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美國生活的禮儀常識有哪些
說話有禮貌
美國人從小就養成說話要有禮貌的習慣,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與家中父母,兄弟姐妹說話,也都會使用"Hi","Please"及"Excuse me","I am sorry"等客套話。
尊重個人穩私
美國是一個特別重視個人穩私的國家,美國人不會問新結識的朋友任何有關個人之經濟、宗教及政治等方面的問題。體重和年齡也是他們不願提及的話題,即使是他們很年輕或身材很好,也最好不要談論。
穿合適的衣服
美國人穿衣服是因場合而異,與身份無關。所以,美國人在應邀參加應酬時,事先一定都要問清楚這個場合應該穿什麼衣服。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美國睡衣是只能在室內穿著的衣服,絕對不能穿到室外去。
重視宴會氣氛
美國人在家裡請人吃飯時,特別重視宴會的氣氛,餐桌上的刀叉、盤子及餐巾等都會排列得非常漂亮。用餐時舉止斯文,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酒。即使喝多了。如果當場大醉,惹是生非,會讓別人討厭。 還有一個不同於中國的方面,絕大多數的大人聚會都不會帶著孩子參加,父母在參加宴會時總會先找人幫忙照看自己的孩子。 和美國人一同進餐時忌諱打嗝,當然這是很難控制的,但是至少你在不小心打嗝以後要說一聲「Excuse me」.
從跨出國門那一刻起,留學生們就要開始面對各種各樣的文化和生活差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適應留學生活,賽維特英語給各位赴美學子准備了一些美國生活禮儀和禁忌點,有些在國內也很適用,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稱謂
美國人平常都喜歡彼此互相以名字相稱,不帶姓、不帶先生、小姐或太太等客套的稱謂。不但鄰居、朋友、同學、親戚之間如此,在辦公室里同事之間,即使是上司與部屬之間,亦均以名字相稱。
AA制
美國人推崇AA制,不喜歡請客或被請客。和美國人一起外出時,要各付各的費用,車費、飯費、小費無不如此。
付小費
美國人在餐館吃完飯付帳時,一定會給服務生至少消費金額15%的小費。如果服務特別好的話,則付20% 的小費,同樣地去美容院或理發廳燙發、剪發,付帳時也付至少15% 的小費。美國人也會給搬運行李的、停車的或是送外賣的服務生幾塊錢的小費。
不要過分謙虛
中國人視謙虛為美德,美國人則不這么想。得到大家贊揚的時候,最好是向大家表示感謝,而不是否定自己的成績,那樣會顯得自己很虛偽。
對陌生人友好
我們在路上、電梯內,常常與迎面走來的人打照面,目光相遇,美國人的習慣是用目光致意,互相微笑,不可立刻把視線移開,或把臉扭向一邊,佯裝不見。只有對不順眼和不屑一顧的人才這樣做。
平等對待孩子
美國人講究大人、孩子一律平等,到美國人家中作客,他們的孩子也一定出來見客,打個招呼,作為客人千萬不要只顧大人冷落了孩子,跟小孩子打招呼,可以握握手或親親臉,如果小孩子親了你的險,你也一定要親親他的臉。
不要種族歧視
種族歧視在黑人眾多的美國是一個大忌,千萬不要把黑人稱作「Negro」,無論是在與白人或是黑人交談時都是如此,提到黑人最好用「Black」一詞,他們對這個稱呼會坦然接受。
⑵ 美國人在不同場合穿什麼衣服
隨意裝
這是出席正規宴會的著裝,黑色西裝、皮鞋、白襯衫及黑領結。
⑶ 美國人的禮儀
1。在公眾場合打噴嚏,要說excuse me, 周圍人應說:bless you.
2。在狹窄通道(如圖書館書架之間)要求別人為你讓路,應說:excuse me.
3。thank you盡量多說
4。公共場合室內嚴禁吸煙
5。乘坐公交車,下車時要感謝司機
6。老弱病殘孕和女士優先
7。即使是陌生人,只要眼睛接觸超過三秒鍾,必須要向其問好
8。為殘疾人士專用的設施,非殘疾人士不可佔用,除非有緊急措施
9。盡量不要在別人面前談論政治,宗教,性別,膚色甚至性取向的話題,以免犯對方的禁忌
10。拜訪他人住所之前,必須打電話通知
11。一般在9am-9pm之外的時間,不宜拜訪或打電話至私人住所
12。不要打聽他人的私事
13。在銀行等候服務,必須保持一米線的規定
(1)社交禮儀
美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隨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熱情開朗,不拘小節。
第三、城府不深,喜歡幽默。
第四、自尊心強,好勝心重。
(2)服飾禮儀
總體而言,美國人平時的穿著打扮不太講究。崇尚自然,偏愛寬松,講究著狀體現個性,是美國人穿著打扮的基本特徵。跟美國人打交道 時,應注意對方在穿著打扮上的下列講究,免得讓對方產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國人非常注重意服裝的整潔。
第二、拜訪美國人時,進了門一定要脫下帽子和外套,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禮貌。
第三、美國人十分重視著裝細節。
第四、在美國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國,一位女士要是隨隨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動自己裙子的下擺,往往會令人產生成心引誘對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會客,或是以這身打扮外出,都會被美國人視為失禮。
第七、美國人認為,出入公共場合時化艷妝,或是在大庭廣眾之前當眾化妝補妝,不但會被人視為缺乏教養,而且還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內依舊戴著墨鏡不摘的人,往往會被美國人視作「見不得陽光的 人」。
(3)餐飲禮儀
美國人用餐的戒條主要有以下六條:
其一、不允許進餐時發出聲響。
其二、不允許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許吸煙。
其四、不允許向別人勸酒。
其五、不允許當眾脫衣解帶。
其六、不允許議論令人作嘔之事。
(4)習俗禁忌
國花:玫瑰
國樹:山楂
國鳥:白頭雕
國石:藍寶石
最喜歡的顏色:白色
最討厭的數字:13和3
忌諱:白色百合花不可作為禮物送人
如果應邀參加家庭聚會,可問主人需要什麼禮物,即使主人婉謝,屆時仍可帶瓶酒或一束鮮花,或酌帶一些具有中國風味的小禮物。有任何飲食禁忌可先告知。特殊的文化風俗和飲食禁忌可得諒解和尊重。除非事先言明,一般聚會活動以不帶小孩參加為宜,如果聚會性質為安塗肉,則大都可全家參加。
在家宴請客人比在餐館宴請更受美國人歡迎,因為家裡氣氛更加親切友好。家宴分兩種。第一種是家庭用餐式,主賓在長方形飯桌旁就座,主人為客人盛食物,或將食物盛在盤中,依次傳遞取用。第二種是自助餐式,食物置於餐廳另一桌上,主賓各自去取用。
應邀到他人家裡用餐,主賓雙方都很講究禮儀。主人會提供各種專門用途的餐具,如冷盤、刀叉、魚刀叉、肉刀叉、主菜刀叉、水果刀叉、菜匙、湯匙、咖啡匙等,客人如不認識餐具的專門用途,可仿效女主人。餐巾鋪在膝上,不能用餐巾擦餐具。坐姿要端正,手臂不能橫放在桌上。只有當女主人動手,其他人才開始進餐;女主人離座,其他人才能離席,不可中途離席。歐洲人進食時是一手拿刀,一手拿叉,美國人只用一隻手輪換用餐具,另一手則放在膝上。注意使用刀叉順序,以及叉匙性質。刀叉斜放盤緣,表示尚在用餐之中;若完全放在盤中,則表示已使用完畢。麵包要掰成小塊食用。喝湯、咀嚼時不能出聲,更不能打嚏、擤鼻子、咳嗽、打嗝、剔牙。渣滓不能直接吐在盤中,要用叉接住後放入盤中。餐巾用來拭嘴,切忌用來擦手或餐具。鹽、胡椒瓶倘離座遠,不可伸手去取,而須請隔座代勞遞送。上甜點或咖啡時,主人可開始致詞,主賓亦可利用此時答謝。席間,應當稱贊女主人准備的菜餚,並盡量吃完盤里的飯菜。
餐後要與主人交談片刻,之後告辭,但不可久留;告辭時應感謝主人款待。與主人不太熟悉者,事後還應盡早打電話或寄短柬表示謝意。如果客人比較多,應等年長職位高的客人告辭後,方能告辭。。宴後三四天內別忘記寄一張感謝卡或謝函給主人,若在主人家過夜通常感謝卡寄給女主人。
看看這里吧:http://yczx.5166.info/html/a6/4719.html
⑷ 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穿什麼啊急!
美國
總體而言,美國人平時的穿著打扮不太講究。崇尚自然,偏愛寬松,講究著裝體現個性,是美國人穿著打扮的基本特徵。跟美國人打交道時,應注意對方在穿著打扮上的下列講究,免得讓對方產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國人非常注重服裝的整潔。
第二、拜訪美國人時,進了門一定要脫下帽子和外套,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禮貌。
第三、美國人十分重視著裝細節。
第四、在美國,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國,一位女士要是隨隨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動自己裙子的下擺,往往會令人產生成心引誘對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會客,或是以這身打扮外出,都會被美國人視為失禮。
第七、美國人認為,出入公共場合時化艷妝,或是在大庭廣眾之前當眾化妝補妝,不但會被人視為缺乏教養,而且還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內依舊戴著墨鏡不摘的人,往往會被美國人視作「見不得陽光的人」。
加拿大
在日常生活中,加拿大人著裝以歐式為主。上班的時間,他們一般要穿西服、套裙。參加社交活動時往往要穿禮服或時裝。在休閑場合則講究自由穿著,只要自我感覺良好即可。
法國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眼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德國
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在一般情況之下,德國人的衣著較為簡朴。男士大多愛穿西裝、夾克,並喜歡戴呢帽。婦女們則大多愛穿翻領長衫和色彩、圖案淡雅的長裙。德國人在正式場合露面時,必須要穿戴得整整齊齊,衣著一般多為深色。在商務交往中,他們講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裝,女士穿裙式服裝。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波蘭
波蘭人的穿著打扮極有自己的特點。除正式場合要穿西服、套裙之外,波蘭人日常著裝的最大特點,是崇尚個性,講究與眾不同。
俄羅斯
俄羅斯人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澳大利亞
男子多穿西服,打領帶,在正式場合打黑色領結,達爾文服是流行於達爾文市的一種簡便服裝。婦女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穿裙子,在社交場合則套上西裝上衣。無論男女都喜歡穿牛仔褲,他們認為穿牛仔褲方便、自如。土著居民往往赤身裸體,或在腰間扎一條圍巾,有些地方的土著人講究些,披在身上。他們的裝飾品豐富多彩。
墨西哥
墨西哥人的穿著打扮,既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又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在墨西哥人的傳統服裝之中,名氣最大的是「恰魯」和「支那波婆蘭那」。前者是一種類似於騎士服的男裝,看起來又帥又酷。後者則為一種裙式女裝,穿起來讓人顯得又高貴,又大方。墨西哥人非常講究在公共場合著裝的嚴謹與莊重。在他們看來,在大庭廣眾之前,男子穿短褲,女子穿長褲,都是不合適的。因此,在墨西哥出入公共場合時,男子一定要穿長褲,婦女則務必要穿長裙。
阿根廷
在正式場合,阿根廷人的著裝講究干凈整齊。做不到這一點的人就會失去阿根廷人的尊重。在一般情況下,不論是進行正式訪問還是外出,男士一定要穿西裝套裝,女士著套裙或長裙。在阿根廷最好不要穿灰色的套裝套裙。
巴西
在正式場合,巴西人的穿著十分考究。他們不僅講究穿戴整齊,而且主張在不同的場合里,人們的著裝應當有所區別。在重要的政務、商務活動中,巴西人主張一定要穿西裝或套裙。在一般的公共場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襯衫、長西褲,女士則最好穿高領帶袖的連衣長裙。
南非
在城市之中,南非人的穿著打扮基本西化了。正式場合,他們都講究著裝端莊、嚴謹。因此進行官方交往或商務交往時,最好穿樣式保守、色彩偏深的套裝或裙裝,不然就會被對方視做失禮。此外,南非黑人通常還有穿著本民族服裝的習慣。不同部族的黑人。在著裝上往往會有自己不同的特色。
埃及
在大中城市埃及人的打扮已於國際接軌,但是,老年人著裝較為保守,奇裝異服埃及人通常不問津。注意如果送禮品給埃及朋友一定記住,圖案千萬不要是星星、豬、狗、貓及熊貓的圖案,因為有悖民族習俗。
⑸ 美國的傳統服飾
美國是移民國家,在形成民族國家的過程中,更多地是文化和價值觀以及民族意識國家意識的融合,在服飾上並沒有形成鮮明的特色。
美國服飾:總體而言,美國人平時的穿著打扮不太講究。崇尚自然,偏愛寬松,講究著裝體現個性,是美國人穿著打扮的基本特徵。喜歡T恤裝、運動裝以及其他風格的休閑裝。要想從服裝看出一個美國人的身份地位是很不容易的,衣冠楚楚的美國人在實際生活中也不是沒有。但是,要想見到身穿禮服或套裝的美國人,大約是在音樂廳、宴會廳或者大公司的寫字樓內,才比較容易。雖然說美國人穿著比較隨便,但並不等於說他們穿衣不講究。所以在與美國人見面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以免讓人產生誤會:
1、美國人注意服裝的整潔;
2、拜訪美國人時,進了門一定要脫下帽子和外套,美國人認為這是一種禮貌;
3、美國十分重視著裝注重細節;
4、在美國,女性是不穿黑皮裙,這樣會讓人認為非「良家婦女」;
5、在美國,一位女士是不可以在男士面前脫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是撩動自己的裙子的下擺,往往會另人產生成心引誘對方之嫌;
6、穿睡衣、拖鞋會客,或是以這身打扮外出,都會被美國人視為不禮貌;
7、美國人認為,出入與公共場合時化艷妝,或是在大庭廣眾化裝、補裝,不但會被人視為缺乏教養,而且還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8、在室內依舊戴著墨鏡不摘的人,往往會被美國人視作「見不得陽光的人」。
美國人的服飾崇尚天然織物。除了T恤系列的運動服外,男性的休閑西服大多以棉、麻、絲、毛等純天然粗紡面料製作,不需墊厚墊肩,也沒有胸省線,紐扣也是稚拙、質朴的質料與造型。美國人特別喜愛穿質地柔軟的輕便鞋,少女受穿厚底鞋,中年以上婦女愛穿平底鞋,至於運動鞋更是男女老少之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