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克里諾林裙風格電影有么
宮崎駿的 側耳傾聽
月亮坪的秘密
《魔法奇緣》的開頭
B. 洛可可時代與克里諾林時代服裝的區別
時間:1852年末 新洛可可服裝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女裝,推崇路易十六時代的華麗樣式,不追求機能性,裙子膨大化,出現新的裙撐-克里諾林。
關於克里諾林:
① 先是馬尾襯做的硬襯裙,後加入幾個細鐵絲圈,這種加入輪骨的襯裙叫克里諾林。
② 1850年底英國人發明了不用馬尾襯的裙撐,這是用鯨須、鳥羽的莖骨、細鐵絲或藤條做輪骨,用帶子連接成的鳥籠子狀的新型克里諾林,由過去的圓屋頂形變成金字塔形,前面局部沒有輪骨,較平坦,後面向外擴張較大,從而質輕有彈性,更加方便。
③ 由於裙子越來越大,女性出來穿緊身胸衣科爾賽特和克里諾林外還要穿襯褲-多羅瓦茲(半襯褲)或龐塔龍,再加上長襯裙或短襯裙。
④ 1868年,裙子的膨臌狀態向身後轉移,像洛可可末期出現的巴斯爾樣式一樣,出現了波蘭式羅布,接著向世紀末的第三次巴斯爾樣式過渡。
C. 洛可可時代與克里諾林時代服裝的區別
摘要 為您查詢到以下內容:1852年末 新洛可可服裝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女裝,推崇路易十六時代的華麗樣式,不追求機能性,裙子膨大化,出現新的裙撐-克里諾林。
D. 克里諾林裙的介紹
一種裙子,這一時期表現女性纖細的腰除了緊身胸衣外,擴大裙子所產生的強烈對比也能達到視覺上的效果。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數層襯裙來實現的,一般至少重疊四至六層,最多可達三十層,因而人們創造出用馬尾襯做硬襯裙,也有把毛、絲、或棉織物漿硬後用來做的
E. 克里諾林裙的電影中的克里諾林裙
《亂世佳人》
《茜茜公主》三部曲
《茶花女》
F. 新洛可可的服裝是什麼時間的有什麼特點
時間:1852年末 新洛可可服裝的特點:這一時期的女裝,推崇路易十六時代的華麗樣式,不追求機能性,裙子膨大化,出現新的裙撐-克里諾林。 關於克里諾林:
① 先是馬尾襯做的硬襯裙,後加入幾個細鐵絲圈,這種加入輪骨的襯裙叫克里諾林。
② 1850年底英國人發明了不用馬尾襯的裙撐,這是用鯨須、鳥羽的莖骨、細鐵絲或藤條做輪骨,用帶子連接成的鳥籠子狀的新型克里諾林,由過去的圓屋頂形變成金字塔形,前面局部沒有輪骨,較平坦,後面向外擴張較大,從而質輕有彈性,更加方便。
③ 由於裙子越來越大,女性出來穿緊身胸衣科爾賽特和克里諾林外還要穿襯褲-多羅瓦茲(半襯褲)或龐塔龍,再加上長襯裙或短襯裙。
④ 1868年,裙子的膨臌狀態向身後轉移,像洛可可末期出現的巴斯爾樣式一樣,出現了波蘭式羅布,接著向世紀末的第三次巴斯爾樣式過渡。
G. 克里諾林裙的新洛可可時期的克里諾林裙
這一時期表現女性纖細的腰除了緊身胸衣外,擴大裙子所產生的強烈對比也能達到視覺上的效果。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數層襯裙來實現的,一般至少重疊四至六層,最多可達三十層,因而人們創造出用馬尾襯做硬襯裙,也有把毛、絲、或棉織物漿硬後用來做的。於是新的裙撐誕生了,稱作克里諾林(crinoline),這個詞源於義大利語,是馬毛和麻的意思。1850年底,英國人發明了不用馬尾硬襯的新型克里諾林,是用鯨須、鳥羽的莖骨、細鐵絲或藤條做輪骨,用帶子連接成鳥籠狀的裙撐。這種裙撐1860年傳人法國,以歐仁妮皇後為中心的宮廷和社交界上流女子們所喜愛,迅速成為流行服裝,以致影響到西歐各國的所有階層,甚至農婦們也仿效其形式,故服裝史上也把這一時期稱為克里諾林時代。
歐洲盛行的「克里諾林(crinolines,也譯為古利諾林)」式長裙與歐仁妮皇後的大力推廣密不可分。克里諾林」是用一種馬尾為經線編織的布做的裙撐,呈圓錐形。也有用上了漿的毛織品、絲綢、棉織品作代用品,還有用繩子把鐵絲、鯨骨紮成的。「克里諾林」式長裙被認為是歷史上最美的裙子,裙子被圓錐形的裙箍撐得很大,裙圍大到5——9米。裙裾及地,但由於裙圍大,不太影響行動。長裙的面料多是絲綢、塔夫綢、細棉布,輕薄柔軟。裙子上面有多重花邊,並飾有貝殼飾、穗子、緞帶、褶子等飾物。宮廷貴婦的「克里諾林」式長裙,上身穿吊肩式無袖上衣,內穿塔袖襯衫,下身穿長褲,這是羅曼蒂克式長裙最完美的樣式。
實際上克里諾林是洛可可時期的裙撐帕尼埃的變相復活,從吊鍾形到鳥籠形,最後形成金字塔形,或傾斜後翹的異形,都有明顯的模仿洛可可服裝的痕跡。下擺直徑越來越大,極端的周長達9米有餘,社會上還出現專門製作裙撐的公司,並在時裝雜志上做廣告。女性下半身撐起的龐大空問,除了行動中表現出婀娜身姿外,毫無實用價值。在室外一陣大風,就能掀翻這美麗輕盈的裙子,使貴婦的玉腿暴露無遺,大失貴婦們的優雅身份。於是淑女們在裡面穿上半長襯(drawers),再加上長短襯裙,以防這種尷尬事情發生。克里諾林的流行勢頭到1866年前後到達頂峰後開始急劇減弱,因為歐仁妮皇後和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都聲明不再穿克里諾林。幾年後,裙子變化成另一種裙形,服裝進入了另一個時代——巴斯爾時代。
宮廷貴婦的發式和頭飾隨著巨大的「克里諾林」式長裙的流行發生變化。頭發梳成發髻,頭戴窄檐花棉布軟帽,鬢角上插著花。發式的相對簡化,更突出了袒露的脖子和胸脯,與蓬大的裙子協調。
H. 克里諾林裙的新洛可可時期最偉大的服裝設計師沃斯
出生在英國林肯郡的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 1827~1895),在19歲時帶著幾個英鎊的全部財產來到巴黎,他一邊做工一邊學習法語,經過兩年的努力後找到一家經營流行面料的公司當推銷員,並開始施展設計才能。1851年在英國的世界博覽會上,他設計的女裝,獲一等獎。在瑞典資本家奧特保貝爾葛的資助下,他於1858年在巴黎開設了一個有20名店員的時裝店,並把店鋪布置成沙龍式,以上流社會的高級顧客為對象,第一個使用假人形展示自己的設計。沃斯不失時機地為奧地利駐法大使夫人精心製作了高級時裝。當公爵夫人穿著他設計的服裝出席宮廷舞會,立即引起歐仁妮皇後的注意,經引薦後沃斯期待已久的願望實現了,歐仁妮皇後穿上了他的作品。不久,他的店裡擠滿了巴黎高級社交界時髦的貴夫人;他的名聲也傳遍了歐洲,英國人為他感到自豪,維多利亞女王也成了他的顧客,其影響還傳到美國。
I. 克里諾林裙的克里諾林裙興起的背景
1852年至1870年拿破崙三世路易 · 拿破崙·波拿巴稱帝,法國進入第二帝政時代。這個政權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得到工商金融資本家的支持和天主教勢力的擁護, 50年代至60年代,在拿破崙三世的支持下,法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1867年巴黎博覽會標志著法國在世界的工業先進地位。帝國大規模改造巴黎市區,寬敞筆直的林蔭大道、巨大的商場、華麗的歌劇院、優美的公園和豪華宅第相繼修建。而對外頻頻發動侵略戰爭,加緊掠奪殖民地。19世紀60年代國內的反對派日益壯大,至70年代帝國根基動搖,普法戰爭失敗為其敲響喪鍾。
英法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法國第二帝政宮廷的權威使時裝的流行主權從名演員又回到宮廷。拿破崙三世的皇後是歐仁妮是當時有名的美女,她活躍於宮廷和高級社交界,對當時的服裝流行影響很大,此時復興了上世紀的洛可可趣味,被稱為新洛可可時期(1850年代——1860年代)。
J. 克里諾林風格服裝怎麼理解
歐洲盛行的「克里諾林(crinolines,也譯為古利諾林)」式長裙與歐仁妮皇後的大力推廣密不可分。克里諾林」是用一種馬尾為經線編織的布做的裙撐,呈圓錐形。也有用上了漿的毛織品、絲綢、棉織品作代用品,還有用繩子把鐵絲、鯨骨紮成的。「克里諾林」式長裙被認為是歷史上最美的裙子,裙子被圓錐形的裙箍撐得很大,裙圍大到5——9米。裙裾及地,但由於裙圍大,不太影響行動。長裙的面料多是絲綢、塔夫綢、細棉布,輕薄柔軟。裙子上面有多重花邊,並飾有貝殼飾、穗子、緞帶、褶子等飾物。宮廷貴婦的「克里諾林」式長裙,上身穿吊肩式無袖上衣,內穿塔袖襯衫,下身穿長褲,這是羅曼蒂克式長裙最完美的樣式。實際上就是變相的洛可可時期的裙撐帕尼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