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判斷棒球手套的優劣
首先要看它的皮質好不好,夠不夠厚,夠不夠輕,一般 來說皮質主要有一般牛皮、小牛皮、鹿皮、袋鼠皮,比較常見的是前面的 叄種,聽說最後一種最棒,我還沒有看到最棒的等級,所以無法說明。
小牛皮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不過牛皮有一個缺點就是比較重,有的 內里用鹿皮,觸感不錯又比較輕,多半會用到鹿皮的話可以說這個手套已 有了一定的水準。
再來,說明一下為何日本的手套會比台灣的好,如果你們有機會到店裡面 去逛的話,可以一隻一隻的拿起來戴看看,然後做出各種守備的動作就會 發現:台灣的皮質有的不會比日本的差,可是重點就是台灣的手套就比較 重,因為日本有特殊的技術可以讓皮輕一點又不失去原來的特性,那手套 多半是越輕越好,因為動作可以比較靈敏,這一點台灣的廠商目前似乎都 還不能突破,所以大家還是以日本的手套為第一目標,如果這方面能突破 的話,就真的是俗又大碗了。
至於皮質的好壞要自己去感覺,好的皮讓你覺得舒服,不過很難說得讓您 明白,所以最好有事沒事就到各店去試手套,可以增加您對皮質的感覺。
再來要說的是各個守備員使用手套的差異,先從投手來說:
投手:
投手由於要投球前手都會在手套中抓球,因此手套接球的口袋就會做成完 全遮住的方式,以避免不小心真的有人可以看出投手要投那一種球,而手 套也會比較大,除了減少被看到的機會外,還有就是防禦時比較有機會把 球攔下。
捕手:
捕手可說是接強球最多的一個了,因此手套也做得特別厚,相對的也就比 較重,靈活度會比其它的手套差一點,但是這是為保護球員,不得不犧牲 一點靈活度,因為捕手是以接到球為第一目的,靈活度可以少一點沒關系 ,不過好的捕手手套就會很注意靈活度的部份。
一壘手:
由於一壘關繫到出局的次數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還是人先到, 因此一壘手手套都會做得長且大,有一點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為夠大才 能把傳不好的球接的好一點,夠長就會比較先接到球,而且會給一種錯覺 好像球先進去了。
捕手跟一壘手由於用的材料多一點,所以一般都會貴一點點。
內野其它的手套都會比較小,以方便拿球及接球時的靈活度,而且也比較 能掌控接到球的感覺。
二壘手:
二壘手由於打來的球都比較軟弱(因右打者多),還有需要搭配演出雙殺 ,因此接球的口袋都會比較淺,有一點像縮小版的投手手套,方便接到球 後可以較快把球拿出來再傳給一壘。
叄壘手:
多會做成十字型的,口袋會比較深,因為打向叄壘的球都相當的強勁,做 深一點可以穩當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
游擊手:
性質正好介於二壘跟叄壘之間,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兩者之間,是為『工 』字型的為多。
外野手:
由於外野防區極大,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一般都會做成雙十字型 的,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
球。
再來要說的是手套的形狀,一個手套最重要的就是門口的那兩根大柱子, 切記門柱不可折,常看到很多人喜歡去折那兩支柱子,這是比較不好的習 慣,因為手套講究的就是它的『型』,門柱正是維持『型』的最重要支撐 ,所以一個好手套你一定可以把它立起來放,而不是大家所想的手套越軟 越好,當你拿起手套時,應該要看到兩根柱子是成U字狀,略帶一點點外 開,現在來分析為何要注意門柱:
因為手套就是要接球,如何能最容易就接到球便是一個好手套的要件,而 兩根門柱便掌控了讓球進入手套的 圍,想想看,如果是有一點外開,則 是不是會比向內凹多了一點可以讓球進入的 圍呢?
再來就是為何要有『型』呢?所謂的『型』就是希望球一旦進入了手套的 圍,只要碰到手套的話,都能讓球被穩穩的接住,或會受到『型』的影 響而將球修正到最好接球的位置,當它受到了球的沖力,就自動可以把球 包在手套中,而不至於掉落,很多人就會說,這樣不是越軟越好嗎?想一 想,如果軟掉了是不是接球時都必須要花一點力去把手套張開呢?好手套 就是要讓你以最省力的方式就能接到球,如果你保持著有點軟又不會太軟 ,那麽接球時不用特意用手撐開手套,球進來後又可以靠著球的沖力而使 手套略為閉合,那麽不是就可以讓你幾乎都不用多費力就可以輕松的接到
了嘛!
這也是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手套要合你的手型才能算是屬於你的好手套 ,而不是要你的手去適應你的手套,如果不符合這一點的話,那麽不管別 人把這個手套講的多有價值,多麽的好,都不能算是你的好手套,因為如 果不合你的手,怎麽用都會怪怪的,不會讓你覺得很舒服,那怎麽會有好 的表現呢?除非您只是想收集手套,不然的話這點非常的重要,就好像你 穿十號鞋,結果有一雙人家說要多好有多好的鞋,但是它只有九號,當然 不是最適合你的球鞋羅!對你來說,不能適合你的都不能稱為好,所以一 個手套一定要自己去試試才會知道,戴上手套後,看會不會太緊,跟手型 合不合,然後做出你平常守備的動作,看會不會覺得不太順暢,仔細地去 感覺後,對你選手套的功力會大有長進。
目前比較有名的廠牌有美津濃、SSK(撒撒去)、ZETT、LEAG ESTAR、TAMAZAWA等....一般一點的有TPS(路易士 )、DL、雙塔、還有幾款日本的,我不會念它們的名字,不過最近日幣 大幅升值,使得商家進貨的成本就已經是以前的賣價了,成本高了二到四 成,因此不是適合買手套的時機,如果不挑的話,以一般價位(1000 ~2000)推薦的有:
TPS的一款特價1000~1200,雙塔藍標(就是mark是藍的 )1400~1800算是比較不錯一點的,這個價位中,名牌的反而比 非名牌的要差一點。
㈡ 棒球手套不同對運動員有什麼影響棒球都有哪些種類
我認為棒球手套的不同對運動員最大的影響就是方不方便接球, 一雙合適的手套也會給一場比賽帶來很好的成績,反之,如果手套不合適就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當然歐美和亞洲球都各有利弊。
歐美球:縫線粗縫合部分,寬度寬、高度高
優點:投出變化球相對容易
缺點:因為高寬粗,易使投手手指受傷
日本球:繼線細,縫合部分較窄較低
優點:較不傷投手
缺點:講究投手技巧細致變化,對於投手技巧相對要求較高
棒球手感:
歐美球:表面粗糙且滑
日本球:相對細膩且黏手、不滑
㈢ 如何選購棒球手套
選購棒球手套的指南
購買棒球手套是棒球初學者的必備步驟。隨著對棒球的深入了解,會發現不同品牌的手套在材質和手感上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選擇適合自己的手套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
本人從2010年開始接觸棒球,至今已有八年。雖然所在城市缺乏棒球文化,但通過個人摸索,積累了一些選購經驗。以下內容基於個人經驗,非專業級建議。
棒球手套的材質分為四種:
1. PVC(人工皮革)
2. 人工+自然混合型皮革
3. 豬皮
4. 牛皮
牛皮的手感最佳,豬皮次之,人工皮則較為低端。
1. PVC手套
成本最低,質地最差,適合初學者和兒童使用。此類手套耐用性差,球窩處幾乎沒有緩沖,接球時手掌易受傷。但手套輕薄,上手即用。
這類手套可以通過觀察皮革表面的小凹點和反光程度來識別。
2. 人工+自然混合型手套
市場新興的類型,外觀不易辨認。這類手套價格較低,適合預算有限、不喜歡清潔和保養手套的用戶。耐用性一般,內部材質與PVC手套類似,薄而易傷手。適合軟球訓練。
3. 豬皮手套
由豬皮製成,柔軟,球窩減震效果較好。適合軟式棒球和壘球。若定期保養,使用期可達4-5年。長時間使用後,PVC皮革可能老化、龜裂並脫落。
豬皮手套價格在150-300元之間,手感柔軟,不易變形,適合初次接觸棒球的用戶。
4. 牛皮手套
動畫、電影中常見的材質,特點是硬、需磨合。新手使用時較難接球,但磨合後貼合度高,不易轉移。緩沖性能好,但無法完全阻擋球的沖擊力。
保養和使用上,牛皮手套要求較高,定期清理和保養可延長使用壽命。價格較高,一般500元以上。
市場上的牛皮質手套眾多,需仔細挑選。在選擇時,詢問店家手套的材質,以確認是否為全牛皮或混合材質。全牛皮手套耐用,但價格較高。
手套尺寸選擇如下:
1. 投手(1號):12英寸,適合內野通用。
2. 捕手(2號):32.5-33.5英寸,最厚手套。
3. 一壘手(3號):12.5英寸,第二厚手套。
4. 二壘手(4號):11.5英寸,處理快速來球。
5. 三壘手(5號):11.75英寸,接飛球。
6. 游擊手(6號):11.5英寸,快速反應和傳球。
7. 外野手(7、8、9號):13英寸+,處理高飛球。
個人推薦:11.75英寸和12英寸手套大小適中,適用於非專業球隊,便於過渡。女性建議選擇11.5-11.75英寸,手大者可選12英寸。
接下來介紹幾個常見棒球手套品牌:
1. 威爾遜(Wilson):耐操,質量好,但需注意國內市場存在假貨。建議購買時關注賣家評論和店鋪信譽。低於200元的威爾遜手套不建議購買。
2. 捷多(ZETT):假貨多,質量參差不齊。建議購買時謹慎,600元以下的ZETT手套不建議考慮。
3. 美津濃(MIZUNO):使用體驗最佳。手套分歐美型和亞洲型,亞洲型貼合亞洲人手型,球窩防震性好,輕便易攜帶。價格較高,性價比取決於預算。
4. 國牌G+(G PLUS):性價比高,全牛皮材質,適合新手。球檔略薄,需要時間磨合。不推薦盲目推崇G+,其他品牌手套同樣有價值。
5. 伊斯頓(EASTON):棒球棒和打擊手套質量好。手套皮質較薄,震手。價格適中。
6. 羅林斯(rawlings):質量好,價格偏高。手套外觀可能不符合個人審美。
7. 帝龍(DL):價格親民,但質量差。適合初學者、偶爾打棒球或預算有限的用戶。手套手感和質感奇特。
其他品牌如耐克(NIKE)、佐佐木(SSK)等未詳細介紹,因未使用過。
希望這篇指南能為棒球愛好者提供幫助。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指正,感謝閱讀。
㈣ 蔻馳棒球手套鞣製皮革耐磨嗎
比較耐磨。
蔻馳的這個皮料是根據棒球手套為靈感而創作的,棒球員要接收高轉速的棒球,那麼棒球手套的特質必須厚實、耐磨、並且越用越光滑。
COACH代表美式時尚最為人稱道的創新風格和傳統手法,以簡潔、耐用的風格特色_得消費者的喜愛,其產品保持著上乘的用料和工藝的高質量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