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捉泥鰍用什麼手套好
擴展閱讀
沙河童裝哪裡比較流行 2025-07-05 17:26:05
什麼是民用丁腈手套 2025-07-05 16:08:06

捉泥鰍用什麼手套好

發布時間: 2022-12-29 13:44:56

『壹』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實錄:捉泥鰍

設計意圖

我班的自然角里飼養著幾條泥鰍,前段時間,孩子們在給泥鰍換水時不小心把泥鰍掉在了地上,幾個孩子們手忙腳亂地抓了起來,「呀,真滑啊!」「真不好抓。…「太滑了,抓不住。」孩子們在自由地交流自己的發現。我知道孩子們對泥鰍不容易抓的現象產生了興趣,於是,自然生成了——《泥鰍》這一科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感知並了解泥鰍的主要特徵,體驗抓泥鰍的樂趣。

2.在探究活動中發現粗糙材料易抓泥鰍的現象,激發幼兒探索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幼兒已初步了解了魚類知識。

2.泥鰍、盆、棉手套和塑料手套等。

3.介紹泥鰍主要特徵及黏液作用的相關錄像。

活動過程

1.觀察感受泥鰍,了解泥鰍的外形特徵。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泥鰍是什麼樣的,有沒有特別的地方或有趣的事情,待會兒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為便於幼兒觀察,事先在幾個大臉盆中放若干泥鰍和水)

幼兒觀察後自由講述自己的發現。

幼:眼睛小小的。

幼:嘴邊有胡須。

幼:背上有鰭,尾巴上也有,游起來很靈活。

師:是呀,這一點和誰一樣啊?

幼:和魚一樣。

師:是的,因為它也是魚家族中的一員啊。你們有沒有發現泥鰍有趣的事情呢?

幼:它身上很滑。

幼:它滑溜溜的,老從我手裡滑走。

幼:它身上很粘。

師:這些滑滑的、粘粘的是什麼呀?

幼:叫黏液。

師:這些黏液對泥鰍有什麼好處?

幼:能幫它逃走。

幼:因為很滑,別人不容易抓住。

師:除了幫它很快逃脫,黏液還會有什麼好處呢,你們猜一猜?(幼兒可能回答不上來),好吧,老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看了就知道了。

看錄像,梳理有關泥鰍的知識。

師:剛才我們說的,錄像中都說到了。現在你們知道了吧,泥鰍的黏液還有什麼作用呀?

幼:能幫它的皮膚呼吸。

幼:能幫它在泥地里很快地行走。

師:黏液對泥鰍的好處真不少啊。

2,嘗試體驗、比較發現粗糙材料易捉泥鰍的現象。

幼兒徒手嘗試捉泥鰍後集體交流。

師:剛才小朋友說泥鰍身上滑滑的,不好捉。現在你們去試一試,是不是真的很難捉。

師:你捉到泥鰍了嗎?你怎麼捉的?

幼:我捉了很長時間才捉到兩條。

幼:真不好捉啊,我先用一隻手沒捉到,後來用兩只手才捉到的。

師:泥鰍在你手裡是怎樣的?

幼:我剛把泥鰍捉到,它就馬上從我手裡滑走了。

幼:它在我手裡時拚命扭動,要從我手裡逃走。

師:泥鰍這么難捉,是什麼在幫它的忙啊?

幼:是黏液在幫忙。

師:哦,有了黏液,泥鰍真不容易捉啊。剛才我還看見幾個小朋友用老師給你們擦手毛巾在捉掉在地上的泥鰍呢,這個辦法也挺好。老師也准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試捉泥鰍。

出示材料,交待要求:每一樣都試一試、抓一抓,看看有什麼有趣的事。

幼兒嘗試、比較、發現不同。

師:用這些材料捉泥鰍,你們有沒有發現有趣的事情呢?

幼:用棉手套好捉,我捉了好多呢。

幼:我覺得塑料薄膜手套太滑,捉不到泥鰍。

幼:我用毛巾把泥鰍身上的黏液吸掉就好捉了。

師:為什麼棉手套捉泥鰍容易些,塑料手套捉就不容易?棉手套和塑料手套有什麼不同?

幼:棉手套粗糙、塑料手套光滑。

師小結:粗糙的棉手套捉泥鰍時,阻擋泥鰍滑走的力量變大了,泥鰍就不容易滑走了。塑料手套自己也是滑滑的,它捉泥鰍時,阻擋泥鰍滑走的力量還是很小,所以不容易捉到泥鰍。

3.聯系生活,知道如何用粗糙材料防滑。

師:剛才我們捉泥鰍,把地板弄得很濕。瞧,地板變滑了,為什麼我們在濕濕的地板上沒有滑倒?誰在幫忙?

幼:我們穿了鞋子。

師:為什麼穿了鞋子就不滑了?

幼:因為鞋底有花紋,很粗糙的。

師:這個道理和我們用棉手套捉泥鰍是一樣的。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讓滑滑的地板變得不滑呢?

幼:可以鋪些紙板。

幼:放塊地毯。

幼:放塊厚棉布。

師:生活中還有好多地方是滑滑的,有些危險的,請小朋友回去找一找,然後想想辦法解決吧!

評析

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立足於泥鰍主要特徵的觀察和感知,在活動一開始,就讓幼兒自由觀察泥鰍的外形特徵,了解外形特徵與其生活環境的密切關系。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著「泥鰍長得什麼樣?他有什麼有趣的地方?等問題進行探究,活動中始終讓幼兒處於一個寬松、和諧、自由的觀察氛圍,不要求幼兒獲得完整知識,只要是幼兒有自己的觀察與發現就行了。在觀察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與同伴、老師交流,讓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地建構相關知識,而教師此時只是一位積極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在幼兒描述自己的發現時,我們針對「黏液」這一難點展開分析、設疑,讓幼兒自己發現、猜想,而後在操作實踐和觀看錄像中得到答案。

孩子們對活生生的泥鰍不易抓是抱有濃厚探究興趣的.,我始終從幼兒的興趣出發,在活動中以抓為主線,在抓的過程中發現泥鰍因為黏液的幫忙而容易逃脫的現象。在此基礎上,材料的出現使探究活動又上升了一個層次。在這個過程中,我重在讓幼兒比較粗糙材料與光滑材料捉泥鰍的不同現象,只有發現奇特的現象,才能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讓幼兒發現事物間的關系,獲得新經驗。在活動中,幼兒在親自操作和體驗中自然地發現了棉手套易捉泥鰍的現象,同時,幼兒認識了兩種材料的特點,發現了材料特點與捉泥鰍難易程度的關系,從而讓他們自發地建構起粗糙的材料具有防滑作用的經驗。在這一過程中,我的任務是觀察孩子用材料嘗試捕捉泥鰍的過程,提供適時的幫助,引導幼兒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共同探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有助於幼兒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發現,促進概念和思維水平由低到高的不斷發展。

科學活動應來源於生活,更應回歸於生活。本次活動的延伸也是繼續探索的起點,正如《綱要》中說的,孩子們在科學活動中所面對和需要解決的是有關周圍事物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通過解決這些問題的探究活動,孩子們不僅能學會學習,還將發展在社會生活中所必要的能力和行為。所以,我從捉泥鰍的現象中生成活動,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幼兒知道之所以探索這個現象,探討這個問題,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是為我們的生活所服務的,為幼兒理解科學對人們生活的實際意義提供了直接經驗和實踐背景。

摘自《學前教育》雜志2006年02期

『貳』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捉泥鰍》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捉泥鰍》,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材質手套捉泥鰍,感知粗糙材料能防滑的現象。

2、敢於親近泥鰍,體驗捉泥鰍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大地毯、泥鰍、盆、毛巾;塑膠手套、毛線手套;圖文字卡(粗糙、光滑)

2、童謠歌曲《捉泥鰍》、PPT

【活動過程】

一、看看說說——大膽表達對泥鰍特性的了解。

師:(出示PPT)春天來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都醒來了。最近在我們的自然角多了一個朋友,看看是誰?

提問:你了解泥鰍嗎?你知道關於它的秘密嗎?

小結:泥鰍是一種魚,它身體細細長長的,身上有著一層滑溜溜的保護層——黏液。

二、捉泥鰍——在操作、比賽中發現捉泥鰍的方便與材料的關系。

(一)第一次空手捉泥鰍。

師:你們說泥鰍的黏液可以保護它不被抓住,真的嗎?那你們想不想試試捉一捉泥鰍?(提醒幼兒捲起袖子)

1、請個別幼兒嘗試捉泥鰍,問:你捉起來覺得怎麼樣?

2、請全體幼兒一起試試捉泥鰍,體驗泥鰍的光滑,不易捉住。

(二)第二次戴手套捉泥鰍:

師:泥鰍渾身都是光滑的,要抓住還真費勁!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兩樣秘密武器——兩種手套,試一試,看看能不能來幫你們更容易捉泥鰍。

1、幼兒戴手套捉,要求:戴一隻,用戴手套的手去抓。兩種手套都試一試,比比哪一種手套更容易捉。

2、交流討論:戴哪種手套容易捉?為什麼?(豐富詞:粗糙、光滑)

小結:用光滑的`手套很難捉住光滑的泥鰍,而用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住光滑的泥鰍,原來粗糙的東西能——防滑。

(三)第三次捉泥鰍比賽。

師:大家都覺得粗糙的綠手套捉泥鰍方便,那我們來一次捉泥鰍比賽,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像你們剛才試的那樣有防滑本領!

1、聽清比賽要求:3人一組合作,2人抓,1人數。看哪隊合作得好!給你們30秒時間,聽到「叮」時間到,停止捉泥鰍。比比哪一隊捉得多,數得最清楚。

2、交流:說說你們隊一共捉到了多少泥鰍?為什麼捉得多?

小結:看來除了有合適的防滑手套,還得有好的技巧和好的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

三、生活中的防滑——初步了解生活中的防滑措施和防滑用品。

師:今天捉泥鰍讓我們發現了粗糙的手套更容易捉泥鰍,所以,粗糙的材料能防滑。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防滑的地方,看看——

1、(PPT照片出示)雨天,我們的大廳很濕滑,怎麼辦?

結冰的地面很容易讓人摔倒,怎麼防滑?

2、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要防滑?有哪些東西能防滑呢?

(PPT出現鞋子、浴室防滑墊)

延伸:在生活中還有很多需要防滑的地方和防滑的好辦法,我們回去後再去找一找,記錄下來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