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燈籠袖的編織方法
燈籠袖做臘的編織方法:
就是把所要織的袖籠的針孔數一下有多少針,然後就鉤多少個小辮螞胡梁子兩頭圈起來來回織,一針一針的帶,下面象平時一樣織法就可以了,這樣織的袖籠正好投上去不大不小。悶運
❷ 燈籠編織教程
燈籠編織教程如下:
1、先找一張硬一點的紅色紙作喊洞塵為卷紙桶材料,再找兩張紅色紙,比紙筒硬紙大或長20厘米以上。
2、將硬紙折成圓筒,圓筒兩端用訂書釘訂一下或用膠水粘牢。紙筒的圓周長應該小於薄紙的寬度。
3、將兩張薄紙寬的方向兩端折一下(有輕微印記或用鉛筆畫一直線),然後用剪刀或裁紙刀將薄紙中間都裁成約1厘米寬條,裁到兩端折的印記上,不要裁通。
4、接著將裁好的薄紙一端,貼緊紙筒一端用膠水粘上或用訂書釘訂上,兩張紙要錯開繞在紙筒上。另一端也是同樣如此。
5、用尖利的針將紙筒的兩端都紮上鄭禪小孔,一端繫上提燈籠的繩子,一端繫上紅燈穗。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經過數顫首千年的發展,燈籠發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風格,每一種燈籠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燈籠,是一種籠狀燈具。其外層多以細篾或鐵絲等制骨架,而蒙以紙或紗類等透明物,內燃燈燭。供照明、裝飾或玩賞。燈籠綜合了繪畫、剪紙、紙扎、刺縫等工藝,與中國人的生活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的身影。
燈籠是我國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舊時還是現在,手扎燈籠不但烘托出節日的喜慶氛圍,還給予人們更多祈福的靈感,寄託了人們對健康、平安、長壽的美好期盼。
❸ 燈籠袖怎麼織
由肩向下織,在接近肘部時開始加針,隔三針加一針,應該夠肥了,袖口處直接減針收口。
❹ 求助關於燈籠袖的做法
編織說明: 按我自己需要做了改動,減針部分說起來有點麻煩,我盡量表達清楚。 1.前片: 3.75針起針129針,排花中間39針,兩邊各45針。中間39針照圖解織,兩邊先織鏤空邊6行,然後織下針。 減針分成3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是根據花樣減針(比圖解每次減針多一個花,即4個花減第一次,再4個花減第二次,每次減6針,共兩次12針。)後面還有一次換針,具體看下面平針部分減針。 兩邊平針部分減針:在靠近中間花樣處2,3針並針:17-1-1(從第二個花開始),(8-1-1,6-1-1)括弧內重復共6次,不加不減織,第14行換3.5針繼續織22行。此時共137行,中間花樣27針,兩邊平針各32針。 兩邊袖籠減針:1-2-1,2-1-4,4-1-1,不加不減織21行收前領:中間平收27針,兩邊減針1-2-1,2-2-2,2-1-1,4-1-2,5行。剩餘4行時引返斜肩5針2次,剩6針,最後消行時與前領減針同時結束。 2.後片: 3.75針起針129針,織鏤空邊6行,然後全平針。用記號環做好標記,分成3部分。45針,39針,45針。 減針也分3個地方:兩邊45針減針位置和方法同前片,中間39針減針在2,3針和倒數2,3針處:14-1-6。與前片同位置處換3.5針再織22行。 袖籠減針同前片。 後領減針:開掛後43行平收27針,兩邊減針1-3-1,2-2-2,2-1-2,1行。剩餘4行時斜肩同後片。 3.袖子: 3.5針起針39針,織鏤空邊6行,第7行均勻加至77針,第8行織上針。如下圖: 換3.75針排花:兩邊25針下針,中間27針織花樣圖最上面的花樣,即圖解中95行到104行花樣。織50行(5個花)。中間花樣始終保持不動,在兩邊平針部分均勻減針,第一次各減5針,即平針由25針減至20針,織20行(2個花)。然後均勻減針至16針,織2個花20行,再均勻減針至12針,織2個花20行,最後均勻加針至16針織1個花10行。見下圖圖示: 兩邊減針,平收3針,2-2-1,2-1-11,2-2-1。最後剩餘23針平收。 4.正面縫合各部位。 5.領子:3.5針前片挑針56針,後片44針織鏤空邊6行,平收。 6.關於對色。我沒有刻意對,就是起頭時盡量用差不多的色,前後片盡量一致,袖子起頭也盡量一致。稍微差一點點沒有關系。個人感覺沒有必要非得一致的對色,稍有點差別放在整件衣服上看,影響不大。
本篇文章來源於編織人生網,原文出處: http://www.bianrensheng.com/a/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