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武俠小說中的武器、暗器等等的所有名稱
武器:玄鐵劍 倚天劍 屠龍刀 打狗棒 血刀 君子劍 淑女劍 碧水劍 黑白雙劍 聖火令 珊瑚金拐杖 金蛇劍 闖王軍刀 冷月寶刀 鴛鴦刀 綉花針 楊家鐵槍 蛇杖 金輪
鱷尾剪 銀鉤鐵劃 綢帶 玉蕭 綠波香露刀 白虹劍 周公劍 真武劍 小龍女的銀絲手套 虎頭金刀 龍泉劍 工布劍
紫微軟劍 勝邪劍 純鈞劍 湛盧劍 魚腸劍 巨闕劍 泰阿劍 龍淵劍 干將劍 莫邪劍 玄鐵匕首 墨劍 白劍 龍頭拐杖 黃金棍 哭喪棒 吳鉤劍
七星絕命劍
��一把三尺長的軟劍。劍刃上嵌著七顆星狀的暗器,一劍刺出,使劍人的內力勁透劍身之時,那七顆星狀的暗器便飛脫疾出,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此劍為江湖名宿玄機子祖傳之寶,玄機子死後無嗣,七星絕命劍便落入其關門弟子崔北海的手中。但崔北海手持此劍多行不義,卒為大俠護花所敗。(見古龍《吸血蛾》)
��七星透骨針
��江湖中威力僅次於孔雀翎的霸道暗器,系暗器大家七巧童子打造。據說七巧童子一生熬白了頭發,一共也不過製成了七對。其外表是一隻鋼筒,裡面裝有機簧,機簧上附有七根帶銀針,發射時勁道奇強。練七星透骨針的人,都是左右雙手聯發,兩筒共十四根銀針激射而出,快且殺傷面大,令人猝難躲避。(見古龍《七種武器》)
��七修劍
��為當年七修真人鎮山之寶,屬上古降魔利器。該劍既出,能幻出道道金白之光,光到之處,殺傷力極強。七修真人後將此劍傳與杜鐵池。杜鐵池得此寶後,降妖伏魔,大建奇功,後杜鐵池成為七修門掌門。(見蕭逸《塞外伏魔》)
��七殺刀
��大西國王張獻忠使用的殺人利器,七殺是「殺殺殺殺殺殺殺」的意思。這是一把神刀、寶刀,也是一把兇刀、魔刀。傳說七殺刀殺人太多,已經著魔,「神刀出鞘,無血不歸」。後由冷麵魔君賀通天傳給恨天生。(見歐陽雲飛《小流浪》)
��七煞天羅
��奇門兵器。通體烏黑,柔軟發帶,頂端尖銳似劍,主體渾圓似棍。看去似鞭非鞭,似劍非劍。此兵器厲害之處,在於七種奇巧惡毒的裝置,按動機關,可發出輕絲大網、白霧、紅雨、毒針、天雷、地火、化形砂七種暗器毒葯,有如天羅地網,罩向敵人,故名七煞天羅。據少林掌門百空禪師說,此乃失傳了二百多年的魔教至寶。後落入朱五絕之手。朱五絕用此兵器攻擊宋曉峰,不意機關失靈,自己竟死天於七煞天羅之下。(見雲中嶽《紫彩玉簫》)
��七絕魔劍
��太極劍李清塵的祖傳寶劍。七絕劍劍法奇詭,去如閃電,削鐵如泥。此劍出手必傷人,幾招一出,劍勢便無法控制,素有「招不過十」之稱。七絕魔劍之下,從無倖免者,不是死亡,就是殘廢。(見卧龍生《七絕魔劍》)
��十八般武藝
��指武術中常見的諸種兵器,初見於宋代戲文《張協狀元》,後世有多種解釋。其一,明代戚晉叔輯《元曲選;逞風流王煥百花亭》:「若論著十八般武藝,弓駑槍牌,戈矛劍戟,鞭鏈鏜錘。」其二,元明間施耐庵著《水滸全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駑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其三,明萬曆年間謝肇淅《五雜俎》:「十八般:一弓、二駑、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後世還出現了「九長九短」、「六短十二長」,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藝內容說。綜合歷代「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刪去重復,共包括下列種目:
��屬拋射兵器的有:弓、弩、箭、矢、銃。
��屬長兵器的有:戈、矛、槍、棍、殳、杵、桿、杖、棒、斧、鉞、戟、大刀。
��屬短兵器的有:劍、刀、鞭、鐧(簡)、鉤、鐮、錘、拐、環(圈)
��屬軟兵器的有:鏈、流星、綿繩套繩。
��屬徒手的武藝,統稱為「白打」。歷代「十八般武藝」中所指的這些種目,並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飛刀、袖箭、三尖兩刃刀、橛、匕首、鴛鴦鉞、陰陽銳、狀元筆、鐵尺、繩鏢、三節棍等均未包括。至於武俠小說家筆下劍造的許多「奇門兵器」,就更難以盡收了。
��九現神龍鬼見愁
��一條江湖上罕見的金龍鞭,一眼看去,酷似金龍,龍的角左右伸出,張開的龍嘴裡,吐出一條碧綠色的舌頭。它的可怕之處,是它兼具九種妙用:其全身反鱗,不但可粘住暗器;龍角分犄,專制天上各門各派的軟兵刃;龍舌直伸,打人穴道;那張開的龍嘴,咬人刃劍如探囊取物;除此之外,一雙龍眼乃是霹靂火器,龍口之內,可射出十三根「子午向心釘」,見血封喉,子不過午。在必要時,那混身龍鱗,也全都可激射而出,傷人於意外。武林中尋常人等,固然難在此兵器下躲過,即使是那些高手、名宿,如不知底細,也同樣會死於非命。
��江小魚在地道里發現了這一凶險兵器,他害怕它為害江湖,便以利刃將之毀壞。(見古龍《絕代雙驕》)
��刀
��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詩人鄭世元這樣描寫道:「秋水飛雙腕,冰花散滿身。柔看繞肢體,纖不動埃塵。閃閃搖銀海,團團滾玉輪。聲馳驚白帝,光亂失青春。殺氣騰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蕭颯滿蒼旻。」
��據《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其所乃擊之也。」殷商時已有銅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狀有了變化。刃柄無明顯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圓圈穿孔。相傳西周時以「昆吾」的刀最為著名,但用刀盛世還是戰國時期騎兵作為獨立兵種出現以後。從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不少騎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的發展,刀的形制不僅有了改變,作戰作用也重要了。作戰時騎馬用刀斬劈,可格,可刺,已明顯優於劍的直刺。
��漢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與刀身沒有明顯的區別,刀柄首端都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環形,名為「環柄刀」或「環首刀。」這種刀流傳甚廣,東自朝鮮、日本,北於匈奴,西抵大月氏,南達安南,都廣泛使用。特別是東傳日本後,成了日本刀的祖型。東漢末年,適合劈砍的環柄刀在戰場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國,軍隊大量裝備的短兵就只有刀了。刀的製造也更加精良如諸葛亮讓蒲元鑄造的刀「稱絕當世,故曰神刀」。刀不僅作戰,也有了套路對練。如《吳書》載:「酒酣,統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後,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從軍行》的「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的詩,就反映了當時作戰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庫條令》中只有刀制,而無劍制。其中有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唐宋時出現了長柄刀。從宋《武經總要》可以看出刀劍有了進一步改進,從狹長的長條形,改成刀頭前銳後斜形,並有護手,去掉了扁圓大環。
��俗語說:「劍是君子所佩,刀乃俠盜所使」。這多少有些抬劍抑刀。實際上,刀那勇猛狂放的性格還是令許多人所傾到的。商周時期的人,就珍貴地以美玉飾刀,此後文人墨客詠刀之作更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刀的喜愛:「謁帝向金殿,隨身唯寶刀。」(唐;岑參)「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唐;高適)「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唐;李白)「徒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唐;李商隱)據說,李商隱這里提到的「七寶刀」,出在後漢,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靈寶」,因它紋似靈龜,又俗稱七寶刀,能切金斷玉,後下落不明。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和異國寶刀流入中原後,其鋒利和精巧更令人贊嘆不已。烏孫佩刀、半息寶刀、大食刀、海西國寶刀、日本雙刀等都被詩人們一詠三嘆,吟哦不已。
��刀雖然也登得大雅之堂,刀、劍之別未必便是俠盜與君子之別,但在習慣上,尤其在刀劍用在不以戰斗為目的的場合時,二者的身份卻是有一定差異的。有研究者發現,古龍筆下的俠客們每使刀而較少使劍,並認為這體現了古龍的平民意識。確實,除了著名的小李飛刀外,蕭十一郎、傅紅雪、丁喜、姜斷弦、花錯、朱猛等英雄大豪傑用的都是刀。古龍認為:「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劍有時候是一種華麗的裝飾,有時候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某一種時候,便甚至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刀不是。」確實,在其他諸家武俠小說寫手當中,還沒有誰像古龍這樣如此注重兵器的意義,我們讀了古龍作品,也許能夠加深對刀的性格的理解。
��三絕拐
��鐵拐醫聖賽華佗的遺物。百毒夜叉端木珏從一古墓中無意中得到,將此神物贈於韋虎頭。所謂三絕,就是這根尺來長的短拐,具有攻敵,防身、度厄三種妙用,拐身是寒鐵所鑄,彎柄則。是覓自南極上佳磁石所制,但需略用內家真力,猛逼彎柄,磁力才會驟然發揮出來。故而只消一拐在手,再多的厲害金屬暗器,也可將其粘吸。拐的後部,暗藏螺旋,旋開後的這段拐身,中空,內藏三粒「華佗度厄金丹」。此丹葯效如神,受傷者,只要臟腑未腐,便可度厄。(見諸葛青雲《大寶傳奇》)
��工尺鏢
��江湖暗器。為一枚枚大小厚薄不同的銀錢。練就工尺鏢的人,能將銀錢准確地射中對方的要害部位。銀錢鏢出手後發出「工尺」、「工尺」之聲,竟能奏出古樂「四面埋伏」的音律第一句。此聲音擾人心魄,使人精神分散,極易被擊中要害,故得此名。工尺鏢是無耳教教主江兆基的絕學,不幸被武林惡人學會,用此功傷人,嫁禍於無耳教,因此,使江湖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見古龍《劍氣滿天花滿樓》)
��萬字奪
��東海龍王司空闊所用兵器。長七尺,上部似矛,下部似護手,似戟非戟,似鉞非鉞,性可克刀劍。萬字奪以玄鐵鑄造,玄鐵稀少,且重量比普通鐵重逾十倍。按疑即隕鐵,為鐵中稀少的品種。據報載,我國古代對隕石的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河北省藁城縣曾出土商代鐵刃銅鉞,其刃則為鐵隕石打成。(見梁羽生《廣陵劍》)
��飛劍
��以口吐出可以遠距離傷人的小型劍器,非修行至劍仙不能為之。多見於舊派武俠小說中,新派作品以其荒誕落套,極少出現。
��天魔雨
��四川唐門的奇毒暗器。能把奇毒的汁液由腕底特製的筒中打出,到了敵人面前或頭頂,才突然爆開為傘,向下猛灑。這種毒雨毒性極強,如被沾上,骨肉盡爛。(見鬼穀子《江湖風雲錄》)
��五殃針
��陰山派始祖謝五殃採取陰山絕壑寒鐵,煉制而成的暗器。這種針長不逾寸,細如牛毛,裝在筒中,筒上裝有一個活閂和兩個機鈕,用時先把活閂打開,在小機鈕上一按,就射出一針,按著不動,針就一支接著一支連續飛出,指揮如意。如果在大機鈕上一按,一次就能射出七十二針,五丈以內的敵人,你只要對准他的胸口,七十二支飛針,就會左右上下,自動打上人身七十二處穴道。若敵人身材高大後退一步,身材瘦小則上前半步。製造之精,計算之准,真是匠心獨運。尤其陰山寒鐵之氣,遇血即凝,中者當場寒慄而死。五殃針不僅是陰山派鎮山至寶,而且也是武林道屈一指的暗器。後來陰山肖掌門人殷如玉據此改製成散花神針。(見東方玉《北山驚龍》)
��五毒霹靂雷霆珠
��江湖下五門中最的兵器。形狀酷似流星錘,施展起來和普通流星錘也並無不同,只是那由銅鑄成的圓球內還藏有厲害暗器,若是不敵對方時,暗器便如暴雨般射出,縱是一流高手,也難免被其所傷。因此,這件兵器的主人楊霆在武林中也算是個人見人怕的角色。他後來在參與一起爭奪珠寶的紛爭中被人殺死。(見古龍《絕代雙驕》)
��太乙神鉤
��奇形兵刃。形如乙字,以象牙為手柄,雕鏤極精。鉤身非一般精鐵鑄成,共分七節,機括相連,最後一節刃尖,長約二寸有餘,鋒利異常。太乙神鉤的妙用在於,手柄之上另有機括,輕輕一按,七節太乙鉤自動伸直,便可當劍使用,及至以劍法過招之時,又可化劍為鉤,纏脫敵人兵器。這忽鉤忽劍的招數,獨便創一格,運用之妙,神詭莫測。(見陳青雲《藝劍青霜》)
��太陰魔鈴
��太湖三煞胡雲天、胡雲地、胡雲人三兄弟的成名兵刃。魔鈴一般成對使用,雙鈴各有機關,右鈴可發無色無味的毒氣,人中之無葯可解;左鈴頻生異響,擾人耳目,功力弱者聞之則失去丹田功力。臨敵實戰,三煞連環,順著四方、五行、六易、七星、八卦方位,正反置,交互運用,奧妙無窮。(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雙龍銀絲虯龍棒
��一種軟中有硬的奇形兵器,為燕趙雙俠中的老二矮金剛藍和所持。此棒長五尺六寸,兩端全是龍頭,龍舌是兩口利刃,通身用千年紫藤和銀絲、頭發纏就,軟硬兼施。這種兵刃與棒棍不同之處是,在龍頭上下各有一個倒鉤。因而此物既可當軟鞭,又可當雙有關當局槍,更能當棍使用,並各有不同招術。藍和使用此棒是按著七十手行者棒、內藏三十六路白猿槍法和青田棍法使的,一招緊似一招,一式強似一式;虛實莫測,躥高縱矮,功夫精純獨到。(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暗器:一、 孔雀翎
孔雀翎系孔雀山莊主人耗盡心血打造而成。當年,三十六名黑道高手聯手攻擊孔雀山莊,結果全部喪生在孔雀翎下,可見其威力。據說孔雀翎發出的時候,美得就像孔雀開屏,然而就在你被這種驚天動地的絢麗弄的目瞪神迷之際,它已經要了你的小命。
孔雀山莊憑此暗器,屹立江湖數百年,可惜後來莫名其妙給弄丟了。因為大家沒見過這種暗器,只能憑著傳說和想像去猜測,已成江湖中的神話,故把它排在第一。
二、 暴雨梨花針
古龍書中記載此暗器系南湖雙劍子周世明製造,當時找來天下最著名的巧匠,費時三年而成。
此物扁平如匣,長七寸,厚三寸。上用小篆字體雕刻:「出必見血,空回不祥;急中之急,暗器之王」。發射之時,共二十七枚銀針激射而出。(見《楚留香傳奇》)
「暴雨」該是形容其速度之快。偶想敢自稱暗器之王的,想必厲害,故排第二。
三、 小李的飛刀
百曉生兵器譜排名第三,刀是普通的刀,但是到了李探花的手裡就成了一把神奇的刀。「小李飛刀,例無虛發」,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光一現,敵人就已經翹辮子了。
小李飛刀江湖名聲太大,故排在第三。其實偶個人認為小李的飛刀更象是明器,大家都知道他要發飛刀了,也就失去暗器特有的隱蔽性,只不過是沒人看清飛刀是如何發出而已。
四、 生死符
金庸的小說里對暗器描寫的不多,生死符值得一提。生死符可控制人的生死,其實只是一片圓圓的薄冰,小指頭大小,邊緣鋒銳,其薄如紙。生死符打入人體之內,瞬間消失,天龍八部中寫道虛竹中招後,傷口處陣陣麻癢,有針刺般的疼痛。
天山童姥憑此暗器控制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洞主。生死符雖然厲害,但是估計對付高手不易。想那薄冰一碰到烈焰拳,或是內功了得的高手,冰還不化了,故排在第四。
五、 無情的轎
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中無情的轎子,處處機關,暗器層出不窮。無情身體殘疾,雖以暗器和輕功成名,轎子仍是他的護身寶貝。無情靠著它抓了無數的江洋大盜,度過一個一個的難關,所以入選。
原來這個第五想寫王小石的石頭,但是覺得無情更勝他一籌,可算暗器一大家。
六、 唐門的暗器
四川唐門弟子武功平平,卻憑著暗器和毒葯縱橫江湖數百年。江湖上常見的唐門暗器有毒針、毒蒺藜和斷魂砂,其上淬有唐門劇毒,非獨門解葯而不能解。最高境界好像是「漫天花雨」,躲閃不及的話,馬上把你射成刺蝟。江湖權威人士說:「寧可遇見鬼,也不能碰上唐門的暗器」。所以江湖人士遇見唐門弟子紛紛躲閃不及,唐門暗器當排第六。
(至今也沒搞明白唐門哪個武功最高,好像是溫瑞安小說中唐老太吧??)
七、 霹靂堂的火器
霹靂堂的火器甚為歹毒,一發出來,玉石俱焚,效果可比如今的TNT炸葯。江南霹靂堂也算武林世家,不僅製造還販賣火器,富可敵國。和唐門世家一樣,雷家門下弟子也是武功平平。
霹靂堂火器波及范圍太大,估計是要遠遠的發射,否則將傷其自身,有一定的缺陷,故把它排在唐門之後。
八、 毒霧金針火焰彈
厲家最歹毒的暗器。此種暗器是在彈丸里包著無數細如牛毛的梅花針,並且藏有火葯。暗器打出之後,即自行炸裂,不但有毒火噴出傷人,那一大把雜在煙霧中的梅花針更是令人難以躲避。(見《雲海玉弓緣》)
厲家是夠狠的,唯恐不制人死地。不過估計火葯威力不大,否則火葯一炸以後,周圍灰飛煙滅,也不需要加什麼梅花針了。
毒:十香軟筋散 三笑逍遙散 三屍蟲腦丸 暴胎易筋丸 悲酥清風 七星海棠 七蟲七花膏 鶴頂紅 孔雀膽 五毒失心散 斷筋腐骨丸 百花腹蛇膏 豹胎易筋丸
② 武俠小說中練爪功的人手上帶什麼
像練鐵幫的裘千仞就是空手在滾燙的鐵砂裡面練的,什麼都沒帶;練九陰白骨爪的也是什麼都沒帶;像碧血劍裡面何鐵手就是手上一個彎鉤;還有的是在手臂上接個鐵爪;也有的帶一些有毒的長指甲或者帶一副刀槍不入的手套。。。
③ 有誰知道古代十大武器是什麼
答: 刀、劍、弓、弩、槍、矛、盾、戟、狼牙棒、拋石機 註:槍---中國古代大量使用 戟、狼牙棒---被學者認為是冷兵器的得意之作(殺傷力大) 刀、劍、弓、盾---無論東西方,均大量使用弩---最接近現代步槍瞄準方式的冷兵器矛---中國以外各民族大量使用(中國大多使槍) 拋石機---冷兵器中最具殺傷力的武器 【伽藍劍】 神劍。萬載菩提木所制,堅逾金鋼,可避百邪,任何神刃亦無法損傷分毫。天心大師佩掛此劍上百年,坐化前贈予華逸雲。華逸雲用此劍行俠仗義,去暴除奸,成為武林第一劍手。(見雲中嶽《霸海風雲》)菩提樹又名摩訶菩提。佛教徒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樹下得證菩提果而成佛,故名。菩提樹原產印度,晉唐時傳入我國。此樹屬桑科,常綠喬木,在我國雲南及廣東均有栽培。樹干富乳漿,可提硬性橡膠。所謂菩提木堅逾金鋼之說全無科學根據。 【靈空劍】 神兵利器,由鑄劍大師邵空子煉成,未幾邵大師請一名宿相此寶劍,那名宿卻認為是一柄凶劍,那名宿卻認為是一柄凶劍,劍身上光紋四射如火,主大凶,佩帶都必定招致不詳,甚至會有家破人亡之禍。善良的邵大師立刻就將靈空劍毀了,再用殘劍的余鐵煉成一柄其薄如紙的薄刀,後來神劍應無物以一本劍譜將之換走,又傳給了他的愛徒世襲一等侯狄青麟,狄青鱗曾以之殺害河朔大俠萬君武,由於又薄又快,殺人後竟不見血跡。(見古龍《七種武器》) 【靈蛇劍】 其形又細又長,能藏於竹竿之中,一旦出鞘寒光閃現,顫動如靈蛇,因而得名。此劍遇微風則會不停抖顫,讓敵手看不出其劍尖指向何方,更看不出要刺向何方,連劍光的顏色都彷彿在變,有時變赤,有時變青。高手有用之,靈如青竹,毒如赤練,七步斷魂,生命不見。(見古龍《七種武器》) 【附骨針】 東邪黃葯師的獨門暗器,只要伸手在敵人身上一拍,那針便深入肉里,牢牢釘在骨骼的關節之中。針上喂有毒葯,葯性卻是慢慢發作,每日六次,按著血脈運行,叫人遍嘗諸般難以言傳的劇烈痛苦,一時又不得死,要折磨到一兩年後取人性命。武功好的人如運功抵擋,卻是越擋越痛,所受苦楚更其劇烈。黃葯師以此暗器懲治偷竊真經、叛離師門的梅超風。(見金庸《射鵰英雄傳》) 【青玉冰輪】 昔年木道人用萬年玉雕琢而成的奇門兵器,上有三十六枚倒刺,沾滿劇毒,並且專克刀劍一類兵器。木道人的傳人王屋散人以此成名,位列武林六絕,青玉冰輪也被列為「銀拂金丸如意玉,量天寒尺毒冰輪」這天下五件奇特兵器之一。後青玉冰輪被南怪樓一怪用一雙肉掌將毒刺抹平。(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青魔手】 一種鐵手套,武林中最霸道的兵器之一,在百曉生的《兵器譜》中排名第九。伊哭採金鐵之英,淬以百毒,鍛冶七年製成青魔手。伊哭的弟子將其送給了林仙兒。(見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明心錐】 一件類似匕首的名貴兵器,是恐怖和死亡的象徵,以青鋼製成,外包以純金,把柄處製成,外包以純金,把柄處製成蝴蝶形,並鑲嵌有各種六角形寶石,美麗悅目。相傳有位皇帝生性多疑,每當他對臣子的忠誠有了懷疑的時候便令人持明心錐前往,交給臣子。而接到明心錐者,等於被判處了死刑。 明心錐長約七寸,頂端尖銳無比,君惟明處置背叛鐵衛府的江七時,曾用此錐。(見柳殘陽《斷腸花》) 【淚痕劍】 一代傑出劍俠蕭大師所鑄的一柄天下無雙的寶劍。此劍劍背上有一道痕跡,看上去有如淚痕。據傳,此便出爐時,神鬼共忌,劍上顯現出一種無法可解的凶兆,不但出鞘必飲人血,蕭大師身邊最親近的一個人也將作為其祭禮。蕭大師見此大驚失色,忍不住流下淚水,滴落在劍上,化做了淚痕,故名淚痕劍。(見古龍《英雄無淚》) 【泣血金匕】 名貴兵刃。平時呈環形,如金鐲子,在匕道相扣附近的匕鞘上,有一微凸的紅寶石,使用時,只需握住匕柄,用拇指輕壓寶石,就可將匕首扳出。此物可削金斷玉,出鞘後不見血不歸鞘,故稱泣血金匕。泣血金匕原為古天宇當年送給秦心影的防身之物,秦心影送古小天入少林寺帶發修行時,將它帶在小天身上。在梧桐谷取火蘭果實時,古小天用它砍下千年人面金蛇首級,救出王小仙。(見卧龍生《情俠雙奪血龍令》) 【金槍】 如果說霸王槍是槍中獅虎,那麼這金槍就可以算是槍中的毒蛇,它的型式削銳,槍尖鋒利,槍桿修築,拿在手中不動,也同樣能給一種毒蛇般靈活兇狠的感覺。這桿槍本是由黃金混合精鐵鑄成的,不但比普通的槍輕巧,而且槍身還可以隨意彎曲,因此金槍槍法,也獨創一格,與眾不同。金槍的主人徐用將祖傳槍法發揚光大為蛇槍一百四十九刺,以此縱橫天下,殺人無算,但卻敗在大俠丁喜手下,徐用遂決計隱退。(見古龍《七種武器》) 【神鷹鐵爪】 奇形兵器。用精鋼打制,由一連串純鋼指環銜結,手掌部位全空,只用一小鋼托托起。此爪五指指尖處各有一設計靈活的尖銳鋼爪活動套指,交手時只需揮手一抖即行滑落凸出,用以抓撾對手,殺傷力極強。兵馬指揮徐野驢近太子而遠高煦,引起漢王妒忌,遂用神鷹鐵爪致徐野驢於死地。(見蕭逸《飲馬流花河》) 【神鰍弩】 射出的箭像泥鰍扭曲飛行,能自動迴旋拐彎追蹤敵人,力道又可維持甚久,縱有絕頂身手亦很難避過。製造這種神鰍弩的是以暗器聞名天下的四川唐門第十八代孫唐紹雲。百花谷武婢用此弓箭阻攔關子昂進谷,後被關子昂以懶參謀驢打滾之身法,藉助眾多大樹躲過。(見秦紅《虎俠嬌娃》) 【鑰匙】 金豹使用的暗器。由於鑰匙是日常生活用品,拿在手上不易為人注意,所以常能偷襲。鑰匙又象徵著權力、財富,金豹以它為暗器,也折射出他那出人頭地的渴望。(見古龍《絕不低頭》) 1、 銅鈹: 鈹(皮),金屬元素,符號Be,灰白色,質硬而輕,用於原子能工業中,鈹鋁合金用來製造飛機、火箭等;鈹(批),做長針、長矛講,屬於矛的一種變形兵器,也是一種銳利的刺殺兵器。 銅鈹,首為尖鋒,平脊兩刃,通常長30CM左右,形制極象短劍;後端為扁形或矩形的莖,用以裝柄,一般在莖的近端處開有圓孔,以便穿釘固定。它和矛的區別,除頭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裝柄方法不同:矛是將柄納入矛筒中,而鈹是鈹莖插入木柄中,外用繩等捆綁。秦俑坑中的銅鈹,其首和短劍相同,長約30厘米,後裝長約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裝有銅樽,還有保護刃部的鞘。西漢時改為鐵制,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 鈹是古代長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這件銅鈹鑄造工藝極為精緻,鈹身柄同模合鑄,鈹格分鑄,格含於鈹身,並有刻銘。 此種兵器似乎當時的中下級軍官頗愛使用 2、 吳鉤: 銅制,長約65CM左右,寬2.2-2.5CM。其形如彎月,齊頭無鋒,兩邊有刃,是一種推、鉤兩用的兵器。因出現在「吳國」,故稱之為「吳鉤」。 「吳鉤」,或稱為彎刀,其實並非是刀,而是兩面有刃,屬於劍的一個變種。以刀論因為單側有刃,而吳鉤鉤身齊頭,截面作棗核形,對開兩刃,實與劍相同。古時又稱為「金鉤」,西漢後成為一種儀衛性的兵器。到唐朝後模仿古時吳鉤研製出的曲刀也稱之「吳鉤」,其實才是真正的彎刀,這種彎刀流傳至倭國,就是現在日本武士刀的原形。 吳鉤因其奇異的形狀,和不凡的殺傷力而盛名在外,也經常被文人墨客寫進詩詞之中.「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浩浩然寫就了好男兒尚武的氣概;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則另有一番沉鬱頓挫的滋味!自古以來,那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背景而縱馬持吳鉤迎風長嘯的場景都是男人心中最絢爛的景色...... 3、 鉤鑲: 是一種漢代常見的、鉤、盾結合的復合兵器,上下有鉤,上鉤約長25CM,下鉤約長15CM,中為後有把手的小型鐵盾;盾為圓角方形薄鐵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鉤為圓柱形的長鐵鋌,均稍向後彎;上鉤頂端為銳尖,下鉤末端為小球;兩鉤中間連接盾後的把手;盾用以推擋,鉤用以鉤束。此種兵器兼具防、鉤、推三種功用,一般配合環首刀使用:戰斗時一般用左手的鉤鑲將敵方長兵器鉤住(對戟頭橫出的小枝特別有效),同時右手環首刀揮向敵面門。有的武俠小說中將它描述為護手鉤類的兵器,則純屬無稽之談了。 4、戚戚,俗稱小斧子,屬於體形比較窄小的鉞;其體窄長,鉞刃略成弧形,後有方形的枘,比鉞體略窄,在鉞體與鉞內之間有微凸的闌(橫擋),因其刃較長而常用於做斬首的刑具,有時做儀仗用,但它在格鬥中的效果不如戈、矛(實戰中的鉞通常稱做斧)。戚還用作樂舞時的道具,《禮記·文王世子》中說:「大樂正舞干戚」,又《祭統》:「朱干玉戚以舞」(干指盾) 5、 鉞戟: 近年來,河南考古出土了漢代一些頂上帶刺的鐵鉞,形制和西方斧矛一體的「戟」非常相似,但古文獻中從無記載,故專家暫定名為「鉞戟」。現一般認為這是一種鈹與鉞結合的鐵兵器,屬於戟類;它刺長25CM、鉞寬10CM、鉞長15CM左右,可劈可刺,而以劈砍為主要功能 6、 鎩: 由鈹演變而成,與鈹的區別是鎩在莖與刃之間加有兩端上翹呈銳尖狀的、具有格架功能的鐔。鎩有長柄也有短柄,流行於漢代,鎩長一般25~30CM,鐔寬約10CM,東漢以後絕跡。鎩也屬於矛類兵器。 7、 啄: 屬於戈類兵器,主要流行於先秦時期的西南地區,僅具有啄擊功能,晉代未見記載,但唐代又成為騎兵的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時期為青銅質地,用銎孔裝柄,啄體較戈援窄,長約25CM。 8、 鋋: 音「蟬」,形似小型矛,鐵柄,屬於矛類兵器,《埤蒼》雲「鋋,小矛鐵矜(音「秦」)」。其形制較一般矛頭稍微細長,,其身扁平,兩側有刃,下有鐵柄,柄下再接積竹矜,流行於西漢,刃長25~30CM,柄長120~180CM,其戰斗作用應如標槍。 9、 鐮: 屬於戈類兵器,具有鉤割功能,鐮身微曲,平頂、雙刃,長約40CM、寬約3CM,下有橢圓形的銎孔用來裝柄。戰國及唐時稱為「長鐮」,主要用於守城戰,鉤擊攀登城頭的敵人,似乎與吳鉤的作用相反。 10、(癸+戈),音「葵」,(這個字打不出來)屬於戈的一種變形兵器,商周時期主要流行於四川等西部地區,青銅制,也稱為戳,援部較寬,呈等腰三角形。
麻煩採納,謝謝!
④ 武俠小說中的寶物【前往不要金庸和古龍的】
我以為金庸與古龍的小說,有六個大不同。首先,小說的背景不同。金庸的小說既有歷史的影子,又有新的藝術創造,他的《書劍恩仇錄》寫到乾隆與陳閣老,在《鹿鼎記》中寫到康熙與鰲拜,在《倚天屠龍記》中寫到朱元璋與徐達,都是有史可查的名人,他用了三分歷史七分小說的藝術手法,半真半假,假中有真。而古龍寫小說,則撇開歷史不談,他設置的小說環境幾乎沒有明確的時代背景。既馳騁想像,又合情合理。第二,對社會環境與風俗人情的描寫不同。金庸在作景物描寫時,大抵有明確的地理位置,寫江南、寫塞北、寫少林、寫武當,都有詳盡具體的描繪,給人以歷史知識的熏陶。而古龍寫小鎮、寫山莊、寫山巒、寫流水,都是信手拈來,無中生有,盡情發揮。一個靠寫實而兼以藝術加工,一個靠激情來構思理想中的社會;在金庸的小說中能領略社會風情,而古龍的小說則是人情世界的坦露。第三,兩人小說的結構不同。金庸既擺脫了舊武俠小說陳舊的寫法,又繼承了傳統文學的嚴謹結構,因為他寫過電影劇本,又不時運用西方心理描寫手段,來充實結構的多層次與多視角,他的小說,放得開,收得攏,前後呼應,一氣呵成。寫歷史又不呆板、拘泥。《笑傲江湖》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金庸有些小說,長達五卷,有一百多萬字,可自始至終主題鮮明,構思嚴密。可見其扎實的藝術功力。相比之下,古龍則不太講究結構,他有意識地引入西歐文學的表現方法,一路寫來,奇峰突起,設置懸念,撲朔迷離,但由於一味追求情節的離奇,難免有顧首不顧尾的毛病。幸虧古龍才氣橫溢,盡管結構上時有破綻,但由於寫法新穎,想像奇特,兼有如珠妙語,也令讀者大開眼界,愛不釋手,自成一種武俠小說的新文體。第四,在故事銜接上,也各有各的高明手法。金庸依靠環環相扣的情節來組織故事;而古龍則以製造懸念來吸引讀者,前者叫人越讀越感受到作者的想像奇突,後者則令讀者進入一個撲朔迷離的藝術天地。第五,在人物典型塑造上,也各有自己對藝術典型的偏愛。金庸筆下,芸芸眾生,除韋小寶外,他最擅長塑造朴實無華的英雄人物,如郭靖、喬峰,都顯得厚道、忠誠、大度,甚至有點魯鈍而謙恭;古龍則不同,他更善於描摹英雄人物的機智、瀟灑、豪放和不拘小節,如陸小鳳、楚留香、李尋歡、江小魚。相比之下,金庸寫機智的人物,未免遜色;古龍筆下的鐵中棠、沈浪,也不如陸小風、楚留香寫得精彩而感人。第六,金庸與古龍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兩人的語言表達上。金庸的文體,在梁羽生新派武俠小說的基礎上,為之一變,他的語言老練沉著,博大精深,既成功地繼承中國古典小說的傳統語言,又融入新文藝的筆觸,由於兩者結合得天衣無縫,使老讀者不致生厭,新讀者又擊掌叫好。古龍則追求武俠小說的語言歐化,他擅長寫短句與分行式,對話中多警句,交代事情來龍去脈,多段落、多層次,他力求把句子寫得很美,很可玩味,很有哲理,給人一種面目一新的格局。古龍在語言上的創新,當然不是說絕對成功,他的某些小說,如《天涯·明月·刀》就有過分追求散文詩的傾向,讀來太雅,令讀者困惑。但古龍的新文體畢竟突破了武俠小說的原有文體,並形成了一種自己的新的語言藝術風格。
⑤ 《神鵰俠侶》中,小龍女使用的武器是什麼
金庸先生筆下的小龍女,可以說滿足了高冷女神這一形象的所有特點。她不僅武功高強,而且性格獨立。輕易不會被情感所左右,也不會被環境所困擾,無論在什麼樣的處境,都過得波瀾不驚、十分從容。這非常符合古墓派核心要義——絕情棄愛。
⑥ 金庸武俠小說中都有哪些厲害的兵器
在古代,作為武器無非是刀劍長矛等,直到近代才有火槍,告別冷兵器時代。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人物的描述都是已古代為社會背景,那作為古人當然不會用什麼火槍了,如果知道用火槍,炸彈那就不會出現什麼絕世武功了,今天小編就來聊聊金庸武俠小說中那些厲害的兵器吧!
1.軟蝟甲《射鵰英雄傳》黃蓉
刀槍不入,水火不侵,還長滿了美人刺,讓人不敢親近,「最好的防守就是最佳攻擊」,怎麼著也立於不敗之地。
2.銀絲手套《神鵰俠侶》小龍女
由天蠶絲與多種金屬混合而成,佩戴後可長時間徒手抵禦各種金屬利器和毒葯。
3.金輪《神鵰俠侶》金輪法王
五輪大轉(金輪、銀輪、銅輪、鐵輪、鉛輪)蒙古國師金輪法王的武器。圓形並帶有鋸齒的5個輪子鋒利無比,每當對敵之時,哲個輪子從不同的方位一起進攻。
4.金蛇劍《碧血劍》金蛇郎君
原是五毒教所有,是其鎮教三寶之一,後為金蛇郎君夏雪宜所得。此劍金光燦爛形狀奇特,劍身猶如是一條蛇盤曲而成。蛇尾構成劍尖蛇頭藏與劍柄,握在手中甚是沉重,原是由黃金鑄造而成。劍尖兩叉既可攢刺,亦可勾鎖敵人兵刃,倒拖斜戳,皆可傷敵,比之尋常長劍增添了不少用法.。
5.綉花針《笑傲江湖》東方不敗
最平凡的身世,最不平凡的夢,不敗之戰中揚名立萬,連獨孤九劍和吸星大法都徒呼奈何,這個綉花針取決於用它的人,岳不群與東方不敗使出來的綉花針功力不一樣威力就差距很大。
6.玄鐵重劍獨孤求敗和楊過
這玄鐵重劍乃是從天上落下的隕石中提煉而得,乃天下至寶,重八十一斤,劍身雖鈍但大而威猛,跟屠龍刀一樣擁有強力磁性能吸天下暗器。原先為獨孤求敗所有,獨孤求敗持此劍縱橫江湖幾十年,殺盡天下賊寇。獨孤求敗死後此劍為楊過所得,楊過還根據此劍練成了一套精妙的玄鐵劍法。
7.倚天劍屠龍刀《倚天屠龍記》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倚天屠龍乃是由大俠郭靖和女俠黃蓉用神鵰大俠楊過賜予的西域玄鐵重劍加入西方精金所鑄就而成,鋒利無比,削鐵如泥。刀劍之中還藏有岳飛的兵法《武穆遺書》和郭靖黃蓉夫婦的自身絕學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武功心法。因此江湖中人只要拿到這兩件絕世兵器,便可取出裡面的武功秘籍,學成後足以號令天下,可以說倚天劍和屠龍刀是玄鐵重劍的升級版.。
8.冷月寶刀《雪山飛狐》
苗人鳳夫妻的媒人,又是為知己埋存的刀。原屬南蘭之父南仁通所有,是其在江南做官,捉到了一名江洋大盜,從大盜手中繳獲的。後傳給其女南蘭,南蘭後於苗人鳳結連理,此刀歸苗氏夫婦所有,後傳到胡斐手裡。
金庸武俠小說中還有跟多的厲害兵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以上這些都是比較厲害的,感謝您在百忙之中還來看小編的文章,喜歡的話可以點贊,關注等!
⑦ 武俠小說里唐門的人為什麼都要戴鹿皮手套
鹿皮手套也算是唐門的一種獨門標志,因為他們暗器上的毒物太過於厲害了,如果不用鹿皮手套護手,那他們根本就發不出毒蒺藜這種高級貨,一沾著就掛了。
鹿皮手套是唐門高手專門用來發射劇毒暗器之時保護手掌避免被暗器割傷刺穿皮膚的。
⑧ 介紹些奇門兵器!武俠里的!
武器:玄鐵劍 倚天劍 屠龍刀 打狗棒 血刀 君子劍 淑女劍 碧水劍 黑白雙劍 聖火令 珊瑚金拐杖 金蛇劍 闖王軍刀 冷月寶刀 鴛鴦刀 綉花針 楊家鐵槍 蛇杖 金輪
鱷尾剪 銀鉤鐵劃 綢帶 玉蕭 綠波香露刀 白虹劍 周公劍 真武劍 小龍女的銀絲手套 虎頭金刀 龍泉劍 工布劍
紫微軟劍 勝邪劍 純鈞劍 湛盧劍 魚腸劍 巨闕劍 泰阿劍 龍淵劍 干將劍 莫邪劍 玄鐵匕首 墨劍 白劍 龍頭拐杖 黃金棍 哭喪棒 吳鉤劍
七星絕命劍
��一把三尺長的軟劍。劍刃上嵌著七顆星狀的暗器,一劍刺出,使劍人的內力勁透劍身之時,那七顆星狀的暗器便飛脫疾出,出其不意地取人性命。此劍為江湖名宿玄機子祖傳之寶,玄機子死後無嗣,七星絕命劍便落入其關門弟子崔北海的手中。但崔北海手持此劍多行不義,卒為大俠護花所敗。(見古龍《吸血蛾》)
��七星透骨針
��江湖中威力僅次於孔雀翎的霸道暗器,系暗器大家七巧童子打造。據說七巧童子一生熬白了頭發,一共也不過製成了七對。其外表是一隻鋼筒,裡面裝有機簧,機簧上附有七根帶銀針,發射時勁道奇強。練七星透骨針的人,都是左右雙手聯發,兩筒共十四根銀針激射而出,快且殺傷面大,令人猝難躲避。(見古龍《七種武器》)
��七修劍
��為當年七修真人鎮山之寶,屬上古降魔利器。該劍既出,能幻出道道金白之光,光到之處,殺傷力極強。七修真人後將此劍傳與杜鐵池。杜鐵池得此寶後,降妖伏魔,大建奇功,後杜鐵池成為七修門掌門。(見蕭逸《塞外伏魔》)
��七殺刀
��大西國王張獻忠使用的殺人利器,七殺是「殺殺殺殺殺殺殺」的意思。這是一把神刀、寶刀,也是一把兇刀、魔刀。傳說七殺刀殺人太多,已經著魔,「神刀出鞘,無血不歸」。後由冷麵魔君賀通天傳給恨天生。(見歐陽雲飛《小流浪》)
��七煞天羅
��奇門兵器。通體烏黑,柔軟發帶,頂端尖銳似劍,主體渾圓似棍。看去似鞭非鞭,似劍非劍。此兵器厲害之處,在於七種奇巧惡毒的裝置,按動機關,可發出輕絲大網、白霧、紅雨、毒針、天雷、地火、化形砂七種暗器毒葯,有如天羅地網,罩向敵人,故名七煞天羅。據少林掌門百空禪師說,此乃失傳了二百多年的魔教至寶。後落入朱五絕之手。朱五絕用此兵器攻擊宋曉峰,不意機關失靈,自己竟死天於七煞天羅之下。(見雲中嶽《紫彩玉簫》)
��七絕魔劍
��太極劍李清塵的祖傳寶劍。七絕劍劍法奇詭,去如閃電,削鐵如泥。此劍出手必傷人,幾招一出,劍勢便無法控制,素有「招不過十」之稱。七絕魔劍之下,從無倖免者,不是死亡,就是殘廢。(見卧龍生《七絕魔劍》)
��十八般武藝
��指武術中常見的諸種兵器,初見於宋代戲文《張協狀元》,後世有多種解釋。其一,明代戚晉叔輯《元曲選;逞風流王煥百花亭》:「若論著十八般武藝,弓駑槍牌,戈矛劍戟,鞭鏈鏜錘。」其二,元明間施耐庵著《水滸全傳》第二回:「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駑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其三,明萬曆年間謝肇淅《五雜俎》:「十八般:一弓、二駑、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後世還出現了「九長九短」、「六短十二長」,以及「大十八般」、「小十八般」等武藝內容說。綜合歷代「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刪去重復,共包括下列種目:
��屬拋射兵器的有:弓、弩、箭、矢、銃。
��屬長兵器的有:戈、矛、槍、棍、殳、杵、桿、杖、棒、斧、鉞、戟、大刀。
��屬短兵器的有:劍、刀、鞭、鐧(簡)、鉤、鐮、錘、拐、環(圈)
��屬軟兵器的有:鏈、流星、綿繩套繩。
��屬徒手的武藝,統稱為「白打」。歷代「十八般武藝」中所指的這些種目,並未能包括武器的全部。例如,飛刀、袖箭、三尖兩刃刀、橛、匕首、鴛鴦鉞、陰陽銳、狀元筆、鐵尺、繩鏢、三節棍等均未包括。至於武俠小說家筆下劍造的許多「奇門兵器」,就更難以盡收了。
��九現神龍鬼見愁
��一條江湖上罕見的金龍鞭,一眼看去,酷似金龍,龍的角左右伸出,張開的龍嘴裡,吐出一條碧綠色的舌頭。它的可怕之處,是它兼具九種妙用:其全身反鱗,不但可粘住暗器;龍角分犄,專制天上各門各派的軟兵刃;龍舌直伸,打人穴道;那張開的龍嘴,咬人刃劍如探囊取物;除此之外,一雙龍眼乃是霹靂火器,龍口之內,可射出十三根「子午向心釘」,見血封喉,子不過午。在必要時,那混身龍鱗,也全都可激射而出,傷人於意外。武林中尋常人等,固然難在此兵器下躲過,即使是那些高手、名宿,如不知底細,也同樣會死於非命。
��江小魚在地道里發現了這一凶險兵器,他害怕它為害江湖,便以利刃將之毀壞。(見古龍《絕代雙驕》)
��刀
��以雄渾、豪邁、揮如猛虎的風格而馳名的兵器,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第一。清朝詩人鄭世元這樣描寫道:「秋水飛雙腕,冰花散滿身。柔看繞肢體,纖不動埃塵。閃閃搖銀海,團團滾玉輪。聲馳驚白帝,光亂失青春。殺氣騰幽朔,寒芒泣鬼神。舞余回紫袖,蕭颯滿蒼旻。」
��據《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其所乃擊之也。」殷商時已有銅刀,到了西周,刀的形狀有了變化。刃柄無明顯分界,柄部略厚,近刃部有圓圈穿孔。相傳西周時以「昆吾」的刀最為著名,但用刀盛世還是戰國時期騎兵作為獨立兵種出現以後。從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不少騎兵形象的陶俑,但大量使用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還是秦末到西漢初年。伴著騎兵的發展,刀的形制不僅有了改變,作戰作用也重要了。作戰時騎馬用刀斬劈,可格,可刺,已明顯優於劍的直刺。
��漢代的刀,直脊有刃,刀柄與刀身沒有明顯的區別,刀柄首端都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環形,名為「環柄刀」或「環首刀。」這種刀流傳甚廣,東自朝鮮、日本,北於匈奴,西抵大月氏,南達安南,都廣泛使用。特別是東傳日本後,成了日本刀的祖型。東漢末年,適合劈砍的環柄刀在戰場上已成了主要武器,到了三國,軍隊大量裝備的短兵就只有刀了。刀的製造也更加精良如諸葛亮讓蒲元鑄造的刀「稱絕當世,故曰神刀」。刀不僅作戰,也有了套路對練。如《吳書》載:「酒酣,統乃以刀舞。」南北朝以後,刀一直是重要武器。李白《從軍行》的「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的詩,就反映了當時作戰主要用刀。
��《唐六典;武庫條令》中只有刀制,而無劍制。其中有儀刀、鄣刀、橫刀、陌刀。唐宋時出現了長柄刀。從宋《武經總要》可以看出刀劍有了進一步改進,從狹長的長條形,改成刀頭前銳後斜形,並有護手,去掉了扁圓大環。
��俗語說:「劍是君子所佩,刀乃俠盜所使」。這多少有些抬劍抑刀。實際上,刀那勇猛狂放的性格還是令許多人所傾到的。商周時期的人,就珍貴地以美玉飾刀,此後文人墨客詠刀之作更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刀的喜愛:「謁帝向金殿,隨身唯寶刀。」(唐;岑參)「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唐;高適)「酒後競風采,三杯弄寶刀。」(唐;李白)「徒倚三層閣,摩挲七寶刀。」(唐;李商隱)據說,李商隱這里提到的「七寶刀」,出在後漢,是魏文帝曹丕所造。此刀本名「靈寶」,因它紋似靈龜,又俗稱七寶刀,能切金斷玉,後下落不明。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和異國寶刀流入中原後,其鋒利和精巧更令人贊嘆不已。烏孫佩刀、半息寶刀、大食刀、海西國寶刀、日本雙刀等都被詩人們一詠三嘆,吟哦不已。
��刀雖然也登得大雅之堂,刀、劍之別未必便是俠盜與君子之別,但在習慣上,尤其在刀劍用在不以戰斗為目的的場合時,二者的身份卻是有一定差異的。有研究者發現,古龍筆下的俠客們每使刀而較少使劍,並認為這體現了古龍的平民意識。確實,除了著名的小李飛刀外,蕭十一郎、傅紅雪、丁喜、姜斷弦、花錯、朱猛等英雄大豪傑用的都是刀。古龍認為:「劍是優雅的,是屬於貴族的;刀卻是普遍化的,平民化的」,「劍有時候是一種華麗的裝飾,有時候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在某一種時候,便甚至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刀不是。」確實,在其他諸家武俠小說寫手當中,還沒有誰像古龍這樣如此注重兵器的意義,我們讀了古龍作品,也許能夠加深對刀的性格的理解。
��三絕拐
��鐵拐醫聖賽華佗的遺物。百毒夜叉端木珏從一古墓中無意中得到,將此神物贈於韋虎頭。所謂三絕,就是這根尺來長的短拐,具有攻敵,防身、度厄三種妙用,拐身是寒鐵所鑄,彎柄則。是覓自南極上佳磁石所制,但需略用內家真力,猛逼彎柄,磁力才會驟然發揮出來。故而只消一拐在手,再多的厲害金屬暗器,也可將其粘吸。拐的後部,暗藏螺旋,旋開後的這段拐身,中空,內藏三粒「華佗度厄金丹」。此丹葯效如神,受傷者,只要臟腑未腐,便可度厄。(見諸葛青雲《大寶傳奇》)
��工尺鏢
��江湖暗器。為一枚枚大小厚薄不同的銀錢。練就工尺鏢的人,能將銀錢准確地射中對方的要害部位。銀錢鏢出手後發出「工尺」、「工尺」之聲,竟能奏出古樂「四面埋伏」的音律第一句。此聲音擾人心魄,使人精神分散,極易被擊中要害,故得此名。工尺鏢是無耳教教主江兆基的絕學,不幸被武林惡人學會,用此功傷人,嫁禍於無耳教,因此,使江湖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見古龍《劍氣滿天花滿樓》)
��萬字奪
��東海龍王司空闊所用兵器。長七尺,上部似矛,下部似護手,似戟非戟,似鉞非鉞,性可克刀劍。萬字奪以玄鐵鑄造,玄鐵稀少,且重量比普通鐵重逾十倍。按疑即隕鐵,為鐵中稀少的品種。據報載,我國古代對隕石的利用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河北省藁城縣曾出土商代鐵刃銅鉞,其刃則為鐵隕石打成。(見梁羽生《廣陵劍》)
��飛劍
��以口吐出可以遠距離傷人的小型劍器,非修行至劍仙不能為之。多見於舊派武俠小說中,新派作品以其荒誕落套,極少出現。
��天魔雨
��四川唐門的奇毒暗器。能把奇毒的汁液由腕底特製的筒中打出,到了敵人面前或頭頂,才突然爆開為傘,向下猛灑。這種毒雨毒性極強,如被沾上,骨肉盡爛。(見鬼穀子《江湖風雲錄》)
��五殃針
��陰山派始祖謝五殃採取陰山絕壑寒鐵,煉制而成的暗器。這種針長不逾寸,細如牛毛,裝在筒中,筒上裝有一個活閂和兩個機鈕,用時先把活閂打開,在小機鈕上一按,就射出一針,按著不動,針就一支接著一支連續飛出,指揮如意。如果在大機鈕上一按,一次就能射出七十二針,五丈以內的敵人,你只要對准他的胸口,七十二支飛針,就會左右上下,自動打上人身七十二處穴道。若敵人身材高大後退一步,身材瘦小則上前半步。製造之精,計算之准,真是匠心獨運。尤其陰山寒鐵之氣,遇血即凝,中者當場寒慄而死。五殃針不僅是陰山派鎮山至寶,而且也是武林道屈一指的暗器。後來陰山肖掌門人殷如玉據此改製成散花神針。(見東方玉《北山驚龍》)
��五毒霹靂雷霆珠
��江湖下五門中最的兵器。形狀酷似流星錘,施展起來和普通流星錘也並無不同,只是那由銅鑄成的圓球內還藏有厲害暗器,若是不敵對方時,暗器便如暴雨般射出,縱是一流高手,也難免被其所傷。因此,這件兵器的主人楊霆在武林中也算是個人見人怕的角色。他後來在參與一起爭奪珠寶的紛爭中被人殺死。(見古龍《絕代雙驕》)
��太乙神鉤
��奇形兵刃。形如乙字,以象牙為手柄,雕鏤極精。鉤身非一般精鐵鑄成,共分七節,機括相連,最後一節刃尖,長約二寸有餘,鋒利異常。太乙神鉤的妙用在於,手柄之上另有機括,輕輕一按,七節太乙鉤自動伸直,便可當劍使用,及至以劍法過招之時,又可化劍為鉤,纏脫敵人兵器。這忽鉤忽劍的招數,獨便創一格,運用之妙,神詭莫測。(見陳青雲《藝劍青霜》)
��太陰魔鈴
��太湖三煞胡雲天、胡雲地、胡雲人三兄弟的成名兵刃。魔鈴一般成對使用,雙鈴各有機關,右鈴可發無色無味的毒氣,人中之無葯可解;左鈴頻生異響,擾人耳目,功力弱者聞之則失去丹田功力。臨敵實戰,三煞連環,順著四方、五行、六易、七星、八卦方位,正反置,交互運用,奧妙無窮。(見梁羽生《武當一劍》)
��雙龍銀絲虯龍棒
��一種軟中有硬的奇形兵器,為燕趙雙俠中的老二矮金剛藍和所持。此棒長五尺六寸,兩端全是龍頭,龍舌是兩口利刃,通身用千年紫藤和銀絲、頭發纏就,軟硬兼施。這種兵刃與棒棍不同之處是,在龍頭上下各有一個倒鉤。因而此物既可當軟鞭,又可當雙有關當局槍,更能當棍使用,並各有不同招術。藍和使用此棒是按著七十手行者棒、內藏三十六路白猿槍法和青田棍法使的,一招緊似一招,一式強似一式;虛實莫測,躥高縱矮,功夫精純獨到。(見鄭證因著《鷹爪王》)
暗器:一、 孔雀翎
孔雀翎系孔雀山莊主人耗盡心血打造而成。當年,三十六名黑道高手聯手攻擊孔雀山莊,結果全部喪生在孔雀翎下,可見其威力。據說孔雀翎發出的時候,美得就像孔雀開屏,然而就在你被這種驚天動地的絢麗弄的目瞪神迷之際,它已經要了你的小命。
孔雀山莊憑此暗器,屹立江湖數百年,可惜後來莫名其妙給弄丟了。因為大家沒見過這種暗器,只能憑著傳說和想像去猜測,已成江湖中的神話,故把它排在第一。
二、 暴雨梨花針
古龍書中記載此暗器系南湖雙劍子周世明製造,當時找來天下最著名的巧匠,費時三年而成。
此物扁平如匣,長七寸,厚三寸。上用小篆字體雕刻:「出必見血,空回不祥;急中之急,暗器之王」。發射之時,共二十七枚銀針激射而出。(見《楚留香傳奇》)
「暴雨」該是形容其速度之快。偶想敢自稱暗器之王的,想必厲害,故排第二。
三、 小李的飛刀
百曉生兵器譜排名第三,刀是普通的刀,但是到了李探花的手裡就成了一把神奇的刀。「小李飛刀,例無虛發」,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光一現,敵人就已經翹辮子了。
小李飛刀江湖名聲太大,故排在第三。其實偶個人認為小李的飛刀更象是明器,大家都知道他要發飛刀了,也就失去暗器特有的隱蔽性,只不過是沒人看清飛刀是如何發出而已。
四、 生死符
金庸的小說里對暗器描寫的不多,生死符值得一提。生死符可控制人的生死,其實只是一片圓圓的薄冰,小指頭大小,邊緣鋒銳,其薄如紙。生死符打入人體之內,瞬間消失,天龍八部中寫道虛竹中招後,傷口處陣陣麻癢,有針刺般的疼痛。
天山童姥憑此暗器控制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的洞主。生死符雖然厲害,但是估計對付高手不易。想那薄冰一碰到烈焰拳,或是內功了得的高手,冰還不化了,故排在第四。
五、 無情的轎
溫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中無情的轎子,處處機關,暗器層出不窮。無情身體殘疾,雖以暗器和輕功成名,轎子仍是他的護身寶貝。無情靠著它抓了無數的江洋大盜,度過一個一個的難關,所以入選。
原來這個第五想寫王小石的石頭,但是覺得無情更勝他一籌,可算暗器一大家。
六、 唐門的暗器
四川唐門弟子武功平平,卻憑著暗器和毒葯縱橫江湖數百年。江湖上常見的唐門暗器有毒針、毒蒺藜和斷魂砂,其上淬有唐門劇毒,非獨門解葯而不能解。最高境界好像是「漫天花雨」,躲閃不及的話,馬上把你射成刺蝟。江湖權威人士說:「寧可遇見鬼,也不能碰上唐門的暗器」。所以江湖人士遇見唐門弟子紛紛躲閃不及,唐門暗器當排第六。
(至今也沒搞明白唐門哪個武功最高,好像是溫瑞安小說中唐老太吧??)
七、 霹靂堂的火器
霹靂堂的火器甚為歹毒,一發出來,玉石俱焚,效果可比如今的TNT炸葯。江南霹靂堂也算武林世家,不僅製造還販賣火器,富可敵國。和唐門世家一樣,雷家門下弟子也是武功平平。
霹靂堂火器波及范圍太大,估計是要遠遠的發射,否則將傷其自身,有一定的缺陷,故把它排在唐門之後。
八、 毒霧金針火焰彈
厲家最歹毒的暗器。此種暗器是在彈丸里包著無數細如牛毛的梅花針,並且藏有火葯。暗器打出之後,即自行炸裂,不但有毒火噴出傷人,那一大把雜在煙霧中的梅花針更是令人難以躲避。(見《雲海玉弓緣》)
厲家是夠狠的,唯恐不制人死地。不過估計火葯威力不大,否則火葯一炸以後,周圍灰飛煙滅,也不需要加什麼梅花針了。
武當七俠中的張翠山也曾使一柄鑌鐵判官筆,使對手聞風喪膽。他使判官筆在石壁上使倚天屠龍功刻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二十四個大字,令武功蓋世的金毛獅王謝遜也不得不甘拜下風。(見金庸《倚天屠龍記》)
【伽藍劍】
神劍。萬載菩提木所制,堅逾金鋼,可避百邪,任何神刃亦無法損傷分毫。天心大師佩掛此劍上百年,坐化前贈予華逸雲。華逸雲用此劍行俠仗義,去暴除奸,成為武林第一劍手。(見雲中嶽《霸海風雲》)菩提樹又名摩訶菩提。佛教徒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樹下得證菩提果而成佛,故名。菩提樹原產印度,晉唐時傳入我國。此樹屬桑科,常綠喬木,在我國雲南及廣東均有栽培。樹干富乳漿,可提硬性橡膠。所謂菩提木堅逾金鋼之說全無科學根據。
【靈空劍】
神兵利器,由鑄劍大師邵空子煉成,未幾邵大師請一名宿相此寶劍,那名宿卻認為是一柄凶劍,那名宿卻認為是一柄凶劍,劍身上光紋四射如火,主大凶,佩帶都必定招致不詳,甚至會有家破人亡之禍。善良的邵大師立刻就將靈空劍毀了,再用殘劍的余鐵煉成一柄其薄如紙的薄刀,後來神劍應無物以一本劍譜將之換走,又傳給了他的愛徒世襲一等侯狄青麟,狄青鱗曾以之殺害河朔大俠萬君武,由於又薄又快,殺人後竟不見血跡。(見古龍《七種武器》)
【靈蛇劍】
其形又細又長,能藏於竹竿之中,一旦出鞘寒光閃現,顫動如靈蛇,因而得名。此劍遇微風則會不停抖顫,讓敵手看不出其劍尖指向何方,更看不出要刺向何方,連劍光的顏色都彷彿在變,有時變赤,有時變青。高手有用之,靈如青竹,毒如赤練,七步斷魂,生命不見。(見古龍《七種武器》)
【附骨針】
東邪黃葯師的獨門暗器,只要伸手在敵人身上一拍,那針便深入肉里,牢牢釘在骨骼的關節之中。針上喂有毒葯,葯性卻是慢慢發作,每日六次,按著血脈運行,叫人遍嘗諸般難以言傳的劇烈痛苦,一時又不得死,要折磨到一兩年後取人性命。武功好的人如運功抵擋,卻是越擋越痛,所受苦楚更其劇烈。黃葯師以此暗器懲治偷竊真經、叛離師門的梅超風。(見金庸《射鵰英雄傳》)
【青玉冰輪】
昔年木道人用萬年玉雕琢而成的奇門兵器,上有三十六枚倒刺,沾滿劇毒,並且專克刀劍一類兵器。木道人的傳人王屋散人以此成名,位列武林六絕,青玉冰輪也被列為「銀拂金丸如意玉,量天寒尺毒冰輪」這天下五件奇特兵器之一。後青玉冰輪被南怪樓一怪用一雙肉掌將毒刺抹平。(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青魔手】
一種鐵手套,武林中最霸道的兵器之一,在百曉生的《兵器譜》中排名第九。伊哭採金鐵之英,淬以百毒,鍛冶七年製成青魔手。伊哭的弟子將其送給了林仙兒。(見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
【明心錐】
一件類似匕首的名貴兵器,是恐怖和死亡的象徵,以青鋼製成,外包以純金,把柄處製成,外包以純金,把柄處製成蝴蝶形,並鑲嵌有各種六角形寶石,美麗悅目。相傳有位皇帝生性多疑,每當他對臣子的忠誠有了懷疑的時候便令人持明心錐前往,交給臣子。而接到明心錐者,等於被判處了死刑。
明心錐長約七寸,頂端尖銳無比,君惟明處置背叛鐵衛府的江七時,曾用此錐。(見柳殘陽《斷腸花》)
【淚痕劍】
一代傑出劍俠蕭大師所鑄的一柄天下無雙的寶劍。此劍劍背上有一道痕跡,看上去有如淚痕。據傳,此便出爐時,神鬼共忌,劍上顯現出一種無法可解的凶兆,不但出鞘必飲人血,蕭大師身邊最親近的一個人也將作為其祭禮。蕭大師見此大驚失色,忍不住流下淚水,滴落在劍上,化做了淚痕,故名淚痕劍。(見古龍《英雄無淚》)
【泣血金匕】
名貴兵刃。平時呈環形,如金鐲子,在匕道相扣附近的匕鞘上,有一微凸的紅寶石,使用時,只需握住匕柄,用拇指輕壓寶石,就可將匕首扳出。此物可削金斷玉,出鞘後不見血不歸鞘,故稱泣血金匕。泣血金匕原為古天宇當年送給秦心影的防身之物,秦心影送古小天入少林寺帶發修行時,將它帶在小天身上。在梧桐谷取火蘭果實時,古小天用它砍下千年人面金蛇首級,救出王小仙。(見卧龍生《情俠雙奪血龍令》)
【金槍】
如果說霸王槍是槍中獅虎,那麼這金槍就可以算是槍中的毒蛇,它的型式削銳,槍尖鋒利,槍桿修築,拿在手中不動,也同樣能給一種毒蛇般靈活兇狠的感覺。這桿槍本是由黃金混合精鐵鑄成的,不但比普通的槍輕巧,而且槍身還可以隨意彎曲,因此金槍槍法,也獨創一格,與眾不同。金槍的主人徐用將祖傳槍法發揚光大為蛇槍一百四十九刺,以此縱橫天下,殺人無算,但卻敗在大俠丁喜手下,徐用遂決計隱退。(見古龍《七種武器》)
【神鷹鐵爪】
奇形兵器。用精鋼打制,由一連串純鋼指環銜結,手掌部位全空,只用一小鋼托托起。此爪五指指尖處各有一設計靈活的尖銳鋼爪活動套指,交手時只需揮手一抖即行滑落凸出,用以抓撾對手,殺傷力極強。兵馬指揮徐野驢近太子而遠高煦,引起漢王妒忌,遂用神鷹鐵爪致徐野驢於死地。(見蕭逸《飲馬流花河》)
【神鰍弩】
射出的箭像泥鰍扭曲飛行,能自動迴旋拐彎追蹤敵人,力道又可維持甚久,縱有絕頂身手亦很難避過。製造這種神鰍弩的是以暗器聞名天下的四川唐門第十八代孫唐紹雲。百花谷武婢用此弓箭阻攔關子昂進谷,後被關子昂以懶參謀驢打滾之身法,藉助眾多大樹躲過。(見秦紅《虎俠嬌娃》)
⑨ 天蠶手套是什麼兵器
天蠶手套可抵擋利器。
天蠶手套:由天蠶絲與多種特殊金屬製成,堅韌無比,可抵禦任何兵器的進攻,刀刃烈火皆不能傷。且近戰能夠帶來威力加持。
《我哥哥是黃飛鴻》小說中描寫到天蠶手套,小說推薦詞有:超腦太監、飛天、贗太子、仙界修仙、恐怖修仙世界、武俠之少年宗師、凌天劍神、星辰變等。
⑩ 武俠小說中,各種奇葩又驚艷的武器是不勝枚舉,你知道的有哪些
相信很多朋友和小編一樣,都十分的喜歡看武俠小說。在各種的武俠故事中,我們都見到了很多奇形怪狀的武器,有些武器更是能夠發揮出出其不意的作用。很多朋友表示,這些作者的想像力實在是太豐富了,竟然能想出這么多匪夷所思的武器,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盤點盤點在武俠故事中有哪些奇葩但是卻十分強大的武器。
在武俠小說中,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形狀怪異的武器,這些武器無疑都蘊含了作者的想像力,讓我們在觀看或者閱讀時都嘖嘖稱奇,希望當代的作家也效仿前輩能夠寫出更好的武俠小說。