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喜歡騎行的摩友,騎摩托去西藏都要准備哪些東西
說到摩旅,不管是為了挑戰自我,還是為了夢想中的詩和遠方,國內的很多摩友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完成一場進藏的旅途,所以進藏摩旅也被摩友們稱為圓夢西藏。

進藏的路上能選擇高速就走高速吧,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如果可以的話,盡量找隊伍一起行動,能互相有個照應。提前做好後面的計劃,每天按照自己設定的計劃去跑,這樣就不會覺得很累了。
⑵ 摩托車騎行裝備怎麼選購
摩旅新手們,總是各種擔心,惟恐准備不全路上出事。。。
跑的久了,才發現摩旅真的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老手的騎行裝備四個字:伸手要錢。。。
伸:身份證,駕駛證,行車證3證,尤其是去一些西藏新疆等地方,沒有3證連油都不給你加,所以3證是第一位的
手:手機,手機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拍照,發帖,聯系家長給自己打錢,查攻略查路線查導航,甚至買碗面條,都離不開手機,什麼?充電?有摩托車還怕充電?
要:鑰匙,最好是有備用鑰匙
錢,錢包,裡面有一張全國最偏遠鄉鎮也能取錢的銀行卡
然後,就可以出門了,路上缺什麼了,買就是了。什麼?車壞了?大不了不要了。。。記住,摩旅也是旅行的一種,是消費品,千萬不要為了省錢,而讓自己涉險。。。正常的話,一天大約200就很可以了,不用住帳篷不用自己煮飯,進藏來回算20天,4000塊錢夠了。。。
如果省到100塊錢,你那是磨練意志去了,我只能佩服你。。。
⑶ 長途摩旅需要准備什麼
摩旅看似非常的悠然自在,實則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做准備工作,包括路線和時間的規劃,包括准備一些路途所需的必需品,包括對路線中的各種復雜環境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別是准備進藏或者出國的,准備工作就更加的繁瑣了,說走就走是需要充裕的准備工作做基礎的!
第一:你需要一輛適合長途的摩托車
摩旅摩旅沒有摩托就免談了,老司機都知道最適合長途摩旅的,莫過於目前最火的車型多功能探險摩托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拉力摩托」「ADV」,或者是適合長途的「休旅摩托車」「巡航摩托車」,最好是可以外掛邊箱坐姿舒適的車型。當然有人會說沒有不能長途的車,只有不能長途的人。話雖如此,但是更適合的車型會省去路途中不必要的麻煩。
第二:舒適的騎行服
摩托車騎行服有幾種,分別是:公路騎行服、賽車服以及拉力服。通常長途摩旅都會選擇拉力服作為必備,拉力服除了基本的內置護具意外,還可以可防風擋雨,保暖透氣可拆卸內膽等等功能。長途騎行避免不了的風吹雨打氣溫驟變,一件多功能的騎行服絕對是少不了的!
第三:反光馬甲
經常長途騎摩托車的都知道,反光馬甲和騎行服一樣是必需品,亮眼的反光黃色增加夜間行安全,除此之外很反光馬甲上還有內置護具,多口袋設計可以放置鑰匙、證件、手套,以及外掛對講機的口袋等等非常實用。
第四:外掛邊箱和尾箱
既然是長途騎行需要帶上的必需品肯定不少,一個背包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摩旅需要帶上三箱,才能滿足一定的裝載能力,目前的邊箱都支持快速拆裝非常方便,而且很多邊箱的容積可以放進全尺寸的頭盔,旅途中再也不需要擔心頭盔放在車上被人順走了!
第五:電子產品
除了手機之外,有條件的帶上單反相機,長槍短炮的各種鏡頭,甚至相機三腳架,以及充電寶、耳機、自拍桿,對講機,平板電腦、更有甚者帶著筆記本電腦等等之類的,看個人需求選擇自己必備的電子產品。
第六:生活用品
生活用品就非常的繁多了,而且男生女生會有些許不同,主要有:騎行背包、折疊帳篷、睡袋、洗漱用品、防曬用品、防蚊防蟲用品、吃的、喝的、衛生用品、折疊水桶、生火用具、簡易葯品、水杯、暖寶寶貼、收納袋、防水袋、吹風機等等。
第七:安全用品
出門在外安全第一,特別是孤身一人隻身在荒山野嶺的時候,一些必備的防身安全用品就顯得尤為重要,小刀、強光手電筒、高音哨子、指南針、墨鏡、防狼噴霧等等之類的。
另外就是騎行安全用品,包括頭盔、手套、騎行靴、騎行頭套頭巾、防曬套袖、騎行雨衣、還有些地方需要用到的備用油壺等等。
第八:保養維修用品
長路漫漫難免在路上摩托車會出現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那麼一些必備的維修保養工具就必須帶著了,比如:便攜補胎工具,便攜的手動打氣筒,常用的螺絲刀和扳手,鏈條油,備用機油,備用剎車片,備用火花塞等等!
看似簡單的事情,真正去做就會發現不簡單,當然了無論多麼的繁瑣也阻擋不住真愛粉的前仆後繼,無論路途多麼艱險也不能讓摩友們輕言放棄,摩旅本身就是一項充滿挑戰的冒險之旅,沒有人知道路上會發生什麼,也有很多愛好者們折翼追夢的途中,但是即便如此摩旅的隊伍依然越來越龐大,不為什麼只因愛我所愛!
⑷ 摩托車騎行服怎麼選
騎行服就像是摩托騎士們的盔甲,也是我們最願意去消費的服裝產品。它除了能讓我們和摩托車的風格保持一致性以外,還能保障我們的行車安全。
正如大家所見,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騎行服多如牛毛,國產、進口各種品牌層出不窮,價格有高有低。
那麼,如何才能挑選一套真正好用的騎行服呢?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首先,我們不看品牌、不看款式也不關心價格,畢竟品牌與價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要看個人是否願意為那個Logo買單。而款式就關繫到個人審美和與車型搭配的問題,因此這幾點我們先放在一旁。
或許你會問了,品牌、款式、價格都不關心,那我們關心什麼呢?功能,選購騎行服最先考慮的就是其功能性能否符合我們的真正需求。
你是摩旅、是刷街、是跑山還是下賽道,不同的玩法和不同的日常需求,關繫到騎行服的功能性選擇。
玩賽道無非就是連體皮衣,但這畢竟是小眾玩法,我們也先放在一邊。本篇著重介紹摩旅、刷街和跑山的騎行服選擇。
大家都知道,長途摩旅時沒辦法攜帶過多的行李,一套功能齊全的騎行服可以省去我們許多麻煩,這種騎行服我們也習慣統稱為拉力服。
拉力服的最基本功能是什麼?保暖、防風、防水、防摔。畢竟在摩旅的路上遇到突變的天氣,我們不一定有時間立即更換裝備,而且也不一定有空間攜帶這么多的裝備。
拉力服的保暖處理其實都很簡單,增加一套保暖內膽就能做到。想要防風,就再增加一層防風內膽。不過,防雨和防摔就沒那麼簡單了。
先說防雨,我們在雨天騎行時,雨水並不是單純地淋在我們身上,而是撞在我們身上。所以許多防水效果不佳的拉力服,都是正面滲水,後背部分滲水極少。
雨衣相對寬大、輕盈、易兜風,穿著雨衣騎行雖然效果很好,但總會受到風阻的影響,不利於操控。關鍵臨時穿脫還很麻煩。
而拉力服的防水措施里最常見的就是增加防水內膽,但效果並不理想。小雨還能勉強承受,大雨就沒轍了。防水內膽顧名思義是內置的,雨水必然得先侵入拉力服再被防水層阻擋。一場雨下來,外層衣服早被浸透,變得沉重無比。如果防水內膽的材質不過關,雨水一樣能透過內膽進入。如此便毫無功效。
因此在選購時,首先關心拉力服本身的面料,密度越大的防風防雨效果自然越好。常見的布料材質多為牛津布和尼龍材質,可我們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單憑肉眼很難區分這兩種材質。
而且好的拉力服並不只使用這兩種單一材質,而是在裡面增加其他材質進行組合。若是細分來說,組合面料還關繫到每種材質的型號規格以及配比。
怎麼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摸一摸。就像我們日常買衣服一樣,都會摸摸面料手感來判斷材質好壞。簡單來說,較好的拉力服面料密度大,手感平滑不粗糙,且有厚重感。而較差的拉力服也可能有平滑的手感,但面料偏薄,質感低廉。畢竟我們也要考慮摔車時的耐磨程度,較厚重的自然具有更高的耐磨系數。
對於防水效果來說,面料密度大是首要因素。現在也有不少拉力服在接縫處增加防水膜壓膠處理,面料內增添仿生復合材質,使拉力服表面呈現「蓮花效應」,雨水瞬間凝結成珠並隨之飄落,不在表面集結。
關於防水效果除了閱讀產品介紹或向導購員詢問外,拿個小噴壺或是一小瓶蓋的礦泉水測試一下就知道了。只要拉力服表面能迅速將水凝結成珠並且不留下水痕,便是具備表面防水功效的拉力服。而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好的拉力服了。
當然,一分錢一分貨,具備此種效果的拉力服一般售價也在3000元左右。品牌越大、功能性越完善的價格也會隨之增加。
防摔部分就關繫到內置護具了,護具分為兩種,一種是硬質護具,另一種則是軟質。當然,各活動關節處也應有加厚處理,增加耐磨性。
硬質護具主要體現在護具表面增加一層塑料,防止摔車時被其他硬物所刺穿,其缺點就是重了些。而軟質護具一般都採用海綿墊,從而達到防震效果,優點是較為輕盈。
當然,選購時還是根據個人喜好而定,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關節處的護具必須要有良好的包覆性,與肢體有極高的貼合度,否則毫無功效。
經常網購的朋友們也許會注意到,與拉力服相關的關鍵詞中還有一個「四季」。因為拉力服在拆卸了保暖內膽,開啟全身通風孔時,基本也能適應夏季需求。不過,相比之下仍不如夏季騎行服的通風效果好。是否真的「一套頂四季」就看大家自己的經濟能力了。
再來說說跑山所用的騎行服,說白了也就是夏季騎行服。畢竟冬季騎行也只能依靠拉力服,但夏季不同,有專門的網眼騎行服選用。
其實在選購夏季騎行服時,面料也是第一考慮。與上述方式相同,也是依靠觸摸和了解來探究面料耐磨程度。不過,由於是透氣網眼較多的騎行服,若網眼布的編織過於鬆散,很容易一摔就破。
因此在確保面料厚實的同時,還可以適當用手撐一撐,檢查騎行服的彈性和網眼部分以及接縫處的拉伸強度。護具部分同上。
如果多為刷街使用,選擇面相對寬廣許多。上述兩種主要以防護為主,而刷街,防護則是次要的,好看才是第一要素。
一般來說,下裝多會選擇帶有軟質護具的牛仔褲,而牛仔面料本就具備耐磨效果,只要彈性和版型適合自己便好。上裝多為夾克,類似夏季騎行服。夏季使用以仍以網眼服居多,冬季則更多選擇皮質夾克。
畢竟街道騎行的速度不快,刷街也多為通勤休閑為主。因此,只要保證各部位護具齊全,衣服面料、款式就根據各位自己的眼光而定了。
需要注意的是,許多騎行服都不具備胸甲和背甲,原因是人體胸背部骨骼分布密集,本就具有防護效果,但這也是偷懶的做法。大家在選購騎行服時,一定要選擇護具齊全的產品,沒必要去在意那區區一點差價。
相對來說,背甲可能確實只有應急時能夠產生功效,但胸甲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不少朋友都遇到過,騎車時突然撞到飛沙走石或是前車扔出異物包括那些不長眼的鳥。即便你當下速度不快,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兩個運動物體相撞時所產生的沖擊力也是不小。此時若無胸甲保護,必然使你疼痛萬分,難以控車,從而引發其他危險。
倘若你的速度快,撞上任何一個細小的堅硬的物體都有可能形成子彈一樣的效果。盡管達不到真子彈的威力,但有胸甲傍身總好過沒有。
好了,說了這么多,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若有其他疑問或是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下一次,小編再與大家探討如何選購頭盔、手套、騎行鞋吧。
⑸ 短途摩旅需要准備什麼
摩旅對於很多人來說還是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體驗,而現在的這個大環境下面,我們可以買到越來越多的排量大的摩托車,雖然摩托車的政策越來越收緊,但是還是阻止不了人們對於摩托車的追求,因為我覺得摩托車摩旅就是一種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旅行,可以有一種完全融入大自然的感覺,雖然過程會比較辛苦,但是結束以後往往就是內心十分滿足的。
那麼對於題主說到的1500公里的摩旅,而且是第一次一個人的摩旅,需要准備哪些東西呢?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一、車子需要准備的
1.手機支架和車載充電器
外出的摩旅的時候,一般往往我們需要走的路程都是一些陌生的道路,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手機支架可以將手機架在車頭的位置,用來開著導航指路;而一般我們知道開著手機導航的時候耗電量都是比較大的,因此我們還要在車頭的位置安裝一個手機充電的插口。
↓↓↓帶充電線的手機支架
一般來說現在有專門的從摩托車電瓶的位置接電的充電線,只需要把接電的位置安裝在電瓶上面,然後再走線走到車頭的位置出來,再固定到車把某個位置就可以了,再用一根數據線插上去就可以持續給手機供電,這樣就可以保證導航的工作以及在看到風景好的地方有電可以充電了。
2.簡易的補胎工具
我自己的習慣一般出去超過500公里的長途我就會帶一套簡易的補胎工具,可以很簡單:幾根補胎膠條、一根打補胎膠條的錐子、一根鑽洞的錐子、尖嘴鉗還有一個小型打氣筒就足夠,裝起來可以用一個小袋子全部裝著放在包里,也不佔什麼空間。
裝這么一套補胎工具的話,碰到普通的扎釘,只需要用尖嘴鉗把釘拔出來,再用鑽洞的錐子把洞口打磨干凈,然後把膠條打進去就可以了,而且據我自己的實測一直用到輪胎磨完都不帶漏氣的,而且攜帶這樣一套補胎工具,除了可以應對自己漏氣的情況,還可以再路上的時候拯救其他的騎士,人家一定會對你感激涕零的。
3.兩桶油的加油卡
如果是我自己外出摩旅的話,只要是超過1000公里的,我一般會預備國內兩個大加油站的油卡,因為現在加油站的覆蓋率是沒有我問題的,但是在加油站裡面不一定每時每刻都有工作人員給你加油,所以需要攜帶兩桶油的加油卡,這樣的話只要是有加油站就可以自行去加油,而不一定要加油站有工作人員。
一般我會在每張卡裡面充上300-500塊錢,如果有人加油的話,就用現金,而萬一碰到沒有人加油的加油站的話,加油卡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有時候在一些人煙稀少的國道上,半夜的時候加油站是很少會有人在的,但是只要加油機開著,就可以自己用卡加油。
二、人需要准備的
1.全盔和適當的護具
上面講的是車子需要的東西,下面就講講人需要准備的東西。首先最主要的是就是人的護具,我建議如果是摩旅的話要麼使用揭面盔或者是全盔,這樣的話不僅可以給人全面的保護,還可以騎行的時候保護我們的眼睛,起到一個護目鏡的作用。
↓↓↓我自己長途一般是:全盔、護膝、靴子、騎行夾克還有手套
而護具的話我覺得摩旅的時候騎行的強度並不是很大,所以我感覺不需要太嚴密的護具,連體皮衣那種就沒有必要了,我自己的話一般會戴一對護膝還有一雙手套,如果路況比較復雜的話還可以戴一對護手,主要是防止在摔車的時候第一下的撞擊。當然,如果有騎行服的情況下,穿戴騎行服就是更好的選擇。
2.至少三天的換洗的衣服和雨衣
當我們在外面騎行的時候,如果路程是一天沒有辦法趕到的話,就要在路上過夜,因此我們也需要攜帶換洗的衣服,是我自己的話至少會攜帶3套以上的衣物,而且可以購買一些一次性的內褲,這樣就不用擔心沒有貼身衣服穿了;而如果到酒店裡面的時候,如果有洗衣房的話,就可以把不是貼身衣物的衣服放到洗衣房的洗衣機進行清洗,因為洗衣機可以脫水或者烘乾,這樣的話就可以在後面的行程裡面會有其他的衣服可以穿。
雨衣的話我覺得也需要攜帶一套用來備用,因為在摩旅的途中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路況和天氣,下雨是經常碰到的事情,如果摩旅的途中碰到下雨的話,相對於淋著雨硬抗,還不如帶一身雨衣穿著,雖然說也會濕透一些,但是總比在雨中完全冒雨騎行的好一些。
總而言之,如果是自己一個人的摩旅,即便是行程不長,也要准備相對充分的物資,有些不一定用得上,但是一旦需要用到的時候,沒有的話就會影響行程,如補胎工具,因此以我自己摩旅的經驗來看,上述的這些物資是基本的一些配置,希望可以給到你一些幫助和參考。
⑹ 6月騎摩托車進西藏需要帶手套嗎
需要,戴手套不止是防寒,還是一種戶外保護,摩托車騎長途不管冬夏,都應該戴手續,最好是適合摩旅的手套。而且西藏是高原氣候,不但氣溫低而且雨雪不定,更需要完善的出行保障。
⑺ 摩托車如何區分ce一級二級手套
摩托車區分ce一級二級手套:ce2級更具有耐裝性,不易破,更能保護騎手,等級不一樣,一個是ce1另一個是ce2。ce2手套掌部採用的大面積耐磨皮革,並且對經常使用的部分進行了加厚填充,整體手套沒有多餘的設計,這也是出於輕量化的考慮,手感輕薄。
好摩托手套的重要性
市面上的很多手套都似乎背離了手套應有的初衷,因此很多摩友們試手套的時候,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舒適上,但是作為一款摩托車手套,舒適一定是必須的,尤其是對新晉摩友而言,把握油門的感覺要通過手套去傳遞。
很多手套由於背離了貼合和舒適的初衷,就是因為手套不貼合和舒適度不行,讓我們的手無法細膩的感覺到油門線。
除了頭盔之外,騎行裝備中最和我們貼合,最私密的應該就是騎行手套了,一雙好的摩托車手套應該像你的第二層皮膚一樣貼身,他們必須緊貼皮膚,同時又不能緊到阻止血液的流動,手套必須完全包裹住手指,除此之外沒有多餘的空隙。
⑻ 摩旅騎行的裝備求推薦
摩旅騎行的裝備,像雨衣,護目鏡,防寒服,這些都是必備的,對你的摩旅騎行是非常有幫助的。
⑼ 一個人摩旅需要注意些什麼
首先你要有一台可靠性不差,動力不會太弱(建議至少150cc起),通過性還比較好(底盤低的踏板車也不是不能用,但是遇到爛路炮彈坑這些的確很頭疼)的摩托車。長途旅行的話姿勢舒服很重要,所以最好是坐姿比較正的車。
車子單次加油的里程最好是300以上,如果你要走疆藏青海,單次加油里程400起比較靠譜……最好能上500,車子別太挑食,壓縮比低點更好,什麼標號的油都能喝。
——————
有各種路況和天氣下的騎行經驗。一定的體能(長途摩旅)和力氣(倒了車能扶起來,這個也需要一定技巧)。
——————
證照齊全,另外因為你懂的原因,到各地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當地交管部門的摩托車管理制度。
——————
充足但不過多的現金,一定的故障處理能力,基本的修車及補胎打氣等工具。 出發前認真檢查車況,出發後每天行程的起始都檢查一次。
——————
頭盔手套護膝護肘護肩等齊全,防風防水的衣褲鞋子手套,建議選擇專業的防水拉力騎行服以及手套鞋子等,夏季的話可以穿防摔越野騎行套裝,防曬也很重要尤其是高原地區。 冬季建議除了這些之外要買一個合格的摩托車防風頭套,套在頭上再帶頭盔,其實主要是保護脖子,質量好的價格都不便宜(200~400左右)但是真心非常防風抗寒。
——————
合格的箱包,條件允許的話買口碑較好品牌的邊箱+尾箱,也可以用防水摩托車邊包橫包等。重的東西均衡的放兩邊邊箱或者邊包,尾箱放相對輕的東西。
——————
提前做好線路規劃,最好按照加油點和住宿點做路書,尤其在西部人煙稀少的地區,加油點最好每三分之一油箱里程以內就要確定一個,以免出現預料外的情況,加油也最好在油箱剩餘三分之一之前就加,至於國道219線這類特殊情況除外,那種情況你中途基本上都得加至少一次當地居民賣的劣質私油才夠跑。以後也許會有中繼的加油站吧。
——————
出發前以及出發後每天都要關注下一段路線區域的天氣情況,另外也要隨時跟人打聽附近路況等,因為事先准備的信息隨時可能變動。冰雪天氣,盡量不要騎車出行。遇到暗冰你懂的。
——————
弄一個可以固定在龍頭上的導航儀或者裝充電寶+手機的架子對於找路很有幫助,只是雨天麻煩一點。
——————
注意騎行安全,出去摩旅不是為了飆車,更不為了跟人斗氣,一人在外不管多在理的時候,出事是你吃虧,不出事鬧起爭執也還是你吃虧。
——————
除了騎行安全以外,遇到突發情況比如道路阻斷,路況爛到超出處理能力,或者極端天氣的時候,別逞強,旅行既要有前行的勇氣也要有放棄的魄力。
——————
盡量不要在夜間騎車。
——————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不過隨時隨地都得客氣點~民風再彪悍的地方,也是伸手不打笑臉人~
——————
公認沿途治安情況很差的地段要麼繞行,要麼組隊,盡量不要獨行。
——————
保證休息時間,切勿疲勞騎行~尤其是高原地區的大直路,騎車打瞌睡的情況真的會發生,真遇到就別逞強,稍作休息再繼續走。
——————
只要條件允許,最好能每天把你的騎行記錄發到什麼地方讓你的親朋知道,不光是為了曬,而是萬一哪天你在哪丟了,他們也許能注意到-_-||
——————
如果是出國摩旅~~~先考國際駕照先,那個不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