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家居服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
家居服屬於西方舶來品,我國的家居服文化大概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更早以前是沒有家居服這個概念的,人們在家一般穿洗舊的衣服、汗衫。
隨著改革開發的深入,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出現了專業的睡衣企業,帶來專業女性內衣和睡衣的概念,隨後各式睡衣漸漸被大眾所接受。近二十年來,中國的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的物質水平普遍有了較大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家居服市場也越來越龐大,市場也呈現細分化。
如今的家居服的款式,已經不僅限於西方的審美風格,涌現出越來越多符合東方審美文化的家居服飾,比如真美簡斯家居服,寬袍大袖、飄逸唯美,更加普通中國人的審美趣味。
② 睡衣的發展歷程
20世紀初,睡衣與其他各類服裝一樣矯揉造作,不論是女式睡衣、情侶睡衣,閨房睡袍、茶袍等,均有精美繁雜的懸垂裝飾和層層疊疊的穿法,卻忽視實用性。這個時期,睡衣全是奢華的絲質絨質定做服裝,是上層階級的屬物。
一次世界大戰來臨,令睡袍變得不那麼松垮,同時帶來較男性化的簡潔款式。戰後經濟發展,歐美旅遊業興旺,以至於服裝店開始製作睡袋、床罩、枕頭及床單,並與女式睡衣相配套,帶動了寢室系列的時尚。同時因為旅遊生活的需要,睡衣款式也越來越輕快。
隨著30年代後期二戰的開始,夜生活逐漸消亡,因此高檔女式睡衣幾乎沒有需求。這時候需要的是現成易穿的衣服,例如全天候可穿的毛質法蘭絨睡裙可兼做晚禮服;易於洗熨、攜帶的細小質輕的雪紡類絲織睡衣;染色棉布做的可調節腰圍的輕便睡裝。
1945年二戰結束,經濟復甦、歌舞昇平,漂高的女性味十足的睡衣重新時髦。
到50年代,和其他女式內衣一樣,睡衣成了主流。隨著工業技術的創新,尼龍面料廣泛應用,給服裝業帶來革新,涌現出了多種材質的內衣、睡衣、款式和從端莊高貴到短小性感的多樣化風格,以及新興的前所未有多的多種內衣品牌。
60年代,隨著商品經濟飛躍發展,價位合理、即時尚質量又好的女式內衣與睡袍作為成衣在商店廣泛銷售,睡衣和內衣走進了每個女人的衣櫃。同時,它們還被經常穿出去展示,女士們穿著耀眼的長袍兼做晚禮服去劇院看戲、晚宴;睡衣製品出現在海灘、網球場或市場上。
70年代後,隨著如滌綸類的棉和尼龍混紡製品越來越受人喜愛,純尼龍的睡服開始過時。高檔睡衣重以絲、棉、毛和混棉形式出現,色彩形式上也由過去的平和色彩轉到80年代末的強烈色彩,奢華的品味亦將消費引向高價位。
90年代是一個價值和功能更為現代化的階段,這種新的激情是對全球日益盛行的家庭生活的一種補充。科技的進步和企業人員的精簡使女性建立了自己的事業,除了在家帶孩子外,還要在家工作。睡衣市場已經擴大到包括人們回家時穿什麼的范疇,而不一定非是睡覺時才穿什麼,在這種狀況下,除了睡衣系列,又增加了家居服的概念。除了時裝,人們還非常在意她們在家裡穿什麼,家居服早已超越了僅僅是為了穿用的基本需求。女人們也許在衣櫃里睡裝堆積如山,但她們還想擁有最新的流行款式和顏色。她們不但需要舒服,還想看上去更性感、更美麗。
③ 為什麼睡衣都是襯衣領
睡衣是在家裡穿的「正裝」。用和尚領不「正規」用立領不舒服。所以大家就選擇襯衣領了。
④ 家居服是何時傳入中國的家居服的發展史是怎麼樣的
西方家居服歷史已有近200年,中國古代也有自己的家居服,近現代家居服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
⑤ 隨處可見穿睡衣,為什麼到大街上它竟被說「不文明」
睡衣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知道那是睡覺的時候穿的衣服,而睡覺時穿著的衣服應該是舒適休閑的,在家裡穿睡衣很舒服,但是這樣的衣服在大街上穿的話就會顯得不倫不類,畢竟中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究衣冠得體,穿睡衣出門的這種行為完全有悖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才會被定義為不文明。
生活中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你穿著睡衣出門,雖然你自己舒服了,但是在別人看來你是一個毫無品位毫無追求的人。穿睡衣並不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但是穿睡衣出門去辦事情,就證明你對其他人不尊重,就是一種不文明的現象。
⑥ 在冬天,總會看到有很多人穿睡衣出街,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在冬天,總會看到有很多人穿睡衣出街,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三、穿著睡衣出門並不太雅觀,大家應該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雖然睡衣很暖和,也很方便,但是適合居家穿著,如果我們在大街上穿著,背後一定會有人指指點點,如果被公司的同事或者領導,無意間發現了,就會給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會認為自己是一個邋遢的人,可能會遠離自己。因此,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應該重視自己的形象,用嶄新的面貌展現給大家看,自己也會特別自信,這樣自己在遇到熟人的時候,才不會有尷尬的情況。
⑦ 家居服的發展前景
「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作為一個西方的「舶來品」,家居服是在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的。
到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家居服的巨大市場能量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
越來越多的服裝生產廠家,包括原來做文胸、保暖的內衣企業,如康妮雅、貝婷娜等,紛紛不約而同地把目光盯上了家居服。短短十幾年,全國專業及兼業生產家居服的企業數量超過了千家,並形成了初步的「企業集群」。
據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副會長、家居服專業委員會會長彭桂福介紹,中國家居服年消費額已逾百億元,年增長率超過30%,成為了服裝行業中增長最快的品種。
「中國的家居服還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到目前為止,家居服市場潛力的發揮還不到10%,還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挖掘。」深圳凱迪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中紡協家居服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馬慶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就產品屬性而言,家居服是一類很特殊產品,不僅舒適,而且是高品質生活的象徵。因此,我預計不出3年,家居服將成為一種風尚,並為大多數消費者接受。」 凱迪年輕率性的副總經理、總設計師馬彬則更為形象地給記者算了一筆「時間賬」:「平均起來,人的一天有8小時在工作、8小時在睡覺、8小時休閑,也就是說,加上節假日,人們每天有十幾個小時是呆在家裡的。家居服介於正裝和內衣之間,隨著越來越多時尚元素的注入,『以家為活動中心』休閑方式的流行,將成為尚不為人重視的巨大空白點。」
在汕頭市洪興(芬騰)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德茂看來,家是每個人的「避風港」, 回到家中換上一套舒適的家居服,能使一天緊張的工作心情得到充分地放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人們對家生活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家居服能使「家」生活更和諧。」 中紡協家居服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秋鹿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方俊楷也向記者表示他非常看好家居服的市場前景,「家居服受眾面寬,覆蓋面廣,不分男女老幼、春夏秋冬,都存在著消費需求。有人預測,在未來5年內將有75%~80%的消費者會選擇家居服。家居服在未來五至十年必將是一個高速發展的市場,它已成為中國服裝行業中的朝陽行業,成為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作為服裝行業一個新興的細分市場,家居服可以說從誕生之日起就面臨著一場與運動服、休閑服等其他服飾品種的市場份額爭奪戰,「在夾縫中求生」。「現在的家居服行業,不是處於『分蛋糕』階段,而是處於『做大做好蛋糕』的階段,家居服真正的競爭源於行業之外,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品牌,而是消費者的認同。」凱迪新世家族董事長馬慶渲說。
2007年,是中國家居服發展史上具有里具有里程碑意義一年。當年3月15日的古城南京,在第89屆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下稱「中針會」)上,中國家居服行業發展的「總舵手」——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家居服專業委員會宣告成立,標志著十多年來一直各自分散經營的家居服企業首次攜手,向社會亮出了「家居服」的旗幟。
2008年2月23日,在上海舉辦的第90屆「中針會」上,中紡協家居服專業委員會的組織康妮雅、凱迪、達爾麗、汝斯芬、睦隆世家、姬瑪、多拉美 、貝婷娜、婭茜、倩蒂、安之伴等14家家居服飾企業首次「抱團參展」,在超過1500平方米的一號展區,首次向社會營銷「家居服飾」的概念。「家居服」產業和企業群體,開始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關注。
「行業協會組織的成立,使得家居服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得到了有力的引導。原本各自獨立、劃疆而治的家居服企業結束了散兵游泳的狀態,開始走上了統一、健康和良性的發展軌道,也為企業的品牌打造贏得了更多空間。」多拉美總經理郭俊昌不無感激地對記者說。 而在家居服行業內部,一場品牌之戰也已悄然拉開帷幕。包括一開始就定位做品牌的凱迪.
企業家們紛紛向記者表示,只有向品牌化方向發展,家居服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更大的發展空間。芬騰總經理周德茂的看法頗具代表性,「家居服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如空有市場前景,但消費觀念不強、渠道不暢、高端渠道受阻、款式雷同、人才缺乏等,解決所有這些問題的唯一出路就在於加強品牌戰略。」
如何體現出品牌的競爭力?秋鹿總經理方俊洪指出,「企業要想在市場上有競爭力,必須建立自己獨特的品牌文化,以品牌推動發展。所以,我們在5月15日國際家庭日開動了一個名為『尋鹿記』的秋鹿吉祥物全國創意設計大賽,希望將家文化推向公眾。」
在首屆「9·15中國家居服日」慶祝暨頒獎晚會上,首次公布了「中國十大家居服品牌」的評選結果,凱迪新世家族、姬瑪、秋鹿、芬騰、睦隆世家、可可兒、多拉美、達爾麗、汝斯芬、棉花堡、美標成為了首批獲獎者。 與傳統睡衣、內衣不同,家居服更多的是一個概念型產品,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載體,一種溫馨、時尚、輕松、舒適加文化的象徵,承載著人們對高品質家居生活的追求。不但包括傳統的、穿著於卧室的睡衣和浴袍、性感吊帶裙,還有「出得廳堂」體面會客的家居裝,也包括「入得廚房」的工作裝,以及可以出戶到小區散步的休閑裝等。
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家居服的概念認識還很模糊。在被問及「什麼是家居服時」,絕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都是睡衣,另外有少數回答休閑服。馬慶渲卻並不擔憂。他說:「從某種角度說,制約行業發展的因素也決定著引導行業發展的出路。要先讓人們從消費理念上進行全新的改變,產品的銷售才是順理成章。因此,我們不只簡單地賣產品,更要賣理念。只有家居服所代表的這種全新的家居生活文化和家居生活理念深入民心的時候,家居服才能真正為消費者所認同和接受。」
2007年8月份,家居服行業開始打出「千年家居服、一品家文化」的口號,對於家文化內涵的挖掘也成了各企業在品牌宣傳中的重點。2007年9月,凱迪新世家族率先突破傳統的營銷模式,創辦了全國首個家居服生活館,以家居服產品為載體,向市場和消費者傳播「愛上在家的日子」的家居生活理念。
「中華民族有著很深厚的家文化底蘊,每個人都有很濃厚的戀家情結,但目前消費者對家居服的認知度還不夠, 家居服的消費還需要進行大量引導工作,去創造、培育出一個新的市場,」芬騰總經理周德茂指出,「家居服要實現快速發展,就要在專櫃、專賣店等賣場把家文化布置出來,調動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據周德茂介紹,芬騰在全國有4000餘家專賣店、形象店統一了VI形象, 實現了賣場規范化、統一化,並且率先展開了網路營銷,開始在一個更廣闊的平台推廣家居服文化。
2012年家居服行業颳起一股「海派文化」風潮,以居風服飾為代表的家居服飾品牌提出為滿足愛家愛生活、中高端消費族群的健康家庭休閑需求而打造,代表新商業文明時代海派生活方式的居家休閑服飾品牌。這一主流很好的融合了上海地區的海派文化,是符合主流社會健康、環保趨勢的居家新品類!受益於消費升級,踐行海派生活方式的高端品類!基於傳統居家服良好心智資源積累的品類創新者!更好的詮釋了「千年家居服,一品家文化」的理念。1
⑧ 簡述一下中國的服飾發展歷史。
一、先秦時期:婦女不穿褲子穿裙子,人們常說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為衣,下為裳。
二、漢朝時期: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漢朝女人每層衣服的領子必須露出。層層疊疊可以超過3層,名曰三重衣。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時的條紋間色裙走紅,飄逸的長裙是諸位貴族女士的標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標准,寬大的袖口綴有不同顏色的袖貼,條紋間色長裙讓視覺很有跳躍感。
四、隋唐時期:隋朝時隋文帝厲行節儉,衣著簡朴,不注重服裝的等級尊卑,在位時平時只戴烏紗帽。到唐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服飾也趨向於表現自由、豐滿、肥壯的藝術風格。唐朝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五、宋遼夏金元:
宋代基本保留了漢民族服飾的風格,遼、西夏、金及元代的服飾則分別具有契丹、黨項、女真及蒙古民族的特點。各民族服飾再度交流與融合。
六、明代:
恢復漢族的傳統,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漢服服飾制度。明代皇帝戴烏紗折上巾(烏紗翼善冠),帽翅自後部向上豎起。明初要求衣冠恢復唐制,其法服的式樣與唐代相近,只是將進賢冠改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
七、清代:
清王朝取代朱明,即以暴力手段推行剃發易服,按滿族習俗統一男子服飾。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濃厚漢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發挽髻,著寬松衣,穿長統襪、淺面鞋;清時則剃發留辮,辮垂腦後,穿瘦削的馬蹄袖箭衣、緊襪、深統靴。但官民服飾依律涇渭分明。
八、民國時期:
(1)男裝:民國初年出現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並行不悖的局面。穿著中西裝都戴禮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服飾。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
(2)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九、現代服飾: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
(8)睡衣從什麼時候興起的擴展閱讀:
關於介紹中國服飾歷史的書籍:《中國服飾簡史》、《中國服裝發展簡史》等。
《中國服飾簡史》內容:「文化簡史」系列叢書共10本,從中國人文化生活的各部類入手,歷時性地介紹中國人知行合一的生活情趣,高尚優雅的審美理念,以及傳承有序、豐富多姿的文化積累,從而為當代人的生活文化與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啟示。
《中國服裝發展簡史》:共分十一章,以時間為順序,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原始社會到民國時期服飾藝術的發展及演變,其中包括各朝代歷史思想簡介、服裝形制、穿著方式、首飾佩飾等,並附有230幅插圖,使廣大讀者在參讀過程中,能夠掌握中國歷代服裝發展的脈絡,並希冀透過這面歷史的鏡子,深刻感受到中國「衣冠王國」之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