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木藝陶藝的工人帶什麼口罩防塵效果最好
由於陶瓷粉塵吸入可以導致塵肺發生。建議佩戴KN100等級防塵口罩。
塵肺病是因此長期吸入粉塵導致肺部組織纖維化的一種職業病。病灶會不斷發展,造成塵肺致殘等級不斷上升,直至死亡。
建議所有在粉塵環境工作從業人員,為了你的健康,一定做好呼吸防護工作。科學選擇防塵口罩,選擇一款防護效果好,呼吸順暢,使用經濟的好口罩。有助於預防肺部傷害發生。
清塵之道:現在防塵口罩必須執行GB2626-2006標准。防塵口罩分為KN100、KN95、KN90三個等級。其中KN100可以對超微粉塵達到近100%(99.97%以上)的防護效果。顆粒度大的,可以選用KN95等級。防護效果取決於2個方面。一是濾棉的過濾效率。二是面罩與面部配合後的漏氣率。
因此口罩必須分大小號,不分大小號的口罩與面部的漏氣率因人而異。
清塵之道:科學選用經過GB2626-2006標准認證的防塵口罩,有助於預防肺部傷害發生。
1、選擇復式半面罩型。一次性口罩由於漏氣率高,不適合長期或職業防護用。
2、選擇 KN100等級。高粉塵環境低防護率將導致身體受到傷害。
3、選擇硅膠材質面罩,使用壽命相對較長,柔軟舒適。長時間佩戴,不易引發過敏反應。硬度高的口罩易造成面部壓痕。
4、口罩分大小號,這點極其重要。不建議購買那些所謂通用型號的口罩,易漏氣。
5、口罩有覆蓋口鼻,覆蓋口鼻和下頜2種,建議使用後者,相對較為舒適。
6、建議選擇呼吸順暢型口罩。有的口罩採用雙濾棉+雙過濾面設計,相對呼吸順暢,且使用壽命長。
職業防護建議從以上質量、等級、舒適性、經濟性去評估,選擇一款有效預防塵肺的好口罩。
B. 自己燒制陶瓷的方法
以做陶瓷碗為例,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要把陶瓷泥壓出空氣,放到一個可以旋轉的盤子上,啟動馬達,讓這個盤子旋轉起來。這樣,方便於製作碗體。
(2)做陶藝用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保養方法:
一、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二、瓶、罐、 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 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
三、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四、 出土的低溫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會滲入很多雜物,甚至會出現脫釉脫彩的現象,應先在胎釉之間加入少量的粘合劑,在彩上再塗較軟的粘合劑以防彩釉大面積脫落。
五、在洗刷油污等積垢時,應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漬可以用鹼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凈水沖凈。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溫,以防冷熱水的交替使瓷器發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鉛的成分較多,出現泛鉛現象,可先用棉簽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凈。
4、如果瓷器有開片或沖口裂紋等現象,污漬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體刷洗。
C. 做手工時要用什麼手套
葯店有售的那種很薄的橡膠手套。戴在手上很貼手,不是一次性的塑料薄膜手套哦。
D. 陶藝的製作方法和過程是什麼
製作方法和過程:
1、捏塑成型
將一小塊的泥團捏成一件動物或人物是許多兒童學習陶藝製作的第一步。熟練的民間藝人可以用捏塑的方法做出許多復雜的造型。還有一些當代陶藝家們用捏塑的方法創作大型作品。或者,用捏塑的方法做成許多小部件,再裝配成一件大雕塑。捏塑是很有表現力的技法。
捏塑時留下的指印,也可以形成十分有趣味的肌理效果。
2、泥條成型
在世界各地原始社會的陶器中均有發現,至今還可以在許多民間陶器作坊中看到。製作者將泥團搓成粗細均勻的泥條。然後將泥條按照所需要的造型盤圈垂直重疊。製作者可以將器物表面的水平狀條紋用手或工具修光,也可以將部分條紋留作裝飾。
泥條成型法可以做小件作品,也可以做大件作品。作品的大小取決於泥條的粗細。作品較小,泥條就搓得細一些,作品較大,泥條就搓得大一些。如今,各地均有手動的或電動的泥條機出售,用機械方法替代手工製作泥條,製作對象也遠遠超出傳統的圓形器皿的范疇。
3、泥片成型
一般來說,製作者可以用擀麵棍滾壓,用鋼絲切割,或拍打等不同方法取得泥片。
泥片成形頗似量體裁衣,是最常見的雕塑或容器的手築成形技法。從簡單的方形陶盒到復雜的人體造型均可使用泥片成型的工藝。泥片成型也是宜興紫砂壺的傳統工藝之一。如今,各地均有泥片機出售,用機械方法替代擀麵棍的作用,這種泥片機是製作大型作品製作的好幫手。
(4)做陶藝用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陶藝工藝簡介:
陶瓷工業的乾燥經歷了自然乾燥、室式烘房乾燥,到現在的各種熱源的連續式乾燥器、遠紅外乾燥器、太陽能乾燥器和微波乾燥技術。乾燥雖然是一個技術相對簡單,應用卻十分廣泛的工業過程,不但關系著陶瓷的產品質量及成品率,而且影響陶瓷企業的整體能耗。
乾燥過程中的能耗占工業總燃料消耗的15%,而在陶瓷行業中,用於乾燥的能耗占燃料總消耗的比例遠不止此數,故乾燥過程的節能是關繫到企業節能的大事。
E. 請問陶瓷手模是做什麼用的呀
生產乳膠手套的時候,首先在陶瓷手模上粘膠,之後烘乾成型。再從陶瓷手模上脫模。陶瓷手模是生產乳膠手套,pvc檢驗手套的模具
F. 陶瓷如何保養
瓷器很好保養的;
無論哪種瓷器最重要的是防摔、防碰撞;
把玩貴重瓷器最好帶上薄棉手套或紗織手套,防止汗水鹽分的腐蝕,也避免瓷器在手中打滑。
其次,如果瓷器是釉上彩,則需要盡可能避免陽光直射、油煙腐蝕,也不要經常摸碰、擦拭,特別是粗糙的物質擦拭對釉面和釉上彩有損傷。
釉下彩的相對簡單的多,只要避免硬物、粗糙物品擦拭就行了。
無論釉下彩還是釉上釉中彩瓷器,保養用口罩類的軟棉布清水擦拭就行了,釉上彩的少擦一些,頻率不要過高。
雕塑瓷器保養用柔軟的畫筆清掃瓷器上的灰塵,用柔軟的刷子刷瓷器的縫隙。但是對於低溫釉瓷器來說,就不要輕易地拿布或刷子去擦拭,一旦處理不當,很容易加重釉層的剝落。
在洗刷清潔時,一般的污漬可以用鹼水或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凈水沖凈;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溫,以防冷熱水的交替使瓷器發生爆裂;彩色瓷器可能會出現泛鉛現象,可先用棉簽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凈。
G. 做陶藝必備的工具有哪些
拉坯機,練泥機,泥板機,泥條機,電窯(或氣窯,一般電窯適合小規模的陶藝室),雕塑台,陶藝工具,雕塑台,轉輪,陶泥,釉料,噴釉壺,展示架等。
H. 陶藝製作的5個步驟是什麼
陶藝的5個步驟:准備好材料,進行拉坯成型。將拉好坯後進行晾乾,放在光下。晾乾後,可以刻上想刻的字。在杯子上一層漂亮外衣,上釉。將杯子放入機器上燒制到1240度。取出,完成。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機產生的離心運動,在旋轉過程中,對含水半固化狀態的泥料按照設計構思拉伸成型。泥板成型用泥板製作陶藝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容易形成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較快。泥板成型技術要求很高。要做好泥板成型作品,必須掌握好泥板製作,對所用泥料的感知,泥板結合等技術問題。
2、泥條盤築,泥條法是通過泥條來構築成型的一種盤築技法。泥條可以是經手搓成,也可以通過壓泥條工具擠壓成型。素坯彩繪——用顏料在素燒的花瓶、碗、盤、罐等器物(素坯)上繪畫。素燒:等泥坯晾乾後進行裝窯,並進行第一次素燒,燒到800度左右,使泥坯硬化,再等待冷卻,出窯。
3、上釉,素燒過的瓷胎可以進行上釉,先施內釉。
4、正燒,上好釉的瓶子需要再次裝入窯中,並進行正燒,正燒需要燒制高溫,一般在1280度到1310度之間。
5、貼花:如瓶子需要商標、酒精度等其他文字說明或圖案類的絲網印刷內容,則在燒成的瓶子表面貼上釉上彩的花紙,再放入烤爐進行烤花,大概烤到700-800度左右。
(8)做陶藝用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陶藝製作注意事項
1、氧化鋁(煅燒)—用作配釉及硼板沙
吸入可能造成刺激或肺部傷害,使用後徹底清洗雙手。
2、灰(各種草木灰)—配釉原料
此原料與水結合產生強礆,對皮膚有腐蝕性,以水砵法處理草木灰時,需戴護目鏡及橡膠手套。
3、碳酸鋇(德國,中國)—配製泥土和釉原料
對眼睛和鼻腔有刺激作用,使用不當會導致鋇中毒以及肺部機能損壞。具有可溶性,接觸會導致皮膚過敏。食用會引發身體抽出,痙攣,心臟病以及呼吸系統衰竭。對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也有很大的影響。含有碳酸鋇的釉,應避免使用在與食物直接接觸的表面。
I. 什麼PVC用的手模能替代陶瓷手套模具
可以用金屬的來替代陶瓷手套模,金屬的導熱快,耐用,高效節能PVC專用。
J. 陶藝作品做完後,但是等幹了後會裂開,(還沒燒)。這是什麼原因有什麼方法可以不裂開
陶藝作品做完後,但是等幹了後會裂開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晾乾太急,會容易造成裂開。
2、也有可能做的厚薄不均,薄的比厚的地方幹得快,造成極易開裂。
3、陶泥的問題,軟硬不均。
防止裂開的方法:
1、陶藝做好後一定先放在陰涼處慢慢晾乾後,臨燒之前再在有陽光的地方曬一下最好。
2、做之前先做好揉泥工作。
(10)做陶藝用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陶藝製作注意事項:
1、氧化鋁(煅燒)—用作配釉及硼板沙
吸入可能造成刺激或肺部傷害,使用後徹底清洗雙手。
2、灰(各種草木灰)—配釉原料
此原料與水結合產生強礆,對皮膚有腐蝕性,以水砵法處理草木灰時,需戴護目鏡及橡膠手套。
3、碳酸鋇(德國,中國)—配製泥土和釉原料
對眼睛和鼻腔有刺激作用,使用不當會導致鋇中毒以及肺部機能損壞。具有可溶性,接觸會導致皮膚過敏。食用會引發身體抽出,痙攣,心臟病以及呼吸系統衰竭。對神經系統和血液循環系統也有很大的影響。含有碳酸鋇的釉,應避免使用在與食物直接接觸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