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燒傷後帶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公司年會睡衣趴怎麼穿 2025-09-16 15:25:55
直行皮帶機怎麼轉彎 2025-09-16 15:14:42

燒傷後帶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5-09-16 13:48:14

⑴ 燒傷燙傷的急救與護理原則

燒傷燙傷的急救與護理原則
一、燒傷的分類
燒傷是由不同的外部熱源接觸皮膚導致的,如火焰、化學品、摩擦、電流、輻射和高溫等。因此,燒傷可以分為熱力燒傷、化學燒傷和電燒傷。
1. 熱力燒傷:包括火焰、熱水、蒸氣、爆炸、熱氣流、熱液、電火花和直接接觸熱物(如火爐、瀝青)引起的損傷。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熱燒傷。
2. 化學燒傷:是由於身體接觸到壞死性化學物質而引起的損傷,主要是強酸強鹼。由於酸很快使蛋白質凝固形成屏障,且易於被組織液中和,而鹼則使蛋白水解、液化,繼發感染,因此鹼燒傷較酸燒傷更難處理。
3. 電燒傷:常引起廣泛的組織凝固性壞死。組織的電阻強弱影響其受損的程度,電阻低的組織更易於受損。體內各組織電阻由小到大排列順序為:血管、神經、肌肉、皮膚、脂肪、肌腱和骨組織。電燒傷的特點是電流入口和出口可能很小,但內部則有廣泛的損害,易發生並發症。
二、燒燙傷的表現
燒燙傷的嚴重程度主要根據燒燙傷的部位、面積大小和燒燙傷的深淺度來判斷。燒燙傷在頭面部,或雖不在頭面部,但燒燙傷面積大、深度深的,都屬於嚴重者。
燒燙傷按深度,一般分為三度四分法,臨床表現為:
①一度燒傷(紅斑性燒傷):局部乾燥,疼痛,微腫而紅,無水皰。3~5天後局部由紅轉為淡褐色,表皮皺縮、脫落、露出紅嫩光滑的上皮面而癒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時間的色素沉著等改變。
②淺Ⅱ度燒傷(水皰性燒傷):局部紅腫明顯,有大小不一的水皰形成,內含黃色(或淡紅色)血漿樣液體或蛋白凝固的膠腖物。水皰破裂後,可見潮紅的創面,質地較軟,溫度較高,疼痛劇烈,痛覺敏感,並可見無數擴張充血的毛細血管網,呈脈絡狀或顆粒狀,傷後1~2天更為明顯。癒合後不留瘢痕,可有時間不等的色素沉著。
③深Ⅱ度燒傷:局部腫脹,表皮較白或棕黃,間或有較小的水皰。去除壞死皮後,創面微濕,微紅或紅白相間,質地較韌,感覺遲鈍,溫度較低,拔毛痛。可見針孔或粟粒般大小的紅色小點,傷後1~2天更為明顯,這是汗腺及毛囊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所致,如有擴張充血或栓塞的小血管支(系真皮血管叢充血或栓塞)出現,常表示深Ⅱ度燒傷較深。
③Ⅲ度燒傷(焦痂性燒傷):由於損傷程度不同,局部表現可為蒼白、黃褐、焦黃。嚴重者呈焦灼狀或炭化,皮膚失去彈性,觸之硬如皮革,創面乾燥,無滲液、發涼,針刺無痛覺,拔毛不痛。可見粗大的栓塞的血管網(系真皮下血管叢栓塞),如樹枝狀,多在傷後即可出現,尤以四肢內側皮膚薄處多見。但有時需待1~2天,特別是燙傷所致者,需待焦痂乾燥後方顯出。
三、燒燙傷的現場救護
根據燒傷燙傷的程度,採取不同的救護措施。
1. 對一度燒燙傷,應立即將傷處浸在涼水中進行「冷卻治療」,它有降溫、減輕余熱損傷、減輕腫脹、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如有冰抉,把冰決敷於傷處效果更佳。「冷卻」30分鍾左右就能完全止痛。隨後用雞蛋清或萬花油或燙傷膏塗於燙傷部位,這樣只需3~5天便可自愈。如果燒燙傷部位不是手或足,不能將傷處浸泡在水中進行「冷卻治療」時,則可將受傷部位用毛巾包好,再在毛巾上澆水,用冰塊敷效果可能更佳。
2. 燒燙傷者經「冷卻治療」一定時間後,仍疼痛難受,且傷處長起了水泡,這說明是「二度燒燙傷」。這時不要弄破水泡,要迅速到醫院治療。
3. 對三度燒燙傷者,應立即用清潔的被單或衣服簡單包紮,避免污染和再次損傷,創傷面不要塗擦葯物,保持清潔,迅速送醫院治療。
根據燒傷燙傷病因進行現場急救:
1. 明火燒傷:傷員身上燃燒著的衣服如果難以脫下來,可卧倒在地滾壓滅火,或用水澆滅火焰。切勿帶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則可能使得火借風勢越燒越旺,使手被燒傷。也不可在火場大聲呼喊,以免導致呼吸道燒傷。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煙霧吸入導致窒息或中毒。燒傷急救的時候,謹記「沖、脫、泡、包、送」的五字要訣。沖:用清水沖洗燒傷創面;脫:邊沖邊用輕柔的動作脫掉燒傷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不能強扯,可以用剪刀剪開;泡:用冷水浸泡創面;包:用干凈的布單、衣物包紮傷處;送:盡快送到具有救治燒傷經驗的醫院治療。
2. 開水燙傷:被開水燙傷後,最為簡單有效的急救就是用大量的流水持續沖洗降溫,持續大約20分鍾左右,讓患處溫度與周邊正常皮膚溫度一致。在沖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流水沖力不應過大,要盡量保存燙傷後水泡的完整性。如有衣物,應於降溫後予以剪除,但不能強行剝離,以免撕破水泡。創面不要按民間的偏方處理,特別是有顏色的「紅葯水」或者「紫葯水」,甚至是用醬油等塗抹,以免影響醫生對燒傷嚴重程度的判斷。經過上述簡單處理後,可以一邊使用冰袋冷敷創面止痛,一邊到專科醫院或燒傷整形科就診。
3. 電擊燒傷:電擊燒傷最大的危險是體內燒傷,當發現有人觸電時,請立即按以下步驟進行處理——先將電源切斷,或用絕緣體將電源移開,如干木棒、樹枝、掃帚柄等。電源不明時,切記不要直接用手接觸觸電者。在浴室或潮濕的地方,救護人要穿絕緣膠鞋戴膠皮手套或站在乾燥木板上以保護自身安全。如傷員無心跳、呼吸,撥打120呼叫救護車,並立即施行心肺復甦術,不要輕易放棄,一直堅持到醫生護士到來為止。局部燒傷病人應馬上降溫,然後就地取材進行創面的簡易包紮,再送醫院救治。
4. 滾油燙傷:被熱油燙到時應立即用柔軟的棉布輕輕擦去濺到的油,再用干凈毛巾沾冷水濕敷燙傷處,當然,前提是患處沒有破損。去除高溫的油用冷水敷,這樣做的目的是起降溫作用,可以減輕疼痛。盡量減輕燙傷的深度。燙傷程度淺,一般不會留有疤痕。但在創面癒合乾燥後會有色素沉著,只是這些色素沉著完全消退得需要一定的時間,短則數天,長則一個月左右。在傷口癒合前最好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盡量不吃薑和醬油。
5. 化學品灼傷:化學性皮膚燒傷的現場處理方法是,立即移離現場,迅速脫去被化學物玷污的衣褲、鞋襪等。被濃硫酸和生石灰燒傷不能馬上用水沖,而是先用干凈的布條擦乾,新鮮創面上不要任意塗上油膏或紅葯水,不用臟布包裹。被黃磷燒傷時應用大量水沖洗、浸泡或用多層濕布覆蓋創面。燒傷的同時,往往合並骨折、出血等外傷,在現場也應及時處理。燒傷病人應及時送醫院。
6. 電熨斗燙傷:首先要立即斷電,然後用冷水沖或浸泡,又或用毛巾包裹冰塊敷在燙傷處,而不是塗抹葯物或者菜油、豆油,抹豆油和菜油都是民間的偏方,建議不要用。大面積燙傷必須立即送醫院急救。
7. 喝水燙傷:喝開水燙傷,患者劇烈咳嗽,會出現聲嘶;同時伴有咽痛、吞咽困難等症狀,屬於輕度損傷。若發生咽喉燒燙傷:一是可以馬上慢慢吞咽涼開水,減輕疼痛,不要吃硬的或熱的食物,而流質食物為主;二是可用中葯大青葉、荊芥、薄荷、黃連桔梗、甘草各10克,煎水,頻頻吞咽。三是避免刺激,忌吃辛辣的食物。對咽喉水腫嚴重,已明顯影響呼吸者,應立即送

⑵ 手套手套選擇

手部保護


手部是人體器官中最為精細緻密的器官之一,由27塊骨骼組成,占人體骨骼總數的1/4。其肌肉、血管和神經的分布與組織極其復雜,指尖上每平方厘米的毛細血管長度可達數米,神經末梢達數千個,使我們能在幾微秒內覺察到冷、熱、疼痛等,並感受到微小震動。手的活動量極大,從出生到生命終止,手平均可以活動2.5億次。然而,我們卻常常忽視對手的保護,導致手部傷害事故占各類喪失勞動能力工傷事故的20%。因此,正確選擇和使用防護用具對保護手部至關重要。


手部傷害類型


手部傷害主要分為三類:外傷性創傷、接觸性皮炎和手臂抖動綜合征、白指症。


外傷性創傷主要由機械原因引起,如使用帶尖銳部件的工具或大型機械,會導致手的割傷、刺傷、扭傷、壓傷甚至手指脫落。處理、使用錠子、釘子、起子、鑿子、鋼絲等也會造成手的刺傷。


接觸性皮炎主要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輕則皮膚乾燥、起皮、刺癢,重則出現紅腫、水皰、皰疹、結疤。這種傷害常因長期接觸酸、鹼的水溶液、洗滌劑、消毒劑等化學物質或遭受電擊、低溫凍傷、高溫燙傷、火焰燒傷。


手臂抖動綜合征、白指症主要由長期操縱手持振動工具引起,如油鋸、鑿岩機、電錘、風鎬等。手長時間振動可導致血液循環系統受損,引發白指症,手變得蒼白、麻木等。如果傷害到感覺神經,手對溫度的敏感度降低,觸覺失靈,甚至會造成永久性麻木。


手套材質


在工作環境中,選擇不同材質的手套能有效保護手部。針對化學物質的防化手套,針對電危害的絕緣手套,針對高、低溫作業的高、低溫手套,針對切割作業的抗割手套,以及針對振動作業的抗震手套等,都是根據工作環境中的危害因素選擇的。


手套的材質決定了手套的防護性能,是選擇手套的重要依據。正確選擇和使用手套能有效保護手部,減少手部傷害事故的發生。


(2)燒傷後帶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手套是手部保暖或勞動保護用品,也有裝飾用的。手套是個很特別的東西,當初它的產生並不是為了實用,只是到近代,它才成了寒冷地區保溫必備之物,或是醫療防菌、工業防護用品。但是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手套,現在的手套更有了深一層的含義,與傳統的手套迥然不同。這是由於網路游戲的興起,使得鋪天蓋地的游戲裝備名稱出現,由於游戲玩家數量眾多,尤其是相比於傳統行業,使得網路上的手套信息更多的確實網路游戲裝備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