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蒙古烏蘭巴託大學詳細資料
烏蘭巴託大學為蒙古的國立大學,1992年建校。現有在校生約2000人。該校過去隸屬於蒙古國社會科學院,在歷史考古、語言文學等人文學科方面師資力量較強,由於蒙古的歷史與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學校較重視漢語教學,專業的和非專業的學習漢語學生人數較多,達全校學生的10%左右,所修課事也約占每周總課時的50%左右。另外,該校與中國內蒙古師大等內蒙院校有較密切的學術和人員交流關系,每年該校有一批教師在內蒙古一些大學讀碩士 和博士學位;另中文專業每年有大約20名學生在內師大進修一個學期到一學年。 學校位於朱可夫廣場附近!
B. 赴蒙古國志願者在蒙古國那邊的生活條件怎麼樣
漢語志願者可參考:
那要看哪個城市了,一般是三個城市,烏蘭巴托,達爾汗,額爾登特,好像又有一個後杭愛省還是前戈壁了,前三個城市的生活條件都不錯的,很閑適。下面吃穿住行說一下:在達爾汗和額爾登特蔬菜比較少,華人比較少,略有寂寞的。烏蘭巴托吃和國內差不多。住的條件蒙方提供(包括基本的生活備品,如被褥,鍋碗等),如果沒有可以申訴大使館,大使館發函,這是你最有效的途徑,我們的大使館在蒙古是很強勢的。衣服在哪裡都能買到,不要帶太多,皮衣很便宜。打車不計程,起價一千圖左右(約合人民幣六七元,和國內差不多,上車談好價錢。)
烏蘭巴托的安全條件相對後幾個城市比較亂,如果是為了志願漢語交流提高業務能力還是烏蘭巴托,如果為了掙美元和享受生活還是達爾汗或額爾登特,那是陶凈心靈的地方,尤其到了五月份,草原的氣候比國內科爾沁或錫林郭勒亦或阿拉善的草原都溫涼,是人間天堂,烏蘭巴托的氣候城市污染較重,一般晚上九點之前看不到星星。
給朋友幾個去蒙古志願的動機,你可以參考,一,目的性比較強的,如果你是蒙古族,有一點抱負,可以去體驗那裡的生活,且行且思,機遇無處不在;如果你是學生,研究生可以在那裡發現課題,做一做很有價值。二,目的性較弱的,如果你是一個嚮往自由,有著進取冒險個性的人,去蒙古是很好的選擇,首先,你背負著國家的使命,這種崇高感不是大多數人一輩子能體會的,其次,在那裡真的很自由,你可以發現人本質存在的思維價值,人的道德意識等等諸如形而上的東西。人生如苦旅,這可以說是你一生都取之不竭的思想源泉。不是在國內去趟西藏或天涯海角就會擁有的了的。
越說越跑題了,如果可以我可以說一本十萬字的小說。呵呵,最後告訴你,不要擔心什麼生活問題,畢竟生活是人創造的不是?而且這些創造對於你不是難事兒。不要擔心。
QQ 2763370
C. 烏蘭巴托旅遊怎麼樣,烏蘭巴托旅遊好玩嗎
佛教著名寺院甘登寺、博格達汗宮博物館、喬金扎瑪博物館等12家博物館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蒙古國烏蘭巴托市軍事博物館
蒙古國烏蘭巴托市軍事博物館裡面的藏品基本上就是一些古老的大刀、火槍、火葯炮、老式的俄式步槍、機槍等,還有個別的日本、美國的步槍和機槍,還有一些頭盔、彈葯及服裝等。主要是圖片和一些實物展品。
特日勒吉國家森林公園
特日勒吉國家森林公園距烏蘭巴托以東80公里,肯特山脈中的一處自然保護區。特日勒吉度假村全年開放。這里有魏峨的群山、茂密的森林、潺潺的河水,還有三友洞、烏龜石等獨特的自然景觀。晚上遊客可以在度假村蒙古包過夜。觀賞特日勒吉河岸原始而無污染的迷人景色,您真正體會到歸大自然的感覺。特日勒吉森林公園是一處自然保護區,群山、森林、河水等自然景觀,而且哦這里可以過夜,當然啦是住在蒙古包里,體會一下這兒的夜晚多麼迷人。湛藍的天空、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河水,來前聽說這兒是難得被污染的地方,現在看來確實是不錯,很合心意。
從度假村往下走,這些度假村都是在草原坡上,所以站在那緩坡上看這兒感覺還是不錯滴。特日勒吉河水叢林環繞,要是來的時候夠棒,還能看到山上雪水融化,滾落下來之氣勢,場面可是相當壯觀,想想當年那些草原上的英雄在這些河流邊小憩之景,真是增添了些豪氣。
甘登寺
甘登寺是蒙古國最古老的寺院之一,裡面擺放著蒙古國的國寶——金佛像,這里有從各國來的信奉者,寺院廣場有著很多的鴿子,如果您是佛教的信奉者,就應該來到這個地方。
國家歷史博物館
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是蒙古國成立最早、館藏最豐富的博物館,原為革命博物館。蒙古國家歷史博物館共有三層,一層展品包括蒙古石器時代遺址和岩石雕刻,二層收藏了大量民族服裝,三層則集中展示了蒙古游牧文化的代表藏品。重點展示介紹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及其繼承者建立蒙古帝國,進而建立元朝和蒙古獨立後的情況
D. 生活烏蘭巴托怎麼樣
住在那裡的人普片都很短命。因為夏天短冬天長,7月份左右傍晚時分的氣溫比我們冬天還要冷(日夜溫差很大,一冷一熱,人很容易病的)而且他們的紫外線也比我們高出很多。去蒙古旅遊,見識見識是可以的,但是並不適合我們長住。
E. 蒙古國沒有或者少有的食物或者用品有什麼
蒙古人喜歡玉石或瑪瑙的鼻煙壺,送人很受歡迎。吃的東西嘛,蒙古人不愛吃魚和禽類的內臟,你帶點兒真空烤鴨也許會受歡迎,蒙古有個北京餐廳,裡面的烤鴨味道不正宗。蒙古羊肉很便宜,16塊錢左右一斤。洗漱用品用不著帶太多,因為那裡都有賣的,你可以去一個叫NOMIN(諾敏)的連鎖超市裡買到。皮大衣什麼的就不用帶了,因為蒙古的更好。氣候是很苦逼,不知道你要去的是什麼地方?烏蘭巴托生活要方便一些。那裡有很多服裝廠,衣服不一定非要從中國進口。一般去過蒙古的中國人,包括南方人都說那裡除了天氣冷一些,還是可以生活的。餐廳很多,中餐廳也有,不過好多都在礦區,菜都不便宜,最便宜的就是西紅柿炒雞蛋。牛羊肉很便宜,當地人都是整隻整隻的買回家吃。冬天盡量少出門,因為特別冷,一般能到零下30-40度。
F. 蒙古人的性格豪爽體現在哪
蒙古人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歷來待人熱情、性格豪爽,這一特點也自然而然反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有錢就花,開心就好。
「掙錢就是為了花」
每逢節日,蒙古首都烏蘭巴託大大小小的商場就會人流涌動,熱鬧非凡。就拿3月8日婦女節這天為例,鮮花和蛋糕更是賣到脫銷。記者隨便打聽了一下,一束鮮花的價格大約合人民幣100元左右,這對月收入只有幾百元的蒙古人來說可不是個小數字。記者問蒙古朋友這樣花錢心不心疼,朋友的一句話道出了蒙古人的消費觀:「掙錢不就是為了花嗎?」
記者來蒙古雖然時間不長,但很快就發現這個國家人們的消費觀和我們中國人有著很大的差別。蒙古人歷來是逐水草而居,所以他們自古沒有存錢的意識。雖然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人到城市定居,但由於受到西方消費觀念的影響,再加上沒有養成儲蓄的習慣,因此總是錢一到手就花掉。沒有了再向親戚朋友或到單位去借,或者乾脆就去當鋪。據說在當鋪發展的高峰時期,僅有約250萬人口的蒙古,當鋪數量就達到1000多家。
當鋪招牌隨處可見
在烏蘭巴托的大街小巷,當鋪的招牌隨處可見。大到汽車家電,小到戒指項鏈,甚至連用過的舊地毯都可以拿去當。蒙古絕大多數單位都是半個月就發一次工資,許多人領完工資後第一件事就是還錢,第二件事就是下飯館。所以蒙古的飯館平時人多,而周末則比較冷清。
記者在購物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蒙古人買東西不講價,無論是正規的大商場還是街邊私人小店,如果你要討價還價,都會被拒絕。有一次記者在私人攤位上買工藝鑰匙鏈,試著跟攤主講價,攤主回答得很乾脆:「你買一個是這個價,買十個還是這個價。」
更令人驚訝的是,記者的一個朋友回國前准備買些高檔香水送人,想把店裡剩下的幾瓶都「包圓」,沒想到店主卻堅決不肯:「我不能都賣給你,否則別人來就買不到了!」後來聽當地人對我說,蒙古人之所以有這樣的習慣,與其經濟不夠發達有一定關系。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蒙古的物質生活一直比較匱乏,能保證日常用品的供應已經不易,商品豐富則只是近幾年的事。所以一些人對東西的重視甚至超過了買東西要用的錢。
不必擔心買到假貨
在蒙古購物時你不必擔心買到假貨。當問到商品的材質時,售貨員都會一五一十地告訴顧客,真正做到童叟無欺。比如記者在買鞋或買皮衣時,即使售貨員一眼就看出我們是外國人,知道我們不懂行,也會老老實實地告訴我們材料是人造的還是真皮的。朋友告訴我,在蒙古買皮貨或絨毛製品時一般都是真材實料,因為蒙古只出產這些純天然的東西。如果摻假,成本反而會高。記者對此也深有體會,在蒙古買一床純駝絨被只需人民幣一二百元,而買一床化纖的七孔棉被則需三四百元,因為這些材料需要從國外進口。再者,蒙古無論是國營還是私人商店,售貨員的工資並不與銷售業績掛鉤,這也是她們推銷商品時比較老實的一個原因。
G. 烏蘭巴託人穿皮衣嗎
穿
H. 為什麼蒙古男人都扎腰帶
蒙古袍男女均穿,男袍朴實寬松,女袍華麗、秀氣。未婚婦女及男子袍子上都扎腰帶,腰帶以整幅綢子為主,或用黑、藍布束之。扎腰帶,既保暖,又方便。
男人們習慣在腰帶左右兩側佩掛一把別致的蒙古小刀和煙荷包。現代以來扎皮帶的人也越來越多。蒙古族已婚婦女不束腰帶,因此,蒙古人稱已婚婦女為「不束開」,即「不束腰帶的人」。 新疆的蒙古族穿棉袍的不多,冬季大都穿皮袍,分有布面和無布面兩種。帽子有「托爾齊克」靴子有革制和氈制兩種,按照蒙古族的傳統習俗,男性在左耳佩一隻耳環。
I. 蒙古人的習俗
1 服飾 蒙古族男女衣著款式相似,都穿長袍,長袍右開襟,不開權,袖長而窄,高領,袍子的袖口、領子、袍邊都縫有圖飾。由於季節的不同,袍子的選料也不一樣,天氣暖和時,王公貴族 喜歡用綢緞等上等衣料縫制長袍,窮人們則穿粗布縫制的袍子;寒冷季節用羊皮製作長 袍,也用羊毛、駝絨製作棉袍。另外,男人們也有穿光板皮衣褲的。講究的男子穿長袍時都 扎腰帶,並且在腰帶右側佩掛一把別致的蒙古小刀,腰帶左側掛煙荷包及打火用具,顯得英健而曉勇。蒙古族婦女的袍子多為紅、綠、藍等鮮艷的顏色。長袍的領口、袖口、胸襟、下擺均有搭配刺綉。衛拉特蒙古已婚婦女不束腰帶,因此,稱已婚婦女為"不束開",即不束腰帶的人,她們穿的袍子有"特爾利克",其式樣是長袍的前面有襟、腰圍有摺子;還有一種"策格德格",其式樣是前面開衩,無袖,似同長坎肩。 蒙古族婦女愛好裝飾,喜歡留長辮,姑娘時梳兩根,也有的梳十幾根,都喜歡在發辮上 用綢緞絹做成長穗,也有掛附金圈、銀圈、銅片、碧玉、珊瑚的。有錢人非常講究首飾,佩戴珠寶、金銀製作的耳環和手鐲、戒指、項鏈。 2 飲食 蒙古人傳統的食物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肉製品(紅食),第二種是奶製品(白食),第三種是以奶為原料的飲品。蒙古人的飲食是有講究的,飲食分為兩個季節,夏季和冬季。夏季為4月至10月,主要食物是奶製品。這一時期,肉吃得相對少些。主要原因就是冬季需要吃肉增加脂肪,抵抗寒冷。經過幾個月的積累後,到了夏季需要用奶製品進行消化和吸收,這對健康十分有益。蒙古小孩從小就吃奶製品,但是禁止過量吃肉,否則對身體健康不利。因此在古代,蒙古人很少有人得肝、膽和腸胃病的。 蒙古人很早就知道如何科學膳食,如何自我保健。在蒙古有一句諺語:早餐要自己一個人吃,午餐要和朋友分著吃,晚餐要給敵人吃。其意思與中國的「早飯吃飽,午飯吃好,晚飯吃少」有異曲同工之處。獨特的飲食文化,造就了蒙古人強悍的體格。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變遷,蒙古人的飲食結構、飲食器具和飲食模式受西方的影響,已經發生了變化。受傳統飲食文化影響較深的牧區,雖然還保存著一些古老的飲食文化,但可能是受蘇聯和西方的影響,現在蒙餐西吃成為新的飲食模式。而在城市,人們的飲食模式完全西化了。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有許多的大飯店、小飯館,其餐飲環境、飲食餐具和上菜程序完全參照歐洲的標准。用餐環境講究,餐具全部是刀叉和盤子。小飯館雖然有奶茶,做的是蒙餐,但是蒙餐的結構、模式和餐具與西餐沒什麼兩樣。普通百姓家也是一樣,飯桌上除了常出現色拉、湯、套餐外,還有麵包、奶油、黃油、果醬等預備著
J. 烏蘭巴托消費水平
烏蘭巴托消費水平和韓國差不多。肯定要比哈爾濱高 以前是沒有韓國高,但是現在蒙圖和韓元基本上沒有匯率差了。而且今年年初由於蒙圖貶值物價瘋長,現在基本上已經和韓國差不多了。最主要的是蒙古的房價特別貴,生活必需品90%以上都靠外國進口,所以物價還是很高的。只是人們生活水平上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