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什麼時候有皮夾克的
我記得是1978年左右吧,生活富裕的象徵
㈡ 全國最大的裘皮、皮衣產地在哪裡
中國裘皮城位於浙江餘姚市朗霞裘皮一條街中心位置,北側緊臨329國道社會公共停車用地,總佔地面積約5.3公頃。整個基地地勢平坦,交通便利。
這里北瀕杭州灣,西連杭州市,東接寧波港,區位條件優越;其裘皮產業形成已久,業已成為國內裘服生產最為集中的區域。
因些,我們將本工程定位為立足長三角地區、輻射全國,並與國際接軌的高檔次裘服交易基地。
餘姚是中國最早生產裘皮服飾的地區之一,發韌於上世紀70年代後期的餘姚裘皮產業已經有著30年的歷史。30年前,餘姚朗霞還是一塊不「毛」之地,根本和毛皮業搭不上邊,哪裡有人會想到30年後這里會成為中國最大的水貂皮服裝的集散地。
㈢ canovi是什麼牌皮衣
要麼是你打錯了。要麼就是雜牌。
㈣ 棉花在漢朝才被引入到我國,古人禦寒的服裝經歷了怎樣的變遷
棉花原產於國外,後來被作為貢品傳入中國。但是在我國植棉歷史也有2000多年,只不過一開始是在花園里當普通花朵來欣賞罷了。
這個時候衣服製品已經較商周時期要廣泛很多了,有綾羅、綢緞、棉、絮、絨等。絲類的產品不但能製作綾羅綢緞面料,還可以當作棉、絮、絨等填充物直接填進衣服和被褥中禦寒。對於獸皮製品禦寒,人們依然有講究。富人會穿狐皮、貂皮、虎皮大衣等等,在古代皮衣統稱為「裘」,相信大家對孟嘗君獻狐白裘的故事有所耳聞吧。
窮人們雖然沒有這樣的條件,但他們依然可以穿一些劣質皮衣禦寒,如羊皮衣、狗皮襖等等。後來棉為什麼普遍取代了皮和麻呢?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棉花是植物,易廣泛種植,取材比獸皮方便,也不用費力二次製作,而且保暖性高於麻,不亞於皮裘。但是因為棉衣有一個比較厚重的弊端,所以如今更保暖、更輕便的羽絨服開始流行起來。
㈤ 有中國皮革皮衣之都美稱的是哪個城市
海寧是「中國皮革皮件之鄉」,製革業已有70多年歷史。進入本世紀80年代以後,在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星羅棋布的皮革服裝廠迅速崛起。發展到1997年末,全市有皮革皮件廠3200餘家,「中國十大真皮衣王」2家,中國皮革工業協會頒發的佩掛真皮標志企業31家,年產鞣製皮革(折牛皮)918萬張,皮衣1210萬件,還有箱包、皮鞋、手套、
㈥ 海寧皮衣的海寧皮革業發展史
海寧, 錢塘江畔的一座小城,以洶涌澎湃的海寧潮聞名於世。然而就是這么一座只有65萬人口的小城卻締造了一個「中國皮都」的神話。
在海寧,平均3秒就能生產一隻票夾。
平均48秒製成一組牛皮革沙發套。
平均1.3秒誕生一件皮衣。
海寧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中國皮都」。2005年,海寧皮革業總產值達130億元,皮革皮件業經濟總量列全國第一;皮革服裝產量全國第一,生產皮衣2500萬余件,佔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皮革交易量全國第一,其中皮毛經營量佔世界皮毛經營量的四分之一;皮革服裝及相關產量出口額達58億元,列全國第一。
海寧皮革業已這樣璀璨 「1926年創辦的海寧製革廠,是海寧皮革業發展史上第一傢具有現代工業意義的企業,迄今已有80年歷史」。
海寧皮革業發端可追溯到1926年。當時在海寧硤石,人們在棚戶里,利用水缸、棍子等簡陋的生產工具,用鹽酸硝皮法硝制皮革。到解放前,在海寧雙山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皮革作坊。
1956年,眾多的皮革小作坊公私合營,建立了地方國營海寧製革廠,產供銷全部實行計劃經濟生產模式。
70年代海寧製革廠走向輝煌。1973年擁有173人的製革廠,發明了豬皮絨面服裝革,得到國家輕工業部的重視,在海寧召開了全國8省1市現場會,推廣豬皮絨面服裝革的生產技術與經驗,這是海寧建縣以來少有的全國性會議。 上世紀80年代,海寧製革廠的職工紛紛出來辦廠,從不產皮的海寧,因為掌握了皮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製革技術,而在與其他地區的競爭中佔到了先機。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這一時期創辦起來小型皮革廠大約有20多家,但是規模都比較小,知名度也不高,真正使海寧皮革一炮走紅的是雪豹集團。
1984年雪豹集團公司的前身——海寧辛江皮件服裝廠創立。1989年,上海金陵中路雪豹商城開業,雪豹首開品牌皮衣專賣商場。伴隨著「雪豹,寶中之寶」的廣告語,上海灘時髦人士趨之若鶩在商城前排起長隊購皮衣,甚至出現了憑票購買的火爆場面。
90年代初期,海寧許多皮革廠家開始仿效雪豹創品牌,一時間,海寧興起了二三百個皮革品牌。1992年,海寧全市鎮辦、村辦和個私辦皮革企業達到了200家,海寧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皮革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培育。既鼓勵公有制性質的集體和鄉鎮企業發展,也允許個體私營企業創辦皮件廠,從而在全市迅速形成了大力發展皮革產業的氛圍。
1993年,是海寧皮革業發展歷程上又一值得紀念的時間。海寧興建了國內第一家大規模配置皮革產業資源的專業市場——海寧中國皮革城。可以這樣說:皮革業的興起是皮革城建立的根本原因和動力,但是反過來皮革城的建立又大大提升了區域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推動了當地皮革產業的發展。
從1994年起海寧市每年舉辦一次海寧中國皮革博覽會(原海寧中國皮革服裝展銷會),該博覽會是中國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皮革博覽會之一,成為中外皮革界的盛會。 為適應我國加入WTO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國內外皮革市場激烈競爭環境。從1999年12月起,海寧市委、市政府在市區西北部創建海寧中國皮都科技工業園。
現有皮革品牌骨幹企業進入園區,其中投資在500萬元以上企業11家,1000萬元以上企業6家,開發面積近700畝,總投資超過了2億元,形成了100萬件皮革服裝和800萬件(套)皮革製品生產和銷售的能力。目前一個規劃布局合理、產業優勢明顯、環境服務一流的全國著名特色工業園已經初具規模。海寧衣都倩品服飾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此。
進入中國皮都科技工業園的企業,最大的特點是企業創新和競爭意識明顯增強,有的企業不惜重金聘請高級設計師,在服裝款式、用料、縫制工藝上狠下工夫,以體現企業的個性和新意,具有獨特的風格;有的企業在管理上捨得投入,加快了引進管理人才的步伐,用先進的管理理念提升企業層次和形象。園區無論在管理上還是設計、營銷方法等方面出現了你追我趕、你有我超的競爭態勢。這些企業為海寧皮革業在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海寧衣都倩品服飾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個的佼佼者。
在皮革產業的縱深發展上,海寧人是不遺餘力的。目前重點發展的汽車製革與皮革箱包,進一步拉長了海寧皮革產業鏈。在海寧皮都路西側,皮革城箱包皮具加工區在這里建設,總建築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
海寧的皮革業「強筋壯骨」,向著世界皮革製造業基地目標邁進了一大步,目前海寧皮革業不僅成為海寧經濟發展的第一支柱產業,更是代言了中國皮革產業的快速發展!
㈦ 皮革在中國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這個是我給皮革專業講課的資料。
皮革是猿從樹上走下穿的第一件衣服。
皮革工業是人類最古老的工業。皮革工業的發展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
下面簡單地回顧皮革的發展史。
★ 史前:「用革造扉,用皮造履」
☆「夏以樹葉遮體,冬以獸皮禦寒」,「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禮記•禮運》;「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韓非子》;「上古穴居而野外,衣毛而冒皮」——《後漢書•輿服》;「上古被發服皮」——《炙彀子》;
☆ 北京猿人文化遺址,出土刮削石器;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和西安半坡遺址,出土骨針,表明1萬年前,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人類已經掌握縫制獸皮服裝技術;
☆ 伏羲正姓氏、制嫁娶「以儷皮為禮」——《近代中國實業通志》——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標志
★ 殷商
☆ 河南安陽出土殷商時代「戍革鼎」上刻有「革」字——其型若披著盔甲的武士;
☆ 河南安陽殷墓出土木腔蟒皮鼓;
☆ 「裘」「皮」「革」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可查到;
☆ 「甲始於夏第六世帝杼」——《尚書》
★ 周
☆ 周朝設有「金、玉、皮、工、石」五種官吏管理日常生活用品;
☆《周禮•考工記》敘述皮革分「函、鮑、韗、韋、裘」五部;
☆ 陝西岐山出土衛盉,衛鼎及其它西周銘文記有很多皮製品,以及皮工的信息;
★ 春秋與戰國
☆ 長沙出土春秋晚期的皮甲,湖北江陵出土戰國皮甲,多片連接;
☆ 秦兵馬俑,染色的皮甲;
☆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糓兮短兵接」——《楚辭》(屈原)
☆ 湖南長沙出土戰國革履、革囊、革箙;
★ 漢
☆ 漢武帝,白鹿皮幣,成語「鹿皮蒼壁」;
☆ 漢章帝時任尚蓬用皮革制第一個皮艇,橫渡黃河,防水革;
☆ 通邑大都一家皮革商人每年可銷售皮革一千石,紫狐皮一千張,羔羊皮一千石;合肥是皮革集散中心;
☆ 漢武帝,皮影戲,毛皮出口;交通(皮船、車具)、軍事(刀鞘、箭袋、盾牌、盔甲)、樂器;
★ 隋唐宋
☆ 皮革為帝王佔有,皂靴為皇室專用,直至辛亥革命。
☆ 唐代設有右尚書,管理馬轡加工、甲胄,兼管毛皮作坊;
☆ 宋朝設有皮角場;
☆ 元朝皮革鼎盛時期,植物鞣料鞣製皮革,建有日產2000張羊皮的「甸皮局」;
★明朝:製革工業成熟
☆ 張家口是皮革毛皮集散地,擁有製革者1221人,分老羊行和細皮行;
☆《天工開物》記載硝面鞣毛皮法等皮革和毛皮的生產方法,擁有成熟的豬皮製革技術;
☆ 《西遊記》:硝面鞣的毛皮遇水走硝
★近現代:
☆1898年,採用現代鞣革和機器設備的清朝商辦天津硝皮廠成立;
☆1925年,北京硝皮廠採用鉻鞣染色法;
☆1952年,皮革業年產量僅有330萬張(摺合牛皮標張);1988年,5203萬張;1998年,1.13億張;
☆1978-1997,第一次創業:初步確立世界皮革大國位置
逐步形成了製革、皮鞋(含旅遊鞋)、皮件(含皮服)、毛皮四個主體行業和皮革化工、皮革機械、皮革五金、鞋用材料等配套行業組成的分類齊全的大行業,並逐步建立了從生產、經營、科研到人才培養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1998-2008,第二次創業:向世界皮革強國邁進
第一,原料資源豐富:我國的豬皮、羊皮原料資源居世界第一、牛皮居世界第三。
第二,產品產量高:我國每年輕革產量3億多平方米,皮鞋產量20多億雙,皮衣產量為7000多萬件,均居世界首位。
第三,出口總額大:2000年,我國皮革工業商品出口總額123.5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
推出了行業名牌:中國真皮領先鞋王6個、中國真皮鞋王8個、中國真皮名鞋25個、中國真皮衣王10個、中國真皮名裝5個、中國真皮標志裘皮衣王4個、中國箱包12強,以及真皮標志企業400多個、真皮標志生態皮革企業26個。
中國馳名商標40個。中國出口名牌5個。中國名牌47個:其中皮鞋旅遊鞋29個,皮革服裝、裘皮服裝11個,箱包7個。
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區域和生產基地:浙江溫州——"中國鞋都"、浙江海寧——"中國皮革之都"、河北辛集——"中國皮革皮衣之都"、廣東花都——"中國皮具之都";浙江崇福——"中國皮草名鎮"、河北肅寧——"中國裘皮之都」、成都武侯——"中國女鞋之都"、重慶璧山——"中國西部鞋都"、廣東惠東——"中國女鞋生產基地"、河北白溝——"中國箱包之都"。
㈧ 誰能具體詳細的說一下 皮草,貂皮大衣,的發展歷史,相關的資料,歷史人物或名人與其關系,各個時期的發展
裘皮、毛皮、皮草的由來 我們現在有稱做「毛皮」的、有叫「裘皮」的、也有說「皮草」的,說法不一。到底是叫裘皮公司、毛皮公司,還是皮草公司呢?其實追根溯源,「裘皮」、「毛皮」、「皮草」是在不同時期人們的不同稱謂,這其中也有很多典故在裡面。 1、裘皮 中國傳統的制裘工藝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商朝末期就形成了,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發明熟皮製裘工藝,人們通過硝熟動物的毛皮來製作裘皮服裝,並且「集腋成裘」製作成一件華麗的狐裘大衣,所以北方一直習慣稱做「裘皮」,比干也被後人奉為「中國裘皮的鼻祖」。 2、毛皮 在舊上海的殖民地,很多的義大利商人在上海開設了毛皮店,用英文標注「FUR」,但是他們怕中國人看不懂,於是翻譯過來就叫做「毛皮」,這種稱法也一直沿用到現在。所以一直就有這樣一個說法:北方以北京為中心裘皮,南方以上海為中心毛皮。 3、皮草 出自粵方言,目前已漸漸取代了「裘皮」一詞,成為主流用詞。粵方言為什麼用「草」這個語素組詞呢?我們從成語「不毛之地」可以印證。粵方言詞「皮草」中的「草」,就是「不毛之地」中的「毛」,「草」和「毛」是同義語素。「不毛之地」指的是連草都不長的地方,反過來,「皮草」指的就是「皮毛」。 也有人考證說,在舊上海時期,有一些俄羅斯的猶太人在這里開設一些毛皮店,那時多以野生動物為主,毛皮非常昂貴。一件黃狼皮短衣就要花費五根金條。但是上海的氣溫不是特別冷,冬季短夏季時間較長,所以聰明的猶太人冬季賣毛皮,到了夏天就進了一些草席去賣,隨後就將店名改成了「皮草店」。在解放後,很多的皮草公司都搬到了香港,給猶太皮草商打工的學徒,為了生存、生活,於是就仿照原來的猶太老闆,盡管不知道皮草到底是什麼意思,但也都叫做「皮草公司」。 不過,這於情理不合。因為毛皮是貴為幾萬、幾十萬的東西,而草席是賤為幾塊、幾十塊的東西,試問經營高檔奢侈品的商家又怎麼會冒著降低自己商店檔次的風險而去既賣毛皮、又賣草席呢? 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提高和市場經濟薄利時代的到來,過去曾被譽為「貴族象徵「的貂皮服裝。貂皮是價格昂貴的裘皮服裝面料,由貂皮製成的服裝價格從3500-50000元不等,如何選購貂皮服裝是消費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購買貂皮優質優價、低質低價是個公平原則,但是一些不法商家在利益的驅使下,從貂皮的質量、用量、等級上做文章,使那些低質的貂皮服裝在外觀上很難與高檔貂皮服裝找到明顯區別。在一些地區,「跑團「(「跑團「就是「背包「的俗稱)的商販更稱:「貸款100萬元進貨,干一個冬季,能純賺100萬!「這句話,是我親耳聽說的,我為此非常憤慨!我寫本文的目的,就是想用事實來反駁這句違反經濟規律的淺薄理論。我從貂皮的原皮等級、產地、中國廠家的購買流程、加工工藝、輔料以及如何鑒別貂皮的優劣幾個方面來向大家介紹「神秘「的貂皮服裝。 水貂皮原皮 水貂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鼬屬的小型珍貴毛皮動物。在野生狀態下,有美洲水貂和歐洲水貂兩種。現在世界各國人工飼養的均為美歐水貂的後代,我們所看到的貂皮服裝,99%為人工飼養,人工飼養的好處在於,貂皮極少存在傷殘,貂皮熟皮後大小平均、薄厚平均、毛皮分布均勻、色差小等。此外,公貂與母貂的毛皮之間亦存在著相當的差異。公貂毛皮大而豐厚,穿起來有分量感,母貂則較柔軟且穿時輕盈,用量較多。其中母貂貂皮身較窄和細小,毛較短,毛細密而輕盈,表毛幼長而有光澤,製成品較名貴。至於公貂、母貂那一種較好,一般來講是母貂的好,但是還需要按選購人喜好和設計而選擇。貂皮顏色約15種以上,而其中最受歡迎的有:本黑貂皮、棕啡貂皮、棕黑色貂皮、咖啡色貂皮、銀灰色貂皮、珍珠色貂皮、白色貂皮、黑十字貂皮(背毛上帶有一條紋)。每張貂皮的大小不等,國際標准用「號「來表示。 89CM以上的為30號,83-89CM為20號,77-83CM為0號,71-77CM為1號,65-71CM為2號,59-65CM為3號,53-59CM為4號,47-53CM為5號。 0號以上為大號貂皮,cm值越高,皮張越大,價格越高。現在也有00號皮和000號皮,都是大皮張。北歐的水貂皮質量標准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皇冠、Saga、1級,Saga弱肚、1級弱肚、2級及等外(結毛型、咬傷損傷型、病毛型)。其中皇冠級為北歐貂皮的最高級,價位最高,sage和1級為我們常見的,Saga弱肚質量稍差,一些不法商家,就用Saga弱肚以下等級的貂皮,通過加工來達到和sage級外觀相同的效果而謀取暴利。 水貂皮的產地 目前,水貂皮原料的供應主要以北歐四國和北美為主。這二地出產的貂皮銷量佔全球貂皮原料的56%;另外的44%,是由其它國家產出,其中包括紫貂皮,紫貂皮唯一的產地是獨聯體,非常名貴,還有一些出產在中國(2007佔全球貂皮原料的50%左右)是世界名副其實的水貂養殖第一大國,但是等級稍低,質量不好,另外一些出產在寒帶國家,但是質量均不如歐美所產。 1954年,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典北歐四國的毛皮飼養協商聯合組成的一個國際市場開發和拓展機構,叫北歐世家皮草,它以「SAGA「 標志著北歐原產地優質的毛皮,只有毛皮最優良的貂皮或狐皮,才能附有「SAGA MINK「或「SAGA FOX「的標簽。 美國的水貂皮質量要高於北歐,美國最著名的水貂皮是「傳奇水貂「,而「傳奇水貂「中,本黑色水貂皮最受青睞,及人們所說的短毛黑。最好的皇冠級北歐貂皮可以和美國貂皮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