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的禮儀是怎樣的
。在公眾場合打噴嚏,要說excuse me, 周圍人應說:bless you.
2。在狹窄通道(如圖書館書架之間)要求別人為你讓路,應說:excuse me.
3。thank you盡量多說
4。公共場合室內嚴禁吸煙
5。乘坐公交車,下車時要感謝司機
6。老弱病殘孕和女士優先
7。即使是陌生人,只要眼睛接觸超過三秒鍾,必須要向其問好
8。為殘疾人士專用的設施,非殘疾人士不可佔用,除非有緊急措施
9。盡量不要在別人面前談論政治,宗教,性別,膚色甚至性取向的話題,以免犯對方的禁忌
10。拜訪他人住所之前,必須打電話通知
11。一般在9am-9pm之外的時間,不宜拜訪或打電話至私人住所
12。不要打聽他人的私事
13。在銀行等候服務,必須保持一米線的規定
(1)社交禮儀
美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隨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熱情開朗,不拘小節。
第三、城府不深,喜歡幽默。
第四、自尊心強,好勝心重。
(2)服飾禮儀
總體而言,美國人平時的穿著打扮不太講究。崇尚自然,偏愛寬松,講究著狀體現個性,是美國人穿著打扮的基本特徵。跟美國人打交道 時,應注意對方在穿著打扮上的下列講究,免得讓對方產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國人非常注重意服裝的整潔。
第二、拜訪美國人時,進了門一定要脫下帽子和外套,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禮貌。
第三、美國人十分重視著裝細節。
第四、在美國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國,一位女士要是隨隨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動自己裙子的下擺,往往會令人產生成心引誘對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會客,或是以這身打扮外出,都會被美國人視為失禮。
第七、美國人認為,出入公共場合時化艷妝,或是在大庭廣眾之前當眾化妝補妝,不但會被人視為缺乏教養,而且還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內依舊戴著墨鏡不摘的人,往往會被美國人視作「見不得陽光的 人」。
(3)餐飲禮儀
美國人用餐的戒條主要有以下六條:
其一、不允許進餐時發出聲響。
其二、不允許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許吸煙。
其四、不允許向別人勸酒。
其五、不允許當眾脫衣解帶。
其六、不允許議論令人作嘔之事。
(4)習俗禁忌
國花:玫瑰
國樹:山楂
國鳥:白頭雕
國石:藍寶石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
最討厭的數字:13和3
忌諱:白色百合花不可作為禮物送人
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酌帶一些具有中國風味的小禮物。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安塗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
在家宴請客人比在餐館宴請更受美國人歡迎,因為家裡氣氛更加親切友好。家宴分兩種。第一種是家庭用餐式,主賓在長方形飯桌旁就座,主人為客人盛食物,或將食物盛在盤中,依次傳遞取用。第二種是自助餐式,食物置於餐廳另一桌上,主賓各自去取用。
應邀到他人家裡用餐,主賓雙方都很講究禮儀。主人會提供各種專門用途的餐具,如冷盤、刀叉、魚刀叉、肉刀叉、主菜刀叉、水果刀叉、菜匙、湯匙、咖啡匙等,客人如不認識餐具的專門用途,可仿效女主人。餐巾鋪在膝上,不能用餐巾擦餐具。坐姿要端正,手臂不能橫放在桌上。只有當女主人動手,其他人才開始進餐;女主人離座,其他人才能離席,不可中途離席。歐洲人進食時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美國人只用一隻手輪換用餐具,另一手則放在膝上。注意使用刀叉順序,以及叉匙性質。刀叉斜放盤緣,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盤中,則表示已使用完畢。麵包要掰成小塊食用。喝湯、咀嚼時不能出聲,更不能打嚏、擤鼻子、咳嗽、打嗝、剔牙。渣滓不能直接吐在盤中,要用叉接住後放入盤中。餐巾用來拭嘴,切忌用來擦手或餐具。鹽、胡椒瓶倘離座遠,不可伸手去取,而須請隔座代勞遞送。上甜點或咖啡時,主人可開始致詞,主賓亦可利用此時答謝。席間,應當稱贊女主人准備的菜餚,並盡量吃完盤里的飯菜。
餐後要與主人交談片刻,之後告辭,但不可久留;告辭時應感謝主人款待。與主人不太熟悉者,事後還應盡早打電話或寄短柬表示謝意。如果客人比較多,應等年長職位高的客人告辭後,方能告辭。。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謝函給主人,若在主人家過夜通常感謝卡寄給女主人。
㈡ 美國民風民俗
民風民俗
服飾
美國人穿衣打扮無拘無束,十分隨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在大街還是在小巷,人們的服裝形形色色,無奇不有。甚至有人故意標新立異,競尚新奇,許多老年人的衣服比年輕人更艷麗。美國人雖著裝隨便,但也講究社交禮儀。一般說來,美國人不穿背心出入公共場所,更不能穿睡衣出門,晚上有客來,也必須在睡衣外面套上外衣才能開門見客。
飲食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更是五花八門。美國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細致上下功夫,而更講求效率和方便。除典型的一日三餐外,美國擁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風味菜餚,如東北部的蛤肉雜燴,賓夕法尼亞洲的飛禽肉餡餅,西南部的烤肉排骨,南部的烤玉米粒等。在夏威夷,「波伊」是最著名的食品之一,這是一種用塔羅樹根蒸熟搗碎後製成的漿狀食品,外表不佳,但吃起來卻美味可口。還有一種「鳥肉盧奧」也別風味,這是一種將鳥肉、可可、牛奶和塔羅樹葉放在一起煮成的食物。在印第安人居住區,各色的玉米食品也相當著名。此外,遍布美國城鄉的大小餐館,有法國風味、義大利風味、希臘和瑞士風味,各式食品如義大利通心粉和餡餅,德國的羊肉片,中國的炒麵,印度的咖喱飯菜,墨西哥的豆肉,匈牙利的蒸肉等美味佳餚,都已成為美國人喜愛的食品。此外,遍布城鄉的酒吧和咖啡館也是人們常去的飲食和娛樂之處。在這種酒吧中,通常只出售三明治和便餐,並配有演奏樂隊或卡拉OK。人們可以助興娛樂或跳舞。
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這是美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其來源於早期移民為感謝上帝賜與的豐收和印第安人的友誼而舉行的家庭宴會,以後這一習俗便一年又一年地沿習下來,直至美國獨立之後,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節日。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吃著傳統風味的火雞,暢談往事,街上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
萬聖節
這是美國式的狂歡節,每年10月31日夜晚,孩子們便戴上假面具,打扮成各種妖魔鬼怪的模樣,提著把南瓜掏空後做成的「傑克燈」挨家挨戶乞食。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接待這些小客人,小客人常常口念著「給我糖果,否則我要搗蛋了」,而兜里則塞滿了各式各樣的糖果。
旅遊
美國的旅遊業就其規模、設施及收入而言,仍為世界之最。1989年,美國接待外國遊客1000萬人次,收入約146億美元;國內旅遊達11億人次,收入2500億美元,旅遊業總收入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左右。
科羅拉多大峽谷
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雄偉的科羅拉多可沖刷150萬年而成。1919年被批准為國家公園。大峽谷從花崗峽至大洗崖全長349公里,寬為6.4~29公里,最深處1615米。峽谷兩岸都是紅色巨岩斷層,岩層嶙峋,呈現出光怪陸離的形態。特別在陽光照射下五彩繽紛,給這一雄偉的自然景觀增添了蒼茫迷幻的情趣。
黃石國家公園
位於受達荷、蒙大拿和懷俄明三州交界處的落基山區,面積達8000平方公里。在這個龐大的公園中,遊客可乘車游覽,途中各種野生動物處處可見。公園主要風景區是地下沸水噴泉區,沿途到處可見從地下噴涌而出的高大白色水柱,一些水池裡,沸水翻滾,蒸汽彌漫。該公園共有地下沸水噴泉3000個左右,其中最著名的噴泉為「老可靠」,因該泉每隔61~67分鍾必噴射一次水柱,每次2~5分鍾,射程高達50米,景色十分壯觀。
夏威夷群島
位於太平洋中部,由20多個主要島嶼所組成,象一串2500公里長的珍珠鏈。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常綠,年平均氣溫為24℃。群島周圍到處是松軟的海灘和碧綠的海水。加上海底五光十色的珊瑚和貝殼及珍稀熱帶魚類,更受旅遊者歡迎。夏威夷群島還因珍珠港事件而聞名於世。美國把在日軍襲擊中擊沉的一艘最大戰艦——亞利桑那號打撈出來修好,作為珍珠港事件的紀念館停泊在當年的海面上,供遊人參觀。
尼亞加拉大瀑布
位於美國加拿大邊境處,為世界最著名的大瀑布之一,訪美遊客無不渴望前往,。大瀑布分兩股,一股在美國境內,一股在美加邊境。這兩股大瀑布寬約304米,從55~58米的崖壁上奔涌而下,浪花飛濺,浪花所激起的白色濃霧直沖雲天,轟隆之聲10公里之外仍可聽見。
四總統頭像雕塑
位於南達科他州巴登蘭以西的拉什莫爾山上,雕刻著美國四位著名總統的巨大頭像,他們是華盛頓、傑斐遜、羅斯福和林肯。這一巨作由美國藝術家夏茲昂·波格1927年開始創作,後由他的兒子在1941年完成。石像與山峰渾然一體,長達18米,寬約60米,其藝術造型生動地反映了這四位偉人的性格和特徵,令人肅然起敬。
㈢ 美國人的服飾禮儀
美國人在公眾場合穿各種服裝的都有。大多數時候喜歡穿T恤衫、夾克衫、牛仔褲、運動衫、旅遊鞋。著裝講究整潔。男式褲子不能露出襯褲,女子裙裝不能露出襯裙。裙子要蓋過絲襪口,女式短褲不能配高跟鞋。
在正式社交場合注重著裝,宴會上都有著裝要求。參加重要場會,應注意請柬上有關服裝規定。如果不確定服裝的要求,可以先問問其他參加者,以免尷尬。
西裝背心最下一個鈕扣通常不扣。深色西裝應著黑色皮鞋,深色襪子,切忌白襪黑鞋。正式場合或上班,女性以裙裝為宜,男性應著領帶及深色西服。著晚禮服裙擺應長及腳踝,並著高跟鞋。
(3)為什麼美國不能穿睡衣出門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見面禮儀:對於初次見面的人,要保持面帶微笑,雙眼正視對方,身體微微前傾,行握手禮。當別人問候你,你要禮貌回復對方,語氣誠懇、態度大方,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好感。如果兩人是異性,一般要待女士先伸出手,男士回握。對於親密的朋友,可以行擁抱禮。
2、如果被美國人邀請做客,那麼證明你與他們建立了不錯的關系,在做客期間要注意以下禮儀,避免鬧笑話搞僵彼此的關系。
3、做客時不宜久留,主人沒有留客用餐,客人則應在用餐時間之前告辭。
4、做客時不可隨意翻動主人家的東西,也不適宜打聽擺設的價格。
㈣ 美國習俗與禁忌
美國人對帶有骨的肉類都要盡量剔去骨頭;不愛吃肥肉、清蒸和紅燒的食品;忌食各種動物的內臟及奇形怪狀的食物,如是雞爪、豬蹄、海參等;美國人非常重視個人隱私,如忌諱詢問他人財產、收入;也忌諱談論他人的信仰、黨派;忌諱對女性問婚否及年齡等;忌諱「13」、「3」、「星期五」;忌諱在他人面前挖耳朵、摳鼻孔、打噴嚏、伸懶腰、咳嗽等;忌蝙蝠和蝙蝠圖案;忌穿睡衣接待客人;忌一般情況下送厚禮;忌向女性送香水、衣物和化妝品;美國人忌「老」,老年人絕對不喜歡別人恭維他們的年齡;對上了年紀的人上樓梯、爬山時,不要主動攙扶。
㈤ 美國的風俗民情
服飾
美國人穿衣打扮無拘無束,十分隨便,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在大街還是在小巷,人們的服裝形形色色,無奇不有。甚至有人故意標新立異,競尚新奇,許多老年人的衣服比年輕人更艷麗。美國人雖著裝隨便,但也講究社交禮儀。一般說來,美國人不穿背心出入公共場所,更不能穿睡衣出門,晚上有客來,也必須在睡衣外面套上外衣才能開門見客。
飲食
美國人的飲食習慣更是五花八門。美國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細致上下功夫,而更講求效率和方便。除典型的一日三餐外,美國擁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風味菜餚,如東北部的蛤肉雜燴,賓夕法尼亞洲的飛禽肉餡餅,西南部的烤肉排骨,南部的烤玉米粒等。在夏威夷,「波伊」是最著名的食品之一,這是一種用塔羅樹根蒸熟搗碎後製成的漿狀食品,外表不佳,但吃起來卻美味可口。還有一種「鳥肉盧奧」也別風味,這是一種將鳥肉、可可、牛奶和塔羅樹葉放在一起煮成的食物。在印第安人居住區,各色的玉米食品也相當著名。此外,遍布美國城鄉的大小餐館,有法國風味、義大利風味、希臘和瑞士風味,各式食品如義大利通心粉和餡餅,德國的羊肉片,中國的炒麵,印度的咖喱飯菜,墨西哥的豆肉,匈牙利的蒸肉等美味佳餚,都已成為美國人喜愛的食品。此外,遍布城鄉的酒吧和咖啡館也是人們常去的飲食和娛樂之處。在這種酒吧中,通常只出售三明治和便餐,並配有演奏樂隊或卡拉OK。人們可以助興娛樂或跳舞。
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為感恩節,這是美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其來源於早期移民為感謝上帝賜與的豐收和印第安人的友誼而舉行的家庭宴會,以後這一習俗便一年又一年地沿習下來,直至美國獨立之後,感恩節才成為全國性節日。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吃著傳統風味的火雞,暢談往事,街上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和體育比賽。
萬聖節
這是美國式的狂歡節,每年10月31日夜晚,孩子們便戴上假面具,打扮成各種妖魔鬼怪的模樣,提著把南瓜掏空後做成的「傑克燈」挨家挨戶乞食。大多數人家都非常樂於接待這些小客人,小客人常常口念著「給我糖果,否則我要搗蛋了」,而兜里則塞滿了各式各樣的糖果。
旅遊
美國的旅遊業就其規模、設施及收入而言,仍為世界之最。1989年,美國接待外國遊客1000萬人次,收入約146億美元;國內旅遊達11億人次,收入2500億美元,旅遊業總收入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6%左右。
㈥ 為什麼不能穿睡衣上街
供參考、最近,上海一些地方在組織「文明著裝勸導隊」,不讓穿睡衣的人上街。此舉引起極大反響。 上海的普通老百姓都有穿睡衣上街的習慣。究其原因,還是一個「窮」字。不信聽我道來: 上海人一般有幾套服裝: 第一套:屬於本人家中最好的(當然價格標准每家不同),這套衣服,上海講是「出客」時穿的,只有赴宴、走親訪友等重要社交場合才穿。這也是外地人在上海主要景點所看見的「上海人」形象; 第二套:是上下班等一般場合穿的,價格相對便宜點,但也算比較體面,過得去。太差會被單位同事看不起。 第三套:是內衣。上海人現在基本上都是獨門獨戶,關上家門就與人家不搭界了。在家裡穿著非常隨便。夏天,男人就一條短褲,有的還是三角褲,上身赤膊。女的同樣是短褲、三角褲,加一件無袖汗衫或者直通裙,不戴胸罩。為啥穿得這樣少,因為捨不得開空調。所以,夏天你要到上海人的家裡拜訪一定要首先通知,千萬不能突然出現。 第四套: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所謂「睡衣」。如果你突然上門拜訪,上海人會叫你稍為等一下,然後換上睡衣來接待你,這是第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是最普遍的,就是臨時上附近的菜場買菜、小超市買煙酒雜品,穿睡衣一是方便隨意(這也是海派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二是睡衣價格便宜,洗曬方便,容易干。三是比較雅觀(睡衣都是有袖子,褲子長過膝蓋,而且都有口袋)。 通過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知道,上海人並不把「睡衣」當作「睡覺」穿的內衣,而是一種外出的服裝,已經約定成俗。現在一些管理人員咬文嚼字,說「睡衣」怎麼能上街呢? 我說,「睡衣」只是一個名稱,好比「中山裝」、「西裝」,請問,如果把「睡衣」改名後還能上街嗎?如果不讓「睡衣」上街,那你讓大家穿「背心、短褲」還是「西裝、領帶」上街。你們當官的住的是商品房,開著空調,出門小車、上班也是空調。你體會過普通百姓的生活嗎?如果,老百姓家裡都24小時能開空調,家裡請保姆不需要上街買菜,誰願意穿「睡衣」上街呢?所以,我們在做一項決定時,一定要調查研究,才能贏得民心。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老百姓是不會聽你的!是嗎?
㈦ 在美國生活的禮儀常識有哪些
說話有禮貌
美國人從小就養成說話要有禮貌的習慣,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與家中父母,兄弟姐妹說話,也都會使用"Hi","Please"及"Excuse me","I am sorry"等客套話。
尊重個人穩私
美國是一個特別重視個人穩私的國家,美國人不會問新結識的朋友任何有關個人之經濟、宗教及政治等方面的問題。體重和年齡也是他們不願提及的話題,即使是他們很年輕或身材很好,也最好不要談論。
穿合適的衣服
美國人穿衣服是因場合而異,與身份無關。所以,美國人在應邀參加應酬時,事先一定都要問清楚這個場合應該穿什麼衣服。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美國睡衣是只能在室內穿著的衣服,絕對不能穿到室外去。
重視宴會氣氛
美國人在家裡請人吃飯時,特別重視宴會的氣氛,餐桌上的刀叉、盤子及餐巾等都會排列得非常漂亮。用餐時舉止斯文,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酒。即使喝多了。如果當場大醉,惹是生非,會讓別人討厭。 還有一個不同於中國的方面,絕大多數的大人聚會都不會帶著孩子參加,父母在參加宴會時總會先找人幫忙照看自己的孩子。 和美國人一同進餐時忌諱打嗝,當然這是很難控制的,但是至少你在不小心打嗝以後要說一聲「Excuse me」.
從跨出國門那一刻起,留學生們就要開始面對各種各樣的文化和生活差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適應留學生活,賽維特英語給各位赴美學子准備了一些美國生活禮儀和禁忌點,有些在國內也很適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稱謂
美國人平常都喜歡彼此互相以名字相稱,不帶姓、不帶先生、小姐或太太等客套的稱謂。不但鄰居、朋友、同學、親戚之間如此,在辦公室里同事之間,即使是上司與部屬之間,亦均以名字相稱。
AA制
美國人推崇AA制,不喜歡請客或被請客。和美國人一起外出時,要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付小費
美國人在餐館吃完飯付帳時,一定會給服務生至少消費金額15%的小費。如果服務特別好的話,則付20% 的小費,同樣地去美容院或理發廳燙發、剪發,付帳時也付至少15% 的小費。美國人也會給搬運行李的、停車的或是送外賣的服務生幾塊錢的小費。
不要過分謙虛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美國人則不這么想。得到大家贊揚的時候,最好是向大家表示感謝,而不是否定自己的成績,那樣會顯得自己很虛偽。
對陌生人友好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互相微笑,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
平等對待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作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作為客人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險,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不要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在黑人眾多的美國是一個大忌,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無論是在與白人或是黑人交談時都是如此,提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他們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㈧ 美國社交禮儀
對於大陸人來說,有幾點
1.排隊,不插隊
2.不在公告場所,大聲喧嘩。
3.不隨地吐痰。
4.借來的圖書,不隨便撕,或者剪其中的圖片。
㈨ 美國人忌諱什麼
社交習俗:美國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美國賓客善交道,平易近人含微笑;
熱情好客有傳統,待人接物講禮貌;
性格浪漫喜新奇,開朗大方不單調;
自由隨便無拘束,彼比從不互客套;
坦率誠摯愛直言,不願與人搞彎繞。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美國人性格浪漫、為人誠摯。他們在與互不相識的人交際時,貫於實事求是、坦率直言。即使是自我介紹時,他們也喜歡對自己的情況據實說出,愈真實愈好。對那些謙虛、客套的表白是看不習慣的。過份的客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過頭的謙虛可能會被他們誤認為你心懷鬼胎。倉促產在公共場所就座時,一般都讓長者和婦女坐在右邊;走路要讓長者和婦女走在右邊。他們以好客著稱,為了表示友好,使客人感到隨便,不拘束,他們一般樂於在自己家裡宴請客人,而不習慣在餐館請客。他們很健談,喜歡邊談邊用手勢手劃;彼此間樂於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以50公分左右間距為好。他們行動喜歡自由自在,不受約束。慣於晚睡晚起,有拖拖拉拉的習慣。請美國人用餐,他們一般是不提前到達的,而是准時或遲到5至15分鍾。
美國人昵愛白色,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偏愛黃色,認為是和諧的象徵;喜歡藍色和紅色,認為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他們喜歡白貓,認為白貓可以給人帶來運氣。
美國人欣賞白頭鷹。認為它威武強悍,人們把它敬為國鳥,並以它作為國徽的圖案。其解釋為:頂冠象徵美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分握橄欖枝與箭的兩爪象徵和平與武力;嘴叨黃帶,上書「合眾為一」表示美利堅合眾國由多州組成。他們比較怕熱,夏天樂於在空調的房間內就餐。喜歡簡明而又富有生機的圖案,如:梅、蘭、牡丹等。
美國人與客人見面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他們習慣手要握得緊,眼要正視對方,微弓身。認為這樣才算是禮貌的舉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國人都喜歡斯文。
社交禮儀:美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握手時,還有這樣一些習慣和規矩:如果兩人是異性,要待女性先伸出手後,男性再伸手相握;如果是同性,通常應年長人先伸手給年輕人,地位高的伸手給地位低的,主人伸手給客人。他們另外一種禮節是親吻禮。這是在彼此關系很熟的情況下施的一種禮節。
社交場合,男子要謙讓,女士優先的慣例。約會,作客要事先安排,盡量提前約定,美國人不隨便送禮,只有在朋友生日,結婚,或節日才互送禮物,鮮花,賀卡,糖果,巧克力等等。不要求很高檔次。收到禮物一般要當面打開,表示感謝;放在一邊,置之不理是很不禮貌的形為。
美國人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不吉利。
㈩ 美國的民俗習慣(略寫)
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布置,安置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品,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
阿拉斯加州,每家房子的門前通常會用菠蘿型的飾品裝飾,代表主人的殷勤好客。
華盛頓首府,州長會親自給巨大壯觀的聖誕樹亮燈。
波士頓,以聖歌慶典聞名。
夏威夷,聖誕老人乘船而來。
加利佛尼亞,聖誕老人腳踏沖浪板光臨。科羅拉多,在山頂設置一顆巨大的星星模型,即使在賓西法尼亞也能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