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為什麼美國特種兵都帶全指手套
擴展閱讀
160童裝店怎麼上貨 2025-05-26 05:08:33

為什麼美國特種兵都帶全指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5-02 22:18:45

A. 特種部隊帶半指和全指手套各有什麼用啊

特種部隊的隊員要熟練使用上百種武器,
精通各種技能,例如攀岩,滑雪,..
特種部隊在作戰過程中會遇到各種情況,這樣身體的保護措施就要很齊全,
不然意外的傷害,會使戰鬥力下降
至於半指手套,就是要手指更加靈活.

全指手套則適用於狙擊手~

B. 特種兵為什麼要帶半指手套

防刺防割、防灼燒。這種手套也是用防彈材料編織的。用途是保護手部免受意外傷害。
另外有的迷彩手套還有偽裝的作用。

C. 特種部隊拳套半指好還是全指好

如果你很喜歡特種作戰的風格,你就應該發現特種兵的圖片上面,有時候戴全指有時候帶半指。這是因為不同的任務需要而定的。比如美軍游騎兵,三角洲特種部隊,海豹第六突擊隊基本上都戴全指,因為他們更多時候需要執行索降,空降,高挑低開等需要手耐寒和耐磨的任務。而像英國皇家舟艇部隊,美軍海軍陸戰隊偵查小隊,狙擊手小隊都通常戴半指手套。為了在涉水後手指的乾燥和扣動扳機時手指的靈活和敏感。所以有的特種部隊士兵都是戴全指手套,但是把扣扳機的食指剪成一個半指,從而滿足耐磨和扣動扳機的靈活。
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喜歡半指。因為在多重任務過程中,往往做出微調的時候很多。比如系鞋帶,調整對講機的耳機和頻道,轉動狙擊鏡准焦旋鈕等等,保暖性也不比全指差很多。唯一不足的就是經過灌木叢時手指容易被刮傷。
真實感受 望採納!

D. 為什麼特種兵要帶手套

防刺防割、防灼燒。這種手套也是用防彈材料編織的。用途是保護手部免受意外傷害。 另外有的迷彩手套還有偽裝的作用。

E. 為什麼特種部隊隊員要戴手套

特種部隊的作戰環境是多種多樣的,可能遇到的情況也是多種多樣的。戴手套最基本的作用是防割。戴半指手套主要是為了保持手指的靈活性,能精確的掌握激發時機,准確擊中目標。

F. 美國的特種兵單兵作戰裝備有哪些

美國的特種兵單兵作戰裝備有哪些?

一、世界最先進單兵夜視鏡
二、可穿戴燃料電池
三、雷達頭盔
四、LA-8/P(ALP)手指式激光敵友識別器,用於夜間特種作戰的敵我識別。
五、軍用攜帶型太陽能充電系統
六、微型激光測距儀
七、輕型激光指示器測距機(LLDR)是一種可人員攜帶、組件化目標定位和指示系統。其主要部件有目標定位組件、激光指示器組件、電池和三腳架。LLDR支持直射、間射和激光制導彈葯。
八、穿牆雷達
九、單兵手機
十、單兵指揮系統
分情況不同:作戰地域和作戰部隊的特點而定.沙漠,叢林,海島,城市等等.而且叢林還有熱帶雨林和亞熱帶叢林之分.特種作戰裝備也會有相應的微調.而且每個作戰分隊和小組中單兵的裝備是互相配合的.尤其是怕死而又有錢的美國.特種部隊作戰裝備種類和名稱數以千,萬計.個人搭配也是按個人喜好和經驗來定的.沒法說~
美軍的特種兵分為陸軍游騎兵部隊,綠色貝雷帽,三角洲特種部隊,海軍的海軍陸戰隊等! 游騎兵主要步兵武器裝備:M16A2 突擊步槍、M4A1突擊步槍、M203榴彈發射器、M249班用機槍、M82A1--12.7毫米反 器材狙擊步槍、M9手槍、反坦克導彈、M224 60mm迫擊炮、M-23迫擊炮彈道計算機 、AN/PVS-7b夜視鏡、GPS全球衛星定位儀、BDU叢林迷彩服、M65叢林迷彩夾克、 P.A.S.G.T.凱夫勒頭盔、M12手槍套、M40/42防毒面具、LBV戰術背心、LCE單兵攜 行具、AN/PRC-126/127單兵用無線電、M19/22望遠鏡等等。空降兵和蛙人部隊還配 有各自特殊用途的裝備。 綠色貝雷帽:古斯塔夫、麥德森甚至前德國納粹陸軍的MP40沖鋒槍也曾在越南使用過,另外還有前蘇聯的武器。現在已擱置的史泰爾GB 9mm手槍在1980年代期間曾大受歡迎,因為它對劣質彈葯有極大的寬容度一一這可能是所有的綠色貝雷帽在遠離交戰線時唯一能得到的彈葯。特種部隊總有許多武器是專為他們而發明的,如內含消音器的高標准點22手槍。 三角洲特種部隊:主要是反恐怖分子武器,包括席格-索爾9mm手槍(英國空降特勤隊於1990年採用);H&K公司的MP5沖鋒槍;和全范圍的美國陸軍小口徑武器,以及其它特殊槍械,如巴雷特(Barrett)和麥克米(McMillan).50口徑的狙擊步槍,及折疊槍托式傘兵型的M249班用機槍。 和帶有1.5倍瞄準鏡和M203榴彈發射器的HK416和M4A1突擊步槍 和M21狙擊槍 狙擊手還可配M24非自動狙擊槍與M1911A1手槍和伯萊塔92FS手槍 海軍陸戰隊: 步兵連的武裝是M16A2步槍,主攻部隊現已換裝為M16A4步槍,少數仍採用M16A2槍,先鋒部隊採用M4A1步槍;M203 40mm榴彈發射器;M249班全自動武器和M60E3通用機槍。M60E3於1985年採用,是以前陸軍所採用的老式M60之較輕和較佳版本。支援武器包括60mm輕迫炮和肩射式攻擊武器;火箭筒狀的"碉堡破壞者"。反坦克武器包括M47龍式反坦克導引導彈,AT-4和拖式。海軍陸戰隊的炮兵中隊裝備以M198 155mm榴彈炮;M109自走榴彈炮和英國的105mm炮。海軍陸戰隊內部的成員皆要求以M1艾布拉姆斯(Abrames)坦克來取代M60A1。

G. 現在的軍人執行任務都戴著手套,有人知道是為什麼嗎

手套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可以保護手,雖然不能完全避免手部受傷,但是有一定厚度的手套還是可以將傷勢的程度降低的。除了這一點對一個士兵來說,戰場上保護好雙手對自己的什麼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試想一下,加入在戰場上沒有專業的軍用手套,在穿過山地,叢林或者爬行的時候,手部很容易受傷,而且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也容易受到感染,到時候還怎麼拿槍?

不過有人就說了,我們八路軍在二戰抗日的時候以及解放戰爭中沒有手套不也是將對手打趴了嗎?那個時候不是我們的軍人不想,是沒有那個條件!而且,武裝配備那麼落後,真的是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才換來的和平,如果有手套,你以為他們不願意帶?

而且,在一般的戰場上,高質量的手套對於防止劃傷,刮傷和防寒以及隔熱都非常有效,同時一些有特殊作用的手套還可以防止生化武器的感染。而且美軍大部分都是駐扎外地,幾乎遍布全球,不管是熱帶, 寒帶還是沙漠乾旱地區,都有他們的身影。在這些環境比較復雜的地方作戰,如果沒有手套的保護,手部很容易受傷,比如寒冷的地方手很容易凍僵,熱帶雨林這樣的地方手部也很容易出汗,而且各種毒蟲也比較多,有一副手套的保護就顯得很重要了。對於一般的兵種手部受傷也沒什麼大不了,但是對一些比較特殊的兵種,例如特種兵,手的受傷程度直接會影響到個人作戰的發揮能力。

除了外出執行任務之外,士兵們有時候也需要搬運武器裝備什麼的,手套可以防止手被刮傷,降低了重壓的疼痛感。美軍的標配手套都是很高端化的,在中東地區的士兵們佩戴的手套還設有專門的散熱孔,薄的厚的都有,根據需要選擇適合氣候環境的。所以,手套對美軍很重要,特別是對那些長期在外作戰的美軍,我們解放軍怎麼不佩戴這樣高端的手套呢?因為我們不喜歡管閑事。

H. 一個美國特種兵,在打仗時會帶什麼裝備

裝備名稱/溫區(公斤)/干寒區(公斤)
武器:
M16步槍含30發彈匣刺刀/4。17/4。17
彈葯:6彈匣4手榴彈/4。98/4。98
作戰裝具:
水壺(滿水)/1。63/1。63
鍬,鍬套/0。91/0。91
攜行具(外腰帶、肩吊帶、急救包、子彈袋)/1。32/1。32
頭盔和盔襯/1。41/1。41
著裝:內衣和襪子/0。27/0。86
野戰軍衣褲/1。04/——
褲帶、腰帶/——/0。20
羊毛尼龍襯衫/——/0。68
羊毛褲/——/0。76
棉尼龍防風沙丁軍褲/——/0。95
棉尼龍防風沙丁上衣/——/1。45
上衣防寒聚脂絮料活里/——/0。33
軍褲防寒聚脂絮料活里/——/0。29
派克短大衣防寒活里/——/0。43
派克短大衣/——/0。90
白色偽裝上衣/——/0。88
白色偽裝褲/——/0。45
作戰鞋/1。52/——
斗篷雨衣/0。77/0。77
腰帶/0。09/0。12
冬帽/——/0。12
羊毛圍巾/——/0。07
斗帽/——/0。44
三指手套/——/0。10
北極三指手套/——/0。29
防寒鞋/——/2。49
以上作戰負荷小計:/18。1/27
由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其實美軍步兵的負荷還主要是常規負荷,以上的數據只是標准數據,實際上作戰時一般很少只帶一頓飯的口糧,彈葯也要超過標准值,沙漠作戰水的攜帶量也要增加。加上還要負擔不佔編制的AT-4反坦克火箭筒等裝備,以及防核生化的三防衣、手套、面具,還有標准配置的防彈背心,單兵用的望遠鏡/瞄準鏡,夜視儀及電池等等,美軍的士兵負荷會遠高於標准值。至於GPS、掌上電腦、電台、偵察設備等主要是班排級的戰術單位才有裝備,不能做到人手一套,也沒這個必要。

I. 美國特種兵與中國特種兵軍備有什麼區別

一些先進裝備平時不用,到作戰時現裝備再用,現實出來了中國對單兵作戰裝備的保密性單許多中國特種部隊的訓練時圖片,用的手套都是民用手套,到索馬里護航時再配軍用手套,這證明中國肯能在對一些東西進行嚴格保密,以做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至於裝備各有優勢,相對來說美國更先進些,一下是我找的一些資料 在美國東部,有一個神秘的軍事基地--北卡羅來納州布雷登堡。這就是美國於70年代末開始建立的專門用來執行反恐怖作戰任務的"三角洲"部隊的總部。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番號是美國陸軍第1特種部隊作戰分遣隊,這支部隊是由美國陸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派生出來的一支精銳部隊,其主要任務是對付世界范圍內威脅美國利益的各種恐怖活動,現編有兩個中隊,中隊下轄若干小隊,每個小隊16人。雖然自成立至今這支部隊尚無驕人的戰績,但它卻是美國的一支反恐怖拳頭力量。 美國的"三角洲"特種部隊是在1978年4月仿效英國第22特別空勤團(SAS)建立的,在建制上參考了當時歐洲國家的反恐怖特種部隊,但在職責設置上專司海外反恐怖行動。它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裝備最齊全、資金最雄厚的部隊,人員編制達到2500人,其訓練設施和訓練擬真度是其他國家特種部隊所望塵莫及的,由於具有了精良的裝備武裝起來的高素質人員以及高度的機動性,時期具有了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進行機動部署的能力。 "三角洲"部隊的誕生,體現了美國在經歷劇烈的恐怖威脅的"劇痛"之後,奮而進行反恐怖斗爭的最痛苦的一頁。本世紀70年代中後期,恐怖主義開始在歐洲盛行,各種各樣的恐怖活動此起彼伏,大部分歐洲國家陸續建立了專門進行反恐怖行動的特種部隊;這時的美國人"老子天下第一"自我感覺依然良好,總覺得恐怖活動這類事情離自己還很遙遠。 在美國深陷越南戰爭而焦頭爛額之際,許多國家對美國的強權政治表現出強烈不滿,恐怖分子的攻擊目標也不再局限於以色列、英國、聯邦德國等國家,恐怖活動的矛頭悄悄地開始指向了美在歐洲、中東地區的設施、人員和利益。 1973年3月1日,"黑九月"恐怖組織襲擊美國駐蘇丹大使館,美國大使克利·羅威爾及使館人員遭劫持。當時的美國政府認為蘇丹軍警有能力處理這起事件,並未採取任何干預行動。但是當時的蘇丹政府對這一事件毫無辦法,結果導致克利·羅威爾大使慘死在恐怖分子的槍口下。隨之而來的一系列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使美國政府開始坐不住了,接二連三的恐怖活動,表明美國應付恐怖事件的無能,也說明了美國已不再是恐怖分子行動的禁地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專門用於反恐怖行動的突擊力量"三角洲"特種部隊應運而生。 1977年,卡特政府上台後,即著手組建一支專門用於應付恐怖事件的特種反恐怖部隊。當時的陸軍特種作戰指揮官傑明·羅傑斯基將軍將這一重任交給了時任布拉格堡訓練指揮部指揮官的查爾斯·貝克威斯上校。"三角洲"這個名稱,據說是源於貝克威斯上校的一段難忘經歷。 查爾斯·貝克威斯上校,年輕時自願加入美國陸軍後備軍官訓練團任教官,該訓練團即為"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的前身。1963年,他被派往馬來西亞叢林,擔任美特種部隊與英國SAS特種部隊的聯絡官,深受影響。 1965年,參加越南戰爭的貝克威斯奉命率十幾名特戰隊員執行一項代號"三角洲計劃"行動,對敵後進行秘密偵察和破壞。行動中,他充分表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和統帥風格,利用從英國特種部隊學到的特戰技術,對越南遊擊隊進行了成功的騷擾、破壞、滲透,被譽為"特種作戰專家"。 可是在波來梅之戰中,貝克威斯卻走了"麥城"。他奉命率隊從空中支援一個被圍困的營地,由於直升機未能將其率領的突擊隊准確地投送到預定位置,被困於一個三角洲地帶內。突圍時貝腹部中彈,險些成為越南人的俘虜,,幸被一特戰隊員救出。回想起他所闖過的柬埔寨沼澤地、寮國的森林、泰國的丘陵,卻在越南的一個小小的三角地帶栽了大跟頭,這使他在心中對這個三角地耿耿於懷。 貝克威斯上校以極大的熱情受命組建美國陸軍的這支反恐怖特種部隊,並將其命名為"三角洲"特種部隊。 堅持選拔和保留優秀的官兵,是特種部隊建設的一項重要原則。只有高質量的人員,才能保證特種作戰部隊完成特殊而艱巨的任務。特種作戰部隊是美軍的精華,而"三角洲"部隊則是精華中的精華。"三角洲"部隊初期人員的遴選,幾乎完全是仿效英國SAS特種部隊的做法,在陸、海、空三軍特種部隊中選出最合適的人員。 "三角洲"特種部隊的報名資格為,美國公民、22歲以下及在特種部隊已服役兩年以上。 在體能上,必須要能夠在25秒內後退爬行35米、每分鍾仰卧起坐37次、每分鍾做俯卧撐33格、24秒內通過所設置的障礙、16分鍾內完成兩公里長跑、能全副武裝泅渡100米。完成這些項目後緊接著進行18公里急行軍,休息兩個小時後,還必須在24小時內,在得不到任何暗示、指點的情況下,僅靠一個羅盤和一張地圖,在荒無人煙的地區完成單獨行軍74公里的體力極限測試。 在技能條件上,必須會熟練使用各種輕武器,操作多種機械設備和駕駛各種汽車、坦克、裝甲車、大型運輸機或直升機。還要求具有擒拿、格鬥、攀崖、越障等技能。另外每人至少還要具有一門以上諸如爆破、救護、修理、開箱等專長。此外,志願者還必須通過標准非常苛刻的心理素質測試。 到1978年,貝克威斯上校按照這一標准從200名志願者中挑選出53名作為"三角洲"部隊的第一批隊員。貝克威斯上校給隊員上的第一課,就是讓他們觀看1972年慕尼黑恐怖事件的錄像帶。他送給隊員的一句話:"記住,槍一響就會有人喪命。誰先開槍誰就有活命的希望,這是我們的信條。" "三角洲"部隊的訓練基地貝隊員們戲稱為兒童游樂場。射擊訓練時,每名隊員要在模擬"恐怖屋"內連續進行十個小時以上的人質解救行動訓練;在懸吊在空中的真實機艙內進行反劫機訓練;利用實際賽車場地進行駕駛競速追逐訓練;除在模擬場地上進行高樓垂降突擊訓練外,還經常到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樓進行實際的垂降突擊訓練;另外,"三角洲"部隊還經常進行雪地作戰和水下滲透作戰訓練。該部隊還裝備有C-130或C-141運輸機,隨時准備進行海外機動部署行動。 在短短的時間里,通過近似嚴酷的訓練,"三角洲"部隊已成為美國在世界各地進行反恐怖行動的一把尖刀。美國反恐怖辦公室、中央情報局、聯邦調查局、司法局等單位組成的一個聯合考核委員會,對"三角洲"部隊進行一次模擬考試,結果令在場的人為之震驚。美聯社的一位記者甚至幽默的評論說:"如果給這支部隊一架長梯,他們能爬上月亮!" "三角洲"部隊自組建以來,曾在反恐怖作戰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戰績似乎並不如人意。進入80年代,"三角洲"部隊的規模和作戰實力不斷增強,它與各國的特種部隊,如英國地SAS、德國地GSG9、以色列的總參謀部偵察大隊、澳大利亞的SAS及義大利的GIS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在訓練和行動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1982年,他們為義大利特種部隊營救被恐怖組織"紅色旅"綁架的美國多齊爾將軍的行動提供了技術幫助;1987年,他們協助聯邦調查局抓獲了1985年參與劫持美國環航客機事件的恐怖分子尤尼斯;還參與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和1988年西方七國首腦會議的安全保衛。 盡管美國耗巨資為"三角洲"部隊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最精良的武器裝備,擁有巨型計算機、高技術設施和任意使用的全球情報網。但美國政府如何運用這支特戰力量,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打擊能力,卻由於各部門之間協調不善,導致一連串打擊行動的失利。1980年4月實施營救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被扣人質的"鷲爪行動",由於直升機故障及聯合勤務協調處理的失誤而遭到徹底失敗。1984年12月4日,一架科威特客機被劫持到巴基斯坦,"三角洲"部隊的突擊行動又因後勤支援出錯而擱淺。1985年6月14日,一架美國班機由麥加被劫持到阿爾及利亞,由於阿爾及利亞政府拒絕讓"三角洲"部隊在其領土上動武,結果導致機上一名美國水兵被恐怖分子殺害。 1990年前後,"三角洲"部隊與以色列合作在中東地區秘密執行過多次人質營救任務,在拉美也參與過秘密緝毒行動,戰績未見輝煌。該部隊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突擊行動是1993年10月3日在索馬里搜捕軍事強人艾迪德,因違反特種部隊應避免白天進行突擊行動的原則,而在"三角洲"部隊作戰史上留下了悲慘的一頁。 美國"三角洲"部隊20餘年來的戰績可以說是所有特種部隊中最暗淡無光的,因而被形容為"永遠當不成新娘"的特種部隊。"三角洲"部隊所進行的行動一支被籠罩在一層神秘的面紗後面,人們還難以了解背後的東西。但這支部隊具有高素質人員和高技術裝備以及強大的作戰能力及高機動性,使其在未來國際反恐怖活動中,必將有令人瞠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