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坐飛機能帶手套嗎
可以的,這個沒有規定說不可以戴手套乘機出行。
Ⅱ 為什麼維修人員的任何物品都不能留在飛機上
因為飛機上的精密儀器都很多,如果是任何一件物品的留下來都是飛機的安全隱患。
Ⅲ 飛機上可以帶膠皮手套嗎
膠皮手套在乾燥的情況下絕緣指數比較低,並且有微細孔的,水壓和潮氣大了會有水氣進入,不能做絕緣品用。橡膠手套按橡膠原料或製造工藝分膠乳手套和模壓手套等。其材料都是絕緣橡膠,常見的是電工修理時常使用的,其電阻巨大,是可以絕緣。
Ⅳ 在維修機械設備的什麼時不能帶手套
像轉動的部分啊、各種閥啊、有些儲油元件啦等等。既然是維修機械設備,最好不要帶手套,准備一個可以隨時擦手的毛巾。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自己,因帶手套發生的安全事故還是很多的。
Ⅳ 有些防護用品不能帶上飛機,其原因是什麼
易燃易爆物品可能導致飛機發生墜機等意外事故。自從飛機製造了出來後,尤其是客機,每年都會有很多意外事故發生,飛機在關於可以攜帶的物品這一方面的規定和法律制度也在一步一步去完善。2021年的春運和往年有很大的不同。春節回家,人們大多數都選擇的交通工具是乘坐飛機,其實在2021年,由於疫情原因導致的機票價格是飛速下降,所以呢相對往年來說,今年乘坐高鐵回家的乘坐飛機的人數是比較多的,既然我們乘坐飛機的人肯定避免不了在各種防護用品,今年的政策有的一定的變化,很多防護用品是禁止帶上飛機的。
因為今年是疫情的特殊時期,所以我們盡量避免其他更多的意外發生。而且洗手液中的成分如果含有異丙醇,是嚴禁帶上飛機的。這種成分是在航空運輸中的危險級別。再比如說你帶一些自熱食品,如果他很有加熱包或者自熱包,也是嚴禁帶上飛機的,如果這種自熱食品沒有加熱包或者自熱包,是可以帶上飛機的。總之,有很多相關規定都是為了保證飛機乘客和機務人員的安全。
Ⅵ 坐飛機要注意那些
1. 民航客機上有哪些主要設施?
在您入座以後,在您前排座椅的背袋裡備有《安全須知》,供您閱讀和使用。您的座椅上方設有閱讀燈、通風器、呼喚鈴、氧氣面罩。當您有事找乘務員時,請按呼喚鈴。當您需要新鮮空氣時,請轉動風量調節柄。衛生間設在客艙的前(中)、後部,當您進入衛生間後,記住插好門鎖。在客艙的左右兩側設有緊急出口,非緊急情況,切忌動用。飛機客艙是增壓密封的,為了確保飛行安全,請您不要碰撞和刻劃窗上玻璃。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空中小姐會及時詳細地為您解釋並提供周到服務。
2. 為什麼在機艙內不能使用電子類產品?
在飛機上,使用中的一些電子裝置,特別是會發射電磁波的用品,將干擾飛機的通訊、導航、操縱系統,也會影響飛機與地面的無線信號聯系,尤其在飛機起飛下降時干擾更大,即使只造成很小角度的航向偏離,也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後果,是威脅飛行安全的隱形「殺手」。
以行動電話為例:行動電話不僅在撥打或接聽過程中會發射電磁波信號,在待機狀態下也在不停地和地面基站聯系,雖然每次發射信號的時間很短,但具有很強的連續性。飛機在平穩飛行時,距地面6000米至12000米,此時手機接收不到信號,無法使用,在起飛和降落過程中,手機才有可能與地面基站取得聯系,但此時干擾導航系統產生的後果最為嚴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88條中,對旅客在機上使用攜帶型電子裝置做出了限制,並在第200條中做出了對違反者予以治安管理處罰,乃至刑事處罰的規定。各航空公司在機上廣播詞中亦加入了要求旅客在飛機上關閉隨身攜帶的攜帶型電子裝置電源的內容,飛機上禁止使用的電子裝置有:手機、尋呼機、游戲機遙控器、業余無線電接收機、筆記本電腦、CD唱機等。當乘客踏上飛機時,別忽略了國家的相關法規,尤其涉及到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不妨檢查一下,有沒有關掉手機、呼機、游戲機等。
3. 乘坐飛機為什麼必須系好安全帶?
在飛機起飛或著陸前為什麼乘務員總是要提醒並檢查每位旅客是否系好安全帶?因為飛機一般在飛行過程中,時速都在500公里以上,波音飛機時速可達900公里,即使在起飛或著陸時時速也在200多公里,這時如遇緊急情況,就會對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危險。如果旅客系好安全帶,與飛機同步運動,可以避免慣性力對旅客的危害。乘機的旅客,為了確保旅途安全,當乘坐飛機時,請不要忘了系好安全帶。
4. 飛機上為什麼不能吸煙?
煙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種中樞神經毒麻劑,它會使飛行人員全身血管收縮,視力下降,而且污染機上空氣環境,甚至導致火險。1983年,中國民航局頒布規定,在國內航線旅客班機上禁止吸煙。但旅客乘坐國際航線班機可以吸煙,其他國家也有類似情況。鑒於吸煙的危害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國際民航組織153個成員國代表於1992年10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通過一項決議,規定各國航空公司必須於1996年7月1日以前禁止旅客在國際航班上吸煙。1993年6月,中國民航總局決定,從當年7月1日起,中國國際航線旅客班機上逐步實行禁煙,以保護旅客身體健康。
5. 飛機空中飛行為什麼會發生顛簸?
飛機一般都在萬米以下的對流層中飛行,由於空氣對流原因,飛機就會出現顛簸現象。一般來說主要是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1)受地形的影響:在山區、高原、沙漠地區飛行,地形使空氣受到阻力,造成空氣垂直運動;(2)受季節的影響:由於夏季雷雨較多,秋天的風較大,這兩個季節顛簸會多一些。
6. 為什麼民航飛機沒有降落傘?
如果您經常乘坐飛機,會發現飛機上沒有配備降落傘。這是因為如果每個乘客都配備一頂降落傘,就會大大增加飛機的重量,而且會佔去很多空間,大大影響飛機的營運能力;再說,乘客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握跳傘技術;最主要的是,飛機是在高空高速飛行,與一般的跳傘運動和低空離機不同,即使發生意外也無法打開艙門跳傘。如今,民航飛機的性能越來越先進,安全系數極高。根據數據統計,民航飛機的安全系數大於所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因此乘客大可不必擔心客機在飛行中會發生意外。
7. 飛機空中飛行也有交通規則
飛機在天上飛行必須嚴格遵守空中「交通規則」。根據飛機機型,航空管制部門規定了不同的航行高度:3000米以下一般是小型飛機的活動范圍,3000米以上則是大中型飛機的活動范圍,而且劃出了8-20公里寬的固定航路。每條航路又分成了若干高度層,相鄰高度層的高度都得低於600米。飛機在相對、交叉、超越飛行時,必須保持不得小於600米的垂直間隔,以確保飛行安全和交通順暢。
8. 飛機為何有時要復飛?
復飛,是保證飛行安全的措施之一,而復飛的原因是多種的:有的是因機場有障礙,有的是因為飛機本身有故障,更多的原因是天氣壞,能見度低等。因為飛機著路,有一個決斷高度,當飛機下降到此高度時,駕駛員認為不具備著路條件,就要加打油門,重新把飛機拉起復飛,然後再次進行著陸。多次復飛,駕駛員仍覺得不能達到著陸的要求時,為了安全,飛機就要改落備降機場了。
9. 飛行中乘客發生疾病怎麼辦?
如果個別的旅客在飛機上得了疾病,也不必擔心。飛機上配備有氧氣、葯箱、急救箱等急救用品,而且飛機上常會有醫務工作者,可以幫助乘務員對病人進行治療。如果情況極其危急,機組可以同地面取得聯系,改變飛行計劃,找最近的機場著陸,急時地對患者進行搶救。因此,病人的生命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
10. 飛機遇險自救小知識
現代客機安全性能都很高,但由於飛機是在空中高速飛行,一旦出現故障或其他原因,不能像其他交通工具那樣可以隨時停下來修理,因而勢必要在飛行過程中採取緊急安全措施。
旅遊者萬一遇到飛機出現故障的情況,千萬不能驚慌失措,要信任機上工作人員,服從命令聽指揮,並積極配合進行救護工作。當出現飛機迫降的可能性時,應立即取下身上的銳利物品,穿上所有的衣服,戴上手套和帽子,脫下高跟鞋,將雜物放入座椅後面的口袋裡,扶直椅背,收好小桌,系好安全帶,用毛毯、枕頭墊好腹部,以防沖擊時受到身上銳利物品的傷害。
飛機迫降時,一般採用前傾後屈的姿式,即頭低下,兩腿分開,兩手用力抓住雙腳。身長、肥胖者、孕婦或老人,可以挺直上身,兩手用力抓住座椅的扶手,或用兩手夾住頭部。飛機未觸地前,不必過分緊張,以免耗費體力。當聽到機長發出最後指示時,旅客應按上述動作,做好沖撞的准備。在飛機觸地前一瞬間,應全身緊迫用力,憋住氣,使全身肌肉處於緊張對抗外力的狀態,以防猛烈的沖擊。
從遇險飛機脫困時,應根據機長指示和周圍情況選定緊急出口。陸地迫降,出口一般在風上側;水上迫降出口一般在風下側。待飛機停穩,即解除安全帶,然後在機務人員指揮下,依次從緊急出口處脫出。如果在水面上脫出,應將救生衣先充一半氣,待急救船與機體連接好後再下,防止掉入水中。脫困後,應聽從機務人員指揮,在指定地點集合。
11. 哪些人不適宜乘飛機? 到底哪些人不適宜搭飛機?
根據醫學研究,臨產期孕婦、患有某些疾病的老年人、嬰兒其實都不太適合搭乘飛機;不過,專家指出,懷孕36周以內的孕婦,其實只要經過醫師評估,還是可以搭乘飛機。但是,應定時做腿部運動,活絡血液循環,同時系好安全帶。
至於老年人,若沒有心血管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病者,當然可以搭飛機旅行;但是,患有上述疾病卻不得不搭乘飛機時,專家認為,可以試著爬一層樓台階看看,若沒有出現任何不適的狀況時,應該無妨;但仍應該請醫師評估,同時請教如何克服時差問題,以方便調整用葯時程。
此外,近期內曾動過手術的人,例如眼球手術,或者患有出血性胃潰瘍、中耳炎者,也不適宜搭乘飛機。專家指出,這是因為動過手術後,患部的復元程度不一,最好避免搭乘飛機以防萬一;而中耳炎患者容易暈機,所以也不適宜搭乘飛機。至於術後幾時才能搭乘,則需要醫師評估。
高空低氧的環境,也不適宜嬰兒,不少航空公司便規定嬰兒必須出生滿14天後才能登機,以免呼吸器官無法適應。至於年紀稍長的幼童,則因為中耳、耳咽管等比較敏感,輕者易造成耳朵不適,重者則容易暈機,父母可引導幼童鼓氣、吞口水等方式適應。
量喝水、人工淚液補充身體乾燥症狀。
實上,除了上述情況,一般人搭乘飛機也有可能發生不適的情形,例如,口乾舌燥、皮膚脫水、腳步腫脹、眼睛干澀、腸胃不適、耳朵疼痛、暈機嘔吐等;這些其實不但有法可解,還可事先預防。
由於飛機的座艙氣壓比地面略低,同時氧氣較少,因此容易使人流失水分,造成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等情形,但只要經常適量地喝水,應能避免這種症狀。至於眼睛干澀,可以在醫師同意下用人工淚液來滋潤;值得注意的是,長程旅行最好不要佩戴隱形眼鏡。
為了補充水分必須多喝水,但是水喝多了,可能會造成腿部水腫;據了解,由於長時間無法伸展,腿部容易因壓力、水分關系而腫脹,因此,適時做腿部的伸展運動就有其必要,而一有尿意便去排解也相當重要;千萬不要因為廁所遙遠,或怕打擾鄰座乘客而憋尿。
此外,為了避免腸胃不適,除了隨身攜帶葯品外,最好避免食用豆類、纖維類、啤酒等容易脹氣的食品;如有腹瀉等情形,最好避免繼續進食,以免症狀惡化。
總之,患有生理疾病的人士若要搭乘飛機,應事先請教醫師,了解相關注意事項;至於一般大眾只要多補充水分、適時做伸展運動、注意排尿等,應能避免上述的症狀發生。
12. 乘客身體不適自我調節小竅門
由於在空中旅途要受低氣壓、相對缺氧及顛簸等因素影響,民航醫生提醒乘機旅客,自我調節得當或必要時服點葯,可緩解不適症狀。
耳痛、耳鳴這是由於旅客的中耳內外氣壓不平穩引起的。
解決辦法用力吞口水、咀嚼口香糖或吃糖果,一般症狀即可解除。兩手掩耳,閉嘴用力鼓氣也可緩解症狀。正在感冒或患有中耳炎者,最好避免乘機出行。
喉嚨痛有喉嚨痛症狀的,大多出現在長距離長時間乘機的旅客身上。
解決辦法盡量多喝開水或礦泉水,即可緩解。也可隨身攜帶潤喉片、薄荷糖等,必要時含服。
暈機通常發生在飛機起飛的初期,過一段時間後,或飛機飛到特定高度後,暈機自然消失。
解決辦法在乘機前於肚臍處貼一片傷濕膏,或乘機時吃一兩片糖薑片,也可以在飛機起飛前30分鍾到60分鍾服1片至2片乘暈寧。乘機前不能空腹、過飽或進食大量難以消化的食物,如高蛋白、高脂肪和纖維素多的食物。
腰酸背痛、四肢麻木往往出現在乘機八九個小時以上的旅客身上。
解決辦法是旅客在乘機時不要長時間睡覺,每隔30分鍾站起來舒展上下肢,或離開座位走動,促進血液循環。
Ⅶ 飛機上可以帶膠皮手套嗎
這些「個人防疫物品」
絕對不可以帶上飛機
75 度醫用酒精
(來自微博@鮮花村夜市的三十)
專家表示 75 度酒精可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大家都把它作為「居家旅行必備」去哪都要擦一擦。
但按照民航局的相關規定,嚴禁旅客攜帶易燃物品登上航空器,75 度醫用酒精屬於易燃物,無論是出於消毒還是何種用途,都嚴禁攜帶。
酒精消毒濕巾
( 來自微博@萬家泡)
那有的小夥伴會說「酒精消毒濕巾總可以了吧?」
濕巾是否能帶上飛機是根據其中所含酒精液體的濃度和所含液體的量來進行判斷。如果你攜帶的濕巾內含 75 度酒精,屬於易燃物,正常情況下是不可以帶上飛機的。
84消毒液
市場上銷售的 84 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鈉為主的高效消毒劑,有效氯濃度為 5%、10%,屬於航空運輸的危險品,旅客不能托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小橫提醒:含氯消毒液(如:84 消毒液)不能和潔廁靈合用,否則會產生氯氣造成呼吸道損傷。
雙氧水消毒液或過氧乙酸消毒液
這兩種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超過安全濃度,一旦攜帶上航空器,對飛機飛行和機上人員的安全都會造成威脅,所以旅客不能托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含高錳酸鉀或含氯消毒片
(來自微博@LOU琳-LIN)
雖然產品為固體,類似葯片,但是由於所含成分屬於航空運輸危險品,所以旅客不能將其帶上飛機。
漂白粉
漂白粉是氫氧化鈣、氯化鈣、次氯酸鈣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有效氯含量為 30 % - 38 %,旅客不能托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這些「個人防疫物品」
不可隨身攜帶但可托運
免洗洗手液
(來自微博@本本醬呀)
市面上大多數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濃度酒精,以達到消毒的作用,一般濃度在 60%-80% 之間。如果酒精濃度小於 70%,不能隨身攜帶登機,可以托運,托運時應放置在零售包裝內且每瓶不超過 500 mL。
水銀體溫計
疫情當下,很多小夥伴十分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想隨身攜帶體溫計。
但是水銀體溫計是不能隨身攜帶乘坐飛機的哦,將其放在特定保護盒,包裝符合規定,可以托運一支。
這些「個人防疫物品」
可在飛機上隨身攜帶
對於一些不會造成安全隱患的物品,是可以攜帶乘機的。
電子體溫計
如果電子體溫計含有鋰電池的額定能量不超過 100 Wh或鋰含量不超過 2 克。在做好防止短路措施的前提下,是可以隨身攜帶乘機的。
醫用口罩、N95口罩、外科桶帽、浴帽、護目鏡、普通防護服、橡膠手套等都可以隨身攜帶上飛機
Ⅷ 很多防護用品不能帶上飛機,不能帶上飛機的東西還有哪些為何不能帶
2021年春運正式開啟了,春節回家,你是選擇乘坐哪種交通工具呢?其實現在乘坐飛機回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機票相對於來說也是比較便宜的。不過今年乘坐飛機以及高鐵回家,大家一定少不了各類防護用品,但是今年有著一定的政策。在防疫時期安檢級別紛紛升級的情況下,這些防護用品不能帶上飛機的!
Ⅸ 「不能帶上飛機的防護品」引起熱議,你知道的有哪些
乘飛機攜帶的物品是有管制的,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必須遵守。關於疫情防護,建議乘機過程中盡量不要用衛生間,盡量減少進食和飲水,全程正確佩戴口罩,最好一次性手套也戴上,一定要確保裸露的皮膚沒有破損。
在防疫期間安檢級別紛紛升級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大家遇到行李扣留、延誤時間等問題,這些防護品絕對不可以帶上飛機:
一、75 度醫用酒精
專家表示 75 度酒精可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大家都把它作為居家旅行必備去哪都要擦一擦。但按照民航局的相關規定,嚴禁旅客攜帶易燃物品登上航空器,75 度醫用酒精屬於易燃物,無論是出於消毒還是何種用途,都嚴禁攜帶。
四、雙氧水消毒液或過氧乙酸消毒液
這兩種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超過安全濃度,一旦攜帶上航空器,對飛機飛行和機上人員的安全都會造成威脅,所以旅客不能托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五、含高錳酸鉀或含氯消毒片
雖然產品為固體,類似葯片,但是由於所含成分屬於航空運輸危險品,所以旅客不能將其帶上飛機。
六、漂白粉
漂白粉是氫氧化鈣、氯化鈣、次氯酸鈣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有效氯含量為 30 % - 38 %,旅客不能托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七、免洗洗手液(可托運)
市面上大多數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濃度酒精,以達到消毒的作用,一般濃度在 60%-80% 之間。如果酒精濃度小於 70%,不能隨身攜帶登機,可以托運,托運時應放置在零售包裝內且每瓶不超過 500 mL。
八、水銀體溫計(可托運)
疫情當下,很多小夥伴十分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想隨身攜帶體溫計。但是水銀體溫計是不能隨身攜帶乘坐飛機的哦,將其放在特定保護盒,包裝符合規定,可以托運一支。
以上就是不能帶上飛機的個人防疫物品!
Ⅹ 飛行員為什麼要帶手套
方向盤握久了手心就會出汗,可能會影響手與方向盤之間的摩擦力,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