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教一下,PLA空軍戰斗機飛行員的服裝
是的 平時應該穿常服或作訓服 上天才能穿飛行夾克
記得採納啊
2. 問個問題為什麼我軍的飛行員喜歡穿皮夾克!
傳統,而且也很實用。早期的飛機,密封性差,也沒保暖設備。因此飛行員都要穿很保暖的衣服來飛行。而皮夾克,既能擋風,又相對不那麼臃腫。因此逐漸成了飛行員穿的第一選擇。
3. 為什麼抗曰神劇中的軍統穿皮衣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原因;1,那時候人窮,有皮衣,皮褲是很體面的事,既然有當然要穿出來啊,而且大家還沒有穿皮褲就覺得娘這樣的意識!2. 對於當時的生產力來說皮衣皮褲最實用,皮衣皮褲, 遮風,擋雨, 經常駕駛摩托車, 敞篷汽車, 經常坐飛機等! 因為當時從徒步,到飛機, 條件都差,徒步,騎馬,摩托都會直接暴露在日曬雨淋中, 連汽車,飛機,保溫,減壓工作做得都很差! 當年的汽車,空調設備很差,飛機上幾乎為0, 減壓也不行,所以當年的飛機都飛不高,飛高了人受不了啊! 種種環境的不利因素,導致皮衣皮褲是最實用的!
如果覺得合適,請採納我的回答。
4. 空軍穿什麼衣服
目前空軍軍服為2007年建軍80周年之際全軍換發新式服裝,稱為「07式軍服」。軍服是根據保持97式軍服優點的基礎上設定的軍服,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品種設計更加完善配套,整體設計風格典雅質朴,款式造型更具時代特色,顏色更加協調莊重。
07式軍服,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由原來的藏青色調整為深藏青色,本白色調整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調整為全白色;空軍軍服顏色在現行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
07式軍服還首次將女軍人大檐帽改為卷檐帽;軍官冬常服由關領式改為開領式,夏常服改為束腰式結構,春秋常服改為獵裝式設計;海軍常服採用世界海軍主流設計樣式,軍銜級別在袖口上表示。
(4)為什麼空軍穿皮衣擴展閱讀
軍服分類
1.禮服系列。威武莊重,適合重大節日、慶典、集會等禮儀場合穿著。分軍官禮服和「兩團一隊」禮服兩類。軍官禮服,包括禮服大檐帽、禮服、禮服襯衣、
禮服皮鞋和配套標志服飾。「兩團一隊」禮服,即儀仗隊、軍樂團禮賓服和文工團演出服,包括大檐帽、夏禮服、冬禮服、禮服大衣、禮服皮鞋(靴)和配套標志服飾。
2.常服系列。美觀大方,適合日常工作、學習和節假日穿著。分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三類。春秋常服,包括大檐帽、春秋服、襯衣、襪子、皮鞋和配套標志服飾。夏常服,包括夏常服帽 、長(短)袖夏常服、夏褲(裙)和配套標志服飾。冬常服,包括冬帽、冬常服、毛衣褲、內衣褲、常服大衣、常服手套和配套標志服飾。
3.作訓服系列。防護功能強,結實耐穿,適合部隊作戰訓練和工作執勤穿著。包括作訓帽、夏作訓服、冬作訓服、作訓大衣、作戰靴和配套標志服飾。
4.標志服飾系列。標識鮮明,與軍服搭配使用。包括帽徽、領花、軍銜標志、胸標、姓名牌、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綬帶,以及領帶、領帶夾、外腰帶、內腰帶等。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2007式軍服
5. 為什麼飛行員的制服一定要穿正裝
這跟飛機的歷史有關吧,在1930年以前,飛行員是不怎麼穿制服的,一般都穿的是一戰時候發的,軍隊的制服,就是那種前面有包的那種皮質飛行夾克帶防風眼鏡的頭盔。
在30年以後,飛機從軍事運用到民事中,在泛美隨著民航的不斷興盛,航空覺得應該換個思路,就將飛行員分發類似於海員航長的制服。這種制服挺拔,好看,高逼格,給人一種專業性的感覺。
制服穿上去顯得人精神,同時自己穿正裝,對自己心理也是一種暗示要正式同時也看著好看,招人喜歡何樂而不為?
6. 空軍配發的特種裝具是指什麼
一、空勤特種工作服裝
在人民空軍的特種服裝中,最重要、最具空軍特色的,無疑是空勤特裝。
空勤特種工作服裝是空軍空勤人員在空中執勤時著用的制式工作服裝。是保障空勤人員在飛行中和應急跳傘時,特別是在高空低氣壓、缺氧和大過載飛行的情況下工作和安全的重要裝備。主要包括:飛行服、高空代償服、抗荷服、通風服、飛行頭盔、飛行帽、飛行靴、飛行手套、飛行圍巾、飛行裝具等。空勤特種工作服僅限空勤人員執行飛行任務時使用,平時不得著穿。
1.50式飛行服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軍空勤被服裝具的研製工作起步較晚、起點較低。1946年,我軍第一所航空院校——東北民主聯軍航校正式成立,當時的條件艱苦異常,沒有航油,只能用酒精代替;飛機沒有計時設備,飛行員就把鬧鍾綁在腿上。飛行員的全部裝具也只有一頂能攏住頭發的單布飛行帽、一副飛行眼鏡和一雙翻毛皮鞋。1949年空軍成立以後,從1950年起研製並陸續裝備了第一代空勤被服裝具,共計4個子系列、15個品種,通稱50式飛行服。50式飛行服主要是根據蘇軍飛行服仿製的,於1950年至1952年配發空軍部隊,是空軍初建時的飛行服。50式飛行服夏季為連身布飛行服,春秋為黑色夏飛行皮服,冬季為布面連身皮飛行服。為了防寒保暖,配有絨衣褲和飛行圍巾。
50式夏布飛行服 空勤人員夏季飛行時穿用的工作服,樣式為上下連身式,中間豎向開口並縫有拉鏈,上身兩個平底胸袋,腰間有兩個斜插袋,褲腿口縫有抽帶,敞袖口。用料為草綠色平紋布,配發空勤人員夏季使用。由於航校教學員在訓練中和志願軍空軍在抗美援朝的實戰中,穿脫和使用都不方便,因此於1953年改進為上下衣分開的夾克式下布飛行服。上衣為草綠色夾克式,四個口袋,上平下斜;褲子為藏藍色散腿褲。
50式夏飛行皮服 空勤人員夏季和春秋季飛行時穿用的工作服,樣式為上衣散下圍、散袖口,小翻領皮衣,腰部有兩個斜插袋,褲子為敞口皮褲,上部左右各有一個口袋。用料面料為黑色光面羊皮服裝革,里襯淺蘭色綢布。配發空勤人員夏季和春秋使用。由於在飛行訓練和抗美援朝實戰中,極為不便,影響操作,容易掛動機件造成事故,因此,1953年夏季飛行皮服改為上衣夾克式,小翻領,前襟有拉鏈,褲子為馬褲式,用深棕色光面羊皮革製作,里襯草綠色棉平布製作。
50式冬飛行皮服 空勤人員冬季飛行時的專用工作服,樣式為上下連身式,中間豎向開口並縫有拉鏈,帶羊毛皮領,上衣兩個上口袋、兩個下口袋,上口袋平底帶拉鏈,下口袋斜開口,腰間有一布腰帶,散腿口,肘部和膝部都加有護布。根據建國初期經濟困難的情況,用料面料為草綠色人字布,里為羊毛皮。由於在抗美援朝實戰中試用,笨重、穿脫都不方便,袖口、褲口肥大,不利於操作,曾發生過袖口帶動按扭而造成事故。1953年後改進為上衣夾克式、下衣馬褲式的冬光面飛行皮服。原人字布冬皮飛行服由於保暖性較好,造價較低,繼續發東北航校教學員每人一套,使用四年。
我軍第一代空勤被服裝具中的大部分為仿蘇式品種,無論是面料、款式、顏色甚至是號型,都是嚴格按照蘇聯空軍的標准來執行。後來,空軍對空勤被服裝具也曾進行過數次改進,但基本上都是屬於局部的調整或改動。
2.56式飛行服
56式飛行服指空軍1953年至1955年陸續改進的飛行皮服。有56式夏布飛行服、56式夏飛行皮服、56式冬飛行皮服和毛衣褲、飛行圍巾。隨著國家經濟的好轉,這一時期的飛行服主要用綿羊毛光面服裝革加絲棉製作。
56式夏布飛行服 空勤人員夏季飛行時的單工作服。1953年研製後裝備部隊。樣式為上衣夾克式褲子散褲腿,上衣小翻領,有四個口袋,上貼袋、下平袋蓋,袋中間縫一裝飾布帶,下有兩個斜插袋,緊下圍、緊袖口,褲子左右有兩個內裝插袋,用料為上衣草綠色平紋布,褲子為藏蘭色平紋布,配發空勤人員夏季使用,每人一套。為滿足空勤人員需要分為三個號碼製作,即1—3號飛行服。
56式夏飛行皮服 空勤人員夏季和春秋季飛行時的制式服裝。1954年研製成功、裝備部隊。樣式為上衣夾克式、褲子馬褲式。上衣小翻領,前襟有拉鏈,四個挖袋,上口袋裝有拉鏈,下口袋為斜挖袋。松緊布袖口和下圍,後背兩個活折,褲子腰布有兩個裝拉鏈的斜口袋,前開門及褲腿開口處裝有拉鏈。用料面為深棕色光面羊皮服裝革,里襯草綠色平布。空勤人員每人一套用四年。為滿足空勤人員需要分為10個號製作,即1—10號。
56式冬飛行皮服 空勤人員冬季飛行時的專用工作服,1954年研製成功裝備部隊。樣式為上衣夾克式,褲子馬褲式。上衣配貂毛皮領,前襟裝有拉鏈,四個口袋,上口袋為內裝式帶拉鏈,下口袋內裝式斜插口,袖口和下圍裝有松緊布,後背兩個活折。褲子腰部有兩個內裝式帶拉鏈的斜口袋,前開門及褲腿開口處亦裝有拉鏈。用料面為深棕色光面羊皮服裝革,里襯草綠色平布,中間絮絲棉。空勤人員每人一套,熱區、亞熱區用四年。為滿足空勤人員需要,分為10個號碼製作,即1—10號。
3.59式飛行服
隨著空軍的發展,飛機種類的增加,飛行高度和飛行區域的改變,超音速度飛機開始裝備部隊,原有飛行服已不能完全適應飛行需要。1959年開始,部隊裝備了高空代償服和抗荷服,要求飛行服能與其配套穿用,故在飛行服規格尺寸、製作工藝上做了改進,增加了絲襯衣褲和毛襯衣褲,形成了59式飛行服。主要包括:59夏布飛行服、59夏飛行皮服、59冬飛行皮服、絲襯衣褲、毛襯衣褲和飛行圍巾。
59式夏布飛行服 樣式與56夏布飛行服相同,加肥了尺寸,褲腰部增加了兩個與代償服配套的導管插孔。空勤人員每人每年一套。
59式夏飛行皮服 樣式與56夏飛行皮服相同,加肥了各部位的尺寸。褲腰部增加了兩個與代償服配套的導管插孔,腋下有兩個透氣孔。由原來的10個號碼改為9個號碼,有1—4個正號,1—4個副號和特大號。空勤人員每人一套用四年。因綿羊皮多製作毛皮,故皮服麵皮從1960年開始改用山羊服裝革製作。
59式冬飛行皮服 樣式與56冬飛行皮服相同,加肥了各部位的尺寸。褲腰部亦增加了兩個與代償服配套的導管插孔,因貂要列國家保護動物,限制狩獵,貂皮領來源不足,故貂皮領改為可用羊毛皮剪絨領代替。由原來的10個號碼改為9個號碼,有1—4個正號,1—4個副號和特號。空勤人員每人一套熱區用五年,溫區用四至五年,寒區、高寒區用三至四年。
我軍在60年代為空勤人員增配了高空代償服和抗荷服。
抗荷服 飛行員作大動作量飛行時,為減輕疲勞、避免黑視、限制體內器官的位移和拉伸,提高其承受正向過載能力而穿著的服裝。分囊式、管式兩種。囊式抗荷服由腹部、大腿和小腿處連通的氣囊組成,固定在衣面內。管式抗荷服由腹部處的氣囊和下肢處的側管組成,用交叉小帶定位在衣面上。
高空代償服 亦稱局部加壓服,用於防止高空氣壓差對人體的損傷和提高飛行員承受正向過載的能力。當飛機在12,000m—15,000m以上高空和以900k/hr速度飛行時,如遇機艙失去密封性,或實施彈射跳傘時,由於高空低壓缺氧的影響,人可能出現肺泡內氧分壓降低和血液沸騰等生理變化,此時必須對人體體表進行加壓和用超過大氣壓的壓力供給氧氣,以平衡身體內外壓力。代償服就是一種專門用於防止高空氣壓對人體損傷的特種服裝。它由代償服主體(衣面、調節系統、半圓環組體、拉鏈組件等)和張緊裝置兩部分組成,並與加壓面罩或密閉頭盔配套使用。其結構一般分為側管式和囊式兩種。由於它是給部分體表加壓,所以也叫局部加壓服。
女夏布飛行服 隨著空軍部隊的發展,女空勤人員越來越多,原夏布飛行服不適應女同志的體型,過於肥大,褲子又是前開門,為此,1974年研製了女夏布飛行服,除按女同志體型縮小了尺寸及腰圍、褲子改為側開門外,用料及樣式均與原夏布飛行服相同。
4.新一代空勤服裝——02式飛行服
隨著人民空軍的不斷發展、新型戰機陸續裝備部隊,老式飛行服樣式陳舊、性能落後、缺乏綜合防護功能的缺欠凸顯出來,給飛行人員的日常訓練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為加強空勤特裝與武器裝備的配套建設,提高航空兵部隊作戰能力,更好地展現「藍天驕子」的威武形象,從2000年開始,總後軍需部和空軍有關科研機構開始了新一代空勤被服裝具的研製工作。擔負研製任務的空軍專用服裝技術開發試驗基地,從最初的論證——樣品設計——飛行員試穿——改進,再到最後的定型生產,前前後後歷時4年。2003年12月,總後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召開鑒定會,新一代空勤特種工作服裝順利通過鑒定。
新一代空勤服裝共設夏服、春秋服、冬服、裝具4個系列,共20個品種。與老式裝具相比,增加了飛行棉衣、飛行腰帶、遠航褲衩、飛行褲衩和夏飛行襪5個品種,便於保暖量調節,其中前4個為新研製品種。從而形成了一個由外衣、內衣、鞋襪、手套、裝具組成的完整體系。
新一代空勤服裝除了品種上的增加外,還具備以下主要特點:一是材料新,大部分品種均改用了新式材料,使新一代空勤被服裝具的戰術技術性能有了明顯提高;二是顏色新,藍色取代棕色成為了主色調,較好地體現了藍天白雲的工作環境以及天之驕子的形象;三是服飾新,新一代空勤被服裝具增設了具有識別功能的服飾標志——臂章和胸章,做到了飛行機種與飛行等級有別。新一代空勤被服裝具不僅新,而且性能上更加先進,使飛行人員、被服裝具、現代戰機三者之間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新型空勤特種工作服增加了飛行標志。臂章區分海、陸、空3個軍種,以及殲擊機、強擊機和轟炸機、運輸機、直升機4個機種;飛行等級標志區分特級、1級、2級、3級飛行員,以及未定飛行等級空勤人員,共5種。飛行員腰帶也有軍種符號等標志。
新一代空勤特種工作服裝,具備戰場防護、自然環境防護、生理和物理等多方面要求,結構簡潔、靈活、適體,便於操作,並與抗荷服、代償服、飛行裝具等裝備配套。夏季飛行服為布服,樣式為連體式分體結構,用料為毛、滌、黏膠混紡織物,顏色為蔚藍色;春秋季飛行服上衣為夾克式,面料為山羊服裝革,褲子為克麥爾和羊毛混紡材料,顏色為灰藍色,具有阻燃功能;冬季飛行服為夾克式,面料為山羊服裝革,絮料為丙綸片,顏色為深灰藍色。
2004年12月,新一代空勤特種工作服裝開始裝備部隊。這標志著伴隨空軍飛行員50多年的老式空勤特種工作服裝退役,與第三代戰機相配套的新一代空勤特種工作服裝備部隊。
2008年8月30日,空軍首批殲擊機女飛行員更換新型飛行裝具儀式在華北某機場舉行,16名身著淺灰色全新飛行裝具的女飛行員,在藍天白雲和新型戰機的映襯下,更顯飛天豪氣和當代巾幗威武英姿。
這批新型飛行裝具,是專門為殲擊機女飛行員設計的,主要包括頭盔、面罩、抗荷服和救生衣等,是飛行員飛行訓練、作戰和遇險救生的重要防護裝備。據空軍裝備部有關部門介紹,這套飛行裝具科技含量高,安全系數大,設計人性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這次換著新型飛行裝具的16名女飛行員,是經過基礎教育訓練、初教機訓練和高教機訓練,加入空軍殲擊機飛行員行列的,她們將以更加豪邁的激情建功藍天
7. 求高人!!!空軍夾克(多為皮衣)的類別都有哪些,以及各自被命名的意義。如A-1,B-3。
(圖中為B3左右身著為A2)
B-3夾克是經典的羊皮夾克,它沿襲了二戰時期駕駛B-17和B-24等高空轟炸機成員穿著的皮夾克,用途是在開放和寒冷的高空環境中幫助轟炸機成員抵禦低溫。
在1940年,盟國的空勤人員經常需要駕駛沒有加熱設備的飛機在華氏-60度的冰點溫度環境中執行空勤任務。利用天然帶羊毛的綿羊皮製造的B3飛行皮夾克被用來保持駕駛員的體溫。從此,B3飛行皮夾克就永遠的與二戰的空中英雄們緊密的連接在了一起!」
B3飛行皮夾克是美國陸軍航空兵和空軍轟炸機成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標准飛行服之一。這種飛行夾克一般是供轟炸機組中的士兵們使用的,而機組中的軍官穿著的是A2夾克。因為機組中的軍官往往在飛機上擔任正副駕駛員的職務,他們的工作環境非常狹小,各種開關閥門繁多,所以他們穿的是比較緊身的A2夾克。而士兵們通常在擔任各個炮位的射手,由於飛機上的12。7毫米的機槍需要很大的射界,所以炮位上的窗口開得很大。這就以為著炮位的溫度比機艙要底很多,而且相對機艙的工作環境來說,炮位的空間已經很大了。所以士兵們就穿著比較厚比較大的B3皮夾克,當然這種衣服的保暖性能也自然比A2強。
B3不但是士兵們的最愛,就連巴頓將軍對它也愛不釋手。巴頓是世界上出了名的最重視儀表的將軍之一。冬天他經常頭戴閃閃發亮的頭盔,身穿鍍金紐扣的軍服,外披一件加長款的B3巡視軍隊。誠如他自己所寫的那樣:「官兵以榜樣和聲音來樹立自己的權威。他們必須在勇氣、行為和服飾方便顯得更為卓越。」而B3正好付予他這種內外統一的完美理想形象。
另外,還有兩款軍品風衣:M43和M65也不錯有興趣你可以自己找找看,至於B3和A2各自被命名的含義,本人覺得應該是當時分發給美軍作戰部隊的編號或者乾脆是戰機代號得來的,應為本人也不是什麼軍事迷,跟你一樣,是愛上B3夾克的款式而開始一些相關的探究,最悲劇的是,我到現在也沒買B3夾克,為什麼?真正的好東西就是貴啊~
8. 為啥中國空軍的服裝這么難看 還有那個頭盔 好土哦
頭盔這東西只要帶上護目鏡、氧氣管等全套的東西,不管哪國的看上去都跟外星人似的,有那跟輸氧的管子在怎麼都不好看。
至於服裝我想你說的應該是皮夾克吧,裸衣的情況下確實不好看,美國的也沒見好看到哪去。關鍵是要戴徽章,皮衣+徽章+墨鏡組合起來就非常亮眼了
9. 為什麼很多國家的空軍飛行員,都那麼喜歡穿皮夾克
因為在飛機上太冷了,不得不穿皮夾克。
例如,你知道戰斗機飛行員為何在執行任務時穿皮夾克?盡管我不得不承認他很帥,但這並不是為了裝酷,因為當飛機最終被發明時,它是可轉換的,可以在高空飛行,並且氣流和高度使溫度非常低。因此,為了使飛行員保持溫暖,他們必須使用皮革製成溫暖而防風的夾克,並且飛行員如此昂貴,他們自然希望使用動物皮革來製作夾克。到目前為止,飛行員還是這種夾克,他們也是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