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防爆手套是什麼材料做的
擴展閱讀
旗袍紐扣長什麼樣子 2025-05-25 16:05:40
童裝買哪裡產的 2025-05-25 16:04:56
皮衣服背什麼包 2025-05-25 16:04:56

防爆手套是什麼材料做的

發布時間: 2023-05-18 22:49:17

❶ 醫用手套是什麼材質做的,醫用手套什麼材質的好

常見的一次性手套是以天然橡膠作為原材料,除此之外還有丁腈、PVC、丁腈橡膠、氯丁橡膠等。而醫生在進行外科手術,醫用檢查及核酸檢測時會更偏向使用由天然橡膠製成的醫用乳膠手套。

因為天然橡膠制備的醫用手套具有操作靈巧性高、優良的觸知性等優點,佩戴更加親膚柔軟不傷手,尤其是在臨床需要阻隔高風險病毒及操作中可能需要承受一些壓力時(如可能接觸到一些尖銳器具),其優點可能更明顯一些。

一般的 PVC、丁腈橡膠、氯丁橡膠等制備而成的一次性醫用手套普遍具有靈活性差、感知性差等缺點,在使用過程中還會給使用者帶來較大的穿著束縛感。由於非天然橡膠普遍透氣性較差,長期使用容易對手部皮膚產生損害。另外,非天然橡膠手套在材料耐用性及對微生物、病菌的阻隔防護方面仍無法達到天然橡膠手套的水平。

❷ 防彈衣和防爆衣分別用什麼材料製成的

防彈衣及防彈原理

防彈衣概述

防彈衣是「能吸收和耗散彈頭、破片動能,阻止穿透,有效保護人體受防護指蘆部位的一種服裝」。從使用看,防彈衣可分警用型和軍用型兩種。從材料看,防彈衣可分為軟體、硬體和軟硬復合體三種。軟體防彈衣的材料主要以高性能紡織纖維為主,這些高性能纖維遠高於一般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賦予防彈衣防彈功能,並且由於這種防彈衣一般採用紡織品的結構,因而又具有相當的柔軟性,稱為軟體防彈衣。硬體防彈衣則是以特種鋼板、超強鋁合金等金屬材料或者氧化鋁、碳化硅等硬質非金屬材料為主體防彈材料,由此製成的防彈衣一般不具備柔軟性。軟硬復合式防彈衣的柔軟性介於上述兩種類型之間,它以軟質材料為內襯,以硬質材料作為面板和增強材料,是一種復合型防彈衣。
作為一種防護用品,防彈衣首先應具備的核心性能是防彈性能。同時作為一種功能性服裝,它還應具備一定的服用性能。

防彈性能

防彈衣的防彈性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防手槍和步槍子彈目前許多軟體防彈衣都可防住手槍子彈,但要防住步槍子彈或更高能量的子彈,則需採用陶瓷或鋼制的增強板。(2)防彈片各種爆炸物如炸彈、地雷、炮彈和手榴彈等爆炸產生的高速破片是戰場上的主要威脅之一。據調查,一個戰場中的士兵所面臨的威脅大小順序是:彈片、槍彈、爆炸沖擊波和熱。所以,要十分強調防彈片的功能。(3)防非貫穿性損傷子彈在擊中目標後會產生極大的沖擊力,這種沖擊力作用於人體所生產的傷害常常是致命的。這種傷害不呈現出貫穿性,但會造成內傷,重者危及生命。所以防止非貫穿性損傷也是防彈衣防彈性能的一個重要方面。

服用性能

防彈衣的服用性能要求一方面是指在不影響防彈能力的前提下,防彈衣應盡可能輕便舒適,人在穿著後仍能較為靈活地完成各種動作。另一方面是服裝對「服裝-人體」系統的微氣候環境的調節能力。對於防彈衣而言,則是希望人體穿著防彈衣後,仍能維持「人-衣」基本的熱濕交換狀態,盡可能避免防彈衣內表面濕氣的積蓄而給人體造成悶熱潮濕等不舒適感,減少體能的消耗。此外,由於其唯租帶特殊的使用環境,防彈衣也要考慮到與其他武器裝備的適配性。

防彈衣的發展歷程

作為一種重要的個人防護裝備,防彈衣經歷了由型大金屬裝甲防護板向非金屬合成材料的過渡,又由單純合成材料向合成材料與金屬裝甲板、陶瓷護片等復合系統發展的過程。人體裝甲的雛形可追溯至遠古,原始民族為防止身體被傷害,曾用天然纖維編織帶作為護胸的材料。武器的發展迫使人體裝甲必須有相應的進步。早在19世紀末期,用在日本中世紀的鎧甲上的真絲也用在了美國生產的防彈衣上。1901年,威廉?麥肯雷總統被暗殺事件發生後,防彈衣引起了美國國會的矚目。盡管這種防彈衣可防住低速的手槍子彈(彈速為122米/秒),但無法防住步槍子彈。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現了以天然纖維織物為服裝襯里,配以鋼板製成的防彈衣。厚實的絲綢服裝也一度曾是防彈衣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真絲在戰壕中變質較快,這一缺陷加上防彈能力有限和真絲的高額成本,使真絲防彈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到了美國軍械部的冷落,未能普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彈片的殺傷力增加了80%,而傷員中70%因軀干受傷而死亡。各參戰國,尤其是英、美兩國開始不遺餘力地研製防彈衣。1942年10月,英軍首先研製成功了由三塊高錳鋼板組成的防彈背心。而在1943年度,美國試制和正式採用的防彈衣就有23種之多。這一時期的防彈衣以特種鋼為主要防彈材料。1945年6月,美軍研製成功鋁合金與高強尼龍組合的防彈背心,型號為M12步兵防彈衣。其中的尼龍66(學名聚醯胺66纖維)是當時發明不久的合成纖維,它的斷裂強度(gf/d:克力/旦)為5.9~9.5,初始模量(gf/d)為21~58,比重為1.14克/(厘米)3,其強度幾乎是棉纖維的二倍。朝鮮戰爭中,美陸軍裝備了由12層防彈尼龍製成的T52型全尼龍防彈衣,而海軍陸戰隊裝備的則是M1951型硬質「多隆」玻璃鋼防彈背心,其重量在2.7~3.6千克之間。以尼龍為原料的防彈衣能為士兵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但體積較大,重量也高達6千克。70年代初,一種具有超高強度、超高模量、耐高溫的合成纖維——凱夫拉(Kevlar)由美國杜邦(DuPont)公司研製成功,並很快在防彈領域得到了應用。這種高性能纖維的出現使柔軟的紡織物防彈衣性能大為提高,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防彈衣的舒適性。美軍率先使用Kevlar製作防彈衣,並研製了輕重兩種型號。新防彈衣以Kevlar纖維織物為主體材料,以防彈尼龍布作封套。其中輕型防彈衣由6層Kevlar織物構成,中號重量為3.83千克。隨著Kevlar商業化的實現,Kevlar優良的綜合性能使其很快在各國軍隊的防彈衣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Kevlar的成功以及後來的特沃綸(Twaron)、斯派克特(Spectra)的出現及其在防彈衣的應用,使以高性能紡織纖維為特徵的軟體防彈衣逐漸盛行,其應用范圍已不限於軍界,而逐漸擴展到警界和政界。然而,對於高速槍彈,尤其是步槍發射的子彈,純粹的軟體防彈衣仍是難以勝任的。為此,人們又研製出了軟硬復合式防彈衣,以纖維復合材料作為增強面板或插板,以提高整體防彈衣的防彈能力。綜上所述,近代防彈衣發展至今已出現了三代:第一代為硬體防彈衣,主要用特種鋼、鋁合金等金屬作防彈材料。這類防彈衣的特點是:服裝厚重,通常約有20千克,穿著不舒適,對人體活動限制較大,具有一定的防彈性能,但易產生二次破片。第二代防彈衣為軟體防彈衣,通常由多層Kevlar等高性能纖維織物製成。其重量輕,通常僅為2~3千克,且質地較為柔軟,適體性好,穿著也較為舒適,內穿時具有較好的隱蔽性,尤其適合警察及保安人員或政界要員的日常穿用。在防彈能力上,一般能防住5米以外手槍射出的子彈,不會產生二次彈片,但被子彈擊中後變形較大,可引起一定的非貫穿損傷。另外對於步槍或機槍射出的子彈,一般厚度的軟體防彈衣難以抵禦。第三代防彈衣是一種復合式的防彈衣。通常以輕質陶瓷片為外層,Kevlar等高性能纖維織物作為內層,是目前防彈衣主要的發展方向。

防彈衣的防彈機理及其影響因素

防彈衣的防彈機理從根本說有兩個:一是將彈體碎裂後形成的破片彈開;二是通過防彈材料消釋彈頭的動能。美國在二三十年代研製出的首批防彈衣是靠連在結實衣服內的搭接鋼板提供防護的。這種防彈衣以及後來類似的硬體防彈衣即是通過彈開彈頭或彈片,或者使子彈碎裂以消耗分解其能量而起到防彈作用的。以高性能纖維為主要防彈材料的軟體防彈衣,其防彈機理則以後者為主,即利用以高強纖維為原料的織物「抓住」子彈或彈片來達到防彈的目的。研究表明,軟體防彈背心吸收能量的方式有以下五種:(1)織物的變形:包括子彈入射方向的變形和入射點臨近區域的拉伸變形;(2)織物的破壞:包括纖維的原纖化、纖維的斷裂、紗線結構的解體以及織物結構的解體;(3)熱能:能量通過摩擦以熱能的方式散發;(4)聲能:子彈撞擊防彈層後發出的聲音所消耗的能量;(5)彈體的變形。為提高防彈能力而發展起來的軟硬復合式防彈衣,其防彈機理可以用「軟硬兼施」來概括。子彈擊中防彈衣時,首先與之發生作用的是硬質防彈材料如鋼板或增強陶瓷材料等。在這一瞬間的接觸過程中,子彈和硬質防彈材料都有可能發生形變或斷裂,消耗了子彈的大部分能量。高強纖維織物作為防彈衣的襯墊和第二道防線,吸收、擴散子彈剩餘部分的能量,並起到緩沖的作用,從而盡可能地降低了非貫穿性損傷。在這兩次防彈過程中,前一次發揮著主要的能量吸收作用,大大降低了射體的侵徹力,是防彈的關鍵所在。影響防彈衣防彈效能的因素可從發生相互作用的射體(子彈或彈片)和防彈材料兩個方面考慮。就射體而言,它的動能、形狀和材料是決定其侵徹力的重要因素。普通彈頭,尤其是鉛芯或普通鋼芯彈在接觸防彈材料後會發生變形。在這一過程中,子彈被消耗了相當一部分動能,從而有效地降低了子彈的穿透力,是子彈能量吸收機理的一個重要方面。而對於炸彈、手榴彈等爆炸時產生的彈片或子彈形成的二次破片來說,情形就顯著不同了。這些彈片的形狀不規則,邊緣鋒利,質量輕,體積小,在擊中防彈材料尤其是軟體防彈材料後不變形。一般說來,這類碎片的速度也不高,但是量大而密集。軟體防彈衣對這類碎片能量吸收的關鍵在於:破片切割、拉伸防彈織物的紗線並使其斷裂,且使織物內部紗線之間和織物不同層面之間的相互作用,造成織物整體形變,在上述這些過程中碎片對外做功,從而消耗自身的能量。在上述兩種類型的身體能量吸收過程中,也有一小部分的能量通過摩擦(纖維/纖維、纖維/子彈)轉化為熱能,通過撞擊轉化為聲能。在防彈材料方面,為了滿足防彈衣要最大程度地吸收子彈及其他射體動能的要求,防彈材料必須具有強度高、韌性好、吸能能力強的性能。目前用於防彈衣上,尤其是軟體防彈衣上的材料都以高性能纖維為主。這些高性能纖維以高強和高模為重要特徵。一些高性能纖維如碳纖維或硼纖維等,雖具有很高的強度,但由於柔韌性不佳,斷裂功小,難以紡織加工,以及價格高等原因,基本上不適用於人體防彈衣。具體說來,對防彈織物而言,其防彈作用主要取決於以下方面:纖維的拉伸強力、纖維的斷裂伸長和斷裂功、纖維的模量、纖維的取向度和應力波傳遞速度、纖維的細度、纖維的集合方式,單位面積的纖維重量,紗線的結構和表面特徵,織物的組織結構,纖維網層的厚度,網層或織物層的層數等。用於抗沖擊的纖維材料,其性能取決於纖維的斷裂能及應力波傳遞的速度。應力波要求盡快擴散,而纖維在高速沖擊下的斷裂能應盡可能提高。材料的拉伸斷裂功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壞所具有的能量,它是一個與拉伸強力和伸長變形相關的函數。因此,從理論上說,拉伸強力越高,伸長變形能力也較強的材料,其吸收能量的潛力也越大。但在實踐中,用於防彈衣的材料不允許有過大的變形,所以用於防彈衣的纖維必然同時具有較高的抵抗變形的能力,即高模量。紗線的結構對防彈能力的影響是源於不同的紗線織物會造成單纖強力利用率和紗線整體伸長變形能力的差異。紗線的斷裂過程首先取決於纖維的斷裂過程,但由於它是一個集合體,因此在斷裂機理上又有很大的差別。纖維的細度細,則在紗中的相互抱合較為緊貼,同時受力也較為均勻,因而提高了成紗的強度。除此之外,紗線中纖維排列的伸直平行度、內外層轉移次數、紗線捻度等都對紗線的機械性能尤其是拉伸強力、斷裂伸長等有重要的影響。另外,由於受彈擊過程中會產生紗線與紗線、紗線與彈體的相互作用,紗線的表面特徵會對以上兩種作用產生或加強或削弱的效果。紗線表面油劑、水分的存在會降低子彈或彈片穿透材料的阻力,因此人們往往要對材料施行清洗和乾燥等處理,並尋求提高穿透阻力的辦法。具有高拉伸強力和高模量的合成纖維通常是高度取向的,所以纖維表面光滑、摩擦系數低。這些纖維用在防彈織物中時,受彈擊後纖維間傳遞能量的能力差,應力波不能迅速擴散,由此也降低了織物阻擊子彈的能力。普通的提高表面摩擦系數的方法如起絨、電暈整理等卻會降低纖維的強力,而採用織物塗層的方法則易造成纖維與纖維之間的「焊接」,結果使子彈沖擊波在紗線橫向發生反射,使纖維過早斷裂。為了解決這一矛盾,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美國聯合信號(AlliedSignal)公司向市場推出一種空氣纏繞處理纖維,通過使纖維在紗線內部相互糾纏,從而增加子彈與纖維的接觸。在美國專利5035111中推出了一種通過使用皮芯結構纖維提高紗線摩擦系數的方法。這種纖維的「芯」為高強纖維,「皮」則採用了一種強力稍低而具有較高摩擦系數的纖維,後者所佔的比重為5%~25%。美國另一專利5255241所發明的方法與此相似,它是在高強纖維的表面塗覆一層薄薄的高摩擦系數聚合物,以提高織物抗金屬物穿透的能力。這一發明強調了塗層聚合物與高強纖維表面應有較強的粘附力,否則在受彈擊時剝落的塗層材料反而會在纖維之間起固體潤滑劑的作用,從而降低纖維表面摩擦系數。除了纖維性質、紗線特徵之外,影響防彈衣防彈能力的重要因素還有織物的組織結構。用於軟體防彈衣上的織物結構類型包括針織物、機織物、無緯布,針刺非織造氈等。針織物具有較高的延伸率,因而有利於提高服用舒適性。但這種高延伸率用於抗沖擊會產生很大的非貫穿性損傷。另外,由於針織物具有各向異性的特徵,導致了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沖擊性。所以,盡管針織物在生產成本和生產效率方面具有優勢,但它一般只適用於製造防刺手套、擊劍服等,而不能完全用於防彈衣上。目前在防彈衣中應用較為廣泛的是機織物、無緯布和針刺非織造氈。這三類織物由於其結構不同,各自的防彈機理也不盡相同,目前彈道學還無法給予充分的解釋。一般說來,子彈擊中織物後,會在彈著點區域產生一個徑向的振動波,並通過紗線高速擴散。當振動波到達紗線的交織點時,一部分波將沿著原先的紗線傳到交織點的另一邊,另一部分轉移到與之交織的紗線內部,還有一部分沿著原先的紗線反射回去,形成反射波。在上述三種織物中,機織物的交織點最多,受彈擊後,子彈的動能可通過交織點上紗線的相互作用得以傳遞,從而使子彈或彈片的沖擊力能在較大區域內吸收。但與此同時,交織點在無形中又起了固定端的作用。在固定末端所形成的反射波與原來的入射波會產生同向疊加,使紗線受到的拉伸作用大大增強,在超過其斷裂強度後斷裂。另外,一些小的彈片還有可能將機織物中的單根紗線推開,從而降低了彈片穿透阻力。在一定范圍內,如果提高織物密度,可以減少上述情形出現的可能,並提高機織物的強度,但卻會增強應力波反射疊加的負效應。從理論上講,要獲取最好的抗沖擊性能是採用單向的、沒有交織點的材料。這也正是「Shield」技術的出發點。「Shield」技術即「單向排列」技術,是美國聯合信號公司於1988年推出並取得了專利的一種生產高性能非織造防彈復合材料的方法。這一專利技術的使用權也授予了荷蘭DSM公司。運用這一技術製成的織物即為無緯布。無緯布是將纖維單向平行排列並用熱塑性樹脂粘結,同時將纖維進行層間交叉,並以熱塑性樹脂壓制而成。子彈或彈片的大部分能量是通過使沖擊點或沖擊點附近的纖維伸長斷裂而被吸收的。「Shield」織物可最大程度地保持纖維原有的強力,並迅速使能量分散到較大的范圍上去,加工工序也較為簡單。單層的無緯布疊合後可作為軟體防彈衣的主幹結構,多層壓制則可成為用於防彈加強插板等硬質防彈材料。如果說在上述兩類織物中,大部分彈體能量是在沖擊點或沖擊點附近的纖維處,通過過度拉伸或刺穿使纖維斷裂而被吸收的,那麼對以針刺非織造氈為結構的織物的防彈機理則無法解釋。因為實驗已表明,在針刺非織造氈中幾乎不發生纖維的斷裂。針刺非織造氈由大量短纖構成,不存在交織點,幾乎沒有應變波的固定點反射。其防彈效果取決於子彈沖擊能在氈中的擴散速度。人們觀察到,在被彈片擊中以後,在碎片模擬彈(FSP)的頂端有一卷纖維狀物質。於是預測,彈體或彈片在彈擊初始階段即變鈍,從而使其難以穿透織物。許多研究資料都指出,纖維的模量和氈的密度是影響整個織物防彈效果的主要因素。針刺非織造氈主要用於以防彈片為主的軍用防彈衣中。

❸ 防割手套是什麼材質做的呢有人知道嗎。

市場上的防割手套有用滌淪包芯鋼絲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稀纖維及高強金屬絲復合紗,還有比如像bestop(倍護)防割手套,它的主要由這三大類材料製成:芳綸,高強聚乙烯,不銹鋼絲。

❹ 防割手套的用途是什麼是什麼材料做的

定義:防割手套是一種不會輕易被割破的手套,對手起個保護作用。防割手套超乎尋常的防割性能和耐磨性能,使其成為高質量的手部勞保用品。一雙防割手套的使用壽命相當於500副普通線手套,稱得上是"以一當百"。可廣泛用於食肉分割、玻璃加工、金屬加工、石油化工、救災搶險、消防救援等行業。
用途:能有效地保護人手不被刀具等利刃割傷;優異的防滑性能能保護在抓取物件時不會掉落;可廣泛用於食肉分割、玻璃加工、金屬加工、石油化工、救災搶險、消防救援等行業。
製作材料: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DOYENTRONTEX Fiber)包防割手套覆玻纖、氨綸或鋼絲。

❺ 勞保手套一般用什麼材質做的

耐酸鹼手套是為了預防酸鹼傷害手部的防護產品,此種手套根據材質可以分為橡膠耐酸鹼手套、乳膠耐酸鹼手套、塑料耐酸鹼手套、浸塑耐酸鹼手套等。防水手套、防毒手套可用耐酸鹼手套代替。耐油手套採用丁腈膠、氯丁二烯或者聚氨酯等材料製成,用以保護手部皮膚避免受油脂類物質的刺激引起各種皮膚病,如急性皮炎、痤瘡、毛囊炎、皮膚乾燥、皸裂、色素沉著以及指甲變化等。焊工手套為防禦焊接時的高溫、熔融金屬、火花燒灼手的個人防護用具。採用牛、豬狨革或二層革製成,按指型不同分為二指型、三指型和五指型。

焊工手套有嚴格外觀要求。一級品要求革身厚薄均勻,豐滿柔軟而有彈性,革面絨毛細致、均勻、堅牢、顏色深淺一致,無油膩感。二級品:革身缺乏豐滿彈性、革面絨毛粗、顏色略有深淺。防振手套用於接觸振動、如在林業、采礦、建築、交通等部門用手持振動工具(如油鋸、鑿岩機等)時預防因振動引起振動性職業病「白指症」的個人防護用品。防振手套在結構上,主要是在手掌面添加一定厚度的泡沫塑料、乳膠以及空氣夾層等來吸收振動。襯墊厚度越厚,其含空氣量越多,減振效果愈好。但掌、指面太厚時又容易影響操作。耐火阻燃手套,傳統的耐火阻燃手套由石棉材料製成,分兩指式和五指式,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因石棉纖維對人體皮膚有刺激性,目前已很少使用。現在一般用阻燃帆布或其他耐火阻燃織物製做耐火阻燃手套,適用於冶煉爐前工或其他爐窯工種使用。

❻ 勞保手套的原料是什麼

要知道勞保手套的原料是什麼需先明確他的名字的含義。

勞保手套通俗的說:就是人們把用在勞動中能起到保護雙手不受傷害的手套,均稱為:勞保手套,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材料(原料)製作的均可叫為是:勞保手套。

由此而論勞保手套的原料是多種,如常見的有:布料的、功能面料的、皮子的、人造革的,人造皮的、乳膠的、塑料的、棉紗的、人造棉紗、液體無形手套原料的,其次就是合成製作需要的添加原料有:棉花、無紡布、合成膠、鋼絲、耐溫材料、化工原料,等等,總而只要能把我們現有的資源一切原料,在人的手工、機械、電腦操作下製作成保護人的雙手勞動不受傷害就都是勞保手套的原料。

❼ 丁晴手套是什麼材料

丁晴手套是橡膠材料做成的安全防護手套。

丁腈橡膠是由丁二烯(H2C=CH-CH=CH2)和丙烯腈(H2C=CH-CN)經乳液聚合法製得的,主要採用低溫乳液聚合法生產,兼有兩種均聚物的性能。丁二烯組分賦予共聚物彈性和耐寒性,丙烯腈組分具有強極性。

-CN基能使共聚物具備良好的耐化學腐蝕性,尤其是耐油性(指烷烴類油)特別好。塌銷老增加丙烯腈在橡膠中的含量可以提高橡膠的耐油性,但彈性和耐寒性將有所降低其製品耐油性好,耐磨性較高,耐熱性較好。

丁腈手套可分為有粉和無粉兩種。丁腈手套長度有23cm、30cm兩種;厚度0.08~0.09mm,顏色主要是藍色,主要成品包裝為每盒100pcs,規格為XS、S、M、L、XL。

適用范圍:

丁腈手套為了防止手套使用打滑,提高使用舒適性,防切割手套掌心進行了浸膠處理斗歲,按照浸膠膠體不同,分為乳膠、丁腈和聚氨酯三種。

其中聚氨酯手套膠體較薄,一般用於靈敏度要求相對較高的園藝、電子團升行業等;乳膠手套和丁腈手套膠體相對較厚,乳膠手套防滑性能更好、丁腈手套防油污性能更好,適用於機械加工、物流搬運、油庫作業等。

❽ 常用手套有哪幾種材料哪種是防靜電手套

一、防靜電手指套:由防靜電膠和乳膠混合製成,不含硅油、氨化物,可有效防止靜電產生。特殊的清洗處理降低了離子、殘留物、微塵和其他污染物含量。適用於半導體工業,電子廠、光電工業、醫葯、化工業、實驗室等領域工作時穿戴。

❾ 防切割手套都是用的什麼材質

防割手套幾種常用的材質:
1、特種高強滌綸包不銹鋼絲,用來製造抗割手套。這類材質的抗割性能很強,並且便於清潔。一般根據不銹鋼絲的數量,防割等級在2—5級,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等級。
2、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也是較好的纖維抗割材質,質輕,使用舒適,而且經過包鋼絲加工,抗割產品標准遠遠超過5級。
3、芳綸包鋼絲製作防割手套,防割等級超過5級,而且能耐200度—450度的高溫,屬於耐高溫防切割手套。

❿ 化學防護手套應用較廣的是哪種材質

化學防護手套應用較廣的是乳膠、氯丁橡膠、天然橡膠、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等材質

乳膠:柔曲性非常好,抗撕裂,對幾種化學品具有抗強酸、抗酮性。

氯丁橡膠:氯丁橡膠的防酸、酒精、溶劑、酯、油脂和動物油的性能非常好。

天然橡膠:具備良好的抗撕裂、刺穿、磨損和切割的性能,材料舒適且富有彈性,因此柔曲性非常好。

防護手套的作用:

防化手套主要防有機溶劑類防強有機溶劑(例如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及各種油脂)或混合溶劑如香蕉水(又稱天王水,天那水)、三氯乙烯等,該產品使用進口PU材質,全浸,直桶袖,純毛內襯,可以反復清洗使用,易脫戴,質地柔軟,耐磨性強。

耐溶劑性及使用壽命遠遠超過丁腈或氯丁橡膠手套,在有機溶劑中作業完全呈惰性,是獨一無二的首選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