、李花、梅花、馬蹄花等等植物花卉在苗族綉片中比比皆是。尤其楓香樹,它是苗家人的「媽媽樹」,是萬物之母、生命之源,在苗綉是必不可少的紋樣。

在苗家人看來,龍能保寨安民,賜人風調雨順;姬宇鳥美麗漂亮;蝴蝶是族群始祖;魚蝦表示食物豐足;蛙蟾關五穀收成;老虎威武勇猛;獅子活潑伶俐;鹿溫順文雅;象中直堅毅;牛力大體壯吃苦耐勞等等。而果木花草則表現出充沛的生命,象徵生命的動力、源泉,葫蘆寓含新的生命;石榴表示多子;楓葉意蘊長壽;花卉象徵少女、青春……

人托花、花藏人,飛禽走獸花叢中,人與動物、植物和諧相處,這是苗族的美好願望,並通過刺綉把這種美好願望表達出來,傳承子孫。

生命感悟 進入文明時代,人們羞於談論生殖,而苗族是一個敢於崇拜善於崇拜的民族,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有自本民族獨到之處。她們通過刺綉把對生殖的繁衍崇拜以借喻、隱喻表達出來,讓子子孫孫認識人類起源和生命意義。苗族認為龍代表婦女生殖器,象徵人類生命之門;生育是鳥進入婦女體內的結果;牛和鹿是生命與陽氣之象徵,表示生命之延續;萬物之祖的楓葉與蝴蝶則是苗族刺綉上必須保留的紋樣;魚作為遠古中原民族崇拜的婚配、生殖、繁衍之神物,在苗綉中表現最突出、出現率最高、變形最豐富的圖案,是苗家人對魚旺盛的生殖能力的崇拜,渴望本民族子孫多得象魚崽;還有「鳥占牡丹」、「鳥啄石榴」圖案表明苗族婦女對生殖的崇拜;盤瓠也是苗綉中出現較多的圖案,是苗族姻親的標志。當然,無論是龍、牛、鹿、盤瓠還是楓葉、蝴蝶與魚,苗族也將視為圖騰來崇拜,作為圖騰圖案出現在苗綉中。

在苗族刺綉中,苗族女性公開張揚生殖意念,推崇人類生殖繁衍,使生命力在女紅文化中得以升華。

神化傳說 在口頭文學中,苗族的神話傳說很多,起初一些神話故事被苗族婦女綉制在衣服,發展到後來,苗族就把一些精典神話故事或人物神化傳承給子孫。如姜英射月、龍狗與六男六女、蝴蝶媽媽、開天闢地、狗盜糧種、小狗犁地、公雞請日出以及盤瓠、蚩尤、人首蛇身的延維、姜英誕生等等神話故事或人物是苗族刺綉製作的重點。楓葉、蝴蝶、魚、龍、牛、修狃、盤瓠、蛇、魚等圖騰在苗族刺綉中的形象更是豐富多彩、變化無窮,全憑刺綉者的想像和創造,或以此為主或穿插於整個圖案之中。綉片圖案中的人生翅膀騎龍獅馬牛鹿,要麼是馭蟠龍飛鳳,要麼是人首蝶身、人首蛇身、魚身鳥翅;再不就是捲曲於動物肚子、花蕊之中……競顯神性。

情感寄託 作為刺綉的創造者和製作者,苗族婦女把自己對生命的理解、人生的感悟及母性情感全傾注在刺綉創作之中,刺綉者的情感、願望等等全一一呈現於刺綉作品上。如,嬰兒的襁褓綉繪的是「蝴蝶媽媽」的圖案,祈求蝴蝶媽媽的保佑。蓮花與魚相配表示「年(蓮)年有餘(魚)」,喜鵲站在梅枝上喻意「喜上眉(梅)梢」;五隻蝙蝠圍繞壽字構成「五福捧壽」的圖案,表達苗族婦女渴望富貴長壽;一對鴛鴦在水中或一對喜鵲在花上是苗族婦女追求夫妻恩愛的美好願望;兩只如意與「萬」字格構成的圖案寓意萬事如意等等。苗族婦女在給丈夫或情郎鞋墊、腰包什麼的小信物會刺綉能表達自己心願的馬到成功、一帆風順、步步高升、心想事成的圖案或字樣,在小孩的衣帽、肚兜、背帶上綉上蜈蚣、蜂子、壁虎、蛇、蟾蜍五毒圖案以表達辟邪、消災、祛病意念(《苗族刺綉造型特徵》龍湘平)。刺綉成了苗族婦女寄託情感的唯一有型載體。

總之,苗族婦女創作的每一片綉片除體現刺綉水平外,均蘊含豐厚的文化內涵、體現製作者的氣勢、審美水平及製作者的喜怒哀樂,宛如畫家筆下的畫、書法家書寫的字、作家創作的小說、詩人的詩歌。

2、造型特徵

從結構相同的苗族服飾中,我們不難發現,因紋飾不同、裝飾部位不同形成不同的服飾款式,這使苗族服飾既有整體性又具獨特性,飽含苗族婦女豐富的想像力、高超的創造力和嫻熟的刺綉技巧。從苗綉刺綉造型角度窺探苗族刺綉的文化內涵將會有進一步的收獲。

紋樣探源 在苗族刺綉中,出現最多、運用地域最廣泛的紋樣有龍、魚、鳳、鳥、蝴蝶、漩渦、花草和幾何紋等。在封建時代,龍紋只能是皇家子孫才配有,但苗族人民卻肆無忌憚地將龍紋綉制在自己衣服上,不分階級,沒有高貴貧賤之分,苗族婦女可憑各自的想像任意綉制龍的形象。

龍加上牛頭、鳳頭、蛇身、魚身、鳥身、蟲腳,甚至配上花卉等。龍紋樣主要在黔東南流行。名稱也多種多樣,水牛龍、蠶龍、蜈蚣龍、葉龍、魚龍、蛇龍、飛龍、人頭龍等。而每一次祭龍民俗活動使苗族人民對龍的認識都有新的感受的,經過幾千年龍形象的沉澱,苗族婦女創造出奇異的龍紋樣。

魚紋樣也是苗族刺綉中出現頻率較高紋樣。《山海經》中載,苗族先民「食海中魚」,魚紋的表現與苗族先民稻作漁撈文化無不關聯。另外,魚是多產多子的象徵,是生命的象徵。因此,魚紋被黔東南苗族演繹的千奇百怪、豐富多彩。黔東地區的魚紋寫實較強,黔東南地區的魚紋寫實寫意兼之,黔東魚紋一般與花草配在一起,黔東南的魚 紋十分豐富,有人頭魚身、龍頭魚身、有的魚還長著翅膀,當然,數太極圖式的交魚圖造型最多鳥紋,苗族認為鳥是人的魂,所以鳥紋是苗族刺綉中表現較多的紋樣。黔東南地區的鳥紋造型最豐富,蟲身鳥足、鳥頭葫身、雙頭鳥、多頭鳥、鳥翅站人、鳥翅生花、龍頭鳥身、鳥頭龍身等造型近百種,尤其以榕江月亮山的「百鳥衣」著稱。在綉制鳥紋樣時,其造型基本上是由不同神態和形態的鳥紋組成,有寫實也有寫意。傳說,雷公與姜英發生沖突,雷公發大水淹沒大地,只有姜英的一對兒女躲在葫蘆中被洪水沖至高山絕壁上,是岩鷹(即鳥)將兄妹背到平地上,兄妹婚配繁衍人類。「鼓藏節」就是苗族祭祖靈祭鳥神的祭祖活動。故苗族又把鳥作圖騰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