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防抓臉手套」危害大,要想新生兒不撓臉,兩個方法可嘗試
護理新生兒期間,很多爸媽會發現這么一個問題:寶寶特別喜歡撓臉,稍不留神,就會撓的一臉傷,讓爸媽非常心疼。
有位網友說,他家寶寶出生第5天就把臉撓的「傷痕累累」,看的他們心疼不已,趕緊給寶寶戴上了「防抓臉手套」,為了預防寶寶把手套蹭下來,還用皮筋在手腕處纏了幾道。結果當天就被姥姥訓斥了一頓,嫌他們不會帶娃。
為什麼給新生兒戴手套防撓臉就是不會帶娃呢?
這位寶媽說,姥姥特地找了幾個 新生兒戴手套出問題的案例 給她看,嚇得她跟老公一身冷汗。
一個新生兒出生後經常撓臉,把小臉撓的「傷痕累累」,奶奶看了很心疼。在鄰居的介紹下,趕緊給寶寶買了副「防抓臉手套」戴上,為了防止手套被蹭下來,還在手腕處打了個結。
戴上以後,果真不撓臉了,奶奶看了很滿意。
誰知,3天後奶奶把手套摘下來竟然發現, 寶寶有一節中指變得黑乎乎的 ,看起來特別可怕。嚇得奶奶趕緊帶娃去醫院,醫生卻說: 小指頭被線頭纏住,長時間血液不流通,已經壞死了,只能切除。
還沒滿月的寶寶,因為一副小小的「防抓臉手套」竟然要被「截肢」,奶奶聽了後悔不已!
其實類似的案例網上還有很多,有的是 手指被線頭纏繞 ,有的是 手腕被勒的太緊 ,面臨的問題幾乎相同: 長時間血液不流通,已經壞死 。
所以說,不要隨便給寶寶戴手套,也不要太緊太勒。
除了案例中的危險,給新生兒戴手套,還有很多遠比撓臉嚴重的影響,比如:
1.影響寶寶的感知覺發育
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寶寶會 通過感知覺 探索 周圍的一切,如果感知覺發育良好,將會為 寶寶後期的認知發展 奠定良好基礎。
出生後,他們最先 通過手和嘴巴 探索 世界 ,促進感知覺的良好發育,如果爸媽給寶寶戴上手套,抑制手的 探索 ,感知覺發育必然受到影響,後期的認知發展也會被影響。
因此,從寶寶出生開始,父母不僅不能給寶寶長時間戴手套,還應該 通過多種手段促進寶寶的感知覺發展 , 引導寶寶認識、 探索 周圍的世界 。
比如:不戴手套,讓他用手 探索 世界;讓寶寶聆聽不同的聲音;讓寶寶看看黑白卡片……
2.抑制孩子的 情感 發育
寶寶不僅撓臉,還喜歡吃手。出生沒多久,就能把小手塞到嘴巴里,這種行為,既可以 探索 世界,認識自己的身體,還可以獲得滿足和安慰。
如果給寶寶戴上手套,寶寶不能隨時隨刻的吃手,無法自我安慰,不能獲得滿足,他們的 情感 發育很可能會被抑制。
而且,如果 手套不經常清洗 ,或者 質量不達標 ,或者 有很多線頭 ,寶寶吃手時,都會跟著一起進入口腔和身體,危害寶寶的 健康 。
既然不能戴「防抓臉手套」,面對新生兒撓臉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總不能讓寶寶把小臉撓的「傷痕累累」還不管不顧吧?
首先要知道, 新生兒為什麼撓臉,是閑的沒事兒做?還是小臉不舒服?
然後再 根據原因,找到解決的辦法 。
其實,新生兒撓臉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條就是 皮膚缺水乾燥 。
眾所周知,胎兒在宮內被羊水包圍,溫暖潮濕,根本不存在缺水乾燥的問題;但是出生後,沒有了羊水的滋潤,在冷空氣的刺激下,皮膚常常會非常乾燥。一旦乾燥,寶寶就會發癢不舒服,然後開始頻繁撓臉。
同時,還跟 角質層的發育 有關。
胎兒時期,不存在角質層;出生後,角質層逐漸發育,在成熟之前,屏障功能還不完善。這就導致寶寶的皮膚 吸收不到空氣中的水分 ,角質層水分含量太低,進而出現 乾燥、緊綳、粗燥、脫屑 等問題。
新生兒不能開口說話,無法告訴爸媽「媽媽,我的臉又干又緊,特別不舒服」,只能通過抓撓來緩解。
為了緩解小臉的乾燥不適,媽媽可以給寶寶勤洗臉,洗臉後擦點滋潤皮膚的護膚品。
PS:必須 使用寶寶專用的 ,而且是 不含香料、酒精、無刺激、能夠保護皮膚水分平衡的護膚品。
新生兒撓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把小臉撓的「傷痕累累」,不僅寶寶不舒服,爸媽也會非常心疼。
遇到這種問題,可以試試這幾個辦法:
1、避免撓傷——剪指甲
寶寶指甲雖然軟軟的,但是卻非常鋒利,常常把嬌嫩的皮膚撓傷。
因此,爸媽應該 經常給寶寶剪指甲 。
具體可以按照這幾個步驟:
①工具:選擇寶寶專用指甲刀 ,千萬不要用大人的。
②剪指甲: 寶寶睡著後,選個光線好的位置,一隻手握住寶寶小手,分開五指,捏住需要剪指甲的手指,一隻手用指甲刀挨個慢慢剪。不管是剪指甲的手,還是握著寶寶手指的手,都要穩當些,別亂晃。
③注意問題:先剪中間後修兩邊 ,不要讓邊角太短,否則指甲很容易長進去;指甲毛邊修干凈,不要有尖銳的地方,剪完後可以 用手指沿指甲邊摸/摸看,發現毛邊及時清理。
④剪指甲頻率: 寶寶指甲長得很快,可以一周一次,也可以看情況而定,只要長了隨時修剪。
2.避免抓撓——玩具幫忙
有的寶寶即使剪了指甲,還會把小臉撓傷,這個時候可以試試這位博主的辦法。
為了防止寶寶撓臉受傷,這位博主 把兩個毛絨玩具一左一右放在寶寶臂彎里。 這樣可以限制寶寶的胳膊活動,減少撓臉的發生。
不過有網友表示,毛絨玩具比較危險,毛絨容易滋生細菌,還容易堵塞口鼻,很可能會危害寶寶的生命 健康 。
對此,建議大家試試其它物品,比如光滑的早教玩具,或者海洋球。
如果外出,擔心寒冷,可以戴手套,但是必須選擇選擇寬松、舒適、線毛少的,還可以把手套翻過來戴;也可以衣服稍微大一些,把小手蓋在裡面。
除了 戴手套防抓撓 ,還有綁腿、蠟燭包、擠壓RU頭,這些都是錯誤的,必須禁止的行為,爸媽一個都別做!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路,侵立刪】
❷ 有防止老人抓傷手套嗎
老人預防抓傷手套也叫約束手套、防拔管手套,老人如果情緒不穩或者處於昏迷狀態,無意識抓傷自己,那麼老人抓傷自己是老人有抓握動作,那麼可以佩戴約束手套,約束手套因為手心處有膠版,不利於抓握,所以避免抓傷。
❸ 手套怎麼做手工簡單方法
手工製作手套的工具/原料
羊毛混紡毛氈布(1/3 碼或者4張9*12大小)
棉套(與毛氈布等量)
裝飾布條(大概12英寸)
與裝飾布條搭配的絲絨線
方法/步驟
將毛氈布和棉套布分別按照連指手套模板的剪下四個同樣大小的手套形狀,將民族風裝飾條剪下與手套同樣寬度的一條,用針按圖固定好,再將其風在毛氈布上。若用絲絨線縫在外表就很難看到縫紉的痕跡。
同樣的步驟重復在第二張毛氈布上,但需注意布條的圖案要相反,這樣才有一雙手套的效果。手套的一面有布條就可以了,但也可以四面都縫上。
將每一片毛氈布與一片棉布用針固定在一起,用普通細線沿邊將兩塊布縫起來,在底部用黑線縫一個小邊。將兩塊縫好的手套布翻著放在一起,用針固定好,再用縫紉機將邊緣縫好,縫的寬度要離開邊緣一點,大概1/4英寸。
縫好後將邊緣修剪整齊並且去掉四周的毛線。將手套翻折過來,如果尺寸有點大你可以重新翻過來再往裡縫一圈,但一定要給手套口留夠空間,要不然手套就帶不進去了。
❹ 最簡單棉手套做法
棉手套製作的具體步驟如下:
1、將手放在硬紙片上,畫出比手大三厘米左右的形狀。
❺ 如何做布手套
原料:彩棉T恤、剪刀、針、線、水性筆
步驟:
1、設計手套:這是工作的首步,在自己選擇好布料後,上下兩面一定要疊整齊對應,將布料攤平,然後將自己的余鍵手掌或者之前的合適手套拿出來,然後順著手或者原有的手套版本畫需要製作的手套輪廓。
2、裁剪出手套形狀:在上下兩片布料對齊整平的基礎上,將一隻手按照布料的一邊,另一隻手拿著剪刀,順著自己所祥滾畫的手套輪廓線,然後慢慢地進行裁剪。
3、縫制手套:裁剪完成之後,將已經重疊的上下兩面再躺平,放在桌子上,自己用手來回壓下,看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如果有的話,豎宴巧及時進行修改。
4、點綴成型:添加自己喜歡的配飾。
❻ 防吃手手套的做法
寶寶成長到一定年齡,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吃手現象,雖然很多媽媽們會非常頻繁的給寶寶擦洗雙手,保持雙手的清潔,但寶寶吃手還是容易給自身帶來很多衛生和健康的隱患,所以很多媽媽會給寶寶帶上手套,那麼,寶寶戒吃手手套怎麼做呢?
1、紗網。給習慣吃手的寶寶製作的手套一定要需要選擇安全健康的材質,食用柔軟的醫用紗網就是一種方式,紗網可以消毒、殺菌以後使用,所製作出來的手套給寶寶帶上以後,即便被寶寶偶爾含在嘴裡,也不會影響到身體健康,不會產生過多的不良影響。
2、大拇指型手套。大部分習慣吃手的寶寶,都會喜歡將大拇指塞進嘴巴里,所以可以使用安全的材質製作一個套住大拇指的手套,但同時要固定在寶寶的手腕上,這樣寶寶每次將大拇指塞進嘴巴里的時候,就不再是自己皮膚的味道,會減少吃手的動作。
3、套住大拇指和食指。對於習慣吃手的寶寶,大拇指和食指是最喜歡被塞進嘴巴里的,所以,使用紗網材質製作出來的手套可以將大拇指和食指套住,這樣可以不會影響到寶寶的其他動作,而且安全材質的手套還可以緩解寶寶吃手的習慣。
❼ 手套如何製作
你想做什麼樣的手套?能具體點嗎?如果用布做比較簡單,先把手放在一張紙上,手按上去用筆畫手的樣子出來,然後用剪刀剪下這個手樣,然後拿這個樣鋪在布上,剪出兩塊這樣的手樣縫合到一起就是手套了,你試試
❽ 做手套的教程
1、將舊毛衣片平鋪在桌上,對折成雙層上下片,對折時將面料正面相對著朝內。
2、然後用手比對大小把多餘的剪掉,注意剪的時候要留出縫合的寬度。手套長度可以按照自己想留的長度。
5、用剪掉多餘的毛衣片做個蝴蝶結做裝飾,剪兩個長方形(放在兩只手套上的),然後對折用針線縫合好,在翻過來,在中間用線纏繞扎緊,蝴蝶結做好
6、用針線把蝴蝶結縫制手套上。這樣實用暖和而漂亮的手套就可以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