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別人穿碎花裙很有檔次,你穿卻很土氣,問題可能出現在哪4個地方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各種輕便易穿的裙子變得實用。例如,碎花裙與簡單的裙子相比,這種單一產品具有鮮明的風格和新鮮感。花朵圖案還可以使整個外觀更加精緻細膩。但是,碎花裙不能很好地匹配,並且容易穿出質朴的外觀。歐陽娜娜的碎花裙外觀就是這樣。在這個場景中,臉龐年輕而可愛,但是昏暗的碎花裙看起來很老套。無論您是年輕還是中年,春季和夏季都宜穿碎花裙,您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簡單,易穿和經典。
每天穿著碎花裙,裙子的款式可以盡可能豐富。例如,下圖中帶有花卉圖案的旗袍既具有古典氣質又具有鄉村感。風格明亮細膩。旗袍的款式也很好。襯里圖。搭配單色外套穿著時,既顯示身材,又具有高檔感。黃玲穿著這件旗袍和黑色靴子。整體風格更加個性化和時髦,完美融合了古典美與現代感。
2. 夏天喜歡穿碎花裙,要如何搭配才好看
對於很多女孩子來說,在夏天的時候都是比較喜歡穿裙子,並且在夏天的時候,裙子也是讓很多女生覺得非常賞心悅目或者是顯身材的一件服裝單品了。很多人她們在買裙子的時候也是比較傾向於選擇一些顏色比較活潑可愛的一些裙子,像這種碎花的裙子就是很多女生特別喜歡或者是非常熱賣的一種元素了。
所以建議大家再穿一些碎花裙的過程中還要去搭配一些細節上面的點綴,比如說妝容可以去畫一些裸妝。另外就是頭發也要打點的比較蓬鬆,那或者是在整體的一種氛圍的塑造上,也是可以讓自己看上去更加的具有復古氣息,或者是讓自己走輕熟風的路線。根據不同的碎花裙的風格,也是可以給自己的整體的氛圍感去做一些設計或者是搭配。另外就是在穿碎花裙的時候也可以去搭配一些看上去非常森系的一些鞋子。
3. 碎花連衣裙很是時尚,款式多樣又百搭,你覺得呢
在大多數女孩的衣櫃中,不僅有一件衣服,而且還有各種顏色和樣式的衣服,我從來沒有想太多。裙子和半身裙之間的差異仍然很大,雖然兩者都可以有一條飄逸的裙子,但連衣裙看起來更像淑女。禮服是夏天獨有的。盡管在其他季節也有禮服,但與夏季相比,它們總是感覺不到味道。一件連衣裙會讓你夏天快樂地度過。禮服有很多款式,其中最經典的是純色,總體上沒有多餘的顏色。由於這件衣服原本是一件衣服,所以穿純色連衣裙可以帶您到極簡主義風格。
這款花裙非常適合腿不雅,腰粗的朋友。如果您有這樣的麻煩,可以嘗試一下這件花裙子。與上面的橙色相比,這綠色的花裙子只能在視覺上看到。長袖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夏天曬傷。腰部樣式是突出身材的最佳選擇。中長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腿的形狀。這款花朵連衣裙更適合比例合適的朋友。如果您最適合自己的身材,可以嘗試一下。花裙子的顏色和款式多種多樣,每個朋友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
4. 兩樣碎布做衛裙花布和淺色怎樣做好看
可以上半身淺色吊帶,下半身花布碎花褶裙。
吊帶裙唯一獨特的尺寸是臀部和胸圍寬度,而且沒有袖子。
製作教學:
1、折疊織物兩次,並剪出圖案,如下圖所示。需要前後兩片,2條皮帶,和1塊口袋。前片寬度的底部是臀部測量長度的一半加上5cm,而頂部部分的寬度是測量臀部長度的一半減去5cm。同時,也剪兩塊相同的襯里。
2、首先,前後放在一起,邊緣對齊。沿著這些邊緣縫起來。同樣襯里重復一遍。將面料吊帶裙翻出來,把襯里往內翻。
3、拿起口袋,折起來,把所有的邊都熨到1cm以上,再把它折起來,然後在上面的邊緣上熨燙,沿著口袋的邊緣縫制,將口袋按在裙子上約8cm,並以裙子為中心。沿邊和底部的邊緣縫在口袋的邊緣。
4、把衣服放在襯里裡面,上面的邊緣和手臂上的孔固定在一起。這兩塊縫在一起。衣服從襯里翻回來,這樣襯里就在衣服裡面了。
5、把吊帶裙頂部邊緣和角熨平。沿著上面的邊緣縫制,這樣襯里就不會在你穿的時候從衣服上,劃出來。
6、把帶子拿出來,長的邊折疊兩次,把它們熨平,然後把它們固定下來。沿著這些褶皺縫在口袋裡的兩條縫上。把短的末端也折到後面,然後縫下來。把紐扣縫到帶子的一端。
7、把帶子的另一端縫在裙子的後面。完成這件衣服,增加水平按鈕孔在前面約2cm從角落在頂部和側面。把按鈕放進洞里,就完成咯!
5. 『傣族裙子的穿法`````````』
傣族是新平世居民族之一。古代的「百越」、「滇越」等族群就是今傣族的先民。新平傣族根據其服飾上的特徵,習慣上稱為「』花腰傣」。縱觀之,我國雖有眾多的民族,但以服飾特徵來命名支系的民族卻是鳳毛麟角。由此可見,新平傣族服飾特點之顯著。
服飾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是人類共有的文化特徵、同時,還是一個民族最顯著的外在標志,是一個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的外在表現。服飾的種類、式樣、色彩與各民族所屬的歷史文化系統,所處的社會自然環境、經濟生活方式、民族心理、審美趣味等諸多方面都具有內在的聯系,是多種文化因素的綜合產物。正如郭沫若先生1956年在北京服裝展覽會的題詞中寫道的:「衣裳是文化的表現,是思想的表現,是體現科技水準,是反映民族。時代,更是一個國家人民的文化修養素質的具體化。」因而,應該說,服裝並不是一個簡單的護體問題,而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社會意識和文化心態的反映。服飾浸透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汗水,記載著人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鑄造生活的能力。
根據自稱,新平花腰傣又可分為「傣雅」、「傣卡」和「傣灑」三支,但其服飾特點基本相同,局部上略有差異。本文著重以人日最多的傣l雅服飾為主,從色、形、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色
從整體上看,黑色是花腰傣服飾的基調,從頭到腳大體由黑色組成,是自織的土布,經過加工,染成黑色(也有部分為青色人從質地、從顏色上看去,極顯得淳厚樸素、柔和內斂,給人予一種親切之感。這樣質地、這樣顏色的服飾,給人帶來的美感,其美就美在它的深沉凝重,含蓄蘊籍;使人感到東方式的靜穆崇高,神秘朦朧之美;引人產生無盡的聯想。這種黑色更有一種空間感和深度感,給人產生一種能吸收和包容一切的自然的顏色的感覺。當然,僅有黑色未免太過於凝重和板結,缺乏生氣。於是,在整體上,一方面雖然充分利用黑色,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計地打破黑色一統天下的局面,因而,各種亮麗醒目的裝飾色躍然而上,點綴在黑色衣服、裙子及頭飾的邊邊角角,其中紅色份外奪目。
整套服飾從上到下,從前到後處處用紅色裝點。最為醒目的有三處,一處是頭帕上,一條鮮紅纓穗垂在頭兩邊際;另一處是兩支袖口上各鑲有三寸左右的紅色綢緞,與黑色長袖相銜接;還有一處是裙子下部也鑲有略寬於袖口的紅色綢緞,與黑色裙身相銜接。這三大塊紅色的嵌入,讓整個局面起了很大變化,在原本十分古樸、厚重的色調上增添了不少典雅與變幻。
應該說,紅、黑二色的相配運用並非花腰傣獨有,而是很久遠歷史的相傳。黑與紅色調的選擇與利用,除了客觀上因為當時製取比較容易,也是人類在色彩選擇方面共有的經驗的領域的原因外,也反映出古代人們對於紅。黑二色的宗尚意識。雖然在以後製取顏色的手段和方法都已相當地進步,代代相沿,眾多傳統民族服飾上仍以黑、紅二色為主色,達配在一起,這無疑也說明了其內在選色上的強固的社會觀念。花腰傣的服飾上,從頭飾、上衣(含內衣和外衣)、裙子、頭飾等物件,以黑為底色,但多多少少都用紅色作裝點,該二色所展示的色彩世界是其它顏色難以取代的。
與紅色並列裝點的顏色,除紅色外還有黃色。紫色、藍色、綠色等,這些裝飾色一般不大面積使用,而是成一條條的花邊連在一起,或鑲在袖口邊與衣服邊,或嵌在裙邊及圍裙邊,使原來以黑為主的凝重古樸的世界一下變成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紅、紫、黃、綠、藍等這些裝飾的顏色,能讓人們從大自然中的天空、太陽、彩霞、土地、植物,甚至鮮血等去感覺去聯想。把人與自然結合起來,古樸上增添典雅,厚重中增添細膩;深沉中顯出明快,靜穆中看到流動;含蓄中流露瀟灑;神秘中增添自然。也正是由於數道彩條。把新平傣族女性的腰部裝點上道道彩環,故而才有了「花腰傣」這美麗的稱呼。
在花腰傣的服飾上,還有一種異常搶眼的東西,那就是滿身的銀泡。無論兒童裝還是老年裝都喜歡用銀泡、銀穗裝點。內衣的前胸與領口,外套的左右兩邊、頸部,還有纏掛在臀部的背飾,均點綴著銀泡。衣上千顆成排的銀泡、銀穗,再配上一套銀質首飾,在陽光下閃閃爍爍,走起來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銀泡以它的色相鮮明飽和使得服裝上又滋長出了無盡的高雅與華貴。華美的銀色與原來服裝的諧調統一結合,從而讓花腰傣的服飾色彩有了其它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加之,服裝製作和穿戴又耗時費力,難怪有人就這么推測說,花腰傣服飾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的服裝,而是古代宮庭貴族的服飾。
二、形②
花腰傣的服飾大體由三部分組成:服飾主體含上衣、褲子和裙子。首飾含頭飾、背飾、腰飾和手飾;人體裝飾含紋身與飾齒。
與多數民族一樣,花腰傣服飾的特徵主要體現在女性服飾上。從傳統說,男性服飾較為簡單,上衣是黑色圓領的對襟衫,褲於為黑色打折褲,帽子為黑色沿帽,也有人用黑色包頭。現在,除部分老年人仍穿黑色對襟衫外,中青年男子普遍已改現代裝。
婦女服飾中,上衣短小,一般為兩件,一件為貼身的內衣,另一件為無或外衣。內衣圓型小立領,左枉、無袖,僅長及腹部。領邊及下擺邊沿都綴有寬窄不一的一排晶瑩閃亮的細銀泡,銀泡中間還綴有銀穗。外衣無領無鈕,比內衣還要短,僅僅遮住胸部。襟邊和下擺邊鑲一條彩條或刺綉花飾,有的襟部也嵌上細銀泡及銀穗。袖細長及腕,袖的下半載間鑲嵌著紅、黃、綠、白等色的彩布,或彩色絲線綉飾。由於上衣比較短,腰部常常外露,故而又用一條較寬的綵帶纏腰,既可系裙,又可束腰。「花腰傣」之稱由此而來。
從小時候起,女性就只穿裙子。裙子一般穿三條左右,少則一條,最多可穿至五條左右。裙子為筒裙,習慣上自上向下套,裙擺綉有彩色花邊,數條裙於疊穿,一條比一條略向上提高,正好讓每條裙子的花邊外露,裙子從左向上提,使裙身形成一個斜度,讓那一條條色彩鮮艷的花邊看似波浪起伏的江河。傳說那是傣鄉千萬條溪流江河的象徵。裙子上端纏數塊青布圍裙,一塊又比一塊纏高些,剛好讓綉有各色花環的固邊外露,十分嬌艷俏麗。
綁腿是西南地區許多民族都使用的一種服飾習俗。由於西南地區諸民族多依山而居,山間林木、荊棘叢生遍地,上山勞動尤其是穿短裙的婦女腿極容易被劃傷,也容易遭蟲叮蛇咬,裹上綁腿起到防護作用,而冬季又有防寒保暖之功效。花腰傣婦女均如此。
花腰傣的笠帽非常獨特,形狀不像其它地區或其他民族的斗笠那樣呈錐狀或草帽形,而是邊沿上翹,成碟狀。戴時不正戴,都是向側前方傾斜。
首飾,特別是頭飾,在我國許多民族中是最主要、也是最豐富最具有特色的部分。花腰傣婦女的頭飾是先將束發盤於頭頂,用一條寬約兩寸的青布頭帕將頭發層層裹住,再用一條寬約寸許,兩端綉花的青布條加一條鮮紅纓穗,從頭頂垂至兩邊耳際,又用一塊寬約半尺、長一尺的紅條花布從前額沿頭頂披至腦後,用一條寬兩寸兩端綉花的青布條捆穩後,將披於前額和後腦勺的紅條花布撩起別進頭帕內。這樣的頭飾,高高聳立著,宛如古代中原秀才高帽。要做這樣的頭飾是很費功夫的。據說即便是一個手比較巧的婦女,也要兩個多小時才能做成這樣的頭飾。
耳環也是花腰傣頭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孩出生的第三天就得穿耳眼。十四五歲開始戴銀制耳環。這意味著姑娘己到了談戀愛結婚的年齡。出嫁時帶的耳環更大,、一般有筷子那麼粗。
花腰傣婦女探親訪友或趕街聚會時,身後臀部上還要纏戴一塊三角形狀布飾,整塊布鑲滿銀泡和各色絨花,下端還綴滿紅纓穗,這布塊把花腰傣姑娘們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在平時的生產勞動中、外出時,婦女們還樂意掛一隻精巧玲攏的「秧籮」。秧籮是用細竹編成的,高約20厘米左右,圓口微開,約十二三厘米,中部略細,下端稍寬呈方形。秧籮不僅是她們隨身裝東西的器具,也是一件十分漂亮的腰部飾物。
上衣袖長只及腕部,這就留下極大的空間給手上戴飾物。婦女們手上普遍都戴有銀手鐲和銀戒指。
頸部和胸部雖沒有單獨的飾物,但鑲在內衣立領及胸前的銀泡和銀穗也起到了足夠的裝飾作用。有的老人衣服上嵌著少許銀泡,但更多的是飾綉花,以顯示老人的心靈手巧。有的老人更樂意胸前掛上一個小銀盒,一來起到裝飾作用,二來放一些石灰,便於他們嚼擯榔時使用。
紋身和飾齒是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的一種特殊人體裝飾,這種古老的習俗,至今在新平傣族中還有留傳。但傣雅、傣卡、傣灑中,僅有傣灑有紋身習俗。其紋身的部位和花紋等與其它地區傣族不大一樣。德宏和西雙版納的傣族一般紋於胸、腹、背和四支,花紋以龍、蛇、虎、豹等為主,主要流行在部分傣族男子中。由於紋身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在這些地區的人常把是否敢紋身,當作衡量男於是否勇敢的標准。不敢紋身,就會被視為懦夫,讓眾人瞧不起,姑娘更不會愛他。人們還說死後也只能當野鬼,不能與祖先相會。新平花腰傣則不同,普遍是女性紋身。當地人認為女性膽子小,紋身後鬼使不敢靠近他們,又說,紋身有驅鬼的作用。這里紋身的部位在手指及手腕部,其它部位未發現有紋身的現象。早期花紋沒有什麼規則,一般以「△」「○」「=」「米」等圖型為主。如今的年青人則更多地使用漢字或拼音,內容多以情感上的語言為主,如「愛」、「想你」、「忍」、也有人用英文「I love you」等等。
飾齒同紋身一樣,也是古老遺俗之一。花腰傣的飾齒主要是染齒。染齒一樣多為婦女。女孩到了十三四歲,待牙齒換完以後,便用特製的染料將齒面染黑。他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越黑越討人喜歡。也有人把檳榔和石灰放在嘴裡咀嚼,時間久了牙齒就會逐漸變黑,且經久不褪色。
三、態
花腰傣的服飾美。這種美不僅出自服飾的色、服飾的形,更出自於色與形搭配後所形成的「態」。這種「態」不是用感官可以直接感覺得到的,而是讓人通過心才能體味到的服飾所表現出的那種超越外在感性形象的個性特徵,那種生生不息的藝術感染力和美感的生命力。
服裝的款式、搭配以及穿戴方法等,雖然可以是靈活多變的,但同時也是有一定「法則」要依的。猶如語言中的詞法句法關系一樣,遣詞造句各有各的方式,但必須遵照固定的語法規則,雖然有其靈活性和自由度,但它又是約定束成的,得按照一定的規則組調成句。服飾也是一樣的道理。當然如果服飾的結構和達配完全法則化了,像遵循數學公式一樣嚴格不移,那麼服飾便會失去其特色,顯得板結而缺乏生氣。因此,有許多服飾,便偏離和超越了所謂的一般常規,既產生於現實的極限處,同時又超越了現實。花腰傣服飾便是這樣一種給人以視覺的直觀,創造變形的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服飾藝術,其態也從中而來。
其偏離和超越是通過兩方面來實現的,一是本身「形」上結構的偏離;二是穿戴方式上的超越。現在從上至下來看一下其偏離和超越的情況,以及由此所帶來的具有特徵的「太」。
先從帽子說起。「帽子」按《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戴在頭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裝飾的用品」。花腰傣婦女出門,無論是趕集還是勞動,頭上總是斜頂著一頂與眾不同的笠帽。由於其形狀的特別,沒有帽身及帽沿,成碟狀,往上翹,而無法「戴」。確切地說,也不是「頂」,似乎是斜「架」在頭上。花腰傣的帽子雖然也起到了它的實用性——遮陽,因他們居住的地方炎熱,但更多的卻是顯示了它的裝飾功能。雖是一頂小小笠帽,由於形與戴的方法的變異,使帽子的功用發生了質態變化,魔術般地產生了無盡的風情。再加上腰部挎著的那別致的小秧籮,上下呼應得很巧妙,渾然一體,既不做作,又達到了一種自然天成的藝術效果。二者飄逸著勞作帶來的香和醇美。不是美麗所能盡言的造型
花腰傣上衣分為兩件,即內衣與外衣。一般說來內衣應該短於外衣,且裝飾物應該在外衣上,而花腰傣完全突破了這種常規。內衣無袖圓立領,左衽,從領到胸直到衣服邊腳都鑲滿了銀泡,綴滿了銀穗。外衣無鈕,比內衣還要短,僅僅遮掩了胸部,讓內衣上的裝飾物一覽無余。外衣僅襟邊和下擺邊鑲有銀泡、銀穗,有的索性只以刺綉花紋為飾。閃著光亮的精緻飾品與沉靜的黑色,還有炫目的紅黃橙相互交映著,整個上裝彷彿是一件藝術的精靈,艷而不俗,絢爛多姿。毋庸置言便訴說了花腰傣女性的溫婉優雅和遠古本民族的繁榮。
花腰傣的上衣雖分內外,但都可以與裙於一塊兒搭配穿戴。無袖、立領、左衽的短上衣配上裙子,就把女性的妖嬈盡情展現出來。加上外衣,隱秘內秀的性感便得以充分體現。從而讓人感到,性感並非袒胸背,女性身體曲線美依附於特別的氣韻與內質顯出其「態」,且不浮不躁,具有真正的美感,這才是最具光彩的。
形式的組合,包括一系列的老規距,諸如整齊、對稱、均衡、分層、有序、統一等等,這一切都沒有在花腰傣的服飾中得到很好體現。花腰傣上衣的特點,除上述內外相比較的特點外,還有另外有一大特點,就是左右不對稱,這也是在服飾中很少有的情況。從形狀來說,外衣左邊短,右邊長,形成一種高低差落的感覺。從圖案裝飾來說,左邊鑲有彩色右。裙於為筒裙,習慣上自上向下套,裙擺綉有彩色花邊,數條裙子疊穿,一條比一條略向上提高,正好讓每條裙子的花邊外露,裙子從左向上提,使裙身形成一個斜度,讓那一條條色彩鮮艷的花邊看似波浪起伏的江河。傳說那是傣鄉千萬條溪流江河的象徵。裙子上端纏數塊青布圍裙,一塊又比一塊纏高些,剛好讓綉有各色花環的圍邊外露,十分嬌艷俏麗。
綁腿是西南地區許多民族都使用的一種服飾習俗。由於西南地區諸民族多依山而居,山間林木、荊棘叢生遍地,k山勞動尤其是穿短裙的婦女腿極容易被劃傷,也容易遭蟲叮蛇咬,裹上綁腿起到防護作用,而冬季又有防寒保暖之功效。花腰傣婦女均如此。
花腰傣的笠帽非常獨特,形狀不像其它地區或其他民族的斗笠那樣呈錐狀或草帽形,而是邊沿上翹,成碟狀。戴時不正戴,都是向側前方傾斜。
首飾,特別是頭飾,在我國許多民族中是最主要、也是最豐富最具有特色的部分。花腰傣婦女的頭飾是先將來發盤於頭頂,用一條寬約兩寸的青布頭帕將頭發層層裹住,再用一條寬約寸許,兩端綉花的青布條加一條鮮紅纓穗,從頭頂垂至兩邊耳際,又用一塊寬約半尺、長一尺的紅條花布從前額沿頭頂技至腦後,用一條寬兩寸兩端綉花的青布條捆穩後,將被於前額和後腦勺的紅條花布撩起別進頭帕內。這樣的頭飾,高高聳立著,宛如古代中原秀才高帽。要做這樣的頭飾是很費功夫的。據說即便是一個手比較巧的婦女,成這樣的頭飾。
耳環也是花腰傣頭飾的重要組成部分。女孩出生的第三天就得穿耳眼。十四五歲開始戴銀制耳環。這意味著姑娘己到了談戀愛結婚的年齡。出嫁時帶的耳環更大,一般有筷子那麼粗。
花腰傣婦女探親訪友或趕街聚會時,身後臀部上還要纏戴一塊三角形狀布飾,整塊布鑲滿銀泡和各色絨花,下端還綴滿紅纓穗,這布塊把花腰傣姑娘們襯托得更加美麗動人。在平時的生產勞動中、外出時,婦女們還樂意掛一隻精巧玲攏的「秧籮」。秧籮是用細竹編成的,高約20厘米左右,圓口微開,約十二三厘米,中部略細,下端稍寬呈方形。秧籮不僅是她們隨身裝東西的器具,也是一件十分漂亮的腰部飾物。
上衣袖長只及腕部,這就留下極大的空間給手上戴飾物。婦女們手上普遍都戴有銀手鐲和銀戒指。
頸部和胸部雖沒有單獨的飾物,但鑲在內衣立領及胸前的銀泡和銀穗也起到了足夠的裝飾作用。有的老人衣服上嵌著少許銀泡,但更多的是飾綉花,以顯示老人的心靈手巧。有的老人更樂意胸前掛上一個小銀盒,一來起到裝飾作用,二來放一些石灰,便於他們嚼檳榔時使用。
紋身和飾齒是我國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中的一種特殊人體裝飾,這種古老的習俗,至今在新平傣族中還有留傳。但傣雅、傣卡、傣灑中,僅有傣灑有紋身習俗。其紋身的部位和花紋等與其它地區傣族不大一樣。德宏和西雙版納的傣族一般紋於胸、腹、背和四支,花紋以龍、蛇、虎、豹等為主,主要流行在部分傣族男子中。由於紋身要忍受巨大的痛苦,在這些地區的人常把是否敢紋身,當作衡量男子是否勇敢的標准。不敢紋身,就會被視為懦夫,讓眾人瞧不起,姑娘更不會愛他。人們還說死後也只能當野鬼,不能與祖先相會。新平花腰傣則不同,普遍是女性紋身。當地人認為女性膽於小,紋身後鬼便不敢靠近他們,又說,紋身有驅鬼的作用。這里紋身的部位在手指及手腕部,其它部位未發現有紋身的現象。早期花紋沒有什麼規則,一般以「△」「○」「=」「米」等圖型為主。如今的年青人則更多地使用漢字或拼音,內容多以情感上的語言為主,如「愛」、「想你」、「忍」、也有人用英文「I love you」等等。
飾齒同紋身一樣,也是古老遺俗之一。花腰傣的飾齒主要是染齒。染齒一樣多為婦女。橫條,右邊鑲有豎條。就彩色條的寬窄來說也明顯不同,橫的寬,豎的窄。顏色就更沒有定數。這樣的無序變化結果,卻使本來靜態的服飾便產生了動感。
這種由靜生動的效果,不僅產生於上裝,也同樣產生於下裝。上裝在形上不對稱,而下裝裙的編織是完全對稱的,但穿法上仍然打破了這原本有序的對稱,在左邊打了個褶,使裙子微微往上升,於是本是平直的筒裙,便產生了立體的效果,又顯得輕松隨意。更可貴的是,由於裙子底邊綉上道道彩條,似波浪起伏,便成了花腰傣心目中與稻作民族的生命息息相關的條條河流的象徵。
花腰傣服飾的色彩運用毫不保守,非常大膽。看其腰部的彩色與其上端的銀飾,在黑色上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千變萬化層出不窮,讓人覺得再規矩的圖案也可以變得大膽活潑起來了,演繹著一個極其完善的多彩夢幻景象。勾勒出花腰傣女性曼妙身姿的花腰帶。營造出濃郁氛圍的腕鐲及耳環,鑲滿綴飾和疊疊堆積的深淺色彩變化的上衣,含蓄內斂且熱情奔放的變異筒裙以及散發著無限風情的笠帽和秩籮相融,有遮有露,活動起來便成了一種奇妙的肢體語言。悠然得體,視而醉眼。
花腰傣服飾的「態」應該說是其服飾生命中流淌不息的源頭,其獨一無二,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不是任何服飾的「克隆」。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它仍然不失為一種沉澱的時尚。是一支飄盪在美麗哀牢山中聲韻悠久的「民歌」
6. 李艾花裙子顯可愛,夏季小花裙怎麼穿最有時尚感
碎花裙一直作為一個一年四季的時尚單品,今年夏天更是火出了一個新的高度。而且今年流行的BM風里也有很多好看的碎花裙。小編相信每個女孩的衣櫥里都會有那麼一條碎花裙,那麼我們要怎麼穿碎花裙才能使自己穿上去看起來不那麼的土氣呢?
第一,要選擇好正確花色的碎花裙很多女孩穿碎花裙之所以看起來那麼的村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沒有選擇好合適花色的碎花裙。因為如果這條碎花裙本來就看上去很土氣,那麼就算是長得再好看的人穿,也是白糟蹋了自己的顏值。
選擇碎花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一個點是底色要好看。一條漂亮的碎花裙,顏色要搭配的好看才行,有的碎花裙正是因為不注意顏色的搭配,因此顯得很土氣如果我們用綠色做底色,紅色作為碎花的顏色,那麼這樣子拼接出來的碎花裙是不是會讓你想到村口翠花的紅配綠的大襖子?所以說我們在選擇碎花裙時,盡量選擇底色淺的裙子,因為用深色做打底色的話,很容易穿出中年大媽的感覺,這樣子搭配出來,不僅沒有時尚感,反而增加了老氣感,尤其是對於黃黑皮更是不友好,顯得更加暗沉。而如果我們選擇淺色的碎花裙,會顯得更加的青春。
總之,我們首先就不要選擇那些看起來就很土氣的碎花裙,然後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做選擇和搭配,這樣才不會顯得不時尚。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即刪)
7. 穿上童年的「花裙子」,浪漫優雅又時髦,具體該怎麼穿搭呢
穿上童年的「花裙子」,浪漫優雅又時髦,具體該怎麼穿搭呢?
1.t恤、襯衫、碎花裙的搭配才是正確的出街方式,對於女性朋友來說,碎花裙可以彰顯浪漫氣質,但也有過於甜美的缺陷。用純色t恤和襯衫連接碎花裙,平衡了碎花裙的甜美,恰到好處。鮮艷的碎花裙可以提升造型的亮度,開啟一天的好心情,但如果過於貼臉,對膚色有要求,也容易給人擁擠感。搭配純白t恤和純白襯衫,碎花裙的擁擠感被巧妙解決,條理清晰減少了亮色對膚色的影響。中年女性也能輕松駕馭,達到新的高度。
8. 花布做什麼裙子好
鑒於多年的經驗,由於不知道親的花布質地薄還是厚,先按常規與你說一下,希望能幫到你:
1質地厚的話,可做旗袍
2質地薄的話,可做短褲裙,波西米亞風格的長裙或是無袖背心坎肩裙或是單個的短的百褶裙或是傘裙皆可。
9. 怎樣穿花裙子才不會有大媽的即視感
首選碎花半身裙,因為半身裙比較好搭配,打破全身碎花的尷尬,雖然碎花連衣裙也能穿出風格,但是在花型上的選擇一不小心就容易穿成大媽,所以首選碎花半身裙。深藍色的小碎花裙會讓女生穿上之後非常的顯老,而且會顯得非常的土,盡量選擇那種淺黃色、淡白色、天藍色、淺綠色之類的淺色,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大媽的既視感。
上面的搭配,黑色底碎花裙搭配寬松的亮色上衣,穿著運動鞋,顯得土氣十足,看上去並沒有凹出美美的造型。所以不會搭配更讓碎花的時尚意義適得其反。小清新的服裝風格被很多的女生所鍾愛。但是也有很多女生穿小碎花裙穿出了大媽的感覺,今天就來講一下女生穿碎花裙時應該如何擺脫大媽既視感!買好的衣服,我的經驗就是要想不俗套,不被笑話是大媽,就得買稍微貴點,有個品牌的,品質好點的碎花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