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別人有創口應戴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女裝大品牌都有什麼品牌 2025-05-17 11:06:27
肚子大腰粗怎麼穿旗袍 2025-05-17 11:06:14

別人有創口應戴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6-01 01:53:34

❶ 傷口護理

本文介紹傷口護理的通用原則,無論使用不使用葯膏,無論何種類型的傷口,都能在本文中找到護理原則。原則是指導思想,是一切用葯、護理、換葯、治療方案的前提。

(一)傷口護理的總原則

傷口的良好修復有賴於合理的處理,目的是盡可能在短時間內閉合傷口,完成再上皮化。評價各種傷口處理方法的標准應是癒合時間與癒合質量的統一。

1. 清除刺激源:如熱燒傷、化學燒傷必須立即中止燒傷源,將傷口置於自來水下沖洗30min,去除附著於傷口和皮膚表面的刺激源。每次更換敷料時要仔細去除粘附於傷口表面的壞死組織和感染性滲出液,注意勿將棉織纖維遺留於傷口內,使之成為異物,影響傷口癒合。

2. 清除壞死組織:現代傷口護理的觀點認為:對壞死組織應盡早清除。理由是:①壞死組織自溶後經創面吸收可成為毒素,引起機體中毒。②壞死組織富含蛋白質等營養,是細菌生長繁殖的良好培養基,易招致感染。③ 壞死組織附著於創面可成為不良刺激源,影響毛細血管重建與生長,阻止肉芽生長和上皮再生,因而會阻礙傷口癒合。清除壞死組織的方法有4種:外科清創(用刀剪剪除壞死組織)、機械清創(用外力擦拭,鑷子鉗除壞死組織)、酶解清創(用水解酶、枯草桿菌酶等分解壞死組織)、自溶清創(用封閉敷料截住傷口水分,軟化壞死組織,傷口滲出中的酶溶解液化壞死組織,隨更換敷料時清除)。

3. 預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清潔傷口(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清洗范圍包括傷口周圍2.5cm。理想的沖洗壓力是用35ml空針抽取生理鹽水用19號針頭沖洗,減少局部細菌數量);加強營養支持,糾正低蛋白血症;更換敷料時戴無菌手套,專物專用,預防交叉感染;每周做一次傷口培養,監測感染情況等。

4. 保護傷口及其周圍組織:使用減壓墊減除傷口及其周圍組織的壓力;保持傷口局部的密閉性,預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採取保護性體位或放置保護性支架等。

5. 為傷口癒合提供一個濕潤的環境:根據傷口大小、深度、顏色及滲液量等情況,選擇恰當的封閉敷料敷貼傷口,為傷口癒合提供一個低氧、濕潤的癒合環境。

6. 控制流出的液體和氣體:對於滲液量較多(>10 ml/24 h),特別是感染性滲液傷口,應採用吸收滲液的敷料. 如採用澡酸鹽敷料可吸收自身重量20倍的傷口滲液或採用德濕威敷料在吸除滲液的同時吸除創面細菌,對於洞穴性傷口可用封閉式負壓吸引技術吸除流出的液體和氣體,以免對傷口造成不良刺激和浸漬.

7. 使病人感到舒適:不管採用何種方式,傷口護理都不應給病人帶來或加重疼痛,應採取減少疼痛的方法,盡可能使病人感到舒適,這種舒適包括軀體上和心理上的,因此傷口護理中應重視做好身心整體護理.

(二)傷口護理中的分原則

1.紅色傷口:護理原則是保護傷口及其周圍組織,保持傷口部件濕潤清潔.

2. 黃色傷口:護理原則是清潔傷口和消炎,清除膿性分泌物和控制局部感染.

3. 黑色傷口:護理原則是清創,盡早清除壞死組織.清創的方法因人而異,如是高齡患者/營養不良者/慢性病患者宜採用自溶清創.如是乾性黑色傷口也宜採用自溶清創,濕性壞疽傷口不宜使用.

4. 混合傷口: 25%紅色傷口+75%黑色傷口處理原則為:以清除黑色壞死組織為主兼顧保護紅色傷口. 25%黃色傷口+75%黑色傷口處理原則為:以清除黑色壞死組織為主,兼顧去除黃色分泌物,控制局部感染.50%紅色傷口+50%黃色傷口處理原則為: 以清除黃色分泌物及失活組織為主,兼顧保護紅色肉芽組織.

5. 淺層傷口: 防止和減輕感染,保存殘存的上皮組織,為再上皮化提供一個適宜的癒合環境.

6. 全層傷口:盡早去除壞死組織並覆蓋創面,以保存殘存的上皮組織,為再上皮化提供一個適宜的癒合環境.

7. 急性傷口:此類傷口護理的目的是盡快恢復機體的功能和修復受損的組織.處理原則: 首先穩定病人情緒,估計傷情和傷口情況,然後快速清創.淺表香急性傷口用封閉敷料封閉傷口;全層傷口可清創後縫合傷口,以求I期癒合.對有張力的傷口,選用恰當的敷料封閉傷口保護傷口或用保濕敷料調理傷口,以求II期癒合.

8. 慢性傷口: 由於慢性傷口形成時間長,都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組織營養不良甚至壞死,因此其護理原則是: 正確估計慢性傷口的形成原因、傷口深度及范圍、配合程度、主觀願望等, 採用病人能夠接受的有效方式清創,將慢性傷口轉化為急性傷口狀態,從生理上提供細胞按時間順序癒合的機會.在此基礎上使用合適的敷料進一步做傷口調理,促進癒合.

傷口調理: 近年來,在傷口治療方面推出了一個新概念,指使用合適的敷料,保持傷口長期濕潤,並產生有利於細胞增殖活動的微環境,以促進肉芽組織的生長,直到缺損被填至皮膚水平並且肉芽表面新鮮健康、清潔,為自發性上皮形成或皮瓣移植術提供良好的傷口床條件

❷ 天然乳膠手套可以直接接觸在傷口創面嗎,傷口是燙傷的,現在已經脫掉死皮,在長新肉

創面剛剛長合的話也很脆弱,不要總觸碰它。如果創面還沒有未能全長合的話,最好是保持手套無菌的狀態再觸碰傷口哦,一定要無菌,不然可能會引起感染就不好了。
手套戴法是:
(1)若為經高壓蒸汽滅菌的干手套,取出手套夾內無菌滑石粉包,輕輕敷擦雙手,使之乾燥光滑。
(2)提起手套腕部翻折處,將手套取出,使手套兩拇指掌心相對,先將一手插入手套內,對准手套內5指輕輕戴上。注意手勿觸及手套外面。
(3)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翻折部裡面,協助未戴手套的手插入手套內,將手套輕輕戴上。注意已戴手套的手勿觸及手套內面。
(4)將手套翻折部翻回,蓋住袖口。
(5)用無菌鹽水將手套上的滑石粉沖洗干凈。

❸ 傷口流血要注意什麼

一、出血的種類
若以出血的情況分,可以粗略地分為:

1、微血管出血:血液由傷口慢慢滲出(野外出現的一些劃傷、刺傷等)

2、動脈出血:血色鮮紅,流血速度快,有一下一下的脈博般節奏。(大的創傷、損傷了動脈血管)

二、出血的一般處理

一般野外出現的一些劃傷、刺傷等,流血量一般不多,只要照著下面的幾個重點做,沒有感染,傷口很快就復原;如傷口很大很深,除了依著以下程序去穩定傷勢,也請記著請家人立刻召援。

注意:接觸別人的體液帶有一定危險性,所以最好先戴上即棄式膠手套以保個人安全;處理傷口前請先洗手。

1、消毒:可以採用下面任何一種方法:

a:用自備消毒葯水,稀釋,沖洗傷口(大小傷口都適用)
b:用清水及肥皂清洗傷口(只限於較小傷口)
c:用棉簽或消毒棉球沾黃葯水抹凈傷口,每次每個棉球只可以向一個方向抹一次就要換新,直至傷口清潔為止(一般手腳傷口)。對跌倒擦傷或懷疑會沾上污物的傷口,更要注意小心做好消毒程序

2、止血:讓傷者坐在舒適的地方,安慰患者並提高傷肢,用一塊消毒敷料蓋住傷口,用手壓在敷料上,施以適量壓力,協助止血。
通常不太嚴重的流血(如被果刀切到手指等)而患者本身沒有如血友病等問題,都可以在十五秒左右止血。
如果為跌倒擦傷的傷口,由於血不是流出只是滲出,也可以省了抬高傷肢止血這程序。

3、包紮:若敷料上沒發現有血滲出,就可以當傷口已經基本上止了血,這時就用膠布把敷料固定,請傷者休息一下。
若傷口很小,也可以在止血後利用葯水膠布作包紮。

4、特別的出血
頭部:消毒,用敷料蓋上直壓止血,處理時不要讓傷者躺下,必需送醫治理,若傷者感到頭暈,作嘔,失憶等徵象,得告訴醫生。
流鼻血:垂頭向前,不要讓血流進喉嚨以免嘔吐,用手指捏著鼻樑的軟骨位置,等待止血,必要時可在額頭用扭乾的冷毛巾作冷敷。止血後兩小時不要擤鼻涕或挖鼻孔。

❹ 醫生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 工作中應當嚴格遵照標准預防的原則做好自我防護:認定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應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物質,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2. 可能接觸到血液或體液或自己手上有傷口或皮損時,則應戴上手套。脫手套後認真洗手或手消毒。

  3. 醫護人員要安全處置銳利器具,不要直把用過的銳利器具傳遞給別人。在進行侵襲性操作時,要保證足夠的光線並盡量減少創口出血。縫合創口時,要特別小心被意外創傷。

  4. 有可能發生噴濺時要戴護目鏡、口罩等,必要時穿隔離衣。

  5. 使用後的銳器(針頭、刀片等)利器放入利器盒,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等銳利器具。

  6. 任何地方物體表面污染到血液或體液時,應就地消毒後再做清潔處理。

  7. 當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後,應嚴格按照發生職業暴露後的局部處理措施

    進行緊急處理:

    (1) 用流動水和肥皂液在流動水下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2)
    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傷口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動水沖洗;禁止進行對傷口的局部擠壓。

    (3) 傷口沖洗後用0.5%碘伏或碘酒進行局部消毒,並用無菌敷料包紮傷口;對暴露的粘膜應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8. 發生職業暴露實施局部處理措施後,及時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並進行登記。

  9. 院感科向主管領導報告,並盡快與有關專家取得聯系,由被暴露人直接向專家講敘暴露的具體細節,由專家根據其暴露的程度決定是否採取預防性用葯措施。

❺ 手上有傷口的醫務人員與無傷口的醫務人員在接觸隔離患者需戴手套時有什麼不同

當然有區別了,皮膚是我們天然的一道完美的屏障。如果你的手上有傷口,那麼等於是這個屏障被打破了,增加了醫務人員的感染機會。要單獨針對這個傷口進行保護處理。然後再戴手套。

❻ 手受傷包紮好之後帶上塑料手套對傷口好嗎

一般情況下注意不要打濕就可以,外科創口一般要求清潔乾燥即可,沒必要特殊帶手套。

❼ 為防止雙手被刀片和尖銳物品所傷,應戴哪種類型的手套

嗯,去弄一個皮手套,或者是一個鋼鐵俠蜘蛛手套。

❽ 戴手套的注意事項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驚恐,很多人出門時都會全副武裝,特別是外出進行購物、在外面觸碰一些物品時都會選擇佩戴手套。

說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普通老百姓佩戴手套意義不大,雖然現在該病毒的外界生存期較長,但是也不要忘記我們現在對於日常消毒的加強和重視。

雖然話是這樣說,但多增加一層防護比沒有要強,所以現在很多人出門都會佩戴手套,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手套方面的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先說一下我們平日所戴的手套,現在大多數人出門都會佩戴乳膠手套,而這些手套大多數都是在超市購買的家用手套,還有的人會佩戴毛線手套以及一次性醫用手套。

老百姓沒有那麼多的醫學常識,大家都覺得只要佩戴上手套就能有效的進行保護,其實,如果在佩戴當中方法不得當,那還真的不如不戴,下面來看看錯誤的佩戴方式。

一、反復使用

先不說所戴的手套是什麼樣的,現在很多人會反復穿戴同一副手套,有的乳膠手套說實話內外面基本都一樣,所以有的人在佩戴的時候也不管這些,反正只要佩戴上就行了,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一些送貨的工作人員身上。

二、手套穿戴不規范

剛剛說過我們老百姓沒有那麼高的醫學知識,所以大部分人還是以戴上了就可以了為主要思想,雖然我們不能像專業人士那樣穿戴,但如果要選擇佩戴手套了,那麼最好能盡量規范一些,不然就會造成適得其反。

如果選擇穿戴醫用一次性手套,那麼就必須按照包裝上的說明來進行穿戴,如果是家用的普通手套特別是在脫手套時,最好不要觸碰手套的外面。

比如,有的人沒有對手套進行消毒,使用完後丟在一邊,下次使用的時候抓起來就戴,如果手套上有病菌,那麼就會造成手套內外造成污染。

再比如手套裡面是干凈的,在脫手套時接觸到了手套的內面,這也相當於白戴。

三、手套的消毒

如果是使用醫用一次性手套,那麼在使用完畢後就可以丟進垃圾箱,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選擇家用乳膠手套較多,如果沒有及時的消毒,那麼真的還不如不戴。

四、多人使用

還有這種情況,比如一幅手套多人使用,先不說這些人是否為自己親近的人,就說多人穿戴吧!這都是增加了交叉污染的幾率發生。

雖然疫情還處於高發階段,但是普通大眾日常是沒有多少機會接觸到真正病人的,所以對於我們來說是否佩戴真的沒有那麼嚴格,只要做到經常洗手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真的佩戴手套就應該正確使用,這里看看家庭日常的使用方法。

1、最好選擇一次性的手套,使用完畢就脫掉丟棄。

2、佩戴手套要分清內外面,切勿在多次使用時內外不分。

3、如果是家用乳膠手套,在使用完畢後最好用酒精噴灑一邊進行消毒。

4、最好手套專人專用,人手一幅為宜。

5、如果是用的時間較久的手套或佩戴時間過久的情況,因為手套的透氣性較差,這樣容易導致手部的出汗,從而造成手套內部潮濕而引發細菌滋生,所以用過幾次最好用消毒劑浸泡清洗一下,比如用稀釋過的84進行浸泡,一般30分鍾即可。

6、對於使用較長的手套要檢查是否有破損。

作為普通大眾,在防護上無需那麼的嚴格周密,只要是在大的范圍框架內就不會有什麼問題,比如盡量少外出、外出後要洗手等等。而戴手套因人而異就行,普通大眾對於手套的穿戴、消毒等相對沒有醫院那麼嚴格,只要大家懂得相關常識、注意日常一些使用規范就可以了。

❾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哪種手套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醫用橡膠手套

一、手套的分類

(一)一次性使用醫用手套

1、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符合GB7543。

2、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符合GB10213。

(二)可重復使用手套

1、橡膠耐油手套:符合AQ6101,為接觸礦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種溶劑時戴用的手套。

2、耐酸(鹼)手套:符合AQ6102,為接觸酸鹼嚳液時戴用的手套。

3、浸塑手套:符合GB/T18843,用於防水、洗滌劑、臟污及輕微機械等傷害,僅適用於清潔工等類似工種手套。

(9)別人有創口應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醫用手套加入粉末後形成的風險為可能造成患者傷口感染、形成肉芽腫、臟器粘連等並發症,導致醫務人員過敏反應等。在有粉醫用手套生產過程中,由於需要向手套中添加粉末,也會導致環境污染及對操作工人的傷害。

有粉醫用手套生產企業應進一步完善產品說明書和標簽中的警示信息,提醒醫療機構和使用者合理選擇、安全使用。

❿ 護理戴手套時應注意

戴手套的注意事項

手套尺寸要適當,如果手套太緊,限制血液流通,容易造成疲勞,並且不舒適;如果太松,使用不靈活,而且容易脫落。

在選擇手套時除了要具有足夠的防護作用外,也要看實際需求,該選用鋼絲抗割手套的環境,就不能選用合成紗的抗割手套等。

要保證其防護功能,就必須定期更換手套。如果超過使用期限,則有可能使手或皮膚受到傷害。隨時對手套進行檢查,檢查有無小孔或破損、磨蝕的地方,尤其是指縫。注意手套的使用場合,如果一副手套用在不同的場所,則可能會大大降低手套的使用壽命。使用中要注意安全,不要將污染的手套任意丟放,避免造成對他人的傷害。暫時不用的手套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摘取手套一定要注意正確的方法,防止將手套上沾染的有害物質接觸到皮膚和衣服上,造成二次污染。最好不要與他人共用手套,因為手套內部是滋生細菌和微生物的溫床,共用手套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戴手套前要洗凈雙手,手套要戴在干凈(無菌)的手上,否則容易滋生細菌。摘掉手套後要洗凈雙手,並擦點護手霜以補充油脂。在戴手套前要罩住傷口,皮膚是抵禦外界環境傷害的天然屏障,可以阻止細菌和化學物質的進入。不要忽略任何皮膚紅斑或痛癢,防止皮炎等皮膚病的發生。如果手部出現乾燥、刺癢、氣泡等,要及時請醫生診治。工作人員一定要選擇一雙好手套,更好的保護雙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