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從事酸鹼作業時作業人員需帶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小孩的裙子怎麼織好看 2025-05-25 06:26:08
世達手套怎麼樣 2025-05-25 06:11:48

從事酸鹼作業時作業人員需帶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5-07 06:24:04

㈠ 個體防護有哪些要求

國家對不同的生產作業場所均有佩戴個體防護用品的要求。這些要求同樣應適用於應急救援人員,個體防護用品是根據生產過程中不同性質的有害因素,採取不同方法,保護肌體的局部或全部免受外來傷害,從而達到防護目的的用品。要求如下:
接觸粉塵作業的工作場所需穿載防塵防護用品:防塵口罩、防塵眼鏡、防塵帽、防塵服等。
接觸有毒物質作業的工作場所必須穿戴防毒用品;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有物體打擊危險的工作場所必須戴安全帽、穿防護鞋。
層高2m以上作業的場所必須系安全帶。
從事可能造成對眼睛傷害的作業,必須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具。
從事有可能被傳動機械絞輾、夾卷傷害的作業,必須穿戴全身工作服,女工必須戴防護帽,不能戴防護手套,不能佩戴懸露的飾物。
雜訊超過國家標準的工作場所必須戴防雜訊耳塞或耳罩。
從事接觸酸鹼的作業,必須穿戴防酸鹼工作服。
水上作業必須穿救生衣,使用救生用具。
易燃易爆場所必須穿戴防靜電工作服。
從事電氣作業應穿絕緣防護用品,從事高壓帶電作業應穿屏蔽服。
高溫、高寒作業時,必須穿戴防高溫輻射及防寒護品。
個體防護用品www.dehsm.com種類很多,錯用個體防護用品達不到防護的目的。因此,必須對事故現場的危害因素進行辨識,正確的選用和佩戴防護用品。

㈡ 正確配備和穿戴勞保有什麼作用

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是保障從業人員人身安全與健康的重要措施。科學合理的配備、運用勞保用品,不但能夠杜絕事故發生後引發的經濟損失,而且能夠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使用單位的經濟效益產出,減少使用單位在人力資源等各方面的費用投入。

為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有關勞動防護用品的管理制度。要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的購買、驗收、保管、發放、更新、報廢等環節的管理,監督並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要求佩戴和使用。

2 、提供的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勞動防護用品,也不得購買、使用超過使用期限或者質量低劣的產品,確保防護用品在緊急情況下能發揮其特有的效能。

3 、在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中,要防止發生以下情況:

( 1 )從事高空作業的人員,不系好安全帶發生墜落。

( 2 )從事電工作業(或手持電動工具)不穿絕緣鞋發生觸電。

( 3 )在車間或工地不按要求穿工作服,穿裙子或休閑衣服;或雖穿工作服但穿著不整,敞著前襟,不系袖口等,造成機械纏繞。

( 4 )長發不盤入工作帽中,造成長發被機械捲入。

( 5 )不正確戴手套。有的該戴不戴,造成手的燙傷、刺破等傷害。有的不該戴而戴,造成捲住手套帶進手去,甚至連胳膊也帶進去的傷害事故。

( 6 )不及時佩戴適當的護目鏡和面罩,使面部和眼睛受到飛濺物傷害或灼傷,或受強光刺激,造成視力傷害。

( 7 )不正確戴安全帽。當發生物體墜落或頭部受撞擊時,造成傷害事故。

( 8 )在工作場所不按規定穿用勞保皮鞋,造成腳部傷害。

( 9 )不能正確選擇和使用各類口罩、面具,不會熟練使用防毒護品,造成中毒傷害。

在其他需要進行防護的場所,如雜訊、振動、輻射等,也要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從而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從事酸鹼作業時作業人員需帶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具體分類

1、頭部防護

頭部防護是止從2m~3m以上高處墜落時對頭部造成的傷害,以及日常工作中對頭部的傷害,主要產品有安全帽,安全頭盔。按材質分為玻璃鋼安全帽,ABS安全帽,PE安全帽。

2、呼吸防護

主要分為過濾式和隔絕式兩大類

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是依據過濾吸收的原理,利用過濾材料濾 除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將受污染空氣轉變為清潔空氣供人員呼吸的一類呼吸防護用品。如防塵口罩、防毒口罩和過濾式防毒面具。

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是依據隔絕的原理,使人員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與外界受污染空氣隔絕,依靠自身攜帶的氣源或靠導氣管引入受污染環境以外的潔凈空氣為氣源供氣,保障人員正常呼吸和呼吸防護用品,也稱為隔絕式防毒面具、生氧式防毒面具、長管呼吸器及潛水面具等。

過濾式呼吸防護用品的使用要受環境的限制,當環境中存在著過濾材料不能濾除的有害物質,或氧氣含量低於18%,或有毒有害物質濃度較高(>1%)時均不能使用,這種環境下應用隔絕式呼吸防護用品。

3、眼部防護

用以保護作業人員的眼睛、面部,防止外來傷害。分為焊接用防護眼鏡、爐窯用防護眼鏡、防沖擊防護眼鏡、微波防護眼鏡、激光防護鏡以及防X射線、防化學、防塵等防護眼鏡。

4、聽力防護

是指長期在90dB(A)以上或短時在115dB(A)以上環境中工作時受到的傷害的防護。聽力護具有耳塞、耳罩和帽盔三類。

聽力保護系列產品有:低壓發泡型 帶線耳塞、寶塔型 帶線耳塞、帶線耳塞、聖誕樹型耳塞、聖誕樹型帶線耳塞、帶線型耳塞、經濟型掛安全帽式耳罩、輕質耳罩、寶塔型帶線耳塞、防護耳罩。

5、腳部防護

腳部防護是指在工作中保護足部免受傷害。目前主要產品有防砸、絕緣、防靜電、耐酸鹼、耐油、防滑鞋等。

6、手部防護

手部保護是指在工作中保護手部免受傷害,主要有耐酸鹼手套、電工絕緣於套、電焊手套、防X射線手套、石棉手套、耐高溫手套、防割手套等。以及由金佰利等世界級專業公司利用最新技術生產的丁腈手套。

7、身體防護

用於保護職工免受勞動環境中的物理、化學因素的傷害。主要分為特殊防護服和一般作業服兩類。

8、防墜落具

用於防止墜落事故發生。主要有安全帶、安全繩和安全網。

9、護膚用品

用於外露皮膚的保護。分為護膚膏和洗滌劑。

㈢ 工作電壓超過多少伏,作業人員應帶絕緣手套.穿絕緣鞋

嚴格來說 ,36v以下的電壓為安全電壓 ,36v以上的電壓為危險電壓,所以工作電壓超過36v ,帶電作業的人員,就應該戴絕緣手套 ,穿絕緣鞋 。

㈣ 勞保手套使用注意事項有哪些

勞保手套使用注意事項:

  1. 進行作業前必須摘掉所有可能影響操作安全的飾物。

  2. 檢查手套和其他的個人防護裝置,保證放置整齊。

  3. 帶手套之前應洗干凈雙手、布手套和皮手套需要定期清洗或丟棄。

  4. 滌棉紗手套不能用於60度以上的作業、帶電作業、具有腐蝕性作業;不能使用在怕靜電的井下作業、礦山開采、煤礦開采、隧道建設。

  5. 勞保手套在使用前,發現手套破碎霉爛的不能用,在使用中受到割破磨碎的請盡可能更換新手套.

  6. 勞保手套含棉低於20%的不易使用在抓握錘頭、電鑽、裝卸搬運

  7. 對橡膠過敏的人不能使用橡膠手套

  8. 作業時應該將衣袖放入到統口中,防止發生意外。

  9. 注意不能讓化學品進入手套中,可能導致無法保護雙手。

  10. 在過高的溫度、過大的力量、過強的震動和過於刺激的化學品條件下,手套有可能起不到保護作用。

  11. 使用之後應該清洗干凈、等到乾燥之後,撒上滑石粉平整的防止,防止收到損壞,但是不可以放置到地上。

  12. 每半年進行一次耐電壓型的測試,具有很輕的重量,有紋理的表面對於握緊物品非常有利。

勞保手套是由牛皮、豬皮、山羊皮等一些皮革製作而成的,不容易被損壞,使用壽命較長,同時還具有很好的防熱與絕緣性能比較好的特點。

勞保手套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勞動中進行防護,保護雙手在工作中的安全。

勞保手套的分類標准:

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

指作業人員在交流電壓10千伏及以下電氣設備(或相應電壓等級的直流電氣設備)上進行帶電作業時,戴在手上起電氣絕緣作用的一種絕緣手套。其產品型號、外型尺寸和技術要求要符合《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通用技術條件》的規定。手套必須具有良好的電氣絕緣特性。同時還需要很好的拉伸強度及扯斷伸長率,以及抗穿刺力、耐老化性能、耐燃性能和耐低溫性能。

耐酸鹼手套

是為了預防酸鹼傷害手部的防護產品,其質量應該符合《耐酸(鹼)手套》規定。手套不允許有噴霜、發脆、發粘和破損等缺陷。手套的不泄漏性指:必須具有氣密性,在特定壓力下,不準有漏氣現象發生。此種手套根據材質可以分為橡膠耐酸鹼手套、乳膠耐酸鹼手套、塑料耐酸鹼手套、浸塑耐酸鹼手套等。防水手套、防毒手套可用耐酸鹼手套代替。

耐油手套

這類產品採用丁腈膠、氯丁二烯或者聚氨酯等材料製成,用以保護手部皮膚避免受油脂類物質的刺激引起各種皮膚病,如急性皮炎、痤瘡、毛囊炎、皮膚乾燥、皸裂、色素沉著以及指甲變化等。

焊工手套

為防禦焊接時的高溫、熔融金屬、火花燒灼手的個人防護用具。採用牛、豬狨革或二層革製成,按指型不同分為二指型、三指型和五指型。焊工手套有嚴格外觀要求。一級品要求革身厚薄均勻,豐滿柔軟而有彈性,革面絨毛細致、均勻、堅牢、顏色深淺一致,無油膩感。二級品:革身缺乏豐滿彈性、革面絨毛粗、顏色略有深淺。

防振手套

用於接觸振動、如在林業、采礦、建築、交通等部門用手持振動工具(如油鋸、鑿岩機等)時預防因振動引起振動性職業病「白指症」的個人防護用品。防振手套在結構上,主要是在手掌面添加一定厚度的泡沫塑料、乳膠以及空氣夾層等來吸收振動。襯墊厚度越厚,其含空氣量越多,減振效果愈好。但掌、指面太厚時又容易影響操作。

耐火阻燃手套

傳統的耐火阻燃手套由石棉材料製成,分兩指式和五指式,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因石棉纖維對人體皮膚有刺激性,目前已很少使用。現在一般用阻燃帆布或其他耐火阻燃織物製做耐火阻燃手套,適用於冶煉爐前工或其他爐窯工種使用。

防靜電手套

含有導電纖維的織料組成。另一種是由長纖維彈力腈綸編織手套,然後在手掌部分貼付聚氨酯樹脂,或在指尖部分貼付聚氨樹脂或手套表面有聚乙烯塗層。

含導電纖維的手套使聚積在手上的靜電很快消失。有聚氨酯或聚乙烯塗層的手套主要是不易產生塵埃和靜電。這些產品主要用於弱電流、精密儀器的組裝、產品檢驗、電子產業、印刷、各種研究機關的檢驗工作等。

㈤ 從事酸鹼作業時作業人員需帶什麼好手套

要那種抗酸鹼的手套,可以去看看武漢金志飛PVC潔凈手套,乳膠手套,可以耐酸鹼

㈥ 從事什麼作業的員工在工作中必須佩戴相關防護措施,以免發生職業病危害

總的來說,接觸職業危害作業或者有毒有害作業的員工在工作中必須佩戴相關防護措施。
在工作中必須佩戴相關防護措施的崗位包括但不限於:

1、接觸粉塵作業的工作業人員,在工作中應盡量降低粉塵的濃度,在工作中採取相對措施降低揚塵,並正確佩戴防塵口罩。
2、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員工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工作前要檢查作業場所的通風是否暢通,作業人員在施工作業中要正確佩戴防毒口罩,攜帶對應的報警器材。
3、電氣焊作業操作人員在工作中應注意作業環境或設置局部排煙設備,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控制在國家衛生標准之下,在難以改善通風條件的作業環境中操作時,必須佩戴有效的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
4、進行雜訊較大的施工作業時,工作人員要正確佩戴防護耳罩、耳塞,並減少雜訊作業的時間。
5、從事沖床、車床、鑽床、銑床、折彎機、剪板機、卷板機、行車等高危作業的員工,在工作時不得穿拖鞋,不得隨身攜帶與工作無關的雜物;衣服、領袖簡練不拖拉,以免發生意外。
6、員工在操作有暴露在外的沙輪、刀具、等機械設備時不得帶手套,精神集中,不得與人閑聊,不得做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7、從事特殊工種、噴塗、油墨及其它作業的員工在工作中必須佩戴相關防護措施,以免發生職業病危害。
8、其他需要佩戴相關防護措施的有毒有害崗位。

㈦ tma管路拆卸時,作業人員應穿戴的個人防護裝備是

摘要 tma管路拆卸時,作業人員應穿戴的個人防護裝備是防護面具,佩戴防酸鹼手套,穿防護衣,高空作業許佩戴防護安全帽,防護鞋.

㈧ 您的工作崗位應採取的個體勞動防護措施就是什麼

一、 個體防護用品是指根據生產過程中不同性質的有害因素,採用不同方法,保護肌體的局部或全部免受外來傷害,從而達到防護目的的用品人。
1、 國家規定必須穿戴防護用品的工作場所,必須穿戴防護用品。
2、 接觸粉塵作業的工作場所需穿戴防塵防護用品:防塵口罩、防塵眼鏡、防塵帽、防塵服等。
3、 接觸有毒物質作業的工作場所,必須穿戴防毒用品: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4、 有物體打擊危險的工作場所,必須戴安全帽,穿防護鞋。
5、 層高兩米以上作業的場所必須系安全帶。
6、 從事可能造成對眼睛傷害的作業,必須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具。
7、 從事有可能被傳動機機械絞碾,夾卷傷害的作業,必須穿戴合體工作服,女工必須戴防護帽,不能戴防護手套,不能佩戴懸露的飾物。
8、 雜訊超過國家標準的工作場所必須戴防雜訊耳塞或耳罩。
9、 從事接觸酸鹼的作業必須穿戴防酸鹼工作服。
10、 水上作業必須穿救生衣,使用救生用具。
11、 易燃易爆場所必須穿戴防靜電工作服。
12、 從事電氣作業應穿絕緣防護用品,從事高壓帶電作業應穿屏蔽服。
13、 高溫、高寒作業時,必須穿戴防高溫輻射及防寒護品。

㈨ 危險化學品操作人員需要佩戴哪些勞動防護用品

危險化學品操作人員需要正確佩帶防毒面具及袖套、圍裙、靴套等個人防護器材,必要時應穿全身式防毒衣。

1、眼睛防護

戴上與皮膚密合的游泳鏡或太陽眼鏡,防止眼睛受刺激或有毒液滴濺入眼內。或用透明塑料薄膜袋包住頭部,用毛巾扎住頸部,在口鼻處開孔。

2、呼吸道防護

裝料口罩:用毛巾、紗布、舊布做成比普通口罩稍大的裝料口罩,裝填3~4cm厚的防毒濾料(如1~2mm的黏土粒、0.6~1.2mm的1:1生石灰和黏土混合顆粒、木炭粒、鋸末,或浸10%~15%的碳酸鈉等);或將毛巾鋪平,把濾料倒在中央再進行折疊、縫制、安上系帶;佩戴時必須固定,防止下墜和漏氣。

3、消化道防護

遵照規定不得在工作場所喝水、吃東西、吸煙;工作後要脫去工作服,並洗手洗臉;事故污染區的水源、食品須經檢測無害後方可食用。

4、皮膚防護

全身防護:可用雨衣、塑料布、薄膜、帆布、油布、毯子、棉大衣、斗笠或雨傘等遮住身體各部位,進行全身防護。

(9)從事酸鹼作業時作業人員需帶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環保、公安、衛生、交通等有關部門,按照本地區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諉。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採取必要的應急處置措施,減少事故損失,防止事故蔓延、擴大:

1、立即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害人員,疏散、撤離或者採取其他措施保護危害區域內的其他人員;

2、迅速控制危害源,測定危險化學品的性質、事故的危害區域及危害程度;

3、針對事故對人體、動植物、土壤、水源、大氣造成的現實危害和可能產生的危害,迅速採取封閉、隔離、洗消等措施;

4、對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進行監測、評估,並採取相應的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