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魚皮合成革的工藝
yun這個中國很早就有了,住在海邊的漁民,把魚皮做成衣服等等,中央台還做過這個節目我正好看了,義大利怎麼能和中國人比
生活在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的赫哲人,是以捕魚狩獵為生的民族。他們不僅像周圍的滿、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獵人那樣以獸皮為衣,還有一些部落有穿魚皮衣的風俗,過去的史書中稱之為「魚虎部」。
早年在赫哲人居住地區的江河中,魚不僅數量、品種多,而且捕撈也很容易。由於魚類資源十分豐富,人們不僅可以「食其肉」,也可以「衣其皮」。魚皮可做衣服的有鰱魚、鯉魚、大馬哈魚、白魚、草魚以及哲羅魚、趕條魚等許多種類,用以取皮做衣料的都是十幾斤至百斤以上的大魚。赫哲人捕到魚後,首先將皮剝下晾乾或在火旁烘乾,然後去掉魚鱗,下墊一個槽形木砧,用無刃的鐵斧或專用的木斧捶打,使其變得柔韌,近似棉布的感覺,稱為「熟皮」。熟好的魚皮,再按花紋拼接用線連成大張,就成為備用的衣料,用時再按式樣和尺寸剪裁製作。縫魚皮的線是用胖頭魚等魚類的皮熟好後塗狗魚油,以增強柔韌性和避免乾燥脆裂,再把四周切齊,捲起來像切面條那樣切成細絲,存放在陰涼避風的地方以防其干硬,備作縫衣時使用。
魚皮具有輕便、保暖、耐磨、防水等特性,做成的衣服冬夏都可穿用。主要式樣除通常的衣褲外,一種是袍,先做成坎肩形狀,再接兩袖和下擺,長過膝蓋,類似滿族的旗袍。另一種是套褲,只有褲腿而沒有褲腰,男式上口平直,女式則為外高內低的斜口。穿時套在褲子外面,狩獵捕魚時可禦寒防水。此外,還有用魚皮做的綁腿、披肩、圍裙、腰帶、帽子、手套、靰鞡以及荷包、口袋等佩飾。用布能做的幾乎用魚皮都可以做,可見「魚皮部」之稱真是名不虛傳。
赫哲人的魚皮服飾不僅用料獨特,裝飾也很美觀。他們用野花等製成的染料給魚皮染上紫、藍、紅、黑、白等顏色,剪成富於本民族特色的雲卷等吉祥圖案和鹿、魚、花、草等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造型,以補綉的方法裝飾在婦女服裝的袖口、領托、襟口、前胸、後背和下擺邊緣、褲角等部位,男子服裝也要用染色的皮、布鑲邊,顯得樸素大方。有的富裕人家,還把用魚皮剪好的圖案以絲線覆蓋加綉在衣物上,形成凸起的浮雕效果,艷麗美觀,十分別致。
除魚皮衣外,各種獸皮也是赫哲人做衣服、鞋帽、被褥的主要材料。其中以狍皮、鹿皮使用最多。布匹和綢緞在清代初年即已傳入赫哲地區。早期只有貴族人家才能享用,後來也逐漸普及到民間,或單獨使用,或與魚皮、獸皮搭配使用,成為「皮布結合」的民族服裝。現在,赫哲人的魚皮服裝已經成為博物館中珍貴的收藏品。所幸的是縫制魚皮衣的手藝並沒有失傳,不過已是為他們製作本民族特色旅遊工藝品服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