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要求:
1、操作前准備
操作環境應清潔、寬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無菌操作前半小時應停止清掃工作、減少走動、避免塵土飛揚;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准備,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並洗手,必要時穿無菌衣、帶無菌手套。
2、操作中保持無菌
工作人員應面向無菌區,手臂應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檯面以上,不可跨越無菌區避免面對無菌區談笑、咳嗽、打噴嚏;
用無菌持物鑷取用物品。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一套無菌物品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無菌操作中,無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應予更換並重新滅菌。
3、無菌物品保管
無菌物品必須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於空氣中,應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無菌包外須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並按失效期先後順序排放。
定期檢查無菌物品的滅菌日期及保存情況。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為7天,過期或受潮應重新滅菌。
(1)無菌手套怎麼做無菌檢查擴展閱讀:
無菌技術操作目的:
取用、放置、保存無菌物品符合無菌操作原則,保證無菌物品和無菌區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
適用領域:
進行微生物學實驗、外科手術、換葯、注射時,均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定。
Ⅱ 無菌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備——衣帽整潔、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備——清潔治療盤、無菌包、無菌容器、無菌持。
物鉗、無菌溶液、無菌手套等。
打開無菌包取出無菌巾(1-2塊)——按原摺痕包好無菌包。
鋪無菌盤。
半鋪半蓋 一鋪一蓋。
雙折無菌巾鋪於盤內(無菌面在內面) 用一無菌巾由遠到近鋪於治療盤上(無菌面在上)。
蓋的半幅扇形折疊到對側盤上 按需要放入無菌物品。
按需要放入無菌物品 另一無菌巾由近到遠蓋於盤上(無菌面向下)。
按原樣將上層無菌巾蓋好。
揭開無菌巾一角。
取出手套並對掌。
一手伸入手套內戴好——手不可觸及手套外面。
再戴另一手套——用無菌紗布推摖使手與手套更貼合。
揭開無菌治療巾——進行無菌操作。
操作完畢脫去手套——整理用物。
Ⅲ 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的基本操作
著裝整潔
洗手,戴口罩,更換圓帽。
操作環境
操作區域是否整潔、寬敞、安全;操作台是否清潔、乾燥、平坦。
無菌物品
無菌物品存放是否合理,是否在有效期內。
用品盤內置
無菌持物鉗浸泡於消毒液中、無菌治療巾、無菌儲槽、無菌液體、無菌紗布罐、無菌棉簽、無菌手套包、治療盤、2%碘酒、70%酒精、紙、筆、紗布、啟瓶器、彎盤。
要點:
①殺死規定作業系統(如試管、三角瓶和培養皿)中的一切微生物,使作業系統變成無菌;②在作業系統與外界的聯系之間隔絕一切微生物穿過(如用火焰封閉三角瓶和試管等的開口,用棉花過濾空氣、用濾器過濾水等);③在無菌室、超凈操作台或空氣流動較小的清潔環境中,進行接種或其他不可避免的敞開作業,防止不需要的微生物侵入作業系統
內容
1.檢查無菌治療巾的有效日期,解開系帶並纏好,按順序逐層打開。
2.用無菌持物鉗夾取無菌治療巾一塊放入治療盤內。
3.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
4.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
5.未用完的無菌治療巾,應按原折折好系帶,註明開包日期與時間。(口述:有效期為24小時)
6.找到治療巾最外側邊緣,打開鋪成半鋪半蓋。
7.上層半幅反折三折到對面,開口處向外,露出無菌區。
8.打開無菌儲槽,用持物鉗夾取一個彎盤,再夾取一塊紗布放進彎盤內,放回持物鉗。
9.將上層無菌巾蓋好,邊緣對齊,並將開口處向上反折兩次,兩側邊緣向下反折一次,註明鋪盤日期與時間。(口述:有效期為4小時)
10.用紗布擦去無菌液體上的塵土,仔細檢查核對溶液後,撬去鋁蓋,兩手拇指將瓶蓋邊緣向上翻起松動。
11.用無菌持物鉗在無菌儲槽內夾取無菌治療碗,應托其底部,手不能觸及其內側及邊緣放下。食指和中指套住皮塞拉出,手不能觸及瓶口及蓋的內面。
12.手握瓶簽,先倒出少許溶液沖洗瓶口(倒入彎盤內),再由原處將溶液倒入治療碗內。
13.如有剩餘液體,常規消毒瓶塞後翻下。
14.註明開瓶日期與時間。(口述:有效期為24小時)
15.檢查無菌手套外面的號碼及有效日期,解開系帶並打開無菌手套包。
16.檢查手套放置的位置無誤後,取滑石粉塗擦在兩手掌和手背之間,剩餘的不再放回手套包內。
17.一手掀起口袋開口處,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准五指戴好。
18.未戴手套的手掀起另一開口處,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的翻邊內面(手套外面)對准五指戴好。
19.將手套的反折邊套在工作服袖上。(檢查手套有無破損、漏洞,擦去手套上的滑石粉)
20.操作完畢,(口述:用清水洗凈手套上的污物和血漬),脫去手套,第一隻脫去外側面,第二隻脫去內側面。
21.分類整理用物,洗手後放回保留物品。
22. 口述無菌操作的基本原則。 1.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如用無菌持物鉗取遠物時,應連同鑷子筒移至無菌物品旁使用。
2.不能在無菌容器上方翻轉容器蓋,防止污染容器內物品。
3.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
4.打開無菌包內,手不能觸及無菌巾的內側面,不可跨越無菌區。
5.倒溶液時,勿使瓶口接觸容器口邊緣。
6.戴手套時不可強拉,最後將兩手套反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無菌物品的保管
1.無菌物品和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
2.無菌物品必須存放那個在無菌容器或無菌包內,無菌包外要註明物品的名稱、滅菌日期,物品按日期先後順序放置。
3.定期檢查無菌物品保存情況,無菌包在為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以7天為宜,過期或包布受潮應重新滅菌。
Ⅳ 無接觸式戴無菌手套的注意事項
無菌手套佩戴的要點以及注意事項是護士資格考試中可能會用到的知識點,醫學教育網小編整理如下,希望各位考生仔細閱讀。
實施要點:
1.評估操作環境是否符合要求。
2.選擇尺碼合適的無菌手套,檢查有無破損、潮濕及其有效期。
3.取下手錶,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洗手。
4.按照無菌技術原則和方法戴無菌手套。
5.雙手對合交叉調整手套位置,將手套翻邊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注意事項:
1.戴手套時應當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者另一手套的裡面。
2.戴手套後如發現有破洞,應當立即更換。
3.脫手套時,應翻轉脫下。
希望以上內容對於各位考生備考復習護士資格考試有所幫助。
Ⅳ 無菌技術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給你參考一下:
無菌技術
無菌技術是預防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而基礎的技術,無菌技術的目的是保持無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醫護人員必須時刻保持無菌概念,正確熟練掌握無菌技術,這一集包括洗手技術和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方法兩部分。
洗手的目的是清除手上的微生物,切斷感染途徑,在操作前後洗凈雙手,既可以有效的防止病人之間發生交叉感染,又可以保護醫護人員的自身安全。正確的洗手步驟和方法分六步進行,再用流動自來水沖淋雙手後,取無菌皂液洗手。
1. 掌心擦掌心;
2. 右手掌心與左手背互擦,左手掌心與右手背互擦;
3. 掌心擦掌心,十指交叉;
4. 雙手指並扣,互擦指背;
5. 左拇指在右手掌心中旋轉,右拇指在左手掌心中旋轉;
6. 右手指摩擦左手掌心,左手指摩擦右手掌心;
進行有效的清潔洗手范圍為:雙手、手腕和腕上10厘米,按以上六步共搓洗10~15秒鍾,再用流水沖凈,取小毛巾擦乾雙手。
一、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法
無菌持物鉗是用來夾取和傳遞無菌物品的器械,無菌持物鉗只能夾取無菌物品,不可作其它使用。
常用的持物鉗有三叉鉗、卵圓鉗和鑷子三種。將無菌持物鉗浸泡在墊有無菌紗布的不銹鋼罐或玻璃容器的消毒液內,消毒液的液面應浸過關節軸以上2~3厘米,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能觸及液面以上的容器壁和罐口邊緣,使用後應立即放回容器內。
浸泡無菌持物鉗時應將鉗端打開,以便充分接觸消毒液,使用時保持鉗端向下,以免消毒液倒流至鉗柄後再流下污染無菌部分,如果需要到距離較遠處取物,應將持物鉗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處,就地使用,用完以後再放回原處。
臨床常用的無菌容器有:無菌盒、無菌罐、無菌注槽等,用於存放無菌物品,如棉球、紗布,既可以保持無菌,又便於隨時取用。
從無菌容器內夾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持物鉗,持物鉗和物品不能觸及容器邊緣,物品取出後應立即蓋好無菌容器。打開無菌容器時,應將蓋內面向上;關閉無菌容器時,蓋子應從後向前覆蓋整個容器口。手持無菌容器時,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能觸及容器內面及邊緣。
使用無菌包的目的是使無菌包內的物品保持無菌狀態。治療巾使用前應消毒滅菌,消毒前應將治療巾疊成便於使用的形式打包,方法是將治療巾放在雙層純棉包布中央,將包布一角蓋住物品,再把左右兩角先後蓋上,並將角尖向外翻折,蓋上最後一角 ,用系帶將治療巾包十字型扎緊。
在標簽上寫好物品名稱及滅菌日期,再將標簽和化學指示膠帶一起貼在包上,經高壓蒸汽滅菌後即為無菌包。開包前,應檢查無菌包名稱、滅菌日期及化學指示膠帶顏色改變情況。把無菌包放在清潔、乾燥的操作台上,解開系帶,妥善的放在包布下,再捏住包布角的外面依次揭開包布外角、左右兩角和內角,注意不能觸及包布內面。用無菌鉗夾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備的無菌區內,包內物品如一次沒用完應按原摺痕依次包蓋並將系帶橫向纏繞固定,註明開包日期和時間 ,24小時內可再使用。
如果要一次將包內物品全部取出,可將包托在手上,另一隻手將包布四角抓住,穩妥的將包內物品放在無菌區內。
按照無菌技術操作的方法取用無菌溶液。取用無菌溶液時應該首先核對葯名和有效期,檢查瓶口是否松動,再次檢查葯液有無變質、沉澱,如果葯液已經變質就不能使用。
取開鋁蓋,將瓶塞邊緣向上翻起,拿出瓶塞,手不能觸及瓶口和瓶塞內面,將貼標簽的一面握在手中,先沖洗瓶口,再由原處將溶液倒入無菌容器內,按無菌技術操作方法蓋好無菌盤。
用2%碘酊消毒瓶口及瓶塞內面,再用70%乙醇脫碘,然後蓋回瓶塞,註明開瓶日期和時間,已打開的溶液可以保存24小時。
無菌盤是將無菌巾鋪在治療盤上形成無菌區域。檢查無菌包名稱和滅菌日期,解開系帶,打開無菌包,用無菌持物鉗從無菌包內夾取一條無菌治療巾放在治療盤中,夾取治療巾時,注意不能跨越無菌區。取出無菌治療巾後按原摺痕包好治療巾,將系帶橫向纏繞並註明開包日期和時間,24小時內可再使用。
雙手捏住治療巾兩角的外面,扇形展開,邊緣向外。用無菌包開包法打開無菌治療碗包,方法是先松開包的系帶,將系帶穩妥的握在手中,小心的拿住包布四角,將治療碗放在無菌區內,無菌治療巾應鋪在清潔、乾燥的治療盤內,用無菌持物鉗取出治療碗內的鑷子,再把治療碗妥善擺放,打開無菌罐蓋按所需用量夾取棉球和紗布,夾取物品時持物鉗只能在操作台上以上移動。如果需要夾取油紗布,應該使用專用無菌持物鉗。無菌巾內物品放置應有序,以保證使用方便。操作時應防止無菌巾內面被污染。取用溶液時先倒消毒液,再倒無菌溶液。取用無菌溶液時要先核對標簽,檢查瓶蓋是否松動,溶液有無沉澱、變質。如果發生以上情況必須更換溶液。
取開鋁蓋,打開瓶塞,沖洗瓶口,再將無菌溶液倒入無菌容器內,將治療巾上下層邊緣對齊,按無菌操作方法蓋好。
取放無菌物品時,操作者要面向無菌區,手臂必須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或者桌面以上,因為在視線以外的無菌物污染時也不易被察覺。如果器械或物品已經被污染或懷疑有污染時,不能再繼續使用,應該重新更換無菌物品,註明開瓶日期和時間以備使用。
鋪好無菌盤以後,把操作時需要的物品准備好,一起帶到使用處。
二、帶無菌手套法 帶無菌手套前應該核對手套包上的手套號碼及滅菌時間。按無菌包開包法打開無菌手套包包布,翻開手套袋,用滑石粉塗抹雙手,左手掀開手套袋開口處,右手捏住手套的反折部分,取出手套,對准五指戴上,再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隻手套的反折內,取出手套,用同樣的方法戴好,脫手套前應該沖凈手套上的膿血,再至手套口往下翻轉,脫下。第二種方法是將手套袋反折,捏住手套反折處,同時取出兩只手套,將手套的掌心相對,再分別戴好。
脫手套時注意不要強行拉扯手指部分。
無菌技術的操作原則:
無菌操作環境應清潔、寬敞,避免人群走動,塵埃飛揚;
操作者要穿戴整潔,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刷洗雙手;
無菌物品必須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
無菌物品有明確標志;
進行無菌技術操作時應首先明確無菌區和非無菌區;
操作者應面向無菌區域,身體應與無菌區保持一定距離;
無菌物品一經取用即使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進行無菌操作時,手臂不可跨越無菌區,手不可接觸無菌物;
操作時手臂應保持在腰部或操作檯面以上;
一套無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Ⅵ 無菌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備——衣帽整潔、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備——清潔治療盤、無菌包、無菌容器、無菌持。
物鉗、無菌溶液、無菌手套等。
打開無菌包取出無菌巾(1-2塊)——按原摺痕包好無菌包。
鋪無菌盤。
半鋪半蓋 一鋪一蓋。
雙折無菌巾鋪於盤內(無菌面在內面) 用一無菌巾由遠到近鋪於治療盤上(無菌面在上)。
蓋的半幅扇形折疊到對側盤上 按需要放入無菌物品。
按需要放入無菌物品 另一無菌巾由近到遠蓋於盤上(無菌面向下)。
按原樣將上層無菌巾蓋好。
揭開無菌巾一角。
取出手套並對掌。
一手伸入手套內戴好——手不可觸及手套外面。
再戴另一手套——用無菌紗布推摖使手與手套更貼合。
揭開無菌治療巾——進行無菌操作。
操作完畢脫去手套——整理用物。
Ⅶ 老師好,一次性滅菌手套的無菌檢查方法具體操作步驟
參看國家標准GB15982-2012滅菌醫療器械部分(其實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10 附錄 無菌檢查法)
Ⅷ 醫療器械的無菌檢查法
無菌檢查是不能用固體培養基的,要用硫乙醇酸鹽流體培養基和改良馬丁液體培養基,最好用薄膜過濾法。
請參考國標:
GB/T14233.2-2005
Ⅸ 一次性醫用乳膠手套怎麼進行無菌檢查檢查方法麻煩描述一下!
應該參照葯典中的「無菌檢查法」來進行檢查。
簡單地說一下,因為葯典中這部分好象佔了4頁紙,你真要去做大概還是得看葯典上的詳細操作。另外衛生部的《消毒技術規范》也有無菌檢驗詳細敘述。
取供試品4個包裝,以無菌操作拆開包裝,於不同部位分別剪取約100mg或1cm×3cm的供試品11份,以無菌操作將該供試品分別接種於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6管,其中`1管接種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照用菌液1ml,作陽性對照,另接種於真菌培養基5管。輕輕搖動,使供試品與培養基混合,需氣菌、厭氣菌培養基管置30~50℃、真菌培養基管置20~25℃培養7日。在培養期間應逐日觀察並記錄是否有菌生長。陽性對照管在24小時內應有菌生長,如在加入供試品後,培養基出現渾濁,培養7天後,不能從外觀上判斷有無微生物生長,可取該培養液適量轉種至同種新鮮培養基中或斜面培養基上繼續培養,細菌培養2日,真菌培養3日,觀察是否再出現渾濁或斜面有無菌生長,或用接種環取培養液塗片,染色,用顯微鏡觀察是否有菌。
Ⅹ 手套脫除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外科手套脫除步驟如下:
1、用戴手套的手捏住另一隻手套污染面(外面)的邊緣脫下:
注意事項:手不要觸及手套外面,翻轉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