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戴手套使用指征是什麼
戴手套的核心使用場景集中在防護、衛生、防寒及特殊需求四類場景。1. 防護場景:
當徒手操作可能造成物理損傷或化學品傷害時必須佩戴。例如使用腐蝕性清潔劑時戴乳膠手套避免灼傷;搬運帶毛刺的建材時戴加厚帆布手套防劃傷;冬季鏟雪戴羊毛內襯防凍手套。
2. 衛生場景:
醫療行為規范要求醫護人員接觸患者體液必須更換醫用手套;食品從業者處理生鮮必須佩戴食品級PE手套;家中有流感患者時,照料者接觸嘔吐物需使用一次性丁腈手套。
3. 溫度調節場景:
氣溫低於-5℃時需防寒手套避免凍傷,例如北方冬季騎電動車建議選擇外層防風皮料、內層羊絨填充的連指手套。寒冷環境作業時(如冷庫工作)需採用3M Thinsulate等專業保溫材質。
4. 操作需求場景:
精密操作需保持觸覺靈敏性,如考古人員清理文物使用超薄丁腈手套;手機貼膜常選用防靜電無塵指套。防滑需求場景如攀岩用露指麂皮手套,既保證摩擦力又方便抓握岩點。
5. 特殊行業強制規范:
生物實驗室接觸病原體必須三級防護;汽車噴漆工須佩戴防有機溶劑滲透的丁基橡膠手套;晶元製造車間接觸晶圓需12寸無塵室專用手套,這類場景往往有明確的行業防護標准。
需要注意,醫用檢查手套每接觸1名患者應更換,食品加工手套每小時須更換。不同材質防護性能差異顯著:乳膠手套對酸鹼防護率達90%但可能致敏,丁腈手套防油性溶劑更優,PVC手套成本低但易被有機溶劑滲透。特殊工種如電焊工需選擇阻燃的凱夫拉纖維手套,這類選擇往往需要結合具體場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