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什麼時候的軍裝是裙子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黑色的呢子上裝,白色的襯衫,花格呢裙,羊毛襪,再配上同樣花型的格呢披肩和有獸皮裝飾的系於腰間的酒壺,一個標準的蘇格蘭男子的形象就躍然眼前。
在英語中,蘇格蘭短裙被稱為「kilt」,這是地道的蘇格蘭語。關於此短裙的起源,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一直有爭論。有一種說法是: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的英格蘭人最早倡導穿蘇格蘭短裙。據記載,1715年,英國政府採取開放政策,允許英格蘭、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湯姆·羅琳遜便是從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蘇格蘭北部開了家木炭畫加工廠,蘇格蘭短裙就是他在工人中推廣的工作服。傳統的蘇格蘭服飾「kilt」,原本包括寬大的披肩,披肩和短裙連成一體,在砍樹時很不方便,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kilt」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
但是,也有記載表明,早在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將蘇格蘭短裙作為軍隊的制服了。
「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也一直在流傳。一種解釋是: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穿內褲;如果穿有襯里的蘇格蘭裙,內褲似乎就成了累贅;穿沒有襯里的毛料蘇格蘭裙,內褲就不可缺少;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於天氣、個人習慣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
另一種解釋是個典故。據說,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對方的士兵見此情況,以為他們的敵人都瘋了,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便傳開了。
蘇格蘭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階級的說法,說「蘇格蘭短裙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真的一點兒也不誇張。據說,英國蘇格蘭格子注冊協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貴族的身份高貴,他們穿著的格子圖案也被稱為「貴族格」。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爭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有點兒像現在的「軍服」。
㈡ 蘇聯女兵上陣殺敵時,為何始終要穿短裙而非軍褲
這是因為當時的整個社會大環境是男尊女卑的情況,當時在全國各地女性的地位都普遍比較低,而且蘇聯的男權主義非常嚴重。在男性的眼裡他們認為讓女性上戰場,就已經是一個天大的突破,也是一種非常大的讓步。
還想讓女兵跟男兵一樣,穿著同樣的軍服上陣殺敵,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男性認為女兵就應該穿女兵的服裝來作戰。而裙子一直以來就是蘇聯女性的傳統服飾,如果讓女兵穿褲子在當時的概念裡面這是一個非常不雅的舉動。
她們通常都會被敵軍蹂躪,然後才會被殺害。如果蘇聯的女兵不想要面臨這樣的結局,她們只能拚命的作戰。
㈢ 二戰時80萬蘇聯女兵上戰場不穿褲子而穿裙子究竟為何
一直以來,人們都覺得女子是不能上戰場的,因為女子的戰鬥力往往比不上男子,但是在二戰時期,蘇聯有80萬女兵上戰場奮勇殺敵,而且她們在戰場上的表現一點都不男子差。同時,有許多網友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蘇聯的女兵上戰場居然都是穿著裙子上戰場的。
要知道,能夠有勇氣上戰場保家衛國的女人,這些女人的心裡一定有著對祖國的熱愛,那麼她們相對而言也是比較在乎自己名譽的,於是,有網友認為,蘇聯二戰時期的80萬女兵大多都穿著裙子上戰場也並非是難以理解的事情。
當然,上述只是網友的分析,如果你有更好的看法,不妨提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㈣ 英軍軍服怎麼還有裙子
蘇格蘭短裙,其實名字不叫裙子,叫做「kilt」,裙子只是非蘇格蘭人對其的稱呼。
如今,身著蘇格蘭短裙走在大街上的蘇格蘭人已不多見,今天的蘇格蘭人都把蘇格蘭短裙當作是正裝或者是參加慶典時才穿的禮服。
所以,英國軍隊中的蘇格蘭部隊,也把蘇格蘭短裙作為軍禮服,參加檢閱等正式場合才穿,訓練作戰是不穿的。
需要注意的是,男人穿裙子並不奇怪
實際上,大清帝國的長袍,按照標准也屬於裙子,只是名字不叫裙子而已。但在外國人眼裡,那就是裙子。
㈤ 女兵在部隊的服裝是統一穿裙子嗎
女兵在部隊的服裝不是統一穿裙子。
女兵在部隊的服裝既有褲子也有裙子,體能訓練時還配有短褲。
一般情況下,女兵穿的是長褲。裙子只有在參加某些表演活動(如軍演、參加文藝節目)時才穿。訓練時為了方便,還要求穿短褲。
有圖為證。
㈥ 為什麼蘇聯女兵打仗都穿裙子
因為在蘇聯那個時候女性都是穿裙子的,而且當時的女性沒有其它的服裝來進行更換,所以說就會出現蘇聯女兵穿裙子打仗的場景。畢竟當時的條件就那樣,女性沒有別的衣服穿,那麼只能夠穿裙子上戰場殺敵,所以說當時的女兵也是非常備受關注的,因為穿裙子在戰場上殺敵總會讓人覺得非常的吸引人,但是沒有辦法當時的女性也要參軍進行作戰,以前都是家庭主婦的她們現在變成了戰場殺敵的士兵。
這也就是蘇聯女兵穿裙子打仗的原因,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我沒有說到,不過我知道的就是這些,畢竟我們也不是非常了解蘇聯女兵。
㈦ 二戰電影里,為什麼蘇聯女兵穿裙子上戰場打仗
二戰初期,蘇軍被德軍俘虜380萬人,男子數量直線下降,國內兵源極度緊缺。萬不得已情況下,列寧共青團向全蘇聯的姑娘們發出了總動員,號召18至25歲沒有兒女的婦女,穿上軍裝,擔負戰場醫療救助和衛國殺敵任務,用青春和鮮血保衛國家。
穿裙子能上戰場殺敵嗎?特別是在蘇聯極寒條件下,裙子裡面還是要套條褲子,在《這里黎明靜悄悄》電影中被派到戰場上的都是外面穿裙子,裡面穿棉褲。打仗需要趴戰壕,在叢林里奔跑,或是騎馬、開車,在戰亂期間進行各式各樣的體力勞動,穿裙子確實不方便,後來她們開始穿起了裙褲,既保留裙子的樣式,又不失女人范。二戰結束後,在美國興起了牛仔褲的潮流後,蘇軍總結了戰場經驗,從軍的女兵才穿起了褲子。
㈧ 蘇聯女兵穿裙子作戰,明知道這樣容易丟掉性命,為何還要這么穿
蘇聯女兵穿裙子作戰是因為在當時蘇聯的風俗習慣。如果不穿裙子會被其他人當成異類。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女兵才穿著裙子上戰場作戰。而且蘇聯女兵並不是穿著裙子作戰,會更容易丟掉性命。他們在戰場上其實戰鬥力是非常生猛的。有些厲害的女兵戰鬥力比男兵還要強。但是因為世俗的觀點沒有辦法,他們只能穿裙子上了戰場。
她們在戰場的戰鬥力非常生猛。有些勇猛的女兵戰鬥力比男兵還要厲害,甚至還能一個打幾個。除了戰鬥力驚人,她們還長得非常漂亮,而且還是統一穿裙子打仗的。你想像一支80萬人的女兵,還穿著裙子是何等壯觀的風景,可在生死對敵的戰場上,相信的德軍也沒有閑工夫看美女,一不留神就有可能小命不保。
其實蘇聯女兵穿裙子和當地的風俗習慣有關,蘇聯女子在平時都是穿裙子的,要是不穿裙子會被其他人當成異類。於是她們把這個風俗帶到了戰場上,才有人蘇聯的裙子女兵的壯觀風景。
㈨ 蘇德戰爭中,蘇聯女兵是戰場上的風景線,為啥女兵全部穿裙子上戰場
一、傳統
感覺這是德國的傳統,因為他們覺得蘇聯女兵如果是穿褲子的話,會覺得是不雅,所以他們讓自己的女兵穿上裙子,並且打仗是特別方便的,在各國媒體的鏡頭下也會比較正式,其實這樣穿起來是不安全的,平要是打仗的時候也不是特別的方便。
蘇聯的女兵穿裙子主要是有兩個點,第一點就是傳統在歐洲長期的文化下,褲子是男性的專屬,作為淑女女性必須是穿裙子的,當時的歐洲如果有女子穿褲子在大街上都會被笑話的,就像我們古古代大戶人家的閨女必須穿上長裙,褲子是給平海女子和妓女准備的,第2點就是蘇聯女子從一開始都是穿裙子的,所以他們在進部隊打仗的時候也就穿上裙子。
㈩ 英國站崗士兵,為什麼穿裙子
英國站崗士兵穿裙子就是當地的習慣,而且英國本來就是時尚的國家。
在前幾年,通過小沈陽小品《不差錢》中就演繹到男生穿裙子的表現,雖然內容是娛樂性的,但是在表演中也尊重了蘇格蘭方格裙的情調,正是因為這個小品的出現大家對蘇格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當地很多人都喜歡著的方式生活,雖然在1745年,當地政府實施「禁裙令」,但是大家還是通過了30多年的抗爭,希望政府取消禁令,才在最後為自己贏得了穿裙的權利。所以很多時候蘇格蘭人把蘇格蘭短裙當作是正裝或者是參加慶典時才穿的禮服,日常還是比較少穿。
可以說英國是一個時尚的國度,我們也尊重人家的選擇,不去議論只帶著欣賞的態度去了解,因為在我們中國自己的國家傳統就像穿旗袍就是,近年來大家也慢慢找回傳統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