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何考古時最怕古墓出現雞蛋,到底有什麼講究
「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一顆小小的雞蛋里也能暗藏乾坤,也能孕育出新的生命。雖然在現代人的生活里雞蛋是一種生活必需品,幾乎每家每戶都能夠吃得起雞蛋。可是在古代,雞蛋其實是一種十分寶貴的食物。一般來說,不到逢年過節普通家庭是不會把雞蛋拿出來做菜的。
總而言之,小小的雞蛋背後其實有很多的故事。成書於533年-544年的《齊民要術》就總結了禽類的養殖技術和雞蛋的食用方法,時至今日我們的日常生活也還是缺不了雞蛋。唐代的醫學家孟詵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從公元713一直編寫到公元741年才寫完的巨著《食療本草》中也有詳細的關於雞蛋的記敘。值得一提的是,書裡面不僅有雞蛋的妙用,作者甚至還把雞蛋和鴨蛋的功用詳細地分開描述,以供有需要的人們參考。
B. 關於食品衛生和安全問題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發芽的馬鈴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魚、湟魚、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學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衛生的設備,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敗變質的原料。
6、剩餘食物未重新加熱。
7、誤用有毒有害物。
8、不適當的貯存。
9、食品加工烹調不當。
10、個人衛生素質差。
二、食物中毒分類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細菌性食物中毒,特點:以胃腸道症狀為主,常伴有發熱,其潛伏期相對於化學性的較大。
(2)真菌毒素與真菌食品中毒,特點:中毒發生主要通過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調方法加熱處理不能破壞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沒有傳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學物,對機體不產生抗體;真菌生長繁殖及產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較明確的季節性和地區性。
2、化學性食物中毒,特點:發病與進食時間,食用量有關;;發病快,潛伏期短,多在數分鍾至數小時;常有群體性,病人有相同的臨床表現;中毒程度嚴重,病程長,發病充及死亡率高;季節性和地區性均不明顯,中毒食物無特異性;剩餘食品、嘔吐物、血和尿等樣品中可以檢測出有關化學毒物;誤食混有強毒的化學物質或食入被有毒化學物污染的食物;臨床表現因毒性物質不同而多樣化,一般不伴有發熱。
三、禁止采購的食品
1、腐敗變質、油質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狀異常,含有毒有害物質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質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經醫學衛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及其製品;
3、超過保質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標簽規定的定型包裝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衛生標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為什麼說剩菜應徹底加熱後才能食用
各種剩菜應盡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時應徹底加熱,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辦法,剩菜在貯存時微生物也許已經生長繁殖,因為適宜的貯存僅能減慢微生物的生長,並不能殺滅它們,所以剩菜應盡量當餐食用。徹底加熱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至少達到70℃以上。通常情況下,這樣可保證食品衛生質量。
但是新鮮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種葉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吃剩的白菜經過一夜後,由於細菌的作用,無毒的硝酸鹽會轉化為劇毒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使人體血液中的低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等中毒症狀,亞硝鹽還是一種致癌物質。
五、為什麼說有些手部不良的習慣動作具有潛在危險性
我們雙手有很多的小動作是不自覺而又經常重復的。如擦鼻子、抓弄頭發、撓鬍子、觸摸口部、抓癢,這些動作若與做飲菜連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風險。歷史上曾發生過由於這些動作導致疾病流行的事件。我們在製作食品時應避免這些小動作,若發覺有這些動作應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煩。集體食堂、賓館、飯店等尤其如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防止疾病流行,確保吃的衛生的重要環節之一。
六、為什麼應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觸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細菌,盡管在接觸食品前進行了洗後,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隨時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熱處理,一旦污染了細菌,細菌會隨這些食物進入人體,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這一定要用手處理食物,應該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當手套破損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脫下來後,這些手套一律應棄掉。
2、在處理生和熟食之間要更換手套。
3、手套要經常更換(至少每小時一次)。
4、用過後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為什麼烹調方法不當,可產生多種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於烹調方法不當,會產生多種致癌因素。
1、動物肉、魚類等動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產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動物禽畜肉類、魚肉類,不可爆炒,燒焦後更不宜吃。
2、高溫加熱或油炸食品,可產生致癌的多環芳烴物,因此應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鮮蔬菜洗切後擱置時間過長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酸鹽,因此蔬菜應現洗、現切、現炒、現吃,這樣既避免產生亞硝酸鹽產生,也減少了營養素的損失,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
4、嚴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則會產生致癌物3.4苯並芘,對人體有害。
八、為什麼會出現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應有中毒的食物,並且該食物中帶有足夠劑量的致病因子,具備了這兩條,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經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十大因素: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准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製作人員有感染並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C. 雞蛋過敏,可是每天都要碰雞蛋怎麼辦
每天接觸雞蛋,建議你帶上手套,以防止雞蛋過敏引起不良反應。
如果是飲食方面,可以用鴨蛋或者其他蛋類取代雞蛋入口。
D. 關於禽流感問題
●漂白粉可殺死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是一種沒有超常抵抗力的病毒,這比較有利於我們對禽流感的隔離、消毒和凈化。根據對苯酚、消毒靈、氫氧化鈉、雅好生、漂白粉、高錳酸鉀、二氯異氰尿酸鈉、百毒殺、新潔爾滅、福爾馬林、過氧乙酸等常用消毒葯物進行體外殺滅禽流感病毒的試驗,禽流感病毒對上述消毒葯物比較敏感,在推薦使用濃度下,可以將病毒殺滅。在直射太陽光下,病毒也容易被滅活。
●少與寵物禽類接觸
如果信鴿、觀賞鴿沒有感染禽流感病毒,通常情況下接觸是不會感染禽流感的;在禽流感疫區,如果信鴿、觀賞鴿感染禽流感病毒,且環境中病毒濃度很高,日常接觸也是有可能感染的。因此,在禽流感疫區,在禽流感流行時期,為了安全起見,還是應該減少與寵物禽類接觸為好。
●買活禽要戴手套
菜市場經常把雞鴨放在一層疊一層的窄小籠子中,這樣很容易通過其糞便傳播禽流感。因此最好不要直接用手觸摸雞鴨等活的家禽,可以戴上手套觸摸,一般可以不戴口罩,回到家後要用肥皂洗手。
●白斬雞難殺死病毒
禽肉煮熟、煮透後,通常不會導致禽流感病毒傳播。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白切雞的加工方法有可能沒有完全煮透,這樣如果此雞「生前」感染禽流感病毒,在烹飪過程中,病毒可能沒有完全被殺死,就有可能進入人體。但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在此情況下,應盡量食用一些煮熟、煮透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白切雞。
●雞精雞粉可安全食用
禽流感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並不強,56℃加熱30分鍾,60℃加熱10分鍾,70℃加熱數分鍾,陽光直射40-48小時以及常用消毒葯均可使該病毒滅活。雞粉、雞精等雞有關產品是以雞為原料製成的,加工時都通過特殊的流程,一般來講,高溫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食用正規生產廠家(有衛生許可證)的雞粉、雞精等雞有關製品是安全的。
●水禽與養雞場不可混雜
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種、不同個體的動物上不斷傳遞,是很容易產生變異的。我國家禽存欄量大,飼養點較密集,而且不同種類的家禽飼養點互相交錯,尤其是水禽與養雞場混雜在一起,是非常有利於禽流感變異的。
另外,禽流感病毒感染雞群後引起的損失與細菌的合並和繼發感染有很大的關系,無論在生產現場中或實驗室內攻毒試驗,都可以證明,適當使用抗菌葯物可以減少死亡損失,這在禽群感染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後的處理上,是有意義的。
●高危人群多攝維生素C
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包括飼養員、屠宰工人等經常與活禽密切接觸的人,以及抵抗力較差的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特別是12歲以下的兒童。
飼養員、屠宰工人在工作場所應穿防護服、佩戴防護用具,工作前後徹底消毒;老年人、兒童、慢性病患者應避免去菜市場等活禽較多的場所,並注意多攝入一些富含維生素C等增強免疫力的食物和葯物,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加機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
●提高免疫力很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對預防禽流感非常重要,市民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不吸煙;發現疫情時,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對雞肉等食物應徹底煮熟,特別是煎雞蛋一定要煎透,避免蛋黃不熟。
E. 我家的牡丹鸚鵡為什麼吃自己的蛋
1、是否缺鈣,這種事情大多是缺鈣引起的。要放墨魚骨給他們吃。
2、人手是否摸過蛋,摸蛋前一定要洗干凈手,不能有氣味,不能讓母鳥看見。戴手套也是個方法。
F. 為什麼一個手不能把雞蛋捏碎
我們在捏一個雞蛋的時候,手的扛桿力平均分散到了雞蛋的各個地方,不足以把它捏碎,因為拱形是最穩定的形狀。人們利用這一原理造出了拱橋,盡管它看起來比較單薄,但是車水馬龍從它身上輾過,它巍然不動,例如趙州橋,它在那裡站了幾千年,將多少人馬渡過對岸,俯身凝望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人們還利用這一原理建造了拱門,設計了汽車、飛機和安全帽盔等。 雞蛋是捏不碎的?但你試過一手捏二個雞蛋嗎,不費多大的勁就能將他們捏碎,這是為什麼呢?其實當我們一手捏兩個雞蛋時,手的扛桿力集中到了兩個雞蛋的接觸點,因為接觸點作為受力點,面積很小,所以雞蛋一下子就碎了。別說是兩個雞蛋,就是一手捏兩個核桃,也能將它們捏碎,這是同樣的原理。
G. 為什麼大人說剛生出來的雞蛋不能用手拿
因為母雞有時會生軟殼蛋,要等冷了才會變硬
H. 考古專家為什麼都不敢碰古墓里的雞蛋,是因為有劇毒嗎
古墓里的東西都是文物,帶手套可以碰。沒有毒,即使有毒也過期了。古墓都幾百年了,什麼毒保質期那麼長。不是不敢碰,是不能亂碰。
I. 用手套洗雞蛋會得禽流感嗎
不會的,
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途徑主要是接觸感染。
1、禽流感病毒可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進入人體傳染給人。
2、直接接觸帶有相當數量病毒的物品,如家禽的糞便、羽毛、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也可經過眼結膜和破損皮膚引起感染。
3、禽肉煮熟煮透後,病毒可被殺死,如果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就可能進入人體。所以如果食用未經檢疫或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則不排除染病風險。
4、買活雞回家時,如果是健康活雞基本是安全的,但如果是病雞就有危險。
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倖存下來,但它們至少在10天之內還會排泄含病毒的糞便。另外,雞的翅膀有可能藏有禽流感病毒,所以,雞翅膀撲打時可能會造成病毒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