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帝是什麼意思
現在上帝一詞就是指天啟宗教中的創世神,也就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中的真神。中國傳統中的「上帝」可以指「天」、天神,後來變成現在上帝的含義。道教中的上帝可以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威名大概是宋朝皇帝以天子身份祭天開始的。全稱是「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帝」或「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總之名字越長越牛。
B. 宗教到底在干什麼
1、為什麼人需要宗教和信仰
在人生中許多事我們的目標明確,比如我們讀書學習是為了有知識將來在社會上立足和貢獻。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創造更好的生活,我們培育愛情、友情、親情是為了我們的生活溫暖和溫馨。
但是許多事我們無法控制和預知,當一個人從母親的子宮中呱呱墜地的時候,他一生中許多命運已經決定了,他是在毫無選擇權利的情況下出生的。雖然有的人碌碌無為,有的人驚天動地。人都逃脫不了一個「死」字。
為什麼人要生,又要死,我們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又要到哪裡去?我究竟是誰?這是人類永恆的疑問?
2、宗教就是解答關於永恆問題的
宗教就是來解答這類永恆的問題,這就是人類需要宗教、離不開宗教的原因。雖然宗教也有關於人倫、道德、法律之類的教導,但宗教的本質都是指向著永恆,離開了永恆的話題就不能稱之為宗教。
按世界現有的宗教人數多少排隊,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猶太教、道教等,有神論約佔95%,因此有神論是宗教的主要焦點,因為永恆的定義不在於人類是如何看待的,而在於人類和宇宙的源頭所決定的。如果人不是被創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人生的意義就有無數個,拿數學來說就是答案不確定的或者無解。 如果人是由一位至高全能的神所創造的,人生的目的就是確定的,答案也只有一個。
3、怎樣才能達到永恆
人如何才能達到永恆的目標,這就是宗教給予的解答。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解答。人的不完美(有罪)導致了人類不能達到永恆的目標,這一點,大多數宗教的解答是一致的。怎樣才能消除這種不完美,是通過自身的努力達到完美,還是需要造物主的力量達到完美。人有向善的一面,但是很難控制住自己。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拯救和幫助才能達到完美。
4、從聖經中找答案
《聖經》是世界上是寫作年代最長、寫作人數最多、出版量最大,翻譯的文字最多、擁有讀者最多的一本書。許多人相信聖經給予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
人從哪裡來?人的創造是來自於神的愛,神樂於人來分享他創造宇宙萬物的喜悅,並且也讓人管理這一切來榮耀神。
人到哪裡去?從始祖開始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救贖的計劃從亞當就開始了,(為亞當和夏娃做皮衣遮羞)直到耶穌基督-上帝的兒子被釘在十字架完成了這個救恩。
因為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C. 神為亞當用皮子作衣服是什麼意義
【創三21】「耶和華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
﹝文意註解﹞「皮子,」是從牲畜身上取下來的,意即必須有犧牲為他們流血、捨命。
﹝靈意註解﹞「皮子,」豫表基督是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一29);人若信入他,就得以穿上公義的衣裳(路十五22)。
﹝話中之光﹞(一)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來九22)。
(二)為了遮蓋羞恥,人的方法是用樹葉──好行為,神的方法是用皮子──藏於基督。
(三)皮衣是神所預備的;這表示基督的救恩是完全出於神自己的計劃。
(四)如今救贖之法已經作成(約十九30),但我們若是「不穿上」──「不相信接受」耶穌基督──的話,就不能享受這救恩的好處。
(五)衣服是為著遮蓋羞恥;世上的人喜歡穿著暴露身體的衣服,乃是背棄聖經的原則,信徒不可效法他們。
D. 唐崇榮講道集-唐崇榮講道集,唐崇榮,講道集
於宏潔摩西五經講義
創世記 一:題旨——起源;揀選;敗壞。 本書的要旨起源備述了,天地,人物,家庭,社會,國家,文化,律法,罪孽,救恩,應許,盟約,預言,預表,技藝,美術等事的起源。更是詳記以色列族的起源,藉以發明神永遠的大計劃——要設立基督的國。 ——揀選:如選出塞特棄該隱,選出挪亞之子閃而棄含與雅弗,選他拉之子亞伯拉罕棄拿合與哈蘭,選以撒棄以實瑪利,選雅各棄以掃,選猶大為彌賽亞的先祖。 ——敗壞:罪孽如何入世界,以及罪孽入世界的結果,又論到神救贖世界的美旨。 二:著者——摩西,寫五經是根據他在西乃山上和曠野間直接從神那裡得來的啟示和曉諭,而不是由於古人的遺傳,或個人的頭腦想像,或隨私意寫出來的。如果,摩西光從古人的遺傳的依靠,那麼他就不可能那麼清楚的知道創世記第一章中的事情,因為人還未造出來。可見摩西所寫的歷史事實都是神的直接啟示。 # 日期:1446年——1406年(五經) 三:本書所包括的時間 世界上有了人類才有歷史。創世記若以人類為主,大約可以包括2500年的歷史。大致可以這樣劃分,從亞當到洪水約1656年;從洪水至亞伯拉罕被召約427年;從亞伯拉罕被召至約瑟死約400年。 四:創世記的重要地位 1:創世記是在聖經中非常重要的一卷。論到神自身的啟示;創1:26節。宇宙和萬物的起源,神與人的關系,神拯救的計劃,基督的預表等。 聖經中每種主要的事實,教訓,真理和啟示都孕育在這本書里。 ——例:小雞尚未成形之前其生理機能早已含在雞旦里了。 2:創世記是全部聖經的引言:猶如一粒有生命的種子,在出埃及,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中已經萌芽發動。在歷史書中已經發芽,在詩歌里得到了施肥澆灌,在先知書中已經長苗,在四福音書中已經抽穗,在「徒」和書信中已經結實「啟」成熟,收割。 3:創世記在全部聖經中如同一塊秧苗;把它移栽到其它各卷中,就以結實百倍,獲得大的豐收。 4:摩西五經是舊約聖經的基礎;也是神在舊約時代最基本的啟示 。舊約時代所有的 啟示,都離不開五經中所啟示 的原則。 五:救恩的起源 本書論到救法的起源——自本書至四福音,都論到了救法如何成功。例如:神怎樣揀選猶太人,屢次多方的教訓,栽培,借著預言,預表,盟約,律法,禮議,應許,以完成救法的成功。「徒」與書信都論到救法如何施行。「啟」救法有何歸結。 1:亞當家族——罪(創1:—5:) 從亞當家族足以顯出罪孽的敗壞;當初亞當,夏娃在樂園中是何等高尚快樂,體魂極健全,靈命最完美,心身無貪欲,萬物都和諧,男女至親慕,神人為密友。不料,因罪的關系,神的密友作了撒擔的俘虜。骨肉相殘,罪惡充滿遍地,全世界都被罪染污。 亞當的第二代,骨肉相殘至第七代即多妻納妾(4:19;23節),至第十代,罪惡充滿遍地以至神降下洪水,滅沒世界。在這段是有生命樹與善惡樹為標記。 2:挪亞家族——恩(6:—11:) 人即犯罪,正需要神救恩,就看見了慈愛的神。如何對於他所愛的類數施行救法了。救法完全出於神的恩,不在乎行為。 ——保羅說;「如今卻蒙神的恩典,因基督的救法,就白白稱義」。 「即是出恩典,就不在乎行為,不然恩典就不是恩典 」。 ——神命挪亞造方舟拯救。方舟正預表基督,並基督的救恩。且在洪水以後,雲中顯出虹來,以為和平救恩的標記。 3 :亞伯拉罕的家族——信12:—50: 神即為人預備了救恩,還必須人用信心去接受。 ——見列祖的信心各有特色: (1)亞伯拉罕信心的特點——順從;他是因信得稱為義(15:6節),是信心之父。 (2)以撒信心的特點——忍耐,表明信心的接受。 (3)雅各信心的特點——進取,實驗神的應許。 (4)約瑟信心的特點——得勝之後,成了救世者。 ——本段是以割禮為信心的標記。 六 創世記中的基督: 耶穌基督是從創世以來被殺的羔羊,不但他救世的心「愛,權能」自創世以來已經表現而且已經生發效力。這是照著那位按已意行,作萬事的主,永遠救世的旨意,所喜悅,所預定的,這是歷代以來隱藏在創造萬物之神里的奧秘,是在創世以前,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里所定的美意。 1:關於基督的預言: (1)第一希奇的預言「女人的後裔要打破蛇頭」創3:15節,這是聖經中關於救恩第一次的預言,且是最大而又最希奇的預言。 # 此應許預言是無量救恩的淵泉;是神豐富奇妙的救恩,都由出流出。 # 此應許預言是眾先知預言的總綱;眾先知說預言都從這而發。 # 此應許預言是奇妙救道的根源;「女人的後裔傷蛇 的頭。」參提前3:16節。 # 此應許預言是主十字架的先影;「蛇要傷他的腳根」 # 此應許預言是榮耀得勝的預知。 (2)第一最大的預言:「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3;22:18節;28:13。 # 地上的萬族因你得福:是萬萬民族的救主。 # 因你那個子孫得福:子孫是單數字(加3:16節)。 # 家庭蒙福是祝福之冠:耶穌為世界各家之福。 (3)第一緊要的預言——「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創17:16節) # 此預言彌賽亞的國度:「她也要作多國之母」啟11:15節。 # 此預言彌賽亞的王位:「必有百姓的君王從她而出」。 (4)第一快樂的預言——「圭不離開猶大。。。創49:10節;路2:13—14節。 # 直到細羅來到——「細羅」譯平安。 # 萬民都必歸服——賽2:2—4節。 2:關於基督的預表 (1)義日——聖經曾稱耶穌為「義日」(瑪4:2節)創1:14—18節;世上的光,真光。 ——人心被光照時就不在黑暗裡行。 (2)皮衣——表基督的義袍(3:21節) # 准備此皮衣是出於神:人用無花果樹的葉子,神用皮衣。 # 准備此皮衣先經流血:基督的義袍,先於十字架捨生受死。 # 穿此皮衣方能擋住罪身:樹葉裙是亞當的苦心羞見神面,惟獨穿主的義袍,坦然無懼。 (3)羔羊:表耶穌代人贖罪(4:4節) # 遵神旨意而獻:耶穌遵父神道成肉身。 # 顯然蒙神悅納: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主也蒙神悅納。 # 使人得以稱義——來11:4「基督的犧牲使萬國信徒得以稱義。」 (4)方舟——是耶穌最顯然的預表 # 按神的旨意而選;方舟的樣式,尺寸,材料等。創6:15節。 神啊!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 # 非賴此不能得救:方舟是救生船,在內躲避神審判的怒氣。 徒4:12節「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 # 此方舟乃能罪遮蓋;里外抹上香,惟在基督內將罪得赦。 # 此方舟內有平安; # 聖終由死復活;方舟浸在水內,又從水裡得救,正是經過死而復活的表示(彼前3:20—21節)停在(亞拉臘山)。 # 在方舟內可渡到新的世界。 (5)虹:是救恩的表明 # 虹是盟約的標記:創9:13「我與你們和各樣血肉的活物。」 # 虹是和平的象徵:創9:14—15節虹雖然如弓形,卻沒有箭,正是顯出神怒氣的箭已消除,表明在於耶穌的十字架,神怒氣全消,使人與神和好。弗2:13—18節。 # 虹是折光的燦爛:光被雲折,顯燦爛美觀的才虹。基督的真光,也是藉愁雲凄雨,顯出榮美光華。 # 虹是括全救的明證:稱半園形,表基督救恩萬國,萬邦。 # 虹是神人雙方的記念:神的記念(創9:16節)虹在雲中使人藉此記念神的救恩。罪人在於神前祈禱有膽量,正是神不能不記念他的恩約。 (6)麥基洗德:創14:17—20節;來7:1—10節 耶穌是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的祭司。 # 其來歷——無生之始,無命之終(來7:3節)。 # 其職位——如基督為仁義王,又為平安王(撒冷即平安之意)且為至高神的祭司(創14:18節;來7:1—2節)。 # 其餅和酒——麥基洗德攜餅,酒來安慰亞伯拉罕,表基督以身與血養育我們的心靈。 # 其祝福——大的祝福小的。麥基洗德給亞伯拉罕祝福,正表基督的遵榮。創14:19節。來7:7節。 # 收十分之一—— 即表明亞伯拉罕承認麥基督洗德為大祭司。
弟兄你好,我是一個初信者,現在因為上墳燒紙的事情而感到困擾,能不能幫我解答?
弟兄主內平安!
對於已經死去的基督徒,我們不需要為他們上墳燒紙,他們是在主所預備的地方一無所缺也不需要人的任何;對於已經死去的非信徒都在陰間,那裡也是神掌管的地方,是屬於鬼的范疇,上墳燒紙對他們而言沒有任何意義,若跪拜他們則性質是敬拜鬼是犯罪的行為,我們不能行。
他們活著的時候不能孝敬他們不能使他們聽到福音,這是最大的虧欠,他們死後再對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虛無沒有意義的,他們的命運都在神手中,我們甚至不能為他們禱告了。
所以,你當溫柔地慢慢地告訴家裡的親人或親戚,給他們講清楚真理,既然要上墳燒紙就是同意那死去人需要,就是相信有神有鬼,那就要認識清楚神是怎樣的鬼又是怎樣的,這是傳福音的最好機會,願神的靈引領幫助你,阿們。
我是個初信徒,信主後才知道必須奉獻收入的十分之一,《聖經》是怎麼規定的?
在舊約聖經中,確實有十分之一的規定。
猶太教至今仍然遵循著,神的這個規定。
猶太教是因律法稱義,誰符合神的律法,誰就是神眼中的義人。
在新約聖經中,耶穌說:「天地可以廢棄,律法的一點一劃,也不能廢棄」。
但舊約的律法,非常復雜,記載於猶太教的塔木德之中。人們很難完全遵守。怎麼辦呢?
耶穌把全部的律法,歸納為2條:
1.愛神。2.愛人如己。
只要符合了這2條總綱,也就是符合了,神的律法。
也就是做到了:「天地可以廢棄,律法的一點一劃,也不能廢棄」。
這叫做:恩典。
猶太教的舊約,注重律法的形式,條文,戒條等。
在新約,注重律法中,博愛的本質。
所以,你需要做的,不再是:「十分之一」。
而是:「盡心,盡性,盡意」。
也就是,根據自己的能力,盡量去做。
如何正確看待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以佛法來說,輪回是存在的除了三界,就算真的得救了上天界,那不算得救。得好好修行佛法,才能出輪回。好好念佛。不信輪回的。網路搜素輪回的實證--前世今生的探索之路這篇文章裡面有輪回的真實照片。很多人的。看了你就信佛了。
如何正確看待「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這句話?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意思系當一個罪人誠心悔改,願意堅守與救主所立的約,重新做人的時候,可以得到的一個應許和保障,只要人守約,堅持願意得這恩典,便不須要擔心神會不守約。 他/她只需要一次的得救確認,便會永遠有效。 但當那人不守約,又不再悔改,他/她便等如自動放棄這份承諾的保障,神會三番四次甚至多次的讓他/她有回轉的機會,但如果他/她都仍然不悔改回轉的話,那麼他/她便自己放棄得救的恩典了。 所以,得救不是得了一張永遠的免死金牌,徒若果不常常省察自己的心意行為是否與蒙召的恩相稱,恐怕就是自己忘記了守約,你既不守約,為何對方要守。 理論上是正確的, 但要留意一點。 得救, 必需要悔改並接受主耶穌為救主.悔改是一種行為, 也是得救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果一個人, 說心裡接受主, 但卻原全不悔改, 殺人放火, 壞事做盡, 那他會否得救?如果一個人, 在決志那一刻真心接受主, 但事後卻又原全不悔改, 殺人放火, 壞事做盡, 那他會否得救? 因此, 一次得救是永遠得救的, 但必需要確定自己是否已得救, 是否已真心接受主並已悔改。
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
如何正確看待一次得救永遠得救?
【內容提要】「一次得救永遠得救」,以爭論百年歷史。一些研究學者持個人主見,否定對方見解,導致很多人走極端,使多人深受影響。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平衡看待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問題?
【關鍵詞】早起教父觀點及聖經當中的平衡說
引言: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被稱為「八字觀點」。其意義就是一次重生得救就永遠得救。加爾文認為:一個真正的得救者,一定會行出好行為。假使一直沒有好行為,那麼,要小心自己可能並沒有真正得救。很多人反駁加爾文觀點,認為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是不合乎真理,被稱為異端。正反雙方都各自有充分理由去說明。而且聖經並沒有明顯的講到「一次得救永遠得救」,同樣,「三位一體」這個詞聖經當中沒有出現過。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的話,那麼只要信而受洗之後就可以為所欲為了,反正上帝會拯救到底,對於初信者,產生了錯誤理解,甚至出現很多矛盾。有的信徒存懼怕的心,缺乏安全感、盼望、喜樂的心與主動的態度。愈靠自己努力,就愈與神疏遠。遇試煉、疾痛與患難時,心更缺乏平安。 關於「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此觀點,應當如何正確看待呢?
一、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觀點產生背景
它根源是起源於預定論,而預定論事實上最先是由奧古斯丁與伯拉糾在爭論自由意志問題時形成的。伯拉糾認為人的自由意志還沒全然敗壞,人是沒有原罪的,因此人在自己得救的事件中也是有所作為的。而奧古斯丁則認為人的自由意志已全然敗壞,人人生來就具有原罪,因此人的得救完全是出於神的預定和揀選,人在其中是毫無作用的。而到了十六世紀後,改革家加爾文便系統地建立了預定論的教義理論,並把它放在教義的重要位置。後來由於亞米紐斯等人反對預定論,主張得救有可能會失落。於是當時荷蘭國會便在多特市特地舉行會議,並由此誕生了《多特信經》,在那次會議上,亞米紐斯的神人合作說受到全然否定,而加爾文的預定論既被公開確立為正統教義,並寫入了《多特信經》。之後在1643年,為了抵抗英國聖公會,以清教徒為主的議員便在韋斯敏斯特大教堂召開了會議,並在會議里確立了以加爾文神學為主的信仰體系,三年後便確立了改革宗神學的總綱領《韋斯敏斯特信條》。由此包括預定論在內的改革宗神學體系正式宣告成型,並一直沿用至今。[1]
天主教、亞米紐斯(Arminius)及其跟從者主張一次得救並不保障永遠得救,信徒若離棄真道、犯罪的話,他會失去救恩。而奧古斯丁、馬丁路德、加爾文(Calvin)及沿這系統則主張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救恩是不會失落的。路德認為:得救在乎人的信心是否是主動的,他說:「信仰和應許兩者是必須相輔而行,因為沒有應許,就無從相信,沒有信仰,應許也不能生效。只有當我們信靠上帝之前,他才成為我們的上帝。路德表示:關於人會沉淪,從兩個方面論述:在恩典臨到人的時候,人可以拒絕,所以人的沉淪由人自己負責:其背景原因有兩個:第一,上帝願意往人得救,他絕不會揀選人或預定人受咒詛,人的沉淪惟一的解釋是因人的拒絕。第二,人的意志不自由,在得救的事上無法參與,但人的意志並非完全被動,人雖然在得救的事上一無所誇,但在拒絕救恩的事上要負上責任。[2]
二、雙方的理由
1.正方理由
理由:當一個人認罪悔改,接受耶穌基督為他救主的時候,他的罪便得赦免,神賜給他永生。這永生是不會失去的。以後無論這個人生活表現如何,信心如何,他仍然是得救的人。正如聖經所說:太18:12-14無論你跌得有多深,離的有多遠,父放下九十九隻羊,也要把你牽回來。約18:9禰所賜給我的人,我沒有失落一個。神的救恩是白白給我們的,不是我們能做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
A. 從「概念」上來看
耶穌對「永生」的定義:「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約17:3)
認識你獨一真神,相信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也是得救。所謂永生,就是永恆的生命,如果還會沉淪,還會失落,那就不是永恆的生命。因此,從永生的概念上來看,主張暫時的得救,是與永生相矛盾的。既然信徒在認罪悔改接受主時已得永生,就不可能會失落,否則那永生便不是永生了。也就是說,信徒都是暫時得救的,難道神要暫時得救的人去幫助那些還未信主的人暫時得救嗎?這就很講不通。路德指出:「在上帝裡面的人,沒有任何外在因素可以把人的救恩奪走。魔鬼雖然是個極驕傲,詭詐,大有能力的邪靈,但對那得救的人無可奈何。」
羅8:30也告訴我們:「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救贖即在神的不變旨意中,就保證了神拯救的恩典的持續不斷,一切符合神所定的得救標準的人絕不會喪失這拯救。
B.從「神學」角度看得救
救恩之持守不是人所能做的,完全是神的保守。只有他有能力完成他的應許。路德表示:在得救的事情上,人本沒有任何信心。自從上帝的恩典提醒了人的信心,人的信心積極參與了救贖的事。重生得救的人,也有失落的可能。至於人得救後又滅亡之說,是指人自己選擇帶來的結果,路德強調人的沉淪由人自己負責,並不存在上帝雙重預定,即預定人得救,有預定人滅亡。[3]上帝永遠不會丟棄你,不管你犯再大的罪,你永遠都是他小孩。可是,他會狠狠嚴厲管教你,甚至管教到拿出鞭子打得你遍體鱗傷。然而,他絕不會任憑你去犯罪犯到下地獄去,正如父母不會放任幼子去馬路被車撞死。
加爾文看重上帝的主權,在救贖論中,加爾文強調上帝的主動性。加爾文表示:既然上帝是全能的主,又有至高的榮耀,他的救贖,他的揀選,都是根據他絕對的主權,無可抗拒,也不可變更。他有雙重預定論,即上帝預定人得救,同時也預定人滅亡。表面上看好像是上帝故意要某些人沉淪,但如果我們深入加爾文的思想,我們便發現並非如此。上帝是宇宙最高的主宰,人的得救和沉淪不能在上帝以外找到答案。上帝擁有最高的權柄和榮耀,人也不能與他爭辯。重生以後,生命與神產生了關系。無論如何,人一次被神所生,就蒙神重生的人,神賜給重生的人,乃是永生。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是有條件限制的,無規矩不成方圓。神設立律法的目的就是要作為行事為人的准則。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是建立在神的愛中,基督已經勝了這個世界!今天,我們信耶穌,完全是被動的。一次得救指重生的人,我們如同嬰兒被生在神的家中,是被動得來的恩典。我們行善既然不能使我們重生得救,我們犯罪也不能使我們反過來不得救。[4]
2.反方理由
理由:「可能失落」論的觀點其實早在教父時期就已有所體現。事實上,有關神人之間在救恩中的協調關系,教父時期的神學重點還是側重於人的自由意志和責任的,因此可以說他們中的不少人在教導中隱約能反映「可能失落」的傾向。不過「可能失落」的觀點真正成為影響神學界及大眾教會的要數曾與加爾文發生激烈對抗的神學家亞米紐斯。亞米紐斯為了反駁加爾文的神學觀點,提出了很多的反駁觀點,比如他聲稱人的自由意志是可以在救恩上與神合作的;比如他認為神的恩典是可以被拒絕的;還有他還認為信徒是有可能失落救恩的。盡管亞米紐斯的神學觀點受到當時加爾文主義的嚴厲批判,但是他的一些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被流傳到了一些宗派中,比如:路德宗、衛理公會、聖公會、五旬節宗及自由意志浸禮會等。曾成立衛理公會的約翰衛斯理就曾深受亞米紐斯的影響。時至今日,盡管以改革宗神學為背景的「一次得救」論在世界上是佔主流位置,但仍有不少的教會還是接受「可能失落」論的。正如聖經上說:貼後2:3「那日子以前,必有離道反教的事。」來 3:14 「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有人以此為放從情慾的機會,所以反對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人都以此作為依據,他們認為那些已經知道一次得救永遠得救的人,便可以在生活上隨意犯罪放縱。一次得救,不一定永遠得救。而是要加上人的努力。
三、如何正確看待一次得救永遠得救觀點?
上帝藉聖經應許信主的人永不失落,但同是也警告我們,救恩在一個人身上的功用不是放縱、隨便、敗壞的生活。相反的,乃是充滿喜樂,有能力和見證的。生活上應當表現出得救後自然的流露的印證。生命與生活是缺一不可,我們必須有平衡的看法。然而,單單看「正面的應許是不夠的」。還必須聽聽同一位神口中所發,發出的嚴重警告。這才是合理的,全面的。
正面和反面看起來似乎很矛盾,實際上都是「互補的」,顯明了真理的全面性與完美性。它們是神救恩的兩個面,既不可偏重,也不可請看。經上如此說:「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神才應許拯救到底。我們理解這節經文,不能只抓住後半句的應許,而忽視前半句所提出的條件。[5]經上另一句是這樣說的:「神為凡順從他的人成了永遠得救的根源。」
如果一個人連基本信心都沒有,那麼,順從主更談不上了。他與神已經毫無關系了。如果我們自己甘心樂意從某種原因而走向永生的反面,自己要從主的手中逃出去、溜出去。那麼,事情的性質、意義和結局就完全不同了。不少人丟掉了福音的信仰知道去世,豈不是在啟發我們認識這一點嗎?使徒保羅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徒13:46)」
在約10:28-29「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裡把他們奪去。」這兩節經文直接論到得救方面明確的保證,經文中確實提到「他們永不滅亡」。但是,我們應再看看上下文的連貫意義。27節是條件「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然後28-29才是應許。也就是說:「只有跟隨耶穌的人才能享受永不滅亡的應許。斷章取義是錯誤的理解!他之所以行出來,是完全憑著信心,不但相信了,還要有行為上的伴隨。 神的恩賜和宣召是沒有後悔的。羅11:29節
這樣一個問題就產生了:信徒退後到了什麼地步才要重歸沉淪呢?從得救入沉淪有什麼界限可尋?那界限又是指什麼?答案:來11: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人到神的面前去,前提就是必須信有神,且信神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來3:14「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份了。」可見,信心是因,得救
是果。信心成為永生與永死的分界線。而這個信心就是「一次得救永遠得救」關鍵性分界線所在了。
基督徒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的和主的恩寵合作,不斷的去回應主的愛,否則不能保證他永遠的救恩。因信得救,我們的信自然會表現在外在的行為上。 一次得救的人並不是指一次相信就算了的人,而是指能夠持守信心到底的人!
結論:
一次得救永遠得救,是上帝賜給相信得救之人的恩典,上帝絕不會收回他的恩典。盡管各人對「一次得救」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甚至今天的神學家也未能完全解決這問題。但我們
切勿存著主觀上的偏見,對某一方加以執著,而批判及否定另一方面見解。至於持「一次得救,不得永遠得救」觀點的人,也切不可因而對在信仰上跌倒的信徒,加以批評和鄙視,或者以個人的觀點來批判他們得救與否,因為最終的審判者是神,我們不能妄下定論來論斷別人。 而保羅在腓2:12很清楚地勉勵當時腓立比教會說:「親愛的弟兄,你們既是常順服的,不但我在你們那裡,就是我如今在你們那裡,更是順服的,就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功夫。」理論上的「得救」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我們今天既然得救,但仍要努力做成得救的功夫,有持久的恆心,不看我們的軟弱失敗,倒要在成聖的道路上,盡我們的本份,讓神得榮耀,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極大的滿足。
一次得救算不算終生得救
不算,持守到底的才能得救。因為有放棄的可能。
一個人一次信主是否永遠得救?
真心悔改信耶穌,因信稱義得救,得救的人再犯罪心裡會感覺痛苦,因為神所賜給他的新生命是排斥罪的,得救的人犯罪是偶爾被過犯所勝,並不是真的想犯罪。
關於一次得救能不能永遠得救的問題各個教會已經爭辯了幾百年了,可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都列舉了大量的經文證明自己是對的,我個人認為這樣的爭辯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我們只要記住耶穌是我們永遠的救主,只要不偏離三位一體的真理准則都是肢體。我們永遠不要把神的恩典當作放縱情慾的機會就好。
神有能力拯救我們到底,人有責任珍惜神的恩典。
E. 上帝創世紀的目的
你要看聖經,你會發現:神在未創造天地萬物之前或者說在舊約、新約裡面,聖經裡面了絕對找不到神是如何造魔鬼的詳細章節,聖經里只說天使長犯了罪,然後把天使長打到空中,成了空中的掌權者,就是大家俗稱的「老天爺」。
舊約只是預表,新約才是神所表達的!當人被魔鬼迷惑,把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後,真真正正的福音就從這里開始了。舊約只能說明神愛世人,最初是神為犯罪的始祖亞當、夏娃做皮衣,這就顯出神愛世人啦。但是神做事,他有他的原則,他不會親自教導所有人,他乃是揀選一人(例如:諾亞、摩西..)建造(方舟、聖殿...),至於(方舟、聖殿..)的規格,神早就給他講明,不可違背神旨意。
神做事的法則:舊約篇
揀選諾亞(預表使徒):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並毀滅。
建造方舟(建立教會):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分一間一間的造、里外抹上松香。
方舟的規格(建立教會的詳細章程):方舟的造法乃是這樣、要長三百肘、寬五十肘、高三十肘。方舟上邊要留透光處、高一肘.方舟的門要開在旁邊.方舟要分上、中、下三層。
舊約只是預表。
神做事的法則:新約篇
使徒保羅,在聖經哥林多前書3章10-11節講的極為的形象化。
(神的所賜)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基督的身體)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
(末後會有使徒嗎?)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台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末後會有逼迫嗎?)....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的下到你們那裡去了。
其實真正的目的就是籍著基督(j教會或人)羞辱魔鬼。
聖經里也有明確記載: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
這女人的後裔是誰啊?就是耶穌基督。我們又是基督的身體,我們若是打魔鬼的頭,他豈會任你宰割,所以聖經里說道:因為魔鬼知道自己的時候不多、就氣忿忿的下到你們那裡去了。
F. 上帝問題
1、我看過《聖經》,很遺憾——上帝的形象,聖經里沒有描述。
2、這個問題,聖經里的說法自相矛盾,不能自圓其說。
3、這是耶穌的形象。
1、 基督教廷或一些教徒為了擴大自己的宗教統治,編造了很多說法和謊言來欺騙世人。以前,很多錯誤論點都是寫在聖經上的——我查證過基督教的歷史,關於「地心說、日心說、女人比男人多一根肋骨等等」原來都是寫在聖經上的——後來被科學推翻了,因此還燒死了布魯諾,迫害哥白尼和伽利略等。
文藝復興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根本論點,被證明是錯的,原來的大部分信眾都對上帝產生了懷疑,認為被騙了,很多人退教。馬丁-路德為了挽救局勢,發起了浩大的宗教革新運動,刪掉了原來一些錯誤的說法,重新闡釋基督教義,這就是現在的基督新教。馬丁-路德對基督教的傳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段歷史,在網上很容易搜索到,無論中文、英文,網路還是谷歌;去圖書館查看相關歷史資料也能找到。
經,對一個教派來說,相當於一個國家的憲法。如果聖經上沒有寫的言論,不能隨便亂說,可能會歪曲、甚至與「神」的精神相矛盾,會阻礙教會的發展。
這樣看來,現在的聖經和耶穌剛剛復活後彼得、掃羅所宣揚的聖經教義是有很大的區別了。
2、 想成為基督徒是要多說謊的。基督教和現代文明相抵觸,只有多說謊才能由慕道友真信耶穌,下面列舉基督教常用的謊言:
1,全世界信基督教的科學家有80%(假的,估計現在不到7%,核心的不到0.1%)。
2,基督教國家都很富有(假的,非洲烏干達,等多的去)。
3,科學早就推翻進化論了(假的,進化論被各個學科支持)。
4,進化論和基督教不矛盾(假的,進化論完全否定了神造人,否認了基督教是真理)
5,達爾文臨終懺悔(假的,最無齒的謊言)。
6,進化論缺乏重大證據(假的,化石體系強烈支持進化論且找不到任何推翻進化論的證據)。
7,愛因斯坦是基督徒(假的,了解基督教的人對基督教的認識更為清晰)。
8,以色列建國的預言(假的,以色列人根本不信基督教,那裡戰爭不斷),
等等很多。有了上面這些謊言,慕道友至少興奮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傻笑的基督徒多半都是因為上面的這些謊言在笑,這些謊言給他們莫大的滿足感。一般對謊言沒有分辨和抵抗能力的人是極容易成為基督徒的。
G. 為什麼那麼多宗教
先說「為什麼那麼多宗教」,但從「宗教」這兩個字就可以知道,「宗」是個量詞,量詞轉名詞用為分支的意思,如唐太宗、宋仁宗、明武宗……皆皇室一系而即位也——「宗教」應相對於「祖教」而言,但這些「宗」卻未必是一「祖」派生下來的,或者因其多(「一宗一宗的」)故稱「宗教」吧!
再說佛教東來,實在是東土需要,否則來的宗教還少嗎?每一宗我祖國也沒抵制它,只是水土未服難以興盛而已。佛教西漢初來並無大影響,至三國魏晉,儒教喪失主宰人心之力,道家思想復興為「玄學」,竹下清談,終亦不成立國意識形態氣象,而佛教思想光輝呈現,思辯之精湛,臆想之奇廣,非古印度王子哪能由此條件無窮追問而致?且佛教慈悲為懷,佛的形象一改我國古代生民敬畏的統治者作威作福堂堂儀表,使人立即傾倒!隨後道家不服,彷彿教創道教,初以老子為教主(太上老君),後在老子上將開天闢地盤古氏奉為元始天尊,猶感虛弱,再尊軒轅黃帝為太上道君,讓當世皇帝可以代入角色爭取支持,終於登上歷史舞台。
歷史上由此三教逐鹿,至北宋嘗試統合,南宋朱熹集成「理學」,在儒教基礎上把佛、道思想納入教義,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主流意識形態。
提問的網友,你是把道教境遇和佛教相比才有這種感慨,其實這種情況是清王朝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忌諱道教漢民族特性造成的歷史痕跡……
H. 上帝是否在基督面前出現過,是人的形象么
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因為,如果信仰基督,三位一體的神是耶和華,耶穌和聖靈。基督是耶穌的工作。在耶穌沒有道成肉身以前,他們是天天見面的。耶穌是上帝的話。也就是道。如果你問他們見面的話。在耶穌道成肉身以前,在創世紀時候,神說,照著我們的形象造人。我們就是上帝,耶穌和聖靈。但是他們都是靈。耶穌道成肉身以後,他們也見過面,我們不知道就是了。上帝是個靈,根據基督教的教義,肯定不是人的想像。僅供參考。
I. 各位上帝是什麼意思
上帝 [shàng d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1.天帝。古時指天上主宰一切的神
2.基督教所崇奉的神,認為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和主宰者,擁有至上權力,英明,仁慈,使人們崇拜並向他祈禱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天主
網路釋義
上帝是猶太教、基督教信仰的創造宇宙之神。被視為宗教信徒至高無上的信仰,在基督教中,上帝是永恆的存在,創造和治理世界。上帝是宇宙的支撐和創造者。自然神論說,上帝是宇宙的創造者。泛神論則認為,上帝是宇宙的本身。基督教相信上帝既超然(完全獨立、天譴、存在於宇宙)又內在(存在於世界)。 查看網路
英文翻譯
lord
J. 人類的始祖亞當是否得救
作者:止止辰 這個問題其實爭議並不大,由於最近有人提出這個問題,我就此做些回答。我個人認為亞當是得救的最重要的聖經依據,是在亞當被上帝趕出伊甸園後,上帝為他做了皮衣。 耶和華 神為亞當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給他們穿。(創 3:21) 為什麼這么講呢?因為創世紀第三章的這一段經文是一個對神的救恩的重要預表。上帝用皮子做衣服給亞當和夏娃,既然是皮子做的衣服,就必然意味這有動物被殺,被殺就一定要流血,要死亡。所以,要遮掩亞當犯罪的羞恥就必需要有生命流血至死,而這流血和死亡的代價又不是亞當本人來付,而是由別的生命來替代。所有這一切都是在預表人的罪之解決辦法,也就是要有替代我們人類的流血和犧牲。這一代贖的真理啟示是漸近的,從伊甸園里神給亞當作皮衣開始,到了神子耶穌被釘十架之際,這一啟示達到了最高峰和完全。 上帝為亞當夫婦做皮衣,這個皮衣是人的罪如何才得以被遮蓋和赦免的重要預表。亞當接受了神所預備的皮衣,替代了自己原來用樹葉編織的裙子。用樹葉編織的裙子來遮羞是人為的方法,是神所不能接受的。而亞當放棄了自己的方法,接受了神的方法。所以,從這里我們可以說,亞當憑著對神的信心,接受了神對罪的解決方法,而這一方法是指向主耶穌基督的替代性流血犧牲。因此,我們認為亞當是得救的,因他接受了神的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