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烹飪魚的方法
紅燒鯉魚
主料鮮鯉魚1條(約750克)。
配料肥瘦豬肉50克,蔥姜蒜片共10克。
調料花生油1000克(約耗60克),醬油30克,料酒20克,味精1克,清湯300克,水澱粉25克,八角2粒,花椒油15克。
烹飪工藝:
1.將魚去鱗、去鰓,開膛取出五臟。在魚的兩面每隔2厘米打上斜刀(深度至魚脊骨)。把豬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丁。
2.炒勺內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燒至九成熟時,將魚周身抹上少許醬油,放入熱油中炸至魚呈紅色時撈出。
3.炒勺內留油少許,放入蔥姜蒜片、肉丁、八角煸炒,烹入醬油、料酒、清湯,放入炸過的魚,移至小火燒至入味,湯剩四分之一時,移至旺火上,放入味精,用水澱粉勾芡,淋上花椒油,大翻勺裝盤即成。
風味特點:色澤紅潤,鮮嫩味醇。
紅燒魚卷
【配 料】
鯔魚150克。
香菇(鮮)30克胡蘿卜15克 冬筍30克。
植物油75克 醬油25克醋15克 料酒15克 澱粉(玉米)20克 味精2克 大蔥5克香油2克 白砂糖5克 姜5克。
【操 作】
1.將每50克魚肉平行片成片;
2.將每片魚片一頭抹上澱粉糊;
3.另一頭放三絲,從放三絲這頭捲成卷;
4.炒勺上火放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魚卷炸至呈金黃色撈出,瀝油;
5.勺內留底油,蔥薑末熗勺,放調料、魚卷,添湯,上微火燜十分鍾;
6.水澱粉勾芡,淋麻油出勺即成。
【營養價值】
鯔魚 - 又名馬魚、白眼梭魚、烏頭魚。鯔魚屬鯔形目鯔科魚類,全世界鯔科魚類有70多種,我國沿海已發現20多種,鯔科魚類是常見的海產魚類,分布極廣。
回魚的烹飪方法
(一)粉蒸回魚:
主料:回魚凈肉、荷葉、大米粉
配料:薑末、蔥白、味精、紹酒、豬油、精鹽、醬油、紅腐乳汁、
做法:將回魚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洗凈瀝干。大米粉及其它配料翻炒均勻,與魚塊一起包入荷葉內。上鍋蒸熟即可。
(二)清燉回魚:
主料:凈回魚肉
配料:蔥、姜、鹽、味精、紹酒、雞湯
做法:魚肉切成方塊,洗凈用開水煮一分鍾,撈出瀝干。鍋內放入雞湯,加入魚塊,放蔥、姜、鹽、紹酒,燉2小時,加味精裝碗。
酸菜魚的烹飪方法
鯉魚1條(1000克左右),陳年泡青酸菜250克。輔料雞蛋清1個,混合油40克,湯1250克,精鹽4克,味精3克,胡椒面4克,料酒15克,泡辣椒末25克,花椒 10粒,薑片3克,蒜瓣7克。
製作方法:
1、將鯉魚去鱗、魚鰓、剖腹、去內臟洗凈,用刀取下兩扇魚肉,把魚頭劈開,錢骨製成塊。泡青酸菜洗後切段。
2、將炒鍋置火上,放少許油燒熱,下入花椒料、薑片、蒜瓣炸出香味後,倒入泡青酸菜煸炒出味,加湯燒沸,下魚頭、魚骨,用大火熬煮。撇去湯面浮沫,滴入料酒去腥。再加入精鹽、胡相通面備用。
3、將魚肉斜刀片成百姓0.3厘米的連刀魚片,加入精鹽、料酒、味精、雞蛋清拌勻,使魚片均勻地裹上一層蛋漿。
4、將鍋內湯汁熬出味後,把魚片抖散入鍋。用另一鍋入油燒熱,把泡癩椒末炒出味後,倒入湯鍋內煮1至2分鍾。待魚片斷生至熟,加入味精,倒入湯盆子中即成。
剁椒魚頭的烹飪方法
原料:
胖頭魚頭1個(2斤)、湖南特製剁椒適量、味精3克、紅油10克、姜10克、蔥8克、白蘿卜片15克
做法:
1. 將魚頭洗凈,去鰓,去鱗,從魚唇正中一劈為二
2. 將鹽、味精均勻塗拌在魚頭上,腌制5分鍾後將剁椒塗抹在魚頭上。在盤底放2-3片生薑和白蘿卜片,將魚頭放上面,再在魚身上擱切好的姜絲適量
3. 上鍋蒸15分鍾,出鍋後,將蔥花撒在魚頭上,澆熟油,然後再放鍋里蒸2-3分鍾,即可食用。
每次去小觀園,最愛吃的總是剁椒魚頭了,就快要放假了,花了點時間在網上搜索了一下它的做法,回去試試看。上回在恆珈科技,樊總說在蒸的時候還要放點豬油,
水煮魚的烹飪方法
製作前備料:
1.去鱗去鰭尾草魚一條,2.5斤----3.5斤(愛吃魚頭者也可用胖頭魚);
2.一斤黃豆芽(用開水抄到八成熟待用);
3.一小袋榨菜(「魚泉」牌的就可);
4.兩頭大蒜剝好斬去根部待用(要用刀面拍兩下);
5.一塊去皮姜切片(約50mm見方大小);
6.花椒和干辣椒適量(以我的經驗可用」味好美」牌的,約各一小袋);
7.色拉油一小碗;
開始動手了:
1.將魚頭剁下,並從中分兩半;
2.將魚身平放用鋒利的刀平著將兩大片魚肉和魚排分開;
3.繼續將兩大片魚肉片成適量的魚片;
4.將魚排分為三四段與魚頭放一起備用;
5.將魚片內放一個蛋清,少許鹽,干澱粉和料酒,拌勻(最好用手抓勻);
可以動火了:
1.將一小碗色拉油,所有花椒和辣椒倒入鍋內,用小火慢炸;
2.在辣椒變色後,用鏟子撈出一半的油和花椒辣椒,備用;
3.將火開大,放入拍好的蒜瓣兒和薑片兒,出香味後,將魚頭魚排入鍋;
4.翻炒兩下,倒入料酒約一小晚,鹽半調羹,加沸水三四碗;
5.等魚頭湯沸騰出味,將魚片一片一片平放到出水滾的湯中;
6.魚片會熟的很快,出鍋前放入適量雞精,白鬍椒粉和椒鹽粉;
終於可以盛盆了:
1.一定要用夠大的盆(也可考慮用電火鍋),盆中放著已抄好的黃豆芽和榨菜;
2.將魚片一系列湯湯水水倒入此盆;
3.最後將那半碗撈出的辣椒和油倒在上面
三文魚的烹調方法
烹調時間:25分鍾
材料:三文魚200公克、蒜末少許、洋蔥末1大匙、蘑菇片少許、黃油1大匙、雀巢淡奶油4大匙、蘆筍數根
調味料:雀巢美極雞精1小匙、太太樂美美椒少許,白葡萄酒2大匙
做法:
1.將三文魚加雀巢美極雞精及太太樂美美椒腌制備用。蘆筍川燙後排盤備用。
2.取一平底鍋,融化黃油炒香蒜末、洋蔥末、蘑菇片。
3.放入三文魚,淋上白葡萄酒嗆鍋,中火煎至金黃色。
4.取出三文魚擺盤,鍋中繼續加入雀巢淡奶油縮汁,煮至濃稠狀淋於三文魚上即可。
小技巧:
1.三文魚的魚肉組織細膩滑嫩,且含豐富油質,稍微烹調即可食用,反之如果烹調太久,反而失去魚肉的滑嫩口感。
2.煎魚時,鍋子先加熱,再加入油,待油溫到180℃時再放入魚煎就不易沾鍋了。
B. 過期精油能用嗎
精油主要是用來護膚的,過期之後不建議作為護膚品使用,但是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比如當做香薰來用,能祛除房間里的異味。
精油的包裝上會有保質期,大部分精油的保質期在3-5年,只要保存得當在有效期之內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是這個期限並不是絕對的,受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精油提前過期也是有可能的。
精油分為身體精油和面部精油,這兩種精油是不能混合使用的,但不管是哪一種精油過期之後都不能繼續用在身上了。
儲存精油的最適宜溫度為18度,而且精油並不適合放在冰箱里,因為溫度過低精油會凝固,使用的時候會很不方便。
但即使精油過期之後也是有妙用的,過期之後味道沒有發生變化的精油可以用來保養手腳,前提是不會過敏,而且精油還能用來做護發精油,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精油還有一個妙用就是用來清潔皮具,家裡的皮衣、皮鞋、皮包都能用精油來保養,只需要把精油倒在毛巾上,然後輕輕的擦拭就可以了,雖然做不到煥然一新,但也能幹凈很多,
C. 少數民族有什麼特產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門忌朝西開。房屋呈方形,有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樹,打掃得十分潔凈。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開壁龕,並飾以多種花卉圖案。飲食方面,他們以麵粉、大米為主食,喜喝奶茶,佐以麵粉烤制的饢。飯菜種類很多,有抓飯。肉粥、拉麵、湯面、薄皮包子、烤包子、油塔子、烤肉等。喜歡吃甜瓜、西瓜、葡萄、蘋果、梨、杏、石榴等水果,主要吃牛、羊肉以及雞、鴨、魚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一切動物的血。
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大部分從事畜牧業。在牧區,春、夏、秋三季住可以拆卸攜帶的圓形氈房,冬天住平頂土房。哈薩克族飲食很豐富,他們愛吃用牛、羊、山羊奶製成的奶皮子、酥油、乳酪、奶疙瘩,愛喝馬奶、駱駝奶和酸奶、奶茶等。在牧區,牧民多食肉,夏季吃新鮮肉,冬季吃事先熏好的干羊肉,並喜歡吃馬腸子。肉煮好後,把它削成片,混以面片、洋蔥、大蔥、胡椒,便成為哈薩克族最愛吃的「納仁」。另外,哈薩克族人還吃用馬油、小米、白糖混制的「傑尼提」、饢、「包爾沙克」、抓飯等食物。
在牧區,哈薩克男子冬天普遍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駝毛絮里的大衣;褲子多用牛皮縫制,名曰「夏里巴爾」。婦女喜歡穿紅色和其他顏色的連衣裙,天冷時外罩對襟棉大衣,也穿羊羔皮、狐皮、狼皮大衣。姑娘們穿各種綉花衣服,在花帽上以貓頭鷹羽毛作帽纓。阿勒泰地區的哈薩克族牧民,夏天戴白氈帽,婦女戴白布披中,天冷時戴絨頭巾,伊犁地區的哈薩克族則戴圓形皮帽。哈薩克族牧民都穿長統皮靴,冬天穿用氈子縫制的長襪,外著皮靴。哈薩克族熱情好客,招待來客要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並宰殺羊只。進餐時,主人先將帶有羊頭的一盤肉獻在客人面前,客人將盤中的羊頭拿起後,割下羊頭右面頰上的一片肉自己吃下,再割羊耳給主人家年幼者,然後將羊頭送還主人。
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
回族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部分經商,與漢族經濟文化聯系密切,酷愛養花,庭院中繁花似錦,屋內栽養盆花,講究清潔衛生。飲食方面,肉食只限於牛、羊、駝、雞、鴨、鵝、魚。禁食豬、驢、騾、狗等肉。飲食有自己的特點,家庭飲食一般以拉條子、拌面、揪片子、蒸饃、烤餅和香豆子花捲為主,還有肉湯、羊肉泡饃、蒸肉、清湯牛肉麵、涼粉等獨具風格的食品,回族喜歡飲茶,主要喝磚茶、紅茶、青茶和沱茶。招待客人時,一般還在茶里加上白砂糖和紅棗。
服飾方面,散居在城鎮的回族穿著基本上和漢族相同。在回族聚居區,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小帽,穿白色襯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婦女愛穿純樸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襖。已婚婦女一般都要盤頭,戴白色、青色布帽或頭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辮子,不戴頭巾。中青年婦女有佩帶耳環、戒指等金銀首飾的習慣。
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喜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婦女不論冬夏都喜歡穿裙子或連衣裙,用各色頭巾包頭。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牧民住的圓形氈房稱為「勃孜宇」。夏季多住在平原河流附近,冬季則遷居向陽山谷。定居的柯爾克孜族多住平頂方形土房,有壁龕和天窗,住宅周圍種有蔬菜瓜果。柯爾克孜族牧民的食品也很豐富。乳製品有酥油、奶疙瘩等。枚民們喜歡牛羊奶、馬奶、酸奶、奶茶,食牛羊馬等各種肉食和米面細糧。
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女子喜歡穿對襟上衣,綴銀扣;也有穿多榴長裙和下端帶皺憫的連衣裙、外套黑色坎肩和袷袢的。姑娘們普遍喜好紅色衣裙,戴紅色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老幼皆喜歡穿綉有花紋的高筒皮靴。未婚女子梳許多小辮,婚後改扎雙辮。裝飾品多為銀器,如手飼、耳環、項鏈、戒指等。有的還佩帶鑄有花紋的圓銀片胸飾。柯爾克孜族人好客,重禮節,凡有客人來訪,都要拿出最好的飲食款待,尤以宰羊待客最為尊敬。在遷居時,鄰居們要宰羊互相招待,以示告別或迎送。
錫伯族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住房自成院落,庭院種植花木蔬菜。大門多朝南開。住室的窗戶和箱櫃等傢具都雕圖案,最常見的是牡丹和蓮花。錫伯族婦女擅長剪紙,紙糊的窗戶都用剪紙裝飾得十分美觀。,在飲食方面,以面、米為主食,愛食奶茶、酥油、奶油等乳製品。
忌食狗肉。秋天習慣用圓白菜、韭菜、胡蘿卜、芹菜和辣椒腌制鹹菜,叫花花菜,作為冬春兩季的食物。還喜歡在農閑時打獵、捕魚,並用魚腌制臘魚肉。
在服飾上,婦女喜歡穿旗袍,男子穿對襟短衫,褲腳在腳踝扎緊,現在中青年男子愛穿制服、西服,婦女愛穿連衣裙。
錫伯族 注重禮節。在家庭生活中,長幼有序,晚輩對尊長行「打千」禮。
錫伯族的節日與漢族基本相同,如春節、清明、端午等。錫伯族遷至伊犁後,將農歷四月十八從東北出發西遷時同父母兄弟分別的那一天,作為每年的紀念日,全「牛錄」(旗)老少到野外開展娛樂活動。
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多吃牛、羊、馬肉及其乳製品,日常食品是使和奶茶,喜歡吃庫爾達克(上豆燉肉)和蜂蜜、糖漿。「納仁」是具有民族風味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上好食品。
烏孜別克族 的傳統房屋形式有多種,頂樓呈圓形的稱為「阿瓦」,一般則為平頂長方形的土房,取暖多用壁爐。
烏孜別克族家庭多是父母與未成家子女在一起,也有祖孫三代住在一起的。有和維吾爾、塔塔爾族聯姻的傳統。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小花帽有綉花的、有用燈芯絨或黑絨製作的。婦女有時還在小帽外面加戴頭巾。男子穿長及膝蓋、斜領,右任名為「托尼」的長袍,腰間束以三角形綉花腰帶,婦女穿寬大多榴的連衣裙,不系腰帶。一般多穿皮靴。婦女穿的「且特克」(綉花鞋)十分別致美觀。男子襯衣的領邊、前襟開口處和袖口常綉有彩色圖案花邊,體現了烏孜別克族工藝美術的特點,烏孜別克婦女善於刺綉,工藝品「派提努斯」花盤具有獨特民族風格。城市烏孜別克人多穿西裝。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分布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小山谷里,每年春天播種青棵、豌豆、小麥等耐寒作物,初夏趕畜群到高山草原放牧,秋後回村收獲、過冬,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塔吉克族人衣食起居等都有適應生活環境的特色。男子穿無領對襟長外套,系腰帶,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氅;戴羔皮圓高筒帽,以黑絨為面,上綉數道花邊,帽沿下翻時,掩住雙耳和面頰,可御風雪,已婚女子系後身圍裙,所戴圓頂綉花棉帽綴有後簾可保暖,外出時在帽上系方形白色頭巾,新嫁娘則系紅色頭巾。男女都穿氈襪,穿野羊皮軟靴,用氂牛皮作靴底,輕柔堅實,適於攀緣山路。塔吉克人喜食酥油、酸奶、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飲奶茶,以肉食為上好食品。
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飲食主要以麵粉、大米及牛羊馬豬肉、家禽肉蛋為主。在新疆因長期與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居住在一起,豬肉雖不在禁忌之列,但也很少食用,與東北地區達斡爾族大相徑庭。花樣品種有米飯、拉麵、湯面、烤饢等,基本上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相同,喜在春季3-5月份吃涼面,臘月八日吃臘八飯。
D. 豬肉和哪些菜一起炒能好吃
引言:豬肉的製作方法也很多,那麼就需要選擇合適的方法,這樣才能夠滿足自己的口味。像那些比較挑剔的人就會在豬肉的選擇上選擇比較符合自己口味的東西,但是肉類本身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如果過多的使用就會導致自己體重的上升。同時你應該將豬肉和蔬菜放在一起炒,這樣才能夠保重自己的身體,不會過度的肥胖。可以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來進一步了解哪些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同時也能夠抓住孩子的胃。那麼豬肉和哪些菜一起炒能好吃嗎?在這里小編有以下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你解決問題。
茄子本身就是深受孩子喜歡的一種食物,但是光吃蔬菜不能夠滿足孩子成長所需要的能量。這個時候就需要加豬肉一起炒葷素搭配,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生活中達到營養的指標。作為父母應該要時刻的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滿足孩子日常的需求。
E. 大腸做香腸麵粉生粉比例
香腸(臘腸)配方及製作方法.喜歡吃的朋友一定要收藏噢
南北香腸(臘腸)配方及製作方法
皖式香腸 主講大廚:俞政
下面是蕪湖香腸的具體灌制方法,供大家參考:
原料:腸衣適量,豬瘦肉6斤,肥肉4斤。
調料:料酒250克,蔥姜各50克,花椒粉5克,鹽50克,味精50克,香料A(如圖)50克,食用葡萄糖30克(作用是使肉呈現棗紅色,且有淡淡的香氣,可代替以前的硝使用)。
製作:1、精瘦肉、肥肉切丁,將蔥、姜、鹽、料酒等合在一起拌勻腌制一下。2、取漏斗將肉丁灌入腸衣,再用排針戳一下腸衣壁,使裡面空氣排凈,每隔3-5厘米用線分隔成段。3、將灌制好的香腸掛在通風處晾曬15天以上。
客座大廚張海亮:先腌制再灌腸,跟我們這里的做法比較相似。另外,用食用葡萄糖代替硝使用,更健康實用,配比也都比較准確。
湖南香腸&潮州香腸 主講大廚:呂為財
我的這兩款香腸,只要掌握好三點,就會風味十足:一、不要不敢放酒,酒可在風干過程中使香腸發酵,味道更香。二、一定要放玉米澱粉,它可以使香腸口感筋道,也有的廚師在做潮州香腸時會用較貴的鷹粟粉代替。三、一定要用豬腱子肉,做出的香腸干香,有嚼頭。
湖南香腸配方
原料:豬腱子肉2500克。
調料:海天生抽300克,紅星二鍋頭250克,薑末100克,玉米澱粉150克,鹽50克,雞精30克,味精20克。
製作:將豬腱子肉放入絞肉機中絞碎成肉餡,先放二鍋頭,接著放鹽、雞精、味精、姜米,順同一方向攪打均勻,一邊攪一邊放生抽,最後放入玉米澱粉腌制5個小時,灌入腸衣中晾1天後掛在通風處風干1個月。
特點:具有濃濃的酒香。
客座大廚金雲存點評:這款湖南香腸味很濃,是純天然風乾的,本身香味就體現出來了。
潮州香腸配方
原料:豬腱子肉2500克。
調料:海天生抽300克,薑末100克,玫瑰露酒250克,白糖150克,玉米澱粉150克,鹽50克,雞精30克,味精20克。
製作:同湖南香腸。
特點:具有玫瑰露酒的香味,同時放入白糖,甜味較重。
溫州醬油腸 主講大廚:金雲存
美味醬油腸配方
原料:腸衣適量,肉餡1000克。
配料:西芹50克,胡蘿卜50克,蒜瓣30克,生薑30克,八角、香葉各5克。
調料:農家散裝醬油800克,紅糖120克,老酒50克,味精30克,涼開水250克。
製作:將洗凈的豬小腸用繩子繫上一頭,把肉餡灌進去,用繩子系成五厘米長一節一節的段,用針在上面多扎一些小孔後放入盤中,加入拍碎的配料和調料,腌制三個小時撈出,掛在通風處風干十五天即可。
製作關鍵:腸衣一定要洗凈去掉鹽份,灌肉餡時不要灌得太滿。
肉餡的製作:豬三層肉(肥三瘦七)1000克,用刀背剁上勁,加入生薑末、蔥白末各30克即可。
註:餡中不放鹽、最後再把醬油味浸入腸內,這是借鑒了醬油肉、醬油雞的做法,這樣操作風干後更結實,香味更鮮。
豫式香腸 主講大廚:杜智國
風味臘腸配方:
用料:鮮豬肉500克,松花蛋兩個(切粒),腸衣適量。
調料:薑末30克,鹽15克,五香粉5克,澱粉10克。
製作:豬肉切細粒,加鹽、五香粉拌勻碼味30分鍾(腌制過程中一邊加調料一邊摔打,盡量用力摔打肉粒,使之膨鬆易入味,如果不是注水肉,可不放澱粉),加入松花蛋粒、薑末拌勻灌入腸衣中,每隔20厘米用繩結成小段,掛起風干(約十天到半月),干透,上籠蒸30分鍾,切片即可食用。
客座大廚張海亮點評 :五香粉最好使用自製的,可以根據當地口味調節配比,因為買來的多數摻了變性澱粉,不好掌握用量。
熏醬牛肉香腸配方
用料:鮮牛肉粒(全瘦肉)500克,郫縣豆瓣醬10克(剁碎後油炒去一下味道),熏雞、熏魚各50克,炸蒜米10克,腸衣適量。
調料:五香粉少許(豆瓣夠咸了,不必再加鹽)。
製作:熏魚、熏雞去骨切粒,和牛肉粒、豆瓣醬、炸蒜米、五香粉拌勻,灌進腸衣中,上籠蒸30分鍾(蒸時在腸壁上扎幾個小孔),用茶葉、白糖熏制上色即可。
香熏松花腸配方
用料:腸衣適量,松花蛋、熟香菇、冬筍、炸豆腐乾、泡好的粉皮、煮熟的五香黃豆各100克(也可放點煮熟的花生米)。
調料:五香粉5克,鹽3克,味精5克。
製作:把所有主料切丁拌勻,放調料調味,灌入泡軟的腸衣中用80度的水煮熟,晾涼用香葉、白糖熏制上色後,用托盤壓30分鍾即可(因為全是素料粘性不夠大,可以用托盤壓實)。
註:因為這種腸是全素的料,比較散,放入粉皮可有凝聚、發粘的作用。
香熏:鍋中放入碎香葉或茶葉、白糖,原料放在鍋篦上蓋上蓋用小火慢慢加熱,出煙後悶3分鍾上色即成。
客座大廚楊建華點評:用托盤壓制時要輕輕壓,腸衣很薄,不能承受太大壓力。
客座大廚金雲存點評:香熏松花腸採用全素的原材料,創意不錯,我建議鹵熟後風干一個晚上,那樣表皮更緊。
江南香腸 主講大廚:張建農 孫其餘
江南香腸配方
用料:前腿肉10斤(肥瘦比例4:6),豬或羊的干腸衣適量,精鹽250克,白砂糖200克,南京機輪牌醬油100克,大麴酒或高粱酒50克,味精30克,生薑粉25克,五香粉30克,白鬍椒粉15克。
製作:1、腸衣用涼水泡軟去鹽味待用。2、瘦肉絞碎,肥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粒狀。3、將所有調料放入瘦肉餡和肥肉粒中,一起攪拌上勁。4、用漏斗將拌好的肉料灌進腸衣內,一面用針在腸上戳眼放出空氣,一面用手擠抹充實,當灌至12-15厘米長時,用細繩將兩頭扎牢,如此邊灌邊扎,直至灌滿全腸。5、漂洗灌好的香腸,依次掛在竹竿上,以便曝曬或烘烤,一般曬5個晴天,然後取下,置於陰涼通風處,晾掛一個月後即成。
操作關鍵:1、新鮮豬肉最好選擇前腿肉。2、可將成品放於0-5度環境中保存,這樣一般可保存6個月左右。
總結發言: 金牌主廚楊建華
1、灌腸時用澱粉比用生粉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如用綠豆澱粉最好。
2、東北做的腸多為粉腸,即加了澱粉,粉腸是煮出來的,煮時30-40度下鍋最好,保持水溫在80度煮熟,煮時不能離人,一邊煮一邊扎眼放氣。風干腸一般不加澱粉。
3、鹽度標准:如果是直接能吃的粉腸,不應太咸,一般500克原材料(肉、粉、水全部加起來)放鹽8-10克,如果是做風乾的臘腸,口味要略咸一些,500克原材料放鹽10-15克。
4、灌腸用的腸衣市場有售,不必自己買小腸加工,腸衣是脫水後用鹽腌著的,用時放清水中泡軟,去鹽分、增彈性。
網上收集的香腸配方(僅供參考)
一、四川麻辣香腸
麻辣香腸香辣味重,咸中帶甜,稍有麻舌感,能促進食慾,風味甚佳,頗受消費者歡迎。
原料配方:豬瘦肉35千克、肥肉15千克、紅辣椒粉250克、花椒(炒)125克、陳皮(微炒)50克、八角10克、桂皮10克、白蔻10克、鮮姜150克、大蔥150克、豆油1.5千克、精鹽1~1.5千克、白糖1千克、白酒250克、味精75克、硝水75克、甘草水(用甘草25克、清水250克熬制去渣)適量。
製作方法:1.原料整理:將豬瘦肉、肥肉切成小塊。
2.拌料裝灌:鹽與硝水混合,先摻入絞好的肉內,再加入其它輔料(紅辣椒粉、花椒、陳皮、八角、桂皮、白蔻混合炒後共碾成粉),浸6~8小時,待配料入味後即可裝灌。
3.晾曬:裝灌後晾曬10天左右,待外皮稍有出油發硬,就可以移入室內掛起風干,25天後即為成品。如烘乾可減少晾曬時間。
食用方法:此品因有辣味,宜單獨用文火煮或蒸,涼後即可切片裝盤。
保管方法:短期貯存晾掛即可。如較長期貯存,可把干透的香腸裝進深缸內(最好下面墊上竹架或干凈筐頭一隻),每放一層香腸,用噴霧器噴一次酒,直至裝好,加蓋封實,放在陰涼通風的庫內,可保存4~6個月,風味不變,麻辣可口。
產品特點:粗細均勻,外表稍有鹽霜,呈紫紅帶黃色,手摸有硬感。
二、武漢香腸
原料配方:瘦豬肉70千克 肥肉30千克 汾酒2.5千克 沙糖4~5千克 硝酸鹽0.05千克白鬍椒粉0.2千克 食鹽3千克 味精0.3千克 生薑粉0.3千克 (如愛吃辣味就加放辣椒粉2千克,或根據自己口味增減)
製作方法:將瘦肉塊加入食鹽及食鹽硝酸鹽混合劑,在溫度5℃下,腌制1~2天。腌好的瘦肉呈鮮紅色,在30℃溫水中清洗瀝干,絞碎,按比例加入肥肉丁,在攪拌機內拌勻(3~5分鍾)將配料用適量清水溶化倒入肉餡中,再加入汾酒攪拌均勻即可灌制。
四、特製武漢臘腸的配方和灌制
1、選料及處理:選用新鮮豬後腿及前夾純瘦肉70斤及色白質硬的脊膘30斤。瘦肉去骨,剔去淋巴,膜和出血管等,切成0.4—0.6斤生蝗小塊;肥膘去掉皮、瘦肉、軟脂肪,切在懷厘米見方的小丁。
2、配料:白砂糖6斤,精鹽、汾酒各2.5斤,味精、生薑粉各0.3斤,白鬍椒粉0.2斤,硝酸鈉0.05斤。
3、腌制和拌料:交瘦肉志人加入精鹽及硝酸風俗進行腌制,溫度在30℃左右時腌制24小時。腌好的瘦肉呈鮮紅色。將腌好的瘦肉放在30℃以下的溫水中清洗後瀝干水,投入攪餡機內攪碎,然後按瘦肥比例投入容光煥發器內攪拌3—5分鍾。把除酒以外的配料加適量熱水化勻,倒入裝肉餡的容器內,再攪拌2—3分鍾,最後加酒攪拌均勻即可灌制。
4、灌腸、掛晾和烘製:將腸衣洗凈泡脹,進行灌腸,灌後每隔15厘米分另用麻繩和草繩各扎一道。腸衣頂端先打一個扎完一根後再將腸尾端打一個結。紮好的腸要經排氣,然後用40℃溫水洗凈後上桿,放和烘車內掛晾一個小時,滴干水後推入烘房。烘房溫度要保持在45—50℃,歷時約15個小時,以烘乾縮身為適度。把扎腸的草結剪去,使其成為對形。
成品特點:醇馥醉人,色澤鮮濃,味道香甜可口,富於貯藏性。
五、廣式臘腸
是廣東及南方地區流行的獨特風味之一。特點是皮衣紅潤,條子均勻,肥而不膩,鮮美可口。臘腸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硝酸鈉和亞硝酸鈉含量都低於國際標准,既保持了肉色鮮明,味美爽脆,又對人體無害。品種有特級腸、一級腸、二級腸、鴨肝腸、豬肝腸、東莞後街腸和三鮮腸。三鮮腸是用鮮豬肉、魚肉、蝦肉混合配料,入腸衣後,經蒸煮、熏烤,而後速凍。其味爽脆、鮮美,具有特殊風味。附上海廣式臘腸配方及製法。
原料配料:每100千克豬肉(其中瘦肉70%,白膘30%),白砂糖6.3千克,60°大麴酒1.8千克,白醬油5千克,精鹽2.5千克,硝酸鈉100克。
加工方法:1、將選好的豬肉分別按瘦、肥切成1厘米的小方丁,再分別用溫開水洗滌,把肉丁上的浮油洗去。
2、按比例將瘦肉、肥肉與配料放在盆肉,拌均勻,片刻即可灌腸。
3、在灌腸三日前,須將腸衣洗凈,用炭火烘過,將腸衣內殘存的的水分烘掉。
4、將烘過的腸衣浸入溫水,然後撈出,將配好的腸餡灌入腸衣底端時,即將底端扎住,腸衣全部灌滿把上端亦扎住。把灌好的腸平鋪在木案上,用百支針(在木板上釘有鋼針,形如刷衣服的板刷)在腸上戳洞,使烘腸時便於排出水分。
5、將灌好的腸在每距28厘米處用絲草扎節,再用麻繩扎緊,掛上竹竿,以便火烘。
6、將掛腸竹竿,置於烘間木架上,烘烤經3小時後,交換臘腸上下位置,使腸受烘均勻。未經火烘時,可置於日光下暴曬,至晚間收入室內掛好,以後還可繼續日曬,直到使腸內水分泄盡,有出油現象為止。如遇到天陰或雨天,必須及時移到烘房,烘到成熟為止(加工臘腸時間,一般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
六、廣式香腸
肥肉30公斤 瘦肉70公斤 白糖7.6公斤 食鹽2.2公斤 白酒2.5公斤 白醬油5公斤 硝酸鈉0.05公斤
七、廣東燒香腸
是廣州市地方名產之一。其色澤金黃,甘甜鮮美,是佐餐、下酒佳品。
原料配料:豬肉10千克(其中肥肉3千克,瘦肉7千克),食鹽300克,糖800克,酒300克,醬油500克,芝麻醬200克,香料粉10克。
加工方法:先將豬肉切成粒狀,與配料攪拌均勻,再灌入豬腸衣內,用針均勻插孔,以馮水拖過,使腸衣硬化。然後用稀麥芽糖水淋勻,掛在鐵排上,放入烤爐燒制30分鍾(約九成熟),取出後再淋一次麥芽糖水,入爐再燒制5分鍾,取出即為燒香腸。
八、廣式一級臘腸
廣式一級臘腸色澤鮮明,入口爽適,回味濃郁,在海外及南方各地,京津滬皆受歡迎。其製作方法如下:
1、選料及處理:選用上等鮮凍豬腿肉,瘦肉70%、肥肉30%,直徑28—30毫米的干腸衣2—2.4斤,食用色素和小麻繩,去凈肉的筋膜,將肥瘦肉分開,瘦肉切成10—12毫米,肥肉切成9—10毫米的小塊,用35℃溫水洗去表面油漬、雜物等,使肉塊乾爽。
2、配料(按100斤原料肉計算):一級淺色醬油2—3斤,精鹽2.8—3斤,白糖9—10斤,50度以上粉酒3—4斤,硝酸鈉(土硝)25克、清水15—20斤。
3、拌料及灌腸:將准備好的肉塊按比例加入配料和清水,攪拌均勻即可灌制。灌制前將腸衣洗凈,灌滿一條腸衣後,約於7寸為一截(每對臘腸的長度),用水草繩扎住,然後用麻繩系住兩個水草結的中間處(剪斷水草後,腸使成對狀)。再用針刺排出腸內氣體和多餘的水分。用清水洗凈體表面的油膩、余液,使腸體保持清潔明凈。
4、涼曬及烘烤:腸灌好後,用竹桿掛起,架在曬棚上,利用陽光暴曬3個小時後,用50—52℃烘烤24小時,如果腸衣過粗,可適當延長烘烤時間。
九、江西農大香腸
肥肉32公斤 瘦肉68公斤 白糖4公斤 食鹽3.5公斤 白酒2公斤 味精0.3公斤
十、南京香腸
肥肉30公斤 瘦肉70公斤 白糖4公斤 食鹽5公斤 白酒0.5公斤 味精0.5公斤 五香粉0.1公斤
十一、南京辣味香腸
肥肉30公斤 瘦肉70公斤 白糖6公斤 食鹽3公斤 白酒3公斤 硝酸鹽0.05公斤 白鬍椒粉0.2公斤 辣椒粉2公斤
十二、北京香腸
肥肉25公斤 瘦肉75公斤 白糖1.5公斤 食鹽2.5公斤 白酒0.5公斤 醬油1.5公斤 硝酸鹽0.05公斤 生薑粉0.3公斤 白鬍椒粉0.2公斤
十三、撫順小香腸
小香腸是遼寧省撫順市特產,深受消費者喜愛。
原料配方:新鮮豬肉(精肉佔50%以上)100千克 精鹽3.5千克 亞硝50克 白糖5千克 紹興酒10千克 香油4千克五香面(用白籽、豆蔻、陳皮、肉桂、山柰、丁香、砂仁、花椒、大料等配製而成)500克
製作方法:1.把精肉和肥肉按比例切成小塊,用絞肉機絞成肉末,加入調料,用力攪拌均勻,製成肉餡,並稍加腌制。
2.腌制好後,用漏斗把肉餡灌入整理好的腸衣中,用針扎一些孔,排除腸中的空氣,用麻繩打結紮成小段,放在陽光下曝曬至半干,懸掛在竹竿上,置於通風處晾掛,20天左右,取下進行蒸制。
3.將曬乾的小香腸放入蒸鍋內蒸制,大約30分鍾後,取出冷卻即為成品。
4.貯存小香腸時要採用懸掛的形式進行,場地要乾燥,溫度較低,防止日曬,可貯存1年多,其質不變。
產品特點:品質鮮美,食用方便。
十四、天津粉腸
產於天津市,其形如環狀,色黑紅有光亮,熏香可口。
原料配料:豬肉100千克(其中肥膘20千克,瘦肉80千克),醬油10千克,硝200克,芝麻油3.3千克,蔥末6.3千克,薑末1.8千克,澱粉37千克(如用粉團,需57千克),花椒水80千克(用花椒1千克,開水泡成),精鹽6.3千克,肉蔻面0.2千克。
加工方法:1、先將肥肉切成2厘米大小的肉丁,再將瘦肉用水浸泡,排出血水絞碎。然後將肥瘦肉一起加入醬油、精鹽、硝、肉蔻面,攪拌15分鍾後,繼續澆入花椒水、澱粉,經攪拌後,再放芝麻油、蔥末、薑末等,再行攪拌,即成腸餡。
2、將腸餡灌入豬腸衣內,兩頭扎緊,以100°的開水(內加糖色1千克),在鍋內煮制40分鍾,出鍋後即成半成品。灌腸與煮腸之間,時間要快,以防澱粉沉澱。
3、粉腸經煮後再經熏制。先將腸放在鉛絲篾子上,上下兩層,上面用席蓋嚴,再蓋木蓋,鍋底放紅糖180克,用青煙悶10分鍾。待青煙減退時開鍋將篾子山層倒下再加紅糖180克,再燜10分鍾。到粉腸的外皮呈紫褐色,色澤光亮即成。
F. 魚有哪些絕佳又美味的做法
魚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鮮美,用魚做的美食是老少兼宜的美味佳餚,魚的烹飪方式有很多,其中我覺得最好吃最美味的,那就是烤魚,烤魚的時候,選魚很重要,一定不能選刺多的魚,然後准備好一些配料,比如:芹菜,西蘭花,辣椒,姜,蔥蒜末,豆瓣醬,蔥,香菜,辣椒干,香葉,料酒,鹽,醬油。烤盤放錫紙或吸油紙,然後放上整根的蔥,香菜,幾片香葉,一點辣椒干,薑片。
烤魚之前我們要先把魚處理一下,魚身劃上幾刀,兩面都放料酒,薑片,鹽,蔥頭腌制,放在烤盤上,腌制2個小時左右,半天也行。
腌制好後,清理魚身上東西,然後刷一遍油,放烤箱烤,200度,30分鍾。
烤魚的時候,准備配料。
鍋多下一點油,放姜蒜末,豆瓣醬爆香,然後把配菜放下炒。
可以放一點水,等會可以把汁澆在魚身上。
最後10分鍾,再刷一次油,刷上醬油上色。
繼續烤10分鍾就能出鍋。
把配菜翻進烤盤里。放兩根香菜,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烤魚就出爐了!
G. 各地民風民俗資料5個
1.拜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之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幼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2.傳說中,大年初一是掃帚的生日,這一天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除夕夜將家裡掃除干凈後,年初一不動掃帚,不倒垃圾,如果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怕因此破財。這一習俗至今還有地方保留著。
3.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里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 。
4.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占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
5.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
H. 俄羅斯美食 著名
酸黃瓜
大家應該知道俄羅斯的冬季非常的漫長,所以當地人很難在寒冷的冬天吃到豐富的食材,於是人們只要用腌制的方法保存食物,而酸黃瓜則是最開胃爽口的一道的特色美食,用來當下酒菜吃真的太適合不過了。
俄羅斯紅腸
紅腸是產自俄羅斯的一道特色美食,這種紅腸是用優質豬肉作為肉餡,然後灌進豬腸中,經過腌制、烘烤、熏制等工序之後,做好的紅腸不僅顏色紅亮,而且吃起來肉香四溢,搭配酒一起吃堪稱一絕。
魚子醬
俄羅斯是魚子醬最好的產地之一,在全世界都非常出名,其中以大白鱘魚子醬最為名貴,而且搭配魚子醬最好的食材就是酒了,一口魚子醬配上一口酒,吃起來非常鮮美可口,簡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魚子醬顧名思義是用魚卵製作而成,其實嚴格地講,只有用鱘魚卵製成的醬才能叫魚子醬。魚子醬是俄羅斯的頂級美食,其尊貴程度甚至要超越中餐里的鮑魚。魚子醬分為紅魚子醬和黑魚子醬兩種,黑色的產於鱘魚,紅色的產於鮭魚。而更珍貴的是黑魚子醬。如果說鮑魚是美食中的黃金的話,那麼魚子醬則是美食中的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魚子醬切忌與氣味濃重的輔料搭配食用。初嘗魚子醬,會覺得有點腥,有點咸,吃不慣,其實是吃法不對。為了不使太濃重、太多元的氣味壓過風采,也避免高溫烹調影響品質,絕對不能用金屬湯匙,因其會嚴重破壞魚子醬的香氣。正宗的吃法是使用貝殼作為湯匙,一匙舀了,直接入口,或佐以烤麵包、蘇打餅。
腌魚
俄羅斯的魚產量非常的豐富,而且因為是冷水魚,所以它的肉質和味道都非常鮮美可口,而將它腌制之後,不僅可以保存很長時間,而且腌魚的風味更加鮮香可口。
黑麵包
俄羅斯的黑麵包外皮粗硬、口味酸咸、色如高梁面窩頭。不了解情況的人以為這是粗劣食品,一度曾把它看做蘇聯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有力證據。其實,黑麵包既頂飽又有營養,還易於消化,對腸胃極有益,尤其適於配魚肉等葷菜。這是因為,黑麵包發酵用的酒母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生物酶。數百年前的俄羅斯人是憑經驗悟得這一道理的。從13世紀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到現在,俄軍士兵的主要食糧一直是黑麵包。
I. 誰知道香腸香辛調料的製作方法!1!
蕪湖香腸的具體灌制方法,供大家參考:
原料:腸衣適量,豬瘦肉6斤,肥肉4斤。
調料:料酒250克,蔥姜各50克,花椒粉5克,鹽50克,味精50克,香料A(如圖)50克,食用葡萄糖30克(作用是使肉呈現棗紅色,且有淡淡的香氣,可代替以前的硝使用)。
製作:1、精瘦肉、肥肉切丁,將蔥、姜、鹽、料酒等合在一起拌勻腌制一下。2、取漏斗將肉丁灌入腸衣,再用排針戳一下腸衣壁,使裡面空氣排凈,每隔3-5厘米用線分隔成段。3、將灌制好的香腸掛在通風處晾曬15天以上。
客座大廚張海亮:先腌制再灌腸,跟我們這里的做法比較相似。另外,用食用葡萄糖代替硝使用,更健康實用,配比也都比較准確。
我的這兩款香腸,只要掌握好三點,就會風味十足:一、不要不敢放酒,酒可在風干過程中使香腸發酵,味道更香。二、一定要放玉米澱粉,它可以使香腸口感筋道,也有的廚師在做潮州香腸時會用較貴的鷹粟粉代替。三、一定要用豬腱子肉,做出的香腸干香,有嚼頭。
湖南香腸配方
原料:豬腱子肉2500克。
調料:海天生抽300克,紅星二鍋頭250克,薑末100克,玉米澱粉150克,鹽50克,雞精30克,味精20克。
製作:將豬腱子肉放入絞肉機中絞碎成肉餡,先放二鍋頭,接著放鹽、雞精、味精、姜米,順同一方向攪打均勻,一邊攪一邊放生抽,最後放入玉米澱粉腌制5個小時,灌入腸衣中晾1天後掛在通風處風干1個月。
特點:具有濃濃的酒香。
客座大廚金雲存點評:這款湖南香腸味很濃,是純天然風乾的,本身香味就體現出來了。
潮州香腸配方
原料:豬腱子肉2500克。
調料:海天生抽300克,薑末100克,玫瑰露酒250克,白糖150克,玉米澱粉150克,鹽50克,雞精30克,味精20克。
製作:同湖南香腸。
特點:具有玫瑰露酒的香味,同時放入白糖,甜味較重。
溫州醬油腸 主講大廚:金雲存
美味醬油腸配方
原料:腸衣適量,肉餡1000克。
配料:西芹50克,胡蘿卜50克,蒜瓣30克,生薑30克,八角、香葉各5克。
調料:農家散裝醬油800克,紅糖120克,老酒50克,味精30克,涼開水250克。
製作:將洗凈的豬小腸用繩子繫上一頭,把肉餡灌進去,用繩子系成五厘米長一節一節的段,用針在上面多扎一些小孔後放入盤中,加入拍碎的配料和調料,腌制三個小時撈出,掛在通風處風干十五天即可。
製作關鍵:腸衣一定要洗凈去掉鹽份,灌肉餡時不要灌得太滿。
肉餡的製作:豬三層肉(肥三瘦七)1000克,用刀背剁上勁,加入生薑末、蔥白末各30克即可。
註:餡中不放鹽、最後再把醬油味浸入腸內,這是借鑒了醬油肉、醬油雞的做法,這樣操作風干後更結實,香味更鮮。
豫式香腸 主講大廚:杜智國風味臘腸配方:
用料:鮮豬肉500克,松花蛋兩個(切粒),腸衣適量。
調料:薑末30克,鹽15克,五香粉5克,澱粉10克。
製作:豬肉切細粒,加鹽、五香粉拌勻碼味30分鍾(腌制過程中一邊加調料一邊摔打,盡量用力摔打肉粒,使之膨鬆易入味,如果不是注水肉,可不放澱粉),加入松花蛋粒、薑末拌勻灌入腸衣中,每隔20厘米用繩結成小段,掛起風干(約十天到半月),干透,上籠蒸30分鍾,切片即可食用。
客座大廚張海亮點評 :五香粉最好使用自製的,可以根據當地口味調節配比,因為買來的多數摻了變性澱粉,不好掌握用量。
熏醬牛肉香腸配方
用料:鮮牛肉粒(全瘦肉)500克,郫縣豆瓣醬10克(剁碎後油炒去一下味道),熏雞、熏魚各50克,炸蒜米10克,腸衣適量。
調料:五香粉少許(豆瓣夠咸了,不必再加鹽)。
製作:熏魚、熏雞去骨切粒,和牛肉粒、豆瓣醬、炸蒜米、五香粉拌勻,灌進腸衣中,上籠蒸30分鍾(蒸時在腸壁上扎幾個小孔),用茶葉、白糖熏制上色即可。
香熏松花腸配方
用料:腸衣適量,松花蛋、熟香菇、冬筍、炸豆腐乾、泡好的粉皮、煮熟的五香黃豆各100克(也可放點煮熟的花生米)。
調料:五香粉5克,鹽3克,味精5克。
製作:把所有主料切丁拌勻,放調料調味,灌入泡軟的腸衣中用80度的水煮熟,晾涼用香葉、白糖熏制上色後,用托盤壓30分鍾即可(因為全是素料粘性不夠大,可以用托盤壓實)。
註:因為這種腸是全素的料,比較散,放入粉皮可有凝聚、發粘的作用。
香熏:鍋中放入碎香葉或茶葉、白糖,原料放在鍋篦上蓋上蓋用小火慢慢加熱,出煙後悶3分鍾上色即成。
客座大廚楊建華點評:用托盤壓制時要輕輕壓,腸衣很薄,不能承受太大壓力。
客座大廚金雲存點評:香熏松花腸採用全素的原材料,創意不錯,我建議鹵熟後風干一個晚上,那樣表皮更緊。
江南香腸 主講大廚:張建農 孫其餘
江南香腸配方
用料:前腿肉10斤(肥瘦比例4:6),豬或羊的干腸衣適量,精鹽250克,白砂糖200克,南京機輪牌醬油100克,大麴酒或高粱酒50克,味精30克,生薑粉25克,五香粉30克,白鬍椒粉15克。
製作:1、腸衣用涼水泡軟去鹽味待用。2、瘦肉絞碎,肥肉切成1厘米見方的粒狀。3、將所有調料放入瘦肉餡和肥肉粒中,一起攪拌上勁。4、用漏斗將拌好的肉料灌進腸衣內,一面用針在腸上戳眼放出空氣,一面用手擠抹充實,當灌至12-15厘米長時,用細繩將兩頭扎牢,如此邊灌邊扎,直至灌滿全腸。5、漂洗灌好的香腸,依次掛在竹竿上,以便曝曬或烘烤,一般曬5個晴天,然後取下,置於陰涼通風處,晾掛一個月後即成。
操作關鍵:1、新鮮豬肉最好選擇前腿肉。2、可將成品放於0-5度環境中保存,這樣一般可保存6個月左右。
總結發言: 金牌主廚楊建華
1、灌腸時用澱粉比用生粉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如用綠豆澱粉最好。
2、東北做的腸多為粉腸,即加了澱粉,粉腸是煮出來的,煮時30-40度下鍋最好,保持水溫在80度煮熟,煮時不能離人,一邊煮一邊扎眼放氣。風干腸一般不加澱粉。
3、鹽度標准:如果是直接能吃的粉腸,不應太咸,一般500克原材料(肉、粉、水全部加起來)放鹽8-10克,如果是做風乾的臘腸,口味要略咸一些,500克原材料放鹽10-15克。
4、灌腸用的腸衣市場有售,不必自己買小腸加工,腸衣是脫水後用鹽腌著的,用時放清水中泡軟,去鹽分、增彈性。
網上收集的香腸配方(僅供參考)
一、四川麻辣香腸
麻辣香腸香辣味重,咸中帶甜,稍有麻舌感,能促進食慾,風味甚佳,頗受消費者歡迎。
原料配方: 豬瘦肉35千克、肥肉15千克、紅辣椒粉250克、花椒(炒)125克、陳皮(微炒)50克、八角10克、桂皮10克、白蔻10克、鮮姜150克、大蔥150克、豆油1.5千克、精鹽1~1.5千克、白糖1千克、白酒250克、味精75克、硝水75克、甘草水(用甘草25克、清水250克熬制去渣)適量。
製作方法:1.原料整理:將豬瘦肉、肥肉切成小塊。
2.拌料裝灌:鹽與硝水混合,先摻入絞好的肉內,再加入其它輔料(紅辣椒粉、花椒、陳皮、八角、桂皮、白蔻混合炒後共碾成粉),浸6~8小時,待配料入味後即可裝灌。
3.晾曬:裝灌後晾曬10天左右,待外皮稍有出油發硬,就可以移入室內掛起風干,25天後即為成品。如烘乾可減少晾曬時間。
食用方法: 此品因有辣味,宜單獨用文火煮或蒸,涼後即可切片裝盤。
保管方法:短期貯存晾掛即可。如較長期貯存,可把干透的香腸裝進深缸內(最好下面墊上竹架或干凈筐頭一隻),每放一層香腸,用噴霧器噴一次酒,直至裝好,加蓋封實,放在陰涼通風的庫內,可保存4~6個月,風味不變,麻辣可口。
產品特點: 粗細均勻,外表稍有鹽霜,呈紫紅帶黃色,手摸有硬感。
二、武漢香腸
原料配方: 瘦豬肉70千克 肥肉30千克 汾酒2.5千克 沙糖4~5千克 硝酸鹽0.05千克白鬍椒粉0.2千克 食鹽3千克 味精0.3千克 生薑粉0.3千克 (如愛吃辣味就加放辣椒粉2千克,或根據自己口味增減)
製作方法:將瘦肉塊加入食鹽及食鹽硝酸鹽混合劑,在溫度5℃下,腌制1~2天。腌好的瘦肉呈鮮紅色,在30℃溫水中清洗瀝干,絞碎,按比例加入肥肉丁,在攪拌機內拌勻(3~5分鍾)將配料用適量清水溶化倒入肉餡中,再加入汾酒攪拌均勻即可灌制。
四、特製武漢臘腸的配方和灌制
1、選料及處理:選用新鮮豬後腿及前夾純瘦肉70斤及色白質硬的脊膘30斤。瘦肉去骨,剔去淋巴,膜和出血管等,切成0.4—0.6斤生蝗小塊;肥膘去掉皮、瘦肉、軟脂肪,切在懷厘米見方的小丁。
2、配料:白砂糖6斤,精鹽、汾酒各2.5斤,味精、生薑粉各0.3斤,白鬍椒粉0.2斤,硝酸鈉0.05斤。
3、腌制和拌料:交瘦肉志人加入精鹽及硝酸風俗進行腌制,溫度在30℃左右時腌制24小時。腌好的瘦肉呈鮮紅色。將腌好的瘦肉放在30℃以下的溫水中清洗後瀝干水,投入攪餡機內攪碎,然後按瘦肥比例投入容光煥發器內攪拌3—5分鍾。把除酒以外的配料加適量熱水化勻,倒入裝肉餡的容器內,再攪拌2—3分鍾,最後加酒攪拌均勻即可灌制。
4、灌腸、掛晾和烘製:將腸衣洗凈泡脹,進行灌腸,灌後每隔15厘米分另用麻繩和草繩各扎一道。腸衣頂端先打一個扎完一根後再將腸尾端打一個結。紮好的腸要經排氣,然後用40℃溫水洗凈後上桿,放和烘車內掛晾一個小時,滴干水後推入烘房。烘房溫度要保持在45—50℃,歷時約15個小時,以烘乾縮身為適度。把扎腸的草結剪去,使其成為對形。
成品特點:醇馥醉人,色澤鮮濃,味道香甜可口,富於貯藏性。
五、廣式臘腸
是廣東及南方地區流行的獨特風味之一。特點是皮衣紅潤,條子均勻,肥而不膩,鮮美可口。臘腸採用傳統的製作方法,硝酸鈉和亞硝酸鈉含量都低於國際標准,既保持了肉色鮮明,味美爽脆,又對人體無害。品種有特級腸、一級腸、二級腸、鴨肝腸、豬肝腸、東莞後街腸和三鮮腸。三鮮腸是用鮮豬肉、魚肉、蝦肉混合配料,入腸衣後,經蒸煮、熏烤,而後速凍。其味爽脆、鮮美,具有特殊風味。附上海廣式臘腸配方及製法。
原料配料: 每100千克豬肉(其中瘦肉70%,白膘30%),白砂糖6.3千克,60°大麴酒1.8千克,白醬油5千克,精鹽2.5千克,硝酸鈉100克。
加工方法: 1、將選好的豬肉分別按瘦、肥切成1厘米的小方丁,再分別用溫開水洗滌,把肉丁上的浮油洗去。
2、按比例將瘦肉、肥肉與配料放在盆肉,拌均勻,片刻即可灌腸。
3、在灌腸三日前,須將腸衣洗凈,用炭火烘過,將腸衣內殘存的的水分烘掉。
4、將烘過的腸衣浸入溫水,然後撈出,將配好的腸餡灌入腸衣底端時,即將底端扎住,腸衣全部灌滿把上端亦扎住。把灌好的腸平鋪在木案上,用百支針(在木板上釘有鋼針,形如刷衣服的板刷)在腸上戳洞,使烘腸時便於排出水分。
5、將灌好的腸在每距28厘米處用絲草扎節,再用麻繩扎緊,掛上竹竿,以便火烘。
6、將掛腸竹竿,置於烘間木架上,烘烤經3小時後,交換臘腸上下位置,使腸受烘均勻。未經火烘時,可置於日光下暴曬,至晚間收入室內掛好,以後還可繼續日曬,直到使腸內水分泄盡,有出油現象為止。如遇到天陰或雨天,必須及時移到烘房,烘到成熟為止(加工臘腸時間,一般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
六、廣式香腸
肥肉30公斤 瘦肉70公斤 白糖7.6公斤 食鹽2.2公斤 白酒2.5公斤 白醬油5公斤 硝酸鈉0.05公斤
七、廣東燒香腸
是廣州市地方名產之一。其色澤金黃,甘甜鮮美,是佐餐、下酒佳品。
原料配料:豬肉10千克(其中肥肉3千克,瘦肉7千克),食鹽300克,糖800克,酒300克,醬油500克,芝麻醬200克,香料粉10克。
加工方法:先將豬肉切成粒狀,與配料攪拌均勻,再灌入豬腸衣內,用針均勻插孔,以馮水拖過,使腸衣硬化。然後用稀麥芽糖水淋勻,掛在鐵排上,放入烤爐燒制30分鍾(約九成熟),取出後再淋一次麥芽糖水,入爐再燒制5分鍾,取出即為燒香腸。
八、廣式一級臘腸
廣式一級臘腸色澤鮮明,入口爽適,回味濃郁,在海外及南方各地,京津滬皆受歡迎。其製作方法如下:
1、選料及處理:選用上等鮮凍豬腿肉,瘦肉70%、肥肉30%,直徑28—30毫米的干腸衣2—2.4斤,食用色素和小麻繩,去凈肉的筋膜,將肥瘦肉分開,瘦肉切成10—12毫米,肥肉切成9—10毫米的小塊,用35℃溫水洗去表面油漬、雜物等,使肉塊乾爽。
2、配料(按100斤原料肉計算):一級淺色醬油2—3斤,精鹽2.8—3斤,白糖9—10斤,50度以上粉酒3—4斤,硝酸鈉(土硝)25克、清水15—20斤。
3、拌料及灌腸:將准備好的肉塊按比例加入配料和清水,攪拌均勻即可灌制。灌制前將腸衣洗凈,灌滿一條腸衣後,約於7寸為一截(每對臘腸的長度),用水草繩扎住,然後用麻繩系住兩個水草結的中間處(剪斷水草後,腸使成對狀)。再用針刺排出腸內氣體和多餘的水分。用清水洗凈體表面的油膩、余液,使腸體保持清潔明凈。
4、涼曬及烘烤:腸灌好後,用竹桿掛起,架在曬棚上,利用陽光暴曬3個小時後,用50—52℃烘烤24小時,如果腸衣過粗,可適當延長烘烤時間。
九、江西農大香腸
肥肉32公斤 瘦肉68公斤 白糖4公斤 食鹽3.5公斤 白酒2公斤 味精0.3公斤
十、南京香腸
肥肉30公斤 瘦肉70公斤 白糖4公斤 食鹽5公斤 白酒0.5公斤 味精0.5公斤 五香粉0.1公斤
十一、南京辣味香腸
肥肉30公斤 瘦肉70公斤 白糖6公斤 食鹽3公斤 白酒3公斤 硝酸鹽0.05公斤 白鬍椒粉0.2公斤 辣椒粉2公斤
十二、北京香腸
肥肉25公斤 瘦肉75公斤 白糖1.5公斤 食鹽2.5公斤 白酒0.5公斤 醬油1.5公斤 硝酸鹽0.05公斤 生薑粉0.3公斤 白鬍椒粉0.2公斤
十三、撫順小香腸
小香腸是遼寧省撫順市特產,深受消費者喜愛。
原料配方: 新鮮豬肉(精肉佔50%以上)100千克 精鹽3.5千克 亞硝50克 白糖5千克 紹興酒10千克 香油4千克五香面(用白籽、豆蔻、陳皮、肉桂、山柰、丁香、砂仁、花椒、大料等配製而成)500克
製作方法:1.把精肉和肥肉按比例切成小塊,用絞肉機絞成肉末,加入調料,用力攪拌均勻,製成肉餡,並稍加腌制。
2.腌制好後,用漏斗把肉餡灌入整理好的腸衣中,用針扎一些孔,排除腸中的空氣,用麻繩打結紮成小段,放在陽光下曝曬至半干,懸掛在竹竿上,置於通風處晾掛,20天左右,取下進行蒸制。
3.將曬乾的小香腸放入蒸鍋內蒸制,大約30分鍾後,取出冷卻即為成品。
4.貯存小香腸時要採用懸掛的形式進行,場地要乾燥,溫度較低,防止日曬,可貯存1年多,其質不變。
產品特點: 品質鮮美,食用方便。滑鼠輕點,地址:http://user.qzone.qq.com/375582249 更多精彩盡在, http://user.qzone.qq.com/375582249歡迎轉載!!!
十四、天津粉腸
產於天津市,其形如環狀,色黑紅有光亮,熏香可口。
原料配料:豬肉100千克(其中肥膘20千克,瘦肉80千克),醬油10千克,硝200克,芝麻油3.3千克,蔥末6.3千克,薑末1.8千克,澱粉37千克(如用粉團,需57千克),花椒水80千克(用花椒1千克,開水泡成),精鹽6.3千克,肉蔻面0.2千克。
加工方法:1、先將肥肉切成2厘米大小的肉丁,再將瘦肉用水浸泡,排出血水絞碎。然後將肥瘦肉一起加入醬油、精鹽、硝、肉蔻面,攪拌15分鍾後,繼續澆入花椒水、澱粉,經攪拌後,再放芝麻油、蔥末、薑末等,再行攪拌,即成腸餡。
2、將腸餡灌入豬腸衣內,兩頭扎緊,以100°的開水(內加糖色1千克),在鍋內煮制40分鍾,出鍋後即成半成品。灌腸與煮腸之間,時間要快,以防澱粉沉澱。
3、粉腸經煮後再經熏制。先將腸放在鉛絲篾子上,上下兩層,上面用席蓋嚴,再蓋木蓋,鍋底放紅糖180克,用青煙悶10分鍾。待青煙減退時開鍋將篾子山層倒下再加紅糖180克,再燜10分鍾。到粉腸的外皮呈紫褐色,色澤光亮即成。
十五、瘦豬肉香腸
產於廣州市,又名衛生腸。是用凈瘦肉粒灌制而成。其特點是:質略韌,味甘香,有助於消化。
原料配料:瘦豬肉100千克,白糖9.4千克,精鹽2.5千克,50度白酒1.8千克,一級生抽5千克,硝150-200克。
加工方法:將瘦豬肉洗凈、切成小粒狀,與配料一起拌勻,灌入腸衣內;再用細針扎孔,排出空氣,在每20厘米處用睡麻繩紮成一節,中段以水草扎住(製成後,從水草扎處剪開,即成對狀)。然後,用溫水略洗腸衣外表,即掛在陽光下暴曬。晚上收回,放入火櫃中用炭火烘烤,約經4天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