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國民黨軍人為什麼戴白色手套
擴展閱讀
學生穿什麼睡衣 2025-05-08 06:12:04
正時皮帶是指什麼 2025-05-08 06:06:41

國民黨軍人為什麼戴白色手套

發布時間: 2025-05-07 16:00:33

A. 為什麼國民黨的軍事將領都戴一對白手套

1. 白手套作為身份的象徵,與士兵區別開來,凸顯出指揮官的尊貴地位。
2. 在戰斗中,白手套的顯眼特性能夠幫助指揮官在炮火硝煙的戰場上被士兵們迅速識別。
3. 炮彈聲可能掩蓋指令聲,硝煙可能阻撓視野,但長官那雪白的手套能夠成為戰場上的一個清晰信號,指揮士兵進行反攻、防守等行動。
4. 只有軍官才有資格佩戴白手套,這象徵著他們高於士兵的地位,他們是營、團、師等單位的領導者。
5. 在二戰期間,日軍曾使用化學武器。白手套也具有防化防毒的功能,因此在物資短缺的戰爭時期,只有軍官才有配備白手套的資格。

B. 空軍穿什麼衣服

目前空軍軍服為2007年建軍80周年之際全軍換發新式服裝,稱為「07式軍服」。軍服是根據保持97式軍服優點的基礎上設定的軍服,採用了大量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品種設計更加完善配套,整體設計風格典雅質朴,款式造型更具時代特色,顏色更加協調莊重。

07式軍服,陸軍軍服顏色調整為松枝綠;海軍軍服由原來的藏青色調整為深藏青色,本白色調整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調整為全白色;空軍軍服顏色在現行藍灰色基礎上作了適當加深。

07式軍服還首次將女軍人大檐帽改為卷檐帽;軍官冬常服由關領式改為開領式,夏常服改為束腰式結構,春秋常服改為獵裝式設計;海軍常服採用世界海軍主流設計樣式,軍銜級別在袖口上表示。

(2)國民黨軍人為什麼戴白色手套擴展閱讀


軍服分類

1.禮服系列。威武莊重,適合重大節日、慶典、集會等禮儀場合穿著。分軍官禮服和「兩團一隊」禮服兩類。軍官禮服,包括禮服大檐帽、禮服、禮服襯衣、

禮服皮鞋和配套標志服飾。「兩團一隊」禮服,即儀仗隊、軍樂團禮賓服和文工團演出服,包括大檐帽、夏禮服、冬禮服、禮服大衣、禮服皮鞋(靴)和配套標志服飾。

2.常服系列。美觀大方,適合日常工作、學習和節假日穿著。分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三類。春秋常服,包括大檐帽、春秋服、襯衣、襪子、皮鞋和配套標志服飾。夏常服,包括夏常服帽 、長(短)袖夏常服、夏褲(裙)和配套標志服飾。冬常服,包括冬帽、冬常服、毛衣褲、內衣褲、常服大衣、常服手套和配套標志服飾。

3.作訓服系列。防護功能強,結實耐穿,適合部隊作戰訓練和工作執勤穿著。包括作訓帽、夏作訓服、冬作訓服、作訓大衣、作戰靴和配套標志服飾。

4.標志服飾系列。標識鮮明,與軍服搭配使用。包括帽徽、領花、軍銜標志、胸標、姓名牌、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綬帶,以及領帶、領帶夾、外腰帶、內腰帶等。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2007式軍服

C. 為什麼以前的大官都戴手套

有嗎,你指的是不是國民黨時代啊,那大多是軍官,部隊正裝都有配手套的。

D. 為什麼國民黨的軍事將領都戴一對白手套

白手套是身份的象徵,區別於士兵,凸顯出指揮官至高無上的地位
同時,在戰斗中,白手套起到顯眼,醒目的作用,在炮火紛飛的戰場,炮彈聲掩蓋了指令聲,烽火硝煙阻礙了視野,唯有長官那雪白無比的白手套,指揮著士兵一齊進行反攻,或防守,或其他指令
樓主你應該也看到了,只有軍官才有資格佩戴這個白手套
所以,他一定代表了軍官在部隊里的地位,是高於士兵的,是一個營,一個團,乃至一個師的領袖
其次,白手套還有著防化防毒的作用
在二戰期間,鬼子曾經多次使用化學武器,你試想一下,若你自己不做好防備措施,直接投擲毒瓶,自己不也遭殃嗎?但是戰爭時期畢竟物資短缺,所以只有軍官有佩戴也是應該的。

E. 中國人民解放軍肩章樣式換過幾次

紅領巾和紅袖章:告別舊時代

人民軍隊在成立之初,並沒有自己的軍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槍聲宣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誕生。起義部隊大多數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為和舊軍隊區別開來,起義部隊官兵每人系一條紅領巾。

在同年的秋收起義中,起義隊伍大部分由農民自衛軍、工農義勇隊組成,穿著各式服裝,但都佩戴著紅布袖章。

紅領巾、紅袖章,代表著與舊時代的決裂。

灰布裝和八角帽:紅軍的象徵

紅軍初期的服裝主要靠自製或從敵人手中繳獲而解決,有什麼穿什麼,沒有統一的樣式。紅軍製作軍服的材料來源,一是從城裡買來一部分;二是把打土豪沒收來的衣服和布料加以改裝。

紅四軍在1929年3月攻下了閩西重鎮長汀城後,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趕制了4000套軍裝——在軍衣的領子上縫上2塊紅布領章,八角帽前縫上五角星。毛澤東說,紅軍軍服領口上的兩個紅領章代表兩面紅旗;陳毅說,灰藍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遼闊的大地。

以後,各根據地紅軍的服裝據此逐漸統一,顏色多為灰色。

「八路」「新四軍」:臂章標明身份

上衣立翻領、對襟單排五粒扣、四個明貼袋,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的標志性服裝。

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服裝、標志基本與國民黨軍隊相同。八路軍、新四軍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但臂章上卻清楚地標明了自己的身份。八路軍佩戴「八路」長方形臂章,新四軍佩戴「新四軍」或「N4A」的臂章。八路軍的軍服顏色多為土黃色,新四軍多為灰色。

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統一服裝樣式

1948年12月,軍委後勤部召開全軍後勤會議,將軍服顏色確定為黃綠,材料為棉平布;標志符號由臂章改為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字白底紅邊的布胸章;帽子改為圓形短檐帽(即「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這是軍隊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

連衣裙、列寧裝:女軍服引領潮流

從1950年5月1日開始,全軍正式著穿50式軍服。

其中,女軍人的夏服和冬服可圈可點——連衣裙,立翻領,套頭式,長袖,中腰有布制腰帶,裙子下擺長及膝蓋以下;列寧服,小翻領,雙排十粒扣,緊袖口,西式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成為了我國女性最流行的服裝樣式。

將星閃耀:邁向正規化

與我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緊緊相連的是55式軍服,璀璨的元帥肩章和將星則是55式軍服的象徵。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決議。朱德等10人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粟裕等10人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

1955年是軍隊正規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年份。這一年不僅實行了軍銜制,還實行了薪金制和義務兵役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

三片紅」:街上流行綠軍裝

「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65式軍服被人們稱為「三片紅」。

那是一個街上流行綠軍裝的年代,解放帽和軍用挎包成了年輕人的時尚。

西服領:開放意識的初現

87式軍服的夏常服改成了西服領,穿襯衣系領帶。封閉了數十年的領口終於打開了,它的背後是國家和軍隊全新的開放意識。

在07式軍服中,男軍官的冬常服也打開了領口。

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禮賓服

7月3日,全軍軍服調整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部署了全軍軍服調整改革工作並舉行新式服裝發放儀式。這次是我軍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涉及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志服飾4個系列共644個品種,也是我軍最全面、最系統、最順利的一次軍服改革。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記者胥金章、王東明、白瑞雪)「豐富多樣、寓意深刻的各類標志服飾是07式軍服的一大亮點。」負責07式軍服標志服飾設計的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徐新和3日介紹說,佩戴標志服飾幾乎是世界各國軍隊的通行做法,主要作用在於體現軍人榮譽、增強識別功能、強化軍服美感。

「胸部以上是人的視覺重點,標志服飾主要佩戴在這一區域。」徐新和說,「搭配合理的標志服飾還有另外一個作用——拉大視覺的縱深,使著裝者顯得厚重、威武。」

07式軍服共有18類標志服飾,主要有帽徽、領花、軍銜標志、胸標、姓名牌、級別資歷章、國防服役章、臂章以及外、內腰帶等品種。

級別資歷章標明級別和服役年限

徐新和介紹,目前世界各國軍隊普遍在軍服上佩戴勛表,顯示軍人的功、勛情況和服役受訓經歷、資歷。07式軍服增加了級別資歷章,實現了勛表的部分功能。

級別資歷章由大小相同的級別略章和軍齡略章組成,面料為人造絲帶。級別略章的底色,排、連級為草綠色,營級為藍色,團級為紫色,師級為紅色,軍級為土黃色,大區級為橘黃色,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為檸檬黃色。排級到大區級,正職略章綴2枚、副職綴1枚五星星徽;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均綴1枚由五星和圓形橄欖枝構成的星徽。軍級以上星徽為亮金色,軍級以下為銀白色。

軍齡略章有10年、5年、4年、3年、2年和1年六種,用不同的條杠和顏色區分。簡單地說,略章上有幾條杠就代表幾年軍齡。此外還有銀灰色的補充略章,用於填補空缺。

佩戴時,略章像滑塊一樣放進一個不銹鋼「滑道」,3個略章為1排,每排「滑道」可以相互銜接。排、連級戴1排,營級為2排,以此類推,軍委副主席和軍委委員為7排。

徐新和解釋說,我軍目前的軍銜體制為一銜對多級,比如中校可以是正團、副團,也有可能是正營,級別略章主要區分的是級別,並不涉及職務。

帽徽、領花三軍統一

徐新和介紹說,07式軍服沒有延續軍種帽徽、領花的設置,一是為避免軍種帽徽、領花與軍種顏色重復表示;二是每一軍種只是軍隊整體的一部分,一致起來更能代表軍隊特徵;三是符合減少供應品種、提高質量的目標。

07式軍服帽徽分為金屬帽徽、貝雷帽帽徽、作訓服帽徽3種;帽徽為桃形,圖案為松枝葉、天安門、齒輪、麥穗環繞「八一」軍徽。貝雷帽帽徽軍徽背景按陸、海、空分別襯松枝綠、深藏青、深藍灰底色。作訓帽帽徽綉片顏色,陸軍為灰綠色、海軍為藏青色、空軍為藍灰色,帽徽圖案為黃色。

領花分松枝葉和橄欖枝兩種。軍官、士兵的松枝葉領花圖案為松枝葉和五星,專業技術幹部和文職幹部的為松枝葉和原子符號。軍官、士兵的橄欖枝領花圖案為橄欖枝和五星,專業技術軍官和文職幹部的為橄欖枝和原子符號。

空軍軍官長袖夏常服

肩章軍銜文職幹部、生長幹部學員、士官表達方式有所調整

徐新和介紹說,07式軍服軍官、士兵肩章軍銜表達方式和星徽樣式與87式軍服相同。文職幹部軍銜符號改為寶象花,三級以上加松枝葉,四級以下加飄帶。生長幹部學員改為肩章中間縱向加1條橫線。士官軍銜與現行表達方式相同,但軍銜中星徽的橄欖枝不再隨士官等級變化而變形。星徽、符號、縱線、折杠均為金黃色。

空軍男士兵春秋常服

海軍軍銜袖章以飾帶區分等級

海軍深藏青色常服軍銜等級在袖口表示,軍銜袖章左右對稱。文職幹部軍銜袖章軍銜符號與其肩章軍銜一致。軍官軍銜袖章由裝飾帶和將、校、尉星徽組成。裝飾帶長250毫米,分33毫米、17毫米和12毫米3種寬度;最粗的代表將官,其次為校官,最細的為尉官。

表示軍銜時,相應星徽與裝飾帶組合區分軍銜——1枚尉官星徽加1條尉官裝飾帶為少尉,2條為中尉,3條為上尉;1枚校官星徽加1條校官裝飾帶為少校,2條為中校,3條為上校,4條為大校;1枚將官星徽加1條將官裝飾帶和1條校官裝飾帶為少將,加2條校官裝飾帶為中將,加3條校官裝飾帶為上將;生長幹部學員為1條尉官裝飾帶,不帶星徽。

軍銜袖章均為金黃色,文職幹部用黑線綴訂,裝飾帶用金黃色線綴訂。

林地迷彩服

肩章底板顏色與常服顏色相同

07式軍服陸軍肩章底板顏色為松枝綠,海軍為深藏青色,空軍為深藍灰色。徐新和介紹說,這種設計主要是為增加軍服整體的協調美,同時更加突出軍銜等級。

陸軍軍官長袖夏常服

胸標區分軍委總部和海、陸、空、二炮

徐新和介紹,在三軍軍服顏色區分更加明顯的情況下,設置胸標主要是為了識別和裝飾。軍委總部由各軍種人員組成,著各軍種服裝,設置胸標以與軍種區分;二炮著陸軍軍服,設置胸標以與陸軍相區別。

胸標分金屬和軟胸標2種,樣式、顏色一致。

女士兵夏常服

軍委總部胸標背景為長城城牆、烽火台盾牌變形和橄欖枝。長城城牆為松枝綠;盾牌由天藍色、紅色和海藍色傳統三軍軍種顏色排列組成。背景上加金黃色五星和2把交叉的指揮刀。

陸軍胸標背景與軍委總部一致,但盾牌內填傳統紅色。背景上加銀色五星和2支交叉的步槍。

海軍胸標為銀色鐵錨、五星和海浪變形組成,海浪變形波紋間填海藍色。

空軍胸標為藍色盾牌加銀色飛翼、五星組成,盾牌上有3道白色飛機噴氣尾跡圖案。

二炮胸標背景與陸軍一致,背景上加銀色導彈和五星。

陸軍男士兵春秋常服

姓名牌由中文姓名和漢語拼音組成

姓名牌樣式為長方形,深藏青底色,銀色字體。中文姓名為楷體,每字下標注相應的漢語拼音,材料為鋅合金。
女軍官春秋常服

單位臂章分35種

07式軍服臂章包括國旗、軍旗標識和單位臂章三種。國旗、軍旗標識為長方形,綴訂在禮服左臂上;國旗標識由駐外武官使用。

所有單位臂章尺寸一致,均為盾牌形。臂章頂部為單位全稱,下部為橄欖枝環繞不同圖案,分為35種——

軍委總部為軍旗和2把交叉的指揮刀,國防部為國旗和2把交叉的指揮刀,解放軍四總部直屬單位為五星和2支交叉的步槍;

海軍為五星和海軍軍種符號,空軍為五星和空軍軍種符號,二炮為五星和導彈;

女士兵春秋常服

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軍區和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大學為五星和2支交叉的步槍;

駐港澳部隊陸、海、空軍分別為五星、2支交叉的步槍和特別行政區區徽,五星、海軍軍種符號和特別行政區區徽,五星、空軍軍種符號和特別行政區區徽;

文工團為里拉,軍樂團為高音譜號,儀仗隊分別為海、陸、空軍軍種符號。
女軍官夏常服

腰帶顏色為黑色和白色

07式軍服腰帶分為內腰帶和外腰帶。

徐新和說,我軍軍服以前的外腰帶就是大家熟悉的武裝帶,最初作用是固定軍服外的掛件,比如水壺、背包等。隨著攜行裝具的發展,外腰帶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弱,現在主要在隊列、活動、執勤時使用。07式軍服外腰帶釺頭為銀白色鋅合金,方形扣合結構,蝕刻「八一」五星和「PLA」圖案。帶體為黑色牛皮革和白色牛皮革兩種。

內腰帶釺頭為金黃色鋅合金,方形嵌合結構,浮雕「八一」五星和「PLA」圖案。陸、空軍官帶體為黑色牛皮革,士兵為黑色聚氨酯合成革;海軍為白色聚氨酯合成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新裝亮相

解放軍總後勤部專家解讀07式軍服的新特點 「與以往各個時期我軍的軍服相比,新軍服在系列、顏色、樣式、用料、服飾、號型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所長楊廷欣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對07式軍服進行了全面介紹。
楊廷欣說,新軍服有六大特點。

一是系列更加完整、配套。楊廷欣介紹,97式軍服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不夠配套。如,過去禮服只限於駐外武官和駐港澳部隊,也沒有制式內衣、作戰靴等裝備。這次換裝首次為全軍軍官配發禮服,為士兵配發作訓大衣,並增配了與禮服、常服配套的內穿襯衣。此外,軍官還增發了內衣褲、襪子、常服手套等品種。

「新軍服全部配發部隊後,官兵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全都是制式服裝,不能再穿著自購服裝了。」楊廷欣說。

F. 為什麼軍人都要帶白手套呢

看過《亮劍》的人會發現,裡面的楚雲飛經常穿著軍裝戴著白手套,而在現實戰爭期間也是一樣,那我們就會想,打仗時候肯定是兵荒馬亂,戰火紛飛,沒有一個干凈地方,手套也不保暖,才戴上沒一會就弄臟了多尷尬!那為什麼國民黨的將領們都喜歡戴白手套呢?

原來戴白手套這個習俗是西方的傳統,歐洲曾用手套象徵權威和聖潔,話說在北洋時期,中國的軍隊主要是向西方學習現代化軍事思想,大部分國民黨士兵都是從黃埔軍校畢業,而當時在黃埔軍校有很多的的外教,帶來了很多西方的習俗,所以當時教育出來的年輕軍隊西化現象嚴重。

歐洲的宗教從中世紀開始,就在各種活動中頻繁使用手套,早年的歐洲騎士將白手套戴上,表示執行神聖公務;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瀟灑閑暇;把手套扔在對方面前,表示挑戰決斗;被挑戰的騎士拾起手套,宣示應戰。有大主教曾表明:「白色像征主持儀式者的雙手必須保持清白潔凈。所以手套必須是白色」

後來則演變為從法律宗教到愛情婚姻以及決斗都用到白手套,時間久了,後世軍官們也戴白手套,白手套慢慢變成了軍人標榜尚武聖戰的裝飾,也跟著流傳到了中國。

其實白手套的作用很多,不僅僅只有象徵作用,白手套在海軍那裡還可以用來考察勤務,軍官上軍艦的時候為了檢查內務,就帶著白手套這里摸摸,那裡蹭蹭,在船上轉一圈後,如果白手套還是干凈的那就合格;要是白手套臟了,那這條船上的海軍士兵就要挨罵了。

G. 「白手套」是什麼意思

15年前的11月21日,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召開了首屆董監事第一次聯席會議,次年初正式掛牌運作。從此,這個在島內被稱為「白手套」的官方授權的民間中介機構,走上了兩岸關系的政治舞台。然而,這副本應大展身手、服務兩岸人民的「白手套」,卻因為台灣方面背後之手的翻雲覆雨,喪失信譽,最終陷入被架空的尷尬境地。

政治上所謂的「白手套」:

  1. 簡單說來,就是充當「黑錢」漂白的中間人,或是實際從事「非法」事務的「合法」外衣。 從手套一詞不難了解,真正做事的「手」是隱藏在「手套」之中。

  2. 如果「手」很骯臟,沒法見人,那麼就戴上一個「白」的手套,別人就無法察覺手很臟,反而還可能覺得「手」被保護的很好,應該很乾凈。 所以,從事某些見不得人的事,通常必須尋找「合法」、「合理」的理由來加以掩飾,而從事這種掩飾工作的個人、單位、組織等等,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白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