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則天的紅裙子
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五月二十六日,長安城。
唐高宗李治來到距離皇宮並不遠的皇家寺院感業寺,為去世的父親李世民敬香。這一天,是李世民去世一周年的忌日,他必須來。
辦完敬香這件正事,他還幹了件私事。去見了一個人,准確地說,一個女人。
這位光頭緇衣的女人一見到他就哭,說了好些「死鬼你怎麼才來啊」之類的怨懟情話之後,還獻上一首詩: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叫《如意娘》。作者嘛,大家應該也猜到了,現在的身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老婆,以後是唐高宗李治的大老婆,以前叫「武約」,進宮後叫「武媚」,未來叫「武曌」,史上叫「武則天」。
史上大名鼎鼎的人,雖然詩名一般,排不上號。
為了方便,我們還是叫她最有名的名字「武則天」算了,雖然她生前並不知道自己還叫這個名字。
武則天在《全唐詩》中一共有47首詩留存。公認的是,這一首《如意娘》,既是她藝術水平最高的一首詩,也是她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首詩。
因為,這首詩改變了她的命運。
整整一年前,李世民去世。武則天作為李世民生前的侍妾之一,同時也作為李治的庶母之一,按照唐朝皇室的制度,被迫來到感業寺出家。
當上尼姑,無疑是武則天一生,最深的低谷。
在這一段時期,如果沒有意外,她作為死去皇帝的棄婦,作為皇權時代的一介弱女子,99%的可能性,是像過了季節的花朵一樣,枯萎、凋落,「零落成泥碾作塵」,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歷史長河裡。
尼姑期間的生活如何?史無明載。可以想像,自然是油燈共佛經一色,思念與眼淚齊飛。那是相當的寂寞。
寂寞,是因為思念誰。
身處低谷的武尼姑在思念誰?
就是她這次獻詩的對象,從輩份上算是庶子的唐高宗李治。
「看朱成碧思紛紛」:首句是說,這一年來,我由於對你相思過度,以至魂不守舍,在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了綠色。從詩詞看,這里的「看朱成碧」,似乎是唐宋時人常用的習語。李白曾有詩:「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也可以說「看碧成朱」,如辛棄疾詞:「倚欄看碧成朱,等閑褪了香袍粉。」
「憔悴支離為憶君」:因為思念你,我變得瘦弱不支、心力交瘁。還是緊扣一個相思之苦。
「不信比來長下淚」:第三句是一個假設,「如果你不相信我這一年來一直是以淚洗面的話」。
「開箱驗取石榴裙」:第四句則是出示證據:那就請開箱看看我滴在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詩是好詩,但如果真要驗取石榴裙,未必那裙上的淚痕竟然一年也沒有干?也太誇張了。
可見,武則天這最後一句的真實意圖,是提醒李治憶起她身穿石榴裙的美麗舊時光,頗有勾引之意。
詩意的含蓄的勾引,當然會成功。
會寫詩,才能愉快地談戀愛。古今皆然。
武則天這句詩的勾引,相當成功。
正是這首詩,再度燃起了李治對武則天的愛戀。
有證據表明,兩人此次見面,武則天在獻詩一首之後,還獻了身。兩人小別勝新婚,武則天就在佛門凈地感業寺,光著腦袋和李治又滾了床單。有分教:
闍黎房裡,翻為快活道場;感業寺中,反作極樂世界。
也難怪武則天,本就是被迫入的佛門,也難守這些個清規戒律。要不然,箱里還放著石榴裙干什麼?
那麼,我說他們在佛門凈地滾床單的證據是什麼?要有證據才行,否則豈不是憑空污人清白?
證據其實就在史書裡面躲藏著,我們是可以找出來的。
證據就是武則天和李治的長子李弘的出生時間。查一查李弘的出生時間,再對比一下武則天的入宮時間,就足以說明問題了。
首先,我們可以確認,武則天再次返回皇宮的時間,是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五月二十六日之後。她重新入宮後不久,官兒也升了,當上了正二品的昭儀。
再看李弘的出生時間。
《資治通鑒》卷200有記錄,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春,正月,辛未……立皇後子代王弘為皇太子,生四年矣。」《舊唐書·孝敬皇帝傳》記載,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太子弘薨,年二十四。綜合起來,可以推出,李弘生於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冬季。
說白一點,武則天是大著肚子,再次返回皇宮的。而返回皇宮後不久,就生下了李弘。
652年冬季生子,倒推十個月,就基本是651年了。這一年,武則天本人可還在感業寺,並未進宮。
所以,龍種是在感業寺種下的。說武則天是光著頭,和李治滾的床單,一點也沒冤枉她。
這首詩之後,武則天和李治舊情復熾。在後者的幫助下,武則天由感業寺再入皇宮,由昭儀而皇後,由皇後而天後,由天後而大周皇帝,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就是這首詩,抓住了李治的心。當然,還有那條石榴裙。
「裙」,原寫作「帬」。最開始並非女性單獨享用的衣服,而是男女共用的衣服。這是有道理的。蘇格蘭方格裙至今仍有男性在正式場合穿著,可見此言不虛。
「裙」的起源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有了害羞觀念,覺得應該遮蔽身體的隱私部位時,就找了一些東西將身體的隱私部位遮蔽起來,於是產生了圍裙。圍裙裙幅不大,面料質地多為獸皮和樹葉。
「裙」到了先秦時期,被稱為「衰」,往往穿在腰以下的部位,故也稱「下裳」。
真正現在意義上的裙裝出現在漢代。女性穿著裙子,上身搭配以孺襖等短衣款式,在進入漢代以後逐漸成為風尚。
到了唐朝,裙子成為了女性服裝的標配之一。唐朝女裝標配三件寶,裙、襦衫、帔。也就是說,她們下身穿裙子,上身穿襦衫和帔。
在史料中,這樣的證據很多。
唐朝宰相、「牛李黨爭」的領袖牛僧孺,閑著沒事搞創作,留下來一部傳奇小說集《玄怪錄》。雖然是傳奇小說,但其中記錄的服飾器物,仍然是有史料意義的。
牛僧孺《玄怪錄》曾這樣記錄一位平民女性的穿著:「小童摔箱,內有故青裙、白衫子、綠帔子。」三件寶出來了:裙、衫、帔。
有錢的女性也這么穿。唐人小說《許志翁傳》記載益州士曹柳某的妻子李氏穿著「益都之盛服」——「黃羅銀泥裙、五暈羅銀泥衫子、單絲紅地銀泥帔子」。雖然裝飾更為豪華,顏色更為豐富,但仍然是三件寶:裙、衫、帔。
雖然是三件寶,這里只說唐朝女人們的裙子。
唐朝女人們的裙子長。
其長度與前代女性相比,有明顯的增加,裙裾曳地在當時是常見的現象。為了顯示裙子的修長,女人們在穿裙子時,束腰很高,多將裙腰提到腋下,裙子的上限常常到達胸部,裙子的下擺則蓋住腳面,有時在地下還拖曳一截。孟浩然就在《春情》詩中描述過這種長裙子,「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其實,哪裡是「掃落梅」,簡直就是在掃地。
唐朝的女人們穿這樣的長裙子,上身呢,則往往罩以很薄的紗衣,且領口很低,完全就是現代低胸晚禮服的感覺。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鞏俐們在胸前擠出來的「大饅頭」,頗有寫實之效。所以唐朝詩人們很幸福,他們將女性們的此類美景掃入眼裡,也寫入了詩里。如「慢束羅裙半露胸」「胸前瑞雪燈斜照」「粉胸半掩疑晴雪」等等,總之,就是那看得見的一片白啊。
唐朝女人們的裙子寬。
唐朝女人們的裙子,一般用六幅布帛製成,也有用七幅或八幅做的。按照當時步幅寬度計算的話,相當於3米以上的寬度,這就相當寬了。這樣寬度的裙子,不僅會影響女人們的行動靈敏度,而且會造成布料上的極大浪費。
要知道,在唐朝,布匹是非常珍貴的物品,有時甚至可以直接當作貨幣使用。在一條裙子上浪費這么多布料,實在有點不上算。所以,女人們的裙子問題,曾經一度引起了官方干涉,受到了皇帝們的親自關注。唐高宗李治就曾經指出:「其異色綾錦,並花間裙衣等,糜費既廣,俱害女工」,唐文宗李昂直接要求:「裙不過五幅,曳地不超過三寸」。
看看,看看,一條裙子,還驚動政府了。
按照李昂的要求,五幅的裙子,周長約合現在的2.65米,好象還是比較浪費布料。而且,上述的規定,唐朝的女人們,似乎並未認真執行。也是,誰這么無聊,看到一個女人穿著裙子,還非要人家脫下來,看看寬度是幾幅,曳地是幾寸?
凡是以執法為目的的脫人裙子,都是耍流氓。
唐朝女人們的裙子貴。
唐朝貴婦的裙子,一般比較貴。因為,除了大量使用上等布料以外,還在裙子上面做各種裝飾,包括花紋、金銀、珍珠等等。
比如條紋裙,裙子上就有三五種顏色的豎條紋;比如「畫裙」,就是在裙子布料上作畫進行裝飾;再比如暈襇裙,其色彩變化更多,布料顏色按照由深至淺、再由淺至深的色階順序排列,猶如濃色向兩邊擴散出暈影,故稱「暈襇」。
還有更貴重的裙子,是在裙子上裝飾金銀。為了在裙子上裝飾金銀,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泥金泥銀,即將金粉或銀粉,加入粘合劑製成金泥、銀泥,再塗刷在印花板上,最後拍印到織物上;另一種是蹙金蹙銀,就是將捶打至極薄的金箔、銀箔,切成細縷,再將其纏繞於塗有粘合劑的絲線上,製成捻金錢、捻銀線,用這種金線和銀線在織物上製作花紋,最後用針線進行固定。著名的詩句「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說的就是用金線做這種蹙金裙子。
也有在裙上鑲嵌珍珠的,稱為「真珠裙」。
唐朝最為名貴的一條裙子,叫作「百鳥毛裙」,屬於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安樂公主所有。而且,製作的創意,也來自於這位驕奢淫逸的安樂公主。傳說她的這條裙子「正看為一色,旁看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白鳥之狀,並見裙中」。雖然有點吹牛,但裙子的色彩變幻莫測,可能是真的。
安樂公主這一創意不打緊,鳥兒們可遭了殃,史稱「百官百姓家效之。山林奇禽異獸,搜山滿谷,掃地無遺」。鳥兒們雖然沒有生命之憂,但毛都被拔光了,身上冷啊。
以上這些穿金戴銀的裙子,那是有錢的女人們穿的。唐朝的農家女以及城市中的平民婦女,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這樣穿裙子的。她們的穿著相對樸素天然,一般只穿著紵、麻、葛一類質地較粗的布料所做成的衫裙,而且往往也沒有什麼印染裝飾。所以她們的裙子,一般都是布料本身的顏色,比如白色裙子,就像劉禹錫在《插田歌》中說的「農婦白紵裙」。當然,也可以用靛藍將裙子染成青色,以至於「青衣」一詞,長期成為年輕侍婢們的代名詞。
唐朝女人們的裙子花。
她們的花裙子,一般有紅色、綠色、黃色、紫色、白色等幾種主要的顏色。通過對吐魯番出土唐代絲織物所做的色譜分析,發現唐朝女人們的裙子顏色非常豐富多彩,紅色有銀紅、絳紅、水紅、猩紅、絳紫等五色,綠色有碧綠、翠綠、湖綠等二十四色,黃色有鵝黃、金黃、菊黃、杏黃、土黃、茶褐等六色。
「蔓草見羅裙」「荷葉羅裙一色裁」,這是說綠裙,又叫「翠裙」「翡翠裙」。
「血色羅裙翻酒污」「裙紅妒殺石榴花」「窣破羅裙紅似火」,這是說紅裙,也叫石榴裙。武則天的石榴裙,就是這種紅裙子。
紅裙是唐朝女人們的最愛。唐朝女人們偏愛這種鮮艷的帶有強烈視覺刺激的色彩,表明她們不甘於平淡,想引起人的注意,成為男性目光甚至是社會的焦點,也體現出她們熱情洋溢、積極主動的性格。
根據色彩學原理,紅色在可見光譜中波長最長,是積極的、擴張的、外向的暖調區域的顏色。而紅色對人眼刺激效用最顯著,最容易引人注目,同時也最能夠使人產生情感共鳴。實驗表明,看見紅色,人的代謝速度會提高,並且紅色還能引起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生理反應。
我就說嘛,武則天為什麼要李治「開箱驗取石榴裙」呢?原來,她是想讓李治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此處省略1500字。
那麼,唐人為什麼要用「石榴裙」來命名紅裙子?
第一種說法:紅裙子系用石榴花提煉出來的染料染成。
石榴花中的確含有紅色素,但從相關典籍的記載來看,以石榴花作為植物染料的染色技術,顯然在我國古代並未被廣泛運用到生產實際中,這表明此種染料一定存在著某些不足。
既然石榴花染不了紅色,唐朝的工匠們是怎麼整出來的紅色呢?原來,他們是用紅花、茜草等傳統染料染成紅色的,這才是當時染色行業締造紅色的主流手段。因此,唐代風靡一時的石榴裙其實主要是由紅花、茜草等植物染料染成的。
紅花,又名紅藍、黃藍,屬菊科植物,是唐朝主要的紅色染料。事實上,據史料記載,唐朝的關內道、河南道、山南道、劍南道等地均已有紅花種植。
第二種說法:這種紅裙子上裝飾有石榴花的花紋,以示吉祥。石榴和石榴花為什麼是吉祥的圖案?因為石榴的多子。古代多用裂開的石榴果實圖案,來表示多子多孫的良好祝願。
第三種說法:紅裙子的裙形像石榴或石榴花。
綜合三種說法,雖然唐朝並不是用石榴花來將裙子布料染紅的,但紅裙子之所以被稱為石榴裙,主要是由於其顏色、形制上的相近,再加以多子多孫的吉祥寓意,因此紅裙子被詩人們、女人們賦予了一個浪漫的名字——石榴裙。
很明顯,進取型人格的武則天,在積極主動、熱情洋溢、不拘禮法、崇尚自由、思想開放的性格驅使下,一定覺得紅裙子最合自己的心意,自己也最喜歡石榴裙。可以想像,在武則天的人生步步成功之時,她的衣箱里,肯定會多出很多條做工精製的石榴裙。
但是,我一直相信,武則天最愛穿的石榴裙,一定還是當年李治開箱驗取的那一條。
②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裙子,它們都是如何製作的
裙子一直是女性非常青睞的服飾,尤其是夏天,大街上都是各色的裙子,有連衣裙、襯裙、短裙、褲裙、腰裙等等。當然還可以按照材料、長度、造型、裙擺等進行分類,我們經常說的長裙、短裙、超短裙其實就是按照長度來分的。
《唐宮燕》安樂公主劇照
這件裙子好是好,但是帶了災難,為了打造這兩條裙子,唐中宗動用了官兵去嶺南捕殺鳥類,許多鳥類因此滅絕,簡直就是一場生態災難。
三條裙子各有各的故事,百鳥裙無疑代價最大,而石榴裙最讓人遐想,留仙裙引領時尚啊。
③ 從古至今最有名的5件裙子,最後一件出自中國的最美,你覺得呢
我們對待美麗的事物都有著一種獨特的追求,因為我們的內心中都對美好的事物有著一種莫名的親近感。然而對於女生來說,所有美的事物之中沒有比衣服更她們感到瘋狂的東西了。尤其是對於裙子,從古至今所有的女性都無法抗拒它的美麗。今天小編在這里就和大家說一說那些世界上最有名的五件裙子。
再漫長的歲月里這樣一件衣服承擔了太多人的思念與心情,我們能夠在今天再一次的說起它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存在。所以它的美麗已經超過了物理的視覺進入了人們的內心深處所以我們才說它才是最美麗的一件。
④ 洛麗塔浮雕裙火出圈,復古簡約,還很顯貴氣,你心動了嗎
洛麗塔最近快速火起來的一種服裝,由於它的精緻與古典,還有各種色彩的搭配受到很多年輕女孩們的喜歡,成功出圈。雖然很多人比較鍾愛,但對洛麗塔的了解並不是很多。它其實有三大主流。
融合復古 宮廷 少女的本我風格體現的品牌,每件服裝 飾品都有隱藏在背後的故事細節和獨立的系列名稱,是喜歡復古裝扮的不二之選。
充滿古典風味的洛麗塔,些許貴氣,穿起來有一種宮廷公主的感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公主夢,把自己喜歡的穿起來吧!
⑤ 一條洛麗塔裙子最貴要十幾萬,值得買嗎
其實洛麗塔這種小眾服裝並沒有被大眾所接受,很多的人都認為洛麗塔過於花里胡哨,會不喜歡洛麗塔。其實洛麗塔跟普通的小裙子是差不多的,看起來過於誇張,就是因為裡面穿了裙撐。如果說沒有穿裙撐的話,洛麗塔就像是普通的裙子。
三、總結。
值不值得買,主要是根據大家的喜好像有一些喜歡這些小眾服裝的人一般,家裡面都是比較有錢的。對於她們來說,一條幾百塊錢的洛麗塔根本就不在話下,而像十幾萬的洛麗塔,其實是比較少見的,而且也沒有太多的人會買。如果真的要說的話,小編覺得花十幾萬買一條裙子確實是有一些不太值得,畢竟衣服是易消耗品,還不如買一輛車子。
⑥ 世界上最貴的公主裙
世界上最貴的少女連衣裙就誕生於德國慕尼黑的一次展覽中,當時由一位叫做Regina Deutinger的模特穿在身上乘船展示,上面鑲滿了大大小小的施華洛世奇水晶。這條裙子的樣式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就是一種典型的經典老式巴伐利亞少女的風格。
這條少女連衣裙主要採用的就是束腰的設計,有點中世紀時期少女連衣裙的感覺,和模特的金發搭配在一起簡直是太美了,不過最亮眼的還是要屬裙身上散布的鑽石,據說這些鑽石都是著名的施華洛世奇水鑽,在陽光的映和盯照下簡直太美了。
世界上最「華貴」的經典裙子
小黑裙。這件小黑裙是奧黛麗赫本所穿的那一件局棚褲小黑裙。不說她所穿的裙子,就說她本人,就有很多人特別桐簡的喜歡她,優雅,美麗。因為她,紀梵希才成就了他的傑作小黑裙。
就是這一件小黑裙,是她們兩個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並且非常的貼合了奧黛麗赫本的曲線,針針線線之間顯示了兩個人的愛情,可以說在當時掀起了一真潮流就是到了今天,依然是永不落後的經典。
⑦ 為什麼lolita的裙子那麼貴
洛麗塔起源於西方國家,裙子地設計和版型其實都是中古歐洲宮廷貴族小姐的裝扮。8世紀的洛麗塔裙裝跟我們平常在日漫中看到的女生裙裝非常相似。復雜的花式在那個年代需要很多的人工和時間才能完成這一條裙子。
為了一件做工精良,好看喜歡的裙子,只要能負擔的起,很多lo群愛好者花多少錢都願意。又因為製作的材料多,不同材料又來自不同工廠,能夠理解lo裙子理念並生產的工廠比較少,所以一件好看做工精細的lo群就容易受到追捧,價格也會很高。
⑧ 法式宮廷風連衣裙,這也太高貴了吧,這是冷艷型美女嗎
法式宮廷風連衣裙會給人一種高貴大氣的感覺,今天的美女也是屬於冷艷型的,今天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單品都是我沒有看見過的,風格雖然不多,但是單品的設計就非常多了,而且會讓人眼花繚亂的,根本就是看見一個就喜歡一個,對於衣服很單一的美女來說,從來都不知道,原來衣服的設計,也這么多啊,女性的單品還是不要太單一的好,就應該多嘗試各種設計很大膽的服飾,這樣也能夠讓自己擺脫土氣感。
美女穿的是燈籠袖連衣裙,最吸晴的亮點,就在於這個大V領了,也是性感的來源部分,也是女人味的來源,所以就很吸晴,基本就是一眼就能夠讓人忘不掉的存在,同時也會更加顯鎖骨,骨感美一定要展現,會顯得肩頸線條柔和很多,腰身是分界線,既顯出腰線部分了,也會顯得身材比例完美。
燈籠袖的遮肉效果要比泡泡袖好太多,燈籠袖也有著法式復古的感覺,很有宮廷感,就顯得很高貴,同時又有垂感,就會巨遮肉,袖口是收緊的,更加顯胳膊細了,裙擺是不規則的,就很有設計感,讓裙子不那麼單一了。
⑨ 最貴的洛麗塔裙子是哪款
洛麗塔本身分很多種類的品牌,像一些普通的品牌,它的價格可能才在三五百左右,而另外一些稍微高一點的可能就是幾千塊,最貴的就是日本的日牌洛麗塔,價格可能上萬甚至幾萬。
而在洛麗塔這種文化當中,作為一種可愛而華麗的小裙子,它還有著很多誇張的配飾,這些配飾多數是為了凸顯出這些洛麗塔的華麗,以求讓它更加的引人注目,因此很多洛麗塔打扮的女孩子,她們的樣子都非常的誇張,讓很多人以為是角色扮演。
然而實際上,角色扮演和洛麗塔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文化。因為洛麗塔屬於服裝文化的一種,只是洛麗塔的服裝中所帶有的華麗與誇張,讓很多對於這些新興文化知之甚少的人,產生了誤解。
⑩ 想要一些古代女子裙子的名稱,簡單一些,像羅裙,襦裙之類的,最好還有描述,謝謝
褶襇裙
漢代時裙子便流傳開來,不過上衣甚短,裙子甚長,如現代朝鮮人的裙裝。現存的漢代陶俑、舞伎俑所著服飾就有如此明確的反映。那時裙子都有皺褶,即所謂「褶襇裙」。
留仙裙
據文獻漢人劉歆所著《西京雜記》,和漢人伶玄撰寫的《飛燕外傳》都記載了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故事,趙飛燕身穿雲英紫裙,裙裾飄飄;鼓樂聲中,在太液池畔翩翩起舞,恰時大風突起,身若輕盈的燕子被風吹起。成帝忙命侍從將她拉住,沒想到驚慌之中卻拽住了裙子。
皇後得救了,而裙子上卻被弄出了不少褶皺。可是,起了皺的裙子卻比先前沒有褶皺的更好看了。從此,宮女們競相效仿,這便是當時的「留仙裙」。
無緣裙
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了完整的裙子實物,它是用4幅素絹拼制而成的,上窄下寬,呈梯形,裙腰也用素絹為之,裙腰的兩端分別延長一截,以便系結。整條裙子不用任何紋飾,稱"無緣裙"。
間色裙
兩晉十六國時期,流行起"間色裙"。據《宋書·羊欣傳》載,王獻之當吳太守時,曾趁羊欣睡覺時,在羊欣所著新白絹裙子上題書數幅而去。
魏晉以後,裙子的式樣不斷增多,除了普通的長裙之外,還有絳色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紫碧紗紋雙裙,丹紗杯文羅裙等名目。
石榴裙
宋代的裙子色彩以素雅為主,裙子上的紋飾更是豐富多彩,有彩繪的,有染纈的,有作銷金刺綉的,有綴珍珠的……裙子的色彩以鬱金染的黃色最為高貴(此處鬱金,所指應為中葯里姜科鬱金,而非現代所說的鬱金香花);而色彩艷麗的石榴裙最負盛名。
褶襇長裙
明代流行褶襇長裙,並規定民間只能用紫色、桃紅、綠色等淺淡顏色。但花式繁多,品種各異,有的裙子和現代人的裙子已無多大區別。
馬尾裙
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這裙據說始於朝鮮國。裙式蓬大,舒適美觀。
彈墨裙
清代初期的裙子,仍保存著明代的遺俗,有鳳尾裙、月華裙等式樣。後來隨著時代的推移,也有許多新型的裙式問世。 "彈墨裙"就是其中的一種。它是以淺色綢緞為底,上用彈墨工藝印上黑色小花,因色彩素雅,花紋別致而深受歡迎,尤以士庶婦女所著為多。
百襇裙
以數幅布帛為之,折成細襇,折襇之間以絲線交叉串聯,因展開後形似鯉魚的鱗甲,故被稱之為"魚鱗百裙襇",這種裙式流行於晚清同治年間,有詩為證:"鳳尾為何久不聞,皮綿單夾弗紛紜。
朝裙
至於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後及內外命婦,遇有朝賀、祭祀等重大禮節,都要穿著朝裙。朝裙通常穿在外褂之內。按照季節,朝裙被分為冬、夏兩種形制,冬朝裙用料以緞為主,緣以獸皮;夏朝裙以紗為主,緣以織錦。
(10)什麼樣的宮廷裙子最貴擴展閱讀
裙子從形態、長度、製作、著裝和用途等各個角度被加以分類,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按腰圍分:低腰裙、無腰裙、帶腰裙、寬腰裙、高腰裙、連衣裙
按形狀分:緊身裙、圓首裙、鍾型裙、包裙、半緊身裙、暗襇裙、三角襟裙、軟襟裙、褲裙、抽摺裙、箱型摺裙、百摺裙、羅傘摺裙、圓形喇叭裙、魚尾裙、塔裙、散襇裙、漩裙(蝸牛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