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冠一級防護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分為三級防護。一級防護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級防護一般要穿上隔離,防護面具以及護目鏡或者是帶上防護鞋套等。三級防護一般必須帶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時要帶上乳膠手套,穿上防護衣以及防護面具等。這三級防護措施適用於不同的地方,通常情況下,社區的診所就需要實行一級防護措施,醫院一般要實行二級防護措施,但是對於需要接觸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感染者,那麼就需要實行三級防護措施了。
醫務人員根據級別選擇防護用品。
(1)一級防護:適用於預檢分診工作人員: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離衣,乳膠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
(2)二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從事與疑似或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的診療活動: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或隔離衣、一次性乳膠手套、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一次性鞋套,嚴格執行手衛生。目前我院發熱門診工作人員採取二級防護措施。
(3)三級防護:適用於為疑似或確診患者實施產生氣溶膠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
規范著裝工作衣後:手衛生 戴醫用防護口罩 戴帽子 穿防護服 ( 打開防護服並整理好,拉開拉鏈,先穿褲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鏈、系好扣子,整理好防護服) 戴第一層手套 穿第一層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離衣 戴護目鏡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護面屏
3.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防護服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4.醫務人員在診療操作結束後,及時離開隔離區,並規范更換個人防護用品。
5.醫務人員應掌握防護用品選擇的指征及使用方法,並能正確且熟練地穿脫防護用品,脫摘不同的防護用品後應立即手衛生。
㈡ 接觸患者黏膜或破損的皮膚時應戴無菌手套是否正確
醫務人員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命名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但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態度、處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床表現
一般症狀: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
嚴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征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
3、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二、個人防護
醫務人員在開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診療活動時要做好職業防護工作,應當按照標准防護和加強防護的原則,根據其傳播途徑採取飛沫隔離、空氣隔離和接觸隔離。
1、個人防護用品通用准則
醫務人員應當根據感染風險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當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當戴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防護面屏),穿隔離衣。
(3)進行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醫用乳膠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
(4)當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所有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在使用後仔細棄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資源有限無法獲得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則使用可再利用的裝備(如布料的隔離衣或防護服),每次用完後正確消毒。在摘脫及拋棄任何個人防護用品後,總是立即執行手衛生措施。
2、個人防護用品
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個人防護用品應該包括保護軀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裝置。
(1)一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預檢分診處和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從事一般性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時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2)二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患者留觀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區患者病房從事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防霧型)、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和一次性乳膠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鞋套。
(3)三級防護:適用於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區為患者實施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衛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患者前。
b.清潔、無菌操作前,包括進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體液風險後,包括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d.接觸患者後。
e.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包括接觸患者周圍的醫療相關器械、用具等物體表面後。
(2)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或可能接觸艱難梭菌、腸道病毒等對速干手消毒劑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時應洗手。
(3)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4)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傳染病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後。
洗手方法: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規定的「六步洗手法」執行。
手消毒劑:首選速干手消毒劑,過敏人群可選用其他手消毒劑;針對某些對乙醇不敏感的腸道病毒感染時,應選擇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劑,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項: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摘手套後應進行手衛生。
4、面部防護
進行有可能造成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飛濺或噴出的操作時,應佩戴面部防護裝置,包括外科口罩和護眼裝置(面罩,護目鏡),以保護眼結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與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打噴嚏)的患者近距離接觸時,可能會有分泌物噴出,應佩戴護眼裝置。注意普通的眼鏡不能用於防止液體濺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護。
5、安全注射與防針被刺
操作結束後處理針頭、手術刀和其他銳器或設備時防止被刺傷或者劃傷,銳器放置在硬質材料的銳器盒中,容器應放置在靠近操作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傳染病職業暴露。
㈢ 防疫需要哪些物品
1、防護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說,針對官方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三種傳播方式:直接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2、防護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殺菌消毒、攜帶方便的優點外,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機表面、門把手、辦公桌台等等。
3、防護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洗手,該洗手還是要洗手。普通群眾沒有必要購買和使用一次性醫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萬不能有戴著手套的手,去觸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過這個途徑進行傳播。
(3)肺炎需要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預防措施
1、減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處,出門要戴口罩,做好防護工作。
2、注意衛生,勤洗手,洗手時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噴嚏時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紙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環境的整潔,勤開窗,保持家裡的空氣流通,防止病毒性傳播。
㈣ 新冠肺炎期間上班途中應如何防護
新冠肺炎期間上班的途中,應該戴好口罩,護目鏡手套一定要做好這些防護
㈤ 三級防護應穿戴哪些防護用品
三級防護需要穿戴工作服、帽子、鞋套、N95醫用防護口罩、護目眼罩、醫防護服以及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一般用於和肺炎感染患者接觸以及處理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另外一級防護和、二級防護也適用不同領域。
三級防護包括穿好工作服,佩戴一次性使用的帽子、鞋套和N95以上的醫用防護口罩,同時佩戴護目眼罩或者帶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另外在外部需要穿一件醫防護服,即可達到三級防護標准。
三級防護標准
一級防護包括工作服、帽子、外科口罩、隔離衣、手套,一般適用於呼吸道發燒的急診醫務人員,以及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進行醫學觀察的人員,另外需要4小時更換一次口罩。
二級防護則包括工作服、帽子、N95以上的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手套、防護面罩等,一般適用於在疫源地沒有進行消毒的人員,或者生物安全櫃進行標本處理的人員。
三級防護包括工作服、帽子、鞋套、N95醫用防護口罩、護目眼罩、醫防護服以及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一般用於和肺炎感染患者接觸以及處理患者的血液、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另外一級防護和、二級防護也適用不同領域。
㈥ 疫情防控用品有哪些
1、防護物品一:口罩
佩戴口罩的重要性,不再多說,針對官方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三種傳播方式:直接傳播、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口罩都能起到很好的防護作用。
2、防護物品二:酒精棉片
酒精棉片不同,除了殺菌消毒、攜帶方便的優點外,使用起來也很方便,如擦拭手機表面、門把手、辦公桌台等等。
3、防護物品三:手套
戴手套,並不意味著不需要洗手,該洗手還是要洗手。普通群眾沒有必要購買和使用一次性醫用手套,普通手套即可。千萬不能有戴著手套的手,去觸摸眼睛、嘴巴、鼻子,病毒很容易通過這個途徑進行傳播。
預防措施
1、減少外出,不要去人群聚集處,出門要戴口罩,做好防護工作。
2、注意衛生,勤洗手,洗手時使用洗手液或肥皂。
3、打噴嚏時不要用手捂,要用手肘或紙巾遮住口、鼻。
4、保持居住環境的整潔,勤開窗,保持家裡的空氣流通,防止病毒性傳播。
㈦ 疫情防控用品清單目錄是什麼
疫情防控用品清單目錄是:75%酒精消毒液、防飛沫漁夫防風帽、一次性手套、溫度計、口罩。
1、75%酒精消毒液
這次的新冠狀病毒是可以被75%濃度的酒精殺死的。因為酒精之所以能夠殺滅新冠狀病毒是因為酒精是一種可以與水混溶的有機溶劑。可以把冠狀病毒的脂質膜溶解,破壞了病毒的結構從而殺滅病毒。它也是目前除了口罩之外的一個很有必要的防護用品,在你外出去了人群聚集的場所回家之後都可以用75%酒精消毒液噴一噴手機殼,外套,帽子等等和人接觸比較密切的地方。
2、防飛沫漁夫防風帽
新冠狀病毒肺炎的主要傳播途經其實是通過飛沫傳播,而我們在更人接觸的時候免不了說話或者交流時會有飛沫噴出或者有人打噴嚏,咳嗽的時候都很危險,這也是為什麼要戴口罩的原因,而加上這個帶保護罩的漁夫帽就可以更好的防止飛沫了,而且帶上帽子對頭部也有一個保護作用。
3、一次性手套
由於新冠狀病毒也可能通過接觸傳播,所以我們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而當有時候沒辦法避免的時候,外出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帶上一次性手套,來防止接觸傳播。這種PCV手套帶上也比較輕薄,平常日常使用體驗也可以。
4、溫度計
新冠狀病毒肺炎一個很大的症狀就是發熱,而及時知道自己是否有發熱狀況就需要用到溫度計,而現在一些戶外日常防護用的溫槍其實有時候不是太准,真正要准確的話還是需要一個腋下溫度計,這是最靠譜的。而且及時沒有疫情,平常自己在家有個感冒發燒也能知道體溫的異常。
5、口罩
口罩是一種衛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於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病毒等物質的作用,以紗布或紙等材料做成。口罩對進入肺部的空氣有一定的過濾作用,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時,在粉塵等污染的環境中作業時,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為空氣過濾式口罩和供氣式口罩。
㈧ 感染新冠肺炎去醫院就醫需要注意什麼
1、不管是否確診為新冠肺炎,只要判斷自己跟相關可疑人物接觸過的,都需要先上報,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的武漢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
我們都知道新冠肺炎具有傳染性,可疑通過飛沫、空氣傳播,如果感染新冠肺炎,去醫院就診的時候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同時還需要向有關部門,如小區物業、街道辦、醫院等,說明相關情況。
這樣一來,相關部門才能及時布控,聯防聯治。對被污染過的居住環境、接觸過的可疑人群也及時處理。
每天日常體溫檢測,甚至每隔幾天就要檢查身體,做各種抽血、掃描、測量。這樣的治療過程可能會讓人覺得煩躁,但是請耐下心來接受治療。
當然,對於被隔離的人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心態的調整。每天豐富多彩的生活變成了單調的病房與檢測室的日常,請調整好心態,樂觀面對,才能更好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