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使用液氨應注意什麼
第一部分:接觸控制/個體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 30
前蘇聯MAC(mg/m3): 20
TLVTN: OSHA 50ppm,34mg/m3; ACGIH 25ppm,17mg/m3
TLVWN: ACGIH 35ppm,24mg/m3
監測方法: 納氏試劑比色法
工程式控制制: 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 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 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 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 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 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第二部分:操作處置與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 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氣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鹵素接觸。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附件破損。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應與氧化劑、酸類、鹵素、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
第三部分: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 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有害燃燒產物: 氧化氮、氨。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必須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滅火劑:霧狀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並立即隔離150m,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合理通風,加速擴散。高濃度泄漏區,噴含鹽酸的霧狀水中和、稀釋、溶解。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儲罐區最好設稀酸噴灑設施。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後再用。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應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徹底沖洗。就醫。
眼睛接觸: 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就醫。
❷ 液氨泄露需要佩戴的勞動防護用品
液氨泄露時,需要佩戴的勞動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防毒面具、防護服、化學防護手套以及安全鞋。
首先,防毒面具是至關重要的。液氨泄露後會迅速蒸發形成氨氣,這種氣體具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並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窒息。因此,佩戴防毒面具能夠有效防止氨氣被吸入,保護呼吸系統的安全。在選擇防毒面具時,應確保其具有針對氨氣的過濾功能,同時面具的密封性也要良好,以防止氣體滲漏。
其次,穿戴專用的防護服也是必不可少的。防護服通常由特殊的化學防護材料製成,能夠有效抵禦液氨及氨氣的侵蝕,避免其直接接觸皮膚造成傷害。防護服應全身覆蓋,包括頭部、手部以及腳部,確保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得到充分的保護。此外,防護服還應具備防火、防靜電等附加功能,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復雜情況。
再者,化學防護手套在液氨泄露時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手套能夠保護手部免受液氨的冷凍傷害以及氨氣的化學腐蝕。選擇手套時,應考慮到其材質對液氨的耐受性,以及手套的靈活性和舒適性,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手部能夠靈活操作,不受阻礙。
最後,安全鞋也是不可或缺的防護用品。在液氨泄露的環境中,地面可能會變得濕滑,甚至存在化學污染的風險。安全鞋應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和防化學腐蝕能力,確保人員在現場能夠穩定行走,避免滑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同時,安全鞋的鞋面應具備一定的防水功能,以防止液氨滲透進鞋內造成傷害。
綜上所述,液氨泄露時需要佩戴的勞動防護用品包括防毒面具、防護服、化學防護手套和安全鞋。這些用品各自承擔著不同的防護功能,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個人防護體系,確保人員在應對液氨泄露等緊急情況時的安全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