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發明的皮膠手套在線等,爆急!
他是Johns Hopkins醫學院第一任外科主任,Halsted先生年青的時候,外科事業剛出於起步的階段,無菌術的原則很不完善。醫生當時都是光著倆膀子做手術,消毒都是用石碳酸。石碳酸這玩意兒腐蝕性很強。(Halsted夫人是手術室護士,手得用石碳酸消毒,搞得手都爛了。他很心疼他的夫人,於是想了個辦法。從此以後,外科醫生、護士做手術都帶橡皮手套了。
② 修復手套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阿伯爾法特發明的「修復手套」。「修復手套」是一種植入了能模仿人手生物力學的特殊致動器和感測器的裝置。這也是米克第一次試用這種手套,實驗室所有人全都盯著他的手。
③ 古代三個出了名的潔癖潔癖狂,發明手套的是哪位呢
唐代的山水詩人派王維,人稱"詩佛",他的詩空靈凈澈,生活中也是如此。王維容不得家裡有一絲灰塵,為此特意准備了十幾把掃帚掃地。王維官做得很大,估計房子面積也不小,為了滿足日常清潔需求,家裡還特意養了兩名奴僕專職扎掃帚。
王維年輕是妥妥的小鮮肉,和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曖昧了一段時間,王維娶妻後兩人就斷了關系。即便王維中年喪妻後,玉真公主再也沒找過他,而王維也一直獨居了二十多年,至死不再續弦。
值得一提的是,與王維同年出生,又差不多同年死的李白,終身不與王維來往,估計豪邁的李白,看不上這樣矯情的王維。
"王維居輞川,地不容微塵,日有十數帚掃治。專使兩僮縛帚,有時不給。"
宋徽宗賞了米芾一方硯台,米芾如獲至寶從不輕易示人。好友周仁熟想據為已有,便軟磨硬泡地才讓米芾拿出來觀賞,趁米芾不注意,周仁熟朝硯中吐了口唾沫,再用它來研墨。
米芾見狀,趕緊驚呼:"快拿走,快拿走!"周仁熟如願以償。
米芾的女兒到了婚嫁年齡,上門提親的人都被他拒絕了,最後一個叫段拂的小夥子被相中,因為他名拂,字去塵,名字上都透著干凈,選他作女婿錯不了。
④ 手套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手套在中國古代並不很普遍。一個原因是漢服的袖子寬大,可以遮擋暖手,或者雙手抄在胸前的袖筒內。 但湖北省江陵縣出土過戰國中期墓葬中的皮手套。另外,馬王堆漢墓中的西漢女屍手上戴有絲?的無指手套。
⑤ 手套是誰發明的
手套是個很特別的東西,當初它的產生並不是為了實用,只是到近代,它才成了寒冷地區保溫必備之物,或是醫療防菌、工業防護用品。
查閱手套的歷史記載,它最早見於公元前六世紀的荷馬史詩,古希臘人進食時,同今日的印度或中東人一樣,是吃抓飯的,不過他們用手抓飯之前,要戴上特製的手套。所以,手套曾是歷史上的用餐抓飯工具。
歐洲宗教界接過手套後,改變了它的功能,神職人員戴白手套,表示聖潔和虔誠,至今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儀式,必須戴白手套。十九世紀前,白手套的神聖作用擴大到國王發布政令、法官判案都要戴上,甚至將軍、騎士們也戴起白手套表示為神聖而戰。不僅西方如此,近百年的中國軍閥混戰、日軍侵略中國等,軍官們也戴白手套,成了軍人標榜尚武聖戰的裝飾。而今各國軍隊儀仗仍戴白手套,就逄赤道上的軍人也忍熱保持傳統。
歐洲曾用手套象徵權威和聖潔,所以早年的歐洲騎士,將白手套戴上,表示執行神聖公務;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瀟灑閑暇;把手套扔在對方面前,表示挑戰決斗;被挑戰的騎士拾起手套,宣示應戰……
女人戴手套多為高雅美麗,所以古歐洲有絲綢、絲絨等質地的裝飾手套,黑白彩色長短俱全。十九世紀還出現手繪和黑色網織手套,給人以神秘的感觀
⑥ 無菌技術的發展歷史
1.無菌技術(aseptic technique) 是指在執行醫療、護理技術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和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
2.無菌物品(aseptic supply)經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滅菌後,未被污染的物品稱無菌物品。
3.無菌區域(aseptic area) 經過滅菌處理而未被污染的區域,稱無菌區域。
4.非無菌區(non-aseptic area) 未經滅菌或經滅菌後被污染的物品或區域,稱非無菌物品或區域。
5.相對無菌區(relative aseptic area)相對無菌區指無菌物品自無菌容器內一經取出,就認為是相對無菌,不可再放回。無菌區邊緣向內3cm為相對無菌區。
6.污染物品(infectant污染物品指未經過滅菌處理,或滅菌處理後又被污染的物品。
原則
1.操作前准備
(1)操作環境應清潔、寬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無菌操作前半小時應停止清掃工作、減少走動、避免塵土飛揚。
(2)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准備,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並洗手,必要時穿無菌衣、帶無菌手套。
2.操作中保持無菌
(1)工作人員應面向無菌區,手臂應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檯面以上,不可跨越無菌區避免面對無菌區談笑、咳嗽、打噴嚏。
(2)用無菌持物鑷取用物品;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一套無菌物品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3)無菌操作中,無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應予更換並重新滅菌。
3.無菌物品保管
(1)無菌物品必須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
(2)無菌物品不可暴露於空氣中,應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無菌包外須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並按失效期先後順序排放。
(3)定期檢查無菌物品的滅菌日期及保存情況。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為7天,過期或受潮應重新滅菌。
基本操作
(一)工作帽的應用
戴工作帽可防止頭發上的灰塵及微生物落下造成污染。護理傳染病人時,也可保護自己,工作帽大小適宜,頭發全部塞入帽內,不得外露。每周更換兩次,手術室或嚴密隔離單位,應每次更換。
(二)口罩的應用
戴口罩可防止飛沫污染無菌物品。口罩應蓋住口鼻,系帶松緊適宜,不可用污染的手觸及。不用時不宜掛於胸前,應將清潔面向內折疊後,放入干凈衣袋內。口罩一經潮濕,則病菌易於侵入,應及時更換。
⑦ 照明手套什麼時候發明的
照明手套2014年發明的。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照明手套是由設計師鄭剛發明,專利申請號為CN20140051648.7,申請日期2014年1月27日,公開號CN203709336U。
⑧ 塑料這種物質是什麼時候被發明的它主要發明的過程及用途是什麼呢
塑料這種物質是1869年就被人們發明出來了,但是當時發明出來的人們並不把它叫為塑料,而是稱為賽璐珞,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塑料的發展歷史以及它的用途。
塑料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而且用途很廣闊,並且這種物質早在19世紀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當時的人們已經學會了用瀝青,松香這些天然的物質,所以他們能夠發明出塑料這一種物質也不足為奇,但是人們剛開始學會用天然纖維素硝化,然後用樟腦做增塑劑,這樣就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塑料的品種,後來在1907年7月份的時候,一個美國國籍的比利時人就注冊了酚醛塑料的專利,他做出來了一種完全靠合成的塑料,這種塑料的製作成本非常低,而且應用的特別廣。
以上這個故事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⑨ 照明手套什麼時候發明的
照明手套是 於2006.06.14申請人 侯巧巧發明而成的。
⑩ 塑料手套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英國的亞歷山大·帕克斯 他有許多愛好,攝影是其中之一.19世紀時,人們還不能夠像今天這樣購買現成的照相膠片和化學葯品,必須經常自己製作需要的東西.所以每個攝影師同時也必須是一個化學家. 攝影中使用的材料之一是「膠棉」,它是一種「硝棉」溶液,亦即在酒精和醚中的硝酸鹽纖維素溶液.當時它被用於把光敏的化學葯品粘在玻璃上,來製作類似於今天照相膠片的同等物. 在19世紀50年代,帕克斯查看了處理膠棉的不同方法.一天,他試著把膠棉與樟腦混合.使他驚奇的是,混合後產生了一種可彎曲的硬材料.帕克斯稱該物質為「帕克辛」,那便是最早的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