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護士而言,幫病人換葯打針之前,如何做好手部衛生
醫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偉大的職業,甚至被我們稱作“白衣天使”,為我們的生活還有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幫助,而醫生本身其實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尤其是給病人打針的時候,人們會問作為護士而言,幫病人換葯打針之前,如何做好手部衛生?一定要專業的洗手液還有進行擦手等處理,這樣才可以達到手部衛生效果。
還有就是白大褂是一定要穿上的,這可不是只是像“白衣天使”的象徵,同時也是給我們很多保證好健康的問題,要知道醫院裡面存在有很多的病毒,即便是有人專業處理依舊是不斷產生的,尤其是對於大醫院每一天都是人流量很大的,所以護士不僅這時候做好手部的衛生,白大褂也是要穿好的。
2. 破傷風換葯敷料怎麼處理
破傷風傷口換葯方法是什麼?你知道破傷風傷口換葯方法嗎?讓我來告訴你破傷風傷口換葯方法吧。
由於破傷風痙攣毒素能迅速與神經組織發生不可逆性結合,故一旦發病治療困難,所以預防尤為重要。如遇到可疑傷口應做到清創、擴創,同時使用大劑量青黴素抑制細菌繁殖。用破傷風抗毒素對患者進行緊急預防,對已發病的人要進行特異性治療。破傷風傷口換葯方法更是十分特別,破傷風傷口換葯方法如下:
(1)取、開換葯包正確(防止污染包內物品)
(2)戴無菌手套打開手套包,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處,右手對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處,左手順勢戴好手套。
(3)傷口處理正確清除壞死組織,使傷口暴露,引流通暢。用3%雙氧水沖洗,直至傷口深處。1∶5000高錳酸鉀液浸濕敷料蓋住傷口。
3. 包皮手術後 換葯 手套
換葯時不需要帶手套的。如果採用同樣的思維、那個護士應該戴手套、誰知道病人有沒有問題?再者、尖銳濕疣以性傳播為主。
4. 戴無菌手套的原則
一。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 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
2、 進行無菌操作時,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 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必須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後,必須再經無菌處理後方可使用,從無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4、 無菌包應註明無菌名稱,消毒滅菌日期,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可保存7-14天,過期應重新滅菌。
5、 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鉗(鑷)。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觸及無菌物或跨越無菌區。
6、 進行無菌操作時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滅菌。
7、 一套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員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二) 准備質量標准
1、 工作人員著裝整潔,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 備齊用物。
3、 治療盤、無菌持物鉗或鑷,浸泡於消毒溶液內,無菌溶液、無菌包布、無菌容器及物品、無菌手套、彎盤、75%酒精、無菌棉簽。
4、 查對無菌物品、滅菌日期及手套號。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三) 操作流程質量標准
1、 選擇清潔、乾燥、寬闊的場所進行操作。
2、 解開無菌包系帶卷放在包布下邊。
3、 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兩角,最後揭開內角,注意手不可觸及包布的內面。用無菌鉗(鑷)取出一塊無菌巾放於治療盤內,剩餘部分按原摺痕包起紮好,並註明開包時間。
4、 鋪無菌盤:
單巾鋪盤:雙手拇、食指捏住治療巾兩上角外面,輕輕抖開,雙折鋪於治療盤上,內面為無菌區,蓋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對面無菌盤上,開口邊向外,放入無菌物品後,邊緣對齊蓋好。將開口處向上翻折兩次,兩側邊緣向下翻一次,以保持無菌。
雙巾鋪盤:雙手捏住無菌巾的左右兩上角的外面,輕輕抖開,由遠向近鋪於治療盤上,無菌面向上,放入無菌物品。依上法夾取另一塊無菌巾,由近側向對側覆蓋於治療盤內上,邊緣多餘部分反折,不應暴露無菌區。
5、 打開無菌容器蓋,必須把蓋的無菌面(內面)向上,放在穩妥處,夾取所需物品放入無菌盤內後立即蓋嚴。
6、 倒無菌溶液,仔細檢查核對溶液後,面對瓶簽兩拇指將橡皮塞向上翻轉,再用一拇、食指將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隻手)握住瓶簽倒出少許溶液沖凈瓶口,再由原處倒出所需溶液於無菌容器中,套上瓶塞並消毒翻轉部分與瓶頸(從非污染處到污染處)後立即蓋好,並註明開瓶時間。
7、 打開無菌盤上層無菌巾一部分,核對無菌手套袋上所註明的手套號碼、滅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膠帶,然後將手套袋攤開,取出滑石粉包,將粉擦於手掌、手背和指間,以一手掀起手套內袋開口處,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兩拇指相對,一手伸入手套內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將反折部分翻轉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開無菌盤進行無菌操作。
8、 持無菌容器時應托住底部,不可觸及容器內面及邊緣。
9、 開包遞送無菌物品時,一手托起無菌包,另一手打開無菌包一角,將帶子捲起夾在托包的手指縫內,另一手依次打開其它三角並抓住遞送或穩妥地將包內物品放入無菌容器中(無菌區域內)。
10、 操作完畢,從手套口翻轉向下脫去手套,整理用物。
(四) 終末質量標准
1、 操作有序,方法正確,無菌概念清楚,無菌觀念強。
2、 能口述無菌操作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五) 注意事項
1、 開包後的無菌包和開封後的無菌溶液有效期均為24小時,無菌盤有效期限不超過4小時。
2、 無菌持物鉗取時不可觸及容器口邊緣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內壁。使用時應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用後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遠處夾取物品時,無菌持物鉗應連同容器一並搬移,就地取出使用。無菌持物鉗只能用於夾取無菌物品,不能用於換葯和消毒皮膚。無菌持物鉗及其浸泡消毒容器,應每周清潔消毒二次,並更換消毒溶液及紗布。門診換葯室或使用較多的部門,應每日清潔消毒一次。
3、 使用無菌瓶內的溶液時,不可將無菌敷料堵塞瓶口傾倒無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內蘸取,以免污染剩餘的溶液。
4、 無菌包內物品不慎污染或無菌包浸濕,外界微生物可滲入包內,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 戴手套時應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則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裡面。戴手套後如發現破裂,應立即更換。脫手套時,須將手套口翻轉膠下,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
5. 為破傷風患者換葯時護士要特別注意什麼
起碼要遵守無菌技術 保護好患者和自己
6. 傷口換葯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縫合傷口換葯
(1)更換敷料:一般在縫合後第3日檢查有無創面感染現象。如無感染,切口及周圍皮膚消毒後用無菌紗布蓋好。對有縫線膿液或縫線周圍紅腫者,應挑破膿頭或拆除縫線,按感染傷口處理,定時換葯。
(2)拆線:詳見後面拆線部分。
7. 什麼是傷口換葯精細化
具體操作 慢性傷口患者換葯,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3.1拆除敷料:嚴格無菌操作,戴一次性手套。 1 細節護理在I臨床的應用 右手持圓頭拆線剪刀(圓頭在下)剪除外層敷料,盡 1.1 護患溝通 量避免正對傷口處剪開,內層敷料用鑷子夾取。難 良好的護患溝通,在臨床護理中能起到事半功 揭除的敷料,可更換手套用手取,或用消毒液浸泡 倍的效果拉,。換葯前,護士應告知患者和家屬因換葯 後再用手取,一手按壓傷口,一手揭除敷料,以免牽 時間空間有限,請家屬放心並在門外等候。換葯前 拉傷口和縫合線,動作輕柔。手指或腳趾部傷口, 應全面評估患者情況,態度和藹,責任心強,使患者 減輕疼痛,
8. 清潔傷口換葯怎麼操作
取、開換葯包正確
(2)戴無菌手套
(3)傷口處理正確
先用手取下外層敷料(不用鑷子),再用鑷子取下內層敷料,與傷口粘住的最里層敷料,應先用鹽水浸濕後再揭去。
(4)復蓋消毒紗布及膠布粘貼方向正確,長度適中
(5)完
9. 一般換葯順序3個步驟
一般來說,肯定是先打針,然後再換葯然後再包紮傷口了,主要是剩下的人的時間和.假如三個人為1,2,3,那麼先給3打針,1和2共等了6分鍾,如果先給1包紮傷口,那麼2和3共等了20分鍾,這筆帳幾乎不用算.
10. 外科醫生給病人換葯不用戴醫用手套或者對手消毒嗎
外科醫生給病人換葯需要用戴醫用手套或者對手消毒。
操作:手取外輔料,再用鑷子取內層,若粘住用鹽水棉球濕潤後揭開。兩把鑷子,一把接觸皮膚,一把接觸輔料(兩把始終不要碰觸)。消毒順傷口及縫線口輕輕的沾一下,然後(清潔的傷口)由內向外回字型消,酒精兩遍以上,范圍要超過蓋的紗布。
蓋紗布光面朝下,蓋八層紗布以上(一般一塊紗布塊四層)。粘膠布要順皮紋方向且垂直紗布粘,一般三條,兩邊壓邊粘,中間一條。最後洗手(保護自己)。
換葯注意事項
1、換葯的主要目的是觀察患者傷口是否出現感染,以及傷口癒合是否處於正常狀態。
2、換葯之前醫生探視患者並觀察傷口,如果出現發紅、發熱甚至有膿性分泌物,說明傷口存在炎症反應,此時需積極處理。
3、如果傷口發紅,可以應用酒精、碘伏等制劑,對傷口局部濕敷,並且調整應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