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冬天孕婦如何做好月子,需注意哪些事項請過來人幫忙
一、休息與活動
保證睡眠,注意休息;無特殊情況4~6小時後可下床排尿;轉天可適當下地活動;可從下床吃飯、上廁所、喂哺寶寶、換尿布等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做簡單家務;絕不能做重活、累活
二、精神及心理護理
家人給予細致周到的關愛,本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產婦應該這樣想,坐月子是我和寶寶一起度過的第一個假期,沒有理由不愉快,自我調節是很重要的。採取積極主動的宣洩方式,來釋放和穩定自己的情緒。
三、給產婦一個良好的休養環境
1、室內要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居室溫度:20—24度;濕度:55%-65%;
2、保持清新的空氣: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天要保證2次通風,每次大概15分鍾,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預防生病並利於孩子身體和大腦的發育。
3、室內要有充足的陽光:產婦最好住南面的房間,充足的陽光可以讓人感到心情舒暢,並有利於觀察寶寶的一些變化。
4、不宜睡太軟的床,母嬰同室,家庭和睦。
四、重視產褥期的營養
營養不但讓產婦盡快地恢復,而且可以提高乳汁質量,讓寶寶健康成長。
1、產後由於胃腸功能未恢復,為了保證營養,要少吃多餐,每天5~6頓。
2、飲食清淡適宜:許多人認為為了下奶要多喝湯,但不能放鹽、放蔥花等,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飲食清淡不是不能用調料,適當的調味能促進產婦的食慾,但蔥、姜、蒜、花椒利於行血,可適當少用。
3、葷素搭配:葷素搭配利於營養吸收,產婦除了吃動物性食品之外,還應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中的纖維素可促進腸蠕動,幫助消化,防止便秘,減少肥胖的可能
4、干稀搭配、多喝湯水:食物湯汁不但有營養、開胃,還能補充水分,利於乳汁分泌。喝的湯水除魚湯、豬蹄湯、排骨湯、雞湯外,應該包括果汁、牛奶、豆漿等。
五、注意清潔衛生
分娩的疲勞,產時產後的出血,會使媽媽抵抗力下降,子宮內創面、會陰傷口、或剖腹產傷口,使產婦更容易發生感染,因此清潔衛生很重要。
1、會陰清潔:產後每天要用溫開水清洗外陰,注意清洗順序,10天內不要坐浴。
2、勤洗手:雙手是細菌傳播的重要途徑,因此在換衛生巾前後,接觸孩子前要注意洗手
3、勤洗澡:產後皮膚分泌旺盛,多汗,應常洗澡。正常產產後2~3天就可以洗澡、洗頭,只要你覺得身體能夠支持,但不要盆浴,冬季要注意保暖。淋浴能解除分娩的疲勞,使產婦精神舒暢。沒有淋浴條件也應溫熱水擦洗全身,經常更換內衣、內褲。產後雖然應常洗澡,但由於產婦氣血虧,抵抗力差,應注意室溫和水溫,不可洗浴時間過長。不要濕著頭發就睡覺。空腹或剛吃飽不要洗澡。
4、勤更衣:內衣、內褲勤更換
5、勤刷牙:產後第二天就應照常刷牙,否則會由於進餐次數增加,食物殘渣破壞牙釉質,引發齲齒、牙周炎等。
六、了解惡露的變化
1、血性惡露:產後1周內
2、漿性惡露:產後1~2周
3、白色惡露:產後2周後,可持續2~3周
惡露有下列情況需要看醫生:血性惡露量多,持續時間長;惡露有異味;伴腹痛或發熱
七、產後月經恢復與避孕
恢復月經時間:個別人4~6周,多數6個月;恢復排卵時間:40%在月經恢復前1個月,哺乳有推遲月經恢復的作用,但不能幫助避孕;產後適宜的避孕措施:避孕套、宮內節育器
八、產後性生活
順產應在經過產後檢查以後、剖腹產要3個月後開始性生活,應採取可靠的避孕措施,雙方應互相體諒
『貳』 產後手發麻是怎麼回事
此病的學名叫「產後內分泌失調綜合症」,其症狀多半都是產生痙攣、無力、空乏、特別想睡覺,食慾不正,跟營養跟不上有很大關系,建議多吃點綠色食品,多補鈣和鐵,如果不怕中醫的話去找針灸大夫給你扎扎針,扎扎合谷、列缺、曲尺這些穴位有很好的效果,產後請注意包暖,因為你現在身體抵抗力非常低,如果再感染上風寒的話會很糟糕的,所以在做月子的時候最好別出門,在家裡鍛煉鍛煉就行,非要出門的話也要穿多點。還有你也缺點血,建議補血養氣,是治療此病症的好方法。 另外如果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症狀請去醫院就正,勿拖。
『叄』 冬季坐月子的時候如何注意保暖
1.室內溫度以20℃-25℃為宜
冬天坐月子,室內溫度以20℃-25℃為宜。在沒有暖氣的南方地區,可以採用空調和電暖器等設備來保持室內溫度;而在氣候乾躁的時候,保持房間內適合的濕度也十分重要。一般來說,室內濕度以55%-65%為宜,並每天確保開窗通風通風兩次(上,下午各一次),每一次15-20分鍾。通風時,先將新手媽媽和寶寶轉換到另一個屋子,待該屋子恢復到合適溫度後,再讓新手媽媽和寶寶回來。
4.坐月子要「暖」在心間
產後新手媽媽除了日常生活的防寒保暖外,心理狀態上也需要「暖」意十足。孕婦可以找信任的親朋好友來家中做客,宣洩自個的情緒。這時,老公應該加倍關注愛惜老婆,拿出較多的時間陪伴在老婆身邊,緩減她在生理上的痛苦。家裡人也可以幫助新手媽媽處理家務和照顧寶寶,讓新手媽媽有愉悅的心情調養身子和穩定情緒,讓她感受到家裡人與朋友的盎然「暖意」。
『肆』 剛做完月子出去接孩子,沒有帶手套,回來後兩只手就不舒服,過了一年了,手睡醒覺後發木,不好打彎,這
你好,剛做完月子出去接孩子,沒有帶手套,回來後兩只手就不舒服,過了一年了,手睡醒覺後發木,不好打彎,這體虛受寒,建議你去醫院檢查確診是否是風濕或是類風濕,然後中葯配合艾灸進行治療,這類疾病中醫調節治療效果好。祝你早日康復!
『伍』 冬天坐月子好痛苦,坐月子的時候真的不能出門嗎
很多女性在做月子的時候想要出門,但是坐月子對於產婦來說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季,需要注意的內容就更多了,那麼冬天坐月子多久可以出門?冬天坐月子最好不要出門,下面就來詳細了解具體內容吧。
女性產後護理須知
1.一定要休養一個月或一個半月。產後兩周,除了吃飯和上洗手間以外,其他的時間一定要卧床。若常坐或起身走動,可能引起子宮下垂。
2.准備兩三條寬度約為30---40厘米,長度可繞腹部12圈半的白紗布。產後要緊綁腹帶,防止內臟下垂。內臟下垂將導致婦女病,以及小腹突出,體形難看。綁腹帶還可改善產前小腹明顯的狀況。腹帶不能以一般的束褲和束腹帶代替。因為它們不但沒有效果,還有反作用。
3.前兩周洗澡只能用溫酒水擦澡。
做法是燒開的水和米酒各一半,加一點點鹽巴,用毛巾浸濕,擰干,在身上擦。第三周起可以淋浴,滿月後可泡澡。(順產者)
4.洗臉刷牙須用燒開過的水放至溫熱再使用。可以使用保養品。
5.嚴禁洗頭。因為頭皮不能著涼。
6.不能抱小孩。否則可能內臟下垂。餵奶時可側躺著喂。
7.不能為小孩洗澡,否則可導致腰酸背痛及手腳酸麻。所以,給小孩洗澡的時要交給LG等人。
8.要有安靜,舒適的環境。陽光太強時要拉上窗簾,保護眼睛。不能吹風,因為產後全身毛孔都張開了,吹風易引起頭風及關節酸痛等,連扇子也不要搖。
9.月子期間不能爬樓梯,產後半年內不能提重物,避免內臟下垂。
10.不要流淚,否則眼睛將提早老化,可能演變為青光眼或白內障。少看書報和電視,一定要讓眼睛充分休息。
『陸』 產後出院用不用圍圍巾和戴手套
產後出院需要帶文藝金剛帶手套的。這樣對你的身體特別的好,如果你不帶的話。以後會落下月子病。就會對你的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
『柒』 產後出院時沒帽子吹風了,穿秋衣吹風了,滿月當天洗艾葉澡
女人在生小孩後身體特虛弱,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沒休息好,會留下許多病根。像頭和腳一定要注意,做月子頭上一定要帶帽子,或者圍毛巾。滿月可以用艾草洗澡。
『捌』 產前學習一些產褥期知識,產後盡早地活動,恢復原有的興趣,冬天坐月子注意事項有哪些呢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溫度,房間衛生等做月子時,要保證適宜的房間溫度和濕度,可以採用空調和暖氣把室內溫度控制帶25℃左右,也可以加濕器保證室內濕度在55%~65%。這樣的溫度和濕度對於產婦和小寶寶來說是最佳的。
除此以外,也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天可以適當開窗通風,換換室內空氣,減少細菌數量。但開窗通風時要避免室內對流風,不要讓風直接吹到產婦和寶寶身上。家人可以選擇在中午開窗換氣,可以先掛上窗簾,防止風直接吹進來,並且讓產婦和寶寶去另外一間房間。通風後,關好窗戶再讓產婦和小寶寶進來休息。注意的是,新媽媽和小寶寶的床不要太靠近窗戶。
注意自己個人衛生。
『玖』 產婦生完孩子以後,出院的時候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寶寶是老天賜予每個家庭的幸福禮物。媽媽們經歷了艱難的十月懷胎,忍受了分娩之痛,終於能見到可愛的寶寶了。相信這一刻,甜蜜沖消了疲憊,喜悅縈繞在心間,但剛剛生產之後的媽媽們身體虛弱,和寶寶一樣,都需要家人的細心照顧。而醫院畢竟條件有限,不管吃飯喝水,還是換洗衣服,清潔衛生,都有不方便的地方。
除了照顧好身體,產婦的情緒心理調整也很重要。據統計有80%的家庭矛盾都產生於產後到坐月子期間。我朋友小麗,生完孩子剛出院就與婆婆發生了爭執,老人擔心孩子著涼,就給裹了厚厚三層被,小麗覺得這樣孩子太熱,完全不必要,其實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因為理念不同,兩人起了爭執,都不高興。
凌晨媽媽來叨叨:
所以新手爸爸們要學會協調,尊重產婦的意見,和家裡人做好溝通,保證產婦身心愉悅。有條件的家庭,可以提前聯系好月子中心,選好合適的月嫂,由專業的月嫂來照顧產婦和小寶寶,方便又省心。
總之,產後出院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備工作,開開心心接寶寶和媽媽回家呦,准爸爸們記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