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丹麥被稱為養豬強國,它養豬強國的地位是怎麼來的
丹麥被稱為養豬強國,他養豬強國的地位是用他養豬工業化換來的。在丹麥養豬必須要有知識才可以,並且成為養豬戶,必須要經過培訓才可以到養豬場工作。而且丹麥養豬是以科學效率和規模著稱的。飼養1萬頭豬只需要三個勞動力,丹麥養豬是把養豬事業當成一個科學的工廠來做的。
丹麥始終強調,有知識才能養豬,成為養豬戶要經過3年8個月的培訓,學生也要經過2年學習才能在豬場工作。有知識才能養豬,豬窩的恆溫調控、採光、通風,豬類的屠宰都需要高科技配合。
丹麥養豬以專業化、機械化、規模化和高效率著稱,特別是勞動生產率居世界前列。在丹麥,飼養1萬頭豬平均僅需3個勞動力。丹麥的「養豬強國」地位至今無人撼動。
Ⅱ 丹麥為何被稱為養豬強國
丹麥是世界上農業問題最少的國家之一,丹麥的農業發展得很好。農業勞動生產水平也很高,在養殖方面他們也是很厲害的。特別是養豬,丹麥被稱為是養豬強國。因為丹麥在養豬技術上都比較先進,在養豬知識上比較齊全,而且他們的養豬環境也相對來說比較好,在各個方面都很重視。
丹麥作為世界出口豬肉最多的國家,我們國家很多豬肉都是從他們國家進口的。在育種,養殖,屠宰一系列流程中,丹麥都遵循嚴格的制度,而且他們國家的養殖戶都很愛護每一頭豬,因為這是他們的經濟來源,所以他們都很重視豬的成長,這些因素都是丹麥成為養豬強國的強大支撐。所以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從各個方面入手,才能形成完整的系統,將其發展到極致。
Ⅲ 灤平生豬屠宰場
摘要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賈鵬飛 河北日報、河北新聞網記者李建成)近日,坐落在灤平縣的承德博亞百萬頭生豬屠宰項目投產,這使灤平縣有機豬產業具備了產品自主加工能力,基本形成了從源頭到產品的全產業鏈。
Ⅳ 非洲豬溫有治療的方法嗎
非洲豬瘟沒有治療方法,只,徹底隔離屠殺才能預防病情蔓延
Ⅳ 從丹麥的及節能減排的做法中能夠得到什麼啟示
深秋時節,丹麥的薩姆索島上,尚未收割的綠色莊稼、收割後的金黃色秸稈、林木掩映下紅色農舍的屋頂,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風光畫。港灣里停泊著的各色遊艇顯示,這里在夏日是休假勝地。這個面積約114平方公里、居住著4000多居民的小島並不僅以風光出名,更是因為這里的經濟活動和居民生活完全擺脫了礦物燃料,實現了零碳排放而聞名遐邇。
薩姆索島今天做到的事,正是整個丹麥要在2050年實現的目標———推行綠色增長戰略,成為完全擺脫礦物燃料的經濟體。
2050年告別石化燃料
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爆發後,丹麥致力於節能和發展替代能源,以擺脫對礦石燃料的依賴。在過去25年裡,丹麥經濟增長75%,但能源消耗總量基本維持不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還有所下降。
丹麥經濟高度發達,但幾乎沒有高耗能的重化工業,其工業多是高附加值的精細加工製造業;丹麥只有500多萬人口,但植被豐茂,有較強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此外,丹麥人物質生活已然相當富足,社會福利完備,很多人不再追求更多的物質享受,而對保護環境充滿騎士般的熱忱。靠這些條件,丹麥在 2050年要實現擺脫礦物燃料的目標應該沒有什麼懸念。
丹麥南部森訥堡市所轄地區,面積500平方公里,人口7.7萬、豬44萬頭、雞23萬只。這里有丹麥規模最大的生豬屠宰場,也有丹麥最大製造業企業丹佛斯公司等200多家工業企業。經過詳細的規劃,該市認為,可望在2029年就實現完全擺脫化石燃料的目標。屆時,不僅居民生活、工商企業不再使用化石燃料提供的能源,交通運輸也要擺脫化石燃料。
能省錢更能賺錢
既要發展經濟,又要節能減排,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其他國家或許不具備像丹麥那樣完全擺脫礦物燃料的條件,但在推行綠色增長過程中,能從丹麥的做法中得到不少啟示。
推行綠色增長當然離不開政府的努力,丹麥歷屆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出了各項促進節能減排的政策措施。但是,丹麥實行的是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體制,能源消耗的主體是居民個人和私營企業。正如丹麥麥首相托寧·施密特在日前召開的全球綠色增長論壇年會開幕致辭中所說,公共與私營部門的合作對確保經濟的可持續增長至關重要。
推動居民個人和私營企業節能減排,不能僅僅曉之以理,更要授之以利。讓居民省錢,讓企業賺錢,恐怕是丹麥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如此成績的重要原因。
丹麥地處北歐,一般人家夏季無需裝空調,居民個人能源消耗主要是冬季取暖。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丹麥政府不可能向私人家庭免費發放節能型的取暖設施,那樣做既不公平,更沒效率。
在薩姆索島上推廣居民節能減排技術的能源研究所,實際上是一個受到國際組織和大企業資助,為當地居民提供技術咨詢、設計服務的專家小組。研究所負責人赫爾曼森當過教師,極有口才。起初他走家串戶,勸說居民自己掏錢建設太陽能、風能、秸稈等生物資源發電站以及利用熱泵等技術改造家庭取暖設備,居民們都將信將疑。只有在他們看到利用這些技術不僅保護了環境,而且比使用傳統化石燃料更省錢,才真的有了積極性。
農場主特蘭伯格,當年自己花錢修建了一座風力發電站。靠風力發電,他不用再支付昂貴的電費,還能向電網出售富餘電量。他提供了有關投資建電站和售電收入的詳細數字後,得意地反問記者:「你們算算,我是賠了,還是賺了?」
森訥堡的零碳項目公司與薩姆索島能源研究所的功能相類似。公司2009年在當地啟動零碳家庭項目。參加這個項目的117戶家庭,一年間平均節電30%,節水50%。這意味著這些家庭節省了一大筆開支。
丹麥推行綠色增長戰略,致力於節能減排,不僅是為保護環境,更是將其作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此過程中,讓居民個人節省的開支還只是小錢,而相關企業因此獲得更好的發展環境,賺到的是大錢。
Ⅵ 屠宰場平時殺的豬是什麼品種
一般情況下有以下幾種:外三元,杜大長,以及一些純種的大白長白豬
Ⅶ 丹麥最大牧場
丹麥有機農業:安全至上
丹麥愛氏晨曦牧場的奶牛牲舍,不管是飼料成分還是每頭奶牛的「宿舍」面積都有具體的規定。
無論是在養殖過程還是屠宰過程中,丹麥均採用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檢疫標准。
提要:在丹麥,市場上銷售的有機食品都會貼上特別的「有機食品」標簽,方便消費者識別。在推廣有機農業的過程中,並不直接對單個有機農場主進行補貼,而是通過給有機農場主提供教育培訓、創造市場對有機農產品的更多需求等措施來刺激有機農業的發展。
丹麥在科學發展養殖業的過程中還積極倡導「動物福利」,在豬舍內裝淋浴系統、為懷孕的母豬開辟更大的活動空間、對運輸動物的時間和時長做出限制、減少動物在運輸過程中的痛苦、農場主要盡可能為生豬提供最佳的生活環境,從而使豬肉的營養價值和品質都得到提升。
[新鏡鑒]
根據《經濟學人》雜志發布的2012年度《全球食品安全指數報告》,丹麥名列全球食品最安全的國家行列。其上榜的關鍵原因在於丹麥擁有一整套嚴格的食品安全保障體制和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這個「綠色國度」是如何讓其農業也「綠色」的呢?
有機食品「特供」學校醫院
丹麥農業和食品理事會政策研究部主任安德森·林勒特向記者介紹說,丹麥境內沒有大江大河,地表徑流很少,飲用水全部來自地下水。因此丹麥在農業生產中嚴格限制化肥和農葯的使用,避免污染地下水資源。其農業環保控制是世界上最嚴格的,某些領域的立法嚴格程度超過歐盟。政府當局經常會突擊檢查土地的使用情況,農民使用的農葯和化肥都需要詳細登記備查,以保證人畜健康和安全生產。
正是由於政府對農產品和食品安全的嚴格監控和堅強保障,丹麥出產的豬肉、牛肉、牛奶和乳製品、家禽、貂皮、方便食品、糖果和蔬菜暢銷全球,其有機農業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其政府對發展有機農業更是設立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20年有機農業的產值實現翻番,農業用地的15%用於發展有機農業。
與傳統種植業相比,有機種植業的特點是完全不使用農葯和化肥。在丹麥,市場上銷售的有機食品都會貼上特別的「有機食品」標簽,方便消費者識別。值得注意的是,丹麥在推廣有機農業的過程中,並不直接對單個有機農場主進行補貼,而是通過給有機農場主提供教育培訓、創造市場對有機農產品的更多需求等措施來刺激有機農業的發展。
為了創造市場需求,丹麥政府出台政策,首先把幼兒園、學校、醫院、養老院等這些公共機構的食堂變成「有機食堂」,確保這些食堂的食物原料來自有機食品。目前,哥本哈根所有公共機構的食堂已經有95%的食物原料來自有機食品。
這一項目的總監、「哥本哈根食品屋」負責人比爾格特·艾格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已經做到在相同的花費下,95%的原料來自有機食品。我們的做法是,在飲食中增加蔬菜的比例,減少肉類的消耗,改變人們過去攝入過多肉類的不健康飲食習慣,改為配發學校統一準備的有機營養午餐。」
抗生素超標會被「特別關注」
丹麥乳業高度發達,歐洲最大的乳製品生產商之一「愛氏晨曦乳業公司」,出口產值每年約為18億歐元,占丹麥農產品出口總值的20%以上。和丹麥國內很多農產品生產商一樣,它採取了合作社形式的產權結構,由丹麥、瑞典和德國的8000多名牧場主共同擁有。這些牧場主既向愛氏晨曦提供牛奶奶源,同時也是它的股東。
「更接近自然」是愛氏晨曦的乳產品的營運理念,其所有產品均不添加人工色素和調味劑,並嚴格控制使用食品添加劑。它出產的牛奶全部採用其獨創的著名的
「阿拉花園」質量管理體系,執行最嚴格的檢驗檢疫標准,運用到「從牧場到餐桌」鏈條上的每個環節,涵蓋了對奶牛牲舍建設、飼料選擇、擠奶時間、牧場環境、牛奶儲存與運
輸等牧場管理的各環節進行質量管控的指標和細節。
愛氏晨曦在丹麥本土還有約300家有機牧場,這些牧場對飼料、奶牛牲舍和自然放養的要求要比普通牧場更加苛刻。比如,有機牧場的奶牛在每年4月15日至11月1日期間,只要天氣條件允許,所有年齡大於4個月的奶牛必須進行草地自由放養。有機牧場還規定,每頭奶牛的牲舍面積至少達到6平方米,奶牛食用的飼料必須是有機飼料,等等。
確保奶製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是將牧場原奶的收購價格與其質量掛鉤。原奶在運輸到牛奶加工廠後,工作人員會對原奶進行檢驗,收購價格根據檢驗結果進行最高幅度可達10%的上下浮動。此外,愛氏晨曦還會定期對原奶進行微生物數、抗生素等各種檢驗。比如,每四周必須對原奶進行抗生素檢驗,如果超標,除了降低奶價,牧場還必須接受罰款,並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被列入特別關注名單。情況嚴重者,則被開除出「阿拉花園」。
愛氏晨曦和丹麥食品檢測儀器公司合作發明出一種可以快速檢測出牛奶中三聚氰胺的方法。傳統的檢驗程序需要經過細菌育種、培育和檢測,操作復雜且檢測周期長,而新方法全程自動化,耗時短,檢測效率大大提高。
養豬採用全球最嚴檢疫標准
丹麥被世界公認為「養豬王國」,是一個豬比人多得多的國家,其總人口只有約550萬人,但每年向國際市場供應的生豬總量超過3000萬頭,相當於每人出口5到6頭豬,豬肉貿易額約佔全球的23%。近100年來,歷經幾代人知識、技術和經驗的積累,丹麥取得了全世界對其安全優質豬肉的高度認可,豬肉品質不斷提高,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
丹麥在長期發展養豬業的過程中,一直努力減少養豬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豬糞便中的氮和磷等元素是主要的污染源,監管當局不僅嚴格禁止在豬飼料中使用催生劑、荷爾蒙等生長激素,還要求生產企業利用科技成果,增強生豬對飼料中氮和磷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幅減少生豬通過糞便排放出的氮和磷等污染物質。目前,歐盟對於養豬場每公頃土地所允許的最大氮排放量是170公斤,而丹麥則更加嚴格,僅為140公斤。
豬糞便和豬舍廢棄物經過發酵處理後,作為天然有機肥料施入農田,取代種植業中使用的化肥。通過這種良性循環的方式,丹麥既發展了生態農業,又保護了自然環境,發展出環境友好型畜牧業和養殖業。
丹麥在科學發展養殖業的過程中還積極倡導「動物福利」,比如在豬舍內裝淋浴系統、為懷孕的母豬開辟更大的活動空間、對運輸動物的時間和時長做出限制、減少動物在運輸過程中的痛苦、農場主要盡可能為生豬提供最佳的生活環境,等等。這樣,使豬肉的營養價值和品質都得到提升。
無論是在養殖過程還是屠宰過程中,丹麥均採用了世界上最嚴格的檢疫標准。在屠宰場,所有生豬必須經過由政府審核和僱用的專業獸醫的嚴格檢查後方能屠宰。這樣的檢疫工作均是獨立進行的,以確保其嚴格性和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