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孩子什麼病要帶手套
擴展閱讀
拍旗袍照要注意什麼 2025-05-17 21:49:45
愛出汗適合什麼睡衣 2025-05-17 21:48:59

孩子什麼病要帶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5-30 04:19:38

❶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防治知識十問
1.什麼是手足口病?得病後有什麼表現?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狀較輕,大多數患者發病時,往往先出現發燒症狀,手掌心、腳掌心出現斑丘疹和皰疹(疹子周圍可發紅),口腔粘膜出現皰疹和/或潰瘍,疼痛明顯。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和頭疼等症狀。少數患者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麼傳播的?有疫苗嗎?
手足口病傳播途徑多,主要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噴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沒有疫苗,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傳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新傳染病,它是一種全球性傳染病,1957年首次認識並命名,世界各國每年均有病例發生。我國1981年發現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病與治癒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孩子出現可疑症狀怎麼辦?
如果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時要密切觀察。不要去幼兒園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與其他孩子接觸玩耍。一旦出現突然發高燒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體抽動、呼吸困難等,應立即送孩子到醫院就診。
7.一般家庭怎麼預防?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要勤曬衣被。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8.如果家裡有孩子感染要特別注意什麼?
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後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後或處理孩子糞便後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並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症狀消失一周後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9.怎樣對日常用品進行消毒?
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採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
如果家裡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鍾或者煮沸3分鍾;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後再丟入廁所。
10.為什麼近期報告感染手足口病的人這么多?
根據衛生部門的監測,專家將目前報告的手足口病發病數與往年的發病數對比,認為今年疫情來得比較早,但仍屬散發。今年5月2日起,衛生部將手足口病納入丙類法定傳染病管理,要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發現病例及時通過網路直報系統上報。由於以往不要求報告,另外有病人因症狀輕微沒有就醫,因此以往部分病例沒被發現或未作報告。在要求依法報告後,報告數量有一定增加是合理的現象。
由於手足口病是常見多發傳染病,存在廣泛發病的可能。衛生部門提醒全國各地,尤其是目前病例較少或往年發病較少的地區要加強預防與監測,做好疫情的防控。

手足口病的根本預防措施

洗手-手足口病根本的預防措施
飯前便後洗手這是從幼兒園就教起的衛生知識,可是很多小孩,包括成人都不以為然。其實飯前便後洗手,是預防手足口病最好的方法。
千萬不可小看洗手,正確的洗手知識很重要。正常情況下,沒有接觸傳染源,可以用肥皂或清水洗手,把手洗干凈就可以。如果有直接接觸到患者的分泌物、含病毒的液體可以用消毒液洗手。專家提醒,消毒紙巾不能代替洗手。至於洗手的時間沒有規定,專家建議最好在20秒以上。

15字方針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目前無疫苗,關鍵是從日常的生活預防。只要做好預防措施,發病率就會下降。
常洗手、勤開窗(通風)、喝開水、食熟食、曬衣被,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帶手套處理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器具;少去擁擠的場所,
不要過於勞累,增強免疫力。這些都可以預防手足口病。有人說打丙種球蛋白增強小兒免疫力來預防手足口病,專家對此做法表示不贊同。另外,廣東有些市民會煲一些中葯服用,專家表示這並非手足口病治療指南的內容,而手足口病治療指南是根據國內外的發病情況制定的。

家庭如何消毒預防手足口病?
患兒的家庭應使用肥皂、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將衣被陽光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高溫(大於50攝氏度)、紫外線、含氯的消毒液都可以消毒,含氯的消毒液可以按照說明書稀釋使用。3歲以下的小孩喜歡吮吸手指,手是很重要的傳播「工具」,因此專家提醒,兒童玩具最好用3%的漂白粉浸泡消毒。幫小孩常洗手,盡量不要吮吸手指。

專家提醒:發現孩子發燒、有皮疹等症狀,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據醫生建議,決定是否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

幼托機構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衛生局、醫療機構的專家已對幼兒園的老師進行預防手足口病的培訓,通過媒體、醫院等多種渠道宣傳,讓廣大市民正確認識此病。
托幼機構及小學要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並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及時採取控制措施。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可在家中治療、休息,避免交叉感染。學校老師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學生後,要立即對玩具、被褥、桌椅、體育器材等進行消毒;同時做好教室、寢室、食堂、廁所等消毒處理。保持教室和寢室等活動場所通風換氣。

❷ 很多小孩都會患手足口,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一般是不會被感染的,大人可能攜帶了病毒但並沒有發病,所以除了隔離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以外,還要隔離他們的家長。從另一方面講,不要讓孩子隨隨便便給別人親,可能大人是病毒攜帶者,親一口孩子就被傳染了。

1、通過糞-口傳播途徑,手的衛生是關鍵。

2、同時手直接接觸皰疹病毒。

3、口腔內的病毒通過打噴嚏氣溶膠形式進入同伴的口腔。

4~7、9、10、16 型和 B 組 1~3、5 型,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腸道病毒 71 型等,其中以 CV-A16 和 EV-A71 最為常見,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 EV-A71 所致。

這種罪啊……怎麼落實責任人啊,你有沒有證據說就是在那裡感染的,原因有一萬種……反正我是接受教訓了,不帶孩子去大型超市,游樂場等人群密集且封閉的場所,尤其是現在!好多孩子感染了!

染手足口病給寶寶。因為大人的免疫力強,症狀也較輕,一般只是手足出現皰疹不會發燒,甚至沒有任何症狀的攜帶,通過與寶寶的親密接觸便傳染給孩子。

❸ 許多家長總是給新生兒戴上小手套,寶寶帶手套有什麼影響

有許多家長總是給新生兒戴上小手套,如果寶寶經常戴手套的話,對他們成長發育也是會有一些影響的。因為寶寶在成長過程當中需要用手來感知周圍的事物,而且手腳的協調能力也能夠促進孩子的小腦發育,如果讓孩子戴上手套的話,可能會限制孩子的發育。

❹ 剛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寶寶可以帶手套嗎

你好,最好不要戴。0~6個月是孩子感知覺發育的關鍵時期。孩子需要探索外界事物,孩子的嘴、手、腳以及皮膚是他探索的工具,嘴和手是最敏感的部位。嬰兒在0~3個月還存在著無意識的、原始的夠物行為,通過手的自由活動,逐漸在大腦鋪設好手、眼、腦結合的神經通路。給孩子戴上手套,就剝奪了孩子用手去探索外部事物的機會,使觸覺不能很好地得到發展,這樣不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和獲得生活的經驗。另外,隨著孩子情感的發育,出現吃手的現象,以求自我安慰,獲得滿足。往往由於手套不清潔,容易造成孩子一些疾病的發生。有的小兒手套加工粗糙,一些線頭可能纏繞孩子的小手指,如果家長一時疏忽,可引起手指局部血液循環不暢,加上越小的孩子對疼痛感覺越不敏感,不能及時發現,容易造成手指缺血壞死。因此要求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戴手套。為了防止抓破臉,在孩子熟睡時,可以將孩子的指甲剪短。你的孩子還沒有滿月,手是緊緊握著,所以每次給孩子洗手時,一定要掰開孩子的手清洗干凈,預防孩子吃手時將不清潔的東西吃進去。

❺ 對於現在的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小孩子的衛生還應該怎樣去預防

預防的關鍵是在這樣的季節里盡量減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機會。這是手足口病的標准預防指南: (一)個人預防措施 1. 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2. 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污物; 3. 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 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居家治療的兒童,不要接觸其他兒童,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症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機構及小學等集體單位的預防控制措施 1. 本病流行季節,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 每日對玩具、個人衛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 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4. 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6. 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7. 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衛生和教育部門報告。根據疫情控制需要當教育和衛生部門可決定採取托幼機構或小學放假措施。

❻ 什麼病檢查病人需要戴上醫用手套,口罩,袖頭等

傳染性疫病需要,醫生一般都會帶,沒有特別界定什麼病,是為了衛生起見。加油,祝你好運。

❼ 半歲以內的孩子喜歡撓自己,需要佩戴手套防止抓傷嗎

嬰兒出生後,肌肉相對緊張,嬰兒的指甲相對較薄,鋒利,總是避免撓撓自己,這么多的父母都在考慮一個方法——嬰兒穿著一個小手套,認為他們不能自我劃傷。

寶貝經常劃傷自己?專家說:如果你劃傷它,不要給他一個手套,否則後悔。

4,易於損壞寶寶的手指:

我母親的頭發拍了一個嬰兒的手指,我幾乎會導致手指壞死。同樣,有一些小手套使得一個相對粗糙的手套,可能有一些電線頭,很容易纏繞嬰兒的手指。如果媽媽和爸爸沒有及時發現它,它可能會導致嬰兒的手指血液循環。

而且,嬰兒的尺寸越小,疼痛越低,也很容易導致媽媽和爸爸,這最終導致嬰兒手指缺血性壞死的悲劇。

❽ 什麼病必須要戴手套

傳染病

❾ 許多父母總是給新生兒戴上小手套,寶寶帶手套有什麼危害

許多父母總是給新生兒戴上小手套,寶寶帶手套有什麼危害?

給嬰兒戴手套不合適 許多父母擔心看到嬰兒的手被無意中抓住會傷害自己所以戴著手套新生兒戴手套的危害,似乎可以通過戴手套來保護寶寶的皮膚,但從寶寶發育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束縛了孩子的雙手,限制了手指的動作,不利於觸覺的發育。 另外,毛巾手套和其他棉布做的手套的線一旦脫落,就會容易纏繞在嬰兒的手指上,影響手指的局部血液循環。

❿ 什麼傳染病需戴手套口罩預防

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麻疹等,需要戴口罩。
預防接觸性傳染病,需要戴手套。可通過日常生活接觸導致傳染的疾病種類較多,比如痢疾、傷寒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等,但這些情況下,除非與病人或疑似病人直接接觸,一般是不必戴手套的。醫療活動中,醫務人員為防止工作中的意外受傷導致血液傳播性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也是需要戴手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