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醫用手套有哪些注意事項
在使用醫用手套時,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 醫用手套應在實驗室工作時全程佩戴,不得戴著醫用手套離開實驗區域。
2. 在接觸感染性物質(如血液、體液、分泌物、滲出液)時,必須佩戴醫用手套。
3. 一旦醫用手套被污染或破損,應立即脫下並更換新的手套。
4. 一次性醫用手套使用後不得重復使用。
5. 佩戴醫用手套的手應避免觸摸顏面部,以及避免觸摸或調整其他個人防護用品。
6. 佩戴醫用手套的手不應觸摸不必要的物體表面,如燈開關、門把手等。
⑵ 工作人員發生標本污染針穿刺等是應做哪些應急處理
處理方法:
標本污染:1、在採集標本時,做好各項防護工作,帶好手套、帽子和口罩等,實驗結束摘除手套、口罩和帽子,放在指定地點,用肥皂和消毒液對手部進行清洗消毒。2、皮膚意外接觸到血液、體液或其他標本時,應立即用肥皂和流動水沖洗。若皮膚有破損及傷口,應及時到急診室就診,請專科醫生診治。3、皮膚針刺傷或切割傷,立刻擠出血,直到擠不出為止,然後再對手部進行清洗消毒,如有必要請專科醫生做相關檢查,若有感染,對症治療。4、若標本不慎灑出,沾污衣物或試驗檯面,應及時清洗和消毒。棉質工作服、衣物有明顯污染時,可隨時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 min,然後沖洗干凈。實驗檯面被明顯污染時,用1000-2000 mg/L 有效氯溶液撒於污染表面,並使消毒液浸過污染表面,保持30-60 min,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後浸於上述消毒液內1h。針穿刺:1、醫務人員刺傷後,應立即用流動水和肥皂液立即沖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並在傷口旁端以離心方向輕輕擠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禁止傷口的局部擠壓,再用2~3%碘酊、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包紮傷口,必要時去外科進行傷口處理。2、被乙肝、丙肝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後,應在24h內抽血查乙肝、丙肝抗體。同時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按 1個月、3個月、6個月接種乙肝疫苗。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時,據傷情實施預防用葯方案。3、乙肝、丙肝隨訪6個月,梅毒隨訪3個月,被HIV陽性患者體液、血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時,在24h 內抽血查 HIV抗體,並報告感控科進行登記,追訪。
應急處理是保衛人員的基本技能,在發生突發情況時,保衛人員有責任進行應急處理。保安員在站崗或巡邏時,經常會碰到一些可疑情況,對可疑情況要根據其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