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女子服飾從內到外都是哪幾層每層是什麼名稱
以漢服為例,從里到外有三層,分別是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
(1)漢服裙子裡面叫什麼擴展閱讀:
漢服的文化內涵
漢服是漢民族傳承四千多年的傳統民族服裝,是四書五經中的冠服系統,以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周禮》、《禮記》、《易經》、《春秋》,大唐《開元禮》、二十四史輿服志和其他經史子集為基礎繼承下來的禮儀文化的必要組成。
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的禮服。
除去國家大事的禮儀,普通漢人的家禮包括冠婚喪祭四禮。四書五經對漢服禮服有詳細的描述。漢族服飾幾千年來的總體風格是以清淡平易為主,講究天人合一。
B. 「訶子裙」屬於漢服中的哪種款式
訶子(讀音hēzǐ)是漢服裡面的內衣,亦稱「襪胸」、「襕裙」、「合歡襕裙」、「抹胸」等。漢族服飾中婦女的胸衣,自後向前圍束,下面有線,可以同時圍系裙腰。流行於唐朝、宋朝、明朝。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
(2)漢服裙子裡面叫什麼擴展閱讀:
古代內衣演變:
1、秦漢:報腹和心衣。這個時期的婦女的所謂的內衣,其實只能在女子入殮時候穿的,並不能夠穿給給人看。
2、魏晉南北朝:兩當。被稱之為「兩當」的原因是它通常有兩層,一層是夾棉的,在冬季會帶給女生保暖和舒適的感覺。是由女真族傳入內地的,非常的實用。擋胸又保暖。
3、唐代:袔子。唐朝以胖為美,女子比之前可要開放多了,半露胸式裙裝是她們的最愛了,她們的內衣面料追求色彩繽紛的,低胸款式。將束帶在高腰的地方緊緊綁起來,讓酥胸更加明顯,然後再在最外面披上半透明披肩。
4、宋代:抹胸。宋代女性的內衣有點像現代我們穿的小肚兜,是那種掛脖的款式。當時由於儒家思想的統治,人們的生活比較的簡朴,所以女性的穿著也偏向保守一點。宋代女性內衣以自然清麗的花鳥、或者是簡單的幾何圖形為主。
5、清朝:肚兜。這是真正的肚兜了!對~你沒猜錯,清朝是真正的肚兜的前身。這款肚兜是菱形的設計,遮住肚臍眼,然後再腰間露肉。清朝的女性還很喜歡用各種鏈條、紅色的絲絹來修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訶子 (中國古代婦女的胸衣)
C. 懂漢服的朋友誰能告訴我一下這張圖的裙子里桃紅色的部分和紅色的部分都叫什麼啊
Oriental red 大紅. Peach 桃紅色. 洋紅. Magenta玫瑰紅. Rose red
D. 【漢服】所有的樣式的名稱各叫什麼
一、漢服樣式:
1、襦裙
漢服款式之一,即上襦下裙,交領右衽。襦裙作為漢服的主要形式,細節一直有變化,有的為深交領至腋下,袖緣很寬,袖根寬於袖口,有腰線,多認為是中衣款式。也有的為淺交領,袖根和袖口寬度一樣,為直袖,袖緣窄,有腰線,多認為是外穿的襦裙。
2、襖裙,或者叫衫裙
上襖下裙,漢服款式之一。長袖襖衫,交領右衽,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下裙多配馬面褶裙或普通褶裙。馬面裙前後共有四個裙門,兩兩重合,兩側裙幅打褶,中間裙門重合而成的光面,俗稱「馬面」,上多裝飾膝襕紋樣,故也稱襕裙。襖裙的款式影響了朝鮮宮樣及中國其他民族。
3、齊胸襦裙
襦裙根據系結位置分出的一種款式。將裙頭和系帶束在胸上方,顧名思義曰「齊胸」。起於隋,興於唐。裙擺垂墜,飄逸,分對襟和交領,對襟居多。齊胸襦裙上襦多束於裙內。
4、半臂
漢服款式之一,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寫到:「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一種無領(或翻領)、對襟(或套頭)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半臂這個名稱,在古代不同時期所指的款式也不一樣。現在普遍來講,多指袖長及肘、交領或對襟的短上襦。
5、氅衣,又稱鶴氅
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晉代已有記載,多道家用,宋代文人好鶴氅,明代士人多作便服外套用。形制與披風相似,對襟,直領,大袖,衣襟用長帶一對系結,衣身多為淺色,領袖衣襟均施有深色緣邊,兩側一般不開衩(也有做成開衩的)。氅衣披風外形接近,有時兩者也混稱。
6、曲裾
曲裾的特點是衣襟接長向後交掩,出土的實物也只看到馬王堆的了。
7、深衣
明代多作為士人的禮服,用於祭祀、冠禮等傳統禮儀場合,日常並不隨便穿著。深衣用白色或玉色,交領,寬袖敞口,領、袖、衣襟、底邊等處施皁色或青色緣邊。衣身上下分裁,腰部以下為十二幅拼縫:大襟四幅,後襟四幅,兩側各一幅,小襟二幅。穿深衣時,頭上戴幅巾、腰束大帶與組帶、足穿素履。
8、襕衫
出現於唐流行於宋明,兩宋時期的男子常服以襕衫為尚,下擺一橫襕,以示上衣下裳之舊制。明代出現無膝襕襕衫,下擺處的衣緣較寬,取消了膝襕。中為宋制襕衫,右為明制襕衫。
9、披風
漢服款式之一,男女皆可穿用,直領對襟,袖子寬大,兩側開衩,衣無鑲邊,與衣同色的領緣到胸前,披風和其他便服搭配。
10、直裾
直裾,上下分裁後縫合,衣身兩側不開裾,交領右衽,馬山楚墓,馬王堆都出土過類似的衣服,但細節有很大的不同。後世仍有穿類似的衣服,細節已有很大變化。
二、漢服各部位
1、領:衣服領子。漢服的領子通常有三種。最常見的是交領。漢服的交領一定是交領右衽,就是用左邊的衣襟蓋住右邊的。漢族一直都是「右衽」,少數民族有「左衽」的,還有就是一些地方的壽衣會是「左衽」。
2、衽:一般就是指衣襟,具體就是指衣服胸前的這塊。
3、襟:也是衣襟,強調的是衣襟的邊緣,領和衽之間的那部分。
4、衿:通常就指衣襟,也指交領。衣服下半部分連接到衣領的交界位置。
5、裾:衣服的下擺,或者說衣襟的下半部分。裾分曲裾和直裾。曲裾是下襟要從身後繞回來,而直裾就是垂直的。東漢以前曲裾為主,東漢以後直裾是主流。
6、袖:就是衣服袖子,通常指整個袖子。
7、袂:袖口以上的袖子叫袂。常用詞聯袂,如聯袂演出等,原本的意思是手拉手,於是袖子相連,最後引申為一同去做。
8、祛:專指袖口。
9、帶:漢服通常是沒扣子的,都是系帶。漢服的帶子都是做衣服時就做好的,一對對的,穿衣服時直接繫上。
E. 男生漢服下裙裡面穿什麼
男生漢服下裙里應該穿緊身腳蹬褲為好。
F. 傳聞中的陳芊芊趙露思三公主同款漢服飄逸長裙齊胸綉花仙女古裝內搭叫什麼衣服
陳芊芊趙露思三公主同款漢服飄逸長裙叫內搭叫漢服齊胸襦裙。
齊胸襦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裙裝的稱呼。一般穿法為一件對襟衫衣搭配一條下裙,或者一件交領上襦搭配下裙,即成為齊胸襦裙。齊胸衫裙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的一種,漢晉以來裙子的裙腰束於腰上,而隋唐五代時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
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衫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衫裙,齊胸衫裙已有文物出土,新疆阿斯塔納唐墓出土兩條唐裙。由於一些商家誤導,齊胸衫裙常常被叫錯為齊胸襦裙,正確叫法是齊胸衫裙。
齊胸襦裙的分類:
齊胸裙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襟齊胸衫裙,一種是交領齊胸襦裙,一般來說對襟齊胸衫裙的使用范圍更加廣一點。齊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現在保留的不少古畫、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蹤跡。
G. 漢服襖裙中上下個叫什麼就是像上衣的和裙子個叫什麼啊
襖裙上衣叫上襖 裙子基本分為兩類 一種叫馬面裙 一種叫褶裙
下面這個就是馬面
H. 漢服小白:漢服裡面有短裙嗎
一般是沒有的,漢服內裙是中裙,是一種長裙,或者是中褲,也是長褲。
漢元素中有短裙,短褶裙、短宋褲都有。如果購買漢元素,請小心山寨哦~
I. 圖中漢服是叫襖裙嗎圈出部分叫什麼
圖中的衣服不是漢服喲!
襖裙就是襖+裙
算出來的部分是蔽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