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什麼時候換無菌手套
擴展閱讀

什麼時候換無菌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5-29 18:22:21

❶ 無菌手套光滑面在里還是外

里。

手套外面為無菌區,應保持其無菌。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接觸未戴手套的手及手套的內面,發現手套破損或不慎被污染,應立即更換,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

脫無菌手套的方法:

用戴著手套的手捏住另一隻手套污染面的邊緣將手套脫下,用戴著手套的手握住脫下的手套,用脫下手套的手捏住另一隻手套清潔面(內面)的邊緣,將手套脫下,用手捏住手套的裡面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脫無菌手套後應洗手。

戴手套護理或診療操作時,從同一患者身上的污染部位(包括不完整皮膚、粘膜或植入醫療設備處)移到清潔部位時應更換手套。

❷ 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要求:

1、操作前准備

操作環境應清潔、寬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無菌操作前半小時應停止清掃工作、減少走動、避免塵土飛揚;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准備,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並洗手,必要時穿無菌衣、帶無菌手套。

2、操作中保持無菌

工作人員應面向無菌區,手臂應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檯面以上,不可跨越無菌區避免面對無菌區談笑、咳嗽、打噴嚏;

用無菌持物鑷取用物品。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一套無菌物品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無菌操作中,無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應予更換並重新滅菌。

3、無菌物品保管

無菌物品必須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於空氣中,應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無菌包外須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並按失效期先後順序排放。

定期檢查無菌物品的滅菌日期及保存情況。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為7天,過期或受潮應重新滅菌。

(2)什麼時候換無菌手套擴展閱讀:

無菌技術操作目的:

取用、放置、保存無菌物品符合無菌操作原則,保證無菌物品和無菌區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

適用領域:

進行微生物學實驗、外科手術、換葯、注射時,均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定。

❸ 醫用手套有哪些使用注意事項

一、醫用手套的種類有哪些
1.外科醫用滅菌手套:無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於無菌程度要求較高的操作如手術操作、分娩、中央導管置管、全胃腸外營養液配製等。

2.清潔檢查手套:清潔非無菌,一次性使用。用於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體液明顯污染的物品時使用。
3.家政手套:清潔可重復使用。主要用於不直接接觸人體的情況下,環境物表的清潔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二、醫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項

1、診療護理不同的患者之間應更換醫用手套。
2、操作完成後脫去醫用手套,應按規定程序與方法洗手,戴醫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3、操作時發現醫用手套破損時,應及時更換。
4、戴無菌醫用手套時,應防止手套污染。

❹ 手術中應遵循的無菌原則有哪些

1、嚴格明確區分有菌、無菌的概念

手術人員穿無菌手術衣及戴好無菌手套後,背部、腰部以下和肩部以上都應視為有菌區,不能再用手觸摸。雙手應肘部內收,靠近身體。手術台邊緣以下的布單不可接觸,超過手術台邊緣以下的物品一概不可再拾回使用。無菌桌僅桌緣平面以上屬無菌,參加手術人員不得扶持無菌桌的邊緣。

2、保持無菌物品的無菌狀態

無菌區內所有物品都必須是滅菌的,若無菌包破損、潮濕、可疑污染時均應視為有菌,應重新更換。手術中前臂或肘部若受污染應立即更換手術衣或加套無菌袖套,若手套破損或接觸到有菌物品,應立即更換無菌手套。無菌區的布單若被水或血濕透,應加蓋乾的無菌巾或更換新的無菌單。

3、保護皮膚切口

皮膚雖經消毒,只能達到相對無菌,因此,切開皮膚前,一般先用無菌聚乙烯薄膜覆蓋,再切開皮膚。切開皮膚和皮下脂肪層後,切口邊緣應以無菌大紗布墊或手術巾遮蓋並固定,僅顯露手術切口。凡與皮膚接觸的刀片和器械不再應用,延長切口或縫合前需用75%乙醇消毒皮膚一次。

4、正確傳遞物品和調換位置

手術者或助手需要器械時應由器械護士從器械升降台側正面方向遞給,手術時不可在手術人員背後或頭頂方向傳遞器械及手術用品。手術過程中,同側手術人員如需調換位置時,應先退後一步,轉過身背對背地轉至另一位置,避免觸及對方背部不潔區。

5、污染手術的隔離技術

進行胃腸道、呼吸道、宮頸等沾染手術時,先用紗布墊保護周圍組織,再切開空腔臟器,並隨時吸除外流物。

6、保持潔凈效果、減少空氣污染
手術時門窗應關閉,減少人員走動。

❺ 《手術室無菌技術操作規范》

手術中的無菌操作原則外科手術治療的成敗和手術中的無菌操作有密切關系。正確掌握無菌技術是預防切口感染,保證病人安全的關鍵。每人都必須充分理解無菌操作的重要性,才能在手術室各項工作中更好地執行無菌技術。這個所有參加手術的人員必須認真執行的規章,即無菌操作原則。如有違反,應立即糾正。

1.建立一個無菌區 無菌區內所有物品都必須是滅菌的,如稍有懷疑應立即更換。物品有下列情況者,應視為有菌,不能在無菌區內使用:①在非限制區內的滅菌敷料;②無菌包破損或潮濕;③無菌包墜落在地面上;④滅菌有效時間及效果不能肯定;⑤懷疑無菌物已被污染。

無菌區的建立應盡量接近使用時間,以減少暴露和污染的機會。

2.無菌手術衣的應用 無菌手術衣的無菌范圍僅限於前身肩平面以下,腰平面以上及袖子。其他部位應視為有菌區。手術人員在穿好手術衣後,前臂不應下垂,應保持在腰平面以上。雙手不應接近面部或交叉及放於腋下,應肘部內收,靠近身體。由於手術衣在腰平面以下視為有菌的,因而不應接觸無菌桌及鋪好的手術台。手術人員倚牆而立或靠坐在未經滅菌的地方,均是違反無菌原則的。也不應來回走動或走出手術間以外。如因手術需要移動,應面向無菌區。與另一手術人員換位時,應先退後一步,轉過身,背對背地轉到另一位置上。在經過來穿手術衣人員面前時,應互相讓開,以免碰撞污染。

3.正確使用無菌包或無菌容器 任何無菌包及容器的邊緣均應視為有菌,開包時應將包布的四角翻轉並用手握住,防其滑脫污染內容物。取用無菌物時注意不觸及邊緣。利用包布鋪無菌區時,包布的內面是無菌的,包布的外面和邊緣是有菌的。若取無菌包內某種無菌物,餘下無菌物仍須保持無菌時,可按原包包好,但須在4小時內應用此包內的無菌物,否則須重新滅菌。

無菌容器為盛無菌敷料、器械或葯液之用。打開無菌容器時,蓋子應朝上,取出無菌物後即蓋好。以容器浸泡消毒用物時,須寫上浸泡時間,中途投入其他器械,應重新計算消毒時間。

無菌溶液瓶一經打開,液體應一次用完,不應保留。倒液時應沖一下瓶口,沖洗瓶口的葯液應棄去,以保證無菌及防瓶口雜質和玻璃碎屑。

4.無菌桌的無菌范圍 無菌桌僅桌緣平面以上是無菌,桌緣平面以下,不能長時間保持無菌完整,應視為有菌。手術護士、巡迴護士都不應接觸無菌桌緣平面以下的桌布,以建立一個安全地帶。凡墜落於手術台邊或無菌桌緣平面以下的物品應視為有菌。已墜落下去的皮管、電線、縫線不應再向上提拉或再用。無菌布單被水或血浸濕時,應加蓋或更換新的無菌單。

5.接觸無菌區時,必須經過手臂滅菌、穿無菌衣及戴無菌手套。巡迴護士取用無菌物品要用無菌持物鉗夾取,並應與無菌物、無菌區保持一定的距離(約30cm),避免衣袖、衣服接觸無菌物及跨越無菌區,傾倒溶液時只許瓶口進入無菌區的邊緣。

6.減少空氣污染、保持空氣凈化效果。手術室門窗應關閉,人員進出應走側門,盡量減少在手術間內走動,避免引起陣風。手術進行中應保持肅靜,避免不必要的談話。咳嗽、打噴嚏時應將頭轉離無菌區,避免飛沫污染。為防手術人員滴汗,可於額部加一無茵汗帶。請他人擦汗時,頭應轉向一側,不使紗布纖維落入無菌區。無菌容器打開後,應及時蓋好,減少暴露。

7.皮膚雖經消毒,只能達到相對無菌 病人的皮膚和工作人員手臂經過消毒以後只能達到相對滅菌,殘存在毛孔內的細菌對開放的切口有一定的威脅,故應注意預防污染。

在穿無菌手術衣及戴無菌手套時,手不應接觸手術衣和手套的外面。戴好手套的手也不可直接接觸病人皮膚。凡與皮膚接觸的刀片和器械不應再用。手術進行中,如手套被撕破或被縫針、銳利器械刺破,應立即更換。針和器械也不可再用。

在進行皮膚切口前,應用無菌紗布墊遮住切口兩旁,或用無菌聚乙烯薄膜蓋於手術野皮膚上,經薄膜切開皮膚,以保護切口不被污染。在延長切口或進行縫合前應再用酒精消毒。

8.沾染手術的隔離技術 進行胃腸道、呼吸道、宮頸等沾染手術時,在切開空腔前應用紗墊保護周圍組織,並隨時吸除外流的內容物。被污染的器械和其他物品應放在污染盤內,實行隔離。污染的縫針和針持應在等滲鹽水中涮洗。全部沾染步驟完成後,手術人員應用無菌水沖洗或更換手套,以盡量減少細菌的污染。

9.連台手術前台手術結束,手術人員應更換無菌手術衣及消毒手臂戴無菌手套,手術間地面及用物應用消毒液擦拭,並用紫外線照射 20分鍾。

❻ 無菌原則是什麼

操作原則

1、環境清潔

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減少人員走動,以降低室內空氣中的塵埃。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時間20~30分鍾即可,也可適當延長消毒時間。

2、無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時穿好無菌衣,帶好無菌手套。

3、物品管理

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必須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後,必須再經無菌處理後方可使用,從無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4、無菌物品

無菌物品必須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包應註明無菌名稱,消毒滅菌日期,有效期一周為宜,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可保存7天,過期應重新滅菌。無菌物品一經使用或過期,潮濕應重新進行滅菌處理。

5、取無菌物

操作者身距無菌區20cm,取無菌物品時須用無菌持物鉗(鑷),不可觸及無菌物品或跨越無菌區域,手臂應保持在腰部以上。無菌物品取出後,不可過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觸及無菌物或跨越無菌區。

6、無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滅菌。

一物一人,一套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員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6)什麼時候換無菌手套擴展閱讀:

歷史

現代無菌概念是在19世紀由多個人演變而來的。Ignaz Semmelweis表明,分娩前洗手可減少產褥熱。盡管如此,許多醫院仍在不衛生的條件下進行手術,一些外科醫生以沾滿鮮血的手術服感到自豪。

直到讀完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的發現後,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才開始使用石炭酸作為防腐劑,從而降低了手術感染率。

勞森·泰特然後將動作從防腐轉變為無菌,在手術室中灌輸嚴格的禁止說話政策等做法,並極大地限制了接觸患者傷口的人數。恩斯特·馮·伯格曼(Ernst von Bergmann)也介紹了高壓滅菌器,這是一種用於對外科手術器械進行滅菌的設備。

❼ 戴無菌手套的原則

一。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1、 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
2、 進行無菌操作時,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 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必須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後,必須再經無菌處理後方可使用,從無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4、 無菌包應註明無菌名稱,消毒滅菌日期,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可保存7-14天,過期應重新滅菌。
5、 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鉗(鑷)。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觸及無菌物或跨越無菌區。
6、 進行無菌操作時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滅菌。
7、 一套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員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二) 准備質量標准
1、 工作人員著裝整潔,洗手、戴口罩、修剪指甲。
2、 備齊用物。
3、 治療盤、無菌持物鉗或鑷,浸泡於消毒溶液內,無菌溶液、無菌包布、無菌容器及物品、無菌手套、彎盤、75%酒精、無菌棉簽。
4、 查對無菌物品、滅菌日期及手套號。
5、 用物排放有序,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三) 操作流程質量標准
1、 選擇清潔、乾燥、寬闊的場所進行操作。
2、 解開無菌包系帶卷放在包布下邊。
3、 用拇指和食指先揭左右兩角,最後揭開內角,注意手不可觸及包布的內面。用無菌鉗(鑷)取出一塊無菌巾放於治療盤內,剩餘部分按原摺痕包起紮好,並註明開包時間。
4、 鋪無菌盤:
單巾鋪盤:雙手拇、食指捏住治療巾兩上角外面,輕輕抖開,雙折鋪於治療盤上,內面為無菌區,蓋的半幅成扇形折到對面無菌盤上,開口邊向外,放入無菌物品後,邊緣對齊蓋好。將開口處向上翻折兩次,兩側邊緣向下翻一次,以保持無菌。
雙巾鋪盤:雙手捏住無菌巾的左右兩上角的外面,輕輕抖開,由遠向近鋪於治療盤上,無菌面向上,放入無菌物品。依上法夾取另一塊無菌巾,由近側向對側覆蓋於治療盤內上,邊緣多餘部分反折,不應暴露無菌區。
5、 打開無菌容器蓋,必須把蓋的無菌面(內面)向上,放在穩妥處,夾取所需物品放入無菌盤內後立即蓋嚴。
6、 倒無菌溶液,仔細檢查核對溶液後,面對瓶簽兩拇指將橡皮塞向上翻轉,再用一拇、食指將橡皮塞拉出,用食、中指套住橡皮塞,另一手(或同一隻手)握住瓶簽倒出少許溶液沖凈瓶口,再由原處倒出所需溶液於無菌容器中,套上瓶塞並消毒翻轉部分與瓶頸(從非污染處到污染處)後立即蓋好,並註明開瓶時間。
7、 打開無菌盤上層無菌巾一部分,核對無菌手套袋上所註明的手套號碼、滅菌日期和消毒指示膠帶,然後將手套袋攤開,取出滑石粉包,將粉擦於手掌、手背和指間,以一手掀起手套內袋開口處,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使手套的兩拇指相對,一手伸入手套內戴好,再以戴好手套的手伸入另一手套的反折部分,依法戴好另一手套,將反折部分翻轉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揭開無菌盤進行無菌操作。
8、 持無菌容器時應托住底部,不可觸及容器內面及邊緣。
9、 開包遞送無菌物品時,一手托起無菌包,另一手打開無菌包一角,將帶子捲起夾在托包的手指縫內,另一手依次打開其它三角並抓住遞送或穩妥地將包內物品放入無菌容器中(無菌區域內)。
10、 操作完畢,從手套口翻轉向下脫去手套,整理用物。
(四) 終末質量標准
1、 操作有序,方法正確,無菌概念清楚,無菌觀念強。
2、 能口述無菌操作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五) 注意事項
1、 開包後的無菌包和開封後的無菌溶液有效期均為24小時,無菌盤有效期限不超過4小時。
2、 無菌持物鉗取時不可觸及容器口邊緣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內壁。使用時應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用後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遠處夾取物品時,無菌持物鉗應連同容器一並搬移,就地取出使用。無菌持物鉗只能用於夾取無菌物品,不能用於換葯和消毒皮膚。無菌持物鉗及其浸泡消毒容器,應每周清潔消毒二次,並更換消毒溶液及紗布。門診換葯室或使用較多的部門,應每日清潔消毒一次。
3、 使用無菌瓶內的溶液時,不可將無菌敷料堵塞瓶口傾倒無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內蘸取,以免污染剩餘的溶液。
4、 無菌包內物品不慎污染或無菌包浸濕,外界微生物可滲入包內,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 戴手套時應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則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裡面。戴手套後如發現破裂,應立即更換。脫手套時,須將手套口翻轉膠下,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

❽ 無菌手術衣和手套的穿脫方法

穿無菌衣和戴無菌手套的方法
手和手臂消毒僅能清除皮膚表面的細菌,而在皮膚皺紋內和皮膚深層如毛囊、皮脂腺等存在的細菌不易完全消滅.手術中這些細菌會逐漸轉移到皮膚表層,所以在手和手臂消毒後還必須穿無菌衣和戴無菌手套,以防細菌污染手術野造成感染。
1.穿無菌手術衣:雙手消毒後,呈拱手姿勢,用背部開門.入手術間,開始穿手術衣。
穿手術衣方法如下:
(1)取出無菌手術衣,站在較寬敞的地方。
(2)認清衣服的上下、正反面並注意衣服的折法。手術衣的衣襟(開口)對前方,袖筒口對自己,提住衣領,向兩邊分開,輕輕抖開手術衣。
(3)將手術衣輕輕向前上方拋起,兩手臂順勢伸入袖內,手向前伸。
(4)請巡迴護士從身後抓住兩側的衣領角向後拉,雙手前伸出袖口。
(5)稍彎腰使腰帶懸空(避免手接觸手術衣正面),兩手交叉提起腰帶中段向後傳遞(腰帶不交叉,手不能超過腋中線),請巡迴護士將腰帶系好
2.穿包背式無菌手術衣:在手術中,手術人員的背部,往往會觸及手術器械台以及手術人員相互接觸而造成無菌區的污染。包背式手術衣是在普通手術衣的背部增加了一塊三角巾,穿妥後可將術者背部包裹,減少了手術中污染的機會(圖5—4)。
(1)、(2)、(3)、(4)同上法。
(5)戴好無菌手套
(6)解開胸前衣帶的活結,右手捏住三角部相連的腰帶,遞給巡迴人員或已穿戴好手術衣和手套的手術人員,巡迴人員應用消毒鉗夾住腰帶的尾端,穿衣者原地自轉一周,接傳遞過來的腰帶並:於胸前系好。
注意事項:取衣時應一次整件地拿起,不能只抓衣領將手術衣拖出無菌區。穿衣時,雙手不能高舉過頭或伸向兩側,否則手部超出視野范圍,容易碰觸未消毒物品。未戴手套的手不能觸及手術衣的正面,更不能將手插入胸前衣袋裡。傳遞腰帶時,不能與協助穿衣人員手相接觸。
3.戴干無菌手套
穿好無菌衣後,取出手套夾內無菌滑石粉,輕輕地塗擦雙手,使之乾燥光滑。若為一次性手套則無需預先塗擦滑石粉。用左手捏住手套套口翻折部從手套袋內取出,分清手套左右,將右手插入右手手套內,再用右手2、3、4指插入左手手套的翻折部,幫助左手指飛,掌插入
手套內。雙手分別折疊腕部衣袖,將手套翻折部拉上蓋住手術衣袖口。用無菌生理鹽水沖凈手套外面的滑石粉,減少對組織的刺激。
注意事項:戴干手套時,先穿手術衣,後戴於套;來戴手套的手只可接觸手套的內面,而不應接觸手套的外面,相反:已戴上手套的手,只可接觸手套的外面,而不應接觸手套內面;等待手術時,雙手應拱手置於胸前或放置於胸部的衣袋裡。切不可下垂或雙手交叉置於腋下。
ps:更多相關資料見網路文庫《外科無菌術》

❾ 無接觸式戴無菌手套的注意事項

無菌手套佩戴的要點以及注意事項是護士資格考試中可能會用到的知識點,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希望各位考生仔細閱讀。

實施要點:

1.評估操作環境是否符合要求。

2.選擇尺碼合適的無菌手套,檢查有無破損、潮濕及其有效期。

3.取下手錶,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洗手。

4.按照無菌技術原則和方法戴無菌手套。

5.雙手對合交叉調整手套位置,將手套翻邊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注意事項:

1.戴手套時應當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裡面。

2.戴手套後如發現有破洞,應當立即更換。

3.脫手套時,應翻轉脫下。

希望以上內容對於各位考生備考復習護士資格考試有所幫助。

❿ pivas 無菌手套需要多久更換一次

一般這些都是醫用手套,屬於一次性手套,要起到無菌的作用就只能第一次使用時會有這個無菌效果,若二次或多次使用是會有細菌存在的哦,所以,若是很講究或注重衛生的,就只能一對手套使用一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