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周恩來的故事
學習周恩來精神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光榮職責
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光榮職責。因此,學習周恩來精神並不僅僅是共產黨員的專利,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光榮職責。
周恩來不僅是一個共產黨員、一個國家領導,更是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他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力量的象徵,但他更是由一個普通人成長起來的。他的精神既體現在遠大的革命理想目標中,更體現在腳踏實地、平易近人的工作和生活中。他的民主作風,他的超人的智慧和實踐藝術都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所應學習的和繼承的東西
周恩來出生在上個世紀末年。他的一生參與了解決這兩大歷史任務的偉大事業。他為拯救中華和振興中華獻出了畢生精力。為中華之崛起
恩來在沈陽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常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閱讀書報時思考的問題。當時他們討論得最多的是怎樣救國和宣傳救亡的問題。
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范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
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
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
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
還有個同學說:「為了幫助父母記帳。」原來他的父親是個商人。
魏校長問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
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
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著他。
恩來在小學三年,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經被選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範作文印行,這篇題目為《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後來還收入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國文成績精集》這兩本書里。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寫得非常精采,其中對於老師、同學充滿著熱情的希望,希望師生一道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這對一個13歲的孩
『貳』 周恩來的故事
1、一位美國記者在采訪周總理的過程中,無意中看到總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國產的派克鋼筆。那記者便以帶有幾分譏諷的口吻問道:「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的中國人,為什麼還要用我們美國產的鋼筆呢」。
周總理聽後,風趣地說:「談起這支鋼筆,說來話長,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戰利品,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朝鮮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好處,就留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美國記者一聽,頓時啞口無言。
什麼叫自搬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一個典型事例。這位記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總理:你們中國人怎樣連好一點的鋼筆都不能生產,還要從我們美國進口。結果周總理說這是朝鮮戰場的戰利品,反而使這位記者丟盡顏面。也是,想和周總理較勁,門都沒有。
2、紅軍長征期間,周恩來是黨和中央紅軍主要負責人之一,身兼數職。盡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仍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參加組織生活。
紅軍到達陝北以後,有一次周恩來問魏國祿:「小組長,這個月黨費我還沒交吧?魏國祿回答,已經代首長交過5分錢黨費了。首長集中精力忙大事,我們代交還不是一樣的。周恩來嚴肅地說:黨費怎麼可以讓別人代交呢?國家大事重要,交黨費也重要,因為這是每個黨員的義務。
(2)沙河現在穿什麼睡衣冬天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周恩來同志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創建革命統一戰線、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建立了不朽功勛。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領導了國民革命軍軍政工作、廣東地方政權工作、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裝起義,成為我們黨最早認識武裝斗爭重要性和最早從事軍事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大革命失敗後,他領導發動舉世聞名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從此誕生。黨的六大以後,他作為實際主持黨中央工作的領導人,在極端險惡的條件下機智勇敢地保衛黨的中央機關,保護黨的大批領導骨幹,發展黨在白區的秘密工作。
支持工農武裝割據。他積極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明確提出「鄉村中心」的思想,為推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揮了第四次反「圍剿」斗爭,創造了大兵團伏擊殲滅戰的新經驗。
紅軍長征途中,在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上,他旗幟鮮明地支持毛澤東同志的正確主張,為確立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為在危難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變爆發後,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他根據黨中央的既定方針,前往西安,在極端復雜而艱難的環境中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國共合作、團結抗日的新局面。
抗日戰爭中,他代表我們黨長期堅持在國民黨統治區工作,負責與國民黨當局談判,廣泛團結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堅持並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有勇有謀的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制止內戰,他陪同毛澤東同志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爾後又率領我黨代表團與國民黨當局開展了有理有節的政治斗爭。
解放戰爭時期,他協助毛澤東同志運籌帷幄,在推動第二條戰線的形成、轉戰陝北、指揮一系列改變中國命運的戰略大決戰、籌備召開新政協、主持起草《共同綱領》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