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打掃衛生時手套要戴幾層才好
打掃衛生時手套一般戴1層即可,但具體需根據清潔劑的刺激性和家務強度調整。
使用清潔手套的核心目的是防護手部皮膚、提升清潔效率,選擇層數時要重點考慮材質防護性和操作靈活性。例如清潔馬桶、浴室水垢等接觸強酸鹼性清潔劑時,單層加厚的丁腈橡膠或PVC手套已能有效防護;而接觸高溫水(如清洗烤箱)或搬運重物時,可內層戴棉質勞保手套吸汗防滑+外層防刺穿橡膠手套形成雙重防護。
有三類典型場景值得注意:
1. 普通家務場景
單層帶有凹凸防滑紋理的乳膠手套即可滿足洗碗、擦窗等需求,厚度建議選0.6-1.0毫米。日本某實驗室測試數據顯示,0.8毫米PVC手套對84消毒液的防護時間超40分鍾。
2. 強腐蝕性清潔
含有草酸、鹽酸等成分的潔廁劑使用時,建議選材質標注耐酸鹼認證的手套。例如符合歐盟EN374-1標準的三層復合材質手套(外層防滲透+中層抗撕裂+內層親膚),防護等級可達Level 3。
3. 精密儀器清潔
擦拭相機鏡頭、電子屏幕等場景,雙層佩戴反而影響操作精度。此時可選用一次性無粉丁腈手套(厚度0.3毫米左右),既防指紋汗漬又保持觸感。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某些防切割手套含凱夫拉纖維材質,在處理碎玻璃等尖銳物時能提供額外保護。從醫學角度看,美國皮膚病學會建議完成清潔後立即塗抹護手霜,這與正確使用手套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