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傣族服飾叫什麼傣族服飾基本介紹
每個民族的服飾都有其民族元素在裡面,也受環境的影響,逐漸呈現出只有自己民族的特色。在小編看來, 傣族服飾 是很漂亮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夠駕馭得了的。傣族的服飾有自己的名字,是什麼呢?且看下文。
「花腰傣服飾是穿在身上的藝術,寫在身上的歷史。」有的專家學者對花腰傣服飾給予了高度評價。
花腰傣婦女的服飾華美艷麗,文身染齒等習俗與古滇國貴族幾乎一脈相承,至今仍遺風不改。花腰傣婦女的盛裝用料講究,特別是傣灑、傣雅,多用綢緞,刺綉精美,銀泡琳琅滿
目、熠熠生輝,綵帶束腰;一雙手戴幾對銀鐲,十個指頭都戴滿戒指,豐姿綽約。穿戴起來根本無法勞動,只能參加禮儀性活動,是富貴身份的象徵。另餐元江河谷氣候炎熱,穿那麼多服裝(僅裙子就有三至六條形成三疊水)是不適應勞動生產的。古老華美的服飾,為什麼能一直流傳保持至今,與古滇國貴族後裔不能說沒有聯系。其服飾充滿歷史文化內涵,折射出強烈的地域特色,既有古滇國的遺風,又閃耀著傣家人愛美的光采。
花腰傣的服飾裝束,和不少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中古越人服裝十分相似,大有異曲同工之妙。女性的服裝尤其如此。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灑、傣仲服飾各具風采。尤以傣雅、傣灑婦女的服裝最為華麗,並喜用金、銀鑲齒,喜戴碩大的銀耳環、六方銀鐲和鏤花銀戒指。紡織貯貝器(西漢)上鑄繞線、穿梭打緯的紡織婦女六人,生動形象的表現了古滇國社會生產的一個場面。
花腰傣的傣雅、傣卡、傣灑、傣仲的服飾,都保留著古滇國的遺風,吸收了歷史發展中的文化內涵。尤以傣灑、傣雅的服飾斑斕多彩,集歷史、文化於一身,各種圖案和花紋都有深厚的文化意韻。
② 傣族人的服裝怎麼樣的
有人說,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只要了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他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統裙,把他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頸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涼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科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就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背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輕柔,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刷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③ 傣族服飾特點簡介-傣族穿的衣服叫什麼
傣族服飾還是很有特點的,可以明顯看出傣族的風格,傣族的服飾一般很多樣化,設計簡單且高雅,女性穿上傣族服飾會顯得很有氣質,也有她們自己的信仰。下面,我們來看看傣族服飾特點簡介吧!傣族服飾特點簡介
1、服裝款式多樣化:主要體現在女裝上,不同地區的不同服飾也會有所變化,但整體感覺非常華麗活潑。
2、服裝設計簡潔:傣族是一個農耕民族,傣族人性格含蓄、朴實、善良。 因此,服裝比較簡單,充分體現了朴實無華的性格。
3、服飾風格高雅:傣族人講究禮儀,高貴大方,服飾無不展現傣族女性輕盈、優雅、清新的氣質。
4、圖案多樣:傣族服飾常見的圖案有孔雀、大象、獅子、馬、花、樹等,體現了傣族人萬物有靈的信仰。
傣族穿的衣服叫什麼
婦女傳統上穿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穿白色或朱紅色的內衣,腰細、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穿淺色上衣、褲子、腰帶,婚後改為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內陸傣族婦女的服飾與邊疆大致相同,但具有地域特色,常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如玉溪市新平傣族婦女,系著一條長達十餘米的特製花帶系在裙子上,故名「花腰傣」。她們的服飾以黑紅為主,緊身短裙,上腰。領口由細細的銀泡製成,形成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飾有五六米長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傣族有哪些節日1、關門節、開門關
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
2、潑水節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
3、花街節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④ 傣族人穿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德宏芒市等地婦女,婚前著淺色大襟短衫,長褲,束小圍腰,婚後改著對襟短衫,黑色筒裙。
內地傣族婦女服裝與邊疆大體相同,但有地區性特點,往往因此被其他民族稱為「花腰傣」、「大袖傣」等。如玉溪市新平的傣族婦女用長達丈余的特製花腰帶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們的服裝以黑色、紅色基調為主,貼身的短褂長及上腰部,領口用細銀泡拼成上下交錯的菱形圖案,腰間裝飾長達五、六米的綉花腰帶,頭戴尖頂「雞樅」斗笠帽,帽沿上翹。
「花腰傣」獨具魅力的頭飾、服飾,與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滇國青銅器上的人物十分相似,有著椎髻、短襟衣、筒裙等共同特徵,證明了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傣族-網路
⑤ 傣族魚舞的裙子是什麼裙子
寶貝名稱:水傣魚尾裙
布料:高絲寶
顏色:綠色、玫紅色
包含:上衣、裙子
說明:此款傣族上衣為吊帶設計,中間有亮片修飾,裙子為特別的魚尾裙款式,腰上有亮片,更亮、顯得更加的婀娜多姿~襯托民族風味~
由於每個人的測量方式不同,可能會有3-5CM左右的誤差(單位CM)
尺碼 胸圍 肩寬 衣長 腰圍 裙長 臀圍 建議體重
M 82 31 38 73 96 82 80-90斤
L 86 33 40 78 96 96 90-100斤
說明:模特身高170CM 體重53KG 穿的是L碼
傣族魚尾裙,顏色有梅紅色和綠色
參考尺寸如下:
M號:上衣長37厘米,肩寬31厘米,胸圍80厘米,裙子長95厘米,裙子腰圍70厘米。
⑥ 傣族裙子怎麼穿
就不和你兜那些個文章了,煩人。先穿上,如果長了可以留好長度,讓上邊長,把長的往下折,折多少你自己定。然後用右手拉住一頭向右側邊拉緊,左手根據自己腰圍和松緊捏住,右手的一邊回過來,要比第一次的邊要低些,使其裹緊勒住,然後把右手掐的的一頭卡到左邊,卡的不要太深,深了折出來的褶不好看,卡好就行了,如果你覺得不保險可以加上褲帶,但穿得好的是不用褲帶的,便於隨時整理。聽懂了嗎?
⑦ 傣族的服裝,飲食,習俗是什麼
1、服裝
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
西雙版納傣族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筒裙。
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2、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
酒為傣族人民所嗜愛,一般都是自家釀制,度數不高,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
喝時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檳榔的習慣也很普遍。嚼食檳榔要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
3、習俗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分布:
傣族分布在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泰國等國家。2000年,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15.9萬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以及耿馬和孟連兩個自治縣。
其餘的散居在景東、景谷、普洱、瀾滄、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個縣。邊疆傣族地區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
⑧ 傣族的裙子哪個褶在前面還是後面
裙子褶在前面。傣族,又稱泰族、撣族等,民族語言為傣語(泰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傣族是泰國、寮國的主體民族,占泰國總人口的40%,傣族還是緬甸的第二大民族,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的少數民族。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傣族在中國境內共有126萬餘人。
穿搭方法:
傣族婦女上著各色緊身內衣,外罩緊無領窄袖短衫,下穿彩色統裙,長及腳面,並用精美的銀質腰帶束裙;德宏一帶的傣族婦女,一部分也穿大統裙短上衣,色彩艷麗,一部分(如潞西、盈江等地)則穿白色或其它淺色的大襟短衫。
下著長褲,束一綉花圍腰,婚後改穿對襟短衫和統裙;各種傣族婦女服飾均能顯出女性的秀美窈窕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