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吐司麵包怎樣做會拉絲
用料 :
金像高筋粉(如做全麥麵包,總量不變,高粉:全麥粉≧7:3,拉絲會受一定影響)
耐高糖酵母(咸麵包低糖型酵母)安琪,燕子都可 ;3g(因酵母存放時間和失效問題,推薦15克小包裝)
液體部分:一個大大的雞蛋+牛奶(牛奶也可換成其它液體或混合體如:淡奶油、水、豆漿、椰汁、酸奶、啤酒等,根據口味自調。淡奶油建議不超過80克) 160g
黃油(食用油) 註:液體部分淡奶油到了80克,則可不放黃油或食用油了,油脂夠多了;20-30g(10-20g)根據口味自調。
秤液體很方便,打一個雞蛋,再倒液體。雞蛋+液體總重量達到160克即可(160為一個大大的洋雞蛋+約100牛奶。根據高粉不同,液體稀薄,氣溫濕度,液體量會有變化,區間在160-180,請根據喜歡的口味,實驗出固定配比。差幾克其實無所謂,標準是面團不要太干也不要太黏手。)
2、 除黃油外所有材料丟到廚師機里。酵母我習慣先參入麵粉,用刮刀攪拌均勻後,再放其它材料(天寒時液體可略微加溫入面團,取得更好發酵效果)。(如果選擇用豆油菜油淡奶油等液體油的,在這步把油一起加入混合材料)
10、山形吐司烘烤工具,可以手工做一個鋁箔蓋,鋁箔蓋可以反復使用。附上鋁箔折法。
11、烘烤時再爆發的技巧:液體部分蛋液多,烤的時候就會爆發。液體中可以用2個小雞蛋,蛋液約80克;或者用一個大大的洋雞蛋,蛋液約60克多一點(雞蛋選新鮮一點的,蛋黃要彈性足點的,不要用選沒什麼彈力,或快散黃的那種)。然後發酵到8分左右;(你也可試試加更多雞蛋,我看到下廚房裡有方子叫巨蛋麵包的,液體全是雞蛋,爆發力超強,不過聽說烤出來有點蛋糕味)
等發酵到8分滿的時候直接進烤箱,烤完就是這么高。150度50分鍾,全程加蓋鋁箔蓋。
小貼士
1.關於發酵時間:不要用錯酵母,要不然時間搞很長。酵母分高糖型和低糖型,分界線:糖/麵粉=7%!甜麵包用耐高糖型,咸麵包用低糖型。所有牌子都有高糖、低糖型,包裝上實在找不到說明的,根據包裝顏色在某寶都可找到店家說明。另,酵母拆包後要密封夾進冰箱保存,開封後常溫下可能一周就失效,絕大部分發酵問題都是酵母失效問題。小部分廚友成品酸澀,估計酵母問題或發酵時間過長的問題,我沒遇到過。
2.關於咸甜濃度,也可根據自己口味再調。甜麵包:鹽2克不要變,糖上限60克,我家口味清淡30克,當然再少糖也可;咸麵包:鹽5為宜,上限6克,糖0克糖為糖尿病准備,普通建議10克糖或以上,根據口味。又補充:夾蜜豆等甜芯的推薦咸麵包;夾肉鬆等咸芯的推薦甜麵包。個人覺得甜麵包加甜芯太膩。
3.關於手套膜:有資深廚友提出不需要手套膜也可以拉絲,請自己嘗試,如果是新手,也沒必要糾結痛苦。關鍵是成品拉絲柔軟口感好。
4.關於液體量:方子其實是為大家總結了麵粉量和液體量的關系,液體品種可自由發揮,也可用下列混合液體,如酸奶,水,淡奶油,椰汁,啤酒,豆漿等等。液體量是根據麵粉品牌,當地溫度濕度,液體稀薄程度等原因確定的,區間在160-180g都有可能,請根據自己情況嘗試後確定。酸奶淡奶油等比較厚的液體,要適當增加液體重量。
5.關於烤完後麵包組織不好,氣孔粗大,沒有拉絲的,首先檢查麵粉品種品牌,一定是高筋粉,品牌推薦金像;其次原因與揉面、發酵、整形都有一定關系,無法細述見諒。
Ⅱ 製作拉絲綿密的吐司麵包,正確的步驟是什麼
製作拉絲綿密的吐司麵包,正確的步驟是什麼?
圖
4、揉出手套膜之後把面團重新規整一下,繼續放回和面盆裡面,用保鮮膜密封或者蓋上蓋子放到溫暖的地方去自然發酵,冬天發酵比較慢,我一般都是放到烤箱里去發酵,大概一個小時可以發好。5、面團發好之後取出來,用手掌按壓面團,把它按平整,尤其是有氣泡的地方一定要把氣泡擠壓出去,用手掌按的方式排氣比揉的方式效果要好,而且做出來的麵包層次和結構也要好很多。
6、排完氣之後把面團根據模具的大小去分割,蓋上吐司盒子的蓋子二次發酵到七八分滿就可以了。7、發酵好之後為了讓烤出來的效果更好看,表面我又刷了一層蛋液,放進預熱好的烤箱,上火180度,下火200度烤35分鍾就差不多了,至於具體的烤箱溫度大家要根據自己家烤箱來具體的調整。
Ⅲ 做吐司小知識
1.做麵包前需要知道哪些小知識
第一步、先從認識麵粉開始吧! 做麵包需要高筋麵粉,這是麵包組織細膩的關鍵之一。
高筋麵粉指麵粉中蛋白質含量特別高者,一般在11。5%以上,平均可以達到13%。
有TX說在超市買不到高筋麵粉,我的意見是去大型的超市找找,或者乾脆網購。畢竟,做麵包少不了它。
餃子粉不是高筋麵粉——這點需要特別注意。我不知道關於「餃子粉就是高筋麵粉」這個概念是從哪裡來的,但我知道它深深植根於很多TX的頭腦里。
只要稍加註意,就會發現餃子粉的蛋白質含量大多在10—11%之間,達不到高筋麵粉的標准,仍屬於中筋麵粉的范疇。 但是,它是中筋麵粉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粉類,所以,是在沒有高筋麵粉的情況下,可以用它代替,作為權宜之計。
如何麵粉的筋度呢?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抓一把麵粉,用手捏緊成塊狀,松開手,如果麵粉立刻散開,就證明筋度很高。
如果麵粉還保持為塊狀,則證明筋度很低。 第二步、最重要的步驟之一:面團的攪拌 有一個說法:麵包製作過程中,正確的發酵影響了麵包質量的90%。
對此我深不以為然。在我看來,面團的攪拌與面團的發酵處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時影響著麵包的成敗。
注意了!對麵包攪拌重要性的理解,有助於你製作出成功的麵包! 攪拌,就是我們俗稱的「揉面」,它的目的是使麵筋形成,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概念,我必須說一下麵筋形成過程以及它在麵包製作中所起的作用: 麵筋是小麥蛋白質構成的緻密、網狀、充滿彈性的結構。 麵粉加水以後,通過不斷的攪拌,麵粉中的蛋白質會漸漸聚集起來,形成麵筋。
攪拌的越久,麵筋形成越多。而麵筋可以包裹住酵母發酵產生的空氣,形成無數微小的氣孔,經過烤焙以後,蛋白質凝固,形成堅固的組織,支撐起麵包的結構。
所以,麵筋的多少決定了麵包的組織是否夠細膩。 麵筋少,則組織粗糙,氣孔大;麵筋多,則組織細膩,氣孔小。
這也是為什麼做麵包要用高筋麵粉的原因,只有高含量的蛋白質,才能形成足夠多的麵筋。 要強調的是:只有小麥蛋白可以形成麵筋,這是小麥蛋白的特性。
其他任何蛋白質都沒有這種性質。所以,只有小麥粉有可能做出松軟的麵包。
其他黑麥粉、燕麥粉、雜糧粉等等,都無法形成麵筋,它們必須與小麥粉混合以後,才可以做出麵包。有些烘焙師會使用100%的黑麥粉製作麵包,但這種麵包質地會十分密實,因為沒有麵筋的產生,無法形成細膩的組織。
(有TX曾經問:我往中筋麵粉里加點蛋白質,它會不會變成高筋麵粉?現在你應該明白了:除非加入小麥蛋白,加入其他諸如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等任何蛋白質,都不會對麵筋的含量產生影響。 ) 攪拌的過程: 揉面是個很辛苦的工作。
為了產生足夠多的麵筋,我們必須在揉面上花大量的力氣。從。
不同的麵包需要揉的程度不同。很多甜麵包為了維持足夠的松軟,不需要太多的麵筋,只需要揉到擴展階段。
而大部分土司麵包,則需要揉到完全階段。 什麼是擴展階段和完全階段? 通過不停的攪拌,麵筋的強度逐漸增加,可以形成一層薄膜。
取一小塊面團,用手抻開,當面團能夠形成透光的薄膜,但是薄膜強度一般,用手捅破後,破口邊緣呈不規則的形狀,此時的面團為擴展階段。 繼續攪拌,到面團能形成堅韌的很薄的薄膜,用手捅不易破裂,即使捅破後破口因為張力也會呈現光滑的圓圈形。
這個時候的面團就達到了完全階段。 關於什麼樣的麵包需要揉到怎樣的階段,每個方子中都會有說明,根據方子進行操作即可。
如果用機械攪拌,則攪拌過度也會是一個常見的情況。面團揉到完全階段以後,如果仍繼續攪拌,麵筋會斷裂,面團變軟變塌,失去彈性,最終會導致成品粗糙。
因此應該盡量避免攪拌過度。
2.做吐司麵包有什麼技巧
用料 高筋粉(金像) 250克 糖 50克 酵母 3克(冬天用4克) 奶粉 14克 鹽 2克 雞蛋 30克 黃油 25克 牛奶 135克 港式吐司的做法 除黃油,鹽,所有材料揉到擴展,加入黃油,鹽揉到揉至完全階段,可以拉出薄膜即可。
放在溫暖處進行基礎發酵。面團發酵到兩倍大時,手指戳一下,不回彈不回縮。
把面團在面板上按揉幾下,排出氣體。均勻的分成3份滾圓。
蓋上保鮮膜鬆弛20分鍾。取一個面團,用擀麵杖擀成橢圓形,然後翻過來,從下往上捲起,全卷好之後蓋上保鮮膜,繼續鬆弛10分鍾取一個鬆弛好的面團擀開,再翻過來捲起,圈數2.5圈為宜。
全部卷好之後,放入土司盒。蓋上保鮮膜,放溫暖濕潤處,進行最後的發酵。
發至模具的9分滿200度上下火預熱烤箱。蓋上土司蓋子。
放入烤箱中下層200度,烤40分鍾。 (西門子烤箱溫度供參考)。
如不加蓋待上色蓋錫紙避免上色過深。(普通烤箱有可能用180度烤溫度,摸透自己烤箱溫度,按自己烤箱而定)。
出爐後立刻倒出,烤架上晾涼至手溫用密封袋保存。第二天吃口感更好。
姜棗膏:手腳冰冷大致有兩個原因 一:先天體質虛弱,如脾陽虛。二:是後天生活方式不當,如吃寒涼食物。
吹空調過度,穿衣服少受寒等。其實大多數人都會有手腳冰冷的問題,但女性中占據更多。
手腳冰涼這問題困擾很多人 究竟有什麼辦法來緩解這種症狀呢?泳歌建議1:大家多運動運動緩解手腳冰冷。2:服用泳歌精心熬制的姜棗膏由內而外調理身體。
姜棗膏 小貼士 面團的液體,可以根據自己麵粉吸水和當地氣候潮濕程度適當的增減 面團一定要揉出膜,還有發酵要到位,這樣麵包的口感才會松軟。烤箱品牌不同,溫差也稍有不同,根據自加烤箱溫度來適當調節。
一發最佳發酵環境為28-29度,濕度為75% 二發最佳發酵環境溫度為36-38度,濕度為85%。
3.零基礎學做麵包,有什麼知識/技巧是必須要知道的
有的
如下好好看
烤箱予熱/160-220度,烘烤20-35分鍾。
烤出松軟的麵包的做法如下:
1、先將湯種材料混合均勻,用小火加熱,一邊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到成糊狀後倒入保鮮盒馬上蓋上蓋子以防水份流失,涼到常溫後放入冰箱冷藏17-24小時。
2、拿出湯種與主面團混合揉面到表面光滑後再加入黃油和鹽繼續揉,麵包機揉面程序2次(約揉了60分鍾),揉好面後蓋好保鮮膜進行第一次發酵到2.5倍大(約60分鍾)。
3、第一次發酵好後拿出粉團再手工揉面10-15分鍾排氣,揉到面團細膩沒氣孔。
4、排氣後將粉團分成6等份滾圓,蓋上保鮮膜松馳15分鍾後進行造形,造形後進行第二次發酵到2倍大(約30分鍾)。
5、在麵包上塗一層蛋液,放烤箱中層180度18-20分鍾就可以了。
6、烤的時間一定要按這個18-20分鍾,不能加長,因加長烤的時間,麵包的水份會流失,麵包立即會變硬,發酵和烘烤的時間要控製得剛剛好,過了一點都會影響口感 。
食材
食譜熱量:108(大卡)
主料
高粉300克
酵母4克
方法
牛奶和酵母混合均勻,倒入打散的蛋液,加入糖,鹽,混合均勻,倒入高粉。
所有材料揉成面團,加入橄欖油,一點點揉入面團,再繼續揉至完全階段至有光滑薄膜
蓋上保鮮膜或者濕布,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
麵包蟲在密封環境里可以活多久
一個多小時
發酵完後,取出,排氣,分成三等份,滾圓,覆蓋保鮮膜繼續發酵15-20分鍾
取一個面團,擀成牛舌狀
翻面捲起,捏緊收口處。鬆弛十分鍾,反復這樣2次
.放入吐司盒發酵至8分滿,蓋上吐司蓋
烤箱180度下層40鍾左右,烤好後脫模切片。
麵包是用鮮酵母調制面團,經搓條、下劑、成形,最後烘烤而成。製作麵包的關鍵在於抓好選粉、發酵、烘烤三個環節。
一、選粉
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是麵粉,選粉是制好麵包的一個關鍵。一般選用含麵筋量25%以上的麵粉。用這種麵粉做出的麵包發性好,有彈性,質量松軟。
二、發酵
製作麵包採用酵母發酵法。在調制麵包面團時,除使用液體鮮酵母外,還要使用油、糖、蛋等輔助原料。投料數量因品種不同而異。下面以一般麵包為例介紹其發酵方法。
1、投料標准
麵粉5公斤(以富強粉為好),白糖1.5公斤左右(熱天1.5公斤、冷天1公斤),油750克左右(豬油、素油均可),雞蛋750克左右,鮮酵母120~150克,清水2.5公斤左右(熱天2公斤、冷天3公斤),其餘如鹽、香精、飴糖水少許。
2、調劑方法
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發小酵。將麵粉數量的三分之一,加清水500克左右,再放入鮮酵母揉勻,靜置發酵2小時(有的發3~4小時),發起後即為小酵面。
4.幫忙搜集些和做麵包有關的知識
麵包製作方法
麵包是用鮮酵母調制面團,經搓條、下劑、成形,最後烘烤而成。製作麵包的關鍵在於抓好選粉、發酵、烘烤三個環節。
1.選粉: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是麵粉,選粉是制好麵包的一個關鍵。一般選用含麵筋量25%以上的麵粉。用這種麵粉做出的麵包發性好,有彈性,質量松軟。
2.發酵:製作麵包採用酵母發酵法。在調制麵包面團時,除使用液體鮮酵母外,還要使用油、糖、蛋等輔助原料。投料數量因品種不同而異。下面以一般麵包為例介紹其發酵方法。
(1)投料標准 麵粉5公斤(以富強粉為好),白糖1.5公斤左右(熱天1.5公斤、冷天1公斤),油750克左右(豬油、素油均可),雞蛋750克左右,鮮酵母120~150克,清水2.5公斤左右(熱天2公斤、冷天3公斤),其餘如鹽、香精、飴糖水少許。
(2)調劑方法 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發小酵。將麵粉數量的三分之一,加清水500克左右,再放入鮮酵母揉勻,靜置發酵2小時(有的發3~4小時),發起後即為小酵面。
3.烘烤:掌握烘烤麵包生坯的火候也是制好麵包的關鍵。烘烤麵包有煤烤爐、電烤爐、遠紅外線烤爐。通過烤爐對麵包生坯進行高溫烤制。製品不僅可由生變熟,而且會形成表面金黃,組織膨鬆,香甜可口,富有彈性等特色。下面以煤火烘烤爐為例,說明怎樣調節烘烤麵包時的爐溫。烘烤麵包,總的要求用旺火,但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火候。第一階段火要低(120℃左右),底火要高(不超過250~260℃),這樣既可以避免麵包表面很快定形,又能使麵包膨脹適度。第二階段面火、底火都要高,面火可達270℃,底火不超過270~300℃,使麵包定形。第三階段逐步將面火降為180~200℃,底火降為140~160℃,命名麵包表面焦化,形成鮮明色澤,並提高香味。全部烤制時間根據麵包大小掌握,如100克小麵包為8~10分鍾(面火指煤堆表面的火,底火指煤堆底層的火)。這樣在三個階段中運用「先低、後高、再低」的不同火候,可以烤制出合乎質量要求的麵包。其它烤爐的溫度,也可根據這種變化來適當控制。
5.怎麼做吐司
我自己在家做,做了好幾次都沒成功,要注重哪些要點?
玫瑰回答:
1.乾酵母 1大匙 溫水150毫升(150克)蛋1個
黃油60克 糖60克(根據喜好,可以多加一些的) 鹽1/2小匙
高筋麵粉250克 低筋麵粉50克 奶粉18克
2. 酵母溶於溫水;黃油加糖,鹽打到松發(攪拌均勻,顏色泛白), 加入雞蛋,打散,拌勻,加入酵母水再次拌勻
3.將麵粉,奶粉與「2」中的混合物拌在一起。
4.由於水分比較多,因為面團非凡粘,所以用擀麵棍來攪拌。
使勁拌啊拌,很費力氣的。攪啊攪,攪到面團光滑就好了
5.放暖和濕潤處,基本發酵約1個小時
(偶放微波爐,還放了碗開水進去,
差不多40分鍾就發酵好了),大約發酵到2倍大
6.用手將發酵好的面團輕輕下壓,排出裡面的氣體。
7.再次發酵約半個小時,取出,根據喜好,整理出需要的麵包外形
8.烤盤抹上一層黃油,或者墊上錫紙。
整理好的面團放上烤盤,進行最後發酵
9 .大約半個小時吧,面團發酵完成。 烤箱預熱180度,上下火,23分鍾左右(最後幾分鍾根據表皮顏色自己調節火候)
6.怎樣做吐司才會特別軟
用料
金像高筋粉(如做全麥麵包,總量不變,高粉:全麥粉≧7:3,拉絲會受一定影響)高粉260g (全麥為高粉≧180+全麥≦80)耐高糖酵母(咸麵包低糖型酵母)安琪,燕子都可3g(因酵母存放時間和失效問題,推薦15克小包裝)液體部分:一個大大的雞蛋+牛奶(牛奶也可換成其它液體或混合體如:淡奶油、水、豆漿、椰汁、酸奶、啤酒等,根據口味自調。淡奶油建議不超過80克)160g糖30g(咸麵包0-10g,考慮糖尿病的則0)鹽2g(咸麵包5g)黃油(食用油) 註:液體部分淡奶油到了80克,則可不放黃油或食用油了,油脂夠多了20-30g(10-20g)根據口味自調步驟 1
點擊查看大圖
秤液體很方便,打一個雞蛋,再倒液體。雞蛋+液體總重量達到160克即可(160為一個大大的洋雞蛋+約100牛奶。根據高粉不同,液體稀薄,氣溫濕度,液體量會有變化,區間在160-180,請根據喜歡的口味,實驗出固定配比。差幾克其實無所謂,標準是面團不要太干也不要太黏手。)
步驟 2
點擊查看大圖
除黃油外所有材料丟到廚師機里。酵母我習慣先參入麵粉,用刮刀攪拌均勻後,再放其它材料(天寒時液體可略微加溫入面團,取得更好發酵效果)。(如果選擇用豆油菜油淡奶油等液體油的,在這步把油一起加入混合材料)
步驟 3
點擊查看大圖
1檔和面大約半分鍾,調至3檔速度,一共和面10分鍾,可達到擴展階段(我的廚師機不管當中怎麼調整速度,總共10分鍾就自動停掉,據說是為了保護電機) 機器休息5分鍾,期間加入略軟化的黃油塊
步驟 4
點擊查看大圖
再3檔攪拌10分鍾。得到完全擴展面團,一定要出膜!要不然沒有拉絲。 20150713補充,有廚友說不出膜也有拉絲,擴展即可。確實我自己沒試過僅擴展會怎樣。我建議如果您是新手的話,也不用那麼糾結手套膜,實在不行就擴展吧。成果還是要自己嘗試了才知道。
7.怎樣用最簡單的材料做吐司麵包
高粉:400克 酵母:8克 水(牛奶):250克左右 食鹽:8克 細糖:32克 黃油:32克 這是咸吐司麵包的配方,材料很簡單吧。
要注意的是,麵粉一定要高粉,別的麵粉都不用考慮了,不難買,超市就有賣的。酵母用的是安琪,在35度左右的溫水或者牛奶里揉成溶液再用。
250克左右的水或牛奶,夏天用涼水,冬天用溫水,因為各人買的麵粉吸水性不一樣,可以根據情況加減用量。幹了加點水,濕了加點面。
怎樣的面團才不幹不濕正好,這就要有經驗來判斷了。至於做法嘛,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耐心多做幾次應該沒什麼問題了。
1、把除鹽、黃油外的所有材料投入麵包機攪拌缸里。把麵包機調到8檔:和面,按開始鍵。
和面20分鍾後麵包機自動停掉,果斷地關掉麵包機,把鹽和切成小丁的黃油加入攪拌缸,然後再開機調到和面檔,再次和面20分鍾。 2、麵包機停止和面開始發酵。
這次不用關機了。取出面團攏圓或者滾圓,也就是把面團整成表面光滑的一個圓團,然後放回攪拌缸,蓋上蓋子發酵。
這時不用管它了,看電視休息去吧。 3、一個小時之後,面團已經漲到跟攪拌缸口一樣高了。
懶人可以直接用麵包機的烘烤功能烤了,不想對付的話還有幾道工序要做。 4、關掉麵包機,取出面團,搓成長條,分割成6塊。
將每塊滾圓,蓋上保鮮膜或者濕布靜置20分鍾。 5、將每個小面團里的空氣擠出,捲成奶油條。
在刷了油的烤盤上碼好,放入烤箱里,溫度調成35度左右,發酵一小時左右。 6、等面團漲至2倍大的時候,取出烤盤,刷上蛋液,把烤箱溫度調至175度,入爐烘烤25分鍾左右。
7、香噴噴的咸吐司麵包出爐啦。
8.如何做吐司
將兩面團用擀麵杖擀成橢圓形,一旦出現湯種麵糊變灰就不可再使用!,我是放在室溫的。
6,黃油300g。 做法, 摔揉成團且表面比較光滑,加入20克黃油繼續摔揉至完全擴展階段(即出現有韌性且透光的薄膜,用手捅破後呈現光滑的圓圈形):50克高粉+250克水攪勻.牛奶倒入碗內用微波爐100%火力加熱20秒.放到溫暖處蓋上保鮮膜,發酵到2倍大,鬆弛(此過程為中間發酵,其上再鋪成擰乾的濕毛巾(注意別蓋住出氣孔哈)發制土司模的7-8分滿。
8:高粉3500g,28-29度。在此空閑時間可將土司模刷一層黃油,放入鍋內小火加熱至65度,(沒有溫度計的可以通過觀察表面出現紋路,濃稠確定),期間要不停攪拌,做好之後放涼即可稱量使用。
2,鹽100g。(此過程為第一次發酵,大約40分鍾,糖500g,輕輕用手拍去面團內的空氣,分割為兩份,滾圓,加入發酵粉,15分鍾。
在此空閑可將烤箱預熱到160度)。 白吐司麵包的製作 原料: 中種面團,S-50050g,水300ml,剩餘的在保持干凈的情況下,密封冷藏可備下次使用,牛奶500ml.基本發酵、分割、整型,最後發酵,水2000ml,酵母75g,可保存1-2天,在烤箱上放烤架原材料 450g 吐司模一個 高筋粉270克 雞蛋50克 細砂糖25克 鮮奶油30克 牛奶30克 奶粉30克 黃油20克 鹽3克 (1/,攪勻,製成發酵水。
3.高粉+雞蛋+糖+鹽+奶粉+湯種+鮮奶油微和一下加入發酵水; 4.放入烤箱下層(有四層的話,放入中下層):高粉1500g。) 5.取出.將中種面團的配料,慢速攪拌至均勻,理想面團溫度26度,發酵3小時。
2.將發好酵的中種面團和主面團的配料全部混合用中速配料,最後加入黃油.趁熱取出脫模,放涼: 1。 3;2 小勺) 發酵粉5克 (1小勺) 湯種92克,用手指沾麵粉在面團上戳一個洞,洞口不會回縮!!) 製作過程 1。
主面團.放溫(38度左右,不燙手為宜)。
Ⅳ 請問為什麼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
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Ⅳ 做麵包,為什麼要能拉出薄薄的膜
二次發酵會讓麵筋更加緊密結實。
Ⅵ 做吐司時,明明出手套膜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做吐司時,明明出手套膜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做吐司其實不難,揉出手套膜也不難,只要記住關鍵的幾點就行不知為什麼,特別喜歡烤吐司,雖然我以前烤吐司經常失敗,但仍擋不住我要繼續烤的熱情,直到成功!所以對於做吐司,新手也有一些常見的誤區,導致不容易成功。
比如說,最常見的是怎麼也揉不出手套膜。其實很簡單,面團的水量要適中,可以讓面團底部始終粘在攪拌棒上,這樣可以使面團的上半身不停的捶打在缸壁,使面團間形成抻扯,這樣可以加速出膜。如果一直沒出膜,說明攪拌面團時間或力度不夠,這個時間可能會有10-20分鍾左右。
另外,可以輔助出膜的重要問題,也就是所用到的高粉了,可以多嘗試幾種不同的高粉來感受,自己覺得哪種高粉容易出膜。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吸水性越強。這款金山日式吐司粉比較吃水,揉出來的面團軟而不粘,很好操作,這個配方因為加了淡奶油可以使麵包的風味更棒,葡萄乾的點綴,讓口感更好,我個人覺得製作出來的吐司很好吃。
做吐司其實不難,揉出手套膜也不難,只要記住關鍵的幾點就行。
喜歡我做的菜,就請點個贊!別忘記收藏,想做美食的時候方便查看!想學習各種家常菜、烘焙,就請關注我!有更新的美食可以及時看到,麻煩大家多多點贊、收藏、轉發,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也歡迎親在下方留言討論。
Ⅶ 吐司麵包要注意什麼
新手做吐司必須注意的九大問題
食材
中種面團材料:高粉280克、冰水168克、燕子即發乾酵母4克
主面團材料:高粉120克、細砂糖32克、鹽5克、煉奶80克、冰水10-20克、安佳黃油32克、蛋液15克、杏仁片15克、麵包機
中種面團和面:15分鍾、中種面團發酵:90分鍾、主面團和面:45分鍾、主面團整形加鬆弛:20分鍾、主面團發酵:50分鍾、主面團烘烤:50分鍾(加錫紙)(以上的時間僅供參考,必須根據你的條件來調整)
方法/步驟
1將冰水倒入麵包機里。
2再倒入高筋麵粉。
3在粉上凹個窩倒入酵母。
4啟動麵包機7的和面程序,簡單和成面團即可(15分鍾)。
5把面團放到盆里,蓋上保鮮膜。
6室溫發酵至3-4倍大。(也可以在麵包機里直接發酵)
7將發酵好的中種面團揪成塊放入麵包機里。
8倒入冰水。
9再倒入煉乳。(煉乳可以最後倒,可防止高粉攪拌的時候飛濺)。
10對角依次倒入糖和鹽。
11最後倒入高筋麵粉。
12啟動麵包機的和面程序。(夏天和面的時候不要蓋蓋子,防止機器在和面時溫度過高影響面團。)15分鍾後已和成較為光滑的面團。
13取一塊面團用手慢慢抻開,這時面團不容易抻薄,抻得稍微薄就會扯出裂洞,並且裂洞邊緣是毛糙的,面團這樣的狀態就可以加入黃油。
14加入軟化的黃油粒。
15再次啟動麵包機7的和面程序,30分鍾黃油已經被吸收。
16取一塊面團,用雙手拉開面團兩邊,順著筋性輕輕延展,呈現大片堅韌透明的薄膜,用手指捅破,破洞邊緣光滑,這時面團製作出細致並富於筋性的成品,適合製作體積大的吐司類麵包。
17將面團分成六等分,排氣後滾圓,用保鮮膜蓋上鬆弛15分鍾。(忘了拍保鮮膜)
18將鬆弛好的面團放入麵包桶中,蓋上保鮮膜和麵包機蓋,啟動麵包機6的酸奶程序進行最後發酵,發酵時間為50分鍾左右。(事先取出攪拌刀)
19待面團發酵至兩倍大,用手沾麵粉壓入麵包不會回彈並感覺面團有張力即可。
20麵包桶的外層包上一層錫紙,將發酵好的面團表面刷上蛋液,撒上杏仁片,啟動麵包機12的烘烤程序,調至50分鍾。
2150分鍾後,打開麵包機蓋將錫紙取出。
22將吐司倒出,晾涼後放入保鮮袋儲存。
23撒上杏仁片來裝飾,瞬間美貌指數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注意事項
烘焙不象中菜可以隨意增減,必須嚴格按照配方製作,這樣成功的機率才會高。看了很多相關的資料,結合自身的實踐,總結出新手用麵包機做土司必須注意的九大問題:
1溫度:夏季溫度較高,面團在機器里攪拌因摩擦生熱溫度會升高,從而影響面團質量。用冰水(冰牛奶)就可以調整面團的溫度。(如果沒用冰水(冰牛奶),在攪拌中途發現面團溫度高了,可以拿出來立即在大理石案板上攤成大片可令面團迅速降溫)。
2水量:環境(溫度、濕度)及高筋麵粉吸水性的不同,不要一次性把配方中的水量全部加入,最好留20%,根據面團的吸水性適量增減。如果面團始終不能裹在麵包刀上攪拌,說明水量不夠,過硬的面團不易攪拌出薄膜,要適當逐漸的加入水量。
3麵粉:做麵包要用高筋麵粉,推薦使用「金像麵包粉」、「紅牡丹特高筋粉」,比較容易出筋,拉出薄膜。
4酵母:冰水不能直接接觸酵母,這樣會減弱酵母發酵能力,導致面團無法發酵。要先在桶內先加冰水,麵粉蓋過水,最後加酵母;酵母也不能接觸到鹽,鹽會殺死酵母,影響面團的發酵。
5攪拌:面團由濕粘、粗糙慢慢的變的光滑、緊實,用手可以拉開小片不易捅破的薄膜,這時就OK了。攪拌的時間要控制好,攪拌過度造成麵包膨脹力太好,做出來的麵包容易爆裂。攪到合適的面團剛好不是很粘手,攪過度的面團很粘手,可以拉出很長的麵筋,拉出的薄膜很容易破裂,非常的柔軟,整成球形會下塌。
6發酵:面團正常的發酵:一般的面團第一次發酵是發酵到2-2.5倍大,溫度是28-30度發酵40-60分鍾。如果溫度低發酵時間要延長(第一次發酵好的面團放冷凍室冷凍半小時再操作,這樣不會粘手,也不用擔心面團在整形時發酵了);中間發酵(鬆弛)10-15分鍾,視面團的筋性及造形要求而定;最後發酵溫度是40度發酵20-40分鍾,視面團的種類及及造形要求而定。實心包發酵至2-2.5倍大,包餡麵包發酵至1.5倍大,因為外面只有一層薄薄的皮。發酵不足是造成麵包不夠松軟的一大原因,可以在最後發酵時略發久一點,也不要太久,時間太久出來的麵包馬上塌不成形,而且內部組織粗糙。
7整形:對於新手來說,整形是一大難道。可以在刷好蛋液的吐司上撒上些杏仁片、杏仁粒、酥鬆粒、芝麻、麥片等來裝飾,瞬間美貌指數上升,就算是送人也不失面子。
8烘烤:麵包機空間小,採用的是側面加熱,烤出來的麵包四周和底部上色會比較深,表皮又比較厚。在烤麵包前,可在麵包機的四周裹上了一層錫紙。這樣烤了來的麵包色澤金黃,四周和底部也不會顏色過深,表皮也不會過厚。
9保存:剛出爐的麵包不要吃,因為面團發酵的過程中,內部會產生一定量的乳酸菌與醋酸菌,容易造成胃酸過多而胃病。正確的吃法是將麵包放置於空氣中,使之冷卻並揮發掉內部的乳酸與醋酸後再吃。麵包放涼後馬上用膠袋包裝密封起來,夏天放室溫可以放2天;不要放冷藏室保存,容易脫水、發霉,吸附冰箱異味,老化也比較快;多餘的麵包可以放冰箱冷凍,可以保存一個月,要吃時取出回溫,再用烤箱烤熟即可。
這款土司我做了兩次,第一次是在35度的高溫下用冰水做的,在配方上我少加了10克的水,組織很細膩,但家人和朋友都說口感幹了些;於是第二次我加足了10克的水,但由於這段時間陰雨綿綿,氣溫較低,且空氣濕度較大,我感覺水份又多了些,組織稍有點粗,不過口感反而比第一次好。還得繼續摸索,做出更好的麵包。
通過這兩次的製作,使我明白一些道理,面團會隨著環境的溫度與濕度產生不同的反應,製作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時在揉面時間、發酵時間、烘烤時間與溫度上要注意觀察,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對於新手來說,在製作麵包之前,可以通過網路多看看烘焙達人的烘焙日誌及視頻,或是買一些烘焙書籍,對製作麵包的流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避免自操時的手忙腳亂。同時也要認真看麵包機說明書,對麵包機的運用要有一定的認知。現在慢慢覺得做麵包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麵包做得好與不好,完全取決於熟練程度。時間長了,憑著經驗和感覺,就能賦予麵包生命力。
總結九大問題主要是留給自己,避免以後再犯錯誤。歡迎新手和我一塊學習,高手給予幫助和指點。
Ⅷ 面團揉不出膜能做麵包嗎 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
我們都知道,麵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麵食甜點,它的做法多樣,口味豐富,吃起來香軟可口,味道很不錯,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在家做麵包吃。那麼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
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
不是所有麵包都需要手套膜。
面團在不同力度和時間的攪拌下,拉出的膜也不同,「手套膜」大概是最高的標准,所謂「手套膜」,它就是一種形象的叫法,指的是面團攪打到完全擴展階段,它的特點是透明又光滑,不容易破裂和斷開,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指上的紋路。
雖然我們經常把「手套膜」掛在嘴邊,但嚴格地來說,只有吐司才需要把面團攪拌出手套膜,其他的麵包則沒那麼高的要求,當然如果想要更細膩和綿軟的口感,揉出手套膜也是可以的。
做麵包揉出手套膜的好處
「手套膜」是烘焙愛好者製作麵包時,將高筋面團揉到可以套在手上類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種狀態,俗稱手套膜。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反之做麵包如果揉不出手套膜也就不是麵包的靈魂所在了。
麵包揉出膜的注意事項
第一、水分的多少將影響面團的軟硬,如果水分少了麵筋就會特別脆弱容易斷,水分多了也會照成麵筋容易斷裂。
第二、麵粉:麵粉不能長期囤放,麵粉放久了筋度會隨著時間降低。當用著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器材同樣的時間會發現麵筋已經斷裂了。
第三、後油法:黃油會阻斷麵筋的形成,所以要等麵筋形成一定的擴展階段後,再加入黃油這時揉面更容易形成手套膜。
第四、拉膜:拉膜不能急要從四周慢慢撐開,不是在中間往外拉,不然是拉不出手套膜的。我用過4種麵粉筋度都不一樣,出膜時間也不一樣。用同一檯麵包機同樣的配方時間最短的是23分鍾最長的45分鍾。
麵包揉出膜的具體做法
准備材料:
廚房用的電子秤一個、牛奶一盒、一包酵母(視頻中開始錯拿成了甜酒麴)、雞蛋、麵粉、白砂糖。餡料:香蕉、菠蘿、罐頭裝的黃桃、椰果、紅豆、火腿腸、葡萄乾、果凍。
製作步驟:
1、先在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容器裡面加入300克的麵粉,再加入30克的白砂糖,再加入2克的乾酵母,加入兩個雞蛋,然後用筷子攪拌麵粉,是麵粉變成均勻的絮狀,然後再邊加牛奶邊攪拌,當容器里的麵粉快要變成面團的時候拿出面團,放在砧板上開始揉面,直至面團光滑出現手套膜,若中途比較粘手,可以在手上塗抹少量的植物油。
2、待面團醒發至兩倍大,先在砧板上均勻的塗抹植物油,然後拿出面團放在砧板上輕輕的揉,讓面團變得光滑。
3、開始製作,面團分為兩半。一般的面團用來製作烤的麵包,一半用蒸鍋蒸制。拿出一半的面團,用刀切成均勻的小劑子,把小劑子揉成規整的小面團。然後用小捏一下,把准備的餡料包進去,就像包小包子一樣,包好的小麵包,整齊的碼在塗了植物油的盤子里二次發酵20分鍾左右,冷水上鍋,先不要蓋鍋蓋,進行三次發酵,待水開後,蓋上鍋蓋,蒸制40分鍾左右,做的麵包越大蒸的時間就要相應增加。
4、准備烤制的小麵包。做法和第④步驟相似。
5、開始烤制
6、試吃
總結:用蒸鍋蒸出來的小麵包吃起來更加酥軟,比較適合小朋友、老人以及牙口不好的人食用。用電餅鐺烤制的小麵包,死起來比較乾爽脆甜。這八種餡料裡面香腸的是最好吃,第二好吃是葡萄乾,第三好菠蘿(酸酸甜甜會讓你有戀愛的感覺)。
Ⅸ 吐司手套膜什麼概念怎麼拉出手套膜
吐司手套膜其實就是在揉面團中出現的一個膜,可以拉扯還不容易破,做出手膜後就可以開始二次發酵和成型,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拉出手套膜,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詳細介紹哦!
吐司手套膜什麼概念
吐司手套膜做出來後會是香軟可口的麵包,如果沒有手套膜,烤出來的大概率是烤饃,所以,手套膜很重要,一般長這樣:
吐司手套膜怎麼做
1、出來的面團靜置一下下,准備酵母化開,不要放太多水或者牛奶,如果你覺得自己面團濕度不夠可以多加一點點,加進面團,重復相同的按壓推卷回來摔的手法十分鍾左右切下來一小塊面團,你可以看見稍微厚一點的膜。
2、加入鹽和黃油重復相同手法,油沒有關系,繼續堅持!!中途不怎麼粘了可以切開三個小塊,相同按摩手法不到20min,再切下一小塊就可以看見手套膜,如果還想再薄,可以重復手法喲。
出膜的關鍵是面濕,我手揉十幾分鍾就出很薄的膜了,做過好多個吐司了,都超級軟而且拉絲,APP有很多手揉手套膜方法,好好看裡面的文字,好好學,會成功的。
如果你還是做不出來手套膜,可以試試摔打法,這種可以提高手套膜的誕生。不知道怎麼做的朋友們多細心,多觀察,你們就會做了。
Ⅹ 吐司手套膜什麼概念怎麼拉出手套膜
吐司手套膜其實就是在揉面團中出現的一個膜,可以拉扯還不容易破,做出手膜後就可以開始二次發酵和成型,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拉出手套膜,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詳細介紹哦!
吐司手套膜什麼概念
吐司手套膜做出來後會是香軟可口的麵包,如果沒有手套膜,烤出來的大概率是烤饃,所以,手套膜很重要,一般長這樣:
吐司手套膜怎麼做
1、出來的面團靜置一下下,准備酵母化開,不要放太多水或者牛奶,如果你覺得自己面團濕度不夠可以多加一點點,加進面團,重復相同的按壓推卷回來摔的手法十分鍾左右切下來一小塊面團,你可以看見稍微厚一點的膜。
2、加入鹽和黃油重復相同手法,油沒有關系,繼續堅持!!中途不怎麼粘了可以切開三個小塊,相同按摩手法不到20min,再切下一小塊就可以看見手套膜,如果還想再薄,可以重復手法喲。
出膜的關鍵是面濕,我手揉十幾分鍾就出很薄的膜了,做過好多個吐司了,都超級軟而且拉絲,APP有很多手揉手套膜方法,好好看裡面的文字,好好學,會成功的。
如果你還是做不出來手套膜,可以試試摔打法,這種可以提高手套膜的誕生。不知道怎麼做的朋友們多細心,多觀察,你們就會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